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core 是一家怎樣的投行?為什麼它被 Wall Street Oasis 評為 2014 年全美最值得推薦工作的投行?
看到這個:Blackstone, Evercore Top Investment Bank Rankings For Pride
Evercore topped the list of investment banks its workers would recommend as a good place to work to friends.
不知道有沒有曾經在其中任職過,或者是熟悉的友人在其中任職過的人來說一說?
我比較水,還沒能力在evercore工作過或者結交過在那裡工作過的大神,不過對於evercore一直嚮往很久所以有一些自己看法,分享一下也當自己總結學習的過程。
evercore為什麼成為最值得「推薦」的銀行?注意這裡有兩個榜單,一個是proudest employees,一個是recommended,雖然兩個講的差不多就是一個意思:IB頭銜哪家屌。但是我感覺還是有一點點細微的差別,造成evercore在pride榜第三,recommended榜第一。pride榜我覺得主要是說brand name,越響亮越知名當然排名越高,那麼大型項目多口碑又強的金字招牌們自然就會非常高,在這個榜上看到的都是耳熟能詳的大牌:黑石,高盛,HW,evercore,lazard,大小磨,CIBC等等。而在這個純粹拼名氣的榜上,evercore雖然也是老字號,但是面對財大氣粗,資源超多,人脈遍布世界各地每個毛孔的黑石和高盛,得第三我認為也是合情合理。而在recommended榜上,我認為這個更多是從員工拋開brand name,從自己實際工作體驗來比較,到底哪家的經歷比較東莞ISO。那麼我們自然就看到很多「小牌子」(其實很屌好么)超過了大牌們,比如HW擠掉高盛,williams blair擠掉大小磨衝到第五,raymond james上榜,羅斯柴爾德,德意志銀行被擠掉等等等等。。。所以我覺得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小銀行(所謂boutique或者mid market)和大牌(buldgebracket)之間各自給員工和畢業生長久以來印象上的不一樣。
也就是說:boutique或者mid market普遍比較容易讓人覺得「經歷好舒服好值得推薦」。而evercore則是這其中的領頭羊
容我展開來稍微講一講,馬上會繞回來。
為什麼boutique一般會讓人有這種stereotyping?我覺得一個原因是因為(1)他們小,小的話人少,但是做的服務在投資併購或者ipo這方面沒有什麼太多差別,因此analyst進去時候會得到比在大行裡面多得多的收穫(我本人在mid market,雖然沒有在大行干過,但是和我在大行工作的朋友一交流發現確實小行學到的東西更全面)(2)由於團隊小,導致和項目團隊之間交流非常多,和公司裡面各個層級的接觸也很多,再加上本來就是精英團隊,英雄惜英雄,如果大家都是那種非常好相處又很屌的人的話很容易在這種又有共同語言又玩的來的環境下面高潮。我覺得大家對於evercore的敬仰一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招的人的性格真的都很不錯很玩的來,這也是我大概上網看了一下大家對evercore的最多評價:culture,great team。這點對於投行非常重要,因為大家進來這個行業肯定都很厲害,那如果你很不好相處,偏偏大家又要在一起加班那麼久肯定讓人很想死。所以我認為evercore有這個culture,而它招人一定也一直保持只招這種吃得開又做得出來事的人,所以給大家體驗一定不會差(這裡我又要黑一下大行,因為招的人多,基數大,再加上很多工作不需要一直互相協作,所以難免大行里會有很多不好相處的人或者純nerd,因為這樣的印象讓大行普遍在大家心中是一個「名號很響,團隊只能看運氣」的形象)。(3)還是因為人少,跟MD,partner深交幾率更大,機會自然多。
綜上所述,小行會比大行普遍讓人覺得在氛圍和機會上更適合工作。而所謂的boutique of boutique,就是像evercore,moelis(不知道為什麼沒上榜,難道太苦了因為?),HW這種小行當中大名鼎鼎的佼佼者了,他們在知名度,薪資和拿到的項目大小上完全不輸大牌們,所以在推薦榜上由於超屌的團隊氛圍和學習機會,拿到前三就一點不奇怪了吧。
至於為什麼evercore是第一而不是其他boutique,我覺得就是一個長久以來由於口碑,管理團隊名氣,競爭激烈程度,項目名氣等等綜合起來的一個結果,evercore還是遠遠凌駕於其他boutique之上,就好比大家都是超跑,但是總有那麼幾個牌子凌駕於所有人頭上,而布加迪可能又是這裡面最如雷貫耳的名字一樣。
幾個額外的想法:
1.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榜單是通過調研wall street oasis這個網站上的意見統計出來的,wall street oasis是什麼呢?它是美國(可能全球)最大的一個關於投行PE已經其他金融相關的交流社區,根據我的經驗來講裡面大部分人是交流求職和公司體驗的,而絕大部分是屬於junior level,也就是analyst,associate或者一部分剛進入VP的人。因此這兩個榜單我認為代表的是進入投行5年以內的junior resource對於整個行業的認識(這裡沒有任何其他意思,我認為這個調研出來的認識非常準確),所以難免有片面的地方,比如可能沒有考慮更多high level macro的東西,比如銀行的其他業務啊,全球發展啊,項目的質量啊等等,這個榜單應該被當作是「初級員工對於各個銀行體驗的評價」。2. 據說這個榜單並不包含對於工作時間,休假以及work life balance的意見,那個榜下星期出。不過我認為其實這個很難做到絕對客觀啦,就比如recommend裡面我相信很多更小的銀行也會有非常屌的體驗,很不錯的薪水和學習機會,但是brand name肯定會在體驗當中有很重要的影響,因此除非真的有的銀行的勞逸結合實在太不合理或者美的太不真實,不然這兩個榜單應該名次不會差太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這些榜單應該綜合起來看,得到的意見是「綜合所有因素,哪家投行最讓年輕人嚮往」,也就是說這個推薦榜可以算是最接近大家心中「perfect IB」的排名本文給出了兩個榜單,主要針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可以理解你最「羨慕」的投資銀行(IB),另一個是最值得向朋友「推薦」工作的投資銀行,兩個榜單的前四名是都是黑石、高盛、Evercore及HWC。
2014 WSO Rankings for Investment Banks: Senior Management (Part 6 of 10)
)1.看工資,排名第二2.看成長,排名第一3.看氛圍,排民第三如格林希爾只從事併購重組的顧問諮詢業務,而拉扎德也只是在併購重組之外,利用其公司財務方面的研究優勢發展了資產管理業務;Stifel的核心優勢就是良好的研究口碑,以此為突破口,公司集中拓展了面向機構投資人的銷售交易和面向中小企業的發行承銷業務;至於傑富瑞集團,雖然它的業務範圍看上去博而雜,但成長的邏輯始終不變,就是圍繞高收益債、可轉債、中小企業股票等利基市場,拓展相關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包括做市交易、投行業務、資產管理等。
因此,業務聚焦與核心優勢的深度挖掘,是精品投行保持持續競爭力和成長空間的主要源泉。利基市場的精準定位
業務聚焦並不必然形成核心優勢,中小投行在資源上無法與大投行抗衡,在大投行競爭激烈的業務領域很難進行有效的人才和客戶的爭奪,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必須精準的選取與自身優勢能力相符合的利基市場。以傑富瑞為例,其最初的業務就是大宗交易市場(三級市場)的撮合服務,以此來規避一二級市場的激烈競爭,後來又拓展了電子交易市場(四級市場),成為組合投資策略的先鋒,上世紀90年代當眾多投行對高收益債談虎色變時,公司接收了德崇證券的60名員工,拓展了高收益債業務,後來又進入了可轉債業務領域,並於2000年後明確定位於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商。其成長曆程就是一個利基市場不斷延伸的歷程。
除了傑富瑞,Stifel不僅服務於財富管理領域的中低凈值客戶,還通過研究優勢來聯合中小投行服務於中小企業。而那些被傑富瑞、拉扎德、格林希爾收購的某個細分行業里的專業投行,則更是利基市場的挖掘者。 綜上,利基市場的精準定位決定著中小投行能否打造核心優勢,而一旦形成壟斷優勢,有限的市場空間將有效屏蔽跟進者,從而使企業保持持續領先優勢。其次,無論是業務聚焦還是利基市場的精確定位,精品投行的目的都是要打造研究能力或技術平台的「一招先」優勢。
精品投行很難具有資本資源、客戶資源或政策資源上的優勢,只能通過集中的研發投入來打造專業領域的優勢,而這個優勢通常是細分市場的研究優勢,或IT技術優勢——但只要能夠確實建立起一項核心優勢,精品投行就獲得了資本市場上的立足之地。 當然,大投行可以通過人才挖角來攫取市場優勢,但由於這些利基市場的人才在大投行里通常處於非核心地位,在研發投入和激勵機制上也常常被忽視,因此,很多優秀人才反倒更傾向於獨立的精品投行。而且,精品投行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在細分領域的良好聲譽使旗下員工都被標上了專業領域裡最優秀人才的標籤,從而擁有了某種專業自豪感。此外,中小投行更靈活、更具創新性和人性化的企業文化也成為其培育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優勢。總之,對研究和技術等專業人才的重視是中小投行的立足之本。我們再次回到問題,Evercore是一家怎樣的投行?
(部分內容出自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50177.html)
Evercore是華爾街規模最大、成長速度最快的投行之一,成立於1996年,由羅傑·奧特曼(Roger Altman)和拉爾夫·施洛斯泰因(Ralph Schlosstein)領導的Evercore Partners。
奧特曼曾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人脈極廣。施洛斯泰因是投行界的一顆超級明星,去年從貝萊德公司(BlackRock)跳槽而來,美國前總統卡特的顧問。2009年5月加入Evercore,次年便將其管理資產增加了3倍。與花旗集團(Citigroup)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不同的是,Evercore不做高風險業務,不從事自營交易。Evercore的主要業務是向首席執行官提供併購和重組方面的諮詢意見。該公司通過收購巴西G5顧問(現已更名為Evercore | G5)公司,從而可以更好滿足客戶在拉丁美洲擴張的要求。
在2010年,Evercore的資本市場提供諮詢服務,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包括協助當年兩個最大的IPO發行,其中一個便是通用汽車的IPO,這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聽我在evercore的朋友說:culture很好。deal flow也不錯(你的工資不會比bb差多少)。當然ny office肯定是很累的。
大家要清楚一點,投行圈子很小,即使在人數最多的華爾街。我evercore的今天和我在greenhill的朋友抱怨幾句culture,我領導一個月之內可能就會知道(毫不誇張)。所以在職員工還是非常小心,平時一般不太會攻擊自己公司。有時候,公司說我們來個宣傳片或者去校招,在你領導看著你的情況下,誰敢說自家culture不好。所以,說culture不好的一般都是匿名現員工或者跳槽之後的老員工。
evercore申請finance heavy的business school認可度很高。我認識的大部分在evercore的基本都去了m7。其中以Wharton CBS居多。當然反過來說,這兩個學校也全是evercore的target school。
有看到有朋友說evercore文化超級好(勝過同行)。我其實覺得大家要保持冷靜。吹的再好的culture, 你不小心得罪了某些人或者跟錯了director,也夠你受的(畢竟這是投行,內部競爭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被黑的再差的culture,你只要一個願意帶你,真心幫你的老大,你日子也會很好過,學到的也會很多。
我有個前同事後來跳到Houlihan Lokey, 傳說中文化最好的公司。他和我說,投行其實每個都差不多。可見投行內部所有的問題evercore, HL也會有。
現在,他在morgan Stanley,然後我之後就聯繫不上他了。我們一起為他祝福
利益相關:前Rothschild打醬油的,好多朋友在evercore利益相關:Lazard incoming summer analyst in SF; 朋友在Evercore; 本人面試過Evercore 的RX組然後掛了Evercore NYC的culture應該是紐約EB中最好的吧?超級聰明超級chillCulture 大概是 Evercore &> Roth &> Lazard &> PJT &> Moelis? 這5家中沒有面過Moelis但是聽說不太行。。。NYU Stern 每年大概5個人吧,第二大target less than Wharton超級好的RX MA 組 面試可能全街top 5 technical (可能比不上PJT RX?)
啊 我面過兩次Evr了 一次junior 一次 senior 要是認識很多人,能面一輪直接拿offer。
1 All the training is done in house, instead of being outsourced, like other bulge brackets.
2 A lot of bonding opportunities among interns.
3 High full time offer rate for summer interns.
4 The firm has a good middle management.
5 The firm doesn"t have a lot of risky asset, focusing on IBD, and AM.
6 With only 1,400 employees (including those in Evercore ISI), it has about 5.2% of the market share in MA since Jan 2016.
一年後更新
Hong Kong也有個Evr 不過很神奇的是 他們和我說他們拿deal 不靠政府關係 所以 SEA的偏多
面試很competetive (廢話 = =) NYC building很nice 大多數人很laidback smart and motivated。
@陳達美股投資:這是一個關於資本主義醜陋陰暗面的黑色故事。 出場人物角色介紹: Tesla Motors:文中稱為特斯拉,收購方,一家生產電動車的「科技公司」。 SolarCity:文中稱為太陽城,目標公司(被收購公司),一家提供太陽能產品... 分享自@雪球 http://xueqiu.com/9598793634/75527893
不管怎麼說。離錢最近的地方就是離節操最近的地方,投行里工作的人都是頂級精英中的精英,但是能不能本著誠信責任的原則,連美帝人都做不好。所以到底什麼是好投行,評判的標準似乎和幾年前剛步入大學時我的想法有所出入了。在這個社會,任何金融機構說到底都是在賣服務,賣得好賣不好,還是要看服務僱主的精神是否到位……
去過他家的info。就deal experience而言,deal flow和size遠遠超過其他EB(hc貌似也是EB中最多的);就culture而言,基本都是HYPW的人,2015class的intern基本全return了除了一個最後去了BX。
推薦閱讀:
※從事金融行業以來,你所遇到的最艱難的事情是什麼?
※如何評價班妮(百樂門小艷紅)和她的書《親歷投行》?
※投資銀行的真實現狀是怎樣的?
※Piper Jaffray 是一家怎樣的投行,在其中的工作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債券承做崗實習,以後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