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勞而言,窮人和富人有多大差別?
單純的討論這個因素跟財富值的關係,或者說有多大關係。有沒有這方面的研究
如果你是一個窮人,父母是貧困戶,55歲,務農,家庭存款為0,你復旦哲學系將畢業,有個漂亮女友,小城市小家庭出身,你打算如何通過睿智的努力去擺脫整個家庭的困難。(別問我為什麼智商低選了這個專業,瞎編的不行么)
已有答案多集中於個人經歷,較少來自嚴肅研究的結論。其實,Bick、Fuchs-Sunchdeln和Lagakos即將在經濟學頂級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發表的研究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如果從國家的角度看,越富裕的國家,大家平均的工作時間越短;如果是從每個國家內部的角度看,越富裕的國家,高工資和低工資的收入者之間,工作時間的差距越小。
圖1 2005年前後,各國人均GDP和成年人[1]每周平均的工作時間。圖中左下角的低收入國家之所以工作時間短,主要是這些國家女性的工作時間較短。男性平均工作時間仍然很長
三位作者整理了全世界80個國家的工作時間和工資數據。其中,有33個國家數據質量比較高,文章稱之為「核心國家(core countries)」,剩下47個國家的數據則是作為參考。文章計算的是國內所有成年人每周平均實際工作的時間,考慮了自僱傭和多份工作等情況。此外,在核心國家,作者還計算了做家務等「家庭生產」的時間。如上圖,平均工作時間和人均GDP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圖2 各國內部,收入分位點和平均工作時間。每條線對應一個國家,其中黑色是低收入國家,介於中間的顏色是中等收入國家,淺色是高收入國家。每條線上的十個點,對應這個國家收入的10個分位點——也就是說,按收入高低,把所有人平均分成10份,每兩份之間的分界點所在的位置
那麼,一國內部,窮人富人的工作時間會不會有很大差距呢?請看上圖:左側的低收入國家,除了馬拉維這個特例以外,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以下兩個特徵:線的跨度大,代表收入差距大;線的斜率大,代表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工作時間長很多。比如坦尚尼亞,最窮的10%,每周要工作90個小時;最富的10%,每周只工作50小時。富裕一些的國家線比較平,說明這個差距很小。
圖3 黑線對應低收入國家,各年齡段成年人平均的工作時間
原文還有許多有趣的結果,此處不能盡述,摘其中一部分介紹。比方說,看上面這張圖,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工作時間最長的年齡段是35歲過一點點兒;而在低收入國家,工作時間的頂峰超過了40歲。此外,低收入國家的人一輩子的工作時間都很長,從20歲開始,到60歲結束,他們工作的時間長度一直和富國最累的「中年男」持平。直到80歲,他們平均還要每周工作10小時。
因此,對題主最準確的回答[2]可能是這個:從國家的角度看,勤勞不代表富有。相反,和高收入相正相關的是「懶惰」;如果是一國內部,國家越發達,個人收入和勤勞越沒有明顯的聯繫。不過,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發達國家歷史上工作時間也很長,今天這個情況是長期發展的結果;其次,也有研究顯示:近年來,尤其在美國,高收入者的工作時間在變長,低收入者的變化不大[3]。
[1] 文中使用的成年人指15歲或以上。在很多低收入國家,這個年齡已經要承擔起家庭責任了。
[2] 這隻回答了題主第一段中的問題。至於第二段,復旦哲學系畢業,又有漂亮女友,相信能做到這兩點的人總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3] 這個問題其實頗為微妙:比起低收入者,高收入者的工作時間確實長了一些,但他們享受的閑暇質量也更高。有關閑暇演變的詳盡歷史和新趨勢,請參見之前的專欄文章時間的去向——過去200年間人們工作和閑暇的格局。
參考文獻:Bick, A., Fuchs-Schündeln, N., Lagakos, D. How do Hours Worked Vary with Inc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thcom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微博上看到的,有理,共享之
我做遊戲,我們這一行,早9晚11是正常上下班,凌晨1點才算小加班,我見過凌晨1點的站街女,2點的,3點的星星,4點的小偷。我的生物鐘還比較特殊,睡得在晚,都是5點6點醒來。但是我還是沒成功,我一直都認為不成功是因為我不夠勤奮。某一天,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著名的中國某老公爹接受採訪,他理直氣壯的說,我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我的勤奮,我每天7點下班,11點睡覺————————我懂了,這世界上,窮人和富人雖然共用一個詞語——勤奮,但窮人的詞語和富人的勤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酷。他是中產階級家庭,大學暑期打工,不顧家人勸阻,你猜去做什麼?……………………………挖煤!他就是要去體驗煤礦工的生活。然後怎麼著?…………他只上了4天班就暈在工地上。送到醫院急救了。誰還敢說窮人不勤勞?
題目很有趣,而且也確實是一個可以做學術研究的命題。
毫無疑問,在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時間,富人的休息時間要遠多於窮人。唐頓莊園里的白富美們沒有聽說過「周末」這個詞,因為她們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嗨趴體。而當時的英國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時間是64個小時。
總體而言,當下這個時代是人類最輕鬆的時代,平均工作時間在近幾個世紀都在縮短。中國的貧富差距這個問題有點敏感,我就只來談談外國的情況吧。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富人(有大學文憑的人)的工作時長還要比窮人(高中未畢業)的要短一些。然而,根據本世紀初的數據,富人每周已經要比窮人多工作八小時了。前年的全美時間使用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每天要比沒有大學文憑的人多工作兩個小時。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有28%,這一比例在非大學畢業的人群中持續的下降著。而如果是從哈佛商學院畢業,有95%的概率你一周需要工作超過50小時,超過50%的概率需要工作超過65個小時。
所以至少在當今美國,富人確實比窮人工作更多。
如果我想喂你喝雞湯,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了。然而,你在微信朋友圈的雞湯里常常看到的一類數據陷阱就是把相關性等同於因果相關。
真相是,富人比窮人工作更多更努力,並不意味著努力和勤奮是他們成為富人的原因。
富人之所以工作更多,原因有三:
首先是富人的休閑成本很高。比如你在家看完一整部韓劇的時間,富人可以談成一筆生意,而你如果不看韓劇就只能去看克拉拉戀人。那富人自然就比你有更多的動機去工作。2006年的數據顯示,收入超過10萬的家庭花費在休息的時間要比收入不足2萬的家庭少40%.
第二,窮人的工作時間往往不由自己掌握。富人加班都是加給自己,窮人加班都加給老闆了,當然不願意多工作。更不要提,窮人里還有很多失業或者半失業的勞動者,他們的工作時間當然更沒有保障。
第三,富人願意多工作,因為他們的工作更舒適。坐在Herman Miller的椅子里,面前擺著別人孝敬的從北越民房整拆出的交趾黃檀對剖成的書桌,女秘書穿著不太得體的在噓寒問暖,你捨得回家嗎?
一些極端的媒體因此提出,美國收入最高的0.1%的人,比人均收入高578倍,就算他們更努力,難道更努力了500多倍?當然了,這樣算也不對,因為財富積累更像是指數的。另外一個純粹為了好玩數據是,如果你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即使在美國你也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了。
因此,我的結論是,富人確實比窮人工作更多,而且富人越來越比窮人努力。但是,這不一定是他們成為富人的原因。反而有可能是他們成為富人的結果。
------------------------------------------------------------------------------------------------------我也曾經在「成為普通人就是罪」的地方呆過,所以我非常理解很多人堅持夢想不斷拼搏。還記得當時在credit suissed的二面里,對方問我一周工作90小時能不能行的時候,那一句「可以」卻最終沒能說出口。我選擇了簡單模式,離開了戰場,開始了下午4點就能回家遛狗玩貓的生活,也有時間在這裡寫知乎。只是如今拿起手機,也的確不太好意思再問候當年一起奮鬥的兄弟了。當時未曾想到,安逸生活里最難的部分卻是雄心尚在。我不是針對題主,我是說在座的各位,跟富士康的跳樓的員工們比起勤勞來,都是垃圾。
然而,富士康員工教會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錯誤的道路上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結果的。
這個問題不單純。古雲,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與題主共勉。
這篇答案只談窮富勤奮的差別,沒有涉及成功失敗,以及對錯。我覺得真正的成功是去過自己想過的、快樂的人生,而非單純成為富人。賺錢是為了生活質量更高,可實際情況是,很多真·富人為名利所累,反而很多市井小民樂得自在。文中所說成功單指創業及成為有錢人。道就是萬事萬物運行的本質和規律。看了幾個評論,我覺得真的是高估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撕逼,提前解釋一下。如果理解不了以上幾句話的人,請不用往下看了。
原答案:
窮人的勤奮都在「術」,富人的勤奮都在「道」。我認識的真正意義的大老闆,身家十億往上的(當然知乎這麼高端的平台這個身價大家可能也不覺得怎樣),創業成功的小夥伴,基本不看管理、經濟、技術、成功學方面的書,一水的《道德經》《孫子兵法》《史記》各種佛經聖經等,而且都是原始版本,不看解讀版。窮人看故事和技術,富人看人性和規律。包括各種經書,窮人看寄託,富人看智慧。這就是區別。
知乎上的小年輕也是夠了。天天鼓吹比你條件好的還更努力,忽悠的一眾底層人民絕望的不得了。但是你怎麼不說那些人的努力方向以及思維方式呢?或者是你們自己也不知道只看到人家泡圖書館了?
怎麼做永遠比做什麼更重要。真正的富人壓根沒那麼苦逼也沒那麼勤奮。因為掌握了道,事倍功半。相比之下,在溫飽線上掙扎的那才叫真·勤奮——生存威脅永遠是最大的原動力。沒有出路的原因就是思維的錯誤,而不是知乎鼓吹的人家比你更努力。只會拼蠻力而不是四兩撥千斤你不累誰累。當老闆的,會看人會用人會布局能走一步看三步,這才基本合格。就這點會把一大眾人排除在外。不具備上面的素質,創業也是死路一條。
而有悟性的,有成功和賺錢素質的,也是在這方面勤奮的。這方面的勤奮,需要的是更多的思考,更豐富的閱歷,更老練的處世技巧,更通透的世界觀,對人性更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們可能啥都不用干,但是早就潛移默化把你們都收編了。
你努力寫代碼,天天熬夜寫策劃,看到個圖片就各種p苦練技藝。沒用。為啥?技術層面想做到頂級,需要天分。而做不到頂級,就只能是一個打工的,螺絲釘,拿著工資過日子。
有個創業成功的土豪朋友告訴我,成功路上根本沒那麼擁擠,因為好多人中途就放棄了。他們堅持不下來,因為苦逼太久看不到希望。
迷茫的、不瞭然於心的勤奮,可以溫飽甚至小康,但是想成為富人,方向錯了。樓主~
你以為種煙的抽不起中華,是因為他種的不夠多嗎?窮人的窮是因為沒有起底,給別人工作掙的那點錢又折在生活里,就算看到了機遇也是個燙手山芋,抓不住~
這跟勤勞沒多大關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個是真的!
受制於眼界、教育、家底、圈子,窮人要變富有要比富人維持富有要更加努力10倍!如下網文,侵刪!5年前,一篇題為《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共鳴。作者麥子,這位來自小城市的年輕人,用第一人稱描繪了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子弟的奮鬥歷程——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的白領朋友們,如果我是一個初中沒畢業就來滬打工的民工,你會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嗎?不會,肯定不會。比較我們的成長曆程,你會發現,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從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與你有了天壤之別,因為我只能報農村戶口,而你是城市戶口。如果我長大以後一直保持農村戶口,那麼我就無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無法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非要到城市來?農村不很好嗎?空氣新鮮,又不像城市這麼擁擠。」可是農村沒有好的醫療條件,去年SARS好像讓大家一夜之間發現農村的醫療保健體系竟然如此落後,物質供應也不豐富,因為農民掙的錢少,貴一點兒的東西就買不起,所以商販也不會進太多貨。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中買得起等離子彩電的農民畢竟是個別現象,絕大多數農民還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奮鬥,於是我要進城,要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你生下來就擁有的大城市戶口。考上大學是我跳出農門的惟一機會。我要刻苦學習,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我在獨木橋上奮勇搏殺,眼看著周圍的同學一批批落馬,前面的道路越來越窄,我這個佼佼者心裡不知是喜是憂。激烈的競爭讓我不敢疏忽,除了學習功課,我無暇顧及業餘愛好,學校也沒有這些發展個人特長的課程。進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長就告訴我們這三年只有一個目標——高考。於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覺,就連中秋節的晚上,我還在路燈下背政治題。而你的升學壓力要小得多,競爭不是那麼激烈,功課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發展個人愛好,去讀課外讀物,去球場揮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藍天白雲。如果你不想那麼辛苦去參加高考,只要成績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時有機會獲得保送名額,哪怕成績忒差,也會被「掃」進一所本地三流大學,而那所三流大學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數才能進去,因為按地區分配的名額中留給上海本地的名額太多了。我們的考卷一樣我們的分數線卻不一樣,但是當我們都獲得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所交的學費是一樣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來光學費就要2.4萬元,再加上住宿費每人每年1500元,還有書本教材費每年1000元、生活費每年4000元(只吃學校食堂),四年總共5萬元。2003年上海某大學以「新建的松江校區環境優良」為由,將學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萬元,這就意味著僅學費一項四年就要4萬元,再加上其他費用,總共6.6萬元。6.6萬元對於一個上海城市家庭來說也許算不上沉重的負擔,可是對於一個農村的家庭,這簡直是一輩子的積蓄。我的家鄉在東部沿海開放省份,是一個農業大省,相比西部內陸省份應該說經濟水平還算比較好,但一年辛苦勞作也剩不了幾個錢。以供養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為例,除去各種日常必需開支,一個家庭每年最多積蓄3000元,那麼6.6萬元上大學的費用意味著22年的積蓄!前提是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個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優秀,都必須剝奪他上大學的權利,因為家裡只能提供這麼多錢。我屬於比較幸運的,東拼西湊加上助學貸款終於交齊了第一年的學費,看著那些握著錄取通知書愁苦不堪全家幾近絕望的同學,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產業化時代的大學招收的?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地在大學校園裡汲取知識的養分!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假期打工掙點生活費,我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那每一分錢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掙來的血汗錢啊!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我發現與我的同學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會作畫,不會演奏樂器,不認識港台明星,沒看過武俠小說,不認得MP3,不知道什麼是walkman,為了弄明白營銷管理課上講的「倉儲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麥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從來沒見過如此豐富的商品。我沒摸過計算機,為此我花了半年時間泡在學校機房裡學習你在中學裡就學會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語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我的發音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聽不懂,這也不能怪我,我們家鄉沒有外教,老師自己都讀不準,怎麼可能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發音?基礎沒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時間矯正我的發音。我真的很羨慕大城市的同學多才多藝,知識面那麼廣,而我只會讀書,我的學生時代只有學習、考試、升學,因為只有考上大學,我才能來到你們中間,才能與你們一起學習,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學的嘲笑,可以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可以在周末自習回來的路上羨慕地看著校園舞廳里的成雙成對,可以在寂寞無聊的深夜在操場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畢業的時候,我能在這個大都市掙一份工資的時候,我會和你這個生長在都市裡的同齡人一樣——做一個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會為我驕傲,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終於畢業了,在上海工作難找,回到家鄉更沒有什麼就業機會。能幸運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應屆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水平,也許你認為這點錢應該夠你零花的了,可是對我來說,我還要租房,還要交水電煤電話費還要還助學貸款,還想給家裡寄點錢讓弟妹繼續讀書,剩下的錢只夠我每頓吃蓋澆飯,我還是不能與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讀完了碩士,現在有一份年薪七八萬的工作。我奮鬥了18年,現在終於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經融入到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了,與周圍的白領朋友沒有什麼差別。可是我無法忘記奮鬥歷程中那些艱苦的歲月,無法忘記那些曾經的同學和他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夙願。於是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文字,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平民子弟奮鬥歷程的寫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運抗爭的學子,我的心裡總是會有一種沉重的責任感。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怨天尤人,這個世界上公平是相對的,這並不可怕,但是對不公平視而不見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讀碩士的時候,曾經討論過一個維達紙業的營銷案例,我的一位當時曾有三年工作經驗,現任一家中外合資公司人事行政經理的同學,提出一個方案:應該讓維達紙業開發高檔面巾紙產品推向9億農民市場。我驚訝於她提出這個方案的勇氣,當時我問她是否知道農民兄弟吃過飯後如何處理面部油膩,她疑惑地看著我,我用手背在兩側嘴角抹了兩下,對如此不雅的動作她投以鄙夷神色。在一次宏觀經濟學課上,我的另一同學大肆批判下崗工人和輟學務工務農的少年:「80%是由於他們自己不努力,年輕的時候不學會一門專長,所以現在下崗活該!那些學生可以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嘛,據說有很多學生一個暑假就能賺幾千元,學費還用愁嗎?」我的這位同學太不了解貧困地區農村了。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齡人正在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的行為將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把這篇文章送給那些在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和很久以前曾經吃過苦現在已經淡忘的人,關注社會下層,為了這個世界更公平些,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社會責任感駐留我們的頭腦。我花了18年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5年前,一篇題為《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一代人的真實寫照。然而,3年過去,我恍然發覺,他言之過早。18年又如何?再豐盛的年華疊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那年我25,無數個夙興夜寐,換來一個碩士學位,額上的抬頭紋分外明顯,腳下卻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讓戶口打回原籍,子子孫孫無窮匱,得趕緊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著急,魔獸世界和紅色警報?早玩膩了!你野心勃勃地籌劃著「創業創業」。當時李彥宏、陳天橋、周雲帆,牛人們還沒有橫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時空更是遙遠的名詞,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園裡建起配送網站,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大小媒體的記者蜂擁而至。334寢室很快在全樓名噪一時,小姑娘們從天南地北寄來粉粉的信紙,仰慕地寫道:「從報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樓頂吹吹風,你眉飛色舞地轉向我,以照顧自己人的口氣說,兄弟,一起發財如何?好呀,可惜,我不能。創業於你,是可進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啟動資金有三姑六眷幫忙籌集,就算鎩羽而歸,父母那三室一廳、溫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敗於我,意味著覆水難收一敗塗地,每年夏天,為了節省三五百塊錢的機器錢,爹娘要扛著腰肌勞損在大日頭下收割5畝農田。我穿著借來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試,戴著借來的手錶與心愛的女孩進行了第一次約會。當你拿到了第一筆投資興奮地報告全班時,我冷靜地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去做最後一份家教。沒錯,「這活兒技術含量忒低」,但在第一個月工資下發前,我租來的立錐之地與口糧全靠它維持。不多久,互聯網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對創業意興闌珊,進了家國有性質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觀天的我,竟傻傻地以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資,我比你超出一截,稅後8000,出差住5星級賓館,一年帶薪休假10天。玩命一樣地投入工作,堅信幾年後也有個童話般的結尾,「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長,很快,我明白了為什麼大家說白領是句罵人的話。寫字樓的套餐,標價35,幾乎沒人搭理它。午餐時間,最搶手的是各層拐角處的微波爐,「白領」們端著帶來的便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後來,物業允許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現了「千人排隊等麗華」的盛況。這些月入近萬的人士節約到摳門的程度。一位同事,10塊錢的感冒藥都找保險公司理賠;另一位,在髒亂差的火車站耗上3個小時,為的是18:00後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補助。《21世紀資本論》里有一句話,翻譯成漢語大意就是「越來越多的富人,賺錢不是靠勞動,而是已有資本。」
窮人使用體力,富人使用工具。窮人使用工具,富人使用知識。窮人使用知識,富人使用資本。大家都很勤奮,你敢說巴菲特不勤奮?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不是勤勞。
因為不勤勞的都是流氓無產者。
窮人和富人是看問題的方法不一樣。1、膽量
大多窮人不敢走出自己的安樂窩,因為怕失敗。說實話,你有什麼好輸的。2、理性
作為一個投資者,或者說創業者,一定要理性,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有很多人比較主觀和感性,喜歡騙自己,喜歡騙別人,僅僅是因為自己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
3、保守和激進
有些人保守有餘,激進不足。還有些人激進有餘,保守不足。
這些都是錯誤的。
小心使得萬年船和馬無夜草不肥都是正確的。
4、案例
曹操評價袁紹:干大事,愛惜身體。圖小利,拼上老命。
以此與眾道友互勉、共勉之。一般越窮的人越勤勞,但往往努力不到點子上。一個農夫忽然發現自己家的鵝會下金蛋,並且每天都會下一個,從此賣金蛋的錢讓他很很富有。可是他太好奇了,急切地想知道這隻鵝是怎麼下金蛋的,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終於忍不住用刀子把鵝給殺掉了,卻只發現了一顆半成型的金蛋。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停的存錢,然後在鵝還不到下金蛋的時候,就把小鵝殺掉了。沒有鵝的我們,就只能自己充當賺錢工具,通過不斷的工作帶來收入。
煤老闆肯定不是挖煤最多的工人。
第一題 你是不是工作時間少?1.是。你懶,活該窮。╮(╯_╰)╭。2.不是啊。那開始第二題 那你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1.是。你笨,活該窮╮(╯_╰)╭。2.也不是啊. 那開始第三題 你是不是眼界低啊?1.是。見識少,活該窮╮(╯_╰)╭。2.不是。那開始第N題。總之,你窮是因為你懶,你笨,你格局小,你眼界低,不敢冒險。 所以啊,你窮就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怨什麼社會分配不公啊,時局黑暗了,就是那天餓死了,也要做安安餓殍,不要做那奮臂螳螂,答某些人╮(╯_╰)╭
在知乎,問多少次這類的問題,最終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富人富的有理,窮人窮的活該。」
只能說,這幫小康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方面對富人階級有無限的渴望和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一方面又十分害怕貧窮,想跟貧窮階級劃清界限---「我們思路不一樣」「我們努力程度不一樣」「我們智力不一樣」。
實際上在這個基尼指數直指0.5的社會裡,最上邊的人最樂意看到工人/小資階級如此想。因為這些人一方面會維護富人階級,一方面會更努力地工作,試圖突破那個無形但堅固的階級壁壘(請參考「蓋茨比曲線」里中國的位置)。
「富人更努力」,最終就成了富人們安撫跳龍門失敗的小資們的理論---「你不能成為我們是因為你思路不對」。同時小資們回頭看看拾荒者、伐木人又長舒一口氣---「我能在星巴克自拍、能吃著泡麵買LV、能貸著款買房、能身體和心靈都在路上,都是因為我比他們更聰明更努力」。出身父母決定。就是命。自己決定運。只要別羨慕那些巨富就好,因為那些人,都是幾代人積累的,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達到。舉例說,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如果你簡單的認為,他是靠純粹的編程,就拿到的IBM的訂單?就做的windows?然後世界首富?錯了,首先說編程,最核心的代碼不是他編的,他做的優化而已。。。再說他家庭,那個年代有電腦的家庭總不是窮光蛋的。看百度百科:
童年時期
9歲的比爾·蓋茨(1965年)1955年12月28日,威廉·亨利·蓋茨3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即比爾·蓋茨的正式姓名,出生於美國西海岸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蓋茨祖母給他取的小名為「特萊(Trey)」,即撲克牌中"三點」之意。父親威廉·亨利·蓋茨(William Henry Gates, Sr.)是當地的著名律師,他過世的母親瑪麗·蓋茨(Mary Maxwell Gates)是華盛頓大學董事,銀行系統的董事以及國際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他的外祖父J. W. 麥克斯韋爾(J. W. Maxwell)曾任國家銀行行長。
當然,有一點沒有說明,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之一。
這就能理解,為什麼IBM能給比爾蓋茨訂單,每裝一個dos的電腦賣出後,ibm給蓋茨1美金。沒有年限。。第一桶金。OK,再說巴菲特。世界首富。他父親也是股票交易員,從小耳讀目染的。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讀者他八歲就去參觀紐約交易所,但不會告訴大家,那是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上面這句未經證實。。。再說國內的馬雲。
在做阿里巴巴之前,做大黃頁網站的,然後到美國發現那邊有電子商務網站,然後決定回國也做。都不是一夜暴富,都是積累的。。人無論貧富,都可以用正態分布來說,20%的人非常努力,剩下的80%都不是很努力,一部分很消極。。。。
不是說,你努力一定就會成為富翁,因為還有很多決定性因素,自己的努力是走出的第一步。
如果你第一步都走不出,後面無從談起了。。。。有的人說,現在的富人,資本運作,躺家裡,分分鐘收入秒殺你的工作收入。
想問的是,他是如何到現在的位置的?是上帝選了他的么?要麼是他自己的努力,要麼是他父親,父親的父親的努力的結果,請不要忽視那些人的努力。你今天不努力,所以你的後人也無法享受你的基礎,也只能從零開始,這些不是不努力的借口!出身父母給的沒辦法選擇,不過,運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越努力越幸運。so,做好改做的就是了。怎麼算勤勞?為了活命被迫每天被迫勞動12小時算不算勤勞?在了房貸孩子上學每天被迫勞動10小時算不算?
早晨起來給自己家狗戴上四塊蘋果手錶,耍耍毛,去主播平台挨個發紅包算不算勤勞?在知乎,跪舔富人是政治正確
命運而已,富就真的靠自己努力嗎?隨機運氣佔大多而已,這就是命數
推薦閱讀:
※動物保護主義者是否更傾向於保護他們認為長得可愛的動物?
※大同社會能達成嗎?或者說怎麼達成,目前有什麼方法嗎?
※在沒有深入了解一個人時,如何評判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潛力?
※恐懼,每次回家都害怕,害怕面對父母和親人的不滿失望和對比、沒有幸福感、不想回家害怕回家、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