2016年,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會有什麼發展?

虛擬現實:索尼(PSVR)、HTC(Vive)、Fackbook(Oculus)

增強現實:微軟(Hololens)

無論是虛擬現實還是增強現實貌似在 2016 年有一些設備正式發售(Hololens 是開發者版)。這對於這兩個領域會有什麼影響?AR/VR 會像智能手機一樣出現大爆發嗎?

PS:其實個人認為 AR/VR 不算是兩個領域,未來應該有更強大的機器可以支持 AR/VR 一鍵切換,AR/VR 之間的差別只是全景模擬和部分模擬的區別而已。看電影、玩遊戲時可以使用 VR,平時工作或者娛樂時可以使用 AR。


硬體基本15年收割完了

16年開始收割內容,主要兩大扯淡方向,體驗館和虛擬直播。

然後發現,遊戲和模擬都做不好的土地上,要有點好內容的莊稼還真不容易。

噓,不要告訴投資人們。。。

咳咳。16年大好 16年是第三個虛擬現實元年!


高盛本月發布了《VR與AR:解讀下一個通用計算平台》的行業報告.

目錄:

一、高盛分析師的總結

二、關於VR和AR的6張圖表

三、市場現狀

四、基於歷史預測未來

——PC革命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

五、硬體和軟體預測總結

六、應用案例和軟體市場

——視頻遊戲

——事件直播

——視頻娛樂

——零售業

——房地產

——醫療保健

——教育

——軍事

——工程

七、硬體銷量預測背後的細節

——大規模普及框架

——價格下降框架

八、VR/AR HMD硬體種類

九、HMD硬體組成部分

十、HMD類型、廠商、材料成本和平均銷售價格預期

十一、VR和AR廠商

——谷歌

——AMD

——Facebook

——GoPro

——HTC

——Largan Precision

——微軟

——Nvidia

——高通

——三星

——索尼

完整文章:http://www.vr013.com/wp-content/uploads/2016/05/2016052115001898.pdf


混戰!混戰!混戰!


2016年已經過去了一半,我來答一記AR增強現實應用在2016年法國歐洲杯轉播上的例子。我們在 科技蜘蛛 - 知乎專欄 上發表了文章

歐洲杯直播之技術革命:瞬間轉移 - 科技蜘蛛 - 知乎專欄 ,同時上了知乎日報,我就也部分搬到這裡來啦。

=====================

法國 M6 歷來都是以內容取勝的電視台,在《100 % Euro le Mag》欄目中,憑藉炫酷的直播技術,刷遍了各大電視廣播科技媒體。有網友驚呼,OMG,人類終於實現了瞬間移動!不信?那就請看6月19日法國對瑞士的比賽前後的直播畫面。

自家的傳送門好方便,主持人一步就從巴黎的演播廳跨進了靠近比利時的里爾球場!

緊接著賽後參訪本屆法國隊的全新國民偶像,黑馬射手Dimitri Payet,這次是把隊員「傳」回演播室。

比賽中發揮出色的Payet心情很好,和主持人談笑風聲,應對自如,甚至還不乏眼神的交流。如果不是切入畫面時這從天而降的五毛特效,沒有人會懷疑Payet就在演播室現場。

目瞪口呆的網友們立刻在Twitter上炸開了鍋,紛紛拜倒在M6的石榴裙下。

I THOUGHT THE @BBCOS SCREEN WAS GOOD BUT THIS TAKES IT TO THE NEXT LEVEL. http://PIC.TWITTER.COM/TCGZ6PLQXP

我以為BBC Outside Source的(編者注: 實時新聞)轉播效果已經很好了,沒想到這個達到了新高度!

— ROS ATKINS (@BBCROSATKINS) JUNE 20, 2016

LA NOUVELLE FA?ON D"INTERVIEWER LES JOUEURS APRèS MATCH PAR @M6 ! RéVOLUTIONNAIRE ! FUTUR IS NOW #SUIFRA #http://HOLOGRAMPIC.TWITTER.COM/VIUGMI2ZWJ

全新的採訪球員的方式!革命性!未來就在眼前。

— BRICE BACHON (@BRICEBACHON) JUNE 19, 2016

媒體把M6頻道的這種技術稱為全息演播室。然而你也許要失望了,講真,全息成像技術的發展還沒有達到工業應用的水平。那麼,打造這樣一個最強直播訪談節目,M6究竟需要哪些技術?

嚴格的說,此次 M6 的電視採訪使用的既不是真全息,也不是「偽」全息,即所謂的Pepper幻像,而是增強現實(AR)技術。難點在於如何無失真,不違和地呈現球員在演播室接受採訪的畫面。具體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是球員的影像採集實際的採訪是在賽場旁邊的臨時演播室進行的。採訪中, 球員需要坐在綠幕背景前,以方便球員影像與演播室影像的合成。與此同時,演播廳的畫面與聲音也被反向傳輸到臨時演播室,並呈現在球員面前的屏幕上,幫助球員確定主持人的位置。這樣是為了避免出現球員背對觀眾或主持人的極端情況,從而營造出球員與主持人的互動效果。下兩幅圖是前方臨時演播廳里的布置。

其次是影像實時傳輸通常的新聞直播欄目,前方臨時演播廳和電視台演播室之間是通過衛星通訊發送和接收視頻音頻信號的。然而衛星傳輸的延時讓人尷尬症發作。主持人提問後,需要等大約0.5秒,畫面才能傳送到臨時演播室。之後球員做出回答的畫面再傳回電視台的演播室,又是同樣的延時。除了這一去一回至少1~2秒的傳輸延時,圖像合成和聲音同步也需要處理時間。如此程度的延時,在傳統採訪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對增強現實採訪來說,勢必會嚴重影響虛擬畫面的真實程度。

怎麼辦?法國電信運營商Orange剛剛砸錢鋪設的球場到廣播製作中心的光纖傳輸網路正好派上用場。用光纖取代衛星,簡單粗暴,完美解決信號延遲問題。

最後是圖像合成。最新的圖像合成演算法和虛擬演播室技術,是目前幾乎無失真重現的關鍵。被採訪者通常是坐著或站著接收採訪,也沒有大量的複雜動作。這種相對靜止的畫面降低了圖像合成的難度,還可以留出時間對合成畫面進行細節上的處理和完善。此外,M6前期還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精心調試了每一個細節。比如光照程度,人物的大小比例,被採訪者的眼神方向,所有這些細節對最後畫面的逼真度都至關重要。 當然了,採訪者和被採訪者也要做好配合,不然你看,阿桑奇都不知道該伸左手還是右手了。明明那麼近,卻又那麼遠。

未來的電視直播會是什麼樣子?

毫無疑問,讓時空變小的各種虛擬技術在未來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家的電視機前。其實早在2008年,CNN電視台就在美國大選期間做了類似的嘗試,只是當時技術尚未成熟,合成畫面有很強的違和感。法國 M6 電視台不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的確是把增強現實在電視直播中的應用推向了新高度。如此逼真的效果,不是真全息又如何?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未來的應用遠不局限於此。目前,不管電視里合成的畫面再如何逼真,你坐在沙發里,和直播的畫面依然隔著一個屏幕。而不遠的將來,這種距離感將徹底不復存在。看時事新聞,你會和敘利亞的難民一起吃聯合國的救濟飯。心情有些沉重,換個頻道吧,正在播NBA,你被庫里庫日天扣了個正臉。想出去旅遊又沒有假期?看看旅遊節目虛擬一下唄。。。

電視媒體直播行業改變的將不只是直播方式和觀感,也許更是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

小廣告

了解更多歐洲科技動態,敬請關注科技蜘蛛 - 知乎專欄 和同名公眾號。


【多圖】

資本的投入,巨頭的布局,確實看起來很火熱,似乎馬上虛擬現實就要火起來的樣子。

但還請看清三位虛擬現實老大哥的現狀:

輸入設備不完善,大多數人認為優秀的HTC VIVE,還處在開發者版本階段,有多少人能在家裡準備一塊20.25m2的無障礙區域部署Lighthouse呢?

屏幕解析度和硬體性能的矛盾:

Oculus官網給出的推薦硬體配置如圖

Oculus要求的GTX970的配置可不便宜也不低了,而這樣的配置也只能支持2160×1200 90Hz這樣的解析度,而2K解析度依然不能做到無網格感。如果要做到4K解析度的話對硬體的性能又是一大考驗。

PSVR所面臨的問題是:PS4雖然其有架構優勢但其性能依然是不如高性能PC主機,給遊戲開發和優化帶來了諸多難題,也使其解析度只能停留在1920*1080。或許要等到2018年的PS5才能真正帶來優秀的VR體驗。

——————————

再來看看國內的情況

各家巨頭紛紛跳出來發聲說「我們要做VR開發者生態」「只有我們才能做的了VR生態」,且不說到底對國內的虛擬現實市場是好事還是壞事。但就之前各家的發布來看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更多的是宣傳概念和噱頭,真正投入多少資源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英偉達打算把pc vr搞成無差別格鬥,顯卡自帶n多vr優化和演算法,中國頭盔們普大喜奔,不怕oc屏蔽了。

oc依然是極客范兒,不打算帶low逼玩,更像蘋果多些。

sony已經準備好收割市場了,反正遊戲機就他一個加了vr技能點

htc繼續迷茫著。

三星、mtk、高通各種在為vr優化下一代晶元

arm據說要佔據制高點,但從上面三家各玩各的態度看好像沒收到這信息。

焰火工坊依然專註移動VR,上半年亮拳頭。


首先回答你,在2016年,AR/VR不會像智能手機一樣出現大爆發。雖然大家期待2016年是虛擬現實設備的爆發之年,但價格可能會成為用戶和虛擬現實設備之間的攔路虎。

Oculus創始人Palmer Luckey 稱,購買一套虛擬現實系統大概需要1500美元,這套系統包括一個頭盔和一台能夠快速顯示虛擬世界高解析度畫面的性能強勁的PC。然而,Nvidia遊戲和VR業務總經理強森?保羅表示要將現在的顯卡性能提高7倍,才能很好地運行VR遊戲。可想而知,光是升級顯卡,就要花費一大筆資金。

去年12月,Oculus和三星發布了更廉價的Gear VR虛擬現實頭盔。Gear VR利用最近上市的Galaxy手機作為屏幕和處理器,而不是一台PC。雖然價格降到了99美元,但其圖形質量顯然比高端PC的低得多,由此給人的眩暈感要強的多。我們不可能把台式電腦戴在頭上,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渲染虛擬現實世界的晶元要到何時才能體積變得足夠小、功耗足夠低、發熱量夠小,讓我們可以把它們安置到眼鏡上並且價格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位置?1月5日, Palmer Luckey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稱,可能要再過10年,虛擬現實頭盔才會變得足夠低價、輕便,取代智能手機成為主流的計算平台。

除了價格外,限制虛擬現實設備最大的因素是缺乏內容。目前巨頭或初創企業多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虛擬現實硬體設備的研發之上,相關的內容十分匱乏。即使Oculus推出虛擬現實商店,Rift頭盔也捆綁了兩款遊戲《Eve Valkyrie》和《Lucky』s Tale》,也多是以原本的老遊戲進行虛擬現實方面的轉換。而其他虛擬現實設備多是搭載一點虛擬現實老遊戲或特質的影視片段,完全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沒有內容,虛擬現實設備將成空殼。在我看來,虛擬現實設備和電視盒子一樣,是一個平台,內容以APP的形式運行在設備上,未來,軟硬結合才是王道。好在現在部分遊戲廠商、影視娛樂公司、應用廠商等已經開始致力於提供新的虛擬現實內容:僅在國內專註虛擬現實遊戲的公司就已超30家;無憂我房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能夠展示虛擬樣板間;手機淘寶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透露,手機淘寶有望儘快推出360°虛擬試衣;國內首部VR紀錄片《山村裡的幼兒園》也已拍出……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大量的空白需要未來去填充。前段時間熱議的VR電影,事實上只能算作VR短片。

接著我回答你「認為 AR/VR 不算是兩個領域,未來應該有更強大的機器可以支持 AR/VR 一鍵切換」這個想法,你的想法是對的,未來是MR(混合現實)的天地。MR顧名思義是AR和VR的結合,並且能夠無縫切換。有了這種技術,你帶著頭顯在室內玩時就不會撞到東西了,因為當使用者靠近受追蹤空間的邊緣時,該設備會將攝像頭採集到的圖像與虛擬空間的圖像融合在一起,假如你面前有張桌子,那你所看到的虛擬景象里也會實時的加入一張桌子、假如你現實中手機響了,那虛擬的裡面會加入手機的元素,手機也會響。目前HTC的 Vive Pre和uSens的印象湃就用到了這種技術,當然最好的還是magic leap,不過還沒發布。美國計算機圖形學界最權威分析家Dr.Jon Peddie 曾表示Oculus,Magic
Leap 和
uSens 這三家公司提供了讓人類可以更自然的與虛擬現實環境進行交互的可能。MR既可以讓人體驗虛擬現實,又不會讓人陷入進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後帶來的次生傷害。


VR設備已經成熟了,intel跟微軟甚至聯手要出內置處理器的VR,畢竟動輒GTX 10X0的系列的消費顯卡門檻太高了,但是應用匱乏,最後拼的還是內容。

AR現在前景不明顯,比VR應該是有更多資源消耗的,硬體出名的也沒見幾個,內容倒是也有一些,但不像VR這麼持續火熱。

邊走邊看吧。


VR 技術已經成熟,難點在操作方式上,這麼一套裝備你家放得下么?

AR 的話操作問題倒是解決了,反而是對真實物體實時建模的技術難度太高(歸根結底是 cpu 太慢),不過我感覺反而它更可能成功,畢竟製造更快的晶元總簡單過叫每個人都買個房吧……


16年是VR元年,各大廠商都選擇16年作為發售日期,主要是頭戴設備技術已經相當完善,可以作為一個昂貴的玩具投入市場

簡單說下VR是個什麼東西,它與AR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VR是虛擬現實,為什麼叫虛擬現實,簡單直觀就是構築了一個假想世界,VR的目的在於把人的感官剝奪後在一個假想世界中扮演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之所以稱為元年,也是因為VR剛剛起步,首先被剝奪的是視覺,當然戴上耳機也可以認為被剝奪了聽覺,但因為隔音效果或是模擬現實聲場等因素,我還不認為被完全剝奪聽覺,當然一副隔音好的好耳機更有助於體驗初期階段的VR,剩下的嗅覺味覺觸覺(觸覺應該是下一步主要的目的,相對其他來說技術更成熟,但還達不到民用化的階段)

AR是增強現實,為何稱為增強現實,因為它的整體環境是基於現實而非構築的虛擬世界,比如說有那麼一款手游,可以讓你開著相機看到一些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事物,來讓這個世界更多趣味性和方便性,比如說,我知道有公司在玩衣服試穿這個玩意,什麼玩意?就是你可以把手機鏡頭對準自己,然後通過添加虛擬的衣物來查看自己和某套衣服是絕配還是傻叉。還有些大公司宣傳的全息投影界面,你也可以認為是AR的一個應用。

沒想到寫了挺多,總結下,VR將人拉入虛構世界,AR將虛擬事物投入現實世界。

然後我說下自己的感受,先說自己接觸更早些的AR。

初次知道AR,是psv 初音f發售之後,裡面有個AR演出,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攝像頭讀取二維碼的區域,然後根據角度等把初音虛擬形象放在那個區域內通過psv的屏幕上,透過屏幕看去好像虛擬歌手在現實中存在一樣,我也拍了不少照片,就是小娛樂一樣。同時還有對不準等情況,苦不堪言,也就當只是很傻的新玩法不值一提。

而後微軟眼鏡著實讓人驚艷,可以打虛擬的網球,可以扮演我的世界中的上帝,然而有關信息實在少之又少,據說售價3w實在不是我這種屁民敢染指的玩具。我所能想到的AR的絕佳方式是全息投影,但我至今也想不出目前技術和AR的概念能對上。因為其目的並不是把你囚禁在一個支持全息投影的屋子,而有些變種,比如在卧室存在的虛擬形象通過互動進行家居智能管理,倒真的是目前技術所能達到的絕佳主意,但也並不會比原來更方便,不如說還增加了設備的置地空間。

然後是VR,與AR主動跳入我的視野不同。這次是我主動去尋求。在家玩遊戲時候,看著電視邊框,我就在想,不夠大啊!於是買了號稱實際感覺很大屏的hmz t2。

頭戴顯示器和VR是不同的!頭戴顯示器和VR是不同的!頭戴顯示器和VR是不同的!重要事情要說三遍!

之所以說hmz t2是因為它是psvr的前身。缺點很明顯,首先是佩戴麻煩,你必須不斷戴著試出最好的位置,其次是鏡片起霧,我用過各種方法,包括調整位置,調整室溫,化學品擦鏡片,始終一定幾率起霧,最後是邊緣模糊和顏色,看電影尚可,但如果玩遊戲,尤其字多的RPG,眼睛會非常累。還有如果你動動眼珠,就可以看到無盡的黑暗,之所以不算做缺點,是因為它同時也是優點,那時候我心中的一個願望,就是一個設備,它可以讓我看到清晰的畫面,遮光要好,佩戴舒適那就足夠了,在psvr出來很長一段時間,我最大願望仍然是這個,直到實際體驗psvr。

舒適去年11月,我有幸體驗了這款遊戲,才發現psvr超出我期望太多。

看這建模,看這畫風,和現實哪裡有半毛錢關係,如果普通遊戲,我才不會去碰它,實際上剛體驗我也不滿,因為我覺得這種體驗會打折扣。直到工作人員把psvr塞我頭上,我才覺得我想多了,唯一不爽是鬆鬆垮垮的耳機。

我彷彿本身就是那個土生土長的害羞的怪獸,體驗後,我才發覺自己有時候被打中之後不自覺的嗷嗷叫,引用看來的一句話,VR就是看得見的未來。

總結加回答問題,VR和AR都是剛起步階段,有長遠的路要走,VR因為發售而相當於試水的階段,在元年,因為售價和資源等問題,必然還無法迎來爆炸性的增長,對於想盈利的企業來說,會十分艱難,不少人仍然持觀望態度,或是把其當做頭戴顯示器一般看待,但隨著時間增長觀念變化會迎來大幅度增長。聚攏資金後會有進一步的發展。AR16年並不會特別變化,但小東西小玩具會逐漸增多,大件像微軟眼鏡也會登上宣傳的舞台。

另外說下鄙人愚見,一個產品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索尼大法有多年硬體積累和遊戲影視音樂資源,他想玩可以玩的很溜,而除開娛樂業以外的行業,很難找到相匹配的內容,個人所想旅遊業企業管理會與此有關,但一些灰色地帶,像成人內容,包括它本身的脫離現實風格,有些地區可能會把VR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影響VR發展和觀念的成熟(幾乎可以想像到會引起不小的心理問題)。AR的應用面卻很廣闊,衣食住行,幾乎都可以找到例子,以後沒準人們不穿衣服直接開AR投影設備上班也說不定,但不太可能近幾年就有長遠發展,不過全息投影車好像已經快有了,所以誰知道呢

不過最後提醒一點,VR和AR不是誰都可以玩的起來東西,實際體驗過glass之類名字的一個國內VR頭盔,佩戴尚且舒適,就是我無法把它當做VR來看待

——一個因為HTC頭盔國內預售而回想起體驗經歷從而激動不已的玩家


我認為

AR不到時候呢,過幾年吧,硬體都不成熟,也不便宜。潛力很好。

VR 16年確實可能是個普及的開始了,有幾家開始量產開賣了。好東西,好東西。普及看樣子是從電子遊戲開始的,遊戲會有一些了。遊戲對於VR是很重要的,因為這種虛擬現實東西就得要虛擬的世界以及有動作互動才能好玩的起來啊。

索尼在遊戲界的頂級的影響力以及有ps4的順風順水好環境作後盾,能讓PSVR賣的相對多一些,也許16年是最後能到個全球幾百萬銷量甚至更多。

如果確實是能讓玩家覺得好玩能更普遍接受,銷量是能更高吧,之後也許能進入良性循環了,促進更加普及,宣傳也會更大。

各種消息看索尼對VR計劃挺大的,也想普及,頭盔硬體有打算虧本低價賣。

而oculus和HTC那邊我看是做好自己就成了,能賣多少都不好說呢。。。真實話。

用手機顯示的那種VR我認為是難成大器的,我認為是。


說說AR吧,VR不太了解,AR已經開始慢慢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去年雙十一天貓有個掃描天貓logo強紅包的活動,這可以說就是應用了AR技術,在現實物體上,疊加虛擬的天貓吉祥物模型,但是,目前AR應用大多是集中在廣告宣傳和遊戲娛樂領域,個人認為AR技術更應該被引入到學校的教學過稱中,打破現在沉悶的課堂氛圍…


操作系統,完全從硬體最底層到用戶體驗全面基於VR的操作系統。

計算機從紙條到屏幕,最重要的就是命令行操作系統: DOS, UNIX, SUNOS ...;

滑鼠的誕生,操作系統從文字界面到圖形界面轉變,然後立刻出現了MacOS, Windows ...;

互聯網,催生了為伺服器而生的OS: Linux, Win NT, BSD ...;

智能手機,催生了針對有限硬體和多點觸屏的IOS, Android。

每次有計算機技術的大革新,那些做應用內容的,什麼pctools, http://tom.com 狗.com, 這個app那個app最後都回家玩兒蛋去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一捅漿糊的都是 --- 操作系統。

所以這次VR革新,最後留下來的必然也是操作系統:一個完全基於VR的操作系統 -- 文件夾是VR的,按鈕是VR的,Gesture是VR的,語言輸入是VR的, 最底層最低延遲的VR硬體通訊,彈個系統崩潰警告也得是VR的 ... 記得99年的《黑客帝國》的同一隻黑貓出現兩次?嗯,BUG也得是VR的。


感覺以前是VR這個詞,

包容了太多,需要分割VR硬體、VR內容、VR行業挨個來討論。。。。

VR硬體:2015年是它的元年

VR內容:2016年是它的元年

規律是這樣

都是硬體先行,軟體和內容隨後

我的理解是這樣哈,歡迎拍磚!


AR和VR的區別其實也蠻大的,VR說明白了就是使用VR設備去欺騙你的大腦,讓你認為自己真得身處在另一個世界。而AR的工作方式是在真實世界當中疊加虛擬內容來幫助使用者能夠更便捷的獲取信息。就目前的發展vr的發展要比ar要好的,不管是技術成熟度,還是知名度來說!但具體的發展趨勢就拭目以待吧。


VR和AR,在概念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VR的發展和普及應該要比AR快得多。

先看看VR吧,不說HTC,OC,PS三家大頭,即使在國內,今年年內各種各樣的頭戴設備廠家就冒出來許多,從行業前景來看還是非常有進展的。相對來說,VR需要的技術條件比AR要低,在PC上輸出的VR,一台不錯配置的電腦就可以完成,除了設備本身的價格還有些高,想必高性能PC普及難度並不會太大。VR的硬體已經趨近成熟,NVIDIA都已和HTC合作開發VR,也許不用多長時間,我們就可以人人在家體驗VR遊戲,視聽了。

然後是AR,AR的技術事實上比VR要高出許多,設備需要即時讀取周圍現實環境的信息再高速運用設備處理後再反饋內容在使用者的感官上,這其中不僅涉及到數據處理,還需要高速的傳輸,優秀的環境感測,以目前的技術環境來說還是有些難做到,當然,軍用設備上,已經很大程度的發揮了AR的作用,例如戰鬥機的HUD,飛行員頭盔,就已經搭載了非常強大的AR機能,在不影響駕駛員觀察的情況下提供實時的環境,機體信息。民用上也有簡化的這一系統,車載HUD,儀錶盤,已經有一部分廠家將這一技術應用在了汽車上。至於概念中的那種完全現實增強,恐怕短時間內還無法達到。


個人判斷,對於個人用戶來說,發展不會是非常迅速的。原因是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硬體(4k

解析度,120幀刷新、陀螺儀、電量消耗、GPU優化等)、交互(如何輸入)、便攜性(體驗好的設備都不是便攜的)等。對於行業來說,發展會是明顯的。因為VR的基礎設施在資本的簇擁下開始完善,熱錢開始幫助VR進行標準化。雖然2016說是虛擬現實元年,我覺得是對行業來說是這樣的。對於個人用戶來說,虛擬現實元年還比較早。不過英偉達推出新系列顯卡也會帶動虛擬現實發展


布局生態園。產業鏈。今年已經確定了虛擬現實的元年了。不要再質疑了,趕緊行動吧。不然到後來湯都沒得喝了。


更多的是資本的玩物,其他人都是炮灰


硬體已經有了,一大堆的硬體產品都出來了,而且會越來越多,剩下的就是內容了。vr應用範圍很廣,前期爆發的還是在一些行業中率先應用,比如體育方面,現場直播體育賽事。


推薦閱讀:

HTC 的頭戴式虛擬現實顯示設備 Vive 的實際體驗如何?
國內已經有一些VR全景視頻 他們的拍攝設備具體是那些?
建模完成後如何把這個3D模型放入虛擬現實環境中然後能用HTC vive觀看?
VR為什麼不能做成簡單的3D顯示器?

TAG:增強現實AR | 虛擬現實VR | OculusVR | HTCVive |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