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的一個產品經理的面試題 問題問的比較大 大家隨便找一個回答 我想看看大家的意見? 謝謝各位了!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碰到這種裝逼的面試題轉身就走的嗎?


這個問題一看就是在考研面試者對互聯網知識掌握的情況,個人分析能力和邏輯能力,還有如何包裝表達自己的觀點。下面我來說說這道題該怎麼答才有理有據,擲地有聲,回味無窮:

第一題:

BAT差異性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受眾和平台。

Blizzard是老牌pc端霸主,目前在手游端成績也很好,主要針對了一般群眾。

Activision以使命的召喚統治了家用機Xbox端的平台,尤其針對大量的家裡蹲遊戲宅

而T,也就是俗稱的ninTendo,則是有自己的掌機和Wii,和獨特的家庭式遊戲切入點佔據了市場一隅

第二題;

雖然互聯網上的獨角獸很多,但是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她了,twilight sparkle

36

畢竟是彩虹小馬的主角

而去哪裡找獨角獸更是簡單,阿奎斯錘亞,小馬國啊!獨角獸一片一片的

第三題:

AR和VR的發展怎麼看,

對於這種科技信息,我一般都是上網看。去一些網站比如techcrunch,36氪,mashable之類的地方,有很多新聞。

題主你只要這麼答題,我相信面試官一定會驚訝於你涉獵的廣度和思維的深度,順利讓你升職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


1,BAT三家的業務特性簡單來說就是連接人與信息,人與商品,人與人。

百度海龜創業,技術至上,後借政策紅利,跪著掙錢。

其產品邏輯分為兩頭,一頭是信息入口,一頭是信息內容。

PC端信息入口,搜索,好123等,

信息內容有百度知識庫,貼吧、知道、百科三件套。

百度文庫,參見韓寒致李彥宏先生的一封信;

百度音樂,參見高曉松等人的音樂維權;

百度視頻現主打愛奇藝,行業第二,個人認為是百度做得最好的產品。

移動端信息入口為百度地圖,信息內容為各種O2O服務。

基本可以看出來,對版權漠視,對用戶不care,

主營業務單一,主要是競價排名帶來的廣告收益。

賠錢項目卻不少,視頻,O2O,看不到錢的項目也有,自動駕駛,AI,VR等。

阿里巴巴,運營第一,營業額至上,躺著掙錢。

其產品邏輯分為兩頭,一頭是支付,一頭是商品。

阿里巴巴養出淘寶,淘寶養出支付寶,阿里最值錢的如今倒是這個支付寶,一把金鑰匙。

支付寶目前本身也做的比較大了,從金融產品、購物到O2O,甚至到如今的社交。

商品部分就更多了,立足於C2C,但並不只滿足於收租子,向上游拓展。

B2C,自己賣貨,投資韓都衣舍等;

阿里影業,自己投資拍電影;

阿里音樂,自己買版權,現在發展為培養藝人,自己做音樂。

O2O系列,從線上轉為線下,擴展商品類目。

看得出,家大業大,很有錢是一定的咯。

像前些年賺了錢的房地產商,不僅賣房子,還留幾間房子,自己開店了,賺錢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騰訊,產品至上,體驗好,當然最考驗產品功力的就是社交和遊戲。

產品邏輯也很簡單,社交平台加各種社交場景。

社交平台有QQ,微信,

社交場景就海了,新聞門戶、音樂、電影、視頻等等等。

平台拉人,給場景引流製造消費機會,遊戲算是合二為一。

個人是很喜歡騰訊這種模式,不多說了, 怕不客觀。

三家各有優點吧,百度因為佔據信息入口,賣廣告,做推廣,銷售很厲害。

阿里佔據支付,居中調節買賣雙方資源,對資源的把控能力很強,相比較而言,騰訊就差點。

騰訊強項是製作一個穩定的系統,一次成型,像個技術宅,並不借重運營和推廣。

2,我很推崇《長尾理論》這本書所提供的兩個思路。

一個是比特和原子的概念。

那個公司能夠將現實社會中的事物(也就是原子)比特化為虛擬商品,這種商品就能快速推廣到網路里。就像BAT三家,做音樂(唱片CD比特化為MP3),做電影(電影比特化為視頻),還有電商(商品比特化為商品信息),O2O(服務比特化為服務信息)。

下一個獨角獸,就是掌握這種比特化的玩家。比特化的能力加上比特的售賣。

一個是長尾價值。

舉個例子,一家沃爾瑪的需要建立在一個十萬人口以上的城鎮,也就是說十萬人口是沃爾瑪成立的前提。但是隨著人們交通工具的使用,城鎮外面的人也能到這裡的超市來購物,這個十萬人就可以降低為5萬人,甚至更少。

而互聯網正是這個交通工具,降低了沃爾瑪成立的前提,使得一些很小眾的東西也產生了價值。

一本書的出版需要1000人來購買,可是這本書放在幾個書店裡根本賣不出去,但是放到網上就能很快售完,也就是說互聯網增加了商品的市場半徑。

下一個獨角獸,他利用互聯網,增長了市場半價,在以前不成立的市場里,創造出了市場。

3,VR/AR目前太火了, 所以看不清。

一方面來說,技術的發展並不依賴人們的想像,就像十年前我們幻想2016年時人類應該登上火星,然而我們現在只是在用性能不亞於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時的超級計算機的手機玩切水果一樣。

另一方面,喬布斯製作出iPhone的時候,並沒有藉助於什麼尖端的技術突破,但他卻仍然改變了世界。我不認為短時間的技術突破就能產生很大的市場價值,技術到產品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比爾蓋茨也說過完全相反的話~)

才疏學淺,碼了些字,見笑。


看了幾個認真回答的同學,很心疼。

根據題主的截圖來看,給的紙張空白,根本寫不下這麼多字。


面試最大的悲哀就是面試官不懂崗位職責。瞎扯淡


這麼大的圖,這麼小的字。

我覺得你做不了 pm。


這種海闊天空的面試/筆試題,在我的跳槽經歷中,只有校招的時候遇到過~


轉身就走系列 is me


贊同看到題目直接走,這三個題目對小公司沒啥用,對非資深人士沒用,對資深人士,你還真的給他安排筆試?

——————————

下面我勉強答一下吧

1、BAT之間的業務特性及差異

總體來說,三家都是做生態或企圖做生態佔山為王的公司,依靠著自己有強壁壘的核心產品圈人,再由從核心產品向其他產品線導流,當然,目前都發展到了資本階段,依靠資本提升生態壁壘,也依靠資本豐富產品線,不斷擴大生態圈。

B做的是入口,搜索起家,最初依靠技術給門戶提供搜索的第三方公司,robin在看到Google崛起後果斷切入,最終成為了國內搜索的霸主,後收購hao123,做百度應用管家,甚至有全家桶,發展成為信息入口,或者是信息提供者和接受者的橋樑。

百度做了部分內容沉澱,如貼吧,知道,文庫,但是前景未必看好。

百度地圖加上收購公司進入O2O。

總的來說B還在維持原狀,原入口沒了紅利,新戰場開闢不力。

A做的是MAL類似商業地產,搭建購物平台撮合賣家買家的成交,對B收取管理費和廣告費。

在此基礎上做了金融,互聯網金融範疇實在太大,無法細說。

還做了基礎設施類服務,如阿里雲。

可見阿里的生意其實是以B為核心,alibaba從中小企業著手,淘寶從個人賣家入手,阿里雲同樣從企業類服務入手,也許未來會成為一個全方位輔助企業發展的角色。

不能不說的是社交,A怕是真心沒法社交了,收購微博也沒戲,自己做幫派沒起來,做來往也沒起來,搶五福效果也不好,現在收了陌陌,要不把微信收購了?

T從QQ起家,移動端又有了微信,而且微信發展成為了入口,跟百度拼入口做流量,然後微信有了朋友圈,PK掉了微博,有了公眾號放佛要跟阿里pk,已經成為了巨無霸。

T雖然一直擁有著巨大人口和流量,直到Q秀才是轉折點,從此放佛找到了路子,把流量導出到一個個賺錢的地方,有了門戶,有了遊戲,有了電商,有了金融,有了O2O。

現在三家攤子太大,交叉的太厲害,在行業內互相滲透,還有滴滴,美團這樣的算A還是T?

所以只能湊合著分析下

2、互聯網行業獨角獸有哪些?新的獨角獸產生在哪些行業中?

小米是基礎平台打造小米生態,

滴滴,美團是O2O平台,

陸金所,互聯網金融

未來的獨角獸應該在互聯網金融和基礎平台方面

3、AR/VR未來市場,從產品角度分析

不了解,放棄


我覺得這個問題太大了 面試人沒什麼方向性 應該問自己公司的行業吧


瞎扯一下

1、BAT之間的業務特性及差異

BAT基因不同導致各自的發展軌跡不一樣

B家以技術起家,在做業務時候感覺思維更加簡單粗暴,不太會隱藏和轉彎,比如百度全家桶,比如簡單粗暴的賣貼吧,賣廣告位等。另外B家屬於躺著賺錢太久了,在對外的反應上也會比較慢。目標是掌握流量(用戶)入口,但是在移動時代方面以及整個大形勢變化之下已經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了,目前用戶的入口已經從主動尋找變為了被動推送,目前只是因為百度搜索仍然有一定的慣性,所以還能有一定的維持,但是從功能上來說以及有很多的替代品了,並且廣告挺多還比百度搜索少=。=貼吧是個挺好的產品,不過感覺百度自己作大死了。

A家主抓大方向,在用戶體驗上做的不是很好,在自己可以關聯的領域,卡位始終快人一步,執行是從上到下傳導的,有點像盛大的感覺,不同的是A家做事能執行下去並且能執行到底。最終目標是形成廠家,商家,用戶的閉環,從生產,到銷售,到支付。

T家產品意識超強,在最初就是想到了雲的概念,並且非常重視用戶體驗,核心理念是服務最廣大的用戶,連接所有用戶。遊戲只是其中的一種變現形式,騰訊的野心比較大,似乎是想一統整個互聯網,從社交關係入手,慢慢打開局面,立於不敗之地。

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從中也可以看出三家公司的差異。

2、互聯網行業獨角獸有哪些?在哪些行業?

獨角獸公司可能要百度了,不過目前而言基礎需求類的O2O應該是獨角獸湧現較多的地方,例如出行,醫療,教育,簡單說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在滿足基礎需求之後,會延伸到個性化需求及社會發展的需求,例如高端定製,分享型經濟。

行業發展的趨勢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會先優化最最需求優化的部分(看病麻煩,出行麻煩,吃飯麻煩,家務麻煩等),然後慢慢的延伸到不那麼緊急的部分(娛樂,旅行,學習等)或者基礎需求的升級版本(穿好衣,開好車,看專家醫生等)。

只是爆發輪次的問題,互聯網的發展方向還是革新生活方式,讓生活更加便利。

3、AR/VR未來市場,從產品角度分析

AR/VR民用化最大的瓶頸還是在於設備,目前來說設備大規模普及的可能性不高,畢竟如果只是用來做一些不常用到的事,更多可能是被用來嘗鮮。AR/VR最大的優勢還是身臨其境的體驗,從產品角度上的話肯定首先考慮的是公司購買,消費者買單。比如目前出現的VR電影體驗,在商場中放置的,以及淘寶在做的虛擬購物體驗。從產品角度上來說,針對單用戶定製的產品存在用戶數量太少,無法覆蓋研發成本的問題。目前VR/AR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和用戶的必需品綁定,或大大降低硬體成本,比如某天VR/AR的硬體成為了鍵盤或者滑鼠之類的必備外設一樣的地位,那麼整個市場才能真正發展起來,同時,提供這個外設的廠家,如果能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勢必會成為內容入口。

如果選擇做VR/AR,硬體才是王道。當掌握了上游之後,除非下游能足夠出色到無競爭產品,不然上游有足夠的議價權。


只有我一個人好奇這個面試職位是什麼級別嗎?VP?


推薦閱讀:

互聯網上的「雲」是什麼?
在沒有網路的地區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程序員的女朋友或老婆顏值普遍要高於男方很多?還是說程序員已經算是婚戀市場的優質股了?
藍海戰略通俗的解釋?
怎樣看待中國喊麥?

TAG: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運營 | 產品 |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