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譯本閱讀感受不佳,但原著語言不通,如何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買的譯本是國內比較權威的教授翻譯的德語中文譯本,該譯本在業界應該算是不錯的了。但是由於書中無關緊要的注釋過多,外來名詞長且怪,閱讀過程不流暢,很難有代入感。無奈又對德語一竅不通,無緣原著。請問如何才能提高閱讀體驗呢?不光德語,其他語種的譯本也會有這種問題,不知道大家看外語譯本有沒有這種感受?


瀉藥。這個問題非常好。

先說怎麼解決:

1.英語作品,如果會英語的話,最好直接讀原作(這個方法需要很高的英語水平,大學四六級什麼的就別拿來衡量了……而且很花費時間。畢竟是中國人,閱讀英文的習慣還跟不上。)

2.非英語作品,盡量讀同語系語言譯本。(比如德語作品,如果非常喜歡但不會德語,可以先考慮讀英文譯本等。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英譯本就非常優秀)

3.出於各種原因需要讀翻譯作品的話,請盡量考慮新的譯本。除了一些鼎鼎有名、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中文翻譯作品,比如《約翰克里斯朵夫》等。(這個才是大多數中國人需要參考的方法,因為閱讀原著確實比較花費精力。)

私心多談點其他的……

就我而言,在現在的出版行業里,需要翻譯的(或者說我接到的翻譯工作)大部分以通俗文學和工具書(社科)為主。這樣的圖書出版目的說白了就是要讀者,要銷量,要錢。

在這種環境下究竟什麼才是好的翻譯?我推崇錢鍾書的「化境」論。譯者的首要任務是在不輕易改動原文的情況下,讓讀者能夠讀!下!去!好多老前輩的譯文,語言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讀起來就是怎麼讀怎麼不對。那我認為這種譯本就該被淘汰了,最起碼在市場上應該被更新換代。

現在很有名氣但也飽受爭議的兩位譯者:李繼宏前輩和林少華前輩,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個人特色鮮明。李繼宏譯的書讀起來完全不像翻譯作品。而林少華翻譯的村上春樹才是中國人心裡那個「村上春樹」。

試比較《瓦爾登湖》的一段譯文:

「讓我們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靜而無不安之感;任人來人去,讓鍾去敲,孩子去哭,下個決心,好好過一天。」

李繼宏版:讓我們該起床時就趕緊起床,該休息時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寧而沒有煩擾的心態。身邊的人要來就讓他來,要去就讓他去,讓鐘聲回蕩,讓孩子哭喊——下定決心好好地過一天。

哪個版本更好?大家的答案一定不盡相同。但不能否認的是,對於當代人「輕閱讀」的讀書習慣而言,李繼宏的譯本更適合閱讀。

有很多情況下,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我說這麼多是想讓題主,包括所有看到我答案的人能夠對翻譯包容一些。你們可能看到一段文字覺得非常詰屈聱牙,但也許譯者在處理時是想要刻意保留作者的風格,儘可能保證原汁原味;你們還可能看到一段文字覺得意譯過度,但也許譯者是想把一個非常複雜的文化差異盡量簡單化地表述出來,不影響上下文的鏈接。「忠實」和「通順」是傅雷提出的兩大翻譯原則,每個年輕的譯者都應該以此作為標準,盡量提高外文中譯本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


努力學外語咯,能夠無障礙地讀懂西方文學經典正是我學外語的一貫動力。

在短期內外語不能速成的情況下(其實能達到欣賞文學作品的程度真的很難),通過專業人士的建議選取較好的譯本是一個權宜之計。我不是專業人士,我的建議你可姑且一聽:我讀德語文學作品的翻譯,首選楊武能,德語翻譯界的泰斗,文筆舒緩優美,讀來春風撲面。我想讀的作品要是楊先生沒有翻譯過,我倒會悵然若失咧。同為泰斗級的德語翻譯家還有葉廷芳、、張威廉、張玉書、馮至等等,題主都不必顧慮。

所以題主具體的說的是哪一部作品呢?恐怕就中國讀者對德語語境下的文化認識之淺,題主所認為冗雜的注釋、拗口的長詞乃至閱讀體驗上乏味,反而是很難避免的,也就是說,翻譯家當然不可能原原本本地還原作品的原貌,但其實這個原貌本身也是充滿著耐人尋味的曲折的(如果你自認為英語很不錯的話,可以去試著讀一讀James Joyce的Ulysses,感受一下意識流小說的佶屈聱牙),題主的痛苦可能就來源於此。


謝邀。

懂英文或其它歐洲語言的話,可考慮看那個語言的翻譯版:歐洲語言相近,文化相通,翻譯的跨度就較小。我以前讀法國小說的英譯版感覺就不錯。


嫌非大牌衣服質感差不禁穿,大牌太貴買不起。也不打算掙更多錢。求問怎麼辦。

樓主你的問題跟這個同理。

補充說明幾句

對於沒有外文功底的人【隨意地】挑剔譯文,個人覺得不是個好事

你覺得讀不下去 確定是譯文不夠好 還是你個人思維能力和知識積累 本身就與你想看的原著並不匹配呢

挑譯文從看過幾個不同譯本,對原文有95%以上掌握能力再開始吧

否則你只能說 某某翻譯不合我的中文語感 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譯文中的詞旁邊要標註原母語的詞?
please的用法?
將包含「副標題」的遊戲標題翻譯成中文時,如何決定冒號的取捨?
如何評價蘋果中國大陸商店2014年母親節文案「讓媽媽開心的禮物,開了又開」?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怎樣用英文翻譯才有味道?

TAG:翻譯 | 外文書籍 | 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