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帝國為什麼要用「秒差距」計量距離?
秒差好不好
秒差距是一種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標準的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恆星視差的基礎上。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一個天文單位,AU, Astronomical Unit)為底邊所對應的三角形內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角秒時,這個三角形(由於1角秒所對應的兩條邊的長度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因此,這個三角形可以想像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像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恆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差距。
周年視差的恆星與地球的距離為,這個距離定義為1秒差距()
由此可知,1pc = AU = 206,265 AU = 3.08568×10(的16次方)m = 3.2616 光年。天文學家通常使用秒差距而不是天文單位來描述天體的距離。這不僅是因為使用秒差距數字小更易於計算,而且還有歷史上的原因
[來源請求]
(註:上圖中,1 AE = 1個天文單位;AE是天文單位的德語縮寫)。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7%92%E5%B7%AE%E8%B7%9D
秒差距是距離單位,韓索羅說用12秒差距跑完一條走私線路,常被人質疑,是不是盧卡斯搞錯了,這裡應該用時間單位而不是距離單位?
其實這並沒有錯。
在宇宙中從A地到B地,並非直線最短,並非只有一條固定的路線,比方說,你在航行中可能要繞過小行星帶,可能要利用黑洞加速,所以每個人的路線選擇都不同。
韓索羅的意思,是他可以駕駛千年隼用最短、最冒險的路徑完成這個路程,短至12秒差距,打破所有人的記錄。
打個比方,從北京到上海,走高速公路是1500公里,走高鐵是1400公里,現在有人抄了一條近道,用1200公里就從北京跑到上海。這同樣可以說明其牛逼。暗示整個銀河文明其實起源於地球
因為秒這個單位很特殊,經過不斷的堆積,它是能達到永恆的
星球大戰里有一種叫做超空間的東西。就是千年隼想逃跑就要進入的那個玩意。這玩意是實現超光速旅行的關鍵,因為超空間里的距離不同於真實空間的距離。但是超空間又和真實空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客觀的空間距離在星球大戰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過超空間所走過的距離。
一樓說的非常好,稍微補充一下「秒差距」在星球大戰中出現的場景:
「漢·索羅」向「歐比旺」和「盧克」吹噓自己的「千年隼號」能在12「秒差距」之內跑完「Kessel Run」(一個走私團伙固定跑的路線,一般認為有18「秒差距」長)事實就是,由於「盧卡斯」不懂物理,把距離單位用成時間單位了。
下圖是吐槽,「歐比旺」說:「是啊是啊,老子曾經在18英里內跑完了馬拉松」。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是這樣說話的吧。
Reference:Parsec - Wookieepedia, the Star Wars WikiKessel Run - Wookieepedia, the Star Wars Wiki圖片來自http://cracked.com本身就應該是12秒差距,原因如同 @magasa 所說。如果想表達時間的意思就該是12秒咯,千年隼號啟動恐怕都不止要花12秒……
因為香港記者跑的太快了,用米無法計量
@magasa 已經說得很完整了,總的來說秒差距的核心就是把時間和空間結合在一起看
在不同的地方,時間都是不一致的吧
我覺得用秒差距這個單位是有一點問題的。 因為pc這個單位是根據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發明出來的當遠處的某一點與太陽、地球組成三角形,地球—點—太陽角度大小為一秒時,這個點與地球的距離被定義為一秒差距(pc)。 為什麼銀河帝國的人會廣泛應用秒差距這個單位?這是在暗示銀河系的生命起源於地球嗎?可惜星球大戰官方沒有對此作出解釋。到底是把它當成一個小bug還是一個隱藏的彩蛋,就看你自己的意願了。
銀河帝國里人類掌握了跳躍空間的辦法,因此光年的衡量方式就無法代表最快到達時間,價值有所減少。而秒差距數小好算,而且可以暗示銀河帝國發源於地球。
推薦閱讀:
※如果要將「星球大戰」和「三體」進行對比,你會如何評價,孰高孰低?
※科幻小說《三體》里的科學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未來的男人都會女性化嗎?
※為何普遍認為《弗蘭肯斯坦》是科幻小說的開端?
※作為一個科幻迷,你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物理學 | 星球大戰StarW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