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上有哪些信息是必看的?如何確保食品相對安全?

比如生產日期保質期之類的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吃得明白,更多食品安全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

一定要看的

  1. QS標誌:這是基本中的基本,沒有這個標識的食品一律不考慮購買
  2. 食品名稱:乳飲料和牛奶是不同的、酸奶和乳酸菌飲料是不同的、xx油和xx調和油是不同的
  3. 生產時間和保質期:這點大家都了解
  4. 貯存條件:部分特殊的食品需要特定的保存方法,譬如說,牛奶開封后需要儘快飲用完或者4℃冷藏最多3天
  5. 致敏元或其他警告信息(如果有):譬如對某些原料過敏,或者是苯丙酮尿症患者
  6. 食用方法(如果有):雖說大部分是開袋即食,但是預包裝食品不一定全是開袋即食的。

可以不看,但看了會有所幫助的

  1. 配料表:配料表中的原料排序是按照用量的多少排列的(食品添加劑除外),從中你可以看出食品的含金量有多高。
  2. 營養成分表:通過這張表的數據,你可以大致判斷並控制自己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哪的攝入量。
  3. 生產者信息:你可以據此選擇大企業的產品,這樣能夠更大概率的獲得更靠譜的產品

至於

經銷商信息、執行標準、規格、凈含量

一般情況下,對消費者來說意義不大。

有興趣可以看看

這個: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這個:專題專欄----食品抽檢信息

這個:動態信息

這個:查詢

這個:首頁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


食品包裝上很多信息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這樣可以有效的保障我們購買的食品安全、健康、營養。隨手拍了某牛的酸酸乳包裝,我們一個個看。

一,我們要看的是QS生產許可標誌。為什麼呢,因為只有有這個標識的才是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的廠家,如果沒有這個標識,那麼這個食品是沒有獲得國家食品生產許可的,安全問題可沒保障,最好直接放棄購買;看到這個標識後就找包裝中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標號,這個是有備案的,可以查詢並確認。

二,我們要看食品配料表。食品配料表的順序是按照用量進行排序的(添加劑除外),比如上圖中酸酸乳主要原料是水,然後是白砂糖,後面才是全脂乳粉。由配料表中不僅可以看到食品中的配料組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喜歡糖的,不能吃麩質食品的,都要好好看配料表選擇。

三,生產日期,保質期及保存條件。這個很好理解,過期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不要購買。保存條件也要注意,不同食品保存條件不一樣,有的說室溫,有的說0-4度,還有的說未開啟室溫,開啟後放在0-4度等等,關注這些信息可以更加能保證我們的飲食安全。

四,營養成分表。其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必須標明的,根據營養成分表合理安排一天的能量攝入。

五,包裝中的友情提示及使用方法。友情提示一般會告訴你產品可能遇到的問題,或者產品不適用於哪些人等扥信息;

六,產品名稱及類型。當然了,我們買的什麼東西需要知道,這個就主要是看產品名稱了。

七,其他信息就可以稍微忽略些,當然你比較注重品牌,就可以注意產家信息等等了。


謝謝@Yui Yoshioka邀請。我想從消費者第一眼接觸到一包食品開始講起。

首先是食品的包裝本身和外部環境:

1、包裝是否完整。破裂的包裝很容易讓食品有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營養也容易流失。空氣中的水分進入了包裝,也讓微生物的繁殖加快。

2、存放食品的位置是否符合本食品的存放標準。可以留意一下本來應該冷藏、冷凍的食品,它們所在的冰櫃夠不夠冷;本來應該置於陰涼乾燥處的食品,是否被小商販暴露在太陽底下。通常溫度每升高10攝氏度,化學反應速率是原來的2-4倍。所以,如果食品放在更暖、更熱的地方,裡面的化學反應會發生得很快,這個時候標籤上的保質期就不準確了。

3、產品本身的物理性質。如果包裝有少許透明的話,可以透過包裝看到食品本身。這時用你的常識判斷一下這個食物是否應該是這個狀態。比如一個飲料有沒有分層,有沒有沉澱;烘焙的食品有沒有油脂溢出來等等。當然有很多包裝上寫著「少許沉澱為自然現象」,所以這裡說的是比較嚴重的情況。

跟著要看包裝上的各種標籤:

4、保質期/生產日期/在XX日期前食用。這個大家都比較留意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包裝只有生產日期,還得自行判斷一下購買日期時還能不能吃。

5、配料表。配料表是配料從多到少排列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敏原。蛋、奶、堅果、大豆、魚、貝殼類海鮮、花生、小麥是八類比較主要的過敏原。還有的人對酒精過敏,有的人對芒果菠蘿等熱帶水果過敏。如果你有過敏的情況,那麼購買食物的時候就要看看自己是否對其中的某些配料過敏,甚至要注意這個食品的生產車間有沒有生產令你過敏的食品。比如你只對花生過敏,那麼你買榛子巧克力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包裝上有沒有寫「此生產車間也生產含花生、榛子、杏仁……的產品」諸如此類的標籤。

第二點是一些添加劑。添加劑的種類和使用份量默認都是安全的符合法律法規的。但是某些特殊人群不能食用某些添加劑。比如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食用阿斯巴甜。有的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了糖醇以後會拉肚子。所以從配料表中可以看到有沒有自己需要戒口的東西。

6、營養成分表。這個也是要結合自身情況來看。一般來說,某些營養成分多些少些都沒太大關係,都不會讓消費者「不安全」。只是當消費者有特殊情況的時候要留意一下。比如糖尿病人要主要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有高血壓癥狀要注意鈉含量等等。比吃得安全更高階一點就是吃得健康,如果你比較了解飲食結構、營養搭配等常識,可以根據營養成分表來選更健康的食物。

7、特殊聲明。有的食物包裝上有例如」高纖維「、」低脂「、」無油「等聲明。這裡的」高「、」低「、」無「等字眼其實是有嚴格的法規在裡面的,一定要達到某個標準才能標上這些字眼。消費者可以根據這些特殊的標籤來選更適合自己的食物。需要強調的是,有這些聲明並不會讓食品更」安全「,只是可能讓這個食品更」健康「。

8、QS生產許可、生產廠家、加工廠家、經銷商信息、執行標準、規格、凈含量。前面有回答答過了,不贅述。


  • QS標記和食品生產許可證號,如果能最好查詢一下

  • 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手機上的日期

  • 包裝是否完好:脹包、撕開痕迹、漏液、瓶蓋被擰開(多見於康師傅某茶)

  • 觀測食品是否靠譜:透明包裝裡面是不是混有其他我不會想吃掉的小可愛?是不是和平常吃的時候相比長相有點驚奇。

  • 包裝本身:顏色是否過度正常,沒有色偏,顏色疊加正常,木有老於媽事件發生

  • 食品是否完整:比如速食麵??


我來補充一些,以下均為乾貨

  • 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人人都會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國產的產品通常是這樣標註,進口食品很多是標註最佳使用/食用時間,注意不要搞混
  • QS:關於這個噴的最多,但是發泄情緒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有QS的不一定合格,沒有的基本不會合格,你們都知道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但是:

QS也是有期限的

QS也是有期限的

QS也是有期限的

過期了也可以投訴的

過期了也可以投訴的

過期了也可以投訴的

現在我已經不在行業里做了,但是以前QS超市裡是有查詢機的,可以通過QS號碼查詢詳細信息,有問題還可以投訴。不要以為政府不做事情,很多時候都是溝通問題。政府處罰起來企業也是很肉痛的。食品工業也是門檻也是不矮的,自己在淘寶上亂買沒QS的食品吃出問題可以說是對自己不負責。不要老是妄想民間有高手這種事。

  • 儲存條件:大家都懂的,需要注意的是註明低溫儲藏的也有可能被放到常溫區,零售行業人員素質偏低勞動強度大,放錯是常有的事,自己買東西的時候要注意

  • 營養成分表:作為一個要減肥的胖子你必須要看,合理運用這張表事半功倍,使飲食不會拖你減肥的後腿,無熱量的飲料神馬的最有愛了。
  • 產品執行標準:質檢食葯監可是可以根據這個對企業進行處罰的喲。當年質檢來抽查羊毛衫,雅鹿的被抽到兩件標純羊毛但是含量只有65%,直接罰了幾萬,雅鹿自己買單的喲,業務員都要哭出來了喲。另外質量提示語(一二三級)也來自這裡,不是說一定一級就符合你的要求,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大米的,各家廠商的要求都不一樣,挺有意思的。
  • 條碼:根據前兩位數字可以判明產地,但不精確,看看就好。

中間插播私貨:藥品不要自行根據包裝介紹使用,藥品是特殊的商品,請諮詢醫生使用!並且,請區分葯字型大小和健字型大小,這不是一種商品!

最後,最容易出問題的:超市自己列印貼在商品上,尤其是食品上的標籤。比如這種:

這種標籤在大型超市生鮮部門使用最多,其他部門一般不使用(這裡請排除散裝食品,散裝食品我基本是不買的,也不推薦別人買),如果你在包裝食品上看到這個標籤你就要當心了,因為很有可能會有保質期問題。通常是翻新包裝,冷凍食品區也會經常看到。對於這種商品請盡量不要購買,不能說一定有問題,但是風險比正常的包裝商品大得多。比較雞賊的超市會用這個標籤把原包裝的保質期貼掉。

另外,對這個標籤上的信息標準是有標準的,不是保質期想寫幾天寫幾天的。肉類魚類通常是一兩天,蔬菜水果好像可以到三天,具體我已經忘記了,請諮詢工商質檢。如果碰到有問題的可以投訴,他們罰起來超市很肉痛的。

最後的最後,誰要告訴你「看牙膏底部色標買牙膏」的,趕緊用 @趙世奇 的這篇文章打丫臉:為什麼像牙膏這類的軟管尾部中間都有一塊矩形色條? - 趙世奇的回答 其他的信息別人都講過了,不贅述。


基本要看的有幾點,比如日期啊,包裝QS啊等等,我這裡說下比較容易被人忽視的配料表

這個很多人忽視,其實配料表裡能給我們的信息非常全面,比如反式脂肪酸(這個對人純粹有害而無益),而很多配料含有這個玩意兒,比如大家經常遇到的氫化植物油,起酥油等等。


題主:我想換個角度來看一下食品安全問題

各位回答都很全面啦,QS 配料表 營養成分表 生產企業 生產日期。這些都是對食品安全進行保證的一部分。 但是 其實從這個表中 消費者是看不到食品安全的,只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一個claim 其實能上市的產品 幾乎都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法規的,最起碼信息是合法的。

我個人給一點建議 屬於研發經驗吧,第一 買大品牌的,相對開發流程比較專業 產品穩定體系設計合理,生產設備也因為產量大 採用更穩定的進口設備,換句話說 大品牌的研發能力比較強,研發周期雖然時間長 但是對食品安全更關心。比如百事 農夫等,

第二買新出的產品,新研發的產品一般會更重視 從生產到銷售,原材料也會用比較好的。

第三買長期穩定的品相 比如百事可樂 穩定生產會對產品安全性有保障。


首先非常贊同噴「QS」的朋友,贊同他「管住自己嘴」的建議。有本日本人寫的關於食品添加劑的書(為避嫌,不寫書名了),有個觀點:現代食品中大劑量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印象中:一瓶可樂里的果葡糖漿甜度相當於一袋白糖,因為有酸味劑的調節,所以覺得甜度沒有那麼高),會給發育中孩子的味蕾造成欺騙,偏好重口味,卻不能品嘗出甚至不喜歡食物本身的味道,還會對媽媽做的菜產生抵觸等後果。當然,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上面說的有些偏,回頭說包裝的事。先說結論,

除了包裝完整性以外,值得關注的包裝上的文字有:

1、生產商---優選大廠產品

2、配料表---具體成分和排序

3、營養成分表----供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減肥或者糖尿病人)

下面分別簡單介紹一下包裝上必須有的文字項

產品名稱:不必看,沒啥用。

凈含量:可以看一下,算一算買的單價是否划算。

生產商:可以看,現在很多公司只有銷售資質,生產都是委託代理,所以生產商資質挺重要的。

生產許可證號(QS號):看了也沒用,除非願意去網上查。

產地:沒啥用,除了生鮮、保質期短的產品,倒是可以看下離自己的城市遠近。

貯存條件:基本沒用。吃的東西,開袋儘快吃完。開袋後,即使低溫保存,到微生物導致食品腐敗的時間也不會太長,為了腸胃健康,建議開袋就吃光。

條碼:統一申請審批,每個產品一個。可以看出是那個公司,哪類產品等,但沒必要看。

配料表:一定要看。國家規定食品添加劑的順序要按照含量多少又高到底排序,而且必須是化學名稱,不可以再用歐洲的那種代碼E901等等。雖然我個人覺得添加劑沒有任何問題,心裡有坎有過不去的,就選種類少的吧。除了主料,其他都可以理解為食品添加劑。

營養成分表:有特殊需求的一定要看,這個是產品拿去第三方檢測出蛋白質、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灰分、鈉等含量之後,根據國際標準計算出來的。對能量有特殊需求的一定要參考。但請注意:看清單位,是每袋多少熱量,還是每份(10g或100g)多少熱量,有些商家在這裡做文章。比如脂肪含量,可能每袋(比如50克)中脂肪含量超過標註「脂肪零含量」的標準,但每份(10g)中脂肪含量就低於「零含量」的標準,這時,按國家規定,標註單位質量內的成分含量,標註每份(10g)的話,就可以標註「脂肪零含量」。當然,到這個程度,食品本身脂肪含量就很低,也不必過於糾結。

以上的文字項是包裝中必須有的部分,缺少任何一項的產品,勸您別買了。


從專業角度要看的東西,其實對於消費者食用都沒有很大幫助,畢竟配料表無法顯示添加劑是否超標,日期無法顯示是否真實等等。但有一個偏門提醒大家,就是,有名的公司的產品不一定是此公司生產的,所以一定要看製造商!qs號也算重要吧。畢竟很少一部分敢假冒或盜用qs號


我是食品研發人員,平時買東西除了看上面大神們說的那些,我還會看幾個地方。

一是能量,因為我平常有算我攝入能量的習慣(標準人是2400kcal一天)。所以我吃食品會算自己吃了多少能量,至於食品,我偏向於選擇低能量食品。

二是鈉含量,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鹽適宜的攝入量為5克每天,而很多零食鈉含量偏高,特別是腌制食品,我是不會要的,這是我看的第二個點。

第三是膳食纖維,偏向選擇高膳食纖維。

第四就要靠專業了,我會看添加劑,特別不喜歡下太多色素的食品,這些色素有些是鋁色錠,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鋁攝入超標4倍左右(正常攝入為2mgkg.周),14年的食品添加劑已經對此做了新規,含鋁食品有所改善。其次是防腐劑,一般我會選山梨酸鉀而不是苯甲酸鈉。


看了半天,

補充一下:過敏源信息。


前面大神們回答的都很專業,不過還是想從最接地氣的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盡量選擇名牌食品。如果想吃的安全放心,盡量選擇大企業(也就是相對比較有名)的食品和去大型商場選購食品。為什麼?他們也可能會出現食品問題,但是相對於小企業和小超市來講,大企業和大商場為了長久發展更加重視聲譽,而且有條件控制也相對重視食品安全,同時,有名的品牌食品和商場接受更多政府和消費者的監督,一旦出現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會造成較大的經濟和名譽損失。

其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你買了一袋酸奶,已經過期,即使裡面含有再多的乳酸菌、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又有什麼用呢?說不定造成急性腹瀉等疾病,所以,食品的衛生和安全要重於食品的營養。

最後確保食品在保質期內的前提下,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配料表看什麼?1、配料表的順序是按原料含量由多到少排列的,如果某款果汁飲料,果汁都沒有食品添加劑含量多,果斷不買了 2、過敏原信息,對於某些特定原料過敏的人群(比如花生、海鮮製品),配料表中若有這些成分存在不宜購買 3、食品添加劑,有些食品像辣條、膨化食品內富含食品添加劑(有的食品中高達10種),不宜多吃。

營養成分表看什麼?1、國家規定預包裝食品營養成分表必須含有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五大項,缺一不可。2、高血壓病人特別關注含鈉量,1g鈉是2.5g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居民每日攝入鹽不超過6g,高血壓病人最好控制在4g以內。糖尿病人要特別關注含碳水化合物的量。3、最後一欄NRV什麼意思?營養素參考值。也就是該食品中某營養素占國家推薦量的比值。舉例,冰紅茶含鈉29mg,折算成鹽是0.0725g,食鹽推薦攝入量為6g。NRV%=0.0725/6*100%=1.2%。

其他的,包括有機食品標示,QS認證等,可參考前面前輩的答案。


【營養成分表】≈味道

當然是大略了解

舉栗:

百事可樂的碳水化合物比可口可樂大約高1g/100ml,所以百事比較甜。舉一反三,買各種瓶裝飲料時,如果不喜歡特甜的,注意看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如可口可樂約8g/100ml,如果是10g以上的基本算齁甜了

買醬料,如郫縣豆瓣,一般都是500g一罐,通常價格從4元到12元不等,包裝水平大同小異,內容物也紅糊糊的差不多,如何看好不好呢——較貴的通常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會更香),且鈉含量較少(不會齁咸);相反便宜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鈉含量高(除了咸,簡直沒啥別的味道)。

同樣,各種檔次品牌的雞精雞粉,咋看都差不多。但同樣規律,較貴的那種,蛋白質脂肪含量更高(鮮味也更好更「正」)

最後再吐個槽,之前經常買史雲生濃湯寶,作為廚房中常用的「高湯」這一調料,但我老婆不咋喜歡,說這味道根本就是味精嘛。仔細一看,所謂濃縮高湯精華的「濃湯寶」,蛋白質脂肪含量為0。

我摔,我可不可以說這就是勾兌的?


先說沒必要看的:QS和生產許可證,合格證、執行標準之類的。

QS和生產許可證

說起來好像很重要的樣子,實際上這是准入門檻,也就是正規市場上能買到的有包裝的食品,都有這個東西,沒有取得資格的作坊廠家也會印一個假的,所以不要浪費時間了,一般人分不出來真假的。

合格證、執行標準之類的

和上面一樣,都是必備的,所以別浪費時間了。

大家要相信造假者的智商,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好,還混什麼混。拿到食品先去找這些標誌,是典型的圖樣圖森破,實際沒有用處。

大家也有相信監管部門的力度,至少在正規的市場上,是不會允許連標誌都不全的食品出售的。

真正對普通消費者有用的,重點有4個地方。日期、配料表、營養成分、儲存方式。看好這4個地方你就知道怎麼買食品了。

保質期和生產日期

看不看得分在哪裡。

在大超市,可以不特意看。

大超市有針對臨近保質期食品的促銷程序。好的有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沒有專區的就看是不是打折,打折的食品,基本就是有問題的食品(大部分是快過期,少部分是新品促銷)。

比如某肉製品企業的低溫香腸,0~4℃下保質期45天,一般在30天的時候就開始買一送一。一看見打折的標籤,就知道日期快到了,到時看看,要是還有14天,不妨撿個便宜,要是還有2天,算了,還是留給超市自製的高級盒飯里用吧。是的,超市自製的食品要極為小心,至少應該知道賣不出去的生鮮都不會簡單丟掉。

還有某罐頭企業,剛看見他在香港賣的罐頭鈉超標被退回(鹽放多了),沒幾天就看見印著繁體字的產品在國內打折銷售了。這可能是國內要求指標不一樣,也可能是企業攻關做得好。不過還是給人一種欺負人的感覺。

在普通小超市,一般不會這樣管理快過期的,所以還是得好好看日期,否則買到過期食品的可能很大。雖然買到了可以要求十倍賠償,但是咱就出來買個泡麵還等著回去加班呢哪有時間和他鬧這個是不是。還是好好看時間吧。關於保質期,可見另一回答。

食品的保質期真的那麼精確嗎?到期當天還可以吃,第二天就不能吃了?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營養成分

每個人都應該努力讓自己健康,關心自己吃了什麼。營養成分表一般是企業委託專業檢測機構測試的,還算靠譜。最主要用處是作為攝入熱量的重要參考。

一般營養表上會標註,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是基本營養物質。功能性的產品還會強調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紅牛、嬰兒奶粉)。

其實大部分人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基本就是看能量,看看吃進去多少卡路里,這就已經很不錯了。主要還是要對比看,類似的食品,選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比如麥片,蛋白含量高的可以有18%以上,低的也就10%,對比一下就能發現價格差在哪裡。

儲存方式

這個很重要。尤其那些需要低溫保存的食品。看看儲存方式和實際環境。

比如0~4℃保存的,結果發現冰櫃沒有那麼冷,就要給保質期打折扣了。

0~15℃保存的,是不是在小超市經常給放到常溫區了,保質期就不靠譜了。

常溫保存的,保質期短的食品,在夏天也要特別注意天氣,比如麵包會標兩個保質期,冬天和夏天不同。

配料表

這是我們普通人能夠窺探食品秘密的最重要途徑了。方法就是同類產品對比。

舉例子說吧。

1.醬油兌水

現在市面上基本買不到好醬油。別管他寫的什麼釀造一級特級極品,翻過配料表來就明白了。

絕大多數是這樣的。

重點是添加劑,谷氨酸鈉(就是味精,調味的),焦糖色(調色的),山梨酸鉀(防腐劑),5"-肌苷酸二鈉和5"-鳥苷酸二鈉(調味的),天然香料(可能有幾種或數十種,調味的)

看到這裡可以得出結論了,這瓶標了特級的醬油,是用水和添加劑兌出來的,真正釀造的部分佔比多少,真不知道。

而俺家買的醬油,是這樣的

以前超市只有這一種,現在有兩三種了,但是真貴啊。

不過,有可能水兌出來的醬油味道更好,因為5』那兩個苷酸很牛逼,在雞精里也能找到。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號稱增加鮮味的調料都是味精和呈味二核苷酸的結果。

味精、雞精、蔬之鮮,大家對比一下配料表就知道了。當年雞精廠商為了打開市場,造謠說味精吃多了致癌,可是雞精含量第一的成分就是味精啊,怎麼辦?不寫味精,寫學名,谷氨酸鈉,結果一般消費者完全被騙,把味精企業搞得好慘,味精真心塞啊。

2.可可脂和代可可脂

同樣是巧克力,好不好吃區別就在這裡。

上圖是好東西可可脂,如果是代可可脂,那是人造的,和可可脂完全兩回事,味道是用香精調製的,仔細對比就能分出來,一般是更甜,更香(不友好的廉價香味,和化妝品類似,聞多了難受),吃慣了可可脂,一口就能分出來。當然代可可脂價格也是便宜。現在要求嚴格了,代可可脂做的必須在品名上寫清楚,受騙的也就少了。

一吃就能吃出來的還有天然黃油和人造黃油,配料表裡都寫著呢,餅乾好不好吃區別就在這裡。

類似的還有牛奶產品,比如

復原乳(奶粉兌水,不如自己沖奶粉,代表作旺仔牛奶)、

乳飲料(有牛奶,但是也加了奶粉)、

乳味飲料(奶粉+各種香精等)

看配料表對比就能知道區別,而且能明白為什麼他便宜。

為啥加這麼多奶粉?紐西蘭的奶粉真心便宜啊。

3.普通可樂和健怡

可樂甜味用的是果葡糖漿,而健怡、零度之類的用的是阿斯巴甜和安賽蜜,這倆東西是甜味劑,又沒什麼熱量,所以是減肥的人喝的。

4.各種口味的肉丸,香腸

墨魚丸,牛肉丸,羊肉丸,其實裡面主料不是墨魚、牛肉、羊肉。配料表的成分是按添加量從高到低排列的。上例中,經典的墨魚丸裡面放的最多的是魚糜(就是小魚絞碎做的,你猜內臟清不清除?),第二是雞肉,第三才是墨魚。

多說一句餡料吧,能整塊賣的肉,一定不會去做餡,能整個賣的水果,一定不會去做果汁。

從2006年豬肉漲價以來,肉製品企業用不起豬肉了,就開始往裡面加雞肉和大豆蛋白 。造成現在的火腿腸簡直沒法吃。豬肉排在最前面的還算好,便宜的無論牛丸豬丸蝦丸魚丸,含量最多的都是雞肉了。

風味這東西,只要香精用的好,什麼味道都能調出來。上圖特意說明主料佔比≥10%,那就是最多只有10%魚糜了。沒辦法,都用魚糜估計更好吃,但是太貴了市場不接受。

能知道是真材實料還是粗製濫造,這就是我們看配料表的重要性。

食品質量問題可以要求十倍賠償,於是現在有一伙人專門索賠,採購、檢測、起訴索賠,分工精細,流水化作業。他們的存在,使大企業作假成本提高,也使食品包裝上的信息更為可信了。但是這也僅限大企業,小廠生產的東西,能不買就別買。明顯便宜的食品,能不買就別買。


看清楚牌子名字。。。慎防山寨

買巧克力的可以看看成分表,代可可脂的就少買了,非天然可可成分,多吃無益

從包裝上能看出食品安全就天下太平了


熟悉GB7718的話就曉得了,關於食品添加劑,看GB2760


各位大神已經回答得很全面,我說說我看法: 1,盡量選大企業的產品,同樣的問題,大企業的違法成本更高,他們有嚴格和高標準的QA,且食品原料基本都實現可溯源。2,生產日期及保存方式,尤其是巴殺的冷鏈食品,只殺滅了致病菌,有嚴格的保質期和儲藏溫度,須按說明食用。3,看配料表,如過敏源,防腐劑,人造脂肪(植脂末,代可可脂,反式脂肪酸,氫化油),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的油脂,但由於價格便宜很多企業經常用於替代乳脂或代可可脂,純可可脂價格是代可可脂的3-5倍,所以一分錢一分貨。


最安全的就是除了吃飯盡量少吃零食啊亂七八糟的東西,回答裡面這麼多天真的人...

還什麼QS,QS標誌小作坊隨便蓋。有QS也不代表產品安全,不是每個批次都有人抽檢!

還有保質期,不正規的廠商都是拍拍腦袋隨便填了,超標加防腐劑也不是沒曝光過。

QS,蒙牛伊利光明沒QS?生產日期...蒙牛伊利光明沒生產日期造假?

保質期...經銷商回爐重新改生產日期還少見?

在天朝,管住自己的嘴!


頂噴QS的那樓。QS什麼的確實是很多水分的,依靠那個來判斷食品的品質還是不太靠譜。主要是看配料,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等。


補充「執行標準 」 。

不敢列GB國標的,都請慎重。


推薦閱讀:

家庭滅鼠有什麼好辦法嗎?
被 220V 電壓電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生抽用光,可以臨時用老抽兌水假裝一下嗎?
探討科學去除蝦殼的方法?
怎麼回答小孩「為什麼這人這麼壞、為什麼會有壞人」的問題?

TAG:食品安全 | 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