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到好聽的歌時,身上有時會起雞皮疙瘩?


研究人員將這種情況戲稱為「皮膚高潮」(skin orgasm)。

這可能是進化導致的,但只有三分之二的人才會這樣。

你是否有過上圖一樣的體驗:當聽到一些非常棒的音樂時,反而會感到一股涼意直接順著脊柱蔓延全身?抑或四肢不自覺起了雞皮疙瘩?

我們稱這種感官體驗為顫慄(frisson)。在法語里,可解釋為「因審美而渾身震顫」。感覺就像是陣陣令人愉悅的電波蔓延過渾身上下的皮膚,甚至有些研究人員將其戲稱為「皮膚高潮」(skin orgasm)。

富有情緒感染力的音樂最容易觸發這種皮膚高潮,但有些人看到好的畫作,或者看到電影中一個特別感人的場景,甚至與他人發生肢體接觸的時候,也會有這種體驗。研究發現,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有過皮膚高潮體驗。

但是為什麼有些人能感受到這種皮膚高潮,而其他人不行呢?

Amani El-Alayli博士是東華盛頓大學社會心理學的專家,最近我正在他的研究所工作。由此,我決定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現如今,科學家們仍在努力解釋這個現象的奧秘,而在過去的五十年里,大量的調查都嘗試去解釋:人類是如何因環境中不可預期的刺激(尤其是音樂)做出情緒反饋的?以期藉此找出皮膚高潮的根本原因。

由不和諧和聲構成的音樂小節,音量的瞬間變化,或者演奏者所演繹的一段感染力極強的切入篇章,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觸發因素。因為它們都在聽眾的預料之外,而又不會引起反感。比如2009年「英國達人秀」中,平易近人的蘇珊大媽的舞台首演:

視頻封面英國達人蘇珊大媽初賽視頻

如果有個小提琴家正在演奏一段由蕩氣迴腸的高音組成的極具感染力的音樂段落,聽眾很有可能會因音樂的高潮而情緒緊張,也會因為見證了如此成功的高難度演繹而興奮。

但是科學家們仍然在努力探索,企圖弄明白雞皮疙瘩是怎麼產生的。

有些科學家認為,起雞皮疙瘩是我們那些渾身是毛的祖先通過進化遺傳下來的,屬於歷史遺留問題。長在身上的毛髮有著保溫的作用,老祖宗們可以通過調節毛髮來適應環境的突發變化和保持溫暖。環境溫度的驟然變化(比如大晴天突然吹來一陣刺骨寒風)會使我們起雞皮疙瘩——毛髮瞬間豎了起來,然後緩緩放鬆下垂,直至恢復原來的樣子。

而自從我們發明了衣物,人類也就不在需要這些毛髮了。然而生理結構依然存在,當我們受到富有情緒感染力的刺激,比如領略到自然和藝術之美時,雞皮疙瘩就會發揮效應並作出皮膚高潮反應。

關於雞皮疙瘩的研究各式各樣,但是所有的研究都表明:不管是哪裡,都有55%-86%的人會起雞皮疙瘩。

我們推測,一個人越是沉浸在音樂中無法自拔,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可能體驗到皮膚高潮。同時我們還懷疑,這和個體的性格不無關係。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實驗者被帶進實驗室,並在他們身上連接了一個可以測量肌膚表層電阻變化的儀器,以監測肌膚的反應。然後,工作人員會給實驗者放一些音樂,並實時監測肌膚的生理變化。

以下是實驗中所播放的部分音樂(你也可以嘗試在安靜的環境中體驗一下):

  • J·S·巴赫的《約翰受難曲第一章:主啊,我的主人(St. John』s Passion: Part 1—Herr, unser Herrscher)》的前2分11秒:

http://y.qq.com/#type=songid=7631087

  •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Chopin』s Piano Concerto No. 1: II)》的前2分18秒:

http://y.qq.com/#type=songid=104536322

  • Air Supply樂隊的歌曲《憑空生愛(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的前53秒:

QQ音樂 - 中國最新最全免費正版高品質音樂平台!

  • 范吉利斯的《火星神話:第六樂章(Mythodea: Movement 6)》中的前3分鐘:

http://y.qq.com/#type=songid=104174790

  • 漢斯·季默為《功夫熊貓》所做插曲《再見,龜大師(Oogway Ascends)》的前兩分鐘:

QQ音樂 - 中國最新最全免費正版高品質音樂平台!

我們發現,上述每首音樂都至少有一處會令聽者感到皮膚高潮(有些曾經在早期的研究中使用過)。例如,在巴赫的作品中,管弦樂隊在前80秒的時間裡營造了緊張的氣氛,然後被唱詩班的切入瞬間釋放氛圍——這一瞬間就特別容易使人皮膚高潮。

而在實驗者享受這些音樂的同時,工作人員會要求他們感到皮膚高潮時及時按下一個小按鈕,以此來記錄每個人的反應並形成實驗日誌。

再綜合分析這些實驗日誌和每位實驗者之前所做的性格測試結果,我們第一次發現了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皮膚高潮。

性格測試結果表明,容易皮膚高潮的人往往在「開放型人格」(openness to experience,又譯為經驗開放性)這項上有著更高的分數。

研究表明,擁有這一性格特質的人往往會有著超乎尋常的想像力,而且對美與自然有著更高的欣賞能力,熱衷於尋求新鮮感,能夠深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且熱愛生活。這一性格特質其中的某些表現是自發的,比如對變化與美的熱衷;有些是因認知而產生的,比如想像力和好奇心。

雖然早期的研究已經發現了開放型人格與皮膚高潮之間有所關聯,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人員仍然堅信,皮膚高潮是當事人因所聽音樂而產生的深層次情緒反饋。

與之不同的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相比於情緒因素,開放型人格所特有的認知方式其實與皮膚高潮現象的關係更為密切,比如對音樂接下來走向的預期,因為音樂所營造的氛圍而產生的遐想(這是一種理解音樂的方式,包括聆聽和在腦海中虛構意象)。

這些發現刊登在最近的《音樂心理》雜誌中,總而言之:相比於只是隨便聽聽,沉浸於音樂中的人將更頻繁地產生皮膚高潮,且反應更為強烈。

感謝知友沫雪泠泠的建議,對器質上觸發因素再次找到了相關資料,原文如下:

原文鏈接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50721-when-was-the-last-time-music-gave-you-a-skin-orgasm

被侵犯的期望似乎能夠激活(即使很輕)自主神經系統中最原始的區域,腦幹——它能夠因此產生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面顯潮紅,這些都是標誌著刺激的開始。另外,腦補的畫面,被現實顛覆的期望值,以及對這種期望的成功處理,都能在刺激開始前和開始後的短時間內,引起兩個關鍵部位的多巴胺分泌——尾狀葉伏隔核。當人們在吸毒或性交時也會產生類似的反應,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那些使人顫抖的曲子會讓人如此著迷,路易說道(一名頗有造詣的鋼琴師以及小提琴師)。

他同時還說:自打我們出生的那一刻(也有可能在那之前),我們就開始習得一些準則,一些能夠給作曲方式定性的準則。如果一首曲子做得太因循守舊,那它就會因乏味而得不到人們的注意;如果它過多地打破常規,那它聽起來又會像噪音一樣。(類似的,當斯坦福大學的藥理學家艾弗拉姆·哥德斯坦阻隔了大腦的麻醉信號——一個控制獎賞和沉迷機制的系統——他發現,志願者感受皮膚高潮的能力有了顯著的下降。)

安利一下:如果你是這些能夠體驗皮膚高潮的幸運兒中的一員,你可以關注微信號:享睡,裡面收錄了一些認為不錯的睡眠音樂,用變幻莫測的花招將你的期待值玩弄於鼓掌之中時(就像那些花腔或者和諧的掃音),說不定就擊中了那個痛點,令大腦被舒服地逗弄,這樣,你很快就睡著了~~~

作者/Mitchell Colver

文/http://www.slate.com/articles/health_and_science/science/2016/05/getting_chills_when_listening_to_music_might_mean_you_re_a_more_emotional.html

譯/夜之帝王

校對/葫蘆僧


聲音是一種外部輸入源,人的大腦會對特殊頻率和節奏的聲音產生應激反應,有一些起到提示危險的作用,有一些是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

我也有聽音樂聽到起雞皮疙瘩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這段新鮮旋律會使自己很亢奮,然後不斷的單曲循環,但是如果聽久了,就會遲鈍了,像是產生了抗藥性一般,這些都是我們的大腦非主觀產生的東西,不是由咱們主觀能控制的。

據說很多專業作曲的人,是掌握了這些規律的,一些大師,很善於利用音樂去撩撥聽眾的情緒,導致聽眾產生或興奮,或哀傷的情緒,不知不覺的沉浸其中。所有好聽的歌曲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這些應該就是所謂音樂的密碼了。

除了音樂,嗓音也很關鍵,有些人會迷上一種嗓音,這是天然的,無法人為去更改的,有些歌曲只有由那個特殊的嗓音演繹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或者說它是一種毒藥,精神毒藥。


原理不知道,

王朔寫出棒呆的句子也會起雞皮疙瘩,更有腦內高層爽感,稱其為【腦射】。

你通感一下。

我輩庸人只能在讀到好文章時這樣,好音樂,好故事,好茶,好香,亦然。


顱內高潮。

  耳朵聽到了某類聲音後腦內感受到刺激並且傳遞到自己的身體,使得全身都有一種比高潮要弱的愉悅感,這被稱為顱內高潮。

  順便一說這個概念大概最早在2008年在雅虎的Society of
Sensationalists被提出,在2010年被http://asmr-research.org的創始人約翰·艾倫以「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為這種現象命名,至於這個現象形成的原因,現在科學界還沒有明確的解釋。

 其實ASMR這種現象應該存在了很久,隱藏在很多音樂當中,某些音樂剛好符合了ASMR的標準,所以在評價上可能會有莫名其妙的加分點,題主所說的應該是這種情況。 如果感興趣的話題主可以去搜索ASMR音頻。一般的ASMR音頻雖然不是歌,但是引發的反應會更明顯,你應該會有更好的體驗。

  個人覺得這種現象在2008年才被發現是因為hi-fi耳機的普及,但是聽說搖那啥丸是要配合音樂,難道說那類精神藥物會對ASMR現象有更好的感應?

  其實聲音,或者說音樂除了一般的歌以外,有幾種比較特殊的東西,例如10年後開始在小圈子內流行的ASMR,或者說早就有的對大腦有一定作用的α波。雖然我聽α波音樂時感受不如ASMR,但是身體也感受到了愉悅。α波和ASMR也有一定共通之處吧,但是二十年前的技術畢竟不如現在,可能不能做得比現在好吧。我去找幾個鏈接給你,一會更

α波: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ASMR:【無人聲】【ASMR】【耳機推薦!】雨音(就職後沒怎麼聽這個,隨便聽了下這個up的應該還可以。逸站的ASMR最近有股歪風邪氣不要亂找別的ASMR)


我有時也這樣"當聽到一首歌一些特定的旋律時"就會有種異樣的感覺。我覺得這可能是以前當你經歷某些事時,背景恰好正在播放這首歌或類似的旋律。當以後再次出現時,就會觸歌生情,潛意識裡有了當時的感情,但你卻想不起來那件事了。


大腦興奮使多巴胺、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1. 有研究表明,起雞皮疙瘩的次數與多巴胺釋放量成正相關。當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得人產生快感時,雞皮疙瘩就多啦
  2. 當你聽音樂興奮或者……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水平增高,立毛肌收縮,這就有了雞皮疙瘩


有什麼好聽到能起雞皮疙瘩的歌?安利一個。


可以用《麥兜響噹噹》來解釋啊,,華仔聽到美妙的童聲就有了「便便」的衝動,「便便」作為一種原始的快感,不也是令人「雞皮疙瘩」么,快感到頭來是一種原始的衝動


講真,我只在聽國歌的時候起過滿身雞皮疙瘩


我也有過,原因不知道,但都是聽到比較宏大壯美的音樂才會有,比如1812序曲,布蘭詩歌之類的,尤其是1812序曲,常常無法聽完,不只是雞皮疙瘩,甚至是覺得血液流動心臟跳動都在跟著它,覺得再聽下去心臟要炸了那種感覺。

流行很少會有這種感覺了,偶爾有是因為唱腔吧,比如說二手的瀟洒走一回,還有啊lam的真的漢子裡面的那句「願獻身維護正義」這樣子的唱腔。

還有極美的樂器,有一次聽到一首嗩吶的曲子,一下子全身一哆嗦,我還記得是在二三月聽的,那首曲子裡面的嗩吶那種高冷的感覺一下子就刻進腦子裡了(高冷是我覺得最貼切的詞了,這個樂器一點也不土,有機會聽到極好的曲子的話應該能夠理解)

還有大提琴也會有這種感覺,窗帘拉上房間漆黑,音響裡面放著大提,從晚飯後就開始躺著,七八點一直躺到睡著,這之間感受奇妙無比,會覺得睏倦乾燥勞累迷幻等等,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突然有一聲極深沉婉轉的提琴聲,那何止是雞皮疙瘩,渾身連冷汗都出來了,爽到整個人都癱了,一點都不想動。我往往在時間充裕心情合適的時候會這麼做,一般吃完晚飯還要來一瓶啤酒或者一杯威士忌,效果會更好。只為夢幻一樣的一聲,真的,你清醒以後把那段時間放的曲子都聽一遍也再找不出那一聲了。

簡直可以聞到提琴本身沉鬱的木香


我們班主任大聲拍桌發飆時,我也起雞皮疙瘩


迷之指甲撓黑板


首先呢,我只知道這種現象叫做皮膚高潮。

不過它似乎不是音樂獨有,

因為我在讀到很多經典的句子和觸動人心的文章後也會這樣,而且次數比聽音樂多的多。其他的也有很多,比如說看到壯闊河山、世間真情等許多東西都會。

就是有感觸,就會有高潮

現在的話,還是一樣,但是我好像似乎大概已經可以主動進行高潮(。。。)


如果是這樣我經常皮膚高潮,音樂,電影,喜歡的書等,除了上述難道沒人和我一樣在把腳放進熱水那一瞬間全身一整酥麻么,或者大冬天喝一杯熱水也會從頭酥到尾,全身雞皮疙瘩都出來了?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回答不了,說幾個場景或者例子吧

1:在某些莊重的情況下,播放國歌會起雞皮疙瘩

記得14年的時候,去現場看中超的比賽,廣播要求所有人起立奏唱國歌,那麼大的體育場,四萬多觀眾起立,音樂一響起,那感覺就來了,也就是你說的起雞皮疙瘩。

2:就是以前看《灌籃高手》的時候,放到三井壽帶一幫混混去湘北籃球館鬧事,三井眼泛淚花看著安西教練推門而入,哭著對安西教練說:我想打籃球 這個時候那首經典的背景音樂《直到世界的盡頭》想起,也會會起雞皮疙瘩。


上學的時候,每個星期一早上都會這樣。


我也有這種情況,腎上腺素也會增多,全身微熱,尤其是聽林肯公園的還有鋼之鍊金術師主題曲


聽夕陽之歌

尤其是梅艷芳的那一次現場版

byebye!之後伴奏立馬再次響起。


所有藝術種類里,音樂是最貼近情緒的藝術。


我聽到難聽的歌才會豎汗毛。。。。。


推薦閱讀:

睡眠中深睡眠所佔比例越大,說明睡眠質量越好嗎?
人在受到重傷將要陷入昏迷時,總是被提醒要保持清醒,不要睡著,這麼說的原因是什麼?
自己閉氣如果堅持不呼吸,可以憋死自己么?
有哪些製造穩定雙眼皮的辦法?

TAG:音樂 | 心理學 | 生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