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飛機的原型機機頭有一根很長的空速管,而量產機沒有?

如題,用途是啥的?


謝葯,試驗機上的空氣數據電腦(Air Computer或者Smart Probe)都需要重新設計和矯正,加長空管,通常裝在機頭和飛機中心線一致,能提供精準的Reference;另外失速測試有一個更準確的AOA(仰角)和Beta (slip 角度)避免事故。

成型飛機當然也有空管,但是會在飛機左右,而且長度要小很多。


那種簡單的空速管不需要太多額外的參數調整。分散式空速管需要知道很多東西才能把空速算出來,而試驗機顯然不知道那些東西。


這個東西是做飛行試驗裝的前支杆。

一般是有皮託管和靜壓孔,用來在機頭前面引大氣的,有時候還會裝迎角感測器和側滑角感測器。

飛空速校準的時候用這玩意,伸到機頭紊流外面,一般是飛機機頭直徑的一點五倍長。

這個現在用的少了,因為飛機一大,就得做很長才能進clean air,但長了之後就會抖的厲害,影響精度。

量產的軍機有的會有,但是和試飛機的長度不一樣。量產的一般就是皮託管,不會再裝攻角和側滑角感測器了。


量產機前面也是有空速管的,您看到的也許是三代機或是四代機,如果有圖片的話,在前雷達罩附近就有空速管。

================

原型機需要採集大量的數據,有的實驗機型上面空速管會分開好多叉,像三叉戟一樣,採集飛行數據,大氣數據等,矯正機載電腦系統內的數據,成型量產後基本就只剩下一個空速管了,好像四代機前面這個東西也有,仔細去看。


空速管裝在機身上,是有干擾的,所以需要修正,但這種布置比機頭布置要有優勢,所以在可以修正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採用,事實上也有不少飛機採用了。

試驗,機頭一個,機身上也是有的,每次試飛都有數據可供計算,擬合修正公式(當然還有各種風洞試驗),試飛結束後,想必也修正到可用的精度了,於是定型時候就拿掉了。另:空速管和迎角感測器裝在機身的啥位置,是比較有門道的


原型機需要獲取大量的數據。所以空速管很多都是加強型的(可以獲得詳細的數據)

當然量產機當然也有空速管,不過四代機出於減少雷達反射面積、減小雷達整流罩的設計難度(一定程度提升雷達性能)、和氣動布局的原因普遍將空速管隱藏到機體中。如圖紅色圈出的部分就是F22的空速管。

圖片來自鐵血,侵刪。


很多!你是在逗我嗎!目前我所知道的也就是f22沒有吧!原諒我學術不精!


推薦閱讀:

航旅縱橫與航旅縱橫Pro有什麼區別?
看了C919試飛的新聞,如何看待總工程師吳光輝參與試飛?
如何評價黑客組織 Anonymous 對 MH370 失聯事件的分析?
航空公司同時擁有空客和波音的飛機的意義何在?
航空機長的機長廣播的腔調為什麼一定要說得那麼慵懶磁性?

TAG:飛機 | 飛行器 | 航空 | 飛行器設計 | 飛行器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