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人追捧英國茶?
茶的製作工藝和樹種是英國鴉片戰爭時候,偷來的知識產權。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英國茶高端?
好好喝茶嘛,扯什麼意識形態。
另外中英喝法截然不同。就像歐洲人煮土豆,中國人炒土豆絲。這跟知識產權有什麼關係。再有,茶好不好喝,和誰更正宗,跟有沒有人追捧這三者有關嗎?我覺得茶還是好喝最重要。中國人一般清飲,而更多國家的人會在茶當中加許多配料,比如英國人。比如伯爵茶,除茶以外,通常還會加入佛手柑以及矢車菊花瓣。
中國人一般只喜歡喝一種茶,喝紅茶就是喝紅茶,喝綠茶就是喝綠茶。
而英國人喜歡喝拼茶,把大吉嶺茶阿薩姆茶之類的混在一起喝。英國茶也不乏一些高端品牌,像whittard,TWG(經網友提醒這個不是英國牌子,但它的產品有英國的茶飲)味道都很贊。作為一個紅茶愛好者,我喜歡蘭花香的正山小種,喜歡奶茶,也喜歡伯爵茶。
Ta們其實都不貴,我一個學生黨都喝得起。那些說貴的人,其實就跟說水晶玉石貴的人一個樣,都只是不了解罷了。
除非哪位有理有據,不然單憑自己想像去抬高一方貶低另一方的,不好意思我看不起你。
某些喝茶都能喝出優越感的人,你們真的不累?不過對於這樣的人,我覺得也不必刺穿人家的美夢。英國茶並不比國內茶好喝,甚至在高端領域遠遠不如中國茶,但我選擇英國茶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便宜。國內好茶常常上百一兩,而便宜茶質量參差不齊,難以鑒別。而川寧普通的錫蘭茶包茶,有活動的情況下往往不到二十一兩,而且由於完善的工業化流程,品質相對穩定,對我這要求不高的人足矣。
第二,方便。英國茶以茶包茶為主,作為一個一年出差300天的出差狗,買上一盒,紙殼一扔,都是小包茶,箱子里總有地方能放下。我也喜歡喝普洱,但帶個普洱茶餅出差,還要先洗茶,想想就覺得麻煩。
第三,新奇。相比國內注重於茶的本香,英國茶很多時候喜歡調味,雖然長期喝來遠不如國茶,但偶爾嘗試一下新的口味,嘗試一下新的感覺也是挺好玩的。
綜上,其實我選擇英國茶並不是因為比國內茶好,而是因為他工業化,商品化做的更好,更像是一個消費品。相比之下,國內的好茶如金駿眉如普洱如龍井,或價格或攜帶或品質參差,總能讓我挑出一點毛病,這也是需要像英國茶學習的地方。謝邀!
這個問題在談論茶葉選購的時候的確經常談論到。英式紅茶的等級制度非常的清晰,根據茶葉的老嫩程度、整碎程度、採摘季節以及產地就可以容易地判斷出茶葉等級的高下。這樣在選購茶葉的時候就能夠非常容易地知道不同產品的差異在哪裡從而進行選擇。
另外英式紅茶的產品包裝設計、產品介紹的確做得很好。
但是這些都是在排除工藝差異的前提下。中國茶之所以讓人看不懂,給人水很深的感覺,是因為工藝的差異是影響茶葉品質的最大因素。而在英式紅茶中,工藝被標準化了。也就是說,不存在「看青做青,看茶做茶」,茶葉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上述的幾個因素。而在中國茶中並不是這樣。對於中國茶而言,人的作為是最重要的。什麼樣的茶青適合採用什麼樣的工藝,不同的天氣、年份如何對制茶工藝進行調整都依靠制茶師的經驗和功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大師茶。年份好的時候,大家做出來的茶總體品質可能相對都比較好,而在年份不好的時候,大師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抵禦不良年份的水平。全球氣候的變化不僅僅對於茶葉,連同葡萄酒和咖啡的品質都受到了影響。在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前提下,如何做出更好的茶,這就是人的作為。
只是工藝太難被理解了。即使我們學茶,從事茶行業也再不斷完善著自己對於工藝的理解。何況一般的消費者呢?與其勞心勞力去評判工藝的好壞,破壞了喝茶的閑情,不如選擇更加簡單的英國茶。然而對於精品的追求並不會因此消亡。人,對於美好的事情總是有著自然的追求。只不過不同的時期的需求不同。簡單的英式茶能夠滿足一部分的需求,精製的中國茶能夠滿足另一部分需求,各得其所豈不很好。
PS:中國茶葉也不是都沒有標準化,或者無從選購啊。只是大家不願意為品牌買單而已。川寧、TWG也是品牌啊~
本人英國茶中國茶混著喝的,來說說吧。
有人提到,有人覺得——「農殘非常嚴重」、「添加劑太多」——所以不喝中國茶。
對,很多這種人,我們不對這種人進行評價。
我只說說我這類混喝的人。
首先,這個世界上能喝出來門道的是少數!!!!
紅茶就如同紅酒一樣,能喝明白的人真的不多。
我不是去鄙視別人,覺得我自己能喝明白我有能耐什麼的,但是,問題來了,我要是能喝明白什麼茶好,什麼茶不好,我起碼要喝過不少茶,要喝過幾十塊的一斤的,也要喝過幾千塊錢一兩的,而且還要喝得多,才能喝明白是不???
一個人,哪怕味蕾敏感度很高,堪比好的品酒師,但是他沒錢,天天喝張裕長城不超過100塊錢的紅酒,我覺得他也是喝不明白紅酒的。
中國茶,也是一樣。其實中國茶對標的不應該是英國茶,而是紅酒。
紅酒從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的羅曼尼康帝、拉菲等,到幾塊錢的地區餐酒都有。中國茶是可以覆蓋這麼大的範圍的,而英式茶沒法做很高端的產品,這是中國茶的優勢。
中國茶跟紅酒不一樣的一點在於,炒作意味更多了。還沒有分級制度(像紅酒一樣好的分級制度)。
我買紅酒,我只要有錢就行了,我查酒庄——哦,這個是一級的,這個是二級的。我只要能保證買的是真品就行了。
茶呢??
一搜都是大紅袍,一搜都是金駿眉,一搜又都是祁門紅茶,誰也不知道哪家的好。
從十幾塊的茶到幾萬塊的茶,描述文字都差不多,哪裡好哪裡不行也不說清楚。根本沒法分辨。
沒有深入人心的分級制度。怎麼知道那種茶好啊??
有時候買幾百塊的還不如幾十塊的。
英國茶起碼,貴的比便宜的好還是能做到的。
中國茶其實也有分級,比如謝裕大的祁紅就有一級特級等多個分級。但是覆蓋的茶葉品牌真心少。
其他的茶葉牌子也不多,也沒聽過啥分級。
私人炒茶的太多,個個吹的還震天響,還拚命的去抹黑大牌子(比如去攻擊xx牌茶就是賣牌子,其實都是收茶農的渣渣賣高價,只有我們的才是真正良心的好茶),這種惡性競爭下是很難讓客戶能選擇的。
(其實大牌子還有個毛病,價格不友好,想買點嘗試嘗試,只能買淘寶賣家的,大牌子真的貴)
第二點,就是文化和階層的問題。就如同喝咖啡一樣,你現在是這個階級的了,你必須得喝咖啡,你不喝咖啡你跟投行的kris都沒法見面了——除了咖啡館你們還能去哪聊啊??
而且你是中產階層了,起碼你得有個興趣愛好吧??你不愛好咖啡紅酒健身閱讀烹飪是不行的。健身都有鄙視鏈的,比如:
你在學習格鬥——真棒!
你在學跆拳道——好吧。
你正在學太極——你這個人到底能不能有點上進心啊???
所以,光喝咖啡還不行,你得愛好咖啡。你要知道咖啡的四種喝法,知道肯亞產地阿拉伯產地巴西產地,投行的kris去你家,你順手就是手沖壺衝出來的完美咖啡,這就非常棒。
如果你拿一整套英式下午茶的道具,準備好小餅乾牛奶,搞一個英式茶會,這更棒。
但是你端一套中式茶具出來,泡一壺祁門慢慢喝……這肯定不行的。kris不說啥,kris朋友圈的小夥伴們也會嘲笑她的——這tm是土逼吧???
第三點,還有就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喝茶的習慣。
英式茶來說,對第一次喝茶的人更加友好。
大麻知道吧??一堆人喊著除罪化的這個。
大麻可能對身體和精神的危害不如海洛因和冰毒大,大多數國家仍然是把大麻當成毒品。即使是極少部分地區大麻非罪化了,個人的持有量等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
為什麼啊??因為大麻號稱入門毒品。
很多人,一開始讓他抽海洛因,他100%不敢不幹。但是讓他抽幾個月的大麻,他就自然而然的抽起海洛因來了。
大麻,起到一個帶路的作用。他抽了大麻才會去深入的抽其他毒品。
我這個例子,說真的,非常不合適。
但是中國茶也是一樣的,缺乏一個入門的茶品。
反觀英國茶,入門真友好,一喝都是各種果香茶,便宜的貴的,有茶包的,也有盒裝的……
選擇餘地太大。
喝明白很簡單,茶包丟熱水裡馬上佛手柑的香味就瀰漫開了。這種茶包還便宜,幾十塊錢一大包。
我剛才說的謝裕大,最便宜的祁紅59塊60g。川寧的紅茶,價格接近的是58的格雷伯爵茶,58元50包。(100g)價格幾乎一致,但是,更多的新人會選擇川寧。因為川寧更簡單,50包更直觀。60g給人的感覺就是太少了。(本來就很少)還有就是茶包真心方便,比盒裝的方便多了。更適合隨身攜帶。
川寧的茶,最便宜的25元10包。30-40元價位的選擇可多了,藍莓、薄荷、茉莉花……
店內搜索頁-twinings官方旗艦店-天貓Tmall.com
都是一喝就明白的。
默認寶貝分類頁-謝裕大官方旗艦-天貓Tmall.com
謝裕大既缺乏低價的入門款,又不便攜。
每次喝茶都是帶個盒子裝茶葉,真不如英式茶友好。
———————————————————————————————————————————
說完了意見,說說對中國茶的展望吧。
我聽說在義大利是沒有星巴克的,因為義大利人非常自信,我們的咖啡就是最棒的。
(我不確定是否是段子)
如果真的讓別人都追捧中國茶,首先,你得要有一個「大麻級」的茶葉,讓別人入門去喝。
你不能讓想嘗鮮的人沒法選。這個要便宜,還要正面懟各種英式果味茶。讓別人問:我想嘗嘗中國茶,請問買啥???能理直氣壯的喊:買xx!!
而這個xx,應該是包括中國各種常見茶,比如紅茶白茶黑茶綠茶,都有,而且都有分級,123級等,再加上一點花草茶,可以是袋裝的。
能便於入門才行。
第二,要站在逼格鄙視鏈頂端的人喝。(各種網紅食品的誕生。舉例:劉詩詩帶火的袋裝小胡蘿蔔,牛油果與中產階級,歐美時尚達人的藜麥)
比如如果那天歐美美妝博主,減肥達人(事實上,起碼30%的微博內容是靠翻譯他們的博文來的)們如果那天都在曬減肥餐的時候配一杯祁紅,那馬上中國的微博就開始流行起喝祁紅的習慣了。
第三,原產地保護做好。中國這點真的差,別人香檳就很好嘛,只有我們(香檳區)能叫香檳,其他的都是起泡酒。
反觀中國,五常幾乎成了大米的前綴,是個大米都是五常。茶葉也是,什麼火了就都是啥,一搜金駿眉結果好幾萬,金駿眉產地產還沒有一家連鎖的茶葉店一年賣的金駿眉多,更別說淘寶的幾萬家賣金駿眉的店了。
這樣一搞就是同質化嚴重,互相殺傷,沒有競爭力。小地方的茶農根本不會有改進的意識,什麼火了就把自己家的茶葉打上別人的牌子就是了。誰也沒有動力了。
很多中式茶的從業者,其實跟雲南旅遊從業者,中國裝修從業者,農民施工隊……等等一個檔次的,沒啥境界區別,都是能殺一個我有本事的心態去製造信息不對稱來牟利的。消費者——尤其是新消費者,買中國茶都是一種比較慌的心態。
而在英國茶店,就很少有這種心態,會較有信任感。
如果能做好這幾點,哪怕第一第三點做好,中國茶就能慢慢的收復失地,甚至慢慢打入歐美。而不是現在這樣被別人降維打擊。
要相信標準化的力量,不要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思想,最後看著年輕人全被爭取去喝英式茶了。
年輕人更喜歡自己能看懂的東西,而不是去買讓人感覺「水深」的。
立刻標準化,作出牌子,別搞什麼噱頭了,老實做中式標準化好茶就行。
無印良品火了,第二天到處都是軟文——「這個老闆要做茶葉中的無印良品」——其實就是茶包設成了想像中的日式而已;
互聯網+概念火了,第二天全平台推送軟文——「全杭州最懂互聯網的這碗茶,我們聽聽90後美女老闆怎麼說」;
再過段時間人工只能概念又火了,又是全平台的推軟文——「他曾是騰訊人工智慧項目組的組長,如今是個茶葉店老闆」……
這樣靠追熱點炒作,以及什麼火了就去山寨什麼是沒有前途的,好好做好產品,培養年輕人的習慣,才是基業長青的正道。
我遇到過很多茶友,包括現實中的,網路論壇里的,對中國茶十二分的不屑,並且聲稱只喝「進口茶」。
因為他們覺得,中國茶「農殘非常嚴重」、「添加劑太多」。
我曾經試圖和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根本無法溝通。我也曾費力不討好地給他們泡一些我認為非常不錯的中國茶,但他們在喝了我的茶,看過生態環境良好的茶園照片之後,還是堅信,中國的食品問題太嚴重,啥都不能吃,啥都有問題,茶也脫不了干係。
後來我學聰明了,就不和他們糾纏這些問題了。
公正地講,進口茶,或者說英國茶,真不算難喝,有的還挺好喝的。但是,所有的進口茶都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幾乎沒有回甘。英國的茶(我真的不了解西方是怎麼評茶的),我猜想評價標準大概和咖啡差不多,只要有濃烈的香氣就好,別的無所謂,茶湯苦澀,可以加糖加奶啊。若是香氣還不夠濃烈,加精油啊。
我們中國也不是沒有再加工茶。最常見的就是茉莉花茶。近幾年流行起一種普洱熟茶的再加工茶,把普洱熟茶裝進桔皮、柑皮中晾乾,其實就是讓茶吸收桔皮的精油成分,故稱之為桔普、柑普。但不管怎樣,把精油直接加到茶里這麼直白的方式,中國人民是干不出來的。中國人說話要含蓄。平時見了面,打招呼:「吃了沒」。這根本不是關心你吃飯了沒有啊。
還有:「有空到我家喝茶啊。」什麼意思自個兒琢磨去。所以好茶更要含蓄。開水一衝,香氣和炸毛似的,怎麼算得好茶?
明代的茶書講,「飲茶以客少為貴,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還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曰名施茶」。就是說,喝茶不能超過三個人,自個兒喝是最妙的。盧仝著名的《七碗茶詩》也是窮盡獨啜之妙。
中國人也不是不喜歡熱鬧。但喝茶這事,熱鬧了不行。中國喝茶的傳統太悠久,太綿長,所以是最懂茶的。這一點,你再怎麼抬舉英國人或者日本人的那一套,也白搭。沒法比。
兩個系統的東西,本質上沒有可比性
英國茶什麼概念?
英國是銷售國,生產國主要在亞洲,亞洲主要在中國和印度,工業化的產物,通過各種現代技術和等級拼配達到穩定統一的口感,對原材料並不講究極致。另外,品牌和營銷,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口味,體系也成熟,形象穩定,不會像咱們,剛從一個雅緻的小店買了價格不菲的茶,出門遇到一個挑擔子的,一嘗,真沒有大區別。
我們的茶,工業時代沒跟上,國產工業茶在慢慢追,差異化,穩定的品牌形象,穩定的消費群體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形成的。
最後,中國茶無論茶本身還是周邊的瓷器紫砂到文玩這個系統,最值得玩味的一定不是工業化的這個部分,而且農耕時代集權社會裡的這些玩意,而國茶本身捨棄拼配講究原生的喝法,讓茶很難逃脫稀缺,無法大規模複製,所以根本談不上追捧
說簡單點,國內的好茶都是一山一味,換個人做就不一樣,特定的口味都是每年就那麼一段時間那些個地方那些人做那些人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最後很難讓數量巨大的消費者品嘗到數量巨大的同一品質的茶。
但是你如果了解茶葉的內銷情況,再看看增量,就會明白,同樣受追捧,只是沒有下午茶這樣的統一的營銷形象,或者說不需要
茶,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茶葉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中國茶都是資本在炒,變成了玄學。一樣的品質,中國茶是英國茶的好幾倍。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來說,肯定買英國茶了。
瞧把你們一群人能的。首先中國有好茶,比國外的茶好的有,同樣的,國內也有比國外差的茶,喜歡喝什麼茶就去喝什麼茶,喝個茶還喝出個鄙視鏈,你們咋不上天?不覺得國內的茶好完全沒問題,這都屬於個人感知而已,真沒必要上崗上限把人往崇洋媚外附庸風雅上面靠,臊得慌。動不動就沒喝過中國的好茶,難不成中國的好茶都從空氣里消失了不成?還是就被你們幾位自己全喝了?喝過中國的好茶就一定要喜歡?不喜歡難道就不成?在我看來,無論一個人出於何種目的去喝某一款茶,那麼正說明這款茶葉正是契合他自己個人的,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還是價錢上。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做茶的人所應該做的是依託自身的茶葉給客人以滿足感才是最重要的。明明自己不去反思為什麼,一味的抱著別人不懂茶,不會喝茶,站在高處嘲諷批判一番的,都是垃圾。至於題目,我想說題主你居心不良。試問有幾個人是出於所謂的高端去追捧國外的茶的?大多數中國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關於茶這種事物的條件反饋等同於中國的茶!等同於龍井,普洱,大紅袍等等等。而喝國外茶的人本質上的直觀感受是在喝一款飲料!!!!!一款飲料,這款飲料滿足了沖泡簡單,好喝,人際交往中不會太拿不出手,價格在可以承受的範圍等特點(除此以外食品安全可能也是一種,但絕對不多)是除咖啡以外的另外一種選擇!!!跟狗屁貴族毛關係都沒有。。或許真有喝個外國茶就把自己當貴族的,但是說多的,你自己信么?同樣的,我同樣認為喝個正岩喝個古樹的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都是垃圾。
個人認為追捧英國茶的那一類人有可能恰恰是身邊和自己沒有懂茶之人,他們喝的可能是自以為是的逼格。小壺喝過很多國外的茶,斯里蘭卡紅茶,印度紅茶等,當初有個人很驕傲的和我說,我這有個外國朋友送我的英國紅茶,你來嘗嘗,於是我們就泡了,之後又泡了中國的祁紅,相差真的很大,讓我從那之後再也不想喝英國紅茶了,真是不好喝。當然我沒有鼓吹中國茶好,也可能是剛好那個茶質量差,難喝。但從茶的歷史,文化,還是茶葉加工,我們的茶都勝它一籌啊,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太膚淺,有偏見,可以多喝點中國茶,喝多了你就懂了。
因為窮,買不起傳說中的好茶,稍微便宜點的又怕買到假貨。就算客戶送了好茶首先肯定不是想拿來自己喝而是考慮該孝敬哪位大佬。
而且買了好茶總覺得還得要一套茶具組合甚至傢具來配,更加買不起。
相比之下whittard一盒25包裝天貓國際只要65塊錢,也不需要準備什麼器具,適合我這種沒什麼錢又懶的人。
其實說實話就算在英國稍微好一點的中國茶對我來說也是剛需,每次有朋友過來我都會托他帶點茶方便送禮。
我估計等哪天自己能坐到每年有人送好茶孝敬自己的位置應該也就不再喝英國茶了。我能說這是個偽命題嗎?
粗略回顧,最近幾年,去過不下兩三百個地方(單位或者個)拜訪,可是請我喝英國茶的沒超過十個,大部分都是喝的中國茶。而且有趣的是,喝英國茶,都是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單位,個人家裡拜訪基本沒喝過英國茶。如此比例,何來追捧一說?
為什麼企業裡面很多喝英國茶呢?我覺得大概有這麼兩三面的原因,一來有些是涉外經營的單位,那麼配備英國茶就理所當然;還有一些就是一些所謂的年輕人居多的,偶爾有幾個海龜的那種(這種為什麼配備一些外國茶,也能想得到吧,也不多說了);最後還有一些,屌絲公司,老闆其實沒啥文化,聽說公司里喝外國茶,會表明公司上檔次,就配了外國茶,其實怎麼喝,不會,或者就乾脆從來不喝。
不少回答里談到,是因為價格便宜,我也一併噴一下,這個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咱們國家的茶,二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而且很好喝。
那到底什麼原因呢?我基本(有些比較偏激)認同吳永麟老師的觀點,不一定就是對的,個人認同而已,歡迎探討。下文出自其博客(越來越多中國人為何愛上英國茶_吳永麟_新浪博客):
紀夢雨(音)在軟椅上坐下,端起一杯茶,耳畔是茶匙攪動的叮噹聲和喁喁的細語聲。維多利亞式的豪華裝修使茶屋凸顯正宗英倫風格,彷彿《唐頓莊園》中的一幕。但這裡是北京。(《環球時報》09-06)
據報載,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丟棄他們國家的古老茶葉傳統,愛上進口英國茶。上述這名25歲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看來,英國茶給人一種奢華和高品質的調子,讓她體會到被電視劇和時尚品牌推廣至全球的優雅英國文化。
中國是產茶大國,中國的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愛上英國茶,這讓人困惑不解,筆者細讀新聞,獲得如下的信息:中國人愛上英國茶,這個群體多為中國富有的中產階層,他們認為飲英國茶是品味優雅的英國文化,此外,他們還認為中國茶葉的農藥殘留或種植土壤的毒素水平較高,進口的英國好茶被視為更安全、質量更高。但是,據英國記者的調查,中國的英國茶有些原產自中國,但這僅佔英國出口中國茶葉的一小部分。
由此,筆者聯想到中國遊客到日本搶購產此中國的馬桶,中國遊客到歐美國家購買產此中國的名牌衣服,中國人十多年前以吃麥當勞、肯德基為顯示身份和品味,今天想起來,這些事件,讓人想到信息閉塞和見識淺陋。
中國人愛上英國茶只是錯位了的附庸風雅,反映出來的是中國一些富有的中產階層的文化自信缺失,精神的空虛,品味的錯位。一個群體,沒有文化的自信,才會去附庸風雅。一個群體,因為精神的貧窮,才會去用一個美麗的外殼來保護自己。
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茶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成為保健、養生、怡情和交友文化的源泉。作為中國人,找不到茶文化的自信,看不到茶文化的閃光點,感受不到茶文化的澤潤,這是文化的淺陋,是品味能力的盲目。從此可以看到,中國中產階級有的富人,他們窮得只剩下錢。
很希望見到英國茶和中國茶的對比,而不是單純的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都不能算同一種茶的。。一個好字概括太多了。再說了英國茶在世界茶產品分布中可以有那麼高的比重,總應該有優點不是?單據我所知的英國茶有非常專業的拼配工藝,口感可以保持多年如一,不同的配比可以組合出複雜但穩定的風味。不得不承認這比我們中國的茶要規範而且有創意的多。(這些我們上課沒講到,我這純屬課外了解。。歡迎了解英式茶的小夥伴來拍磚)對於所競爭的產品,我覺得要做的應該是先了解,而不是先否定。如果可以在英式茶中找到有價值可以借鑒的工藝或者做法,憑藉中國品種繁多的茶,來做出更加優秀的茶產品,去把國外市場搶回來,豈不快哉?
本來打了一大段的字,但後來想想我為什麼要費盡給一個SVN"M解釋?
於是只刪剩一句。中國茶作為始祖,當然是世界第一啦。如果初春喝上好的花茶,夏天喝龍井竹葉青碧螺春,秋天喝大紅袍金駿眉鐵觀音,冬天喝普洱。我不信誰還咽得下去英國茶。
公寓來人了一點點大紅袍功夫茶能喝一下午,比一人一杯奶茶便宜多了,還比英國茶香。客人都是二十齣頭的,還沒見過誰不愛喝。
我跟室友的日常就是周末客廳泡壺茶一邊學習一邊喝。我80g大紅袍2個月才喝了20g。在紐約1g大紅袍$1。還有我室友的白茶碧螺春,其實和$5一杯的奶茶比也都是毛毛雨。
下學期少喝奶茶繼續攢錢買好茶葉~更新:
看了這麼些答案,進行了探討,其實大家的觀點幾乎是一致的。總體上來看,中國茶葉(注意措辭)豐富性、高端茶葉的品感幾乎碾壓性的勝出——然並卵。普通大眾根本不關心這個。普通大眾關心的是自己能買到什麼樣的茶,能什麼價喝到什麼樣的茶。這裡就是雙重因素,茶葉品質x行業水平=老百姓的喝茶體驗。我們這些賣茶的專業人士確實有點「何不食肉糜」。所以也代各種專業人士向大家道歉。我們能便宜便捷的買到高性價比可靠的茶葉,不等於國人都能買到。消費者沒有義務喝個茶就得變專家,那玩電腦就得懂編程?
所以咱們茶葉品質有多好,恰恰茶業產業狀況就有多差。對,遜斃了。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老百姓屁顛屁顛的跑來喝中國茶。大家應該理性的選擇,那些坐在「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上混吃等死的,就趕快丟到垃圾桶里去。新時代的新茶業,再不好好搞,等老外弄懂中國茶,進來搞降維打擊,都不知道怎麼死。不要認為我說的是天方夜譚。某幾個大品牌茶葉大股東都引進外國資本了。
我們一致在努力的路上。
------------以下原答案-----------
很簡單,因為還停留在進口貨是高端貨的思維定勢里咯。確實人家老牌工業大國,在很多領域都還很牛,貴族階級的遺風很多講究。但是茶葉這個領域,因為英國不產茶,所以本身就受到很大的局限。其實情況是倒過來,英國人早先見著中國茶感覺特么高端啊!上檔次啊!女皇才能喝到好品質一點的啊!現在可能有些人覺得英國茶高端,其實不是,其實是崇尚那種貴族范。英式紅茶下午茶那種形式確實是很貴族范兒嘛,中國剛富起來,肯定要像貴族太太們多學習。
英國茶多是印度茶、斯里蘭卡茶。這些茶的品質,隨便一個中國名優茶都把它秒成渣。2000年伊麗莎白女皇來訪,喝了一下大紅袍,把老太太差點驚著。女王啊,這才知道平時喝的是laji了吧。
味覺正常的人不會覺得外國茶有什麼好喝。當然,她們為了掩飾這玩意實在難喝就加糖加奶咯。
剛喝了一下家裡的錫蘭紅茶樣品。確實…和國內茶不能比。-----------以下廣告--------特么要火?不廣告一下對不起自己。各種紅茶、大紅袍、單叢。有愛的來。喝英式紅茶的慎來,9成9你回不去!回不去!回不去!賣茶捧臭腳的人多,不稀奇。偽文青也多,啥都不懂就覺得自己有逼格。還有,嚴謹點的覺得英式下午茶是英國貴族玩的,自己喝喝就是貴族了,其實那些英國鬼子在老佛爺面前算個屁。
從口味和文化方面聊一下:
1.從口味上看。英國茶比起國內的茶:
1.沖泡時間會比較長,茶味更重。2.茶味比較單調就加點糖或蜂蜜(人類天生喜歡甜食)。3.有些會加牛奶,中和因沖泡時間長所帶來的澀感,還有奶香(基本就做成了淡奶茶)。比起現在國內的茶,英國茶普遍味道會重一點,現在人飲食普遍口味偏重。口味濃郁的更容易被稱為正宗或者好吃(在美食街的食品口味都挺重的)。
我們設想一下,假如去網紅奶茶店點一大杯綠茶或者紅茶,確實會有點單調,所以奶茶店往裡面加奶蓋、寒天、波霸、燒仙草變成各種奶蓋茶,或者加很多水果變成各種水果茶。
總結就是:
英國茶注重拼配、調味。喝的是豐富的口味和更加濃郁的味道。中國茶講究山頭、季節、水溫、茶具、沖泡時間。喝的是鮮、爽、潤、回甘、喉韻(我就隨便這麼一舉例,行家輕拍)。還是有一定的欣賞門檻。從文化上看:
英國文化輸出更強大一些。英國喝茶的階級稍微更高一些。我腦海中總有英國貴族拿著精緻的英式瓷器喝茶的影視片段,中國倒是真的少有這樣的影視片段。人們為了追求貴族那種生活,會刻意模仿其中的某些細節。假如美國總統手裡拿著《未來簡史》看,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買一本來看看美國總統都在看些什麼。
我們再假如本國茶價位普遍都在1000+一斤,新聞上經常看到馬雲,王建民都在泡茶談笑風聲,北上廣深的小資好不容易周末去健個身、用茶海、蓋碗、公道杯等一系列茶具,泡一壺399一兩的單樅。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還是會去追求一下中國茶這種東西。感謝 @元首 邀請回答。
為了更客觀的回答問題和闡述觀點,不有失偏薄,我先把比較靠前的回答和回復都仔細看了一遍。
「如何看待中國人追捧英國茶?」雖然問題本身就是問題,然後大家積極回復的熱情還是可以理解的,茶發源於中國,作為中國人有引以為豪的一面,但也需要看清歷史,擺正位置,不怕落後,就怕不知道為何落後。
我要闡述的內容有些長,請保持耐心,謝謝。
首先簡單自我介紹,我叫孫明偉,2010年之前前由於長期在紐西蘭生活工作,喝咖啡比較多,從2006年開始比較高頻次的喝茶,2010年開始基於健康考慮基本「戒」掉了咖啡,2012年開始比較有意識的去了解和研究茶,2014年開始,創立電子商務公司主要聚焦食品和茶的銷售,每年春秋兩季定期穿梭於浙江、福建、雲南、廣東等主要茶葉產地,2016年赴斯里蘭卡主要茶葉產區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地考察,2016年兩次考察美國茶葉市場並參加了2016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茶展,2017年美國分公司註冊成立。
我想我是可以客觀的闡述中國茶的優勢劣勢的,當然也希望可以從側面回答作者的問題(或疑惑)。
首先闡述幾個事實和觀點:
1. 中國雖然是茶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飲茶傳統,但我們的茶產業從鴉片戰爭之後一直就沒有領先過,我們需要正視這個事實,因為這不單單牽扯到茶本身,更牽扯到更深層次的中國和世界近代史的發展演變;
2. 茶改變了中國的近代歷史,中國茶葉貿易的入超使得英國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這導致了後來英國人把鴉片引入到中國,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引起了後來的鴉片戰爭,太平洋另外一側的美國的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波士頓傾茶事件,事件的起因是源於英國對北美的茶葉貿易苛以重稅;
3. 最早把茶葉引入到歐洲的是荷蘭人,比威尼斯人把咖啡引入到歐洲早了(大約)十多年,當時荷蘭人引入的是中國安徽的松蘿綠茶;
4. 直到今天,我個人仍然認為中國多數茶企的市場策略存在問題,中國茶業的主流目前仍然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
欲了解英國人如何把中國茶葉引入到印度的那段歷史,推薦閱讀書籍《茶葉大盜》。
真的有很多中國人追捧英國(品牌)茶嗎?答案是否定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英國茶受到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喜愛,但還遠遠未到「很多中國人追捧」的地步。樓主提問的出發點應該是非常積極的,但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英國茶的主要原料產地是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看到有部分回答者還提到了中國,這絕對是「誤導」。就是今天,我們中國的茶葉無論從出口的數量,還是價值看,佔世界整體的茶葉出口貿易的比重都是比較小的,沒錯,比較小。
以美國市場為例,干說數據太枯燥,我就直接上圖吧。
2016年6月,美國拉斯維加斯,世界茶展。現場90%以上的茶葉參展企業都是外國人(包含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德國、澳大利亞、印尼、印度、斯里蘭卡、日本等),中國參展企業比例不到10%,且展台位置相當不好找,以至於我們的一個國內供應商去參展,也是回國後我才得知,現場愣是沒有看到他們的展台。至於美國茶展上的茶,大家看圖片也就明白了,沒中國茶什麼事兒。
在看看美國的超市裡的茶。
主流超市還是以本地茶品牌為主,產品也以調味茶為主,日本茶和日本品牌也有,特別是在亞洲超市,日本茶和日本品牌的佔有率還很高,中國茶也不是主流,中國本土的品牌基本看不到。
美國茶葉零售市場的規模在2016年已經突破了200億美金,而很多中國做茶葉的人還經常問,美國人喝茶嗎?
很多朋友提到了英國(品牌)茶不好喝,這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茶葉大盜》一書詳細的描述了英國人羅伯特.福瓊費勁千辛萬苦從我國的武夷山把茶葉樹種和茶工帶到印度的歷史。其實在這之前,英國人已把中國廣東的茶樹樹種帶到了印度阿薩姆地區試種,由於樹種本身的品質問題,加上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差異和製作工藝的缺失,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根本和中國武夷山地區的茶(主要是正山小種紅茶)根本無法比。
後來,羅伯特.福瓊把從武夷山帶來的正山小種茶樹和茶工帶到了大吉嶺,終於做出了英國本土消費者認可的紅茶。
注意,雖然消費者認可了,但印度大吉嶺出產的紅茶和武夷山出產的紅茶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味道醇厚,後者香氣回甘,但味道醇厚的印度茶更適合英國人加糖和牛奶飲用的習慣,當然香氣回甘的中國茶更適合中國人的清飲習慣,所以說沒有好壞之分,不同產地不同特點不同飲用習慣而已。
英國人後來又把茶葉的種植引入到了斯里蘭卡和肯亞等國家和地區,2016年七月我去斯里蘭卡考察了五個茶廠,叫我比較震撼的是工廠設施的規模化和生產的自動化程度,20世紀初,斯里蘭卡的茶廠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很多30年代的生產設備今天還在正常使用。
斯里蘭卡茶葉工廠更多的圖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我微信(vipmarksun)索取。
100多年前印度和斯里蘭卡的茶葉生產已經實現了規模化自動化,今天我們國家主要的茶葉產區還是以家庭作坊式的小型生產加工為主,這樣的差距直接導致了成本的懸殊。拿斯里蘭卡的紅茶舉例,出口前的平均成本大約在4-6美金每公斤左右,即便按6美金算,到了中國加上50%的運費和關稅,成本也不過9美金,約合60元人民幣一公斤。拋開口味等比較難以標註化的評判,但說出口這一條,斯里蘭卡的茶葉出口到歐盟和美國基本暢通無阻,而我們國家的茶葉,現在農殘問題還沒有系統性的解決。
從去年開始,我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說服供應商/茶農從種植源頭進行農殘管控,給我們的茶葉必須滿足農殘標準,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說我們「沒事找事兒」。
寫到這裡,大家也基本明白了我們國家茶產業所處的位置和所面臨的問題,如果不能從歷史根源上認清中國茶葉的來龍去脈,再如何空談市場空談營銷都是無濟於事。也好營銷、品牌也罷都是大家面上能看到的,當然我們在這方面和西方國家相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有差距不怕,認清差距,積極追趕就好。
如果不能從歷史根源上認清中國茶葉的來龍去脈,如何空談市場空談營銷都是無濟於事。
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聊中國茶如何標準化、如何定位、如何營銷的問題。
謝謝大家!
2017.10.27 深夜
可能因為我是廣東人吧…
沒見過追捧英國茶的活體案例…
英國茶就是廉價的代名詞啊…
長輩不會喝的
年輕人找自己的爸爸要點茶都好過袋裝立頓/川寧
袋裝茶是我做奶茶的時候才會用的,畢竟廉價而且奶茶本來也不注重茶味
有一次和朋友在太古匯等人,到處找能坐下的地方
剛好看到有家TWG 想進去坐著等人 (誒TWG好像是新加坡的)
結果被朋友一臉嫌棄地拽走了
「難喝死了不去不去」
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
我在英國已經生活了五年多,講真,英國茶,真的,不好喝...
如果是說配著甜點三明治喝個氣氛,那還不錯,關鍵就是得比較閑,坐在那裡一個下午,和閨蜜邊喝邊吃邊聊。
而國內一百多兩百多才能喝到的英國下午茶,在英國超市裡兩三磅一大盒的茶包,再好也不超過十磅,跟國內幾百幾千甚至上萬一斤的茶葉完全不能比。
如果是評價茶本身,因為我喝茶非常不喜歡加奶加糖,而傳統的英國紅茶,原味的一點都不香,沒有回甘,開水倒進去,茶包一放,完全不講究,泡得稍微久一點,就非常苦非常澀。而中國茶,不同茶要用不同溫度的水,不同的茶具不同的儲藏方式,其中的講究學都學不完。
這五年我都是自己從國內帶茶帶茶具,特別喜歡金駿眉,也給好幾個英國人喝過,沒有一個人不驚訝的讚歎中國茶的香。
至於為什麼追捧?『『遠香近臭』』?
不過有些人的確只是喜歡坐在那裡,用著好看的茶具喝著茶,吃著小塊又多樣的茶點,關鍵不是美食好茶而在於氛圍吧?
就這點來看,真心希望國內可以多一些針對各個年齡層的茶社茶館,讓年輕人也多了解本國的茶而不是追捧人家的茶~
一點補充:
看到有人提到了喝茶在英國與貴族和階級的關係,可能以前是這樣,具體歷史我也不了解,但是現在,英國茶是在任何地方除了 tap water 以外能點到的最便宜的飲品,啥階級的人都喝茶也都喝得起茶,喝茶的時候也都是輕拿輕放翹起小指。完全跟高端跟階級沒關係。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覺得咖啡比茶更顯格調?
※積年的雨水、雪水、露珠兒,泡茶好喝嗎?時間過了那麼久,真的能喝嗎?
※哪個牌子的蘭貴人茶比較好?
※正山小種 大紅袍 金駿眉有什麼區別?
※喝抹茶的時候為什麼要把茶碗轉兩周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