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汗血寶馬真的揮汗如血嗎?


汗血寶馬又叫阿哈爾捷金馬,只有土庫曼才能產,數量稀少,是他們的國寶,曾作為國禮贈送過Boss江一匹。至於為什麼「汗血」,至今仍有爭議,有人說是基因缺陷,有人說是皮膚上有寄生蟲,有人說因為阿爾捷金馬皮膚較薄,奔跑時血壓升高所以能看到流血的錯覺,我個人認為最後一種解釋比較靠譜。揮汗如血有點誇張了,那樣跑個幾十公里還不失血過多而死亡。


中國文學中記載的「汗血馬」是現在土庫曼的阿哈爾捷金馬。此馬與阿拉伯馬、英國馬被列為當今世界上僅有的3種純種馬,汗血馬的血統最為純正。其總量非常稀少,全世界共有3100匹左右。

土庫曼的養馬專家稱,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汗血現象是一種病症,是寄生蟲所致。專家表示這屬於馬匹的個體現象,與馬的品種無關。這種馬病廣泛分布於中亞地區各國、俄羅斯草原地區、印度次大陸、南非、東歐及我國新疆、雲南及青藏高原。這是一種季節性疾病,病例常在四月份開始,至七八月達到高潮。


汗血馬到底是什麼馬?

文|陶禹廷

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曾記載:「(大宛國)盛產良馬,那裡的馬流汗如血。」說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馬」多半指的是大宛馬。但與此同時,古中國最早有關「汗血」馬的描述,卻並不是發生在大宛馬身上。

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 116 年),有個名叫暴利長的囚犯,在敦煌屯田時將一匹當地的野馬獻給武帝。暴利長為了誇大馬匹的非凡之處,故意捏造說這匹馬是從水中躍出的。漢武帝本來就喜好良馬,聽了暴利長的話後認為馬匹是上天所賜,親作《太一之歌》(後世稱《天馬歌》)留念:

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詩中的第二句「沾赤汗兮沫流赭」,就是形容這匹駿馬「流著赤色的泡沫狀汗液」。

太初四年(公元前 101 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從大宛得勝而歸,帶回大宛馬進獻武帝。漢武帝又做了一首《天馬歌》紀念:

太一況,天馬下,

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儻,精權奇,

苶浮雲,晻上馳,

驅容與,迣萬里。

今安匹?龍為友。

詩中仍有「沾赤汗,沫流赭」的句子,說明大宛馬同樣會「汗血」。

到了東漢明帝時,漢明帝親自觀察「大宛馬」。他稱讚道:「(我)曾經聽過漢武帝所做的《天馬歌》,歌中說『天馬』(即指大宛馬)流汗如血,親見後發現果然如此。」

上述記載交相印證,說明「汗血」確有其事,絕非古人的誇張文法。

但怪異的是,古中國有關馬匹「汗血」現象的描述,幾乎只出現在漢代的典籍中。漢代以後,即使和大宛馬有關的記載偶有出現,也不會再提到「汗血」。彷彿「汗血寶馬」從漢代以後就已經絕種。

古大宛位於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盆地附近,因此大宛馬應當是一種中亞馬。可今天中亞地區的各種馬匹,都不存在「汗血」現象。再加上馬匹「汗血」的說法最早出現在敦煌野馬身上,這意味著,「汗血」跟馬匹的品種恐怕並無關聯。

▍金幣上的歐克拉提德一世及其大宛馬

直至近代,西方探險家開始在中亞新疆等地旅行考察,「汗血」的秘密才得到了相對科學的解釋。據法國人呂斯·布爾努瓦所撰的《絲綢之路》稱,十九至二十世紀期間,許多旅行家在新疆等地目睹了一種古怪的現象。當地馬匹的臀部和背部散布著許多向外滲血的小泡。這種「汗血病」在新疆西部的馬匹身上廣泛流行,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品種。不像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更像是一種皮膚病。

呂斯·布爾努瓦指出,這種病是一種寄生蟲病。該寄生蟲一般寄生於牲畜的皮下組織,尤其喜歡馬匹的背部和臀部。馬匹在染上寄生蟲後,兩小時內就會在患處冒出向外滲血的小水泡。

現代的醫學專家和歷史專家經綜合考證後也一致認為,「汗血」病是一種季節性寄生蟲病。該病廣泛分布於中亞、俄羅斯草原、印度、南非、東歐及我國新疆、雲南、青藏高原等地區。通常從四月份開始流行,至七八月份時達到高潮。

由此可見,漢代大宛馬獨特的「汗血」癥狀,只不過是因為寄生蟲病剛好在產地大量流行。東漢之後的數百年間,之所以有關汗血馬「汗血」的記載寥寥無幾,並不是因為馬種本身已經絕跡,而是因為「汗血病」的疫情沒有再次泛濫罷了。

▍天津武清區高村鎮國家汗血寶馬中心飼養的「汗血寶馬」


一秒鐘想通: 想像一下 一堆將士,好吧一兩個有資格騎的 威武的首領,威風地征戰之後,威風地下馬

褲襠下一片血紅

所以我斷定,一定要"威風"的首領,是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的,那馬也不可能是純粹,物理上的,流血像流汗

你們感受下

。。。八對。首領是有馬鞍的

那麼,我說,我知道馬鞍是有弧度貼合馬背的,假設這個馬鞍是製作精良的,大腿附近也是會有染到,然後蔓延一些些。。。參考那時候主要男人征戰還是粗麻之類的面料的特性。

話說回來,也是有打到後來沒有馬鞍的情況了吧?專業人士來分析下?


當然不是。什麼物種能經起這麼掉雪的折騰。

猜測一:清朝人德效騫在《班固所修前漢書》中將「汗血」解釋為「馬病所致」。他認為,有一種寄生蟲特別喜歡寄生於馬的臀部和背部,它能鑽入馬皮內,因而馬皮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出現往外滲血的小包。德效騫的這種觀點得到部分外國專家的認同。但現代科學也對這種寄生蟲還一無所知。

猜測二:汗血寶馬在奔跑時體溫上升,使得少量紅色血漿從毛孔中滲出,出現「汗血」現象。反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果「汗血」真是血漿流出所致,那每一次「日行千里」或「夜行八百」就要讓一匹寶馬血流盡而死。

【這種猜測讓我不禁想起姨媽啊。那可不就是毛細血管破裂的靜脈血夾雜子宮內膜脫落嘛。姨媽期的女子可是柔體輕音易推倒,那汗血馬要真是一個勁兒流血漿哪還能到處跑。】


其實是因為當地有一種偏紅色的土壤,而馬匹又經常在此類土壤上打滾摩擦,所以身上沾染了紅色的泥土,從而致使劇烈運動後汗水浸濕了紅土一起落下,看起來就像血液一樣,古人就頂禮膜拜了。這是當地土著親口告訴我的,就這麼簡單。


《史記》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其實呢,由於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稱之為汗血。


你們考慮過騎兵的感受嗎


汗血馬原產自中亞沙漠,為便於散熱,相較其他品馬種,它們毛短而皮膚薄,也更容易出汗。

我在汗血馬的故鄉土庫曼親眼所見,賽馬結束後,騎手把馬鞍卸下,馬背上汗水清晰可見,而身上汗水較少。此時,淺色的馬,背上顏色會顯得更深,彷彿出的不是汗,而是在流血。而深色的馬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土庫曼人最愛馬,怕馬著涼,會立即給馬背批上毯子。

汗血馬以白色、金色等淺色居多,所以「汗血」之名遠播。而栗色、黑色的馬「汗血」的現象則沒有那麼明顯。

汗血馬真是一個超乎尋常的物種。打個比方,如果其他品種的馬是普通人,那麼汗血馬就是馬中超模,腿長、身材好,外形出眾。同時,他們的速度、智力也非同凡馬。見過這種馬,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人愛馬如痴。原來馬不都是鄉間土路上拉車負軛的牲口。


在我看到回答前,我心裡一直堅信,他指的河馬。


肯定不可能是出血,跟女生來大姨媽一樣。否則馬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

但是為什麼有揮汗如血的說法呢?

第一種解釋:寄生蟲導致。

也就是當時容易感染寄生蟲,這種寄生蟲看上去會汗血。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這種馬到了內地後,其後代沒有這種寄生蟲了,也就沒有出現汗血的現象。

第二種解釋:染髮一樣染了紅色的顏料

人造血,學過化學的應該知道,三價鐵離子跟SCN負離子是血紅血紅的。而這種馬呢?很神聖,會給他們塗一些紅色的顏料或者泥土之類的。這是一個儀式。

然後馬跑久了,就流汗,而硫氰酸鐵溶液就跟血一模一樣,遠遠看去就象流血一樣。

總之,兩種說法都有道理,都有證據。

從古書上說,由於汗血顯得神秘,所以略去,塗抹顏料的儀式給忽略也正常,或者其本身就是一種無意識,而不寫上去也算正常。

至於寄生蟲,那古人就更不知道了!


皮膚薄


我記得金庸在射鵰英雄傳里的汗血寶馬(小紅馬)描述是因為流的汗是紅色的 故得名


真好看,怪不得漢武帝一直想獲得


是由一種血液寄生蟲病。因為我見過真的是這樣


日本學者伊藤清司在《古代中國的養馬巫術》等文中說,以神聖紅土塗抹馬身,「人們以為馬的速度快與出紅(血)汗有關」。血從來被古人尊為生命的表象。在馬身上「染赤」,用鮮血塗抹馬身或馬首,是很古老的風俗,這種風俗一直保存到了元代。

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其狀如楊二赤理,其汁如血……可以服馬。」郭璞注「以汁塗之,則馬調良」 。

所以伊藤清司認為大宛汗血馬的形象與施用於馬的紅色藥草汁有關。


推薦閱讀:

被馬踢一腳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網上看到剛出生的小馬蹄子是這樣的,網上沒有找到靠譜的資料,是真的么?
為什麼讓馬停下來的時候要發出「yu~」的聲音?
為什麼很多影視劇中的馬兒額頭前都有一塊白色的印記?
為什麼馬跑起來始終有一隻腳是落地的,而豹子跑起來的時候卻可以四腳騰空呢?

TAG:馬屬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