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服裝,眼鏡,藥品,化妝品這些暴利行業為何沒有從業者壓低價格形成大範圍競爭從而拉低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

大家為啥都這麼喜歡噴我,我真的是好奇不懂啊……


再說藥品行業暴利,我保證不打死你。就是你醫院裡打的輸液 葡萄糖氯化鈉那種,現在惡性循環的,出廠價已經比礦泉水便宜了知道么,對,十萬級車間內生產出來的高純凈度注射液,居然比從地下抽出來過濾的礦泉水便宜。還敢說我們是暴利。至於醫院為什麼賣這麼貴,轉手太多導致的,涉及的人太多導致的。壓六個月貨款,平均利潤10% 你還敢說暴利。


像這些沒有進入壁壘的行業,是不可能有暴利的。真正的暴利僅存在於壟斷行業,不管是行政壟斷還是技術壟斷還是自然壟斷的。


再說化妝品行業暴利,我保證不打死你。的確,你買瓶護膚霜300多,算算製作成本裡面瓶子比內容物還貴,可是和藥品一樣,中間環節吃掉了很多啊,品牌公司製作成本低,但是給代理商分銷商的價格基本在零售價的三折左右(某些國內小品牌更加低),代理商分銷商再往下分,給到零售店鋪也就6折左右,但是尼瑪現在哪家化妝品店不做折扣活動的啊,動不動全場8折7折,部分產品還買贈,就這樣還要問品牌商代理商要支持,算上庫存啥的還能賺多少。還要一個大頭,就是化妝品的營銷費用高的嚇人啊,廣告能不拍嗎,明星代言能不請嗎,看著銷售額豪氣萬丈,回頭一看財務的報表就回家吃糠咽菜了。正常化妝品品牌公司的利潤能有6-7個點就很不錯了,大多連3個點的凈利潤都沒有,很多企業做了7-8年了,還沒有盈利呢---,你還敢說暴利。


我做服裝的,單看毛利確實可以到50%到100%,比其他行業確實看上去暴利很多。但服裝最大的成本不在衣服本身,而在壓貨成本。一個衣服3個顏色6個尺碼,18個SKU,賣之前誰都不知道會賣成啥樣,一個sku備3件就是佔壓54件衣服的資金。一旦過季賣不掉,這些成本可是要自己消化掉的。

補充:客戶好不容易決定買了,你不能說這個缺貨要不換個吧,這樣基本一單生意飛了,所以各個尺碼顏色都得備。有些能退回工廠的還好,不能退回工廠的壓力真心大


貌似各行各業都說自己不掙錢


作為曾在眼鏡行業的,我來說下眼鏡吧。

眼鏡現在已經不好做了。自從這幾次房價波動,以及網路新聞炒作眼鏡暴利,溫州炒房團分流了一大批人進入眼鏡行業,價格已經不比從前。

拿我隔壁的寶島來說,它的價格是我的店的價格的4-5倍,毛利估計在1000%以上,但是他的營業員,裝修,店鋪位置投入簡直就是不計成本。

普通小店的眼鏡配一副下來毛利大概是300%,一聽感覺很高,其實就是70塊的進貨成本賣200-300塊而已,當然越貴的賺的越多。一個店裝修得那麼漂亮,租的那麼好地段的鋪子,招了一個製作眼鏡師傅,一個驗光師傅(雖然很簡單我也會),2個營業員,就為了守著一天賣出去的幾幅眼鏡,差的時候一天配一副都很正常,純利潤低到髮指。就備貨來講,鏡框潮流更新很快,鏡片每個系列每個度數(50度到1000度,每25度一種),更讓你髮指的是每個度數還配每種散光(手機導致大多數人有散光),有多髮指呢,50度鏡片分為0散光,25度散光。。。一直到300度散光(再高就比較少了,很少人有那麼高,就不備貨了),也就是說一個牌子一個系列的鏡片單單50度就要備12種鏡片,通常一個店至少要2個牌子4個系列才能形成差異化營銷。想想一個屋子全部是鏡片的樣子吧親。。。。。。。。。。。。。鏡片有保質期的!!!

補充一下,很多小店,因為鏡片備貨不足,會用單純近視鏡片代替近視+散光的(比如100度+50度散光會用125度近視代替),可以折算的,但是對眼鏡不太好,這在前幾年尤其普遍。

順便說一下,我的店已於2年前倒閉。


題主已經卷了細軟跑路了,你們別找題主了……


題主你過來,我們兩個嘮嘮,表面上是高毛利,背後是高成本啊!

摔,目前連鎖藥店行業的人力與房租及其它成本已經到了銷售額的39%了啊,你銷售100塊,這塊成本就39塊了,還不算藥品本身的成本,凈利潤也就二三個點,還算是偷笑了!

貴國人民還在說,最低工資線太低了,要漲啊,丫的!!!

貴國人民還在說,那個鋪面租的太便宜了,要漲啊,丫的!!!

貴國人民還在說,GSP要重新認證了啊,要提高質量標準,造福貴國人民啊,丫的!!!

貴國人民還在說,你們進貨的時候,要增值稅票啊,活生生的17%的稅啊,丫的!!!

貴國人民還在說,你們電腦上的軟體不合乎天朝標準啊,只能用天朝專用版啊,每年還要交專用維護費啊,丫的!!!

。。。。。。

不吃藥會死星人告訴你啊,你有本事你來!嗯哼!去了個貓咪!

今天火氣有點大,吃點葯去!


本人從事化妝品行業十六年,市場價350的歐萊雅小黑瓶促銷毛利4塊錢,你信嗎?

一線品牌純利不超過十個點,你信嗎?一線品牌大包裝洗髮水毛利4毛,你信嗎?

二線品牌化妝品成本價銷售,你信嗎?

題主知道什麼是競爭嗎!!!

~~~~~~~~~~~~~~~~~

以上沒有包括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等各種費用,

再有,日化品是有保質期的,臨期的即便是賠錢也要處理,過期就是白給顧客,顧客都不會要!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好午飯,半飽,吃不下了!


化妝品確實表面看是暴利,但是你真正做了就會發現、利潤呢?我就不說研發一個專利配方的成本,就以oem待加工的為例,品牌商確實一瓶化妝品成本很低,但是,化妝品真正花錢的地方不是成本,是宣傳。一個國內二線品牌,每個月廣告投入都是要1000萬以上,這還是往少了算。這些廣告費用包括代言,廣告投放,各種推廣和活動,還沒完,你諾大一個品牌,辦公地方總要有吧,現在去廣州珠江新城,超甲170/平方/月,一個300人的辦公場地,怎麼著也要800平以上吧,然後你要有倉庫吧,要有自己的物流吧,要有自己的後勤文員財務等吧。每個城市還要設點吧。全在這3折的家裡的。然後你出貨給代理商、一般按照零售價3折出貨。3折給了大區經理,大區經理分給省代理3。5。省代理分到市代理4,市代理讓小業務去跑,反3個點,然後小業務放到實體店統一5折。實體店還要做活動打折。本來5折進貨打7折8折。也就2-3折的利潤,還要扣除人工水電鋪租等等。自己算算,一瓶乳賣300塊,最後能剩下多少?


服裝暴利?

帳要怎麼算才對?

一件衣服成本10元,你買到手69元。你覺得貴死了吧?

我告訴你,成本在哪。

1.物流成本。比你想像的高。

2.渠道成本。廠到一級批發商,到二級批發商,到零售商,每個環節都有成本,都要有基本利潤。

3.損耗。

4.壓貨成本。你拿了165的,170.175.180得賣出去,賣不出去,得打折賣,還賣不出去,就得虧本丟。

5.房租。貴到死。

6.人工。

還有其他各種投資成本……


最近也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

大多企業家最在意的是凈利潤,看下面的公式:

凈利潤=銷售額*毛利率-成本(租金,人力,營銷,壓貨成本)

1.首先要思考為什麼不同品類毛利率不同。比如服裝和化妝品是毛利比較高的(40%以上),3C比較低(5%左右)。本質上都是各種成本的轉嫁,比如服裝有很多的壓貨風險,所以必須通過高毛利來補償達到盈虧平衡。

2.對很多企業而言,他的銷售額是有限的,比如一家服裝店可能一年的銷量就幾百萬。所以看最初的公式,在銷售額有限的情況下,而成本端有大量的固定成本(加上變動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企業沒法降低毛利率,再降就死了。

3.當然有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加銷售額(本質上是規模經濟,通過規模經濟壓低成本價提高毛利率,同時成本得到了攤薄),但這個難度其實很大。有兩個路徑,一是產品的差異化(比如蘋果手機),再貴也有人買賬;二是價格戰來擴大銷售額。但其實價格戰是個技術活。

用下面的公式:

凈利潤=銷量*單價毛利-費用

價格戰可以增加銷量,但單價毛利減少了,同時期間費用增加(至少你得營銷讓大家知道你價格有優勢吧,還有人工成本增加等等)。我簡單測算過,以打九折促銷算,降價前的毛利率是50%,不考慮費用增加,我的銷量也要增加25%,其實已經很難了,要找毛利率50%的品種好難的。

這是靜態情況,動態而言,你打價格戰別人會應戰,所以你的銷量不一定能提高多少。

從品牌角度,降價容易,提價就難了,要是沒法把對方打死以後自己也沒好果子吃。

所以綜上,價格戰是個技術活,你得知道對方的盈虧平衡點,且自己要有足夠的技術,物資,資金支持。

4.其實也有部分企業通過題注所說的大範圍競爭來拉低整體利潤空間的,比如我最近看的海瀾之家。他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做了毛利壓縮,實現途徑一是類直營,壓縮渠道成本;二是將庫存風險轉移到上游供應商。通過這兩部,他將利潤空間大大壓縮。

這裡可以看到,還是用我們的公式(凈利潤=銷售額*毛利率-成本),毛利率顯然是下降了,公司採取的是增加銷售額的路徑彌補凈利潤。

那為什麼海瀾之家能做到這點呢?

一是產品差異化競爭,定位準確,十分暢銷,這是整個商業模式能成功運轉的核心。二是將經銷商變成了財務投資者,使用他人資金快速實現規模優勢。


房東才是暴利


很激動地來看這個問題,等看完上面一個個義憤填膺的回答,忍不住找回知乎密碼來說一句,你們讀懂題主的問題了嗎?

題主問的是,這些暴力行業為何沒有從業者以價格優勢競爭。

你們回答的是,誰TM說我們賺錢了,我們成本雖然低,產品售價雖然高,但是我們就是沒暴利啊,錢都被中間商分了啊。

這麼說沒有錯,關鍵是你們接著說啊,你們為什麼要通過分銷商呢,為什麼自己的產品這麼便宜非得讓別人賣個高價數錢你在這哭爹呢?小米不就是整體拉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嗎?

化妝品藥品行業我略了解,不過這個話題我還是暫洗耳恭聽大神的回答(只是不滿樓上的那些回答!!!)


想想還是匿名吧。

涉及到同行業公司的地方,我都隱了,

在服裝行業4年多。相信我有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部分:

1、服裝,眼鏡等利潤空間真的很大?

2、怎麼沒有價格戰,拉低價格?

------------------------------------------------------------------------------------------------

如果你覺得這些利潤空間很大,那一定是央視的調查看多了:什麼星巴克、蘋果暴利等。其實是一樣一樣的。如果你是將標價/成本,那麼你很容易得出——哇,利潤空間這麼高!但如果你是將銷售額/庫存金額,你就會驚訝——什麼國內的那些男裝,幾年都回不了本。例如某國內運動品牌甚至把「降解庫存」四個字寫在公告欄上……更不用說其它公司,說是哀鴻遍野也不為過。

服裝行業為了自救,個個都轉型零售。零售戰略,聽起來似乎是站在高大上的轉型。其實,服裝行業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有什麼是別人沒辦法抄襲的?

但凡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執行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很多服裝品牌廠家一年就忙四次:Q1、Q2、Q3、Q4的訂貨會;平常閑到蛋疼,長年積累下來的團隊,執行力弱到爆。例如某男裝大公司,店鋪間貨品流動,倉庫鳥都不鳥運營,就不給你發貨,怎麼招。這讓我想起國共內戰時,國民黨自己作死,前線內戰,後方補給就放一句話:沒賄賂,不給。

一點也不誇張地說,國內的品牌目前都面臨這樣的難題。

早年,我還是店長的時候,在我隔壁的李寧專賣店6個員工,一個月銷售6萬。後來我作為區域負責人時和李寧的同業了解,這樣子的店鋪全國到處有。

現在,我負責福建市場的運營。在這個服裝的大本營內,某集團旗下的門店,年銷售有120W,就劃入好店了。11年時,某很MAN的男裝單店年銷售1500萬。到去年我了解到的情況,已經降到1000W。

可是,這不是很不錯嗎?往往做的好的是經銷商直營的店鋪,而廠家卻不好過。這些需要另外開篇詳細講。

所以,行業內的廠家企圖用零售轉型、O2O來拯救公司。

結論一:服裝的成本很高,遠不是那點面料的費用(原價/4,大約就是成本,部分也有原價/8)。很多公司因為上市的關係,老闆又在做副業,需要用殼融資,不能倒。

---------------------------------------------------------------------------------------------------

怎麼沒有價格戰?

我的回答是——怎麼會沒有價格戰?

各家廠家都在做垂直整合,線上線下戰略,零售轉型……

幾乎所有男裝,都會在線上賣商品。品牌線下A褲子的4-5百,線上B褲子賣1百多。為線上單獨生產質量較次的服裝,或者是賣舊款,這不是降價?

講個悲慘的事情:某集團,把商場整個樓層租下來經營,以為能賣出好銷量。結果整個福建做下來才發現,2000平的店鋪,一年居然賣不過20平的一線化妝品牌(廈門某商場某專櫃,1月到5月,銷售600多萬)。服裝怎麼賣都難賺錢。

結論二:服裝行業,現在一直在降價。這是現實。至於你可能感覺價格還是高,那參考結論一。再降,公司就得倒了。


藥品哪裡暴利。。。成本不能僅僅看做製造每一片葯的材料成本,研發費用很高的好嘛。。。

不要看每一粒葯製造成本幾毛幾塊的,製造第一粒葯花費平均下來幾億幾十億美金的好嘛。。。而且研究十幾年最後哪一輪出現問題前面投入就泡湯了。。。當然這些費用要用其他已經上市的葯來補一補洞。。。

況且專利保護還有期限!!!過了保護期誰都能造了不趕緊趁著保護期沒到多賺賺。。。這樣算下來怎麼可能有賣低價的。。。

當然仿製葯便宜。。。仿製又不要從頭研發咯。。。


你想一想,大家都不是sb.不掙點錢誰干呢?聽他天天抱怨不掙錢,就是扯蛋。


大概是因為總有人把「原材料價格」粗暴的概括為「成本」吧

其實好像也不是沒有,我覺得山寨算一種,不過山寨的衣服還湊合,山寨眼鏡、藥品、化妝品你給我一百個膽子我也不敢用,而且一般山寨服裝版型都不好看。


我認為這些放開市場充分競爭的行業,不存在所謂暴利,如果是剛興起的行業還有可能,你說的這些行業都發展這麼多年了,已經是大範圍競爭後的,暴利早都被消滅了。

題主之所以覺得這些行業商品價格貴,是因為這些商品的隱性成本比較高(門面費等)如果想改變這個形勢,必須產生新的經營方式來降低成本,這些並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我相信這些行業諸多的不合理,隨著時間,會被革命的


不是攻擊題主,但是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多半沒在零售行業呆過就簡單粗暴的認為一件衣服原材料只用了20為什麼賣出來要賣200

人工要不要錢啊,不要錢誰給你做啊

瑕疵品報廢要不要錢啊,瑕疵品給你你買么,淘寶上那麼多對著人家2.30塊一件的衣服噴人家線頭多布料差,你嫌棄你倒是多花點錢去買啊,什麼都給你弄得妥妥的

設計師要不要錢啊,就算人家是紡織品的小廠也是要個懂設計布料的工程吧

物流要不要錢啊,不要錢自己飛到工廠去買么

門店費要不要錢啊,市中心一個十幾平的小店鋪一年租金幾十萬不用平攤到成本裡面么

銷售人員要不要錢啊,不請人你是自己試穿自己付錢不用找零么

開個店子各種稅,各種活動促銷,過個幾年門店舊了還得重新裝修這都是錢呀

以上所說的都是直營店鋪的部分費用,更別提還有各位答主所說的經銷商一級一級往下走的中間費用了

任何一個成熟的行業除非某家掌握了個特別不得了的牛B技術,不然想暴利是不可能的,頂多就是利潤高點和利潤低點而已,君不見海淘的蓬勃發展奢侈品都頂不住開始降價么


推薦閱讀: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怎麼理解?
程序猿改行賣燒餅,如何結合自身特長?
如何看待華為重新啟用周子瑜代言?
intel這波會翻車嗎?
伊藤洋華堂相對於家樂福,沃爾瑪等購物中心有什麼優勢?

TAG:商業策略 | 商業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