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的生活是怎麼樣子的?
01-13
我非常感興趣漁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內湖漁民(如洞庭湖中的漁民),江河漁民(如長江上的漁民),近海漁民(如舟山群島的漁民)和遠洋漁民的生活各是什麼樣子的呢?
就我所知的,內湖漁民分捕撈漁民和養殖漁民,都需要持證生產。捕撈漁民會有禁漁期的問題,禁漁期在各個湖泊(長江、海洋)當中不一樣,禁漁期有些漁民會出去打工,有些在家整修漁具。養殖漁民一般根據養殖品種的不同,有季節性,也有人出去打工的。 處於非禁漁期的捕撈漁民一般早上會起得很早,要趕在魚販結束收購前把漁獲物運到收購船上,魚販一般上午十一點左右回去吃午飯不收貨了。中午下午很多漁民可能就喝酒打牌,晚上睡得很早,因為要早起幹活。養殖漁民稍微複雜一些,固定養殖地點的圍欄或者網箱需要照顧,需要投喂餌料和魚葯,需要考慮天氣水流等等,但是收入會比捕撈漁民穩定一點。 生產一線的湖區漁民生活不太富裕,譬如捕撈直接跟漁業資源和水環境有聯繫,近幾年來國家根據生產情況發放柴油補貼,至少能貼補生活家用。從大環境說,農業處於所有產業的下層,漁業處於農林牧副漁的下層,從事漁業生產的年輕人很少,湖區漁民絕大多數年紀在40歲向上,大多僅能寫自己的名字。現在也有一些有眼光的魚販成立企業進行經營,但離現代化企業還很遠。
父親大人曾經就是一名漁民,題主說的三種類別都太高大上了,他屬於「河塘水庫漁民」。從業15年左右,本世紀初已經轉行。
基本生活節奏是這樣:
凌晨0:00-2:00左右:按照塘主的吩咐,騎著28自行車,載著他的小船(我們稱之為盆)與漁網,前去池塘或水庫。一般水庫在距離家裡10km以內,太遠了就會提前過去住著。2:00-5:00捕魚時間,捕魚後分給在邊上等候的魚販子。因為他們要趕早市,所以捕魚都要趕在凌晨。就算是寒冬臘月也風雨無阻7:00 左右,就蹬車回家了。然後補五個小時的覺,中午起來吃午飯。12:30-14:00之間,清理漁網(也叫抖網),抖網要三個人來做,一般都是爸爸媽媽和我(或我哥哥)。這是我最討厭做的事情,非常腥,而且很無聊。下午:有時候織網。或其他農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做這一行一個月可以賺到四五百,收入相當可觀。我家也因此在八十年代初就買了電視機、電風扇等電器。在農村裡,十分難得。但隨後,市場上逐漸出現活魚攤檔,更多的是需要活魚而死魚,因為無法適應變化,我爸的行當逐漸被市場淘汰。到本世紀初,家境已經非常難堪,甚至連我上大學的學費都一度緊張。
借這個機會我回憶了一邊魚腥味的童年。想起父親大人因為長時間熬夜而在四十多歲就滿頭白髮,眼淚差點沒忍住。謝邀。大概是掙著小康的錢,過著特貧的日子。
剛好看到關於漁民的問題,我曾經在山東威海採訪過漁民。
下午四點左右,魚市特別熱鬧。
漁民把魚送到早就候在那裡的魚販子車上。漁民在對各種魚蝦進行分類。等待船隻的漁民妻子,正在三三兩兩的聊天。漁民怎麼樣,我最有資格回答啦。我是專業漁民其實漁民的生活是很苦的。要起早貪黑不像你們想像的這樣,收入還低的很。現在有環保部門已要求環保,以養殖的。在這個普撈的全部都要拆除圍網養殖的都要拆除。現在漁民生活都成問題。像我們年紀大了,四五十歲的。基本上在30歲以上都有的,不識字的多有的甚至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靠一點低收入已經夠困難了。現在環保部門還要一而再再而三不讓我們漁民在水上捕撈。養殖的拆除圍網,漁民上岸像我們不是不識字的人要轉什麼業呀,能上什麼班。如果再這樣強制性環保要求,。那麼以後的日子真不知道怎麼過。
推薦閱讀:
※所有的海生軟體動物(帶殼)都是可食用的么?
※鯊魚每年要吃多少噸小魚,鯊魚這麼壞,我們為什麼還要拯救它?
※阿拉斯加帝王蟹和智利帝王蟹哪個更好?
※冰島與英國的鱈魚戰爭的經過結果與影響?
※古代日本為何沒有發展成西歐海洋國家一樣的海洋文明,反而發展了農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