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權衡全職媽媽與理想追求?
今天正好寫了自己做全職媽媽的經歷,作為對你問題的回答吧。
為什麼說「全職媽媽」只是我的一份工作?
Original 2017-07-09 槭樹街艾林 槭樹街艾林
(女兒教兒子乾和濕的概念)
隨著國內二胎政策的放開,做全職媽媽的女性越來越多。
但是對全職媽媽的誤解和蔑視,卻一直存在。
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家庭成員的。
婆婆:我兒子一個人掙錢養著你和孩子,你可得好好伺候他!
老公:孩子怎麼生病了?你怎麼連個孩子也帶不好?
鄰居:你不是全職帶孩子么?還需要送孩子上親子班?
招聘人員:全職媽媽的經歷,不算工作經驗。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職場女強人唐晶勸自己的朋友、全職媽媽/主婦羅子君時,說:「你一口飯一碗湯,都是因為你取悅了人家,人家賞你的!」
意思都差不多:你做了全職媽媽,不能掙錢了,你就成了男人的附庸,失去了自我,沒有了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可是,我也做了三年的全職媽媽,我並沒有這麼覺得。
前幾天,8歲的兒子嚴肅地問我:「媽媽,你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是什麼時候?」
我回答說:「你出生後我做了三年全職媽媽,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這是我的真心話。對我來說,全職媽媽,只是一種職業選擇,並不應該影響到自己在家庭里身份和地位的變化。
這是我的上一份工作——全職媽媽——教給我的。
01 我也是付出勞動、得到報酬的工薪族
跟許多全職媽媽一樣,我選擇產假後留在家裡,也不是一開始就心堅意決。
我跟老公彼此的父母家裡,都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幫我們帶孩子,所以我產假結束後,就面臨著要麼我去上班、送孩子上幼兒園,要麼我跟老公有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問題。
我當時在餐館打工,薪水不高,如果送孩子上幼兒園,2/3的收入給幼兒園交學費,然後一天1/3的時間還見不到孩子,基本就是自己花錢找罪受。
決定做了全職媽媽以後,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錢的問題。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銀行卡里沒有錢按時進賬,那種心裡發慌的感覺,我現在還記得。
我跟老公如實說了我的感覺,當時只是想傾吐,心裡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必須承受。
但老公很認真地考慮了一天。他說,我帶孩子也是在工作,也應該有人發薪,既然孩子們不能給我發,他就應當給我發。然後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案:每次他工資到賬後,除了自動扣除的房租水電一應費用和他的零用錢,剩餘全部自動轉賬給我,作為我照顧孩子和家庭的薪水。
初一聽,覺得有點彆扭:自己家裡的錢,從你的卡里轉到我的卡里,不是多此一舉么?
但是,實施以後,感覺上真的不一樣了。
去超市購物,結賬用我的卡;
老公去給家裡添置物件要請示我:「我可以用下你的卡么?」
老公每次說:"這次要用你的錢了。」 我總是說:「是我們的錢。」 然後我們就相視一笑。
我真的感覺到,自己也跟工薪族一樣,按勞取酬。我的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變了,但我對家庭的貢獻、在家庭里的位置,並沒有改變。
02 我在工作中有學習、有成長
全職媽媽的工作績效,確實不易量化。餵奶、換尿布、洗澡,日復一如,需要做的家務永遠沒有結束。
(一起做家務)
但是,自己通過學習、實踐積累的成長,自己知道。
閱讀各種育兒書籍,虛心請教育兒專家,用心陪伴孩子。我覺得,跟從事其他工作的朋友一樣,我也是一個熱愛本質工作、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的好僱員。
翻翻孩子0-2歲那兩年的日記本,很多頁上我密密麻麻記了很多,有孩子的作息記錄,孩子取得的每一個小小進步,有我對照育兒理論和自己實踐的體會,有反思和頓悟,還有心情小記。
孩子1歲以後,我開始經常帶他去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同時,根據一些當時喜歡的育兒理論,學做有關他周圍世界的卡片和書籍。大約一年時間,我做了100多本書,成為孩子玩耍和學習的珍貴資料。
通過孩子參加的圖書館和音樂活動,我也接觸了不少孩子的圖書和歌曲,對我後來從事幼教工作有直接的幫助。
同時,得益於全職媽媽有大塊的自己支配的時間(孩子白天和晚上睡覺以後)和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我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小進步。
比如說烹飪。
過去我不會做飯,經常發生一些讓家人哭笑不得的事: 煮一碗速凍餛飩,吃的時候發現裡面的餡兒還是冰的!做的糖醋排骨,女兒吃了幾塊兒發現肉根本還是半生的......
全職媽媽的三年,我不僅學會了做孩子吃的食品,還跟著網路上的美食博主學習,天南海北的飯食都能搗鼓出來。現在做飯,根據冰箱里現有的食材,也可以憑感覺創造出一個「特色菜」。
再比如種菜。
本來是老公經營的小菜地,我因為呆在家裡時間多,粗暴接管。在網路上學習,電話里跟老爸取經,跟人交換種子。種的菜不僅自己吃,還時不時送個瓜呀果呀地給親友。
在三年時間裡,我不僅作為媽媽的自信心逐漸增強,還在個人生活技能上有所提高。這種自我提升、自我發展的感覺,不就是很多人參加一份新工作時希望找到的感覺么!
03 家人和朋友對我工作的理解和認可
我想我比較幸運,可能是因為攤上了一個思想開放的老公,得到了體諒媽媽的孩子們,也可能是因為我溝通能力不錯,總之家人都非常理解我的工作。
每天家裡人下班了,放學了,我同樣需要下班。所以老公往往一回家,換了衣服就轉換成陪娃模式,我也切換場景和角色,進入廚房,用心給一家人做晚餐。
給兒子斷了母乳以後,每天晚上放他睡覺有一個舒緩悠長的程序:陪他洗澡,穿上睡衣,讀書,聊天,然後說晚安。儘管我享受這個過程,但是每天晚上都要花上將近1個小時,我漸漸覺得浪費時間。跟老公聊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他能分擔這個任務。
老公趕緊道歉,說他以前因為擔心打破我的育兒節奏,所以沒有提出插手這個程序。從此,我們就開始了輪流放孩子睡覺的方式,一直到現在的卧談會形式。
已經工作的朋友都知道,別人的認可能大大激勵我們的工作熱情。我想我之所以做了三年、還非常享受,跟家人和朋友的認可是分不開的。
老公總是誇我將孩子帶得好:健康、聰明、懂事等等,還時不時把我介紹給他剛做了媽媽的同事和朋友,請我幫他們做電話諮詢。
孩子當然也會生病,也會磕磕碰碰,我也出現過不慎把孩子摔到地上的情況,他說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就像每個人都有工作中的小失誤一樣。。
這種種對我工作的肯定,使我產生一種價值感,當然會更加投入自己的熱情。
04 全職媽媽,拓展了我的生活空間
很多人覺得,全職媽媽不僅沒有錢,生活範圍也局限在很小的空間,容易坐井觀天。
如果你原來的生活、工作圈子非常廣闊,可能會有這個感覺。
就我個人來說,做全職媽媽,反而拓展了我的生活空間。
應該是因為我移民到國外還不算久,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工,來往的人也就幾個同事和朋友。
全職媽媽一年以後,我開始經常帶孩子去參加各種親子活動,認識了很多媽媽朋友和有關工作人員。
我們常常、隨時聊自己的心情,聊孩子。對於遠在異國、父母和親戚朋友都不在身邊的我來說,削減了很多的寂寞,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持。
我們還經常在一起討論、互相學習、找地方去玩,我的活動空間一下子拓展了很多。
我常去的一個親子音樂活動"mainly music",後來邀請我做代課老師(就是在孩子面前隨著音樂唱歌跳舞),對我後來選擇幼教老師做職業,有類似預熱的作用。
05 為下面的職業發展做準備
全職媽媽的工作經歷,讓我喜歡上了跟孩子相處,直接導致我選擇幼兒教師作為下一個職業。
同時,對我下面的職業發展,也做了兩方面的準備。一個是積累跟孩子相處的經驗,一個是備考雅思。
養育孩子的實踐經驗,不僅讓我學會了怎麼走進孩子的心裡、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還成為我跟家長交流的有效助力。
比如不久前,一個家長擔心兒子快三歲了,還對自己上廁所不感興趣,有點著急。我給她講了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育節奏,又講了自己對兒子進行兩次如廁訓練的經歷:第一次2歲半時,反覆多次;後來停下來一段,三歲後再訓練,極為輕鬆。這個談話立刻減輕了她的焦慮。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一般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家長的焦慮,我都親歷過、學習過、解決過,跟家長聊天可以信手拈來,對很多家長有所安慰、啟發和實踐幫助。所以不少家長有了問題和擔憂,願意跟我聊聊。
第二個準備工作,是備考雅思。
30多歲才開口說英語的我,在做全職媽媽的頭兩年,能不說英語就不說,去各種親子活動,大多跟可以普通話交流的媽媽們聊天。
後來想做幼教,需要考出來雅思4個7分,才開始備考英語。
備考期間,我給自己規定:只用英語交流,只看英語電視、讀英文報紙,每天晚上孩子睡覺以後,用兩個小時練習英語寫作。
一個多月過去,我順利通過了雅思考試,英語口語也確實進步了,唯一的遺憾是,快三歲的兒子,習慣了英語交流,普通話大大退步。
你看,我做全職媽媽,有工資,有個人的成長,有別人對我績效的肯定,還拓寬了視野,引出下一個職業選擇,也為下面的跳槽做了充分的準備,跟一份好工作能為一個人提供的,又有什麼兩樣?
我喜歡將6個兒女培養成哈佛和耶魯博士、被稱為「韓國首席媽媽」的全惠星的觀點:作為父母,孩子給了我們第二個人生。教育孩子的過程是為了豐富我們,而不是剝奪我們。全職媽媽,應該是一個能夠讓我們成長、給我們幸福的職業選擇。
「全職媽媽」之所以能成為我的「最幸福的時光」, 跟家人對我的支持分不開,跟我的個人學習、努力和溝通分不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上期文章:怎麼釋放」熊孩子「心中的天使? --我們為他量身設計教學計劃!
相關閱讀:我沒有母乳餵養,沒有陪睡,我還是一個好母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