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與日本都將「畫」簡化為「畫」?
其實簡化的也不完全一樣。在日本現行標準里,「畫」字的寫法與我國現行標準有些小區別:中間的「田」字出了頭,成了「由」。如下:
但因為編碼相同,而我們又默認使用符合大陸標準的字體來顯示文字,所以在我們的電腦中顯示出來的,也還都是不出頭的。
不過就算按下這細微的差別不說,他們還是很相像的。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中國古代常用的俗字。在中國古代,「畫」字很早就出現了,其字形大概取自「畫」的下半部。如圖:
(圖片來自推特 @nkay 的簡化字bot)雖然一直都不是所謂「正字」,但它也經常能在宋以後的各種文獻中見到。
字書中,宋朝(一說明朝)出版的《六書故》,明朝出版的《字彙》、《正字通》,清朝的《字彙補》等書都收錄了「畫」字。
(圖片來自《六書故》)書法中,唐寅、吳亮、李贄等人的墨跡里,也出現過「畫」字。
在刻書中,元刊本的《朝野新聲太平樂府》清刻本的《金瓶梅奇書》《嶺南逸史》等書中,依然有「畫」字。
(圖片來自《嶺南逸史》第四回)而到了明清時期,中國大量白話小說流入日本,也將不少俗字寫法傳到了日本。如 1753 年整理的《倭楷正訛》中,就有「畫」字。
當兩國簡化漢字時,繁複難寫的「畫」字就自然地被簡潔易寫,並且群眾基礎廣泛的「畫」字取代。中國自不必說,在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35年公布的《第一批簡體字表》中,就已經有了「畫」字。雖然《第一批簡體字表》並沒有大範圍推行,但「畫」字的簡化方案還是一直延續使用到了現在。
(圖片來自《簡體字表》)日本在嘗試推行漢字簡化前,也糾集了大批學者,搜集日本常用字的俗字簡字。後來搜集的成果於 1919 年以《漢字整理案》的形式發表。其中也收錄了「畫」字。
(圖片來自《漢字整理案》)隨後日本於 1923 年公布推行的《常用漢字表》中,收錄「畫」字,並將「畫」字作為「畫」字的略字推廣使用。
觀察以下"漢字"
畫 歩 旅 看出來了嗎?推薦閱讀:
※「毚」字在作為偏旁簡化時,為何簡化成「?免?」而不是「?兔?」?
※為什麼「藥」類推不簡化成「?艹樂」,而是採用俗字「葯(葯)」?
※「龍」的俗體「竜」的由來?
※日本漢字規範為什麼用「學」而不是「學」?
※「蘇」為何簡化為「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