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智能機器人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只欠喬布斯了,對嗎?

現在完全電池、充電、WIFI、智能晶元、雲計算,4G,機械臂等技術都已經有了,生產家用機器人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唯一的障礙就是投資風險,誰也不知道造出來掙不掙錢,我覺得現在家庭智能機器人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只欠喬布斯了,只要有人敢投資,絕對會成為世界首富。

很多問題的解決都可以反向思維,比如手掌的感測器問題,我們可以製造特製的杯子,加入一些識別元件,這樣機器人就好拿了。讓機器人時刻保持聯網,雲計算可以讓他看起來很智能。


看來題主還是對機器人不太了解

現在機器人受制於以下幾方面

1,機械臂太貴(以減速機為主,一個斜波少則幾千,多則過萬)

2,機器視覺沒有想像那麼發達(主要是3d pattern matching)

3,以及人類對滿意的機器人要求太高(科幻電影看多了,但說到機器人,掃地的才是現實)

一個系鞋帶的功能就能難倒所有機器人

(更新1)

4,機械複雜程度過高,執行難度過高。一般情況下,家用的機械設備中,電機往往只有1到2個,如洗衣機,風扇,空調(不含制冷機),即使是汽車也只有一個輸出軸。掃地機器人也只有2個電機控制正反轉。

一個家用機器人,少則8個電機(6個控制手臂,2個控制機身運動),多則20幾個電機(雙7軸手臂,機身2個,頭部2個,再加2個用於3d掃描儀)。

這樣的尷尬之處就在於,任何一個電機不轉動就會導致整個機器人任務的失敗。

這也就是說,只有配備耐用性極高,精度很好的電機和減速機才可以保證正常運轉,而且要在機器人機械結構不損壞的前提下。

這也就是為什麼機器人行業沒有像pc行業一樣蓬勃發展的原因: 小廠商和大廠商做的電阻,阻值和壽命可以是相近的。但兩個不同廠商做的電機,做的結構,精度則相差十萬八千里。

(更新2)

5,軟體

軟體分兩個部分說,一個是軟體的運算量大,一個是軟體的擴展性平台沒有建立。

速度跟不上的原因是並發程序過多,雖然現有的通用平台ROS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是同時處理實時的3d 物體識別,室內定位,語音識別等,已經是很大的運算量。(機械臂運算一般有其獨立的晶元,否則實時處理接擬預算和壁障現有的i7跟不上)。這個運算量是不包括任何第三方程序。

擴展性平台就是類似於windows, os x的平台,想像一下70年代的計算機,只有一個command line窗口讓你輸入代碼,更別提任何可以用的第三方程序。現在ros就是類似於dos的系統,但是更可視化(不是gazebo的那種可視化,而是控制可視化),更適用於機器人的系統還沒有被人開發出來,而且開發出來還有機器人硬體的成本問題。平台搭出來再加上市場化運營,沒有5、6年的完善很難到每個人家裡。

6,應用

(之後再把應用和前面幾個補充一下。)

挖個坑,有贊再慢慢細說。


再等上十年吧,價格太貴,電機、減速器、驅動器價格下降的速度太慢,一台六軸機械臂要上百萬元,夠一步豪華車了,或許家用服務型機器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設計:精度要求不那麼高,而提高與人的友好性,考慮安全性,這樣可以降低一些成本。


除了電池機械臂wifi智能晶元,其它那些不明覺厲的名詞根本沒有任何鳥用。拉投資之前,百度一下掰指頭算算生產成本如何?
家用機器人投入市場現在最關鍵的是成本和耐用度問題。缺的不是喬布斯,是雷軍還有萬千奮鬥在一線的工科狗
ps.不過小米的耐用度還是存疑?


在自主的機器人之前,應該首先是遙控機器人。

遙控機器人,如航拍無人機,對大多數人來說,無人機加雲台作為平台,只是提供了一個可以遙控位置的空中航拍點。

接下來要問,對大多數人來說,還需要機器人來提供一個什麼平台,遙控做什麼?


家用智能機器人,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其一,替代家庭成員,完成一些繁重或費時的家務,從產品的角度來說,這方面沒有實質的進展以及產出,唯一能拿出來說的,可能也就是掃地機,但是掃地機能否算機器人,有待商榷。能代替人做飯,整理房間,端茶遞水等應用於複雜場景的機器人,暫未出現,且可以預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二,陪伴型機器人,這類機器人近一兩年有比較快速的發展。這篇回答也主要從針對這類機器人。

先上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機器人介紹與圖片

  • 小度機器人----百度出品,李彥宏百度世界大會上親自發布

    • 百度大腦,知識問答
    • 語義理解與自然語言交互
    • 聲源定位,麥克風陣列
    • 人臉追蹤
    • 照明與家電控制
    • 開放平台與協議

  • Pepper----軟銀/IBM推出Watson版人型機器人

    • 數據分析/IBM Watson系統
    • 語義理解與自然語言交互
    • 人形
    • 開放平台與協議

  • Double Robotics 第二代機器人
    • 遠程呈現
    • 橫向穩定性控制

  • JIBO ---MIT教授領銜的創業公司
    • 自然語言交互
    • 智能家居控制
    • 耍寶賣萌讀故事

  • 機器人管家----Intel/小米/賽格威

    • 平衡車功能
    • 視頻播放
    • 表情
    • Intel的RealSense技術

  • Rokid智能管家

    • 自然語言交互
    • 智能家電控制
    • 音樂,新聞,百科,天氣,日程提醒等

    • 表情賣萌

  • Beam

    • 多人遠程視頻通話,視頻會議
    • 自由行走,遠程看管
    • 麥克風陣列

  • EZ Robotics陪伴機器人
    • 雙輪自平衡技術

    • 紅外避障

    • 可拆分設計, 1+1&>2

    • 自動充電

產品暫時只貼這麼多了。

簡單總結下,家庭智能機器人必須具備以下特點,同時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 聰明的大腦

    • 內容為王,不管是知識問答,耍寶賣萌,內容越豐富越好
    • 具備機器學習能力,能辨認家庭環境,家庭成員
    • 大數據分析能力,通過歷史數據,互聯網數據分析用戶習慣,提供精準服務
    • 用戶情感分析
  • 良好的交互

    • 語音交互是最簡單的交互
    • 反應速度
    • 遠場拾音與降噪,解決嘈雜環境和遠距離語音交互技術壁壘
  • 智能家居
    • 家電控制與管理
    • 家庭安全監控與防衛
  • 生活服務搜索與提供
    • 日常訂餐
    • 機票酒店票務
    • 天氣,備忘提示
    • 新聞推送與語音播報
  • 軟硬體平台開源與協議開放
    • 平台開源與協議開放,吸引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基於機器人的應用與服務
    • 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人去做,加快衍生產品開發,豐富生態
  • 陪伴
    • 就在你身邊。。。即使不說話

當然,短時間內很難有以上這樣一款產品出來,好在,很多優秀的廠商都在積極開發,好在我們都還年輕。。。讓我們拭目以待。

拖拽至此處上傳


個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問題,也不是使用投資都可以解決的。個人機器人不僅僅受限於技術本身,對人,對社會,我們的了解和理解還太少。

1)先說運動能力---現在工業機器人相對比較成熟,但是,機器手臂適合用在家庭機器人身上嗎?你可以想像,如果家家戶戶都有機器人,他有兩個機器手臂,可以幫你切菜做飯,打掃房間。。。。等等一些列的你不願意乾的工作,同時他得到的信息(比如語音識別,動作識別)都是在雲端。我想知道,是否能100%的防止他不會被其他人惡意控制。從互聯網誕生的第一天起,信息安全的攻防一致存在。當全球的機器人有10%的被人惡意控制1S鍾,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也許,才一秒還在幫你倒垃圾,下一秒就把你給丟了出去。

現在階段,對於基於雲端計算的,我不認為加機械手臂是一個好的主意。成本先不考量-這個是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

2)認知能力----用感測器可以給機器人打造好一個感知系統,甚至一個比人更敏感的感知系統。但是這些採集的Date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很多機器人號稱在走感情路線,能夠閱讀人類的情緒感情。個人認為這個不靠譜---1)我和我老婆在一起10多年了,我還不一定能準確的把握他的情緒。有個3-4成我已經認為不錯了。2)如果一旦能準確把握,是不是真的是一件好事情,我們願意被準確把握嗎?舉一個例子,比如測謊儀,假如能準確的判斷你的情緒。微表情,探測你的其他生理變化,從而判斷你的真實意圖。問題是,你要他在身邊嗎?我是不要的。

其他問題可以慢慢討論

歡迎互動


假設有兩條腿來說

1.機械價格

2.運算價格

3.視覺處理能力在複雜的家庭環境中問題還會很多

4.在複雜的家庭環境中 抓握、行走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目前的行走能力看波士頓動力就可以了 這是最新的 包括兩條腿:

Solidot | 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穿越森林

為什麼要掌握抓握能力還是個問題,目前開門沒什麼問題,宣傳上看的那些(端盤子遞杯子什麼的)都是在靜態或減少環境干擾因素下做的事情。

最後還是在等幾年再回來看看:

等待硬體和計算成本的降低

計算能力的提升和軟體優化進一步推動的行動力改進

還是那個問題:這麼貴的價格 這麼慢的行動速度 這麼呆的計算和軟體水平買回它不怕被老婆打死么?

現在除了可以做工廠里的機械手 去代替各種文字、語音的客服之外

撇開目前大量的掃地、拖地機不說

兩條腿的機器人到家裡除了能開門外我暫時還想不出能可靠做成功的事情。。。

當然以上只以目前來說 若要說10年後怎樣 我還是挺看好的


機器人世界盃國際聯合會主席野田五十澍說:「機器人足球的目標是在2050年戰勝人類足球的世界冠軍。」

記者後來私下裡問他,這個目標能實現嗎?他說,呵呵,反正那個時候我是不在人世了


家庭機器人距離普及起碼需要50年。它猶如汽車一樣的大宗消費品,技術沒成熟前(和工業機器人不同,它應該能和用戶有良好的溝通,能理解用戶的喜怒哀樂,這樣才能被稱作"機器"人)絕大部分消費者都在持幣觀望


推薦閱讀:

微軟的 HoloLens 會不會有全息投影 Cortana 的功能?
2017年,在科技互聯網領域,最讓你難以忘懷的關鍵詞是?

TAG:機器人 | 人工智慧 | 智能機器人 | 網路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