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索尼要以 1.55 億美元買下東芝影像感測器業務?會給自己的業務帶來怎樣的好處?

索尼剛剛以190億日元(1.5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東芝的影像感測器部門。有關這起收購的傳聞,始於今年10月份,不過索尼直到現在才證實了交易的價格。東芝工廠、設備和僱員的轉移工作,將在2016財年結束(3月31號)的時候完成。這些設施將掛靠在SONY全資的「索尼半導體公司」旗下運營,其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影像感測器的生產


謝邀! 鄙人雖然一直想要斗膽做一次關於索尼的分析!但是因為case複雜,看來是要變得好長好長,時間關係,可能無法一次性全部寫完,見諒。

①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索尼這個公司,或者這個品牌的長期Vision是什麼?(なすべきソニーとは?)

②接下來,是應該認清索尼的core competence是什麼?

(ソニーのコアコンピタンスとは?)

然後是索尼的戰略制定。

③到此,我們可以判斷索尼是否應該投資發展image sensor。 如果我們判斷索尼應該發展image censor的結論。那麼接下來,問題就變成發展image sensor應該是通過正常的內部成長(設備投資,RD)還是應該通過MA來完成外部成長。

④如果結論是應該完成MA,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何要選擇東芝

⑤解決了選擇東芝的合理性問題之後,才是收購價格的合理性問題。

因此,深入做這個case study的話,真的會很長很複雜。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OK,那麼索尼的Vision是什麼呢?

Sony Japan | 投資家情報|トップメッセージ

從sony的IR網頁裡面,我們可以看到sony的Vision如下:

「人のやらないことをやる」=為常人所不為

「ユーザーに感動をもたらし、人々の好奇心を刺激する會社であり続ける」= 給用戶帶來感動,為好奇心帶來刺激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朦朧而籠統的Vision,這也是索尼過於多角化失去焦點的原因所在。

所以,失去明確焦點(方向性)的索尼,雖然在表面上強調的公司理念依舊是innovation,但是事實上,索尼決策層的經營目標卻是ROE為代表的收益性指標。當然,從經營哲學來看利益追求和創新追求是可以殊途同歸的,但是如今的索尼卻一定不是成功達到這個境界的企業。

那麼事實上,索尼現在的Vision就是

「提高ROE,給股東一個交代,給債主一個交代」

在這樣一個「天朝特色社會主義」般的vision之下,我不禁覺得感慨,現在的索尼就像是一個洋蔥,當我們把他的業務一層一層撥開,索尼就消失了。索尼的靈魂?他在哪裡?我找不到他!

--------------------------

那麼,索尼的競爭力呢?

從長期來看,索尼的黃金期在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那幾年。這裡,推薦有興趣的同學看一本商學書叫&,裡面對於索尼的分析非常有意思。

而進入21世紀後,索尼的成長性雖然還是維持了一段時間,但是收益性卻是持續下滑,如今已幾乎為零。那麼,why?

Visionnary company裡面說,索尼的黃金期來源於以walkman為代表的創新型的產品開發。聯繫上一個part我們總結的索尼的vision,的確如此,當索尼的經營與他的vision完全契合的時候,索尼大法就是大大的好。

然而,隨著索尼進入21世紀之後的多角化戰略持續發展,我們已經看不到那種劃時代的索尼產品了。除了SONY銀行的影響推動過索尼的營業額,21世紀之後的索尼由於沒有像Iphone一樣的革命性產品而停滯不前。

而索尼面對停滯的營銷數字也是做出了無數的努力。但是,不幸的是這些努力並沒有轉化成營銷的成長,而是以販賣管理費的形式存在,反而成為壓迫索尼收益性的毒瘤。

21世紀後的索尼,雖然還能維持30%以上的毛利率,但是他的營業利潤率簡直是低到慘不忍睹。毛利和營業利益之間,我們能夠推測出索尼的努力:為開拓海外市場而付出的營銷費用;為了開發Xperia,4K電視,VAIO而投入的RD費用。

努力很多,奮鬥很多。悲劇的是,這些努力的共同點只有一個,他們都失敗了。

sorry,繞的太遠了。那麼,總結來說,sony的core competence就是創新和研發。但是,可能是由於自身多角化的戰略分散,索尼再也沒有真正回到那個光榮的世紀末。追求規模化,國際化的野心留給索尼的,只有一個形骸化的理念和一堆庸俗而失敗的創新。

結果,索尼債台高築,股價在2013年被腰斬。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債權人,還是股權人,還是政府,都對索尼大失所望。2013年的索尼,根本就不是一個有能力考慮發展的公司,而是一個為生存而掙扎的敗軍。

但是,話又說回來,竊以為,限制索尼創新的瓶頸,並不是其技術水平的下降,而是企業經營戰略的分散。那麼,也許b2b的image sensor,這個相對而言更加依靠拼技術的業務真的是如今的索尼的一根救命稻草。換句話說,在這個時段發展image censor,也許並不是一個長遠的戰略,但是卻是緊急服用一個止血劑,金創葯。

--------------------------------------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索尼2014財年的決算資料來具體看看索尼各大業務的情況。

如圖所示,

Mobile Communication(主要是Xperia)看起來比去年增加了2000多億的營收,但是其中有453億是因為日元貶值而造成的。另外,在2000億營收增長的背後,卻是2000億的赤字增長。索尼Xperia的賠本賺吆喝感還是非常強。

Game這一塊則是順風順水,PS4的銷量甩出Wii U不知幾條街,連Xbox也無法阻擋PS4成為全球最傳銷的家用遊戲機。值得一提的是,締造PS4大賣的正是最近被罵聲淹沒的索尼集團新社長平井一夫。

Image Products,簡單來說就是照相機,這塊業務在2014財年總結來說就是減收增益。面對高端攝影市場單反的數碼化,以及智能手機相機功能的飛速發展,這個業務絕不是一個有光明未來的朝陽產業。

Home Entertainment,家電基本都在這一塊。雖然在2014年game的異常增長非常惹人注目,但在營收層面,家電卻是常年和Mobile成為索尼規模最大的業務。當然,由於索尼的電視機分社化和各種收益改善的對策,這個業務終於還是在2014年完成了黑字化。

Device,這個才是本問題的主角,Image sensor所在的segmentation。看看這有益的增長性和收益性吧,23.9%的營收增長領跑這個企業,而將近10%的營業利潤率對於持續赤字的索尼來說簡直就是福音。

關於電影和音樂,由於比較特殊,況且這個兩個業務基本都在美國(?),此處按下不表。

最後要說的就是索尼的金融了。首先,索尼的金融基本約等於索尼保險。這個業務也保持著高增長高利潤,似乎除了金融危機也不會出現什麼特別大的經營風險。問題在於,你索尼做保險到底有多少競爭力呢?索尼的科技創新能給保險帶來什麼新的價值?雖然索尼本社還是聲稱索尼的金融是一場finteck革命,但是,你敢信嗎?

所以,竊以為短期內索尼最有希望完成高成長高收益,確實就是image sensor這個部門。這個結論在敝人2013年在某摩根實習時似乎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而且,能夠成為索尼image sensor新助推器的環節,應該不是技術開發或者販賣,而是生產能力的擴大。那麼,買一個物美價廉的image sensor生產力就成為一個理所應當的戰略目標。此時,東芝的會計醜聞爆發,試圖進行構造改革的東芝正好成為索尼的MA目標。

-------------------------------

有時間繼續寫~


題外話,Pureview機子……現在也成了索尼感測器了……


【這是一則奄奄一息的大駱駝買羊崽兒的故事】

想想當年理光收購賓得,

理光還是那德性,誒。

我猜sony很快就要去收sigma了,sony相機唯一的最大的畫質對手就是sigma了,X3太變態了。

小而美是sony這種既做大眾又做大訂單的公司的最愛。


影像感測器本身在半導體行業中屬於低端業務,這類併購很正常。

類似於 NEC 把 PC 業務賣給聯想。

對於東芝來說,這項業務可能沒有未來,甩掉;而對於索尼來講,吸收了一部分業務和一部分技術。

考慮到這是兩家日本企業,我有理由相信併入索尼的還有一部分頂尖人才。

東芝是很明智的。Sony 的感測器業務被蘋果 iPhone 一手養肥,其財力和技術在行業內早已大殺四方。除了手機感測器,專業的相機和錄影機市場也感受到了他們的霸氣,東芝這點東西遲早被玩死,還不如出掉這類業務,把感測器部門的重心放到專業市場,畢竟民用影像產品的市場真的粥少僧多。


擦,這價格……天朝是買不到啊…不然真的收回來多好…


索尼不會倒閉了


智能手機在全球還會增長,攝像頭像素越來越高,而sony就是高端攝像頭用的最關鍵器件(cmos sensor)的供應商,2014,2015年年年缺貨(供不應求)。競爭對手OV(被大陸資本收購,高端產品比sony稍弱),三星,HYNIX(中低端),APTINA(智能手機用cmos sensor業務已墜落),低端市場是格科微這類大陸廠商。Toshiba在這一塊的業務半死不活,所以sony收購了toshiba的這一塊業務,可以提高自己在高端cmos sensor市場的競爭力(產能)。


1.索尼預測未來每個手機搭載的cmos sensor的數量在未來幾年會大幅增長,並且現在索尼的cmos sensor非常強勁,作為將來的一個贏利點,索尼有必要積累技術,積累生產線

2.東芝剛經歷了結算報表造假的事件,現在急需一筆資金,而且東芝的影像感測器並不是非常掙錢,現在東芝整個半導體部門主要的盈利部門是在快閃記憶體之類的,所以賣一個不痛不癢的感測器工廠並沒有太大影響。

總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很正常的,況且對於互相持股的日企來說,這種情況很正常。


姨夫:我的夢想 是讓全世界的人 都用上索尼的感測器


推薦閱讀:

感測器和智能開關在裝修和生活中有哪些炫酷的使用方式?
自動駕駛環境感測器是如何檢測車道線類型的?有哪些判斷邏輯?
只用電流估計力矩的情況下,通用機器人的辨識可以達到什麼精度?
Masimo iSpO2 便攜血氧計(oximeter)是如何搭配 iPhone 實現功能的?

TAG:感測器 | 索尼Sony | 東芝TOSHI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