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被逼練琴,有誰痛苦地堅持下來了?長大以後覺得小時候的付出值得嗎?
就是想做個統計,有多少人從小被逼練琴?有多少人最後堅持下來了?堅持下來的人對以前的練琴經歷如何看待?
老夫老妻了 湊合過得了 還能離咋的
四歲開始練琴,小提琴。
最早是在我姥姥家旁邊小學上大課,四,五十人那種。每天回家練一個小時。半年以後被老師欽點開始上小課,每天練一個半小時。三年以後換了老師,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每天兩個小時起,系統練習一直到初中畢業,有比賽的時候每天加量到6個小時起。苦不苦?當然苦。系統練琴的這10年,我們家的電視只有春節才開,流行的電視劇我基本沒看過。挨打得次數早就數不過來,初中以前基本是家常便飯,我們老爺子打我的棍子都折了兩根。左手的繭子厚得穿針沒問題,腮幫子下面經常起痱子。
值不值?太值了。
第一,靠著拉琴這個特長,我是我們小學唯二上了市重點中學的,另一個是鋼琴特長。不僅如此,我還打開了一條通道,後面多個學妹學弟都走了我的路。初生高,特長也給我保駕護航,雖然最後我自己考夠了分,但是特長保底的心裡安慰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考大學沒用到特長,可我又輕易得混進了大學樂隊,也是一時得志,為以後約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各系女同學創造了便利條件。
第二,從小就吃遍了北京四星級以上的所有酒店。大概3年級開始,因為在北京市各類比賽的名次還不錯,我被吸收進了銀帆。演出任務挺多,其中之一就是去各大酒店賣藝。賣之前一般都會讓我們吃一頓,這對於我吃貨一生的養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今我還記得在中國大吃得人生第一個BLT以及在長富宮吃得第一頓自助餐。
第三,學會享受孤獨。練琴的孩子都是和孤獨一起長大的。當我一遍一遍的走那個琶音,翻來覆去的刷練習曲,而我的表兄弟姐妹出去瘋玩的時候,不管是不是有人在旁督促,我都不可避免的感到孤獨。但當我一點一點長大以後,我發現我開始享受這種孤獨,或者說這不是完全的孤獨,無論如何最後總會剩下我和我的琴。心中鬱悶不能釋放的時候,找個沒人的房間拿出琴來拉個把小時,絕對可以暫時忘掉一切苦悶,十年後我發現郭德綱的相聲也能部分起到相同的作用。
第四,開闊了視野。前面說過去北京各大飯店吃吃吃是一方面,另外從小就參加了很多社會活動,北京第一次申奧,本來我們都已經stand by,結果失敗了,回家的路上我還哭了一鼻子。聖誕,跨年(對,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流行跨年了),春節各種活動,每逢佳節倍兒忙碌。借著演出,我起碼去游過三次三峽,爬過兩次泰山,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極大得陶冶了自己。
最後,當然是撩妹的神器。小提琴是表現力很強的樂器,喜怒哀樂,人間冷暖,妹子特別吃這一套。我和豆子媽的婚禮就是我親自拉著「Por una Cabeza」迎她入場,後來還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問我cd哪買的,能不能借她閨女結婚用,呵呵。
說了這麼多好處,我其實還是非常糾結,豆子今年4歲了,他媽讓我開始教他,他自己貌似也很有興趣,但是我經歷的一切是不是要讓他再來一次,我真的拿不定主意,尤其這一次我是那個坐在他身邊拿著小棍督促他的人。。。。。。謝邀91年10月出生,聽父母說90年一台珠江鋼琴就被買進家門。也意味著不論我母親生出個什麼玩意兒 鋼琴是學定了四歲起正式跟南藝某老師學琴 一周一次 全年無休。平日每天練習1h 小時侯乖寶寶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 日積月累至小學四年級 家裡找到上海音樂學院某名家繼續學習 每周一次坐火車去上海學習 平日每天2h的練習時間 家規是:作業可以寫不完 覺可以不睡 但是琴練不完或者練不好 對不起,你們看過乘風破浪嗎?我父親的腳比彭于晏還大一碼。
與父母鬥智斗勇的練琴拉鋸戰也拉開序幕,大概有下面幾種劇情:① 每天練琴必上廁所 一坐就是20分鐘+。父母不叫堅決不出來 好在也養成了廁所讀書的好習慣。② 順風耳八段 只要父母不在身邊准不練琴 一有腳步聲靠近馬上開彈 雖然年幼 但機智的用已經學習了的漸強演奏法再父母過來的路上聲音越來越響 讓父母產生他們在遠處聽不見是距離造成的錯覺 至今在演奏中我的漸強漸弱控制能力都異於常人 大概源於此時。③ 具說 我有一邊練習音階琶音哈農一邊睡覺的能力 為此每月被揍2.68次 遺憾的是如今這種技能已經徹底失傳。
多的技能在這不複述了,回到主題堅持下來了嗎?高中進南藝附中、大學上海音樂學院、現在工作在上海是小小的職業演奏員。學藝二十餘載 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現在看來 可能要至死方休了覺得小時候的付出值得嗎?用老司機的話說:三年血賺,死刑不虧。① 金錢與尊嚴:大二開始兼職起,就如同開掛一般。當年其他朋友的兼職是去端盤子 當家教 發傳單 據說1小時只有十幾塊的收入。而我當時帶學生每節課200/45min,來學校找我上課 不上門。差別不只是金錢,看過讓子彈飛吧 就是站著還要把錢賺了。哪個小朋友不聽話 家長溝通沒效果。請你走人 不差你一個。至於端盤子 發傳單 有多心酸 干過的人才知道(高三暑假髮過傳單,第一次接觸了社會的另一面)而今剛剛工作,年收入是畢業生平均收入的三四倍 不用坐班 有演出演出 沒演出休息 時間自由支配② 演出旅行:從六年級第一次派遣至菲律賓交流演出至今,去過德國 法國 新加坡 比利時 荷蘭 等近二十個國家 最遠到達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的智利。國內一二線城市基本全部跑過。和大家不同是 機票酒店城市接送全部主辦方出錢 演出天數+場次計算收入 旅遊收入兩不誤。廣告里的環遊世界 大概真的可以實現③ 生活閱歷:常年參加各大藝術節 政府活動 商業活動 給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的導演當過演員+配樂 也給一些男星當過手替 也為你們的某款遊戲錄過BGM 也算是音樂領域多少都有些涉及 合作過不少大腕 可惜至今還只是個小演奏員。但所有的所有都是從1990年買回家的鋼琴開始的。感謝父母的多年男女混合雙打 也感謝被打多年還沒有放棄音樂的那個小朋友。值不值得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有資格知道最後 並沒有人邀請我 謝謝能看到最後的你們鋼琴,幼兒園最後一年開始上課,到初三結束。
剛開始的時候,人小,勁也小。從拜厄開始彈,彈一個全音符手腕抖一次。我媽說:「不許抖手腕。」可是我還是控制不住。於是,我媽取過一根針,針尖向上,與白鍵上緣平齊,粘在鍵盤前緣。於是我被扎了無數次,但是沒怎麼流血,反而很快就穩定了手腕…
關於練琴,很多現在看起來很明白的道理和方式方法,小時候不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現在很明白分段慢練、明確指法表情句式句型之後再快練和整體練的必要性,而且會嚴格地去做。但是小時候我不懂,或者就算明白也不想執行。我媽和老師訓我多半都是因為貪多練的不細,喜歡從頭彈到尾追求那種愉悅的感覺。在家裡有時候因為這件事兒和我媽拌嘴,說著說著就戰鬥升級,甚至有時候我爸需要介入我和我媽的戰爭進行調解…
雖然打和罵沒有少挨,而且多多少少有被逼迫的感覺,有時感覺有點痛苦,但是我從來沒想過練不下去的可能性,因為從一開始我就發自內心地明白學琴這件事兒對我是有好處的。伴隨著每一次挨打,每一次被訓,和每一次進步與成功,這個印象始終在變得更加強烈。這或許是學琴之前,母親和老師給我反覆灌輸的理論,可是如今我卻記不起當初他們的論據是什麼了。
然而這種好處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概念於我而言一直很重要,卻從未很清晰。在剛開始學的時候,這種「好處」或許只是被我抽象成付出之後對於收穫的希冀,遙遠而迷茫。比如,在上琴課去早的時候,我可以聽到哥哥姐姐彈一些比較進階的曲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那麼棒;長大一點的時候,這種「好處」似乎變成了虛榮心被滿足那一刻的愉悅。比如,可能我苦練一天的目的,只是在夏日入夜之時,拉開窗戶彈幾支肖邦的圓舞曲給樓下散步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聽,就算關了空調滿身大汗,我也特別開心;高中三年我幾乎沒有碰過琴,也沒有再思考過,從開始學琴到現在不再觸摸鍵盤,我最終獲得了什麼「好處」。我只記得,高中期間,如果有誰來家裡做客想聽我彈琴,我只能彈理查德克萊德曼的一些比較容易的曲子拿來應景,客人笑呵呵的鼓掌,我笑呵呵的點頭。並非克萊德曼的曲子不好,而是我總是想體現出我本來的水平,但現實條件不允許我這樣做,我很無奈。
大學裡我本打算恢復練琴,結果還是練的很少。本想給一二九做做伴奏,到最後還是自習佔了第一優先權。有時別人會問:「你學過樂器嗎?」我答:「鋼琴。」問:「十級?」我:「嗯。」這樣的對話重複了不止一次,似乎學過琴這件事兒已經退化成了一個標籤,一個符號,除此之外再無任何意義。或許學琴的所謂「好處」就到此為止了吧。我已經無法背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手指也僵硬退化的厲害,這哪還有點學過琴的樣子。如果這時候有人問:「你覺得小時候學琴有意義嗎?」我能說什麼?我能和他分條論點地擺出來學琴對我青少年時期個人成長的助益嗎?我能試圖說服他練琴給我帶來的「好處」讓我學分績比他高0.1嗎?這樣的回答還不如我拉他去藝教掄一把《革命》來的實在。但是,我做不到。所以最終我會選擇和他辯論對「意義」的討論是多麼無聊,來掩飾我琴技荒廢無言以對的事實。
然而在讀博之後,我逐漸明白了小時候學琴的「好處」,也即意義。處理完資格考試之後,我決定放緩學習和工作的節奏。自然而然的,我選擇了練琴,恢復技術,重拾曲目。或許「練琴」這個概念在我腦海中的優先順序還是相對高的,一旦條件允許,它便會出現在我的日常安排之中。接著,我迎來了迄今為止人生中最困難的一段時間,科研遇到了瓶頸,而且四下無助,舉手無措。我的課題所涉問題的解決方式和組裡其他課題的進行模式幾乎完全不同,而且它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科之中的位置也很尷尬,沒有人可以幫助我。最令人窘迫的莫過於組會,在其他學生都表現出色的同時,我常常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講,蠢笨無比。我抱怨過為何別人的項目可以有前人工作可以借鑒,慢慢做一定會有結果,而我的連個影子都摸不著;我也想過放棄和換題,但是又心有不甘。那段日子持續了半年,每一天都非常難熬,整個人特別懊喪和抑鬱,而且很要命的是,我逐漸喪失了自信。作為博士生的我在當時顯然是非常失敗的,而我拒絕承認我的能力無法將我自己拉出深淵。在我的一個身份遭受打擊的時候,我需要另一個堅實的身份來作為精神拐杖支撐我克服困難。
那個冬天裡,雖然情緒無比低落,但是我每天都大量讀文獻,寫總結,找想法,試想法,失敗,再重來;同時,我每天都練琴至少90分鐘(除了練習曲幾乎全是貝多芬),這是我每天的重要時刻,也成了我每天的精神寄託。當時堅持練琴對我的作用,大概就是激勵我堅持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不斷提醒我,我和別人是不同的。每天練琴,這構成我獨特身份的一部分;我的課題的解決方案和組裡所有人都不一樣,這構成我獨特身份的一部分;我需要並且正在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也構成我獨特身份的一部分。事情的結局非常好。量變引起質變,我最終發現了課題中核心問題的機理,困難解決,我非常慶幸當初沒有輕言放棄。在開心的同時,我發現我這輩子離不開鋼琴了。練琴在我最困難的時期鼓勵我堅持不放棄,而我最終的勝利又賦予了練琴之於我的特殊的意義。
如果這時候有人問我,小時候學琴的努力是否是值得的,我會說,當然值得。學琴本身就是寶貴的人生經歷與閱歷積累。更重要的,這樣的經歷和積累,為今日的我提供了一種可能,一種能夠使自己擁有獨特身份的可能,一種能夠顯著定義自己與他人不同的可能,這種可能也間接促進了我堅定意志與獨立人格的形成。現在每天練琴已經成了我修行的一部分,而且我非常喜歡做這件事,我感覺自己非常幸運。對我是值得的。
4歲多開始學琴,那時候家在一個黃河邊的小鎮上,一開始跟著我們那裡的音樂老師學電子琴,後來爸媽在電視上看到附近一個城市有一個老師教鋼琴很棒所以決定給我轉到他那裡去學鋼琴,從那時起媽媽每周陪我坐車去另一個城市上課,雷打不動很多年。
後來6歲吧家裡給我買了鋼琴,賣鋼琴的公司不幫忙搬鋼琴;我爸單位幾個人來幫忙抬,我家四樓,搬了半天沒搬上去。他們是工程單位,有吊車,最後調來一個吊車拆了我家廚房的玻璃把鋼琴吊進去了,小區里好多人站在底下看,這件事情我印象太清楚了實在——吊鋼琴的時候,我就站在樓下,和小區里許多背著手看的人一起仰頭看,包鋼琴的盒子很大,我和好幾個小朋友站在裡面跳,另一邊一群大人在群策群力商量怎麼把它吊上去——是不是很魔幻?現在想起來,我也覺得很魔幻,是啊這就是我的童年。
後來,好幾年以後吧,我爸媽同事的孩子也學了鋼琴,大家發現了在有人指揮、合理協調的情況下幾個人搬鋼琴上樓原來是可以很輕鬆的。我爸說,那時候我們都不懂,方法太笨了;我說,是啊,但是其實我還挺喜歡那個笨辦法的。
所以那時候開始基本就是,每晚要練一兩個小時的琴,每周日媽媽陪我坐通勤車去另一個城市上鋼琴課。一節課50分鐘120塊,但是那是十多年前啊,我們家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家庭,但是他們就是做了這麼奢侈的事情給我,就因為爸媽覺得這樣的音樂教育和藝術熏陶是值得的,長大以後才慢慢理解這其中沉沉的愛和期許。三年級開始,自告奮勇託付給通勤車司機一個人坐車去上課,在陌生城市裡兩次坐反公交車方向,怕錯過通勤車發車時間攔了計程車用師傅的手機給媽媽邊打電話邊哭,大概是這段經歷的關係,後來我一個人去陌生城市旅行,也並不覺得害怕。
一開始很乖,因為學鋼琴也是我自己選擇的。後來上了三四年級,發現小區里的小孩們已經玩得很熟了,每天晚上大家在樓下跳皮筋跳方格電報被盜,我在幹什麼呢?我在哈農車爾尼巴赫柴可夫斯基,於是就開始心氣浮躁,想去玩,抗拒練琴;我媽每天盯我練琴,從我叛逆心冒頭開始,沒少挨教訓,我家隔壁是我爸媽朋友一家,為了練琴被收拾和大哭大鬧經常會被聽到動靜,那家的叔叔阿姨每次第二天遇見我都逗我說:貝貝昨晚是不是又沒好好練琴?我媽呢,一個此前對音樂一無所知的人,帶我學琴以後,學會了看五線譜,懂得了很多對她來講沒有什麼用的樂理知識,此間許多年的辛苦與耗心費神一兩句話難以表盡。
一路磕磕絆絆,後來初中搬去了那個城市,終於交通變得方便了很多,童子功的好處這時候也開始慢慢顯露:音樂課上和另一個女生一起給班裡伴奏,做了班裡的文藝委員和宣傳委員,逢年過節文藝活動可以表演鋼琴——當然了這是伴隨以日夜無數的枯燥與重複的過程。可以說我是,一邊做著「被迫練琴」的既得利益者,一邊在心裡默默地討厭這件事,羨慕其他同齡人不需要練琴的日常。
參加過一些比賽和演出,某種程度上鍛煉了登台的勇氣吧。而所有與練琴相關的事里,我最討厭考級,可考級又是學琴孩子的父母之間最熱衷於討論的內容。考級通常在每個本來可以自由玩耍的暑假進行,別的孩子上天入地旅遊打遊戲,我卻要每天悶在家裡練琴數小時,彈到生氣,彈到最後邊哭邊彈。我不擅長巴赫,討厭背巴赫,而我的老師卻告訴我,他帶的學生里巴赫彈得好的人數學都學得很好——後來,我既不喜歡巴赫又不喜歡數學。
一共考了三次級,業餘的,從六級八級到十級,在初中的結尾終於勉勉強強給它畫上一個句號。高中在城市的東邊,很遠且壓力很大,於是我終於有了一個不繼續密集上鋼琴課的借口,至此,我的「被逼練琴」時代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現在偶爾會摸一摸自己喜歡的曲子,密集練習打造出的童子功最大的優點就是掌握之後這項技能不至輕易退化。一直到很久以後的如今,有一回當我在填一個報名表時,被問到了「特別的、熟練掌握的興趣或技能」時,我才發現我這樣一個平庸的人,唯一可以寫下的,唯一擁有的可以一談的,竟然就是我抵觸了那麼多年的鋼琴。
我媽媽常說,她有時後悔因為練琴的事沒能給我一個很自由的童年,那麼多年跟我一起努力、一起犧牲閑余的時間似乎並沒有換來我多大的熱忱。但是我並不這麼想,我一直認為,人的感性認識能力是交互性的,文學、音樂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以奇妙形式相通;我堅定地相信著,鋼琴在某種程度上驅使我成為了一個善感的人;喜愛人文,聽到好聽的旋律時不需要只是感慨其美妙而能夠復刻一二形貌;雖然不比大牛們,但如今這項技能其實也已經生長入我的成具形軀——以至於到如今我依然保持著頻繁修剪指甲的習慣。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有些事對人生發生輻射的時效是滯後但強大的。大多數「被逼練琴」的孩子都有一個跟樂器從好奇到鬥爭、再從鬥爭到和解的過程,而真正跟樂器和解的多年以後,有些東西自會緩慢顯現,於細微之處改變你作出選擇的方式和渴望成為的樣子。
記得初中時,有次看到一台好漂亮的三腳架,我跟媽媽說,真好看啊;媽媽說,等你以後有家了爸爸媽媽送給你一台吧,你下班以後回家了就可以彈琴啊。
也不知道這個承諾以後會不會真的兌現。不知道以後家裡能不能放下一台三腳架,又或許下班了累到只想倒頭睡覺也說不定,也可能我不知多少年以後才能成家呢 ?但是現在想起來,這許多的不確定里,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這是一個很溫暖的承諾,以及很好很多的愛。
以上。
完全不值,恨透了。我想親手把鋼琴砸了!!!我認為我就算堅持下去也不會喜歡的。長大後我從不對外說我會彈鋼琴。四歲開始被逼學(不是我提出要學的),五年級假期考出鋼琴十級和樂理八級。噩夢一樣的回憶。小學考過一次上音附小,初試過了,複試沒過。彈得不好會被我媽拉頭髮,打手背。周末全天都要坐在琴凳前。去年家裡裝修,那台鋼琴被賣了,心裡爽了好久。初中之後不彈琴了改學奧數了,一樣會因為競賽和平時考試不好而挨罵挨打。對我而言學習奧數是值得的。補充一句為啥我喜歡理科。因為從小記事起外公外婆就給我灌輸做科學家造福人類,女孩子在理工科一點不比男孩子差的思想。我從小立志長大當個科學家造福人類,覺得這是件非常酷的事情。但我的挨打挨罵對我學習起的是完全負面作用!我完全不認同用逼迫的方式逼孩子。孩子喜歡,你不用逼迫他。孩子不喜歡,你逼迫了也沒用。鼓勵和培養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被家長逼彈鋼琴但卻覺得值得的,那些如今靠音樂吃飯的人,恭喜你們,你們天生就有音樂細胞。我只是假設,如果你們的父母像馬友友的父母,你們會學得更快樂。實在想逼孩子學音樂的,去看看陳美的故事。沒想到這麼多評論,評論大概分兩種,1.憑什麼父母喜歡的就要強迫自己學。2.你以後有孩子也會讓他學小提琴嘛?也會打嗎? 說實話,小時候被爸爸逼練琴,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我不敢問我爸,憑什麼逼我練琴,憑什麼非要學小提琴,這個問題在我上學後,我漸漸覺得我明白了,我上學那會,雖然有家長培養孩子學藝術,但沒像現在這麼普及了,我們班裡,會拉小提琴的就我一個人,所以一些比賽,演出,自然是給學校掙光,給班裡爭光,同學們也投來羨慕的眼光,大家看我得獎了,全校表揚了,就過來和我說,如果時候我爸媽逼我練琴,堅持下來就好了,而我初中就自己可以掙錢了,掙錢的方式就是出去拉琴演出,費用可觀,零花錢比一般同學多,當時自己就知道,以後就算沒有工作,肯定也餓不死。而我為什麼初中就出去掙錢呢,還是感謝我爸,我爸有年暑假對我說,你要知道家長掙得錢有多麼不容易,你今天出去不管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就當你暑期實踐了,但我爸也沒想到,我能接到演出,哈哈哈,還掙到不少錢呢!再後來,步入社會了,我當了小提琴,我的成人學生很多,大部分來找我學琴的原因,無非兩種,第一,小時候爸媽逼著學,自己不喜歡,沒堅持下來,長大了,看到別人拉小提琴,特別帥,特別優雅,現在想繼續學,第二,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沒有能力學藝術,現在工作了,有能力了,想完成兒時的夢想。 我想說的是,有時候孩子,在小時候,是無法區分喜歡與不喜歡,要說喜歡,他們只喜歡玩,而往往是長大之後工作上帶來的壓力,以及他人帶來的因素,才想起小時候沒堅持下來的遺憾,如果是這種這種,當然被逼練琴,是培養你以後無限工作能力的最好的方式。拿我表哥來說,是服裝品牌區域經理,每天特別辛苦,各個地方跑,有次看我教學生,演出回來掙得差不多是他一個月工資,他就說,小時候如果和你爸學琴,現在說不定不用這麼辛苦。只想說,我從來都沒有聽到我身邊任何一個琴童,小時侯被父母逼練琴,長大從事這份藝術工作後去怪父母,為什麼逼他練琴,大家都是長大後,慶幸,多虧小時候堅持下來了,非常感謝父母。我也是被逼著逼著,真的是自己愛上了小提琴,形成一種如同吃飯睡覺一種習慣,一種對我爸爸父愛的寄託。 第二個問題,你以後有孩子也會逼他練琴嘛?也會打他嗎? 哈哈哈,我以後有孩子一定會讓他學習小提琴的,但是我是不倡導練不好就打,因為我小時候是被打過來的嘛,但我被打,大多數因為我爸說我錯了,我犟嘴,嘿嘿嘿,我提倡的是,錯了就糾正我去講道理,不打孩子,孩子聽話怎麼都行,但就是有熊孩子呀,我小提琴老師見過太多孩子了,就是有那種你問他什麼一句話不說呀,就是那種你沒批評他,他就自己哭了,就是有那種滿地打滾,哭鬧的孩子呀,那麼如果我自己的孩子如果這樣的話,首先我會檢討是不是我教育問題,是我教育問題,我會改正我的問題,假如說不是我的教育問題,他和我耍驢,那我可能就要動手了,但是,最重要的,知子莫若父,既然我爸選擇讓我學小提琴,而堅持下來,他是從我身上看到了很多的潛質的,所以,才會逼著我練,我爸爸是小提琴老師,我爸也會勸一些學生家長,你家孩子不是這塊料,學點別的吧。因為真的就是有對音樂不敏感的,那麼你非的逼著他學也沒用,說不定人家對繪畫有愛好,為何不去學別的。作為老師我講究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至於看法,知乎這個平台上這麼多人,當然也會也贊成的不贊成的,我只表達下我的觀點,莫怪。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更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出生音樂世家,我爸爸是小提琴老師,所以你們懂咯,5歲被逼開始學習小提琴,從記事起,每天必須練琴,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休息,過年,練完琴再出去放炮,過生日,練完琴才能吃蛋糕,因為那時候小,我爸還不打我,就讓我把琴放下,去面壁思過,那時候臉皮薄,面壁思過也哭的跟淚人似的,長大後,最怕我爸說一句話,把琴放下,這句話如同魔咒一般,因為我知道,我爸一說這句話,我就要挨打了,輕則踢我,重則一頓皮帶抽,我是女孩,我爸真的拿皮帶下的去手,但他打完我呢,自己心裡很難過,有次媽媽說,爸爸打完我,自己回屋偷偷的哭,對於練琴,從小我就在想什麼時候可以不練琴,而現在,小時候的皮帶,拳打腳踢,換來的是我小提琴老師的工作,也會和知名交響樂團合作,和很多國際上的著名指揮,小提琴演奏家,鋼琴演奏家合作,高大上的場面自然見的特別多了。而回想起小時候挨過的打,我真想說,爸爸,你在天上看到我現在的努力了嗎?真想你再狠狠的打我一頓
小時候我不懂愛情 包辦婚姻 大了 處出感情了 你問我離不離婚?離你妹!
鋼琴十級長笛十級,書法所有字體都寫過,聲樂美術全都學過。小時候只要往琴凳上坐就想哭,五歲開始學琴,中間因為近視停了一段時間,六年級考了十級,不知道被我媽打了多少次。
現在,每次別人兩眼放光的讓我教他們彈琴吹笛子的時候,每次聽到一首喜歡的曲子可以自己彈出來的時候,我都打心裡感謝我媽。我的回答:
鋼琴。被逼的。堅持下來了。然後,非常值得。小時候能不練就不練,裝困裝病裝受傷。
老媽拿著鞭子守在琴旁邊,每天上班洗衣做飯已經夠累還要抽倆小時啥都不做陪著我練。討厭那些曲子。一點都不好聽。彈完手酸的不行。無數次問自己,學來幹嘛?又確定了不走這條道不當藝術生,幹嘛還練這麼苦。為了考級?現在滿大街的鋼琴十級考出來有個P用?家裡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幹嘛一小時200每年花那麼多錢學個不喜歡的東西?
但有些事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你明明討厭的不行,你還是在堅持。你明明知道沒用,你還是在努力。其實與其說是我在堅持,不如說是我媽在堅持。若果不是她,我別說放棄了,可能根本不會開始。
小時候不理解她的堅持,甚至覺得她在「害」我。長大了卻從心底感恩。感恩她的堅持。從五歲到現在,是她讓我還想繼續堅持。作為一個業餘,我並沒有什麼成就。
我沒參加過比賽拿過獎,連滿大街的十級證都沒有,考了八級就沒考了。看起來好像很失敗。十四年呢。啥都沒有。是,啥實際的都沒有。可不實際的,我可有了一堆。更懂得如何Appreciate。鋼琴現在是我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我真正熱愛的東西。學過繪畫,現在在學小提琴,並一直保有些寫作的激情。會有意識的去欣賞這些東西,會用心。而一旦用心,便會常常被這些藝術感動,更感恩它們帶給生活的美好,感恩它們帶給我的熱忱與安寧。更懂得如何有情趣、有趣的生活。書,香薰,瑜伽,展覽。會去淘一些小店好貨,也會存錢拔草「慾望清單」。會在小衚衕的大排檔胡吃海喝,也會跟閨蜜去網紅餐廳咖啡館打卡。更懂得如何調節情緒。會去彈自己喜歡的曲子,會去看一部馬了很久的電影,會去寫一直想寫的心情。更懂得....不過最重要的,恐怕還是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堅持的真諦。或許,這也是老媽用這麼多年的堅持想告訴我的事。所謂堅持是堅持給自己看的。有些東西不是因為熱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而熱愛。有沒無用,本心自知。Anyway. 現在的我只想對鋼琴說:小時候完全不想練琴!
小時候完全不想練琴!小時候完全不想練琴!這個第一個我想粗魯點回答的問題。
然而,仔細想想並不符合我為人師表的光(fu)輝(hei)形象,還是婉轉一點用書面語言來表達算了。(至於內心有多麼咆哮,大家往狠里去腦補就對了)說實話,至今都不太喜歡練琴——儘管我的小雅老師一直認定我就是喜歡的。
她甚至提出了一個觀點:「我覺得你在不喜歡的人群中間,是屬於『還是挺喜歡的』那種。」懶得和她解釋。畢竟,是不是發自肺腑的真心喜愛,還是騙不了自己的——譬如我現在練琴,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而已。然而與很多人不太一樣的是,雖然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練琴,而且整天想著各種逃避練琴的理由,但時值今日,我卻非常感謝當年:不然我哪裡來那麼多經驗,來對付學生?換言之: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子,我深深地知道學生為什麼不想練琴,我也深深地知道學生會找什麼借口不練琴,我還深深地知道他們會以何種方式來糊弄老師——哼,還不都是我當年玩剩下的。(傲嬌.jpg)至於學琴的人數什麼的,不需要統計,都可以直接負責任地回答題主:這是個堪比高考情況的金字塔。
自己做學生時就有這種感覺;而做了老師以後,就會看得更全面更清晰。1、逼著學的有很多。2、能持到業餘中等水平,就已經篩去一大半了。3、能堅持到專業的,極少。----------------------------------------------------------------
【一】
如果將來不考慮往音樂相關專業深造或是從事任何與音樂相關的職業,從小學器樂真的沒什麼用途。這是從絕對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真的沒什麼用處,簡直一點都不值得。別跟我說什麼陶冶情操、培養興趣之類,寶寶的情操都從小看雜書看來的,和練琴沒什麼關係。舉個例子來說:
我在微信平台上寫教學案例、寫反思心得等等之類的東西,行文通暢、邏輯嚴密、引用材料有理有據——這不是都大量閱讀之後的結果嗎?而我認識的各類老師當中,擅長教學而不擅長寫作、善於口頭表達而不願意付諸於文字的,真是一抓一大把。譬如本寶寶經常在專欄中提到的某位好友——嗯,我真不是黑人家。(不擅長和不願意是兩種不同的情況,特別提醒一下,免得有人看得太快而忽略。)所以,這種情況這也就引發了某個特別現實想法:
「從小學器樂,長大以後不教課(主要是為了賺點外塊錢)的話,就感覺好像小時候都白學白練了一樣。」由於我已經決定了將來要在專欄和微信平台上,著重討論這個問題,所以在此就不復累敘。(在此,對以此觀點在評論區進行留言並提供一手素材給我借鑒的熱心知友們,深表謝意)【二】
如果想要進入音樂專業學習深造、並從事相關專業的話,從小學器樂那真的只是一個起步而已。這樣的話,挺值得的。大致看了一下之前的所有回答,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凡是向著音樂專業進軍的人們啊,最後都會遺憾自己小時候練太少。不用質疑,我也一樣的感受——儘管我至今都不怎麼喜歡練琴。相對來說,我現在練琴和小時候練琴的最大差別在於,現在知道如何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技術點,而小時候懵懂無知,純粹為了混時間和完成大人的期望值。由於我很絕望地認定自己此生在演奏上恐怕無法精進與提高太多,儘管對專業的技術水平心嚮往之,卻也只能望塵莫及。所以為了能好好教課,我只能另開一條科技線,準備點滿教育心理的技能點。然而,如果沒有小時候那樣學過練過的話,今天的我,可以擁有這個能力教古箏嘛?
當然是不能。「會教」和「教好」,確實是有差距的——然而,這兩者有一個共同的基礎是:會彈。我所表達的含義,不是鼓勵大家小時候學了,長大以後就去當老師。
我真正想說的是:在這個各行各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里,從小開始學一門技藝,長大以後從事相關職業的話,那起步的平台就要比別人高很多了。所以,真的是很值得。【三】
在這個問題之下的回答人員,大多都是音樂學習上的「既得利益者」。(特別注意: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但我一時之間想不出什麼特別精準的詞語來表述,所以請各位海涵,領會精神就好。如果有誰想到更合適的說法,請一定告訴我,謝謝。)換言之,本題的回答者(包括未來的回答者)往往都是這樣一類人居多:「小時候學了樂器以後,大一些去學音樂,之後從事或者準備從事相關專業。」所以,我們的回答統一來看:1、小時候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我現在有了一定的「資本」。(是否值得)2、小時候練太少——不然我現在也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如何看待)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小時候學過,卻沒能堅持下去的網友,前來緬懷童年,深表遺憾。
至於那些從小逼著堅持學了一門樂器,長大以後卻沒有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員,對他們來說這樣情況是否值得呢?
我覺得,也許會有人對此很感興趣。所以,稍微談一下這種情況。我的回答是:值得,依然是值得的。
在第一點中,我說的是不值得。但為什麼,到了這裡,又說值得呢?
原因去看第一大點中的,第二句黑體字。我的老師曾經對我感慨過一個想法:
「從小學音樂的孩子,是吃過苦頭的;所以今後的人生,無論遇到什麼,就都不怕了。」中心思想:那麼辛苦的事情,你們都從小堅持下來了,將來還怕什麼呢?這個觀點可能有點略誇張。
一來是因為很多處在艱難練琴過程中的娃,其實主觀上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面對多大的困難——譬如我當年的關注點就在於「如何合情合理地逃避練琴」這件事上,而現在我學生的關注點在於能不能多拿五角星換表揚。二來是因為長大以後練的琴更難更苦了——各位專業學生低頭看看自己的樂譜,摸著良心說:是不是?其實,老先生想表達的想法,更好一點表述應該是:
從小學樂器並堅持多年的做法,磨鍊了一個人堅韌的心智,提高了一個人專研的耐心。所以,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比別人更多一份細緻的工匠精神。而這樣的精神,並不是什麼陶冶情操和審美情趣所能比的。所以,看到這裡,各位家長同志,還不送孩子去學樂器嘛~寫的有點亂 最近有些感慨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來答了四歲半那時候我懂什麼 小夥伴們在外面玩 我聽著他們的笑聲 在家裡面學習最基本的夾琴 運弓 同時還得忍受著自己發出的難聽的噪音 脖子酸 手指疼學小提琴的都知道 學習剛開始時的投入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 小時候 每天放學後等待我的是作業 晚飯 和練琴 其他的小夥伴們都可以看電視(現在說起來他們好多看過的動畫片我都沒看過....)就我每天吃完飯 還要練一個多小時琴 到了暑假對比更明顯 別人可以去瘋玩 而我要練八個小時的琴 除了吃飯就是練琴 上課 且不說自己手有多疼 脖子有多酸 站八個小時也很累 而且並不是說練了幾年 就可以發出「小提琴」的聲音說一個印象最深的事吧 那個時候我剛開始練琴 才會拉最簡單的曲子 我家樓下 是一個上高三的姐姐(我當時好像...一年級?)可能確實是拉的太難聽了 那個姐姐在我家門上貼了一個信封 信封里寫的是用及其惡毒的語言描述我每天拉的太難聽了 讓我趁早甭學了 反正也成不了音樂家 這封信 讓六歲的我 心靈受到了極大的損傷 於是我開始厭惡練琴 我討厭練琴 那個時候特別不理解 覺得反正也沒用 還那麼難聽 為什麼要讓我練琴?這時候 偉大的母上大人就出來了 每天逼著我練琴 做我旁邊 數著 音階練幾遍 練習曲練幾遍 那時候我唯一的感覺就是 我還這麼小 人生為何如此的艱難?為什麼別人能看動畫片 我就得練琴?憑什麼?於是開始了與母后的鬥智斗勇 「媽我肚子疼」 「媽我頭疼」 「媽我手疼」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畢竟這套路我媽小時候也玩過 一下就被戳穿了 當時對小提琴抱有滿滿的惡意 真的是滿滿的惡意直到後來 我接觸了人生中第一首協奏曲 突然感覺 其實小提琴的聲音 也沒那麼難聽 慢慢也就好一些 至於再後來遇到了瓶頸 喪失了對小提琴的熱愛 後來又重新狂熱 是另一個故事了現在在大學裡 沒有勵志的故事 不是音樂學院 別人看到的只是那個在舞台上光鮮的形象 別人只看到的是你有多厲害 他們不知道你為了夾好琴 脖子下巴有多難受 為了按准一個音 手磨了多少淤血 所以現在想想 以前的付出 雖然過程及其痛苦 但是結果 也算是好的吧 但是都是滿滿的後悔....那天在知乎看到的另一個提問 如果這一切都是夢 醒來之後發現自己還在一年級的課堂上 你會怎麼做 (手機黨發不了鏈接) 要是我 一定要回家好好練琴...不浪費時間...扯遠了
好想穿越回去教我自己實在不行 魂穿也可以再不行 還是做好當下吧
手風琴答一發。
很長時間內都覺得學了一個冷門,演出的時候跟大家完全不搭是件很尷尬的事情,音色就是不和諧賊詭異,各種後悔為什麼不去學個鋼琴電子琴小提琴。。。被逼著學琴的時候非常不情願,純粹為了考級而練琴,更是折磨。一天內各種練習曲要連個n小時,「手指要活動開」貌似是當時最深刻的記憶了。五歲學琴,我那時候才多高,才多重,那琴壓的我好幾年沒長個兒,但是我厚積薄發,一撂下琴就竄起來了。大腿磨出老繭,那時候更tm後悔為啥不學鋼琴,倒是開始沒後悔學小提琴,因為感覺小提琴歪脖子,按弦也出老繭。等到高中大學後悔當年咋沒學吉他,多拉轟。有一陣子異常喜歡小提琴和大提琴,大概因為初中看了eva吧。看十二國記的時候喜歡二胡,後來喜歡賈鵬芳。就是不喜歡手風琴。不過雖然抵觸情緒在小時候隨著練琴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在大了以後反而開始消減,但依然後悔沒學一個更主流一點的樂器。過了很久以後,我也沒那麼抵觸了,恰好我接觸了v家曲,文乃的幸福理論,曲調給我的直覺就是,這是一首適合手風琴的歌,當年立刻簡單錄了前面一段,聽了一下,的確是適合手風琴音色的曲子。所以我非常感謝自然之敵p。雖然鋼琴小提琴也灰常適合,但是手風琴拉出來另一樣的滋味。
從那一刻起,我一點也不後悔學過手風琴了,因為我知道他有自己獨特的音色,他有自己想要敘述的故事。他是有個性的樂器,他不去討好演奏者或者觀賞者,只有遇到和他內心頻率相同的作品,才會展示他的魅力,奏響自己的樂章。只是當年的我因為逆反的心理忽略了他的美與個性。
現在我只能想到他的好,他左右手不同,總讓我想起來周老頑童的左右互搏。左手真的是很特別的發明。
所以現在的我一點不後悔被逼著練琴,反而感謝那段時光。沒有那段日子,怕是世界就變得沒那麼五彩繽紛了吧。畢竟,音樂,也是有顏色的。每一個人,也是樂器,有自己獨特的音色,鳴奏出專屬自己的篇章。
ps中途學過一陣子黑管,早忘光了,後來有了吉他小提琴,卻反過來了,還是最喜歡手風琴,虐戀情深。—————2017.2.6的分割線———————
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人贊同了,我原來以為不會破10贊的= =也有很多人鼓勵我,很感謝大家。
我在這裡補一個令我挺印象深刻的事兒。
暑假的時候我準備考級,練琴練得還算刻苦,我的一個朋友,被我勤奮刻苦的精神(?)感染到了,於是將他荒廢多年的小提琴拿出來拉,但是結果似乎…
—————以下為原答案—————————
說一說我的經歷吧。 //這麼長有人看嗎…
我從5歲開始練鋼琴。一開始只是覺得鋼琴很好聽,我媽問我:「要不要學?」我說要的…沒想到從此就跳進了一個大坑…
練了一段時間當然是各種反感啊,每天練練都要哭起來 ,實在是很枯燥的,一首練習曲我每天練10多遍,我媽就在旁邊數著的。當時喜歡看馬小跳,說是馬小跳不想練琴,然後就想了個辦法,半夜起來拚命彈啊彈,把他媽搞煩了就不用練琴了。我本來也想如法炮製,無奈半夜實在起不來再加上我媽比較強硬只好作罷了。
考級之前就更加崩潰。因為我這人很怕背譜,每天就拚命練啊練啊要練個半天的。回過頭想想還是挺辛苦的,也覺得自己能堅持下來真是不容易~其實我學鋼琴倒沒有什麼直接的益處,沒有特招也沒有加分,就陶冶情操吧= =最起碼唱歌不那麼容易跑掉了。
現在我初二,儘管學習挺忙的,也沒有放棄鋼琴。周圍有許多人都是學過鋼琴並且考出10級的,但是他們基本上都放棄了,所以有時想想還挺自豪的(笑)。畢竟這麼多年了真的出感情了啊~其實我現在練琴的時間也很少了,有點半死不活拖著的味道,但就是死活捨不得來著。
記得當年,我不想練琴的時候我媽就說:「等你十級考出來了我就讓你不練。」沒想到等我考出十級,鋼琴卻無法割捨了;我媽還說:「你以後肯定會喜歡鋼琴的,到那時你就會感謝我。」我當時覺得很不屑,lz才不會喜歡鋼琴呢!沒想到又被說中了。
我可愛的鋼琴哦(有點亂) 多年的真愛要我怎麼割捨(笑)。這是生平被打手最多的時候。
可是也經常被說「家裡的所有孩子都堅持下來了哦?你再堅持一下就好了。」
這一下啊,就晃眼十幾年了。
非常非常感謝堅持下來的自己。因為當年我被一個直男追,他聽說我練過鋼琴,半吊子水平的給我彈了一段,一臉驕傲地問我。
「你不是喜歡鋼琴嗎?這個水平可以了吧」
我抿著嘴看著他。
然後叫他坐到一邊,自己重新彈了一遍。
順帶糾正了他的手型、手指不穩、顆粒感差之類的問題。
小時候,我爸買了鋼琴放在家裡,我先被送去上了一年音樂素養課,然後我媽千挑萬選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三線小城市找到一位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老師,上海人。於是開始了悲催的學琴之路,我媽說我小時候學得很快,作業也能很快完成,我喜歡音樂但不喜歡坐著練琴,老師還算溫柔,可我每次去上課都緊張,後來走了專業學琴路,現在是專業鋼琴教師。……………………………我的兒子,從四歲三個月開始啟蒙,到現在彈了六個月,他很願意跟我學琴,乖乖的一天練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從不講條件,除了每次彈到一半就要去拉臭臭,我媽對他如此準點表示不解,他解釋說「因為很認真所以要上廁所。」我其實很汗顏,因為他學琴比我小時候更有天賦更乖。
琵琶。學了10年。彈了20年。不後悔很有用。母親雖然去世了。但是她一定希望我堅持下去吧。一開始不懂為啥。反正家人讓就去學。那時候幼兒要小班。周末全天都坐在陽台練琴看著太陽從腦袋頂到落下。觸動我繼續堅持下去吧2件事一。剛剛學琴的第一年。沒有曲子,只有枯燥的練手法。我有個很好的閨蜜Y。她跑到我家門口,喊我。希望能出來玩。我爸媽拒絕了說我要練琴。然後Y就坐在我家門口外面。聽著我練輪指n個小時。等我休息已經到晚飯時間了。她才出聲。把我爸媽嚇到了。也嚇到我了。Y進家和我一起吃晚飯。然後晚上一起玩橡皮泥,她悄悄安慰我,說我很辛苦,但是一定要堅持下去哦。將來會是個很偉大很偉大的音樂家。二。小學母親去世。我想,琴是那時候除了父親。為一個能給我安慰的夥伴了吧。抱起來時就覺得母親正微笑的看著我呢。我父親也很喜歡看我彈琴的樣子。歲月靜好
學琴十一年 小學開學前開始
被打過 被罵過 被撕過譜 都是爸媽他們要砸琴的那次我拿身子擋著暑假之前鋼琴老師開始集訓我三天一節課每節課十二首新曲 光練識譜能力 每天上午三小時下午兩小時晚上三小時 期中兩小時在練肖邦手位 分兩次下半年三年級考過音協八級 第二年下半年四年級考過音協十級後來自己堅持上課 擠時間練琴大學開學迎新晚會 參加的學生會部門負責後台 後台有台很舊的琴 隨便手機搜了個譜在那裡玩 彈到錯音的時候才停下來 發現其他人都圍過來了一個也沒動過了十秒 有人問了一句 你是那個鋼琴十級?我說 那是四年級的事了完美裝逼新浪@ChrisChow周煒佳終於找到了一個自己有資格回答的問題了。
首先表示,我只是一個過了業餘十級的人。
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小提琴。畢竟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我小時候家長對於孩子才藝方面的培養意識不夠強烈,而我媽屬於多看了幾本書懷揣著幾公斤文藝情懷的文藝婦女。。我媽說她給我胎教的音樂就是小提琴世界名曲。。那時候我媽給我了一個硬性指標,必須學一樣樂器。原本我中意鋼琴的,但我媽利用我的單純和傻讓我選了小提琴。。
後來的練琴歲月很難熬,最開始的一把很便宜的琴被我摔壞了。我那時候特別想出去玩,要知道,當你選擇了一樣東西就必須放棄另一些東西,所以為了練琴我必須放棄我和樓下小夥伴玩耍的時間。一時衝動,我把琴摔了。我媽對付我的方法就是不理我,然而我還最吃這一套。
後來的故事就是我表了決心,我媽又給我買了一把琴。那時候是考四級的暑假。說實話,我沒有多喜歡小提琴,但是你說出的話不能反悔是不是。
我一直覺得我是個沒童年的人。那些動畫片沒看過,同學的邀請沒答應過,就連所有要好的朋友也都是在考完十級之後結交的。我在高中的某篇隨筆上寫過一段話:我有童年,陪我度過童年的是舒曼是巴赫是帕格尼尼是舒伯特。
別的同學最期待的暑假是我最不期待的。因為暑假意味著考級意味著每天持續好幾個小時的練琴。比如考十級那個暑假把梁祝拉到想吐。
但是他們永遠體會不到考級的時候收到一句演奏的不錯時的心情,也體會不到拿到考級證書時候的滿足感。
我永遠不後悔我失去的童年,永遠不後悔我錯過的動畫片和朋友的邀約。
我真的沒有多熱愛小提琴,但我永遠感謝那段時光,感謝我的小提琴。
也感謝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推薦閱讀:
※練琴練到走火入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琴吻」是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成為一名小提琴制琴師?
※個人製作煙斗、手錶、或者樂器(小提琴、吉他)是什麼樣的體驗?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小提琴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