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這種打折購物季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和我們的線上打折季不一樣,美國線下購物的折扣超高,可以確定是賠本的,顧客也是壓抑正常消費需求就等這個時候。如果說對於廠商來說還可以做廣告的話,對於商家來說意義就很可疑了,因為場面混亂,所以大家一般拿到主要目標就趕快結賬,真的能拉動整體的消費嗎?


黑色星期五的存在,充分說明了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證明了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在現代仍然有效,給了美分、公知們致命的一擊,揭下了資本主義國家「人人平等,安居樂業」的遮羞布。

為什麼會有黑色星期五,為什麼億萬美國人都爭相在黑色星期五購物?是因為他們在那一天的需求突然增加了嗎?是因為那一天的產品質量特別好嗎?不是。要知道,在美國這樣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很高的資本主義國家,廣大人民群眾對商品的需求始終得不到滿足。截至2015年,美國的人均稅後薪酬只有約40000美元,14%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美國的國內人民與企業負債高達106萬億美元,幾乎家家債台高築,儲蓄率接近於0,哪裡有餘力去消費呢?無怪乎黑色星期五這種打折活動,會吸引那麼多人通宵排隊。

為什麼美國商家也樂意在黑色星期五提供大幅度的折扣呢?是為了做慈善嗎?顯然不是。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早在19世紀就高屋建瓴地指出:資本主義存在一個基本矛盾,那就是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廣大勞動階層雖然需要各種商品,卻因為缺乏購買力而無法轉化為有效需求,因此經濟危機反覆地、周期性地發生著。為了克服這個基本矛盾,為了釋放過剩產能和庫存,資本主義的大老闆們不得不一年一次地讓利於勞動者,其實只是換了一種剝削形式,勞動者還不得不違心地感恩戴德。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資本主義日益腐朽衰敗,難以為繼。廣大勞動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過投票給川普和桑德斯的方式進行抗議。2013年,美國工資收入佔GDP的比例只有44%,剩下的全被政府和資本家拿走了;基尼係數高達0.38,接近歷史最高水平;最富裕的10%家庭擁有80%的金融資產;美國的自有住宅率下降到了64%,是199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簡單地說,美國已經淪落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黑色星期五這種折扣活動當然更受歡迎。

最近幾年的黑色星期五並沒有受到網路購物的影響,實體店的生意反而越來越好,與中國恰恰相反,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經濟與技術的進步,已經落到了中國之後。美國政府只知道搜刮民財,不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導致美國的電子商務物流遠遠落後於中國;美國運輸業長期被以工會領袖為代表的工人貴族掌握,名義上代表工人利益,實際上對工人形成第二次剝削,抬高了物流價格;美國的科普教育也落後於中國,很多郊區和農村居民至今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購物,甚至家裡沒有電腦;美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也落伍了,缺乏像中國的創業板、新三板這種金融創新,優秀的電商公司無法及時上市融資,風險投資家也明顯比中國的保守。這些都導致美國的電商打折不如實體店打折受歡迎。

美國是一個走向沒落的國家,這是由資本主義的腐朽本質決定的。過去幾十年,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又轉化為與國際資本集團合作的跨國壟斷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越來越突出,人民反抗越來越強烈。美國的所謂精英資本家階層試圖緩和階級矛盾、引入非法移民提高利潤、壓制反對派的呼聲,卻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遭到了挫敗。然而,上台的川普仍然是一個資本家,美國兩黨的爭鬥焦點只是由誰去代表資本家階層壓迫奴役廣大人民而已。因此,美國滅亡的命運是不會改變的,未來屬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原因有如下幾條,想到再補:

1. 基本感恩節結束就意味著聖誕季的開始。

2. 黑五一般都放假,但同時由於感恩節已經過了,人們不會宅在家裡吃火雞。

以上兩條使得黑五這個時間的購物需求客觀存在

商家打折的主觀動因:

1. 為即將到來的聖誕購物季預熱。

2. 能起到清倉作用。

3. 多數減價商品數量有限,因此不會無限虧本。其實減價商品只是少數更多起廣告作用,湧來的人流多數買不到最實惠的商品,但也會隨手買點折扣不那麼狠的東西。個人認為這是黑五銷售的主要盈利來源。


原因有很多,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賣的便宜不等於整體虧本。

如果接觸過早年的個體經營者,常常在交談中聽到一句話「賺到的都是貨」,而作為精明的講價的顧客,往往在買非新品的時候,都會給店家一個重要的講價理由「賣到後頭的都是你賺到的」。

整體利潤的計算不是這件衣服賣出去我賺了多少錢,而是這批衣服我分了四次賣,新上櫃的時候利潤100%,我賣出去了兩成,然後打個八折,利潤60%,賣掉三成,然後打六~五折,剛保本或者略微盈利,賣了四成。到這個時候往往都已經保本或者有盈餘了,剩下的商品不管賣多少錢都是新增利潤了。只是具體操作過程中,商家會通過各種技巧盡量降低留到最後銷售的這部分,比如退給上級供應商或者服裝廠換新貨(一般家住服裝廠附近的小夥伴應該見識過一折、零點五折的廠家處理活動)或者在反季節銷售中拿出來銷售。

這本來只是盤活資金的一種方式,商家在這種活動中發現了除了庫存品之外,還可以利用超高的折扣吸引顧客,引發其他正常利潤商品的銷售,簡直是意外收穫,於是就乾脆有意為之,設計和引導適合的定價和打折策略,甚至放出少量的稀缺新品特價來吸引人流,歸根到底,商家算的得失是總賬而不是具體某一件商品的小帳。


當然是為了促銷加清理庫存啊。其實雖然這個節日之前還是和感恩回饋有那麼一點關係,但是對於大部分廠商來說都是傾銷積貨回籠資金的好機會。

以下總結一下規律:真正好的或者說有價值的電子產品降不了多少,只有那些差不多快被市場淘汰的產品才會有驚人的降價。目前節日已過不方便截圖,但是我之前去的那個很大的best buy店裡,蘋果所有產品也就是降一百到兩百刀,比如新出的5K顯示屏的iMac促銷,1999降到1799,這個雖然也是優惠但是完全沒到你想像的程度。

還有手機,無論三星的galaxy note 4還是 note new edge都沒有超過一百刀的降價。包括iPad Air2和 surface pro 3都只有一百刀左右的小幅降價。

真正打折厲害的都是那些內存2G,處理器AMD,垃圾顯卡的渣電腦,基本已經被市場標配都淘汰落後的產品才會有300刀或者400刀這樣喪心病狂的價格,因為平時你根本就不會買啊!!

包括電視也是一樣,sony的X9000B根本就沒降,三星的旗艦也沒降,真正便宜的都是什麼東芝或者TCL的32寸小電視。。。

所以不要抱太大指望,沒啥好貨。只是清倉,回籠資金。讓一件本來你看都不會看的垃圾賣出一個比成本高出40%的價格。

就醬,這就是真相。


難道美國的清倉打折就和國內的清理庫存回籠資金有什麼不一樣么?教教我啊我也想知道……


道聽途說:黑色星期五的黑色,是指黑字。美國的商家為了在年底扭轉赤字,所以在11月底進行瘋狂促銷,強行回籠資金。

至於虧本什麼的,大概是貨款有支付期,暫時留到明年去頭疼了吧。


有個小問題,題主是如何確定商家會賠本呢?

主觀層面上,giving thanks確實是感恩節前後需要做的事情,以這個為噱頭既不可疑又有人情味兒。

客觀上,我覺得為了年終帳目好看是一大動因。其次,一些傲嬌的品牌本來沒人買的,稍微打點折之後大家就會蜂擁而至了(直覺上說,商家會因此創收的耶),而且黑色星期五前後,商家的折扣是會上下浮動的,你能拿到最低折扣的概率其實並不高,之後的cyber monday更是如此,因此我覺得商家會賠本這個假定可能是需要一些數據支撐的。同時,商家會把握住這個機會爭取更多的用戶,黑五的網購大多數是需要先填寫你的電子郵箱及郵政編碼的,之後你會收到很多封廣告啥的= =

如果不單單考慮財務因素,再加上一些品牌建設,客戶忠誠度的建立,擴寬市場的原因,我覺得黑五是一個很雙贏的存在。

我其實讀了好幾遍題主的問題,腦子不夠用,如果文不對題請見諒哈。

以上!


維持正常的現金流是每一個商家無法迴避的問題。

沒有資金迴流,發不出工資、付不了房租、進不了貨,啟動不了第二年的業務。

而商家即使在年初就布置給各銷售員回收貨款的任務,到了年底總會發現有資金缺口。。

(看來拖延症不分國籍,你有我有大家有。)

經過利潤成本核算後,考慮到倉儲成本等因素,商家的「清倉大甩賣」就開始了。

黑色星期五這種打折購物季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和我們的線上打折季不一樣,美國線下購物的折扣超高,可以確定是賠本的,顧客也是壓抑正常消費需求就等這個時候。如果說對於廠商來說還可以做廣告的話,對於商家來說意義就很可疑了,因為場面混亂,所以大家一般拿到主要目標就趕快結賬,真的能拉動整體的消費嗎?

精明的消費者發現了這一規律,於是有了這個福利的打折季。

(也許是內部員工不小心說漏了嘴。。)

商家的本意不是跑銷量,是現金回收,是降低總成本(倉儲成本)。

所以,你看這種「傾銷」都是對著大眾零售,而不是渠道代理商。

如果單純為了跑量,對渠道代理商實行才是最有效的。


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叫《『錯誤』的行為》,在書里,塞勒講了為何沃爾瑪等大型零售超市會將建議零售價設為99或89結尾,而且經常搞打折促銷活動、大量發優惠券。

塞勒從心理學角度解讀人們的經濟活動,在1985年提出的一個概念: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用以解釋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優惠而購物的現象。交易效用理論提出,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時,會同時獲得兩種效用:獲得效用(Acquisition Utility)和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其中,獲得效用取決於該商品對消費者的價值以及消費者購買它所付出的價格,這和傳統經濟學理論中的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概念類似。所謂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參考價格和商品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的效果。通俗點說,就是合算交易偏見。這種合算交易偏見的存在使得人民經常做出欠理性的購買決策。

為了解釋「交易效用」對人們做出購買行為的影響,塞勒舉了一個例子。他設計了一個場景讓人們來回答:炎熱的夏天,你躺在海灘上度假,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喝上一杯冰涼的啤酒。在你做白日夢都想著那杯自己最喜愛的啤酒時,你朋友正好要去附近轉轉,可以幫你看看附近的小雜貨店有沒有啤酒賣。他要你給他一個你願意出的最高價錢,如果啤酒價格在你出的價格之內,他就幫你買回來,高於這個價格他就先不買了。那麼你最多捨得花多少錢在這個小雜貨店買一杯啤酒呢?他讓一組人回答這份問卷,最後統計出的平均價格是1.50美元。然後他把這個問卷中「附近的小雜貨店」改成「附近的一家高級度假酒店」,把新的問卷給另外一組人做,讓他們出一個最高價錢。改動後統計出的平均價格是2.65美元。

同樣的啤酒在同樣的地方飲用,人們卻願意因為購買地點不同而支付不同的錢。人們為什麼會在意啤酒是在哪裡買的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心理預期。在人們看來,高檔酒店裡物品的售價會比較高,因為成本顯然更高。在度假勝地花7美元買一瓶啤酒,你不是很高興,但卻在你的意料之中;要是雜貨店開出這麼高的價的話,你肯定覺得自己被敲了竹杠!這就是交易效用的本質。對於同樣的啤酒,正是由於交易效用引起人們不同的消費感受。

交易效用既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也就是說,交易既可能是划算的,也可能讓人感覺上當受騙,所以交易效用不僅可以阻止人們購買划算的產品,也會引誘人們購買昂貴的產品以及沒有價值的商品。

比如,冬天到了,你需要買一床被子,豪華雙人被正好符合你的要求。這時商場里有普通雙人被、豪華雙人被和超大號的豪華雙人被,三種原價分別是350、450和550元的被子折後價分別為300、350和380元。你本來是打算買豪華雙人被的,不論是尺寸還是厚度,這種被子都最合適。但一看有這樣的促銷活動就不由改變了主意。你覺得買豪華雙人被似乎不夠賺,既然價格一樣,幹嘛不買原價最貴的超大號的豪華雙人被?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得到了170元的折扣,其它兩種才100元折扣,這太划算了。可幾天後,你就發現這超大的被子經常會拖到地上,為此不得不經常換洗被套。因此十分後悔當初的選擇。

我們在購物時,衡量的是該物品的效用和它的價格之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性價比。可是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很多人往往選擇買最大號的商品,這就是交易效應的作用。它的存在使得我們經常做出欠理性的購買決策。

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明白打折等促銷為什麼能夠有那麼大的影響。很多情況下,打折等促銷帶來的交易效用是刺激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麥當勞、肯德基經常派發的優惠券也是為了給顧客營造「佔便宜」的心理。

而且,正是因為消費者會有這種貪便宜的心理,很多商家才會操控參考價格,設置為89或者99結尾的價格,讓消費者產生划算的錯覺。

理查德·塞勒在書中指出,消費者會迷上交易效用帶來的興奮感。比起每件商品都只能節省一點兒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錢,一次打折促銷帶來的「划算交易」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快樂。所以,一些大型零售商經常會搞促銷活動,派發大量的優惠券。他還舉出了兩個放棄優惠活動的反例:

美國梅西百貨在2007年為了提升品牌檔次,擺脫「經常打折」的形象,當年春天減少了30%的優惠券並大幅減少促銷活動,結果接下來銷售額驟降。不得已,梅西百貨趕快宣布2007年下半年節假日發放和往年一樣多的優惠券、組織一樣多的促銷活動。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彭尼百貨上。2012年彭尼百貨CEO羅恩·約翰遜決定暫停發放優惠券,也不再使用以99這樣結尾的定價方法。彭尼百貨宣布,這些改變不會影響消費者最終支付的價錢。在這種新方案下,消費者可能真的不必支付更多的錢,但他們卻失去了很多交易效用。他們甚至失去了僅需支付9.99美元而非10美元整的那一丁點兒樂趣。結果表明,彭尼公司的新方案是一次徹底失敗的嘗試,2012年新方案實施後,公司的銷售額和股價都迅速下降。一年後,羅恩·約翰遜被免職,彭尼公司又重新開始發放優惠券。但是,直到2014年,其銷售額仍未恢復。

正因為打折帶來的交易效用對消費者非常有吸引力,所以有些商家會用虛假打折的手段來吸引消費者。這些商家經常在門口掛著「最後1天,全場5折」、「拆遷大甩賣,全場1折起」之類的牌子吸引顧客。實際上,如果你經常在那路過,會發現那個牌子幾乎天天掛著。

所以,黑五、雙十一這種購物節的打折促銷會產生大量的交易效用,刺激消費者狂買狂購物,雖然有很多東西你後來發現買了根本沒用,但是商家的錢包卻是鼓多了。


賺錢。


哪有做生意會賠錢的,虧錢誰還願意做啊。

一般商品在剛出來的時候利潤最豐厚,逐漸降低,到最後看起來是賠錢,但其實人家前面已經回本了,剩下的都是利潤,為了資金迴流,大甩賣換錢來囤明年的貨,一些快消品就是這樣的模式,並且,你咋知道他賣4折的時候是不是3.2折的時候進回來的呢。

一般廠家會有滿額返點的,你賣夠多少貨,年底可以返點,走量也很重要啊


英國的當地人告訴我說是一種流傳已久的「在這一天沖高銷量來預示著第二年能夠多賺錢的好兆頭」的迷信做法。


推薦閱讀:

在外租房子有哪些生活必備神器?
家裡在本地有房子 ,男朋友要求我搬出來AA制同居,該如何拒絕?
能詳細介紹下熊貓快餐嗎?菜單 菜品 用餐體驗 用戶群體?
如何在美國點菜?美國常見的食品名稱以及相關的口味大致有哪些?
作為留學生有哪些「被美國噁心到」的經歷?

TAG:零售行業 | 美國生活 |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