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錯人時大腦發生了什麼?
本人在甲學校有一個朋友小z,當時關係還不錯但也不是非常的親密,後來因為特殊原因從甲學校轉學到了乙學校,某天在乙學校的食堂排隊時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此人是小m,不過看起來無論是外形還是氣質均與小z很相似,每次看見小m都會立刻聯想到小z,然後我就思考我究竟對小z有多熟悉,將m認錯為z這一事件是在我對z非常熟悉掌握很多細節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還是對z不太熟悉只有模糊印象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認錯人時大腦內部是一種什麼機制?
感謝 @劉柯@暗涌 的邀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根據我個人所閱讀的文獻盡量回答。
這一個領域的研究很有趣,因為深深探入我們的生活,富含應用性。首先,我認為無論對於z的很熟悉或者記憶模糊,只要你對z有一定認識,就有可能會出現把另一位人錯誤認為成z的情況。其次,就是大腦在錯誤認定一個人時候的過程。這一部分比較複雜,要拆開了講。
我們大腦處理面孔的能力其實非常高超。因為面孔與面孔之間的差異遠小於很多其他物體之間的差異。比如哪怕你在熟悉了Polo和Golf,或者帕薩特和輝騰之後,你都有可能分辨不出這兩輛車的差異。相比車型間的差異,人面孔之間的差異簡直就是細小無比。我們如此高超能力讓我們有時候不能明確面孔識別到底有多難。所以我們得要從面孔怎麼分析他人的身份開始說起。當然,面孔識別是需要一個複雜的網路的進行處理(Haxby et al., 2000);整個網路協同工作讓我們識別了面孔,當然這個網路中有不少部分的作用非常的顯著。通過面孔分辨出這個人是誰,就是所謂的身份識別。這個過程極度依靠一個叫做梭狀回面孔區的區域(FFA,Kanwisher et al., 1997)。倘若這個區域有一定的問題,無論是先天還是創傷導致,都會讓人出現面孔失認症,也就是所謂的臉盲(如Duchaine et al., 2005)。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表示,FFA不是唯一處理面孔身份的地方,它更多地像一個處理中心,是面孔身份識別的關鍵一步:它能夠把我們所看到的面孔信息以整體識別的方法進行解碼(如 Maurer et al., 2007; Rotshtein et al., 2007)。除了這個區域,Anterior Temporl Lobe (ATL,Collins Olson, 2014)這個靠近海馬的區域也肩負了身份識別的重擔。簡單來說ATL是面孔識別的最後一環:FFA等區域加工視覺信息,然後把它處理成一組大腦能輕鬆運算的信息,它們把面孔的信息處理完交付給ATL;ATL會把我們看到的面孔與和個人相關的信息連接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回憶出一張面孔屬於誰了。所以最近也有學者發現(Jonas et al., 2015),在ATL進行干擾的話,一個人就會像有面孔失認一樣,沒法分辨看到的面孔的身份。所以說,認錯人應該歸結於早期的面孔處理過程(比如OFA和FFA的信息處理)。我們大腦內對某個熟悉的人的記憶錯誤地被另一個人的面孔(由於相似)所喚起。對於一個陌生人輸出的結果類似於一個熟悉的人;而ATL老老實實在 『庫』 里按照輸入尋找,自然而然找到了熟悉的人的記憶。所以你也就感受到了似曾相識!PS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讀我新發售的書《看臉》。你可以在這讀到更多有趣的,關於面孔識別的內容。知乎專欄有介紹。
在這買買買!亞馬遜 | 京東 | 噹噹 | 博庫 | 文軒在了解了面孔除了身份的大致過程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這個問題:我們真的很擅長分辨別人的面孔么?答案其實很複雜。雖然大多數人可以準確的識別自己朋友和熟人,但是在分辨幾個陌生人時候就麻煩了。哪怕是海關工作人員都有時候不能準確分辨照片與真人。其實很好理解,讓我們遠朔David Marr(1992)的觀點,當我們真的熟悉一張面孔之後,我們的判斷是基於整體的,不容易被一兩個視角所困擾。比如盲人摸象就是典型,盲人們不熟悉象這個客體,對它也沒有所謂的object-centered representations,通過 view-centered representations 自然而然就會犯錯誤了。我們對於陌生人的判別,有時候不得不藉助於一些局部信息,而不是整體信息。比如說Ewbank和Andrews(2008)就發現我們分辨熟悉的人與陌生人時候的確不太一樣,也就是說陌生人轉個方向我們眼中就不一樣了。很明顯一個人不會因為光照,方向而變化,但是如果我們對他的理解不深刻,不熟悉,這些細微的變化就會干擾我們。其實面孔很容易被各種信息干擾,一天不同時間光照下,更不要說髮型和神態,都會讓一個陌生人看起來不一樣(Jenkins et al., 2011)。所以說,我們很容易把一張面孔給看錯。你覺得這是一個人么?Rotshtein, P., Vuilleumier, P., Winston, J., Driver, J., Dolan, R. (2007). Distinct and convergent visual processing of high and low spatial frequency information in faces. Cerebral Cortex, 17(11), 2713-2724.
Wirth, B. E., Fisher, K., Towler, J., Eimer, M. (2015). Facial misidentifications arise from the erroneous activation of visual face memory.Neuropsychologia, 77, 387-399.順帶著歡迎看看我的專欄。- 關於家庭與面孔:
為什麼你媽看到你的臉,就愛嘮叨?
「父親」、「你」以及「你戀人」的面孔
- 關於小動物和你的面孔:
你的狗正看著你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貓咪與你的臉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什麼!綿羊的面孔識別能力?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 關於大腦怎麼看臉:
理解一張臉需要多長時間呢?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面部表情在腦內是分類處理的么?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啊,你就是這麼判斷好不好看啊!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 關於生活中有趣的方面:
外貌的傲慢與偏見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怎樣一張臉才算好看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咦?這些也會影響我們的臉么?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臉長怎麼樣算是可以信賴?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當我們看『臉』時我們在看什麼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可信任性」與你的面孔
好尷尬好尷尬怎麼辦...然後...沒有然後了
想鑽地縫裡~~~
推薦閱讀:
※人的頭部體積大小與智商有關嗎?過小是弱智嗎?
※人類的智力是如何遺傳的?
※人類是如何做到從寥寥無幾的例子里領悟「新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