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使用 Mailbox,為什麼一部分人無法體會這款產品的優點?

我只想要一個方便一些的郵件客戶端,昨天看了很多推薦,然後裝了一個 Mailbox,但裝上之後讓我吐血的事情層出不窮:

  • 關聯帳號之後,它會收下我所有 Gmail 的郵件,圖標上顯示的是 2065,2065 啊,這麼長一個數字,我可以百分百的確認,我已經讀了所有的郵件,為什麼還有這樣的提示,我有強迫症,圖標上有提醒數字我就要給處理掉,這要把我累死了。
  • 傳說中強大的手勢操作,左滑右滑的,有沒有搞錯,泥馬我用別的東西左滑右滑都會有不同的操作,Mailbox 居然左滑右滑會分別有兩種操作。我在滑動列表的時候還要刻意控制滑動距離,我的手指很粗好不好,我很難控制距離好不好,這麼 2 的手勢設計,怎麼可能讓我提高效率,一個動作給兩種反饋,要命啊。
  • 誰能給我講講 「Later」 「Archive」 「Trash」 「Now」 這些的分別是什麼?我的印象裡面,我的郵件只要收到了,然後我去看未讀的,忽略已讀的,重要的我打上星標或者收藏就好,只要收到的快,在移動的悲催網路下也能很快看到郵件就夠了,泥馬給我這麼多的概念,我頓時混亂了,Later對於我來說到底是什麼時候,我怎麼可能清楚,根本不可能啊,魂淡~~~
  • 最要命的,最過分的,是我辛辛苦苦把所有的收件箱的郵件都「Archive」以後,終於小圖標上沒有數字了,我偶然發現我的 Gmail web 的收件箱裡面,空了!我要找一封客戶讓我改圖的郵件啊,那封郵件上周發的,我找不到了,怎麼辦啊,還有兩個小時就要交稿的,我找不到了我的郵件。我真的不知道 Mailbox 對我的郵件做了什麼,我真的不清楚,這種感覺就好像忽然驚醒發現自己睡在一個裝滿冰塊的浴缸里,牆上血紅的大字寫著「不要動,你要趕快用身邊的電話撥打120,否則會有生命危險~~」,Mailbox從我身上偷走了重要的東西。

也可能是我太笨了,沒有理解清楚 Mailbox 的產品概念,也不習慣它的交互習慣,但是我真心的覺得如果還需要人給我掃盲的應用,不是一款好應用。


分析一下題主所列的幾點,同時補圖以方便沒排上隊的人理解

概括一下題主的抱怨:「Mailbox 試圖挑戰我的心智模型,而我很不適應。」

1.關聯帳號之後,它會收下我所有Gmail的郵件,圖標上顯示的是2065,2065啊,這麼長一個數字,我可以百分百的確認,我已經讀了所有的郵件,為什麼還有這樣的提示,我有強迫症,圖標上有提醒數字我就要給處理掉,這要把我累死了。

這段話抱怨的是下圖。

數字提示,在 iOS 系統中,已被相當廣泛地用在了「未知曉的提醒」場景中。但在 Mailbox 里,數字意味著「待辦事項」,與是否看到沒有直接關係,與眾不同的設計挑戰了約定俗成的使用習慣。部分用戶會覺得很彆扭,因為心智模型產生了偏差。如果適應了新設計,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惑,不過適應不了的人,會有強烈的反彈……

2.傳說中強大的手勢操作,左滑右滑的,有沒有搞錯,泥馬我用別的東西左滑右滑都會有不同的操作,Mailbox居然左滑右滑會分別有兩種操作。我在滑動列表的時候還要刻意控制滑動距離,我的手指很粗好不好,我很難控制距離好不好,這麼2的手勢設計,怎麼可能讓我提高效率,一個動作給兩種反饋,要命啊。

這段話抱怨的是下列圖。(截圖渣請見諒)

概括一下,「左右滑到一定程度代表不同操作」,比如右滑到底代表刪除、右滑一半代表已處理。

這個設計很有極客特徵,夠酷,手勢代表一切,也需要一定認知成本。與題主的第一點抱怨一樣,左右滑動已在 iOS 內有了固定用法,而且運用相當廣泛,重新定義左右滑動時,就必須承擔改變習慣的風險,風險就是挨噴。

3.誰能給我講講 「Later」「Archive」「Trash」「Now」這些的分別是什麼?我的印象裡面,我的郵件只要收到了,然後我去看未讀的,忽略已讀的,重要的我打上星標或者收藏就好,只要收到的快,在移動的悲催網路下也能很快看到郵件就夠了,泥馬給我這麼多的概念,我頓時混亂了,Later對於我來說到底是什麼時候,我怎麼可能清楚,根本不可能啊,魂淡~~~

這個抱怨比較顯而易見,就不在視頻里截圖了。

還是那個問題「心智模型」。電郵已被相當多的產品培養成了與「傳統郵件」類似的概念,比如未讀、已讀、重要星標等等,對應的都是現實概念。但 Mailbox 跳了出來,帶著它那改變(電郵)世界的設計說:我更好!於是一幫人帶著傳統電郵的心智模型去參觀,但發現尼瑪根本對不上啊。

其實 Mailbox 套用的是 GTD 的概念,類似待辦列表,可以用 To-do-list 去理解,而大部分人不是這樣用郵件的,所以必定產生衝突。

4.最要命的,最過分的,是我辛辛苦苦把所有的收件箱的郵件都「Archive」以後,終於小圖標上沒有數字了,我偶然發現我的Gmail web的收件箱裡面,空了~~~~~空了~~~~~空了~~~~~!!!!,我要找一封客戶讓我改圖的郵件啊,那封郵件上周發的,我找不到了,怎麼辦啊,還有兩個小時就要交稿的,我找不到了我的郵件。我真的不知道Mailbox對我的郵件做了什麼,我真的不清楚,這種感覺就好像忽然驚醒發現自己睡在一個裝滿冰塊的浴缸里,牆上血紅的大字寫著「不要動,你要趕快用身邊的電話撥打120,否則會有生命危險~~」,Mailbox從我身上偷走了重要的東西。

這個問題分兩層看。第一層是題主本身對 Gmail 不夠了解,因為 Archive 本就是 Gmail 的功能,可能題主不常用。第二層是 Mailbox 這樣的客戶端是否需要套用郵件服務端概念的問題,值得細說。

Mailbox 既然在電郵體系里另起了一套心智模型,在我看來,就應該盡量解藕與郵件服務端的概念,不要摻和著玩,避免產生混亂的認知。此例中,即便題主對 Gmail 了如指掌,也不應直接套用 Gmail 的 Archive 功能,因為很容易分不清哪個是郵箱概念,哪個是應用概念。郵箱客戶端的操作若牽扯到服務端 Webmail 內的操作,理應給用戶以足夠的提示和區分,避免混淆。

以上幾點,可以看出題主沒有正確地打開 Mailbox,而 Mailbox 在灌輸新的概念時也仍然有不少功課要做。

補充一篇報道,內有視頻,請戳我


看了一下問題描述,我發現你不是不會用 Mailbox,而是不會用 Gmail。


Mailbox 引入的是基於郵箱的 GTD 方法,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郵箱客戶端。提問者的問題在於,似乎和 Mailbox 希望瞄準的核心用戶群不吻合。建議要麼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背後的方法,要麼換個客戶端,否則準會失望。關於提問中列出的問題,建議自己查一下資料,涉及 Gmail 的可以讀 Gmail 的幫助。

以前我設計協同辦公產品時,就有這樣類似的想法,還畫出了具體的 storyboard,但是坦白說,這裡的難點不在於如何使之更有效率,而在於如何幫助用戶翻越使用慣性的臨界點,類似的 Google Wave 就沒能讓用戶翻越過去。不過話說回來,Google 的體量去推 Wave,失敗的標準是和 mailbox 這類團隊不同的(當然他們被收購了)。

我在想 mailbox 這樣的應用是否可以列入到最美應用的範圍,也許可以,功能之美,交互之美,視覺之美,可能還有一個縱向的緯度,是用戶群。「美小群體之美,也是美」… (當然這得我們的設計師夥伴們去討論了~)


先贊一下@吳思揚 的說法,題主一定是打開方式不對,哈哈^_^

關於Archive的用法,其他人已經回答了很多了,那就說一點關於Later的故事:

稍微了解一下mailbox的設計思路就會發現,Mailbox的創始人是之前做Orchestra的那個,Orchestra是2011年很有名的一款效率類應用,就是說Mailbox的作者之前是做to-do應用的。儘管Orchestra評價很好但後期成績卻並不理想,在這個過程中,創作者們發現其實很多用戶會直接把郵件轉到to-do應用中變成一項項任務。

所以,在做Mailbox的時候他們肯定是收到啟發,將郵箱和to-do結合做的。這樣,郵箱空的狀態也就表示任務完成,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時間的選項可以選以保證能實現「空」的狀態。

所以,稍微轉換一下思維,Mailbox能過很好用、很效率。

PS.真正要噴的不是這些好嗎,是每次收到新郵件打開都顯示在第二屏上,為什麼不能第一眼讓我看到新的郵件!!!

再PS.最美應用最近正在緊張撰寫關於郵箱App的專題,歡迎大家發表意見啊~還可以投稿啊^_^


請刪除它。


為什麼一個使用習慣的問題非要被拔高到會不會用的高度?非得說Mailbox好才是會用Gmail?說它不好的就是不會用?

如果它挑戰了我傳統的使用習慣,那使用它,包括付出學習的成本之後,還是要降低我的工作效率的,那這樣的話它就不適合我。

Gmail獨有的特性不能改變它本身是個電子郵箱的事實。所以Mailbox很大程度的依賴了Gmail的特色功能,導致了有些人使用起來的不方便。未來它怎樣支持普通的pop3/imap郵箱也有待觀察。

樓主不會用不是罪,卸掉就好啦。求摺疊。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Mailbox的那份激動,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當時看到它的介紹視頻我第一時間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郵件移動客戶端。

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稍後處理和todo的功能,喜歡這個功能可能和一個公司的郵件文化有關,我個人覺得我所在的環境屬於過渡使用email的環境,email的用處也被誇張話成為了交流工具,通知工具,文件存檔工具,最誇張的就是需求下發工具。所以在我的郵箱中有很多任務型的郵件,有的要馬上處理有的需要稍後處理。

不能形成共鳴的人應該是郵件使用單一的人群吧!


樓主這問題引來了一群生動的例子,充分展示了粉絲可以有多可笑。

最偉大的創意都是令人恐懼的?iPhone也是靠嚇唬客戶來改變手機的面貌的?

mailbox至少缺一個通俗易懂幫人輕鬆上手的宣傳視頻,而非像那些無聊粉絲吹捧的那般完美無缺


Mailbox的設計理念是時間管理(類GTD單位概念),這主要是基於一下幾點動機:

1、郵件產生時間的隨機性。因為你無法控制別人發給你郵件的時間,你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收到郵件,這對應GTD中的"收集"的過程,所有郵件在到達的那一刻自動進入"Inbox"等待你的處理。

2、郵件的處理類型的多樣性。每封郵件都有其主題或與你手頭上正在處理的某個項目有關,因此Mailbox提供了分類的功能,你可以對每封郵件進行分類,這樣便宜按需查找。

3、郵件的處理時間的有序性。並不是每封郵件都能在收到的當下處理,有些郵件當下能恢復,有些郵件需要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才能回復,或者某些郵件你希望在晚些時候在仔細查看等等,Mailbox就提供了類似於"Read it later"的功能,這也就是那些"Later Today""Tommorow""This week"等的含義。而向左的短手勢操作就是這個含義,至於向右的短手勢操作則是表示已經處理完畢並歸檔。

由此可見,Mailnox的設計其實有它自己的一套哲學,而且這套哲學的核心就是GTD,目的設計提高效率,減少干擾。


我覺得99.9999%用iphone自帶的郵件客戶端已經完全足夠足夠了!!!!!!!


軟體是用來被人使用的。最好的使用方式是最簡單的,需要人理解或者學習才能到達某種目的的,都是下乘。

iOS為什麼成功?我女兒一歲時候就能摁一下,慢慢劃,多滑幾次,劃開了。然後熟練了,然後沉溺於電子遊戲。。。。。。再後來就自己在iPad上看蠟筆小新了。。。。

換個安卓她就哭了,不喜歡,因為打不開。

同理,我老丈人用谷歌三兒子,調個靜音震動都找不到。太複雜了。我爸爸用ip4,毫無壓力。

我這是腫么了。。。。。。


回答都避重就輕了……試圖把不好的用戶體驗或是功能缺陷用轉變思維來掩飾,這不行!比如:你很難找到轉發附件這一常用功能。


大家是不是適應把郵件客戶端做成To Do List、把郵件看成Task本來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這裡不想展開。我建議題主先看看Gmail的幫助尤其是一些Gmail獨有的feature是如何使用的(archive 現在應該也不算是Gmail獨有的功能了)。

對比Gmail的iOS客戶端, Mailbox有一個明顯的有點就是對於大郵件的layout做的很好。這裡的大郵件不是指大圖廣告等,而是字數很多的文章,提綱,網站訂閱郵件。

遇到這種郵件時Gmail客戶端會只顯示郵件的一部分,最後多一個「Download entile message」的按鈕:

而且把郵件放大閱讀很不方便(需要左右橫拉):

而Mailbox的iOS界面貌似是特別優化過,把郵件放大到可以很舒服地整版閱讀的體位後,直接上下拉動即可:

這就是細節。

其實呢,覺得不好用就別用罷了;工具而已,就像是衣服配人,而不是人配衣服。

==update 5/28/2013==

正好今天看到"個人GTD工具分享,你也可以事半功倍",這裡forward下:

Mailbox

郵件自發明以來,並沒有太大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打著「下一代」郵箱的Mailbox應用還未正式推出便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一,發布不到一個月這款郵箱應用便被 Dropbox 以 1 億美元左右 (" 現金 + 股份 ") 收購。

用戶上手後,對 Mailbox 的評價也開始呈現兩極分化。愛的人愛死,不喜歡的人覺得它不過爾爾,根本不值 1 億美金。很多飽受郵件之苦的人,在排完隊之後的反應是:「我辛辛苦苦排完隊,你就讓我看這個?」,尤其對於有強迫症的用戶來說,即便讀完了所有郵件,Mailbox 圖標右上角依然有大至上千的數字,他們第一反應是:果然是第一個版,居然還有這麼明顯的 bug,然後就將其刪掉了。直到現在,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依然存在。

其實要高效利用 Mailbox 首先得了解 Gmail 中的 Archive(歸檔) 功能,這也是「喜歡」和「不喜歡」Mailbox 的分界線。很多人習慣用 " 已讀 " 和 " 未讀 " 來區分 " 已處理 " 和 " 待處理 " 事項,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郵箱里躺滿了所有的郵件,在初次使用 Mailbox 時發現應用右上角標明的數字高達幾千之多,自然瞬間就崩潰了。

但 Gmail 的邏輯其實是這樣:

inbox= 未讀 + 未 / 待處理

Archive= 已處理 + 不需要處理

用 " 已讀 " 和 " 未讀 " 區分的缺陷在於,垃圾郵件並不需要點開看才知道是垃圾郵件,可以直接刪掉,或者拖入 Archive。

那麼用 " 已讀 "+" 未讀 "+「刪除」是否能解決問題呢?其實也未必,因為比如一些你訂閱的郵件,很多時候它對你並沒有什麼用,但有時候你突然記起來一件事兒還是需要回頭去找,因此 " 刪掉 " 未必妥當,而習慣於這幾種方式的人,通常就會讓它一直躺在 inbox 里。

而 Mailbox 的邏輯是這樣的:

inbox= 現在處理 + 未讀

Later= 待處理

Archive= 已處理 + 不需要處理

Mailbox 所謂的將郵件和 To-do List 整合,其實就是針對 inbox 中郵件的類型,做了個分類擴展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Archive 後的郵件並沒有被刪除,要找還是能隨時找到的。首次使用 Mailbox 時,建議先將所有郵件都 Archive 一下,清空 inbox。如果再收到新的郵件,它首先會出現在 inbox 里,你可以針對不同情況做對應的處理,處理完畢之後,你的 inbox 理論上也會被清空。而這個過程在體驗上,同 Clear 等 GTD 軟體是一樣的,養成習慣之後處理郵件會高效很多。


mailbox是一個非常適合移動端的應用。不難看出你並沒有習慣使用"存檔"和"標籤"兩個功能,實際上mailbox就是要促使你清空收件夾,無論是刪除還是存檔,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讓你不再拖拖拉拉的讓一封要回的郵件被無數次要郵件吞噬掉。而那些存檔後的郵件完全可以搜索來尋找,只要添加了合適的標籤,即使忘記郵件名稱也沒有關係。

對於mailbox的滑動操作我覺得也很好,同一方向的兩種操作結果其實很容易掌握,這樣節省了去選擇的時間,尤其讓人愉快地是左下角可以對所有收件夾里的郵件進行批量操作,比一個個點選便捷了太多。

如果mailbox是一個大而全,樣樣都可以選擇的應用就顯得有些麻煩了,所以,只把它當作一個快速"消化"郵件的工具就好了,更多的功能訴求就讓web客戶端完成吧。還是那句話,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手機app,你明明有空坐在電腦前高效地完成工作!


Gmail有個很獨特的設定叫「存檔」,Google不希望用戶刪除一些可有可無的郵件,由於其郵箱很大,所以你可以選擇使用「Archive」,郵件Archive以後就不在收件箱里了,你需要在全部郵件里尋找,或者直接用搜索比較方便。

Mailbox是一種很效率的app,在第一次進入app的時候有一個教程告訴你左滑右滑各是什麼功能。建議題主仔細看看。


那些說MailBox不好的人,大多都是沒有仔細體驗,或者說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把。如果你已經仔細使用後仍然覺得這個App很糟糕的請忽略我說的。

MailBox的核心理念就是保持收件箱清空狀態,這樣的好處就是你不會漏掉郵件。完成這個操作你可以右滑Archive或者刪除,Archive是Gmail特有的功能,就是在不刪除郵件的情況下讓郵件不顯示在收件箱裡面,當然這些郵件可以在所有郵件中找到。

置於Later,Tomorrow就是讓郵件在特定的時間後重新回到收件箱裡面,這個有點像Todo的功能,如果你習慣用日程管理,這個功能應該很容易理解~

另外還是說一句:MailBox目前是我看到的最棒的郵件客戶端,沒有之一。


1.我不用Gmail,我也不認為Gmail好用

2.我認為自帶郵件應用可以勝任我所有需求


我覺得最高贊的回答。看似說了很多

但其實題主的問題都沒回答好。

我覺得樓主的問題很普遍,就沒人能好好回答下。解釋下呢。至於是否是「心智模型」,這不屬於回答的範疇啊


這個東西絕對不適合我. 我每天工作都需要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把郵件當成GTD的列表來處理, 因為我有很多更加重要的工作要做, 而不是被郵件指揮.


Mailbox 與其說是一個郵件客戶端不如說是一個基於 Gmail 的 GTD 工具,所以題主你還是換傢伙吧。Gmail 官方應用不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優美圖倒閉?
PPTV 後台一晚上偷跑大約 900 MB 流量,有沒有辦法索賠?
什麼產品適合做 App ?
Clear 一共有多少種主題,如何全部激活?
求推薦IOS西班牙語學習APP?

TAG:Gmail | iOS應用 | Mailb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