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引以為傲的發明?

除了4大發明,還有哪些比較厲害? 微信,微博,ofo,滴滴,支付寶,算嗎?


u盤。

在這一輪信息化浪潮裡面,中國唯一一個有分量的硬體發明。

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聲稱自己是第一個發明了USB快閃記憶體盤。包括中國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獲得U盤基礎性發明專利的卻是中國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於數據處理系統的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及其裝置」(專利號:ZL 99 1 17225.6)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權。該專利填補了中國計算機存儲領域20年來發明專利的空白。該專利權的獲得引起了整個存儲界的極大震動。

2004年12月7日,朗科獲得美國國家專利局正式授權的快閃記憶體盤基礎發明專利,美國專利號US6829672。這一專利權的獲得,最終結束了這場爭奪。中國朗科公司才是U盤的全球第一個發明者。

美國時間2006年2月10日,朗科委託美國摩根路易斯律師向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

法院遞交訴狀,控告美國PNY公司侵犯了朗科的美國專利(美國專利號US6829672)。

2008年2月,朗科與PNY達成庭外和解。朗科向PNY簽訂專利許可協議,PNY向朗科公司繳納專利許可費用1000萬美元。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美國本土收到巨額專利許可費用,也進一步證明了朗科是U盤的發明者。

(第二段內容來自百度百科,最早來源不可考。麻煩知道的朋友回復下,侵刪)


ⅤCD,VCD是中國人發明的,萬燕公司由於沒註冊專利,造成國內外公司大肆仿製,萬燕公司反而破產了,當年的VCD的年最大銷售額可是超過千億RMB的,當年VCD市場就像現在的手機市場那麼火熱

好吧,隨著科技的進步,可能00後10後都不一定見過這玩意了,但畢竟是曾經中國家庭家家都希望有一個的電器,所以說一下!


蚊帳,有人說嘛?

去年的新聞。

來源:網易新聞 中國健兒奧運村賣蚊帳 外媒震驚神秘"中國結界"

微信公眾號「了不起我的國」

巴西奧運會馬上開幕了,我國的運動員們除了拿金牌,還意外地擔任起了銷售重任——賣蚊帳

體操運動員馮喆在微博上說,有老外找他買蚊帳,竟然說成買中國結……

老外:雖然不知道叫什麼,但是感覺好膩害的樣子。

在「談蚊色變」的里約,中國運動員所攜帶的蚊帳散發著神器的光輝,在歪果仁的心目中幾乎相當於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這事兒還得從里約的寨卡病毒說起。

在奧運會舉辦之前,塞卡病毒竟然在巴西肆虐起來,而蚊子是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巴西政府為此操碎了心,今年2月的時候,他們發起了一項為蚊子「絕育」的運動:通過伽馬射線照射,讓大量雄性蚊子失去繁殖能力,從而減少傳播病毒的蚊子數量。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項運動並沒有什麼用。

於是,里約奧組委又想出了一個新招:放煙。

這種白色濃煙是煙霧驅蚊噴劑,雖然對人體無害,但難免會呼吸不適。

里約奧組委還為運動員準備了驅蚊液。

雖然奧組委已經很貼心了,但是蚊子真的防不勝防啊!

而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各國運動員在去里約之前,也做好了相應準備。

韓國隊的運動服中添加了可驅趕蚊蟲的化學物品,但長袖長褲的,在巴西這樣的熱帶國家,要風度要是溫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澳大利亞隊也帶上了長袖外套和長褲防蚊蟲叮咬。

但不幸的是,在他們好不容易住進奧運村之後,住宿樓發生火災,有人趁他們下樓避險時把上衣偷了。。。偷。。了。

德國隊就比較特立獨行,我們就是要時刻走在時尚的前沿,管他有沒有蚊子!

日本隊則是人手一個驅蚊環,其他國家的運動員也各自攜帶了驅蚊利器。

這些東西我是絕對不會分享的!

等不及要用XX牌的驅蚊水了!

中國隊當然也有防蚊服了,在成衣實驗中,蚊子在靠近外套10公憤左右就本能「彈開」。

大家的衣服都可謂全副武裝,但畢竟不能穿著睡覺啊!

中國體操隊的男隊員們在房間里貼滿了防蚊貼,點起了蚊香,雖然沒有蚊子了,但人也熏得夠嗆。

女隊員們就睡得舒坦多了,因為她們帶了蚊帳!

有了它,晚上不用被蚊香熏了,一覺睡到自然醒,無毒無味,環保清新。

外國記者來中國代表團採訪的時候都驚呆了:世上竟還有如此神奇的東西!

西班牙媒體《阿斯報》用「國家法寶」來形容中國體操隊的蚊帳。

英國太陽報也震驚了,中國體操運動員坐在蚊帳內的圖片在外國媒體廣為流傳。

還有外國媒體用「有創意」(Creative)來形容用蚊帳避蚊的中國運動員。

中國網友表示,這真的沒什麼創意,我們家家戶戶都有……

不過,看歪果仁這興奮的樣子,這哪是蚊帳,分明就是來自東方的神秘結界啊!

同在一個奧運村的外國運動員當然也對這款「國家法寶」愛不釋手。

澳大利亞女籃名將伊麗莎白?坎貝奇在Twitter上分享了蚊帳的照片

福原愛收到了來自教練湯媛媛的禮物——蚊帳,特地在微博上曬了出來。

沒有中國教練可以送蚊帳的外國運動員腫么辦?買啊!所以就有了老外找馮喆買蚊帳的一幕。

中國網友發現了新商機:要不是擔心生命安全我就去巴西擺地攤了,蚊帳、電蚊香、六神、風油精,啊,感覺分分鐘就要發家致富了!

中國人早在春秋時期就發明了蚊帳,那個時候叫「幬」。

齊恆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翠紗之幬」使飢蚊營營不得入內。 這個記載在《春秋》、《國語》等先秦史料中皆不見,僅保存於南朝梁元帝蕭繹撰寫的《金樓子?立言篇九》中。

沒想到,老祖宗2000多年前發明的東西,竟然在千里之外的里約火了……

網友表示,可以考慮趕緊申遺了,不然你懂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全球的社會主義理論實踐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而且有百分百知識產權。


說幾個現代中國在醫藥上的黑科技吧,不算髮明,但是也是非常NB的。

VC製備,這個是中國人搞出來的,把VC搞成了白菜價,後來好像被瑞士羅氏公司買走了

1980年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尹光琳發明「維生素C二步發酵新工藝」,大幅改進了Reichstein的一步發酵法,減低維生素C的生產成本。此法先將葡萄糖還原成為山梨醇,經過第一次細菌發酵成為山梨糖,再經過第二次細菌發酵轉化為KGA(2-keto-gulonicacid),最後異化成為維生素C。這項專利的國際使用權於1985年出售給瑞士羅氏公司,是當時中國對外技術轉讓中最大的項目。羅氏得到了專利但是並不使用,仍然沿用舊有的Reichstein的一步發酵法。它的目的是要防止其它外國公司使用新法與其競爭。這項專利在中國的國內使用權並沒有賣斷給羅氏公司,到了1990初期中國國內成立了26家藥廠用二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 C。

輔酶Q10,這個也是

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進行輔酶Q10的技術研究,並很快建設了幾條生物提取法生產線,主要從豬心肌中提取,國內採用生物提取工藝生產輔酶Q10單位主要有北京製藥廠、泰州生物化學製藥廠、青島生物化學製藥廠、杭州製藥廠、長沙生物化學製藥廠、浙江天台縣製藥廠、貴陽生物化學製藥廠、箇舊生物化學製藥廠、太原市生物化學製藥廠、大同市生物化學製藥廠等十幾家企業。總生產能力在600kg左右。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煙草生產國,中國有大量不能用於捲煙的廢次煙葉,未得到利用,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中國就開始著手進行廢煙葉提取茄尼醇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輔酶Q10新工藝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河南大學煙草化學科技開發研究所與商丘煙草精細化工廠合作共同研究開發了利用煙草提取茄尼醇,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於1996年元月正式實現工業化,可以年產100噸含量≥15%的茄尼醇粗品和20噸含量為≥75%的茄尼醇精品,為中國輔酶Q10的工業化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光學晶體啊!

美國打破中國壟斷的玩意哦

搬運自@這麼巧你也神經病的回答

侵刪

2016年2月早些時候,美國APC(先進光學晶體)公司網站發布聲明,宣布該公司與克萊門森大學合作,用15年的時間終於研製出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這種激光晶體能夠用於製造深紫外激光器。聲明中說,2009年中國開始禁止向國外提供這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晶體。該公司聲明稱,他們製造的晶體可以與中國製造的晶體相媲美,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超過中國同類材料。聲明中表示,這種晶體將提高美國探測國防威脅的能力,同時也將為科學研究和測量技術提供新的能力,這種材料被認為是「遊戲規則改變者」。

不過,中國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坐等美國的趕超。據中科院網站報道,2015年8月,中國福建物構所發現新型無鈹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LSBO。報道稱,新發現的LSBO晶體有望成為下一代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

2009年美國《自然》雜誌文章《中國藏起了這種晶體》報道中國禁運KBBF晶體

美國APC公司網站上發表的聲明稱:

KBBF是一種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它能夠將激光轉化為無可比擬的176納米波長(深紫外)激光,從而可以製造出深紫外固體激光器。這一項目花費了15年時間和數以百萬計的美元。世界上第一塊KBBF晶體是由中國科學院陳創天院士領導的研究組(1990年發現)製造出來的,中國最初向全世界的研究者開放提供KBBF晶體。然而,到了2009年,中國意識到這種晶體的戰略意義,隨即停止對外出口。美國APC公司(聯邦國有企業)與克萊門森大學合作從當時開始研製這種晶體,到今日APC公司成為了美國國內唯一生產這種戰略性材料的企業。APC公司的KBBF晶體現在已經經過了測試和評估,並展示出了可與中國製造的同類產品相媲美的性能,並且在部分領域有所超越,這將大幅度降低這種材料的成本。

KBBF在高功率狀態下紫外線性能比上一代BBO晶體性能好兩倍,並能夠用於製造超高速激光掃描設備,這將大大提高美國國防和國土安全威脅探測能力,對美國科學研究和精密測量能力的提高而言,KBBF具有「規則改變者」的意義。目前APC公司還在繼續進行這種產品的開發。

(APC公司聲明譯完)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據國內相關資料,我國最早在1990年發現KBBF晶體,這種晶體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首先提出並研製成功,在紫外線波段性能全面優於當時已經發現的任何材料。它的研製成功在國外引起巨大反響。

1990年時中國用這種材料實現了低至204.8納米相位匹配的二次諧波的發生。它是用於短脈衝(&<1納秒)、高功率(1兆瓦)激光器的很有希望的材料,在紅外、可見、紫外光區的激光倍頻、和頻及光參量振蕩器件中有廣泛的應用。

美國APC公司發表研製成功KBBF晶體聲明

2013年9月9日,中科院網站公布,我國深紫外固態激光源系列前沿裝備日前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器的國家。

報道提到,上世紀90年代初,在發現硼酸鹽系列非線性光學晶體後,中科院院士陳創天的研究團隊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國際上首先生長出大尺寸KBBF晶體。

KBBF晶體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是在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領域中,繼硼酸鋇、三硼酸鋰晶體後的第三個「中國產」非線性光學晶體。

關於KBBF晶體基礎上製造的深紫外波段激光的應用,文章提到,如今,這8台科學儀器已經在石墨烯、高溫超導、拓撲絕緣體、寬禁帶半導體和催化劑等研究中獲得了重要結果。

以深紫外激光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為例,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光發射電子顯微鏡空間解析度最高為20nm,而採用全固態激光器後能提高到3.9nm。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利用這台儀器開展了石墨烯/Ru(0001)表面插層反應原位觀測,為石墨烯等光電子材料發展和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詹文山透露,目前2mm以下的KBBF晶體已可小批量生產,滿足國內市場需求。8台科學儀器中,PEEM正在逐步進行產業化嘗試。

「晶體—光源—裝備—科研—產業化,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製項目打造了一條自主創新鏈,涵蓋了從提出原創科學思想到實現應用成果這一完整的科學價值鏈,為學科交叉面廣、跨度大、探索性和工程性很強的原創性重大科研裝備創新積累了經驗,也為中科院各業務管理單元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協力創新提供了典型樣本。」白春禮評價道。

美國《自然》雜誌文章刊登陳創天院士和他的KBBF晶體,文章中提到,美國曾試圖重金聘請陳院士到美國,被拒絕

「這僅僅是深紫外波段儀器應用的開始。」許祖彥透露,項目二期將從物理、化學、材料拓展到信息、資環、生命等領域,開展6台國際領先水平的儀器設備研製工作,繼續推動深紫外技術的深度開發。

同時,在一期任務順利完成基礎上,去年中科院理化所聯合北京中科科儀等單位,在科技部支持下啟動了深紫外儀器設備產業化開發工作,逐步將研製成功的深紫外儀器設備推向市場。

美國在KBBF晶體製造技術方面的追趕是從2009年開始的,當時美國《自然》雜誌刊登文章稱,中國開始禁運KBBF晶體,將對美國相關領域的研究產生嚴重影響,呼籲開始研製美國自己的KBBF晶體。

據查詢,正是從2009年開始,美國政府開始直接對APC公司的KBBF項目撥款,項目啟動資金約15萬美元,此後又在2011年追加50萬美元,完成了項目相關預研。此後進入正式的研製開發階段,迄今項目耗資「數百萬美元」(具體數字沒有查詢到)。

點擊下載圖片

關閉無圖模式:更多 &> 設置 &> 無圖模式

KBBF是製造1兆瓦脈衝激光器的理想材料,美國YAL-1激光反導試驗飛機的發射功率就是1兆瓦。不過,深紫外波段激光在大氣層內沒有實用意義,很容易被大氣吸收

資料顯示,美國在70-80年代研究太空激光武器的時候曾研究深紫外波段的激光(176納米波長)攔截來襲洲際導彈的可行性

那麼,美國的進步是否動搖了中國在這方面的領先地位呢?

2015年8月,中國科學院網站上刊登文章《福建物構所發現新型無鈹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披露了一些中國在激光晶體研製方面的新成果。

文章提到:深紫外激光由於波長短、能進行更高精度加工的優點,在半導體光刻、激光光電子能譜儀和激光切割上具有重要的應用。目前,KBe2BO3F2(KBBF)是唯一能實際輸出深紫外激光的非線性光學(NLO)晶體,但是,KBBF含劇毒鈹元素且其晶體層狀生長習性嚴重,因此,急需探索新型深紫外NLO晶體材料。

福建物構所中科院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羅軍華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和趙三根副研究員主持的海西研究院「春苗」人才專項等項目資助下,基於元素周期表的對角線規則,利用Al3+取代有毒的Be2+,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無鈹深紫外NLO材料Rb3Al3B3O10F(RABF)。RABF繼承了KBBF晶體的結構優點,其結構中[Al3(BO3)OF]∞平面層繼承了KBBF晶體中[BO3]3-非線性基元的高度取向一致排列方式,從而基本保留了KBBF良好的光學性能。實驗結果顯示,RABF的透過範圍達到了深紫外區;在1064 nm波長激光照射下,其粉末倍頻效應(1.2 × KDP)與KBBF相當,並且可以實現相位匹配。同時,RABF中[Al3(BO3)OF]∞平面層之間通過鍵合力強的Al-F和Al-O鍵緊密連接,計算表明其層間作用力比KBBF的(K-F離子鍵)提高了約一個數量級(≥ 9.5 × KBBF),從而使得RABF晶體極大地克服了KBBF的層狀生長習性。該課題組與中科院理化所林哲帥研究員合作,對其光學性質作了第一性原理理論計算,其結果與實驗數據相吻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5, 137, 2207-2210)上,並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該研究結果將促進無鈹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發展。


美國教授羅伯特·坦普爾曾出版過一本書《中國的100個世界第一》,他根據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總結出中國領先世界的100項發明和發現,有的早3200年,最短的也有50年。。

坦普爾在另外一本書《中國的天才》中寫道:「歷史上一個不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現代世界,乃是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結合的產物,現代世界以之為基礎的發明和發現,可能多半來自中國。但是這個事實卻不為世人所知,對此,中國人和西方人同樣地無知。從十七世紀西方傳教士來華之後,中國人被西方的技術所震驚,犯了對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1.農業:

行耕與耘鋤:領先世界2200年。

重型帶犁板鐵犁:領先世界2200年。

胸式馬帶:領先世界2000年,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的楚國。

扇車:領先世界1800年。

耬車:領先世界1800年。

2.天文輿地:

太陽黑子:領先世界2000年。

定量輿圖:領先世界1300年。

太陽風:領先世界1400年。

麥卡托投影法:領先世界600年。

3.工程:

駐波 :領先世界1700年。

鑄鐵:領先世界1900年。

水力鼓風機:領先世界1900年。

鑄鐵鍊鋼:領先世界2000年。

深鑽開採天然氣:領先世界1900年。

傳動帶:領先世界1400年。

懸索橋:領先世界1800年。

蒸汽機的核心技術:領先世界1200年。

西門子鍊鋼法:領先世界1300年。

單孔敞肩坦弧石拱橋:領先世界500年。

傳動鏈:領先世界800年。

4.工藝:

漆器:世界上最早的塑膠:領先世界3200年。

醴酒:從商朝至今領先世界的小米酒。

石油和天然氣燃料 :領先世界2300年。

紙:領先世界1400年。

獨輪車;跑馬燈;馬鐙;瓷器;除蟲;油紙傘;火柴;白蘭地;機械時鐘;雕版印刷;紙牌;紙幣;長明燈

4.醫療衛生:

血液循環;內分泌學;糖尿病診斷;免疫學,指人痘接種術

5.數學:

勾股定理;十進位制;零位;負數;

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中國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1247年表述的一種求解一元高次多項式方程的數值解的演算法-正負開方術,領先英國霍納(1819年)五百餘年。

十進位分數;幾何學的代數化

多位圓周率:祖沖之圓周率3.1415926&

賈憲三角形

6.磁學:

羅盤;儀錶盤與儀錶指針;地磁偏角;剩磁與磁感應;生物地球勘探;雪花六角形結構;地震儀;地質學;夜光漆

7.交通運輸:

風箏;載人風箏;最早的盤山渠道,靈渠;降落傘;孔明燈;小型熱氣球;船舵;桅杆和風帆;水密隔艙;槳輪船;陸地行舟;斗門水閘

8.聲學與音樂:十二平均律

9.兵器:

化學戰:毒氣、煙霧彈、催淚彈;弓弩;火藥;火焰噴射器

煙火,焰火,炸彈,手榴彈,地雷,水雷

火箭,多級火箭

火槍,大炮,臼炮,來福槍


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算吧。

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專家黃耀祥育成了中國第一個矮稈秈稻品種「廣場矮」,使廣東稻穀單產從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400公斤,這是世界水稻育種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

70年代,以袁隆平為代表的中國專家育成三系雜交水稻,並迅速推廣生產。雜交水稻技術在中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隨後我國又相繼育成兩系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這些成果在世界上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並且有著「東方魔稻」的美譽。

1974年以後,雜交水稻技術得到迅速推廣,四年間,中國水稻單產提高了一倍。每年因雜交水稻技術增產的糧食養活了7000多萬人口。自此,中國人逐漸告別「靠天吃飯」,中國的糧食產業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雜交水稻的成功被世界公認為作物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它的應用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的難題,也為全世界減少飢餓作出卓越貢獻。

鮮為人知的是,1980年,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成為中國轉讓給美國的第一項農業科技專利。

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發展銀行等單位的支持下,東南亞多國開始推廣雜交水稻,增產效益十分顯著。據報道,2015年國外共種植雜交水稻600萬公頃,在印度、印尼、越南和美國等各國種植後,均實現增產20%至40%。

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推廣種植雜交水稻,那麼全球每年將增產1.5億噸糧食,可多養活4億到5億人口

看看不斷被打破的水稻畝產記錄:

2016年11月9日,我國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超優千號」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收穫測產,畝產達到1082.1公斤,創造了水稻高產的世界新紀錄。

時隔一年,2017年10月15日,我國袁隆平院士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在河北省矽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範基地收穫測產,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再次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2017年11月4日,廣西灌陽縣「超級稻+再生稻」示範基地進行了再生稻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為552.1公斤,一季稻加再生稻平均畝產則超過了1500公斤,達到「噸半稻」的目標,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差不多2分田就可以養活一個人,而且這個再生稻可是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次再長的,節省了不少勞動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水稻(嚴格意義來說叫耐鹽鹼水稻更貼切),該稻種由陳日勝在湛江海邊發現並培育。目前,我國專家正在大力開發海水稻,一旦商業化推廣生產,將又引起一場農業革命。令人欣喜的是,今年9月28日,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鹼水稻材料開始收割評測,產量最高的達到畝產620.95公斤。

根據袁隆平的構想,在3-5年內選育出能在鹽分濃度3-8 澆灌水種植條件下,產量達300公斤/畝以上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這樣,未來種植1億畝海水稻,可增產糧食300億公斤,而這將多養活8000萬人口。

日本稻米研究會會長,野生稻保護專家──松浪·滋如是說,「我從事野生水稻資源保護工作30多年,僅知道南非曾發現過一株可在沉積海灘上種植的灘涂稻,還沒有聽說過可用海水灌種的水稻品種,可以說至目前為止,海水稻是世界唯一,資源相當寶貴,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要站在全球65億人吃飯的角度保護利用好。」


漢字,因為漢字,中國才成為世界唯一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國引以為傲的發明,自然有我大中華之國粹

——麻將

零、引子

在2005年時,剛成立不久的「歐洲麻將協會」在荷蘭舉辦了第一屆歐洲麻將錦標賽,邀請了包括中日在內的世界多國參賽。結果,我們只拿了個團體第二

2007年的第二屆錦標賽,中國隊"成績一般"

2009年第三屆錦標賽中國隊獲團體第二

2011年第四屆錦標賽中國的"成績一般"

▲第五屆歐洲麻將錦標賽

敗得最慘的是在2014年的第五屆歐洲麻將錦標賽,中國隊連前三名都沒拿到:個人最好名次第30名,團體第37名。

當時就有網友說,國足我們比不過也就算了,畢竟咱沒人家那個群眾基礎。但麻將都輸給了外國人,這就有點那啥了,畢竟咱群眾基礎在這方面還是很紮實的。

老外是什麼時候開始打麻將這麼強的,

為何如今我們連個麻將都干不過老外了呢?

別急,在揭曉謎題前,先聽聽答主聊聊麻將發展史。

▲在民國時期,女性就已經是麻將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美國篇

不查不知道,建國不到300年的美國,打麻將的歷史就已接近百年。

在1920年,當時美國猶太商人約瑟夫·巴布科克將麻將帶回美國,並系統地向美國人介紹中國麻將。他簡化了麻將的程序,將麻將的打法寫成了一本書,還申請了版權。這就是後來在海外麻將界有聖經一般地位的大名鼎鼎的「小紅書"《巴伯考克麻將規則》

這種複雜精巧的博弈遊戲迅速吸引了美國人的興趣,麻將開始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

麻將在美國當時有多受歡迎呢?給你舉個例子,1922年,美國進口13萬餘副麻將,每幅售價高達500美元,但很快就被搶購一空,而現在一副上好的麻將也不過100美元;到了1923年,麻將的銷售猛增到一百五十萬副,當時美國有一千五百萬人玩起了麻將。當時由於搶購的人太多,市場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四名美國女性在泳池裡的浮桌上打麻將(攝於1924年)

進口商們為此特派一些僱員前往中國各地鄉村從麻將玩家手中收購,無論新舊,只要是麻將,都買下來送到美國玩家的手中。

美國因此出現了轟轟烈烈的麻將熱潮,還出現了專門描繪這種狀況的詞語:

「Mah-jonggcraze」

▲日軍偷襲珍珠港前,美軍"備戰"實況。氣氛嚴肅緊張

二、日本篇

這是麻將在美國的發展,那日本呢?離中國這麼近,麻將傳入的時間應該比美國早吧!

▲麻將館裡玩麻將的日本老人

沒錯,據日本學者考證,中國麻將是1909年由日本教師名川彥作從中國帶到日本的,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麻將剛開始只是貴族的遊戲,1926年,有人專門寫了像「小紅書」一樣的普及教材《麻將通》,這才把麻將變成全民活動。

▲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的「麻雀」

在二戰結束之後

麻將漸漸開始成為最受日本大眾歡迎的娛樂活動。街道上到處是「雀會」、「二人打」、「自動麻將機」的廣告招牌。

到了70年代後

日本進入經濟逐漸繁榮,在日本城市的街頭巷尾,麻將館幾乎到處可見。

按照2009年的數據,日本有麻將愛好者兩千萬左右,麻將館一萬五千個

▲日本電影《南極料理人》截圖

出於對麻將的喜愛,1999年,日本出版商野口恭一郎在千葉縣岬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麻將博物館。

館內展出了從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約3000件展品,收藏了所有和麻將相關的周邊,比如被稱作麻將「三大古書」的《麻將牌譜》、《麻將指南》和《麻將秘訣》。

還有許多名人舊物,比如溥儀用過的五彩螺鈿牌,梅蘭芳用過的游龍戲鳳牌,日本著名作家菊池寬用過的牛骨牌等等。

▲溥儀用過的五彩螺鈿牌,你想不想要蹭一點皇帝的手氣?(笑)

三、歐洲篇

麻將在歐洲也有著悠久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麻將從美國又輾轉傳入歐洲,一些歐洲王室貴族便開始迷上了這項運動。

英國人為了玩麻將甚至出了一個新辭彙,他們玩麻將贏了之後說的是「I hu-ed(我和了)」,

可謂中西合壁

▲國際麻將賽事

至於麻將在歐洲的發展,一定要重點說一下荷蘭這個國家,這個國家至今還保持著原先的大部分規則。

在20世紀20年代,荷蘭便成立過一個名為「荷蘭麻將團體」的組織。

到20世紀90年代初,一家名為「第一荷蘭麻將社會」的俱樂部以巴布考克(就是小紅書的作者)傳到西方的規則為基礎,為早期比賽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而這項荷蘭當時唯一的麻將比賽被稱為荷蘭冠軍杯。

隨後歐洲各國麻將協會紛紛湧現,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荷蘭等7國麻將協會倡議在丹麥註冊成立歐洲麻將協會。

▲上海租界內"工作中"的英軍

歐洲麻將協會是一個非盈利機構,沒有政治和宗教成分,他們的目的只是在歐洲推廣麻將,讓更多歐洲人愛上這項來自中國的古老運動。

當年電影《色戒》在歐洲公映時,因為片中有很多打麻將的鏡頭,歐洲麻協還因此印發了很多有關麻將的宣傳手冊。

▲《色戒》劇照

四、引子解疑

回到開始,我們麻將歷史這麼長,為何如今卻打不過這些老外了?

首先,麻將是如何傳播出去的,講到這大家也有個大概了解了。歪果仁的麻齡,一樣不輸中國人 。

另外,可別忘了,在人家的地盤,就要用他們的規則。用於比賽的麻將規則與我們平常玩兒的完全不同,術語叫「競技麻將」。知友們的技術在面對競技麻將時,將會失去作用。

世界上主要有兩種競技麻將,

一種是中國體育總局制定的,「國標麻將」

另一種是日本人制定的「日本麻將」

▲外文印著的競技麻將比賽規則,哇!好複雜!

最後,國內對於麻將的競技性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很多人把麻將的認識還停留在娛樂工具上。

中國雖號稱「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但也就如國足一樣,人口基數不能轉化為國家的競技水平,略顯無奈。

五、展望

麻將為什麼會在國外如此受歡迎呢?中華麻將公開賽組委會辦公室張琤說:「麻將之所以在國外那麼火,正是源於外國人對中國古老文化的認知和認同。」

  

2005年10月,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8國麻將組織倡議成立了世界麻將協會,旨在倡導健康、科學的麻將文化。2007年中華麻將公開賽組委還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麻將錦標賽,並吸引了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選手參賽。

  

目前世界麻將協會的成員已經包括美國、英國、荷蘭、日本、中國台北等22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麻將源於中國,但它更屬於世界

未來

世界上更多的人將會去了解麻將文化

來了解八仙桌上的那個不一樣的中國

部分參考資料,侵刪:

http://sports.sohu.com/20140730/n402888994.shtml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9445596674322037wfr=spiderfor=pc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413992-1.shtml


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公有制經濟,牢牢控制住了電力,石油,煤炭,通信等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避免了這些行業因為市場化惡性競爭給國家帶來動亂的風險。保障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此外,在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引入了市場經濟體制,鼓勵發展私有制經濟,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了舉世罕見的四十年經濟飛速發展,使中國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極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在正確的路線指引下,中國既避免了蘇聯式的強硬計劃經濟極左模式,又避免了發達國家的自由散漫不受約束的市場經濟極右路線。而是符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


在這東西沒發明以前,癢的時候,我們是這樣的:

這貨發明以後,癢的時候,撓痒痒就優雅多了:

所以中國人最應該引以為傲的發明就是這貨:

關於不求人,百度百科裡記錄了它的發展歷史:

器物名。不求人俗稱孝順子、摳癢刨、老頭樂。以骨、角、竹或木削為人爪狀,有柄,用以搔癢。元 陳櫟有 《和不求人贊》:「噫!雖不求人兮,未免求木奴之指。孰若反掌以自搔兮,君子求諸己。」 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

清《事物異名錄》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 迄今發現製作年代最早的如意,與今天的「痒痒撓」無異。出土于山東曲阜魯國故城遺址的牙雕搔杖,殘長約40厘米,直柄,飾有三角雲紋,杖首是一屈指作抓癢狀的手掌,上飾捲雲紋,柄端雕一獸頭。後來,其形態發生分化,一支保留實用功能,在民間流傳;另一支強調吉祥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

目前不求人已經遠銷海內外,而且中國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做了更多的創新:


看大家說的發明都有很強的時代性,今天我來說個跨時代的,1300多年了,它的原身雖然不在了,但是以它的變種依舊在這個世界很有生命力的活著。

這就是科舉

說到科舉,就不得不說一下選拔制度的前世今生

夏商周官員主要是世卿世祿產生,也就是世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這種情況真的是少見中的少見,到了春秋戰國,各國進行改革,以秦國為例,它是「軍功授爵」。漢朝有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辟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等。魏晉時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世襲暫且不表,秦國的軍功授爵無法滿足和平時期選官要求,也不利於選舉優秀文官管理國家。漢、魏晉時期的制度有很大的主觀性,不利於選舉基層人才,九品中正制度下產生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現象,容易形成政治腐敗和地方割據的現象。

科舉制濫觴與隋文帝時期,開皇七年(587年)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兩科,隋煬帝時期設置「進士科」,因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為「科舉」。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科舉制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公平,甚至還有察舉制的影子,比如唐代除了武則天時期並沒有彌封(匿名批閱)的制度,當時不彌封的初衷和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一樣,是為了可以兼顧人材在試場外的表現,這也出現了士子與考官之間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敗壞時,弊病更甚。

到了宋朝科舉制度才逐漸完善,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體制。宋朝的科舉制度公平性大幅提升,許多大臣的子孫也未考上科舉,僅能擔任中低階官員,「富貴不過三代」的俗語就是當時產生的。

但是到了明清,專重「四書」「五經」,以八股文取士,禁錮了士人的思想,極大地束縛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落後於西方的文化因素之一。

不過這並不妨礙科舉制的偉大。

科舉制除了對中國影響深遠,對世界選拔制度革新也有重大意義。

在中國明代以前,歐洲人都找不到好的選官制度,後來他們的傳教士(一說是馬可波羅,但是個人感覺不可信)到中國後發現中國科舉制這種選官制度,他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拔人才的方式,於是把這種方式傳到了歐洲。伏爾泰還說過:「人類精神,肯定想像不出比這樣的政府更好的政府。在這個政府里,重要的衙門彼此統屬,任何事情都在那裡決定,而其成員,都是先經過幾場嚴格的考試的。」

估計沒有科舉,你我和 @vczh 都沒有機會讀大學,迎娶白富美。

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其實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錯,而是清廷自己固步自封,不知道改革這項古老但是偉大的制度罷了。

1919年,越南廢除科舉制,科舉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但是這項古老的制度至今還在深深影響著我們。


各位大佬,碼字不易,可不可以給個贊


獲取更多知識,零基礎學習技能,關注微信公眾號TungHsu


世界各地都有陶器,然而只有中國產生了瓷器


瀉藥


侯氏制鹼法,也就是聯合制鹼法

高效利用了食鹽 氨 二氧化碳


產生時代

聯合制鹼法是在抗戰初年誕生的,當時日軍入侵我國,河北省塘沽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的鹼廠和南京的「 硫酸銨」廠(即今日南京化學工業公司永利寧廠)相繼渝陷。永利寧廠職工先後遷到四川五通橋, 擇定產鹽地區, 靜劃重建鹼廠。四川產鹽, 一般是汲取在地下1 0 0 0 米左右深處的鹽滷, 而鹽滷又不飽和, 須用固體的鹽化入使之飽和。因此, 食鹽成本過高, 而氨鹼法用食鹽效率低( 只有74 % 左右), 故用四川井鹽制鹼, 必須投法提高其利用率。迫不得已, 只有投法研究提高制鹼用鹽的利用率的方法。

比之前的索爾維制鹼法有效的利用廉價的原料,而且減少污染降低成本,特別是產物沒有氯化鈣

針對索爾維法生產純鹼時食鹽利用率低,制鹼成本高,廢液、廢渣污染環境和難以處理等不足,侯德榜先生經過上千次試驗,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聯合制鹼法。這個新工藝是把氨廠和鹼廠建在一起,聯合生產。由氨廠提供鹼廠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母液里的氯化銨用加入食鹽的辦法使它結晶出來,作為化工產品或化肥。食鹽溶液又可以循環使用。為了實現這一設計,在1941一1943年抗日戰爭的艱苦環境中,在侯德榜的嚴格指導下,經過了500多次循環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後,才把具體工藝流程定下來,這個新工藝使食鹽利用率從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來無用的氯化鈣轉化成化肥氯化銨,解決了氯化鈣佔地毀田、污染環境的難題。這方法把世界制鹼技術水平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贏得了國際化工界的極高評價。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這一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所謂「聯合制鹼法」中的「聯合」,指該法將合成氨工業與制鹼工業組合在一起,利用了生產氨時的副產品CO2,革除了用石灰石分解來生產,簡化了生產設備。此外,聯合制鹼法同時也避免了生產氨鹼法中用處不大的副產物氯化鈣,而用可作化肥的氯化銨來回收,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鹼的成本。聯合制鹼法很快為世界所採用。


成就

從1950年開始, 在黨和人民政府頒導下,才得到不斷發展。先在永利寧廠於1951年完成一個日產15 噸的中間試驗生產廠的設計, 後於1952 年在大連建造一個中間廠, 於1953 年投產, 直到1958年這廠始終正常生產, 實現日產純鹼與氯化銨各15噸的產量水平。1958年後即在大速建造大規模的聯合制鹼生產工廠。現早已投入生產。其具體流程與當初德國所用的流程, 在主要方面沒有共同之處, 而產量能力與產品質量都已超過國外有關報導。所得的產品, 鈍鹼鈍度達98.5% 以上, 與索爾維法產品質量完全相等,而氯化銨純度達99% 以上。聯合制鹼法的研究成果終於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 這是我國自力更生的又一成就。

不過也有問題就是聯合制鹼法會生產的氯化銨會引起土壤板結,所以只能用於鹼性土壤

《聯合制鹼法在我國的發展》 侯德榜「我國科學技術新成就」1994


熔模鑄造法,現在廣為應用的鑄造方法,是根據我們國家古代的失蠟法改進來的。

四十年代中期,美國工程師奧斯汀創立以他命名的現代熔模精密鑄造技術時,曾從中國傳統失蠟法得到啟示。當時美國的戰鬥機發動機葉片採用鍛造,經常導致葉片斷裂發生事故,奧斯汀來到中國雲南,發展一個村子正在做一口大鐘,用的是一種奇特的方法,也就是失蠟法,奧斯汀回到美國後對失蠟法進行改進,成為了熔模鑄造法,用這種方法加工的葉片堅固耐用,然後自己就註冊了專利。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製造煙花,用火焰點亮星空,歐洲人用火藥製造炮彈,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傳統技藝應該傳承,更應該應用好。


假期作業?


為什麼沒人提中國人宛如強迫症的傳統→→→歷史記錄?


伏爾泰大大曾經很佩服中國。。。

那個國家的官居然是通過考試考出來的!!!!!!amazing!!!

我們不學習這種選拔制度怎麼行?


推薦閱讀:

能不能簡要說一下質譜圖的作用以及質譜圖對林森浩案件的重要性?
神州數碼、易華錄、銀江股份、航天科工四家各自有自己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從目前來看,最成熟的是哪家?
有沒有一個瞬間,你覺得這個時代科技水平落後得要命?
運動 MP3 有哪些推薦?
我國西北土壤荒漠化目前都採用了哪些治理措施?

TAG:手機 | 發明 | Android手機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