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洛陽立廟的真實性?


謝邀。

這事兒還有什麼可質疑的?白紙黑字記錄在《晉書》本紀中: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廟於洛陽,置左右長史,增掾屬、舍人滿十人,歲舉掾屬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騎百人,鼓吹十四人,封子肜平樂亭侯,倫安樂亭侯。

《晉書》主要取材於西晉國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除非西晉官方吃飽了撐的自黑,否則如此重大歷史事件怎麼會弄錯?

類似的材料不勝枚舉:

《太平御覽》: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廟於洛陽,帝以久疾不任朝請,每有大事,天子親幸第以咨訪焉。

這種鐵案有什麼可翻的?

再看看司馬懿讓的是什麼:

二月,天子以帝為丞相,增封潁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並前八縣,邑二萬戶,奏事不名。固讓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固讓九錫。

明明白白,除了丞相與九錫,其餘的增封邑,奏事不名,朝會不拜,捎帶擴大掾屬,舉薦大權等實惠統統照單全收。

從後漢始,事歸台閣,三公九卿近乎虛名,看某人是不是掌握大權,只看是否控制了尚書台。後繼的司馬師也一輩子沒受相國之拜,妨礙此公玩兒廢立了?甚至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也能厚著臉皮拿老爹老哥辭相說事:

文帝表讓曰:「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國九命之禮,亡兄不敢受相國之位,誠以太祖常所階歷也。今謚與二祖同,必所祗懼。昔蕭何、張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何謚文終,良謚文成,光謚宣成。必以文武為謚,請依何等就加。」

這已經說得夠明白了,司馬懿、司馬師之所以不受丞相九錫,明面上的理由便是魏武帝曹操曾經享受過這待遇,作為臣子若是照單全收,吃相太難看,這就是司馬家最後的遮羞布。既然司馬懿、司馬師錄尚書事大權在握,何必為了虛名自居爐火之上?捎帶他老人家日暮途窮,病秧子一個,最後這點時間還不替自家身後名考慮考慮?

所以,不必看虛的,看實的,這鍋到不了司馬昭頭上,他家老頭子之心也早就昭然若揭了。


謝邀

先佔個坑哈

營立家門跟固辭九錫,丞相矛盾嗎?

不都說明,當時司馬家尚無力行篡位的事情嗎?

只好一步一步來做,逐漸的替換曹魏。

雖說前面高平陵後,殺的人頭滾滾,但對於曹魏來說,充其量只是元氣大傷,基業還在,天下的輿論還在,司馬家的根基也沒打下去

這個時候就加九錫什麼的,這不找事嗎?

事實證明,司馬家開始霸府模式,曹魏立馬有人跳反,王凌就是一例啊

增加司馬家權威,立家廟於王都這事,典型的侵凌社稷,這是實惠。前面那位爺說的明白「不慕虛名,處實禍」

看後面那些連沒有功勞的小孩子都封侯了,立家廟這事兒,應該不假

就算假的,又如何?

司馬懿開霸府,屠戮宗室,營立私門這些都是石錘的

不臣之跡,比比皆是。

至於死後的葬禮等,只不過時候沒到

時候差不多了

就是這種景象咯

文帝崩,賈充、荀勖議葬禮未定。苞時奔喪,慟哭曰:"基業如此,而以人臣終乎!"葬禮乃定。《石苞傳》


謝邀

答主提出兩點,1是司馬懿不接受丞相九錫,這和立廟矛盾。2司馬懿做《顧命三篇》和實際行為有矛盾。

不過在我看來,這兩點都談不上什麼矛盾

正所謂一口吃不成胖子,司馬懿不可能在當時的局勢下又當丞相,又加九錫,還立廟,這屬於玩火自焚。何況當丞相,加九錫虛名而已,這不影響司馬家大權獨攬

之後司馬師以大將軍的身份就獨斷朝政了,並不需要丞相這樣的虛名。

司馬懿雖然推辭了丞相和九錫,但增加封邑、子孫封侯,以及奏事不名、朝會不拜,司馬懿可是都接受了。

這本來就是司馬懿在步步為營,營立家門。

至於第二點,曹操也寫過《讓縣自明本志令》,所以能說曹操沒有篡漢行為嗎?或者說和曹操篡漢行為有矛盾?不不不,這是兩碼事。或許曹操和司馬懿寫文章的時候,對漢/魏還有些念想,但這不能以此否定他們的行為。

司馬懿有野心,但篡位這種事情急不得,而且對於已經老了的他來說,自己完成這事肯定不可能了。所以只好儘力營立家門,剷除潛在敵人,讓自己的兒子去做。


個人認為洛陽立廟不大可信


推薦閱讀:

請問曹操時期的汝潁集團有哪些人?
「都督由魏文帝初置」的說法是否正確、嚴謹?
漢獻帝劉協「禪讓」之後命運如何?
三國時期,如果諸葛亮和龐統有一個服務於曹操,會出現什麼狀況?
曹丕和曹彰、曹植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

TAG:三國 | 司馬懿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