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高架道路看上去有「金屬感」?

相比國內(比如上海廣州)的,為何日本的高架都會形成這樣一種感覺,是因為建造時代早?(實際上是不是國內最近造的高架的技術含量已經超過他們了?)還是他們的建造設計還要出於其他原因的考慮(比如高頻率的地震之類的)

不是很懂。

日本的

國內的比如上海


首先根據我的目測,日本的第一張和上海的第二張是組合梁,日本的第二章是純鋼橋,上海的第一張是傳統的鋼混橋。所以不同的結構形式看起來當然有差別。

就拿組合梁來說,所謂組合梁,就是樑上邊受壓部分採用混凝土,下部受拉部分採用鋼材,中間通過剪力釘等措施連接起來。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受壓和鋼材的受拉性能,比傳統的鋼混結構省工省力還省錢,更重要的是,在市內建造的時候不用阻礙地面交通。類似於下邊的結構。

當然了這種結構也不是多麼高端的結構,不止上海廣州,國內其他地方也有有很多很多。當然了,這倆組合梁看起來有點不一樣,不過我個人感覺,題主的日本圖片是類似藝術照的感覺,應該是P過的,最起碼改過燈光,並且是夜間照的,光澤比較突出。而上海那張我感覺更像是拿手機照的。

而日本第二張純鋼橋則全身都是鋼材,上海第一張則全部都是混凝土,論光澤肯定不能比。

所以我感覺題主並沒有問到點子上,我認為題主應該這麼問:「為什麼同樣都是鋼結構橋,為什麼國內的和日本的視覺效果差那麼多?」這我就可以回答你:

1、請不要相信照片。

2、在國內決定鋼結構的噴漆顏色的並不是設計師,而是靈道


照片中日本的是鋼橋(本身就是金屬),國內的是混凝土橋,自然日本的金屬感強了,其實國內大城市也有很多鋼橋的,以後請仔細觀察。但是鋼橋的設計理論(尤其是設計)、建造技術方面,不得不承認:日本和歐美等國家還是要領先國內的。

另外幾個原因:照片效果、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周圍建築結構物的襯托、鋼結構的塗裝等。


現在國內很多高架橋也是這樣的啊。

本來就是金屬橋,也就是鋼架橋。特點就是架設速度快,一般都用於交通繁忙的路口。只要鋼架部件運來,基本上一晚上就架好了,對交通影響的程度很小。但是缺點就是易鏽蝕,維護和保養成本高。

成都前幾年修好的二環高架,一般交通繁忙的路口,全部都是鋼結構橋


常規情況下,混凝土橋樑七千一平米,鋼砼組合橋九千一平米。一般路口需要大跨徑時候用鋼的,標準段用混凝土的。


由於原材料限制,日本對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有限制。


我自己觀察的,北京地面上的地鐵跨度大的用的都是鋼樑


有沒有人覺得第一張圖那個z字型蓋梁蠻屌的?


日本的橋確實比國內的好看,國內的橋好看的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學橋的普遍都沒怎麼學過美學。其實不止日本的,,,好多國外的橋都比中國的好看。。。


推薦閱讀:

高速路上的北京100公里,其中100公里指的是當前位置到北京哪裡的距離?
跑一次雅西高速是怎樣一種體驗?
每隔3~5公里設置自然彎道是高速公路設計的常識,但是為啥我們經常看到美國國家公路直的像到天堂一樣?
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是如何編號的?
為什麼海南的公路、高速公路的質量這麼差?

TAG:建築 | 橋樑 | 高速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