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孩子從來不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呢?
當我們說一些熊孩子事件的時候總會有人說『』誰小時候不鬧啊,我們要對他們寬容『』
我很不服啊,不是因為我小時候不鬧。是因為我印象中小時候唯一一次鬧沒得到寬容QAQ。(不是被外人打了,直接被我爸反補掉了)我現在憑什麼要寬容別的孩子。所以我就想問問大家你們小時候在公共場所會大吵大鬧嗎?
有啊。
我。
小時候只要敢鬧,我爹就敢打。
兩次一打,不要太乖。乾脆利落。
謝邀。
我妹妹,現在七歲。
小朋友從出生就和我待在一起,算是受我的影響,從小就和我性格相似。她四歲那年我第一次帶她到有許多人的場合,也就是商場。在此之前都是在家中的院子或者家附近的小道溜達。
第一次帶她出門的時候,其實我也非常擔心她會給別人添麻煩。
因為我著實清楚小孩子的哭鬧有多讓人心煩。
我在出門之前特別認真的跟她溝通,反覆強調了不可以大吵大鬧,如果想要什麼要認真和我說,不能因為被我拒絕了就大哭個不停。
但是小朋友畢竟會有意外,她無意間被其他的孩子撞倒,因為疼痛當時直接咧開嘴就要大哭的樣子,我立刻衝過去抱起她到商場的角落裡安慰她,穩住她的情緒,告訴她我知道是別人撞了你,你很難過,如果你太疼了可以小小聲的哭出來,只給我聽見,等到她情緒穩定下來了之後再跟她輕言細語地分析這件事,之後由於害怕出現其他意外,我抱住她逛完了整個商場。
然後在每一次出門的時候,她試圖想要用鬧脾氣的方式解決的時候,我都提醒她不要忘了我們出門前做過的約定。
這個約定直到她六歲那年,我們才不再每一次出門前重複了,因為她已經記住不能靠大吵大鬧和大哭解決問題,想要什麼就認真說,被拒絕了也沒關係。
希望她一直能夠好好的成長,變成一個合格的大人。
我愛你?(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只是為了給妹妹表白)有啊。(微笑臉)
今年回家的時候,上來一個老爺爺,一對夫婦,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大的也就是6.7歲,小的4.5歲。我睡下鋪,吃的放在床旁邊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放在最外面。那位爺爺睡我對面的下鋪,兩個小的陪著他。那個小一點的孩子一上來就吵著要吃零食,我當時心裡一咯噔:完了,這兩個孩子要是過夜,我估計睡不好覺了,因為我睡覺特別輕。
我喝了一口酸奶,準備帶個耳機。
那個小一點的看到了酸奶,震驚我的一幕出現了:(但其實很常見)他一直盯著酸奶,再看看我,然後一點點挪到桌子跟前,伸手拿我的酸奶。我當時很糾結,作為一個護食的吃貨,我很想從他手裡奪過來,但作為一個成熟穩重高情商帥帥的青年人,我很糾結。真正震驚我的一幕出現了:
那個大一點的孩子,走過來從弟弟手裡拿走酸奶放回桌子上,還專門和我說了聲對不起。然後教育他弟弟這是別人的。他沒有罵弟弟,只是溫聲細語說等下媽媽過來,給你拿吃的。
弟弟顯然不滿意,跟他哥鬧,然後多次盯著我酸奶不放。
考慮到酸奶的意願和安全,我果斷喝完了它。當時我就看到弟弟撇嘴。全程爺爺沒有說話。
弟弟一直各種吵,哥哥呢,我真的沒想到,他從上車,說話都是壓著聲音,甚至用氣音說話。
過了會兒,他們的媽媽來了,陪他們待了一會兒,火車上買玩具的阿姨過來,弟弟就開始吵著耍賴要買,媽媽就給弟弟買了那個會唱小蘋果的陀螺。
弟弟玩的很開心。
哥哥對媽媽說:以後別給他買這種帶響的,會吵到別人的。媽媽沒有吭氣。
弟弟一直在玩,沒有給哥哥的玩過,我看得出來,哥哥也是想玩的,畢竟都是小孩子。
總之,從這一家,我真的很震驚,弟弟會把自己不想喝的東西給爺爺,而哥哥一直是注意著不要吵到別人,吃東西先給爺爺送去(爺爺去另一邊睡覺了)
他有次不小心踩到我了,特別抱歉的表情和語氣和我說對不起,我笑著和他說沒關係,小夥子。他還特害羞。
我看不出這家長輩在教育上帶給哥哥的影響,但從他們的母親對弟弟的吵鬧、貪吃耍賴、不買玩具就哭上的放縱 上,我覺得這個孩子一定受到了包括家庭但不僅限於家庭教育的影響。
他真的很乖,坐就坐正,和一會兒躺一會兒坐在床上踢腳的弟弟成鮮明對比。當然,當弟弟再一次說不給爺爺拿新的,把自己喝過的牛奶給爺爺的時候,媽媽說你要是敢把你喝過的給爺爺,我們就把你丟出火車。
我無意猜測二胎家庭是什麼樣的結構,但這位7.8歲的容易害羞的小哥哥,真的讓我看到一種高尚的素質和對自己的要求。
我一直認為,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往往不會犯那些惹人厭惡的錯誤,因為我們要求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按照自己的信念和崇尚的精神去生活,不受他人左右。
第二個,關於我這個小時候身體弱各種被溺愛的熊孩子自己。
雖然我這個人,兒時自私又霸道,無賴又愚蠢,但
感謝我有非常要臉的父母,如果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坐地上耍賴什麼的,直接揪著耳朵拽起來一頓揍。在臉和我之間,我爸永遠選擇臉(笑)
我爸說,你讓我為人父母丟臉,我就得讓你當眾被打也丟丟臉,這樣才知道羞恥,人不知道羞恥,是無法立足社會的。
所以,我耳朵現在才這麼大!!!!有啊,我小時候就是啊。但是我絕對不是因為懂事,而是太懶.....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突然覺得跑來跑去大喊大叫很無聊。又很辛苦。
我父母都覺得很奇怪,小孩子居然能感覺到無聊。
以至於我對團體娛樂都很無感,完全體會不到其中有什麼樂趣。什麼籃球啊,足球啊,我小時候就覺得這麼多人搶一個球有什麼意思?不能一個人買一個嗎?進球就進球,又怎麼樣?
然後我爸說足球明星很多錢的。哦,反正也輪不到我。
我可能是少數的從小就連玩都懶得的小孩,我媽說有個故事,就是餅掛在脖子上父母出門了,回來看到兒子餓死了,因為太懶只吃面前的餅,脖子後面的半塊餅懶得移上來吃,就餓死了。說完以後,我媽補充,真有這種人,就是你。
我小時候挨揍都是因為太懶,不想做作業,最喜歡躺著看電視,吃零食吃得滿沙發都是。別人來我家看我不吵也不鬧,靜靜看電視,都誇我好乖。我媽聽了氣得想笑。
我爸到了我高中的時候,還經常說,你看看別人家孩子,放學都去打籃球,你為什麼不去,巴拉巴拉,你出去玩啊,別整天待在家裡。
咋還沒完沒了了呢!不用站隊撕了!!題主的描述中已經說了
是因為我印象中小時候唯一一次鬧沒得到寬容
你印象中記得你唯一一次鬧被揍了!
所以問題是你的印象中,印象中,印象中。。。。。
所以問題就發生在你沒有印象的那段時期。你沒有印象的那段時期。你沒有印象的那段時期。
還能記得住你小時候幾歲時發生的每一件事。知乎有相關文獻講為什麼我們記不清小時候的事了。可自行翻閱。
我沒孩子時也覺得那些小孩怎麼那麼調皮!!
有了小孩後才發現小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絕大多數的6歲以下的小孩子集中力注意力都堅持不了多久。具體數字忘了。
大概意思就是,一個小孩可能玩幾十秒或幾分鐘A玩法,就膩煩了,就去找B玩法,然後再過幾十秒或幾分鐘,又去找C玩法。。。。如此下去。。
所不同的就是有的孩子鬧的癥狀輕,有的孩子鬧的癥狀重。
真有孩子不吵不鬧的,那需要做下檢查是否有自閉症的潛在問題。。。。
扯多了,有些事情現在不理解是因為還不到那個時間節點,到了就懂了
學校也是公共場合吧?你在下課的時候去看看那些孩子的表現,如果沒老師壓著,能吵得你腦仁疼。這些孩子都是壞孩子嗎?當然不是。只是即使在這麼吵的環境里,也總是有孩子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這沒什麼好不好,只是孩子性格不同罷了。隨著人的長大,人對「吵」的容忍度會越來越低。不同的人在一起,對吵的標準已經不一致了,那麼,也許孩子壓低了聲音,你也覺得吵。過年的餐廳,婚禮的喜宴,整個都吵,大多數覺得正常,可也有人覺得受不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吵,真的是你當時對吵的容忍度變低了而已。有沒有不吵的孩子,有。這些孩子是不是都是令人愉悅的?不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真的絕大多數?他吵了,但是你提醒後,他懂得安靜,哪怕只是安靜一會兒。至少他知道,為了你改變自己的習慣。很多時候,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吵,你需要提醒他。把一切在公眾場合的孩子的聲音都覺得吵的,是你自己對吵的容忍度太低了。熊孩子的表現固然惹人嫌,但大多孩子真不是熊孩子。適當溝通和引導,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何必一說就咬牙切齒?你連努力溝通都沒有,就想著懲罰他們,憑什麼呢?
既然是公共場合,小孩子也有享有的權利。有的小孩子天性愛動或者聲音大,家長做好安全方面的監護(小孩的安全,他人因小孩造成的財產等安全威脅),眾人還是寬容些好。小孩子要是亂動你東西,你完全可以嚴肅禁止他,並告知家長,你嘴上不說在心裡打死他一百遍,憤怒家長為什麼不管,想不過了抬手就打,其實是沒搞清楚問題矛盾,或者你害怕和孩子及孩子家長交流?家長態度不好,交流不通完全可以報警。何必口口聲聲要打死熊孩子,說熊孩子會被社會教訓之類的話。如果你打死熊孩子,被法律教育,被社會教育的就是你。一般的吵鬧,說話聲音太大聲,我認為真的可以寬容,沒必要心浮氣躁。其實很多嫌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的人,都有點自以為是,自認為自己素質很高,正義的化身。心不靜,怎麼能遠離喧囂?
沒有,除非真的非常內向型。我兒子都已經是外人眼裡別人家的孩子,玩耍的時候不喊叫,不任性,不給買的東西就說下次再來看它,吃飯自己吃,吃完自己飯到旁邊空桌子玩自己的玩具,我對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不可以影響別人。但是我也不能保證他完全不吵鬧,畢竟他還是孩子,不是完全可以控制行為的人。只能保證他吵鬧了,我教育他,他會安靜。我看了那個視頻,孩子有人陪著一起玩,那躲貓貓也是在沒有客人的,也不會影響服務員上菜的桌子。如果真的就是像她媽媽說的,就喊叫了一兩聲,就被踹,那真是沒道理的。踹沒踹到的問題,孩子躲在凳子下,踹凳子肯定也傷到孩子,有孩子的人估計都是不能忍的。但是那媽也是潑婦,這種情況下不是應該先查看孩子有沒有受傷,然後再控制住那女的報警么?帶著孩子,盡量別和別人動手!忘記了那個被車上下來的兩個剛出獄的男人摔死的無辜孩子了嗎?
如果一個小孩子,從不大吵大鬧,安靜聽話,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你覺得他是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 好吧,如果學過基本的幼兒教育的心理學。。。。老師會告訴你,這樣的孩子心理是有」問題「的。
哭鬧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他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是很正常的。成年人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很多,語言、肢體、情緒等等。但小孩子只有一種就是哭鬧。
-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孩子有兩種情況比較明顯,一種安靜聽話,一種愛鬧活潑。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都不特別好。平衡的孩子才是最好的。
- 過於安靜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後天的教育沒有跟上,那麼將來長大後,性格內向、懦弱。
- 過於活潑的孩子,長大後,敢打敢拼,勇於探索。但如果沒有自制力,可能會走上犯罪的歧途。
所以孩子有各種情緒,實在是很正常的,不要覺得從來不哭鬧的孩子就是好的。關鍵是如何教育、開導孩子。讓他平衡發展。
- 過於安靜的孩子,要多陪伴,增加體育運動時間。
- 過於活潑的孩子,可多讓他玩玩具,培養他專註力。(玩玩具的時候不要干擾他)。
對於一個可能才學會控制排便的小孩子,你要指望他知道什麼是公共場合,能夠隨時隨地控制好自己情緒,那是不可能的。大人還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何況孩子。
- 遇到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一不要罵、二不要打。最好的做法是轉移他的注意力。譬如靠玩具,乃至吃的。甚至語言。然後等他平靜下來,再給他講道理。
因為孩子其實是家長的「鏡子」,你怎麼處理問題,你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你若喜歡靠罵解決問題,你將來孩子也是個喜歡罵人的人,如果你喜歡用打解決問題,那麼你孩子在幼兒園肯定是喜歡動手的哪一個。
- 有次聽一個幼兒教育專家講課,課中兩個家長問:「為什麼我們孩子在幼兒園老愛動手打人」?老師說:「平時你們是不是愛打孩子」?兩個家中說:「孩子有時候實在淘氣不聽話,肯定要打他」。那個老師就說了,任何時候都不要動手打孩子,家長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就是什麼樣子的。
- 有幾次在街上逛街,遇到幾次家長教育孩子,完全是破口大罵的。各種問候母親,生殖器的語言居然張口就來。。。。想一想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將來會不會有樣學樣?
我。小時候,有一天奶奶去走親戚,天氣不好就沒帶我去,把我暫時放在鄰居家,臨走囑咐我:老實坐在這個小板凳上,不要亂跑。於是我就在這個小板凳坐了整整四個小時,連廁所都不敢去。
這事兒吧,我個人體會是基因起了很大作用…(此處並沒有對基因好壞的情感升華,請按陳述句處理)
據說,我從小就沒有過任何原因任何場合任何形式的嚎啕大哭。第一次打疫苗,在其他寶寶們縱情釋放恐懼的鬼哭狼嚎BGM襯托下,為了配合演出的我只是在針扎進去時吭嘰了一下而已…從記事兒到現在遇到憋屈勁兒鬧心事兒必須挑夜深人靜時分默默抹眼淚,即使傷心欲絕也哭不出聲,從來沒體驗過傳說中放聲大哭那放縱的滋味,麻淡!!
我叔叔家的同姓堂弟,跟我一路貨色…好歹也是個東北小老爺們兒暴脾氣老鐵人設,但現實卻是每每一言不合就轉身撲向沙發掩面低泣…
公共場合撒潑打滾大吵大鬧?現在修鍊,或許下輩子能get到此技能吧…大家發現沒有,有些人自己教導無方,就開始理直氣壯地說「孩子天性就是鬧的,你們有了孩子就知道了」而且這些人還往往沒接觸過教導有方的家長。當然也許是他們不屑於去接觸,或者反過來人家不願意與他們接觸
我小時候還真不鬧,雖然好動,但不會刻意去惡作劇得罪人,也很愛護動物。
真的神煩那些說什麼「小孩子小時候都調皮」的人,完全是為了給自己的熊孩子洗地,我們這些懂事較早的孩子就被強行代表了。
我曾經算一個,小時候因為體弱多病基本沒機會出去野,到一定年齡以後經歷了父母非常嚴格的上規矩:吃飯不端碗,打!吃飯沒閉上嘴巴咀嚼,打!走路故意亂跳,打!出門見長輩不喊人,打!晚上到點不睡覺,打!放學不直接回家在樓下看螞蟻打架,痛打!更不用說出門了,在外面我接受的是「軍事化管理」,別人說話嚴禁插嘴接話,否則打!在飯店如果亂跑,痛打之!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女混合雙打自己自己打自己耳光…
所以,在任何公共場合,我都是最不會打擾別人的,甚至餐桌禮儀做的比不少大人還好…上面的那些例子可能還不一定具有可複製性,我這個例子肯定可以複製。至於我後來付出了多大代價才能讓自己可以正常的與人相處,怎樣從高中以前穩定的年級成績第一混到大學差點畢不了業…Who cares另外,按問題描述里說的,因為你被你父親修理了沒熊成,所以你不能容忍別的孩子熊…這邏輯簡直清奇…
先不說這兩件事存在不存在因果關係,討論一下容忍熊孩子大吵大鬧這件事。首先你自己的例子就已經佐證了肯定有孩子不熊的原因不是不想熊,而是沒機會熊…其次,說到你的態度了,就是零容忍。這是你自己的事,我其實無權干涉,但如果你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那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就說容忍,是否你對待這個詞語的態度只有兩種…完全容忍和零容忍?如果是的話,假設一個場景,你遇到和你當年一模一樣的孩子,區別是他爸在他大吵大鬧之後修理他並向你道歉,同時補償你可能受到的損失,你依然零容忍?如果答案依然是肯定的,我只能祝福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如果不是,那麼可以證明你所針對的並不是孩子大吵大鬧,而是大吵大鬧以後孩子父母的縱容…所以,你針對的點不對,不得分。另外,知乎關於熊孩子的話題太多了,我不巧也關注了這個話題,在各種答案中常見的一句話是,沒有熊孩子,只有熊家長。意思就是像上面很多答案里說的一樣,家長不熊,孩子很難熊…所以題主,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了嗎?屁股決定腦袋 當媽的都希望好當點 單身的都希望清凈點為避免答非所問 答案補充為 :有
可能有吧,只不過有些人沒見過。在有些人的生活圈子裡啊,4歲小孩不會說髒話就是痴呆了呢
小時候有一次陪父母出去和人吃飯,桌上有蝦,很好吃,所以我一頓飯幾乎只吃了蝦。
回家被打了半小時吧。從此出門同一個菜再不敢吃第二筷子。
大聲說話?不可能的老哥。我。
有,但我不是。
我相信有很多小孩子在父母的教導下能變得比一般的小孩子要乖很多,但是太乖了我就會懷疑是不是有毛病(別打我。
另外真的不太建議打這種做法,當然過分了打是沒問題的。
我就從小犯點錯被我媽一頓虎揍,小學大部分人生與眼淚為伴,但我媽還是很愛我的所以別說她。但說實話沒點心裡陰影都是唬人的,說實話我這個年齡看見我媽生氣我就虛…生怕她一巴掌就上來了(手動再見。)但我媽是個年輕時候用武力講道理,年紀大了用嘴巴講道理的人,鑒於她的道理對的比較多所以我很尊敬她,小時候基本是怕怕的,長大了才開始會有過多的身體接觸。你要知道上了小學五六年級然後一直到現在完全沒再跟母親牽過手的女兒真的不多了(′ . .? . `)當然現在好點了會靠在她身上玩手機之類的。我這個人小時候就很熊,熊到自己一個人幼兒園6歲的年紀放學自己一個人走了估計有1公里的道回家,其中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綠燈還沒被人拐跑(奇蹟。)
然後小學跑同學家沒跟我爸媽說被我媽拉回去三次揍了三次。還有就是熊到跟一群小男孩怕幾層樓高的沙堆,那邊還是工地順便從我媽口中得知我幾乎小時候就是在外邊浪,吃飯不喊不回家的那種 總之就是越打我越浪。長大以後其實就直接家裡宅,安心的做個死肥宅不好么,為什麼要出去浪呢?
偶爾在網上打個嘴炮做個鍵盤俠都很開心啊,出去花錢還要打扮自己實力拒絕好么。哎呀跑偏題了。
反正我不覺得小孩子小時候懂事長大依然乖巧,也不覺得孩子小時候熊長大了就熊,得看家長怎麼教和孩子的經歷。
同時不建議現在流行的遇到熊孩子就打的行為,要打你打他爸媽不要打孩子,畢竟源頭在爸媽那。
打孩子不算本事,大人vs大人才是真本事。答題跑偏了的答案,今天的我也依舊答不對題。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