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歌中為什麼「7個銅板就買兩份報」?報紙為什麼要買兩份?

報紙為什麼要以兩份為一個單位叫賣?一份多少錢呢,4個銅板嗎?

為什麼要買兩份報紙呢,一般買一份不就夠了嗎?


人家是在提醒,不要光看國民黨的報紙,新華日報也可以買一份的。


謝謝你的邀請,讓我回答這個問題,這問題很有意思。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

今天的新聞真正好,說的是產品內容。

七個銅板便可以買兩份報,不就是促銷嗎?

當然了,一份報紙也是可以賣的,但是以前的報童不都是賣很多種報紙的嗎?


哈哈,大概相當於現在火車站的1塊錢一沓子報紙吧;

而且當時不像現在,口徑都統一了,當時應該至少有兩個「官方」報紙吧


第二份半價


為了押韻,這些人什麼都能幹得出來。

舉個例子:

有哪句歌詞讓你覺得「為了作詞押韻什麼都寫得出來」?


看了前面的回答都是胡扯,真實情況為賣報女童要求加上的,一以下為搬運:

聶耳在創作上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大家都會唱的《賣報歌》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個傍晚,他約朋友周伯勛出去走走,他邊走邊對朋友說:這條路上有一位賣報的小姑娘(「小毛頭」),賣報時喊的名字很動聽,想讓周伯勛也聽一聽。當他們走到呂班路 (上海重慶南路)口時,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來走去,匆忙地賣著晚報,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著報名和價錢。聶耳走過去買了幾份報,同時跟她聊了起來,知道她父親有病,家庭生活困難。在回家的路上聶耳沉重地說:「很想把賣報兒童的悲慘生活寫出來,要請田漢或者安娥寫詞」。過了幾天,安娥把詞寫好了,聶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詞念給她聽,然後問她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說:「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銅板兒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寫在裡邊,我就可以邊唱邊賣了。」聶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詞中添上了「七個銅板能買兩份報」的句子。後來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她的歌聲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


推薦閱讀:

全職媽媽如何開始新的職業生涯?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在街頭賣小吃關東煮?
為什麼中國的遊戲市場集中於低端、低素質,抑或是說為什麼遊戲在公眾認知中不屬於藝術範疇?

TAG:市場營銷 | 報紙 | 紙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