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賈樟柯的電影在國外評價很高?

《山河故人》這次的戛納首映結束後,媒體和觀眾的評價都很正面,以往出戰電影節的成績也都不錯,大概這次的《山河故人》也可以以不錯的成績收官戛納。賈樟柯的電影中,吸引外國人的元素都在哪裡?


謝邀。

說的好像賈樟柯在國內評價很低似的。

好的電影,在懂電影的人眼裡,自然會得到很好的評價。我認為,這不分國內國外。

所以啊,懂電影的人討論電影,不懂的只好討論國籍。


你去看看他的電影再來看看那些評價高還是低


第六代的導演完全都是駕馭著法國新浪潮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啟航的。

電影對於描述狀態,反應逼真的生活景象,儘可能運用非職業演員,帶有散文式抒情的描繪。

影像碎片化,個人主義化。

這是第六代。

為什麼賈樟柯在戛納受關注?而不是在好萊塢?

那是因為他們繼承著歐洲電影的風浪前進。

為什麼賈樟柯在國內的關注受到的讚譽太少?

因為中國有個地方叫廣電總局,

因為中國還沒有藝術電影的大眾認知普及。

因為中國想走下一個好萊塢模式。

因為學院派與商業派在中國的地位不同,

除了北京電影學院,我還真的沒有在哪裡能看到好好研究第六代的人了。

賈樟柯牛在那裡?

狀態!!!

科長對於狀態的拍攝讓我俯首甘臣!那是不同於李安通過故事推進下的狀態!

科長是完全能夠把影像當做文章來抒情的天才!

但是,另一方面,科長也並非真正大牛到某種程度。

個人以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骨子中的精緻與華麗,在第六代中完全遺失了。

但是這並不妨礙屬於我們國家電影藝術新啟航的高度。

最後換句話吧。。。賈樟柯的電影不是沒有讚譽,而是我國的電影觀眾大多還尚未到達平靜欣賞的程度。是實話,電影在中國的商品屬性更多。

而在歐洲,電影就是藝術形式,本土基本上沒有商業性可言。

而群眾大多娛樂也以好萊塢片子為主。

是國家整體文化程度決定了一個國家藝術鑒賞水平。不僅科長,還有更多人。


在豆瓣里看了很多評價說賈科長黑中國迎合西方得了甜頭,越來越過分。

科長說自己就是個縣城的混子。 賈科長的電影就是自己想表現的,而正好又對歐洲的口。我是在山東魯西南的一個小縣城裡的工廠家屬院里長大的,我的童年正好經歷了世紀之交的下崗潮。如果我是個懷舊的人,想要表現我的舊故鄉土,我的父親如何大學畢業到工廠工作,如何從車間到跑業務,幾年家裡生活如何變好,到父親做到總經理,最後一夜成為大院里上千下崗工人的一員,整個縣城沒有一個開工的工廠,到現在那個大院里的下崗工人很多仍在蝸居,現在熱鬧起來了,因為要拆遷,全是擔憂和不滿。這個側面是我一定會著墨的。這就是時代的一個真實的縮影,這就是我真實的童年記憶,這是在黑中國迎合西方嗎?

我的兩個俄羅斯朋友去過中國幾個大城市旅遊過,從北京到海南,跨度不小,他們喜歡中國的城市,說每個中國城市都很有特點,但他們從不在俄羅斯旅遊,因為俄羅斯每個城市都一樣。他們從赤塔山溝子老林里來的,我在百度查了查赤塔的照片,新建築真不多,看起來和上世紀末中國小城市差不多,當然俄羅斯休克以後低迷多年,不可能像中國縣城這樣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更沒有這麼多五光十色的大城市,但是真的俄羅斯的城市都一樣嗎?中國的大城市又真的各個特點鮮明嗎?

很多黑子噴子們沒有感受過八十年代的迪斯科,沒有在上世紀小縣城成長過,也許他們覺的聚光燈下的大城市就是中國的全部,山西的那個小縣城誰有見過呢?但是到現在城鎮化才到了一半,大部分中年人都成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和縣城,是賈科長成長過的山西縣城,我成長過的山東縣城,在我看來,那個山西縣城說著濃郁的山西話,完全是個我不認識的地方,但是在外國人耳中山東話和山西話有區別嗎?其實哪個縣城不都是小門市部小商場小家屬樓小衚衕小平房呢,就像我根本聽不出來韓國的首爾口音和釜山口音,但是我看見他們說 西八 的時候那個口氣和勁頭是一樣的,隔著屏幕我都聞見泡菜味了。

想到一句說一句,中國這個大工地吭哧吭哧忙活了這麼多年來,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拔地而起是城市居民所看到的,而吭哧吭哧是幾億農民工的真實感受,如果一部電影表現農民工的真實境遇真實生活在戛納獲獎了,在國內會是什麼聲音?只能給外國人看北京奧運會,不能給人家看縫紉工怎麼在流水線上一刀一刀掙外匯?

中國是有很多你們成長過的大城市,但是更多的是我們成長過的小縣城。 誰都願意看帥哥美女中國夢,美好是我們共同渴望的感受,但是小縣城的小賣部遊戲機廳百貨大樓,工廠大院子弟經歷的下崗潮、打工潮,與父親分隔兩地的生活經歷也是我真實的成長經歷啊。下崗奔波掙錢,煩惱迷茫困頓,這是我對下崗工人的真實記憶。想起放學時候看到幾個月未見的爸爸來接自己,跑過去抱住爸爸的畫面讓現在的我熱淚盈眶,這眼淚是我們父子幾年不在一起生活的心酸嗎,是孩子的委屈嗎。。。。


我有個教授,有次跟大家聊電影,談到他的最愛賈樟柯,說:

"賈樟柯的電影我都是一幀一幀地看。"


在我看來,賈樟柯的電影里有一種現代工業氣息與城市文化沒落強烈的對比關係。比如說在《二十四城記》和《三峽好人》等電影中這種符號化的表達都很鮮明。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外國人對東方神秘大國的好奇心不僅僅局限於「紫禁城「等。會更加接地氣。符合現代生活或電影發展方式。除此之外,賈樟柯善於描述人物內心的細膩變化,這一點在《小武》中最為明顯。


因為國外評價好的電影很多都是挖掘真實人性的,語言就算不通,人類的人性是想通的,國內目前比較傾向於娛樂性的。應該是理解層次還未達到。


以前有記者問王菲:「菲姐,你覺得一首好歌要包含什麼特質和元素?」

菲姐:「好聽!」

電影沒有元素,電影只有電影。

賈樟柯的藝術電影很電影,所以在國外(特別是法國)評價很高。


不是在國外,是在熱愛電影且對電影有一定審美的人裡面受認可。


看過小武,只記得一個大白屁股,比看ccav新聞的體驗還差那麼一丁點。


推薦閱讀: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會讓人產生怎樣的感觸?
《山河故人》里在濤給梁子錢以後,梁子最終怎麼樣了?為什麼後面不交代了?
要是賈樟柯把他的電影署名韓寒,票房會不會翻幾番?
如何看待賈樟柯在《天註定》片源流出後在微博上的言論?
山河故人不是16:9?在電影院看好難受啊?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戛納電影節 | 賈樟柯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