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強烈控制型的父母,到底該遷就還是反抗?

我爸絕對是控制型,那天我感冒了,鼻子裡面在流水,我就拿了個衛生紙擦了一下,也沒有把鼻涕弄在上面,就是一點水而已,然後我想就把它放茶几上,我電腦的旁邊,想等一下有鼻涕了就順便用它擦了扔掉,但我老爸的奇葩行為就開始了……

當時我確實很累,才在學校當代課老師,一天六節課,腰都直不起來了,而且還感冒,然後他讓我把紙給扔了,我就想偷懶,躺沙發上順口說了一句累死了不想動,立刻他那臉色就變得要死人了似的,當時我就知道他要發神經,但我並不想退讓,因為我不是第一次領教他這種脾氣了,小時候不知道給他說了多少遍,還翻著相關的書給他說他那樣對我影響不好,但他從來就沒想過要改變,不是我為自己讀不好書而找借口,也不是我為自己小時候很自卑經常被人給欺負找借口,但當初要是他能稍微有一點改變讓我不至於連家都不想回的話,我是不會像今天這樣子的。我甚至在一次和他的吵架中對他咆哮道:你毀了我的青春。

當時我表妹住我家裡,我睡的客廳,然後我爸大半夜的洗完了腳不去睡覺,一直守著我,我知道他是非要讓我把那紙給扔了他才甘心,但心裡一直積壓的憋屈讓我偏不想那麼做,反正我老油條了,你要打要罵我早就習慣了,一切都隨你便。於是我不慌不忙的洗乾淨了脫了鞋子躺沙發上,他爆發了,把我抓起來不停的罵,我說我今天就是不想扔那紙,明天扔行不行,不扔又能怎麼樣?我問他你是不是找不到地方生氣了為了一張衛生紙難道不扔會死人?之後他動起手來打人了,我也沒反抗,吵都沒和他吵,說真的我根本都習慣了,只是心裡還放不下這個結。然後我不慌不忙的穿起鞋子直接出了門,當時半夜一點多……

我不知道以後該怎麼和父親相處下去,是繼續反抗,還是順著他?一直放不下這樣的心結,很累……

謝謝大家了,讓人感受到溫馨的知乎。

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找到了很多有共鳴的朋友,非常的感動。

我已爭取到在外地實習的機會,回家過完年後應該都可以不用回去待著了吧,希望畢業了能快點找到工作,當上老師,盡我所能的讓這種事少一點的發生吧。

我會盡量的放下自己的心結,試著用更成熟的方式和他們相處的,謝謝大家。我會一直爭取獨立的。


嗯……再答個情感題。我父母就很強勢,對抗到現在,每次回國都必有一次大吵。記得 @負二 一次誇我家教好,說我獨立,對自己負責。要我說,我的獨立不是家教的結果,而是對抗家教的結果:

從小力爭優秀,不只是好勝,也讓父母閉嘴,爭取話語權。

他們若有荒謬邏輯,不計代價堅持爭辯,練得不錯的辯才。

堅持做自己的決定,哪怕撞牆也不後悔,因此對自己負責。

題主提到的這種小事鬧大的情況,我也碰到過很多次。這種事鬧大了更能體現他們的荒謬。對於家暴,打得再狠,我也不會因為暴力做妥協,一定要他們說出理來。鑒於家暴已經在你身上發生,提醒一下注意自我保護,必要時讓外人介入。

我的觀點是,你自己的生活,人生,和你父母無關。孝順不是服從。他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而你吃的現代鹽比他們吃的現代飯多。

對抗的前提是獨立自主,不只是經濟獨立,而是思想獨立。朋友在我們的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裡會比父母靠譜。


一定要反抗,但是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可以就勢選擇。

但是更重要的是溝通,通過我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明白一個道理:家長是需要調教的。


我重新調整下答案的順序,把觀點排列得更清晰。

從答案上建議:趕緊行動吧,從搬出去開始。

從自己成長體驗和觀察大量的成長故事(從初中開始就和同學聊。互聯網後了解這些故事更容易了,在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之前,天涯上也大把大把的故事和討論),我得出如下建議,並身體力行的做和廣播著。

1.遠離父母,才有自己的生活。

這個遠離包括:心理、財務和物理距離。

2.堅決的反抗父母對你生活的安排和控制。

這條的前提是建立在你已成年,已經有自己選擇,並且這個選擇你自己認為是「安全的」的前提下。

反抗策略依身處的環境和自己的能力/意願而定,但這個決心必須有。

3.一定要解構「傳統的孝觀點」,從被道德綁架中解脫出來。

一切不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礎上的「愛」「為你好的言論」都是耍流氓。

需知,愛的基礎就是互相尊重,這點都做不到,談何「愛」?

把沉甸甸的道德包袱輕輕的放下來,你來到這個世界首先是為了成為「你自己」,次之才是**的兒女**的丈夫/妻子**的父母**的朋友……

4.與父母的生活比起來,你自己更重要。

或許我們的智慧不能做到既完成自己的成長,又滿足父母的要求。那就請你先滿足自己的成長需求。

請嘗試著獨立,哪怕一天。

如你說言,他已經毀了你的青春,就別讓你爸毀你的未來。

大抵小白菜們都有通病:不先尋求解決自己的問題,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企圖「幫助」「影響」「拯救」別人——這個別人包括父母。

請先自救,自決,並承擔自決後的一切後果。

5.與父母和解

最終我們一定會於父母和解的。或許是時間或許是割不斷血脈……但這是建立在你已獨立,你是你自己的前提下。

個人經驗是:越堅持過自己的生活,越容易和解,而且一定會和解。

各位知友已經提供了大量的親歷故事。

6.讓悲劇不再發生

最終我們也會成為父母,最終我們也會面對我們的子女。

我們能容忍自己的子女在20年後寫下類似的求助么?

尊重Ta如同我們成長時渴望得到的尊重

支持Ta如同我們成長時渴望得到的支持

幫助Ta如同我們成長時渴望得到的幫助

理解Ta如同我們成長時渴望得到的理解

讓悲劇在我們這輩人手中中止吧。


非常有共鳴!

講一個我上小學的事,那時我畫畫比較好,由美術老師帶著經常參加繪畫比賽,有時候在做完作業後還要趕參賽作品,等畫完時間已經很晚了。我媽當時不太樂意,說過幾次,讓我擋回去了,我喜歡畫畫,認為為我喜歡做的事情花費時間、精力是值得的!沒想到第二天去學校,班主任陰沉著臉把我叫出來單聊。原來我媽偷偷到了學校辦公室,在我的作業本里加了張紙條,請老師不要給我安排畫畫的事。。。班主任生氣是因為覺得把這事怪在了她頭上,她隨後告訴美術老師,以後再也不要安排我參加比賽了,然後,美術老師也很生氣,明明是好事變成了錯事。。。我既失望又無辜,責怪了我媽幾句,她的回答是「我還不是為你好」,「我白為你操心了」,「有本事以後有事也別找我」。。。

這些話後來在我耳邊又重複了十幾年。

再後來我發現了事情根源。就像到現在我們家在外面吃飯,吃不了的要打包,家裡東西過期了還會使,都是那些特殊年代造成的。經過那個年代的人有各種說不出的苦在心裡,他們不願讓自己子女也受這份苦。他們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儘力為子女安排好工作、房子、結婚對象、拉扯第三代等等。

一個人在30歲後很難改變思維模式了,儘管我能理解他們的初衷,但不能讓他們理解我。。。

如果說小的時候做事為了和別人一樣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長大後的人都在努力變得特立獨行。現在有時候我願意一個人去干點什麼,和陌生人聚會,參加活動,搬出去住,長途旅行。。。一個人的時候會輕鬆很多,清凈很多,自由自在!別人會覺得奇怪也好,驚訝也罷,我的回答是,都這麼大歲數了呀!翻譯過來就是,該為自己活了!

祝你早日邁出艱難的一步!


父母也需要成長


我家的情況和樓主家的蠻像的。我家也是我爸控制欲特強的那種,發作得最厲害的時候,我家裡,我和我媽還有2個老弟都團結起來。我們都沒少被發作過。我高三時和我爸吵過2次架,都是我哭了。其實吵架原因都很小,只不過是看待一件事物的意見不同而爭論起來而已。後來我發現2人都要失控吵架了,就閉嘴不說了,結果還被狠狠凶了頓,說我上學不好好讀書只知道看課外書神馬的。。。總之我要是沒聽他的意見沒贊成他的想法,他就直接罵到我服為止,而且還要我服軟低頭認輸的那種。罵完後鄰居在看熱鬧,隔壁家的小叔公還說閑話,說我的不是,還說家裡女兒沒權利和父親吵架,在家裡父親是天。。。這類話直接把我氣得夠嗆,鄰居的幾個伯母也都勸我忍忍。忍你妹的忍啊!我媽也沒有給我說好話,只是說還是要我服軟。所以,在家我一直都是對著我爸明的一套暗的一套。明面順著他,暗中自己怎麼做自己來。所以讀大學離開家我幾年都沒有想家的感覺,根本不想回家,不想見到見那樣的嘴臉和態度。

現在我也工作了,不在老家,無論我爸怎麼說我,反正我不在他旁邊,一般也就電話聯繫,惹毛了就乾脆不回去。明面給他臉,暗中自己趕緊逃。雖然我的辦法只能治一時標,治不了本,但起碼自己有空閑的時間盡量讓自己過得舒服。明面上的對抗是很不值得的,除了引起爭吵不會有好處。如果你和你家人自小關係還好,順便撒撒嬌,態度軟一些就沒問題。我自己就不行了。從小家裡不會教我撒嬌的,而且我是長女,帶兩個弟弟,我的撒嬌沒效,還會引來弟弟的笑。所以盡量不會觸及自己的底線時,把自己能做的做好,該做的做完,家人就沒有理由來說你了。

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工作了離開家吧,給家人緩衝的空間。甚至距離產生美,不會怨念很重。但是無論怎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互相的,有時候也考慮自己的脾氣性格是不是過了,該改的改,該認錯的認錯。如果自己脾氣性格做事實在是好得沒得挑剔,那還被找辮子來爭吵,那你還是考慮換個生活環境吧。

個人意見,只供參考。


你堅決不扔,不是因為扔一下會如何,你就是要反抗你父親;

你父親一定要扔,不是因為不扔會如何,他就是要你的服從。

我以為輕易的下定論說誰對誰錯並不公平。

只能說,

孩子大了就要獨立,一定要自己搬出去;

不能搬出去,在父母家裡就該遷就父母的行為習慣;

(我相信經濟決定政治,不知道你信什麼)

不能搬出去經濟上又不能處於控制地位又要鬥爭,建議你從陳勝吳廣起義看起,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等一個都不放過,看看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價發起一場革命,來改變你和你父母二十幾年形成的行為模式.....

ps,下面這個難免教訓的討人嫌的口吻,不喜歡的就跳過吧:

我一直覺得,人,18歲以前,一切看父母,父母不能選擇,父母對自己的影響不能選擇,但18歲以後自己如何做如何想是自己決定的,當然還可以事事往父母頭上推,但於事無補。與其把精力放在如何改變父母身上,不如想想如何改變自己。


親有過,諫使更。

小受大走 是為孝道。

幹嘛不能搬出去自己住呢?


這個問題應該當選為年度性重要話題,讓更多的人重視!!!

以上答案的實質性方法我都做過了,我現在的狀態是完全忽略掉父母以及他們身邊的人,當然了我是個例,因為現在必須呆在家裡一段時間,我大約一年前出去,這一年裡即使在外面也是像是對待仇人一樣對待他們,因為我以前的做法就是川寧的答案那樣,小事遷就,大事反抗。但這種看起來最佳的做法,會隨著漫長的生活不斷升級,父母的控制欲在一次次實現和偶爾的失敗中不斷加強。

我以後的生活也是會和他們保持一種平等的關係,即:在心裡不把他們當做父母,因為他們不可能給你帶來任何好處,不可能給你一個正常家庭的溫馨。

看了上面的答案都是暫時性的,無法解決今後幾十年的問題,而且搬出去之後呢?你們的關係只會惡化(除非長期在外生活),但一旦回家過不了多久還是會像回到以前的,所以我的建議是:

做好準備,你已經不可能有一個以父母為基礎的家庭幸福了,你應該從心裏面保持一種歐美式的家庭關係——平等!任何事情任何方面都不要讓他們幫助你,必須完全獨立!直到你應該養他們的時候。。。。。。。。。


我個人的經驗是:態度溫和的堅持。

1.不直接當面起衝突。

如果你爸當時讓你這麼做,而你極其不想做。我的想法是先表達想法,再離開現場,用行動來支持想法。同樣也能避開接下來的有可能發生的肢體衝突和爭吵。

2.避開暴力。

無論是父母對自己的肢體暴力,還是反抗中我們對父母的語言暴力。前者是對孩子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而後者,就會對父母心靈造成一定傷害。來自孩子的強烈反抗會給普通父母帶來難以忍受的刺激。

不過,想當初我停止了和我媽的衝突,起因是我媽拿著一個掃床的棕刷抽我,結果我抬手反抗,那玩意抽在我手上當時就抽劈了。我沒說什麼,也沒還手,沒再刺激我媽。

但我媽當時愣住了可能沒想到我有反抗+保護自己的能力了。也就是那次後大家進入了一個平等武力的時代,也沒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了。我猜我媽那時候終於認識到我不再是個兒童了。

3.堅持自己的做法,不要輕易妥協,但要時刻反省。

你有自己的原則後,要記得堅持,不要輕易反覆。否則父母還是會把你當成一個意志不堅定的孩子,認為他們還是會替你思考未來,做對你好的選擇,雖然你自己不覺得那樣是好的。

在適當的時機下,告訴父母你為什麼會這樣做,也許和他們的想法有衝突,但普通父母都會聽一下孩子的意見。長期保持良性的溝通,這種「控制」也會慢慢消失。

反省是為了調整自己的步驟,人在成熟後會發現實現一件事有數個方法,選擇一個大家接受度最高,傷害最小的辦。

4.要保持和父母的良性溝通。

平常多說話,讓父母了解你的狀態,你的想法,你為什麼這麼做。當他們理解你時,你也會更多的了解他們,才不會產生誤會。

5.特例除外。

如果你的父母是那種天生控制人格就特彆強的人,上述辦法可能要做到普通人的百倍千倍,甚至看起來不近人情才能做到。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離開父母的範圍,即搬出去,到一個離開他們範圍的地方再緩慢接觸。

個別人會用傷害自己的方法逼迫子女。這個時候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你是對的,就溫和的,堅定的,做你想做的事情。一旦妥協,就打開了一個缺口,將一步錯步步錯。畢竟他們的目的不是真傷害自己,而是通過這種方法控制你。


樓主說的這個具體事例實在太雞毛蒜皮了,要是我,就把紙條丟掉,省心省力省時間。當然,我理解樓主,其實面對父母這樣的要求時就是有那麼一種反抗情緒。但是如果已經成年,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應該多想想怎麼做才能節省自己也節省大家的時間精力成本。父母已經改不了了,而如果我去把紙一丟,哪怕是不情不願,省多少事兒啊。我們都控制不了別人怎麼想怎麼做事,想轉變別人的想法一般都會失敗,但是自己怎麼做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

對於我自己,也有個很強勢的母親。青春期的時候和她吵、冷戰都很多,我覺得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從來沒有支持,她想讓我做的事情我並不想做。各種事件積累下來,我形成了一種負面的情緒:不論她說什麼,哪怕是對的,但是只要是她說的,我就覺得反感。不過中學時期我已經意識到,我是住在父母的家裡,他們養育了我。只要沒有經濟獨立、沒有搬出家庭,我的生活以及想做的事情就需要他們的資金和協助來支持,那我有什麼資格和他們對著干?他們對我的要求,與我從他們那裡獲得的資源相比來說,絕對是公平的,甚至是我佔便宜的。而且我也明白他們本質上是愛我的。——當然,想明白了,並不是情緒上就能接受,我仍然會很反感他們的一些做法,但是每每這種時候,我會停頓一下反問自己,我有資格再繼續和她爭吵下去嗎?

然後,從進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開始,我的人生大選擇就完全不要父母參與了。我選擇了離家很遠的大學,大學畢業後就出國讀研,然後留在國外工作。這整個過程,到哪兒讀書,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幾乎都不再接受他們的指導和幫助,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獨立不是對著父母嚷嚷,「你不能控制我!你要給我獨立和自由!」,而是自己掙的。當你真正有獨立能力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從別人那裡去「爭取獨立」了。在你自己家裡,你愛把紙往哪兒扔都行,想什麼時候扔都行,但是如果在別人家裡,你就該聽屋主的,這應該是基本常識。我這一代八零後的中國人,很多都不願意被父母感情勒索,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吃住找工作等等各方面都還要靠父母,那你不才是真正在感情勒索父母嗎?

從現在回顧這幾年來我媽給我提起、但是我沒有接受的一些建議,其實有一些她的確是對的。但是既然我自己選擇了完全獨立,那麼我就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讀書時缺錢了自己去掙,工作後買車買房自己去完成,如果你給自己掙來了這樣的獨立,那個時候就沒有什麼父母「控制欲「太強的說法了。你覺得自己總是被父母」控制「,那是因為你有可以「被控制」的弱點所在:你需要他們的經濟資助或者精神支持。

還有,樓主還提到「青春被父母毀了」以及」自己的性格弱點是父母造成的「這種觀點。我也曾這樣想,並且從心裡怪父母,感到童年時和他們相關的一些事件積累起的陰影,導致了自己性格上不少缺陷。這的確是事實,性格問題很多都是幼年家庭環境造成的。但是你再想想,你可以因為這些問題怪父母,而你的父母可以為自己性格不好找他們父母的原因,然後爺爺奶奶還可以繼續一代代怪罪下去,這有意義嗎?作為一個成年人,只有關注自己的問題、嘗試改變自己才有意義。完全不能接受父母的話,就自己獨立搬出去住;若沒有能力搬出去住,那就得在一些方面和父母妥協。你想想,若你公司老闆是個蠻不講理的人,你也可能會為了收入而嘗試忍受他,那麼為什麼在給你提供房屋乃至各方面幫助的父母面前,卻連扔張紙都不願意呢?這合理嗎?

在我自己獨立之後,我覺得能夠更理性、更站在父母的角度來反思我們之間的關係,並且感到自己能夠逐漸理解他們,不埋怨他們。我媽呢,也不會再給我什麼武斷的指示,因為她也意識到我有能力獨立生活,而且我的生活是應該由我自己做主的。現在我漸漸走出了以前那種一聽到我媽的要求就反感的情緒;相反,我們會作為兩個各自獨立、但是有著不可割裂的感情聯繫的人,來談論生活中的問題。在兩個獨立的人之間,沒有什麼」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所以真正的問題很簡單,你自己獨立了嗎?


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大事反抗,小事退讓。

看到題目,這個命題好大啊!誰知看到裡面的事例,多大點事啊!

我和我媽媽感情很好,但是我們「關係」很差,從初中開始一路吵架,彼此互不欣賞。記得初中時候我很喜歡聽歌,經常開音樂很大聲,每當這個時候,我媽媽就說「把它關了,吵死人了。」我會很生氣,加之當時看了不少國外「自由」主張的電影,便開始反省自己的「獨立意識」了。於是堅決反對,因為「我已經按照你的意願過了十幾年了,現在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有一天,一個同學跟我複述自己和母親的關係如何糟糕,我問她,她就說「她要家裡乾淨一點,所以一天到晚嘮叨我,很煩。」當時我就說「這多大點事啊,你要想想有一天,當你想聽都聽不到的時候,就會覺得那時候哪怕被她罵都是美好的回憶了。」可是剛一出口我就發現給自己打了個很大的嘴巴,我自己何嘗不是這樣。

一家人生活,不僅是與父母,和丈夫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習慣。老年人尤其固執。只要不是大事,像本題目這樣的小事,隨手收拾就好了。如果你實在是覺得這樣活著很累,那就搬出去自己單過,這樣就不用應付對方的習慣了。

為什麼我們要在小事情上退讓?因為我們要在大事情上反抗。給自己留點力氣。也給頑固強勢的父母留點喘息的機會。如果每一件事情你都在反抗,你覺得他會舒服嗎?你覺得你會更容易打勝仗嗎?維護一個家庭的和睦不是一言兩語所能道清,但是不等於你要把自己的幸福犧牲掉去成全他們的旨意。大事情堅決不屈服,用他們相對舒適的方式讓他接受,實在沒辦法,關鍵時候要做個「壞人」。


我也同意劉德安的看法。應該搬出去。孝順確實是傳統美德。但是一味的遷就父母,一味的順從也是不對的。況且古人也說了不孝有三,其中之一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而且你願意為了你父親的開心忍受這一切直到他們去世嗎?(不好意思,我不是咒他們,只是客觀的說)。那樣的話你的人生都過去大半了,你跟別人說你的人生被父母毀了,即使別人同情你那又怎麼樣呢?你的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你失去的時間不可能被挽回了。你註定要做一個悲劇的人嗎?

不過千萬不要做出偏激的行為,鼓勵你經濟獨立早點搬出去。如果你因為與父母對抗而背負心理壓力的話,我倒是覺得大可不必。因為講理的父母才應得到正常的父子關係。誰也不能魚和熊掌兼得。


不用敵對的反抗,也不用被動地憋屈,最好還是能至情至性地去努力和「難以溝通的爸爸」掏心溝通。。。。慢慢地改善互動的方式,畢竟一家人^^

大概你爸爸需要絕對的權威感,和別人的服從感(和經歷相關或是天性?事業/經濟/人際壓力之類),然後對他人(包括子女)的情緒感受力天生麻木,也不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和家人吵架大概是最不好的溝通方式了,情緒的對峙後的措辭會傷害彼此。。

若能寫一封長信,寫下你自己種種心路歷程,曾有的傷害和深刻的思考,用柔軟真實的想法去感化爸爸更多是最好了(措辭盡量正面積極,和自己理想中融洽溫暖,可以放心展現有缺點的自己的家庭氛圍...)

衷心祝願你的身邊出現一個情緒穩定,尊重女性,氣場柔和,懂得照顧你情緒和感受的好男性,來修復內心深處的小傷痕。。。為你帶來更多正能量^^


呵呵。看此問題,頗有共鳴。情況類似,家庭環境也大抵如此。小時候,拳腳相加,記憶中很多。感覺,我們的父母中,很多人都覺得孩子是私有財產,可以完全處置吧。

長大後,工作了,自己獨立了,雖然很多時候,父親還是想繼續保持其權威,但是歷經一些次抗爭,吵鬧,甚至父親以死相挾,有時候我也跟其大吵大鬧,毫無妥協。這些年裡,好像好多次了。

後來,次數越來越少。因為,父親內心裡還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雖然仍常有摩擦,但是大的爆發則很少了。

因為你是女孩子,我想,早晚會離開家的,那樣,彼此不常見,可能就好了。另外,如果是在家裡,這樣的小事,既然你了解父親的脾氣,那就適當的妥協,但是也要給父親留些餘地。否則,親情難免會受到創傷。

除非極個別,大部分的父母即便控制欲很強,也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子女,只是,心理,性格,情緒,讓人會暫時失去理性的吧。可能你和父親的關係有些問題,有些時候,也要反思下自己的問題和責任。

如果經濟自立了,考慮搬出去吧。因為我家在農村,工作又在附近,且單身,所以一直和父母同住,每天只是吃飯在一起,其餘時間,也都個人做個人的事。很想找個伴,結了婚,搬出去,就好了。

有句話叫什麼勺子難免碰到盆,是吧。在一起,總是會有問題。哎,父母不比夫妻,做不成可以離婚,父母和子女的血脈總是無法分割的。

等我們做父母,一定不要讓下一代遭遇我們的苦惱和困境了。


不要期待改變父母。也不要改變自己來遷就父母。

其實這件事並不小,題主也絕對不是小題大做。

總而言之就是能反抗就反抗,以一切形式來儘力爭取獨立。


看到問題,想起我媽,從小到大,我的生活學習,穿衣打扮,交友娛樂,包括我的三觀,一切都要按照我媽的觀念想法下進行,如果我有一點忤逆,就是一頓數落再加上人身攻擊。

所有的行為歸為一句——我怎麼會害你呢 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到了後來她覺得為我操持一切很累,開始說,哦,你自己選,你自己做啊。每當我自己做完之後,她又會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對,然後一切依然依照她的想法進行,中間伴隨無數「你審美真是糟糕啊(ps:我學設計的,我審美糟糕,科科)」「你永遠不讓人省心」之類的抱怨。

然而我最忍受不了的大概還是在公共場合大聲辱罵我吧。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商場買東西,具體原因我真忘了,但確實是一件挺小的事,大概只是她看不慣我選的一條裙子還是啥的?記不清了。然後她就開始大聲的怒罵我,罵街的那種音量,周圍所有人都在看著我們,我知道如果回嘴事情會變得更加難看,所以我沒有回嘴只是提醒她不要再在公眾場合大叫了有事情回家再說,然而她似乎是罵上了癮,從商場一路罵到公交車站,公交車上,然後一直到回家,大概能有半個多小時,周圍人的目光讓我感到非常尷尬,彷彿我是個不孝下賤的孽子,而我媽是個毫無素養和公共道德的潑婦。

而我當時,已經二十歲了。

是的。二,十,歲。

像個兩歲的小孩一樣,被口不擇言的辱罵。

現在大學快畢業了,對以後的打算就是,能不要回到家鄉發展,就絕不回去。

小到一件衣服都能不顧顏面的人身攻擊,作為一個獨身主義者我已經能想到未來十年後可能會面臨的被逼婚等各種問題。

我只覺得無力承擔。

不想讀研很大程度上是想要早點經濟獨立,再也不想因為我媽在養我這種理由,無條件的收到折磨和服從。

希望題主問題能早日解決。

手機打字,只是為了分享抒發下心緒吧,匿了


我沒想到有那麼多回答是支持兒女死硬到底的。其實這樣做對於你自己,對於父母真的好嗎?題主強調父親是控制行,但她本人呢,在這種控制下其實也採取了控制型的做法,去控制父親接受你的想法。

我想面對這樣的家庭是不是要先認清一個父母都是愛兒女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父母的控制習慣,和你的反抗習慣都還是原則問題嗎?如果當時遇到一個有心臟病的父親當時發作,作為兒女你會為自己的行為後悔嗎?

作為女孩對待這種情況有太多的更聰明的處理方法了。撒個嬌,耍個賴,別說讓你爹幫你扔個鼻涕紙,就是讓他幫你洗腳他都樂呵呵。你幹嘛非要針尖對麥芒的去互相刺傷?

想改變父母,必須要從自己去改變。不是順從,也不是對抗,是走第三條路。


簡單點,你要用你的行動告訴他你是個完整的人。什麼吵架之類的全不需要,需要的是行動,通過行動表達你心裡真實的聲音。讓他發現自己錯了,才會反思。


推薦閱讀:

錯誤、失誤、失敗,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戒掉抖m屬性?
如何評價北京郵電大學的楊義先教授在發生跳樓事件後的言行?
怎樣和遠房親戚相處?
養成一個習慣要多久,才會不覺得厭煩呢?

TAG:心理學 | 情感 | 教育 | 成長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