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出現如環太平洋中那種巨型機甲么?機甲的實戰意義有多大?
每個帶機甲的電影動漫都很酷炫!!
eva、aldnoah.zero,就連環太平洋我也很喜歡。但是機甲的實戰意義有多大?目前軍工業與製造這些大傢伙有多大的距離?本寶寶怕啊,萬一那天過長江大橋的時候從霧中出現一個靠著橋墩休息的巨大黑影怎麼辦!使徒入侵我們該怎麼應對!火星人來了沒有小天使又該何去何從!
EVA不算機甲,環太平洋其實也是在能完全模擬人類活動技術的情況下才有的。極度強化了格鬥,射擊被弱化。一開始出現的那個有胸炮的機甲記得么,格鬥打了半天幾發炮給解決了,彈幕一頓吐槽啊,奧特曼么。
還是舉一個格鬥射擊比較均衡的:
雞神不但有五彩大炮,還能拳打腳踢。騾子也是,牛的一逼。高達和戰鬥機比,可以說是弱化了速度,強化了格鬥性能。這種東西存在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超視距攻擊不起作用,相關的設定比如uc的米氏粒子,muv-luv的光線級等。所以seed一開始ginn刀砍地球軍MA那一幕我覺得很扯,只能說是調整者比較吊吧,正常來講MA絕對能幹爆MS。我和樓上諸位一樣比較支持外骨骼在作戰中的作用,舉個例子:
不過更加靠譜的嘛。
越來越接近現實了。你要現實中存在的?這個,還真有。
是不是很像了?
雖然還是工程用,但我覺得這東西給了一個單兵扛重武器的可能性。如果加強裝甲,還真難說哩。更誇張的,現實也有。美國真人駕駛機器人MegaBot欲與日本Kuratas撕逼不過技術交流的意圖更大一些吧,遠不如外骨骼實用。機動性上不來,很難想像這東西能扛裝甲部隊一炮。著名駕駛員天河明人說的好:機動性才是生命!戰鬥大型機甲,從軍事角度上說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多大用處:
現代戰爭講究的是一個火力輸出,按照環太平洋里的機甲設置,火力輸出就是個渣渣,而且只能近距離火力輸出,從電影里看就是視距內火力輸出,但是成本一點也不低,別的不說,電影里就算美國也沒有多少機甲,充分說明了機甲價格昂貴。
價格昂貴,攻擊力低,浪費材料,大而無當,所以是不會有巨型機甲出現的,有那些材料和經費,造出的戰斧導彈分分鐘教做人。
人類的外骨骼,現在中美日歐都在研究,能極大提升單兵的作戰能力,消費比很高。幾十億造出來的機甲,幾千萬一顆導彈直接廢掉
需要幾個條件。
1.未來材料和光學技術大發展,使得遠距離攻擊無效化,讓戰鬥只能恢復為白刃戰。光雷達不可見都不夠,因為按照現在的科技,即便是視距內的戰鬥,大型人形機甲也不會是飛機的對手。反正都是一兩個導彈就可以搞定的脆皮,做小點當然最好。2.上述技術效果與體積成一定比例關係。否則沒必要做成大型的。3.開發出類似G高達里那種操作系統,把人的動作無重力地投射到機體上。否則,人形機甲很多地方非常多餘,比如腿,比如頭。沒有這種操作系統的話,即便做成機甲,類似一個球體,多幾個機械臂的MA也是更加好的選擇。4.無人駕駛技術不能大發展,據我所知,現在飛機行業,家家都在搞無人機,而且越搞越好,隨著飛機越來越先進,需要人操作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了。如果無人駕駛技術也隨著上面提到的科技發展起來了,那問題又回答第三點了,既然沒人,還是MA比較好。然而,以現在科技發展的方向來看,很難。單兵強化小型機甲是比較現實的,大小在兩到三米左右。說白了就是人形骨骼。這點來說,就相當於第三點說的操作系統了。放心,只有找到米諾夫斯基粒子之後才有造高達的必要,而且一定有。米諾夫斯基粒子是個什麼玩意?簡單來說它能干擾無線通信,讓導彈無法制導,雷達失靈。
也就是說,米諾夫斯基粒子會讓戰鬥距離回到目視範圍內。
所以如果找不到米諾夫斯基粒子就別想了……導彈真的是讓戰爭損失了很多樂趣。圖片源自 @米克傑克 在另一個類似問題下的回答,侵刪。圖片來自《機動警察真人版》
首先一個EVA不是機甲,而是包了鐵皮的人。沒錯,使徒和人類同源,且EVA是有部分人類靈魂的(零號和量產機除外)。其次純機械構造驅動的機甲,做成人形,簡直就是「要風度不要溫度」的行為。這麼做,除了好看,真的沒有任何卵用!要說實用性,高達系列裡除了「高達」以外的機型都是很好的範本(倆胳膊倆腿的統統不及格)
首先說,之所以動漫影視作品中會出現人型機甲,主要是因為對觀眾來說,人型生物南拳北腿地過招,比兩個鐵王八對擼要好看。其實雙腿直立行走奔跑,本來就是非常不符合力學的動作,平地機動,效費比最好的是用車輪,越野機動,最平穩靈活的也是四足甚至多足的運動。你可以上優酷搜一下《軍武次位面》,有兩期講到機甲的,可以解答你。總之,各種影視作品中,由人駕駛的人型機甲,最靠譜的是《阿凡達》里的那種,高度在2~4米,能快速空投部署,機動靈活,適應複雜地形,提供班級重火力支援,操作簡單人性化,並能在戰鬥之餘,從事搬運物資等後勤保障工作……只有這樣,機甲才能在裝備序列中佔有一席之地,要知道,軍隊里可不是幻想的地方,必須要有實際價值,這個價值必須高於它的製造和維護的成本才行。軍武次位面 第一季軍武次位面 第二季
未來武器的發展趨勢應該是三體裡面的水滴那種,至於機甲?就是那群被滅的太空艦隊。
就算要由人駕駛也完全沒必要做成人形,極度耗工時和成本,能自由飛行移動發射活力就足夠了,何必特意做個手和腿出來呢。環太平洋那種機甲技術複雜耗材巨大,對怪物的物理打擊效率太低,真打起來也是靠各種火力更實在。說到底機甲只是一種不實際的浪漫而已。
人類的生理結構其實是比較低效的,在行走時,人類相比於非直立行走的動物,膝關節和踝關節承受體重的壓力更大。照搬人類構造的雙足機甲,其所有有效載荷,包括燃料、彈藥和裝甲,都需要機甲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來承擔。這兩對關節不僅要足夠靈活以保證機甲的機動性,又要足夠結實來保證充足的摩托小時。尤其是充當「軟骨」的緩衝機構,簡直是工程師的噩夢。
以人類目前的材料技術,造出扎古那種尺寸的機甲都不可能,更不要說環太平洋的機甲了。唯一可行的設計是多足機甲,放低機體重心,用多個支撐結構分擔重量,同時還可以降低故障風險。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 15 年 10 月上映的 Heavy Object?
很多人都認為 Object 的設定不科學,不過我不這麼認為。
考慮材料學和新能源的發展,先不說巨大人形兵器,巨大兵器是可能出現的,最少在一段時間內。
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材料學足夠發達,應用新材料可以製造出強度足以防禦核武器、足以支撐巨大機體自重的結構;
2. 新能源足夠強大,可以驅動新武器,其火力足以摧毀上述新材料裝甲,同時也足以驅動巨大新材料機體;另一方面,新技術仍不夠成熟,技術條件使得新材料機體、新能源引擎、新技術兵器中至少有一種無法小型化;
3. 國際形勢嚴峻,使得某勢力認為只有通過戰爭才能解決爭端。
當滿足以上條件時,就會出現下面的狀況:
1. 戰爭無法避免;
2. 傳統兵器(包括核武器)無效;
結論:要在戰爭中存活,必須建造基於新材料、新能源、新武器三位一體的新兵器,而技術原因使得該兵器只能巨大化。我目測,很多機甲角色的戰鬥是在太空(或者潘多拉星球)這樣不太利於人類生存的地方,進入機甲作戰能夠讓人在保留人體關節靈活性(所以才能完成種種複雜的格鬥動作)的同時,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這在未來還是有一定價值的,比如說現在的宇航服就能起到類似的效果,但是在需要出艙活動的時候,宇航服對於太空中一些潛在危險的抵禦能力明顯不足,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時候生命安全還是受到一定威脅的。
如果機甲技術(或者說人類外骨骼技術)能夠在保留人的靈活性的同時讓人在危險的太空環境中堅持更長時間,那麼未來如果人類需要星際遠航的時候,這種技術肯定會非常有幫助的。
比如外部儀器損壞需要查看或者修復的話,人工智慧和機械臂肯定是沒有人本身進行處理更靈活高效,而且穿著機甲就意味著宇航員也許能在太空中完成切割、焊接等工作,再加上機甲帶有的推進裝置,能支持宇航員完成更多複雜且高難度的任務。
但是在軍事上呢...說實話,我覺得前景有限
還是這個理兒,機甲相較於坦克、宇宙飛船而言,最突出的優勢絕對不是火力,而是保留了人體的大致形態和關節,所以能由人駕駛著進行走動、搬運、格鬥等等,換句話來說就是可以輸送兵員、運送物資以及作戰,這些功能可不可以用別的來代替呢?可以,而且都比機甲靠譜
輸送兵員和物資就不用說了,機甲多顛兒啊,而且塞不了幾個人,物資呢只能肩上扛或者推小車,而有這功夫旁邊大卡車可以一會兒一輛還速度快效率高坐著舒服(受限於人本身的奔跑速度,機甲的機動性也是大不如車輛的,咱再怎麼跑也沒車快不是)。而如果要讓機甲能飛呢,戰鬥機除了發動機以外也需要流線型的機身和機翼帶來的升力,機甲要飛,要麼得有極為強勁的噴氣式發動機(然後平衡方面還得撓破頭),要麼就得模仿鳥類的飛行形態(然後飛在空中的時候作為人的靈活性就又沒有了)。如果再考慮到造價問題,機甲起碼意味著:頂尖的發動機、強度極高的外骨骼材料、關節所需的精密軸承、維生系統、駕駛員的保護措施和抗震材料、必要的導航、雷達和通信系統、用來自保的武器系統等等,所有這些的純造價(都不算研發經費),買個航母加一甲板的飛機也快夠了吧... 而且據我了解(非專業,僅目測)這裡面的前三個,也是最關鍵的三個,我們目前還做不到,別說我們了,老美也做不到。
作戰呢也是一樣的,機甲的突出功能其實還是在於格鬥,所以大部分機甲的作戰方式往往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和手裡端著槍相結合的。大刀這種冷兵器和與之相適應的格鬥方式早就已經不是現代戰爭的主力了,因為比起火力輸出它實在效率太差了,需要近身作戰,需要一對一(米錯要專一喲~),需要兵員本身有格鬥技巧,而這些遠比教一個「新兵蛋子」放槍困難得多(解放軍蜀黍表打我)。
現代科技不是做不到給一個人渾身覆蓋好鋼板讓他跟人肉搏,但是有那個錢一顆子彈就幹掉敵人了,不僅物美價廉而且簡單易學;而要給人渾身覆蓋好鋼板讓他去跟人對著放槍呢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我們發明了坦克嘛~ 但是,裝備同樣口徑的火炮(也往往意味著同樣重量的炮身和炮彈),坦克和自行式火炮通過履帶和輪子穩穩地趴在地上減輕壓強,機甲就得依賴外骨骼的強度把重量轉移到腳上(因為人自己明顯扛不動),腿部的承重壓力可想而知是極大的,而且可能一腳下去柏油路都是一個坑... 另外,和重心低(所以穩)的坦克比起來,機甲在對戰中側翻(摔倒)的可能性要高的多,嚴重威脅駕駛員的安全。
另外,同樣火力輸出的情況下,機甲的弱點太明顯了,膝關節肘關節這種地方為了保證靈活就不能用厚裝甲,沒有厚裝甲就會被敵人的火力一轟一個準,然後瘸腿沒胳膊的機甲就不僅沒有戰鬥力,連機動性也木有啦(坦克的炮管子炸斷了還可以調頭就跑~)。所以說,如果就為了我們已經拋棄幾百年的冷兵器作戰方式,而選擇這麼一個格鬥會被火力壓制,放槍/開炮還是會被火力壓制的機甲到底是幹嘛呢?
太空當中也是同理,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任何太空中作戰的經驗(最好也不要有吧),但是給人類提供維生系統這一點,太空艙空間站都是可以實現的,上面加上火力輸出裝置也很可行,而機甲作戰依舊面臨著關節不禁打、近身格鬥沒用、火力輸出不佔便宜等諸多劣勢,所以對太空中的機甲作戰同樣不看好。
編輯答案的時候我也設想了一些未來機甲的應用前景,加上保護宇航員,大概可能有以下這些可能的領域吧1. 太空中宇航員出艙作業(萬一遇到壞銀可以開槍自保)2. 在大氣、重力等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表面進行登陸(萬一遇到壞歪杏仁可以開槍自保)3. 在特殊水域潛水員進行水下救援、維修等作業(萬一遇到壞魚可以開槍自保)然後我就編不出來了... 但還是那句話,作為主要戰鬥力希望略渺茫啊想像一下,你在機甲里,這架機甲邁一步,腳從幾層樓的高度砸到地上……
不把你腦子震出來就算安全係數很高了。一大群說不可能的~我相信有可能鬼知道未來發展成什麼樣?造起來當玩具都有可能!套句老話一千年前也沒人會想到手機啊…再過一千年還需要擔心什麼能源啊?至於鋼鐵外星就沒了么,技術水平那時候造機甲就和玩一樣
謝邀,我也就看過個EVA,EVA也不是純用機甲,只是AT力場作為生物力場要靠EVA來中和,其實輸出方式還是很傳統的,打個比方就是炸開保險箱需要多大力,撬開保險箱需要啥訣竅一樣,並不是單純為了提高戰力,主要還是對症下藥,至於耗費比和戰力,原作里被J.A爆出翔了已經,機甲看著很酷,但和雙節棍戰力一樣,是給結巴裝逼的....
個人認為機甲做兵器的話耗能太可怕了,除非能做到很強大的發動機。應該是工作用機甲概率更大。
未來時代,快速打擊有空天戰機!重型攻堅有電磁主炮坦克!
為什麼非要弄個兩條腿走來走去的自行機器呢?
好看嗎?軍事裝備,從來都是講究簡潔、高效、價廉!針對性研發是最合理的!真丟到戰場上,不考慮價錢,它首先能幹嘛?同時代的飛機重炮能幹嘛?短期內不會有來自地球科技的巨大機甲
類似於某自爆狂魔,某格鬥狂魔(啊!我的右手在燃燒!),某全彈發射狂魔的機甲,未來還是有希望製造出……外殼的然而這些10米數量級的機甲,走路能不摔跟頭,就已經可以被視為機甲歷史上的一大步了更別提機動性,常規燃料完全無法提供足夠強大的瞬時動力,飛?還是先說說怎麼跑起來吧好不容易斥資巨額打造的機甲,剛出場就被戰斧導彈一發入魂,這劇本一定會讓指揮官吐血三升的吧……
以eva里大多數使徒的敏捷程度來看, 環太平洋里那群可以算怪物級別的機甲,大概就是個移動的靶子
相比之下,目前藍星人的常規戰術武器是墜吼的,相對便宜,技戰術相對成熟和完善,使用起來也沒有什麼倫理道德和撕妹子的問題題主腦洞挺大……
其實eva里的並不算機甲,是披著機械外殼的史徒,具體的可見真嗣的初號機暴走吃使徒那一集……
機甲系列那麼火還是要歸跟於高達嚕,是男人就該開高達……然後一些動漫都會出現機甲的身影,魯魯修,罪惡王冠,以及等等數不清的動漫……然而都是二次元的腦洞,畢竟高達可是能飛到外太空戰鬥的……
如果說要製作1比1的高達,要克服很多技術問題厚,怎麼讓它那麼靈活的運動,用什麼染料推近,用什麼材料做既輕便又防彈防爆,至於坐艙內的各種核心技術,我就不說了,畢竟現在是遠遠達不到的……
其實吧,最能推動這種技術進步的還是戰爭……與其說最後真的出現了高達當新的戰爭機器,我倒寧願一直像現在這樣,畢竟,戰爭真的口怕,和平萬歲惹推薦閱讀:
※比魯斯的原型是什麼動物?
※龍珠中布羅利的戰鬥力在什麼水平?
※動漫裡面的反面人物哪些給你印象深刻,以及大家覺得該如何塑造能讓反面角色上升一個高度?
※如果青山願意,拿黑暗組織為主角拍一部柯南劇場版,有沒有希望成為日本版的《自殺小隊》?
※如何評價b站2018年部分動漫收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