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有哪些影響力較大的非虛構作品?


謝邀。

前面的回答似乎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亂入,非虛構與虛構作品的界限似乎還是比較清晰的。。

非虛構文學在我印象中以前是被叫做「報告文學」的,像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之類,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文學圈子的邊緣。這幾年國內有好幾部非虛構文學作品受到廣泛關注,何偉《江城》三部曲的出版和熱賣也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何偉本人可能都不會想到自己能在中國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最近幾年我看過的比較不錯的作品有齊邦媛《巨流河》,龍應台《一九四九大江大海》,楊顯惠《夾邊溝紀事》,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徐曉《半生為人》,何偉《江城》等,波利《少林很忙》,邁克爾.麥爾《再見,老北京》,丁燕《工廠女孩》,張彤禾《打工女孩》,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

今年出的非虛構文學作品沒怎麼關注。張贊波的《大路:高速中國里的工地紀事》大概是最值得推薦的了。作者是北影出身的導演兼作家,近些年獨立拍了不少頗具影響力的關注中國當代現狀的紀錄片,但目前在國內似乎不太知名。搬來作品簡介如下:中國人在讀美國人寫的《尋路中國》,而歐洲影展也開始在看中國人拍攝的紀錄片《大路朝天》(The Road)。同題著作《大路》是中國首部立體描繪工地現實的非虛構作品。這裡沒有韓寒筆下的那些文藝青年范兒,卻有一群如野草般既堅韌又懦弱、既憤怒又順從、既善良又冷漠的農民工。作者耗時三年多潛伏在高速公路工地,發掘隱藏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結構里的利益鏈,用鏡頭和筆記錄下國家發展背後的斑駁景象與悲喜人生。底層氣息的寫真文本,荒誕現實的生動敘事,獨特的內部視角,深厚的人文關懷,被稱為《尋路中國》的「高速公路版」。

汪兆騫的《往事流光:見證文學的光榮年代》也不錯,如果是中文系學生的話非常值得一讀。汪是王蒙的學生,在人文社做了很多年編輯,和國內當代許多知名作家有過合作,像莫言、阿來、王朔、陳忠實等,幾乎見證了整個中國當代文學史。

劉紹華的《我的涼山兄弟》。作者是台灣的人類學家,在四川涼山地區開展了長達數年的田野調查,涼山的貧困問題最近似乎也很熱。簡介如下:該書以涼山地區為研究、論述對象,回應了近年來公眾對「涼山」,及一些邊遠地區的關注。同時,該書雖然是研究論文,但是書中並未有深奧的理論。該書匯聚了作者耗費十年在涼山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的一手經驗,全書以作者在涼山「遇鬼」由此獲得當地居民認同的傳奇性遭遇為楔子,具有非常強的可讀性和故事性。雖是專業研究,但也能滿足普通讀者的閱讀偏好。

以上。


【1月19日更新】【多圖預警】

更新如下:

謝邀。推薦的圖書作品既有虛構類也有非虛構類(不過以非虛構類為主),此回答有點跑題,介意者慎入。

1.《我的造夢之路》(日·今敏)

豆瓣評分:9.3

今敏給我們留下的動畫電影不多,僅有《千年女優》 《紅辣椒》《未麻的房間》《東京教父》這四部。他的匆匆離去給世界動畫產業留下無盡遺憾,但他未竟的千年之夢仍在延續。這本書是他的親筆隨筆集,無論是裝幀還是內容,都是絕贊的。

2.《歷史學的境界》(高華)

豆瓣評分:8.9

這是本挺不錯的隨筆集,沒有高堂教化,也不故作驚人之語,從這些文章里能隱約看到一個平和沉靜的學者,看到他的樂趣,看到他的關懷,也看到他的焦慮。有關歷史學者寫的一些書,我看過十幾部,在這裡給大家強烈推薦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上、下)(至於呂思勉的《中國大歷史》我不作過多的推薦,雖說這本著作引經據典,述作宏富,但是一般人讀起來會覺得枯燥乏味。不過若是真心喜歡歷史,想要真正了解歷史,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通俗易懂,簡潔有力。

3.《最好的告別》(美.阿圖?葛文德)

豆瓣評分:9.0

看了後幾度想哭。一本可怕的書。作者選擇了我們往往不願面對的話題——衰老與死亡(這也是中國社會所避諱的),梳理了美國社會養老的方方面面和發展歷程,以及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

4.《最後的耍猴人》(馬宏傑)

豆瓣評分:8.8

在柴靜的《看見》里,曾多次提到馬宏傑。真實自有萬鈞之力。攝影師馬宏傑用12年的時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記錄著一個消失中的民間中國。

5.《我不喜歡這世界,我只喜歡你》(喬一)

豆瓣評分:8.4

3個字來概括此書的風格:暖、萌、甜。不要看!不要看!千萬不要看!虐死單身狗的書你確定要看?!不過吶,看完這部書真得好想談場戀愛嚶嚶嚶2333

6.《無聲告白》(美·伍綺詩)

豆瓣評分:8.2

「 不如我們從新來過,從死亡開始。」這是一本光芒萬丈的小說。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對這個混種家庭的深度剖析。至於它橫掃了歐美所有圖書榜單這件事我就不說了吧:)

7.《生活與命運》(俄羅斯·瓦西里·格羅斯曼)

豆瓣評分:8.8

讀完之後我的第一感受是:好小說,不枉了梁道長(梁文道)的推薦!!!這是一部真正堪稱史詩的小說。對於歷史,我們除了需要嚴謹客觀的史實認識,也需要這樣有血有肉的第一手感性經驗的創作結晶。一個精神受了震動的作家,一部捍衛人性、控訴極權的作品。

8.《螢火蟲小巷》(美·克里斯汀·漢娜)

豆瓣評分:8.9

看外版書有一個憂傷之處,就是翻譯問題。有的書翻譯得實在不敢恭維,一句話說得不清不楚,一段優美的描寫能被翻譯得乾巴巴的,一段深刻的感情能被翻譯活活弄得黯然失色,大打折扣。《螢火蟲小巷》無疑是翻譯得極為出色的一本書,書中有幾處翻譯深得原著精髓。另外這本書非常適合給目前迷失的女孩子讀~

9.《達芬奇筆記》(意·里奧納多·達·芬奇)

豆瓣評分:8.9

這大概是500年前的死理性派、技術控、知乎大神吧;)

10.《我已與一萬億株白樺相逢》(胡成)

豆瓣評分:8.7

旅行即是人生,對目的地的不抱希望與走過且過,就是放棄了與一萬億株白樺中的任何一位相遇,那裡面有人和歷史。紙張觸感極好 ,文字和與其相得益彰的膠片攝影讓人捨不得讀完 ,身未動, 心已遠:)

11.《悲傷與理智》(美·約瑟夫·布羅茨基)

豆瓣評分:9.1

在粗鄙的文學中拯救優雅。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純文學的力量。

12.《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李娟)

豆瓣評分:8.3

這本書作為「阿勒泰」系列散文作家李娟最珍視的隨筆集, 不僅書寫了遙遠空曠的阿勒泰,更展露了自己豐饒遼闊的內心世界。真實的美好源於生活及用心。讀了這本書,你會愛上李娟這個人的,相信我。

13.《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俄·S.A.阿列克謝耶維奇)

豆瓣評分:9.1

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真實記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事件

「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14.《一生里的某一刻 》(張春)

豆瓣評分:8.4

這是張春在豆瓣、知乎、天涯上的隨筆文章精選集。讀了很多遍。誠意推薦。

15.《枕草子》(日·清少納言)

豆瓣評分:8.4

從清少納言寫下《枕草子》至今,已經差不多過了一千年的時光。文字的力量歷久彌新,其中字句雖然隔了漫漫千年,又隔了一國的語言,借用周作人先生的譯文,仍可讀出雋永的意味。

16.《總有一段時光,虛度在江南》(耿碩)

豆瓣評分:9.0

早就在雜誌上讀過耿朔的文字,底蘊深厚而不幹澀, 明白曉暢卻別有雅意。 書中描述之西塘、 烏鎮、 甪直 ,我所多聞 ,卻又有廿八都、 呈坎 、林坑幾處 ,我所未聞。 每處皆有掌故, 作者一一信手拈來, 悠遊自如, 如圓荷瀉露, 落水而有清音, 令人心嚮往之, 夢回江南煙水路 ,美極妙極 。

17.《萬物創世》(延斯·哈德)

豆瓣評分:8.9

知識點密集,開始的時候有點看不懂,因為有些畫框好像和敘述沒什麼關係似的,但其實每個畫框都有其必要性和出處,會讓人想要查查其出處。畫風大讚(密集恐懼症患者表示看不了這書)

18.《野蠻大陸》(英:基思?羅威)

豆瓣評分:9.1

立足於八種語言的原始檔案、訪談記錄、學術著作,《野蠻大陸》如同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前那個稍縱即逝的混亂年代。這是關於那個年代的第一部重要歷史著作。刻骨痛心。動人心弦、落筆審慎、蕩氣迴腸。一幅引人注目的圖畫,描繪了一片在物質上、道德上因為殘忍屠戮而變得殘酷無情的歐洲大陸。」

19.《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美:安東尼·多爾)

豆瓣評分:8.8

世人分為兩類,向平凡生活投降的人,和為它英勇而戰的人。

不要在你活著的時候死去。

這才是真正呼喚和平的聲音。

20.《危機與重構》(李碧妍)

豆瓣評分:9.1

作者網路材料之豐富,與既有研究對話之深入,的確令人讚歎。書中對地理的重視,多副地圖,也使本書頗為增色。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清晰的邏輯思路和對時代把握之準確,這才是最難得的,也是超出同儕的地方。

21.《性審判史》(美:埃里克?伯科威茨)

豆瓣評分:8.5

看完整本書之後,就覺得副標題更加貼切這本書的主題,從第一章遠古時代的各種荒誕不可思議的法律規定,到最後對王爾德的「同性戀」判決,確實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一個漸漸發展中的人類文明史。

22.《李光耀觀天》(李光耀)

豆瓣評分:9.0

李光耀的觀點依然犀利,直指問題的關鍵。讀來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讓你看清歷史的長期趨勢。他是真正的實用主義者。向他致敬。

23.《大滅絕時代》(美·伊麗莎白?科爾伯特)

豆瓣評分:9.0

2015年第99屆普利策非虛構類寫作獎

2014年全球環保話題之書

《寂靜的春天》《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圖書館雜誌》年度十大好書

《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財富》年度推薦好書

比爾?蓋茨、阿爾?戈爾等名人與多家媒體推薦"

24.《昨天的中國》(法:閻雷)

豆瓣評分:8.3

閻雷這本攝影集翻看起來特別有親切感,因為它幾乎就是80後這一代人的親歷史。

25.《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美: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豆瓣評分:8.1

其實對於演講,我更傾向於文字版本的。因為相比看視頻來說更能讓我有充分的時間停下來去咀嚼去消化去體會他們所演講的內容。而這篇演講正好也告訴我們做一個懂得思考的人是多麼重要。

26.《有鹿來》(蘇枕書)

豆瓣評分:8.9

有鹿來,有鹿來。越看這本書的書名我越喜歡。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京都的日常》。關於在京都的日常,熱鬧又恬靜,細膩瑣碎又很有味道,文筆簡單幹凈純粹。雖是清淡閑談,可是蘇枕書的文字里總透著些人生百味的妙趣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鹿來》是國內難得一見的好隨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持續更新】


謝邀!非常慚愧,2015年大多數時間在和癌寶鬥智斗勇,看了50多部電影,讀的書還是沿著過往的慣性偏創業狗以及小說類,非虛構類文學作品可以說一部未讀。順著周小肉推薦的今敏說,再推薦一本鈴木敏夫的《樂在工作》吧,我讀的是台灣版本,或許是同業關係,感同身受,數度淚奔。

再就是一本讀書人寫的讀書筆記,作者腹黑,說出了許多我的心裡話,相當有趣:


如果「非虛構作品」不單單指的是文字作品的話。

我第一反應就是周浩的紀錄片《大同》。

以下是來源於豆瓣的簡介:

曾經繁華的中國都市大同市,如今屹立在一堆廢墟的旁邊。這座城市不僅污染嚴重,還因其陳舊的基礎設施和搖搖欲墜的經濟前景而瀕臨癱瘓。但大同市長想要改變這一切,他大膽地宣布了一項試圖重塑昔日的輝煌的新計劃,要知道這座城市的文明已經有1600年了。

然而,伴隨著這項計劃的是非常高的成本。數以千計的房屋被推倒,50萬居民(佔大同市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將在他的打理下被重新安置。這位市長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他是否能讓憤怒的工人群體以及越來越忐忑的統治精英冷靜下來。紀錄片《中國市長》驚人地捕捉到了一個男人,甚至是一個國家瘋狂跳躍著進入一個越來越動蕩的未來的過程。

主演大同市長耿彥波是個極富爭議的人。

以下是來源於百度百科的簡介:

耿彥波(1958年11月-),山西省和順縣人,出生於和順縣農家,自述其祖先世世為農。在各地任職時大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狠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職靈石,開發了王家大院旅遊項目;主政榆次,改造了榆次老城並修復了常家莊園;調任太原,啟動城市道路改造工程。2008年1月來到大同,從副書記一直做到大同市市長,在任期間,大刀闊斧改建大同。2013年2月7日,山西省委決定,耿彥波任太原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2月8日,太原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任命耿彥波為太原市副市長,決定耿彥波代理太原市市長。

耿彥波其人,褒獎者眾多,非議甚至貶低者亦眾。

可以說,他做過的事情是絕大部分落馬高官曾經賺取政治資本的事情,他們因為卓越的拆、建城能力,成為一時炙手可熱的政壇人物,但也成為了他們倒台的原因之一。

但耿彥波不同,他對於大同,在政績未顯時調離,留下滿目瘡痍,也留下了卓越的政績,也留下了漫天的非議。

更不同的是,他拆了半座城之後,並沒有倒台,反而平調高升了。

所以,有了這部紀錄片,有了一個「有情懷」的市長的內心獨白。

但「拆半城」之後的大同,到底如何,我們還未能看清楚,耿彥波也沒能留到那一刻。

說《大同》這部紀錄片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它獲得了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也讓一個中國市長脫離了電視屏幕,變得有血有肉。

當然好壞自在人心。


謝邀。

這方面我關注的比較少。但是要說非虛擬且影響大,我覺得是柴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


我想很多人一定都還記得這一張照片。

真實的一幕總是能驚醒沉睡的人們,在赤裸裸的真相面前,折射的是更深層的問題和更沉重的苦難。

非虛構性作品往往要承擔起更為重要的社會責任。

相信大家都有關注今年10月的諾獎,而村上春樹再次落選諾獎的梗在國內炒得卻比諾獎的獲得者得更加引人注目…

不得不提到這位來自白俄羅斯的作家和記者,阿列克謝耶維奇。此前就是呼聲最高的紀實文學作家。

關於這本書。

衛國戰爭期間,數百萬的蘇聯兒童死亡,我們通過孩子們的眼睛,認真地審視這個世界,看著這個依舊有著冷漠無情的戰爭世界。

「奶奶在祈禱……她祈禱我的靈魂能回來……」

「為什麼我這麼小?」

「我們家正好孵出一窩小雞……我怕它們被弄死……」

「可我還是想媽媽……」

「為什麼他們朝臉上開槍?我的媽媽這麼漂亮……」

作家語言樸實,多採用訪談式的方法來構建作品,而真相往往不需要過多的修飾,這也就是非虛構性文學的風格特徵吧。

《出梁庄記》的作者梁鴻說:

「當下時代頻頻發生大事件,在大時代圖景里,那些細微人物的生活更需要人們去關注。新聞貌似關注,實則忽略了這類群體。要寫出那種具體的疼痛,就需要更多的關注。想面對某種現實生活,就需要切切實實花時間去探查、傾聽,想依靠非凡的想像力去虛構,是不可能做到的。非虛構性文學是很好的方式。只是國人還不習慣直面慘痛的真實人生,不太習慣做鄭重思考。」

一部優秀的作品可能要耗費作者數年的心血,特別是非虛構性的更需要深入了解真實現狀。2015年國內的我推這兩本吧。

丁燕的《沙孜湖》

沙孜湖被稱為中國的瓦爾登湖。

丁燕是新疆人,對西部的挖掘展現的力度是與眾不同的。而且其本身也是詩人,語言富有詩意化的特色,但也具有力度、尖銳、直接的特點。

陳慶港《最漫長的十四天》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實錄與紀實。

這本書我是沒有讀完的,不忍逐讀。

關於這段血淋淋的歷史,需要後代銘記,也需要更多的證據和真相。

作者是荷賽獎的獲得者,別的就不用多說了。一直側重於中國古代文學部分,只能說對非虛構性作品等等之類的文學關注度還是不夠吧。還在學習充實自己的過程中。


超喜歡《解救吾先生》,警察叔叔好帥!


居然第一次被邀請了。謝謝。

看到上面好多人說的都是電影(雖然我覺得有丟丟跑題),那我稍微補充幾個書的好了。

首先,當然是今年得諾獎的阿列克謝耶維奇了。我沒有全讀,但《我還是想你,媽媽》、《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愛情還是死亡》、《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都讀了一些。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她的文章都是以第一人稱講別人的故事就能得諾獎,但前幾天我看到一個評論說得非常在理,就是如果我們這麼去採訪了、這麼去寫了,就能寫成她這樣嗎?我想大多數人是不能的,因為無論是作者還是記者,都難免摻入些自己主觀的論調和視點並不願意放棄。客觀看似不難,其實很難。非虛構這種文體特殊就特殊在雖不是天馬行空的純虛構,但也不是純寫實、純複製生活。如何不囿於現實生活自身而去找到對生活的呈現方式和理解闡釋,這是非虛構寫作者需要去面對的。

然後,還讀了蒂莫西·加頓艾什的《檔案:一部個人史》。加頓艾什是當代西方重要的政治寫作者,牛津大學教授。這本書很特殊,寫的是作者通過翻閱冷戰期間自己在東德求學時被秘密警察機構記錄的「個人檔案」,一點點抽絲剝繭、追蹤歷史,還原冷戰的一些歷史真相,揭露令人毛骨悚然、安全感盡失的監控系統。讀的時候,難免想起1984。冷戰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和選擇性遺忘,畢竟我們的世界直到今天還活在它的巨大陰影中。

中國方面,先是讀了閻海軍的《崖邊報告》,和《中國在梁庄》以及《一個村莊里的中國》是一種範式,都是從講述自己的家鄉入手,分析鄉土中國的裂變。長時間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很難體會到中國最貧窮的鄉村目前在經歷著什麼:土地荒蕪、「讀書無用論」、老人自殺、階級再造、留守兒童、農民工問題……這些由貧窮和城鄉二元對立而來的次生問題屢屢讓人觸目驚心。作者是青年媒體人,講故事的本事是有的,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這些思考未必完全深刻且正確,但僅僅是故事,已經產生了一種梁鴻老師所說的「震驚」作用。

然後還有張贊波的《大路》。這本書我還沒有正式開讀,但看豆瓣評價感覺很不錯。張贊波是北京電影學院出身的青年紀錄片導演,這本書講了一個「修路」的故事。作者耗時三年多「潛伏」在故鄉的築路工地上,近距離接觸路橋公司職工、修路民工、包工頭、工程監理、當地村民與基層官員,反映出一個大發展的中國和對這個中國的反思。

啊啊,又想起一個,加上:張哲的《梅子青時》。這本書我蠻喜歡的,是作者寫自己外婆年輕時在浙江湘湖師範學校讀書的故事,這座學校很特殊,在抗戰中遷校七回,但老師學生們在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讀書學習,特殊時代的友情與愛情都讓人唏噓不已。比較精巧的是,作者不僅寫過去,也寫外婆的現在,子孫情也很感人。一部充滿暖意的非虛構作品,語言平實細膩,適合所有人。

------------------------------

唔,暫時想到這些,想起來了再補充吧~

多說幾句,我以前算是個比較專業的文學讀者(畢竟中文系了這麼多年呢嘻嘻),以讀小說為主,「非虛構」這個概念在中國火起來也是這兩三年的事情。但一接觸到西方盛行的「非虛構」作品時,心裡很震撼於這個偉大的傳統。從這些記錄性的文字中,能夠看到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真實面目,看到轉型期的種種不適、摩擦、齟齬和疼痛,這些是官方宣傳無法帶來的,甚至也是偏居一隅的自身經驗無法帶來的。希望中國有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的非虛構作品出現。也希望,對於這些作品和出版行業,國家能給予多多的支持,不要草木皆兵,不要害怕暴露問題。願意暴露問題,是因為我們還在關心。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鋅皮娃娃兵》

第一次看紀實文學,都是同一個作者的,第一次感受到戰爭帶來的殘酷和無法磨滅的精神


難道不是「他三篇」嗎?2015,影響較大,非虛構,作品。


《在世界和我之間》(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塔那西斯·科茨(Ta-Nehisi Coates)著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華盛頓郵報》年度十大好書、《紐約客》年度好書、《出版人周刊》年度好書、《經濟學人》年度好書、《金融時報》年度好書、亞馬遜年度好書top2

文章的話,推薦 《崖邊報告》和《正午故事001:我穿牆過去》,其實正午故事,穀雨故事,人間,時尚先生,GQ等公眾號的非虛構類文章都不錯。


當然是《解救吾先生》

當年看過報道,電影一出就屁顛屁顛跑去看。感覺值回十倍的票價。


為什麼在一個閱讀門類下面,大家普遍回答的都是電影。。。歲末年初,去讀《慈悲》


雖然非虛構寫作大部分是記者,但是我覺得記者也會有局限的地方。寫這個並不一定要從大的事件著手去寫,從生活的小事件出發。最本質的東西應該是追求一種真實。在我看來優秀的非虛構寫作者有一個特點,必須對他面臨的東西進行細緻的觀察,然後敢於用獨特的視角以及手法去寫。因為記者如果用採訪者的身份去與被採訪者就很難挖掘到深層次的東西,倘若用平常的交流方式,聽到到可能是一個讓你感動肺腑的故事。這點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分享開來,這要得力於我讀書期間的那段經歷。

我一個人去西部旅行,錢花光了,最後選擇在一個景區當了一民保安,當時我把學歷填成初中畢業。我的父親一直認為進入體制內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似乎社會已經形成某種共識當保安這個職業是遊手好閒的,沒出息的人。 可是我經歷過他們的身份,我才發現他們從小到大灌輸的那些道理並不是那麼一回事。我看到確實一群迷茫的臨近中年的大叔,得過且過的一生。跟他們的交流中我真的了解了很多東西。現在的我的已經步入社會。回想起那段經歷又開始有了新的認識。我覺得把它並不是我一個人的特例。我思考到了關於、人生、職業、自由以及生存方面的東西。我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寫出來了,不知道為何寫到最後卡殼了,我明白我不敢面對來自家庭的方面壓力,我不敢輕易辭職。所以寫到最後,我怎麼也寫不下去,我的父親一直按照他的意願控制我的生活,以及職業。以親情的名義去迫使我就範,無論我怎麼去試圖去改變都沒有用。

後來我發現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現象,我出生90年代,怎麼說呢,我們這一代人,物質充裕的背後其實精神是匱乏的,同時又是獨生子女,而父母生活的年代又是貧窮的年代,迫使他們過於追求安全感。還有教育的功利化,過分關注學業,而忽視心靈上的溝通, 因為奴隸與奴隸主之間是很少有共同語言的,一旦其中一方想要控制對方,這種矛盾就突出了。所以,在我大讀大二那年,用兼職賺的錢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在中途的時候我接到我爸媽的電話,我的朋友都開始議論我,以為我去販毒,或者被傳銷拐走了。其實我那時候,我只是出去看看,沒想到一走就走遠。

旅行回來之後我開始信奉一種東西,那就是未來充滿著太多不確定性,我應該在我這血氣方剛的年代看些什麼,寫點什麼。下面貼上我自己寫的當中的一個片段,希望有一天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出來。

「 已經不是一個問我為什麼選擇到這工作,又沒前途。原諒我用謊言欺騙了他們。我說喜歡這裡,為了讓他們信服我說我有個親戚在這裡。然後他們就信了,他們是如此好騙。我原以為他們個個都冷血,結果卻他們卻說,像我們這種混日子的人,只能在這裡過一天算一天了。你還年輕,加油把琴練好。之後可以去賣唱,不要像我們這樣過一輩子。這時我才明白,他是有方向的,只是不知道去哪,而時間卻一天天的流逝了。

一天後我胖子突然來找我。他已經辭職了,我已經好久沒碰見他了,他說 特意的找我的。他說欠了我50塊錢。我說你來難道就是為了還錢給我。他點了點頭,我跟那群狗腿子不一樣。我是個守信之人。他和我聊了一會,然後就走了, 我原本有機會親口告訴它我的學生身份,但我始終也沒說出口。 幾天後, 我接到胖子電話,胖子告訴我,他找到一份好工作,3000塊錢一個月。問我去不去。我拒絕了他的好意。 之後我手機掉水裡了,然後他的電話整個人就在我身邊消失了。 我感到一絲絲內疚,也許人與人之間沒必要這麼保守。

我經常想我跟k的關係。我第一次感覺我跟他的距離卻如此相近。 我的父親經常對我說,我這沒出息的兒子,你去當一輩子保安算了。沒到此刻我都沉默得無言以對。我不知道我該點什麼。 我想告訴他,當保安那段經歷那是我人生的開始。我猜,倘若我真的說出口,他定會用兩耳光堵住我的嘴。 但是此刻我想說,我的未來由我自己去決定,不管貧富貴賤。哪怕我是一張被遺棄的白紙。 就在我邁開人生第一步步的時候,我看見k已經整理好他廢舊的稿件。他拿起筆寫道,一棵樹,你可以砍倒他,但你始終無法把它扳直,總有一天它會盛開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去迎接陽光的。他的筆觸是如此有生命力。

話尾:」我是一個不成熟的寫作者,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已經準備辭去體質內的工作,之後我想按照的意願去生活。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好的見解 發到這個郵箱吧kkkk2688@163.com 我回回信的。


陳冠希的觸手可及


謝邀。

2015年已經是三年前了,離開知乎的三年里,我在讀大學,文學院。

在文學院里學到最多的,不是想像中諸多作品及其賞析,而是一個系統的文學結構,或者準確的說,是「史」。而一開始所以為的文學作品,不過是在業餘時間自己感悟罷了。

說這麼多,很抱歉無法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我想讓大家知道,讀一個文學作品,總該要拋卻掉世人對其看法兒獨自感悟,這樣才能不受影響。而若無法辨別分類,那我建議先去看一下文學史。

凡細究者,總該退一步看大觀。

以上,

拙見。


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郭德綱《過得剛好》,朴槿惠自傳《名字忘了》(還沒看呢,長得太丑不想看)。。吼吼


《解救吾先生》良心之作!

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出生的我居然說出這些的話,(人民文學專門開設了非虛構專欄啊)我覺得很丟臉,但是這部電影真的很棒!

事情有原型,吳若甫先生,當年的師奶殺手,很帥的大叔,話劇范十足。

演員陣容都是實力派,吳若甫正,雖然大家都在誇王千源,他將綁架犯的邪演到了極致,變態、張狂、神經質、人性的惡與扭曲真是赤裸裸地暴露出來。

而我偏偏喜歡劉德華,他將人性的至美至善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還願意無私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鼓勵同被綁架者,他們一起顫顫巍巍唱歌是,我都淚奔了。

電影結構完美,節奏緊湊,氛圍營造都極其到位。


《印度的女兒》


中文的非虛構文學方面,今年一直在看界面新聞推出的正午故事,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篇是馮遠征口述的《我穿牆過去》。

騰訊網易也都有各自的非虛構文學欄目。


推薦閱讀:

平面設計雜誌推薦?
《讀書》雜誌怎麼樣?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書籍 | 非虛構寫作 | 2015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