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網上這麼多人認為北美PhD生活苦逼,比賽自黑(小張小王小紅故事系列), 為什麼還是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本人正在準備申請 Umich Bioinformatics PhD,本來是對異國PhD生活充滿期待,但是最近看到一股反映PhD生活苦逼的各種帖子,而且還是集體黑生物PhD, 難道他們的生活真的如此不堪?而且Bioinformatics結合了計算機和生物兩個學科的知識,是不是也難逃bio系列的悲催境遇?


13年初我寫了一篇日誌談北美PHD的。或許對你有幫助。

每當親戚問我還有幾年時,身為不吐槽會死星人的我心裡就在說「泥煤,說的像是坐牢一樣,下一句是不是說好好改造,爭取早點出來。」親戚都只知道我在讀一個叫做PhD的東西,至於那是什麼,到底有什麼用卻並不大清楚。末了,人還說一句,"以後肯定能賺大錢吧"。我摸摸後腦勺,怯生生地說句:"呵呵",跟小時候去遊戲廳被抓住後一個德行。

說來有些諷刺,思考PhD是什麼是在我開始讀之後。本科時,就一個念頭,牛B的都出國了,我也要出國,當時考慮的無非是如何能拿到更好的offer,生怕在別人眼中我不成功,被虛榮心和其他各種小九九綁架著半推半就地我就開始了PhD生涯。來了之後才發現,所有的評判標準都虛無起來,當初覺得的更好的offer這一個概念都變得虛無縹緲起來。學校排名跟星座解密一樣五花八門,極不靠譜,何況都當PhD了,關乎一切的只有自己的學術成就了。於是我開始思考花五年的時間忍住空虛寂寞冷去讀一個近乎屠龍之技的PhD有多大意義。

PhD經常聊到的話題就是以後的出路,隱隱透露出擔憂和迷茫。20幾歲的人誰不迷茫呢?20幾歲的時候除了富二代,誰不是兩手空空?有的時候,我們就是想得太多,想的多了,做的就少了。又有誰的人生是自己預測的了的呢。在這個年齡,太祖還在圖書館迎來送往,太宗還在法國搬磚,還在當英語老師的馬雲也沒想過有朝一日開創商業帝國跑到美帝去談收購......知道未來怎樣,那就不叫人生了。人,總是願意沉浸在對過去的悔恨和對未來的擔憂之中,卻不明白其實沒什麼過去未來之類的東西,這流動的世界只有當下。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不是規划出來的。不妨學學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我看來,如果沒有想過轉行和退出就不叫讀過PhD。我也總是會在讀的過程中產生這樣的疑問。怎樣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呢?當初如果選擇了那樣,現在會不會不同呢?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正確的選擇,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一種活在的當下的態度,認可自己的選擇是當下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這樣才不會為那些選擇而苦惱。想轉行和退出並不可怕,那隻意味著你並不真心喜歡PhD,沒有勇氣放棄沉沒成本,沒有勇氣去追尋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才可怕。要麼趕緊轉行,要麼好好學術,沒什麼好猶豫的。推薦看看《源泉》或者《月亮與六便士》,人遠比自己想像的要自由,只要你有勇氣。

而且,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到:PhD不能給我們帶來財富,它不是一份體面工作的通行證,甚至更有可能是一個2B青年的墓志銘。就很多專業而言,PhD的就業情況並不比本科生,碩士好。雖然我推崇備至的辛棄疾諷刺道:季鷹歸未。但我對張季鷹的哲學卻十分欣賞:人生貴得適意耳,何能羈宦數千里以邀名爵? 在這個消費至上,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社會,你不年入百萬,豪宅名車都不好意思見人似的,不少人都患上了不成功恐懼症,期待著有朝一日飛黃騰達,揚眉吐氣。在我看來,真正的快樂是往內尋找,而不是去尋求外部的認同和標籤。動物只要吃飽了,沒疾病就會快樂,而少有人坦然擁有這樣簡單的快樂。只要自己喜歡,一輩子拿少量薪水做研究又有什麼不好?其實,至少我是不需要那麼多物質財富的,我家也不需要我趕緊出來賺錢,所以PhD的工資已經讓我很滿足了。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下理想時,一個班一半的人寫科學家,現在已經完成當年的夢想了,這是多麼讓人心懷激蕩啊(實驗室打工的本科生的title都是junior scientist,所以我暫且恬不知恥的號稱一下科學家吧)。

只有我們並非真正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時候,才會以成功或失敗的觀點來思考事情。真正喜歡的東西哪需要每天打什麼雞血告訴自己咬牙堅持?如果用成敗看一樣東西,其實也就是你並不熱愛。PhD如此,愛情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在外人眼裡,男博士無限接近猥瑣的摳腳大漢,女博士約等於第三類人。大概在許多人眼裡博士就屬於書獃子吧。我倒覺得,獃子就是獃子,跟書有半毛錢關係啊。博士生跟其他人群一樣,既有「眼前多少不平事,願與將軍借寶刀」的熱血漢子,也有「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偽君子,既有溫婉可人的小學妹,也有神神叨叨的大師兄。一個人有趣與否,跟學歷,讀書又有什麼關係呢。相反,我認識的不少PhD, 由於有大量自由支配時間,在自己的愛好上走得很遠(不少PhD忙得不可開交,但包括我在內的一小撮還是有閑的)。

不要讓PhD成為自己的負擔,不要老覺得PhD在手,天下我有。一紙文憑帶來的也許就只是那張紙而已。PhD也只是日後做學術研究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馮唐拿下醫學博士後,並沒有當醫生,反而去了諮詢公司,後來又成了作家。德國總理默克爾讀物理博士時恐怕沒想過以後在歐羅巴眾橫捭闔的日子吧。PhD是讓你在學問上越來越深,並不是讓你的人生道路越來越窄。讀PhD反而教會我不要給自己設限:老告訴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喜歡的。有些事情,不是我們不喜歡,可能我們明明喜歡,但我們搞砸了,導致自己想逃避,給自己的軟弱找借口。多嘗試,多失敗,這才是bench work告訴我的。

或許多少年後回想起來,PhD這段歲月會是那麼的珍貴。有人為你買單,你只需要負責解決一個沒人解決過的問題就好了,那種擺脫身邊的喧囂,在黑暗中摸索的成就感簡直比環球影城的過山車還刺激。


你在每個行業都會聽到這個行業苦逼的不行

而恰好讀PhD的那波與愛上網的那波重合比較大 所以你從網上聽到的多

Bioinfo應該不會如此不堪 因為至少你還可以轉CS喲~


某種程度上跟在網路上自嘲「女漢子」、「吃貨」的明貶暗褒心態是有共通之處的:看似自黑,可讓他們脫離這種狀態,他們也不幹。


生活就是不堪 說白了讀生物化學的人出國有幾個有正兒把金的學術理想的 還不是混口飯吃 在本科懂什麼讀生物有啥出路 老師都做科研的 指點大家也是科研 本科就要進實驗室 別人進了自己怎麼能落後 大家都在準備出國 自己也要準備 美國科研總是好 我等屌絲還有全獎 好像出國就最屌 留國內就土鱉 結果出了國幹了兩年就發現未來千老在向自己招手 轉行?要不沒錢 要不讀了這麼多年可惜了 千老也不錯啊 職位瘦瘦瘦往上申postdog research associate instructor research professor 回國也光宗耀祖 哈佛博士後真的好屌 說句實話我都不知道非前二十生物化學讀博的意義


自嘲么。干哪行黑哪行自古如此


這是一個人才錯配的時代,就像考研的學生不是沖著科研而來,而是為了圖一張文憑找個好工作,豈料結果發現正好趕上了畢業生大增的時代導致兩個本科畢業都能鄙視的崗位都找不到了。

當然,讀博還是要比考碩士研究生要謹慎很多,但是還有有大批大批的博士生,進了這門,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聽某某某們的勸說直接去工作或者做啥啥啥啊。

之前吳奇院士來南開做過報告,我問過他這種問題,現在是一些想做科研的人無法進入這個科研隊伍,而進入科研隊伍的人卻好多要想逃離的現狀,就是一個人才錯誤搭配的結果,很多人都是被動的去選擇自己的下一個階段的目標。高考後報志願的指導原則不是興趣(抱歉,教育這多少年,到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很多人包括我都不知道興趣是什麼,是否有人像我一樣,看著個專業名字很帥氣就報了呢,「分子科學與工程」,牛逼哄哄,就是這個專業了,幸好我還是喜歡上這個方向了。),看著哪個就業廣泛掙錢多就去哪個專業,等進入大學讀得味同嚼蠟的時候想轉專業,學校僅有的幾個名額限制還是要有手段才能搞定的啊。

吳奇院士當時只說了四個字,讓我感覺無限的絕望,「中國特色」。

不過話說回來了,路是自己走的,興趣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本來我們就不要指望教育,沒有主動性的人,給他多好的資源,也可能是個浪費;而對於有主動性的人來說,即使再貧瘠的土地,也有辦法長滿鮮花!

所以,我的答案是,如果自己對此有興趣,那就不要管那些故事帖子;如果自己對此沒有興趣,但是又想走這條路,那就努力起來,培養自己的興趣吧。

前者不用解釋,後者需要解釋一下。

興趣是能夠培養的,就像習慣一樣,更重要的時候,這也是人才錯誤搭配背景下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會努力改變這種現狀,讓更多人的人,進入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是最好的了)。我們沒有那個自由的氛圍,像美國的科學家比如Robert langer那樣,隨著興趣走,最後找到好玩的領域然後紮根發揚揚名四海。

加油!

PS: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是源於有一點點人生上的思考和疑問,本想來知乎問一下的,看了這個帖子,就先回答了。

PS2:今天(2013年10月17日)師妹說,她的好幾個同學出國的明確目的是為了能夠找到海歸博士做老公,因為海歸男博士只會從海歸女博士中找老婆。。。


有多少人心中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科學家?雖然原因可能是中國從小教育造成,但是如果真的面對一個自己喜愛的學科,想投身並且渴望為其做出貢獻的,還是大有人在的。加上文化價值、民主自由等的好處,這才吸引了那麼多青年才俊前赴後繼,驕傲地奔向彼岸,即使滅亡也好。


有位知友說,應該組織兩個團回校宣講,一個講博士生活的各種苦逼,各種畢不了業,畢了業也沒出路;一個講各種開眼界,學術的快樂交流的快樂,畢業後的前程。

既然這兩個團還沒組起來,你就湊合著自己組織組織兩邊的聲音吧。


自黑的人心中往往懷揣著希望.

若是連心中的希望都沒了,還上網抱怨個啥.


最強比慘王


苦逼的事兒誰都有,跟是不是phd沒關係。首富也挺煩惱,可沒人不想賺錢。


就像農村孩子考上城裡的大學是鯉魚躍龍門一樣,來美讀PhD 也是一種躍龍門。大家是在選擇一種「公眾承認」的通往成功的路,但是有一些人並不適合讀PhD


不是外國的PhD苦逼,是PhD本身苦逼,國內也一樣。


生物是坑,無論和什麼結合。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碩士比學士牛逼,博士比碩士牛逼,博士後最牛逼

等等

諸如此類的謬傳餘毒導致。


至少,不要比國內phd好太多……


小學時,每篇寫理想寫未來的作文 都是以「老子以後要當科學家」 為中心思想。

高考出成績後,我問爹報什麼專業好。他說「你不是想當科學家嘛」 然後幫我報了生物系。

現在在外面讀碩士,bioinformatics方向,在向PhD努力。

有時候也會問我爹,「要不讀完碩士出來工作好了,萬一申不到獎學金blah blah」, 每次他都說,「好好學就行了,不急著你給家裡賺錢。」

然後就繼續努力著。

我是真的有信仰,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完全打破了Moore"s law, 生物信息學家的需求量在全球範圍都很大。堅持肯定有回報的,加油互勉!


陸濤還總說「我想要的不是這個」呢


也許你沒有見過中國 PhD 的故事(逃


正好認識人在umich讀bioinfo,天天叫著要改行搬磚……


為什麼一方面國內有大批人想移民,另一方面,海外很多已經移民的人,卻放棄身份迴流呢?

一個道理。


這個方向挺好的,可以轉碼工 。


生物,還是非牛校的phd……哎,話重了,可你怎麼那麼自信……歡迎讀博哈,然後可以一起吐槽和苦逼了


推薦閱讀:

有什麼理由可以避免在酒席上喝酒嗎?
如何評價魅族手環?
人常懷念過去,過去真的那麼美好嗎?
國外有哪些地方能體驗到比較濃厚的傳統春節氣氛?
花錢買敬業福是什麼體驗?

TAG:生活 | 職業規劃 | 博士 | 生物信息學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