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好建築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本人現在參與一家國營建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但由於該企業起步較晚,理解及專業度不夠,加上本人並非專業人員,對於許多信息化領域東西都不懂,有誰能詳細傳授一下信息化的建設流程和注意等內容


看目的。做了快七年建築行業信息化,說實話,很難受(先吐槽下)。

現在國內建築行業多半是是為特級資質,過特級或者保特級。特級資質考評對信息化有明確要求。

因此首先會存在一個目的不純的情況,應付特級。其實哪怕是從特級資質考評這幾年的要求變化來看,方向也逐步變嚮應用為主,這是個好的方向,但是也要看公司領導的認識,畢竟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端正領導和業務部門信息化的態度,以及統一思路。

產品選型不說,再說說信息化目的。個人覺得沒必要喊什麼大口號,提升管理,提升企業競爭,這些東西很空,而且不是光信息化能做的事情。信息化本身只是個方法,工具。從當前看,在於業務流程梳理,數據規範,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提升是會有,但是是隨著企業信息化意識上去後逐步規範管理優化管理而來的。

再到具體實施層面,對項目來說還是重點抓好合同,物資,管好收支,先把成本管理的基礎搭好。因為畢竟是成本核心,領導層會很關心,這樣推行阻力會小很多,也能最快見效果,部門也能更好的參與進來。

這裡插一句為啥要業務部門參與進來?對於信息化來說是個長久的過程,從最初的需求,到推廣,再到後期的優化,整個過程的主導不是信息化部門,信息化部門只是技術支持,主導業務部門,領導也只是給予助力。

確定好核心模塊後,就是業務梳理的過程。最好是說做整個項目管理的業務流程梳理,但是很難!在信息化初期,除非公司有錢請專業諮詢公司,否則就是個很漫長而且不一定有效果的過程。建議還是先核心模塊做業務梳理,盡量貼合現有管理,以求先達到在系統中固化管理的目的,可以適度優化。為什麼?也是減少推行阻力快速見效。信息化不能快速推行,人心渙散,死路一條。

前期對於企業來說,主要是基礎數據整理,數據補錄,正式上線時要保證審批流程上線。為什麼?需要保證領導的參與度,能去支持實際業務在系統裡面能正常流轉,這樣才能不去說業務和數據兩張皮,才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有效及時。

這個階段過期企業的信息化才只能算有個良好的開始。有了數據基礎後,才能能有數據分析的基礎,物資庫存,合同執行,價格分析,項目收支,有了這些才能為業務管理提供幫助,領導層和業務部門才會真正認可信息化的價值,後續信息化工作就會容易很多。

合同物資完了之後,招投標、供應商,成本管理。


我也是國營建築企業的,雖然不負責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但是對這方面還是蠻有興趣的。隨便說點就當拋磚引玉了,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建築行業的信息化整體起步較晚,現在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數字化到信息化的過度)國家也多次推出了《全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但事實是雖然大批企業都在搞信息化(其實說白了是被特級企業資質評審逼得,裡面有信息化實施的要求)但是大部分企業和企業領導還並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信息化。國內也缺少經典的建築信息化管理案例,國內建築信息化最早最成功的實施成功案例是福建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引進的ERP管理系統(可參考馬智亮教授的《施工企業信息化成功秘密》),ERP其實只是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僅僅是傾向於企業物資資源計劃管理而已。

信息化管理不是簡單的數字化IT拼湊,要想實現信息化必須要先實現企業的標準化、集成化管理,建築業的管理是區別於其他行業的,體量大,人員多,勞動密集,生產方式多樣性;建築企業的基本管理單位是項目部,要實現建築業的信息化管理(不僅是建築企業),首先要突破項目信息化管理這一關。而這一點往往是企業所忽略的,所謂的信息化也只是停留在個別的幾個部門而已。


根據本人正在使用某基建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體驗,這種建設管理信息化系統,已經成為工程管理當中的累贅(沒有接觸過其他企業的系統,目前正在用某央企的系統,完全沒感覺到其對工程建設業務有哪些支撐作用)

你沒看錯。。。累贅! 累贅! 非常坑人的累贅!

工程建設中形成的所有文件,被要求掃描後上傳到該系統。比如開個工地例會,你有會議紀要吧,光你們自己存檔不行,你得給我掃描以後上傳到系統中。你初步設計批複了沒?系統中不知道,反正開工前你要給我把批複概算和初步設計傳上來。。。這是目前該系統中進行的幾乎全部工作。受指標壓迫,有時還要上傳假文件。

我很納悶,為什麼作為管理系統不走業務,卻要求把其他渠道完成的任務僅僅在系統中重現一遍; 讓我上傳混凝土試塊抗壓實驗記錄,給誰看?關心我們有沒有上傳的人不會看,看了也不關心實驗結果,關心實驗結果的人一般不會費老勁去登陸某系統,進行N多個操作,耐心等待系統反應過來,再下載。。。然後查看。

費老勁了,這就是該系統的使用體驗! 時不時它還會給你個驚喜,比如你組建的項目部突然消失了; 比如你它允許你把分包金額填寫得比總包金額大,而且不提醒。。。直到最後,再拿指標考核你。為了指標。。。我們經常給這個系統加班,成天成宿。因為這個系統的事務,我剛把施工圖匯檢延後一周。

不小心把回答寫得苦大仇深了,不知道上級公司的管理者們上不上知乎,所以膽小地匿名了。

不是黑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這個好東西,黑的是這鍋里的一顆老鼠屎。


我是做工程公司信息化的,公司下屬也有幾家特別大的建築施工企業。

我看了一下上面的一些回答,也都很棒,我來說一下我的思路。

首先,建築行業的員工信息化的意識起點低,年輕的還好一些,年紀大一些的普遍認為這玩意兒帶來不了效益,多半抵觸。所以,你想要做好信息化(做好而不是光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讓普遍人群接納並且適應信息化的東西。我經常把這個工作比作一項政策的落實,你既要理解中央制定政策的意圖和思路,又要結合你自己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步推行,政策落地一些年後才能真正感受到群體意識、行為的改變。所以,我傾向於把出發點放在對群體大眾意識的改造和優化。

其次,你得結合你所在公司和行業的戰略布局,來決定你先上什麼系統後上什麼系統,最終達到什麼效果。比較好的一個路徑是:OA+人力+財務→郵件+會議+通訊系統→項目管理+銀企智聯。財務系統不用說也會上,OA起到規範、固話業務審批流程的作用,人力系統則一定程度上優先布局了一部分主數據(員工信息、組織結構);郵件、視頻會議、通訊等系統在於加強分子公司或者員工的溝通與聯絡,也一定程度上把信息共享的活動帶到了每個員工身邊;在前面兩者都成熟的時候,可以考慮把項目管理系統上線了,一方面是流程基本標準了,另一方面是具備了標準化數據可以跟財務通信,而財務系統也基本成熟可以和銀行做系統對接(甚至稅務)。這樣一個路徑起碼可以保證項目型公司不會出太大問題(根本不想考慮ERP這種龐大的玩意兒)。

最後呢,也可能是普遍的一個情況,就是你接手的時候可能已經有了一部分系統,新的系統又還沒上這種正(cao)常(dan)情況。一般來說不要輕易去推翻已有的系統,因為數據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何況從政治上還打了前任領導的臉。如果真的想優化這些,多找找系統之間共享的數據,能夠標準化、規範化這些數據並且實現他們的共享和傳遞,就已經能把你的信息化工作做好了。

BIM最近幾年很熱,尤其對施工企業而言,不過我始終覺得只是個工具,沒有強力的政策推行這玩意兒估計業主不會強制要求,還是處在戰略層面的,跟具體做信息化眼前沒多大關係。


目前中車和清華大學團隊在深證有個政治任務,在實踐中探索,做國家的BIM標準,我把相關內容推送給你

這兩個部分可以關注中車信息公司和深證工務署的微信

政府公共工程BIM應用實踐——蓮塘口岸

住建部發布的《2016-政府公共工程BIM應用實踐——蓮塘口岸2020年建築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指出,建築業信息化是建築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築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並提出「十三五」期間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的目標有「全面提高建築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築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於2015年在國內率先發布了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政府公共工程BIM應用實施綱要》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BIM實施管理標準》

隨後又制定了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BIM模型創建基礎規範》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BIM實施團隊配置要求》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BIM實施方案編製規範》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BIM工程例會實施流程》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招投標文件BIM條款編製規範》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BIM項目圖模會審標準和流程》

等一整套BIM項目管理標準

為全國建築行業信息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工程經驗與理論指導。

工務署是這樣打(xing)算(dong)的

通過蓮塘口岸項目、深圳市人民醫院內科大樓、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三個項目為試點,編製工程項目BIM實施標準;建立BIM模型體系;搭建BIM管理平台;梳理和再造BIM管理流程。最終實現由局部BIM應用向全員、全專業、全過程的全面應用轉換,形成國內領先的可推廣、可復用的工務署BIM應用模式建立高效、協同的工務署BIM管理平台、探索基於BIM的項目管理新流程。

其中三大試點項目之一的蓮塘口岸項目,作為中國華南區首個全過程使用BIM設計的政府類公共建築,曾獲buildingSMART 2015年香港國際BIM大獎——最佳BIM應用獎項。蓮塘口岸項目的BIM實踐為建築設計行業BIM應用規範的建立及多專業BIM協同提供極具價值的經驗。

↓↓↓ 率先推行使用BIM技術

1

設計

階段

通過模型創建,三維可視化表達,實現多專業協同設計;進行建築性能分析(節能設計、能耗分析、風環境分析等);通過漫遊模擬,對建築未來使用功能進行虛擬體驗;進行參數化設計,快速統計工程量、造價等信息。

2

施工

階段

旅檢大樓、出入境橋樑以及市政配套等施工單位全面提供BIM技術支持,積極推動BIM工作標準化、全面化、深入化。

3

深化

設計

三維可視化條件下,對鋼結構、鋼筋節點、機電管線等進行深化設計,精確定位預留孔洞,輔助和指導現場施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實現現場無構件返工,預留洞口有效利用。

BIM「護航」助項目順利推進

蓮塘口岸項目集民用、市政工程為一體,工程分包單位多,場地施工工作面交界區域多,通過BIM技術,在施工前全面清查技術問題,建立科學有效的施工組織設計,從而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不出現停工、窩工現象。

↓↓↓ 基於BIM技術的項目管理新模式

工務署研發基於深圳市雲計算中心的BIM協同管理平台,實現多層級、多部門、多項目的BIM管理工作模式。該平台集中了BIM模型管理與瀏覽、文檔管理、會議管理、質量問題管理、安全問題管理、變更管理、投資計劃管理等功能。蓮塘口岸項目的日常管理就是基於該平台功能模塊開展,從而保證了項目數據的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

BIM模式亮點一

提供協同工作環境

提高各參建方之間的溝通效率;

實現工程信息高效管理;

提升現場管理精細化水平;

形成項目管理大數據,發揮增值價值。

BIM模式亮點二

創新工地工程例會

優化會議流程及模式,工作彙報採用三屏同步輔助。

主屏:BIM平台模型功能,通過模型反映施工計劃及任務;左屏:BIM平台模型相關的圖片及文檔的顯示區域配合施工計劃及任務的輔助表達;右屏:BIM平台主操作展示區域,通過屏幕顯示施工計劃及任務,督辦、需要協調的問題,記錄會議紀要等。

BIM模式亮點三

圖模會審

組織、協調各設計院及施工單位,按樓層進行圖模會審,預控圖紙問題,解決多專業間協調問題。

獨家視頻!讓你徹底了解BIM技術在蓮塘口岸項目設計上的應用↓↓↓

總而言之,BIM技術將為我們帶來 ↓↓↓

通過對BIM技術的系統應用和不斷探索,工務署將有效提升政府公共工程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實現「廉潔、高效、專業、精品」,促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首先,沒做過建築行業的項目,對建築行業也不了解。所以無法提供建築行業的主要需求。只能從信息化項目管理的角度談談。

在知乎里遇到很多人問項目實施的問題,這裡我替PMP做個廣告,介紹一下PMP做項目的思路。

做項目,無論做信息化項目還是修橋鋪路、解救難民、打擊恐怖分子,無非就是PMP中的10大領域:

1、掌握客戶需求,且需求符合SMART原則(不明白可以百度)。對於這個領域,信息化項目比修橋鋪路、解救難民、打擊恐怖分子難道要大,因為其他項目是可見的,或者投資方說的清楚的,但信息化項目經常投資人或管理者的實現目標不是非常明確,或者需求是不合理的。這時候就需要看顧問的水平了。

我經常看好多ERP顧問,大多數時間花在研究系統上,好點的顧問會研究一下企業的業務,但我認為能管理好客戶的需求才是顧問的水平。

2、需求確定了,相當於範圍確定了,然後繼續了解客戶對質量的要求。我們不要做最優質的系統,但我們要做符合公司目標、性價比最大的系統。

3、範圍質量確定了,就可以安排計划了。不幸的是,很多顧問排計劃不是給自己用的,是應付客戶和公司的。如果推進項目的人自己都不重視計劃,按計劃執行,還指望誰能按計劃執行。

4、在確定需求、質量、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幾件事

  • 需要管理好乾系人和你的項目團隊。我們做系統的人都關心技術不關注人,而且人的流動性也大。但系統是人做的,管不好認怎麼能做好系統。而且管理項目就是做管理,你是管理者,可以兼技術工程師,但不能是技術工程師,兼管理者。

  • 溝通、溝通、溝通。周會敷衍了事、從來不寫會議記錄、負責人執行任務的時候都不知道完成的標準和要求是什麼,這裡出的事是在太多了。不熟悉系統但溝通能力強的顧問可以給60分,但熟悉系統不懂溝通的顧問只能給50分。
  • 注意風險防範。這點好像是中國人的通病,有了想法就往前沖,很少坐下來想做的每件事會不會有麻煩,可能會有哪些麻煩,是否可以防範,該怎樣防範。所以我周圍的同事項目出現問題以後大家都在抱怨指責,指責客戶管理不好,指責公司資源不夠。請問,這些問題你提前沒有預見到么?預見到了在計劃里沒有安排預防措施么?


信息化如果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那效果就大打折扣,從信息規劃的時候,就應該正視信息化對企業的支撐作用,這樣才能全員重視,建築行業的信息化主要分為內部管理系統,比如 HR 系統,財務系統,業務支撐系統,營銷系統,工程項目管理系統,ERP 系統,然後銜接的採購系統。這些都是基本模塊,後續的話可以實時bim系統,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等系統。


首先明確信息化是為生產力服務的,因此信息化本著從基礎到複雜,從上到下逐步實施的步驟。如先進行信息化基礎建設,網路接入,計算機設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先上財務管理系統和辦公自動化,實現公司內財務,辦公統一規範。接著上施工管理系統,具體我並不熟悉,一般有輔助工程設計,建築預決算,施工過程管理等,這些系統可能需要配備相應硬體設備,根據業務規模逐步應用。其他輔助性系統平台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是否上馬


上面的評論都非常好,但是有一點存疑。

就是一個企業,同時這麼多套系統在運行,系統之間的孤立導致數據傳遞的影響和重複勞動,還是增加了很大一部分工作量。

建議還是要做一個整體信息化的搭建。讓所有系統在一套系統中整合,大家可以了解一下Colloa 平台。


信息化建設有一點是從企業內部管理開始做信息化管理,無論哪個行業都是一樣,建築行業也是如此,頂點bpm提供各個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管理 案例 歡迎大家查閱。解決方案-BPM行業解決方案,BPM產品解決方案,BPM集成解決方案 - 頂點信息


推薦閱讀:

我們這個時代的思考與達芬奇時代有什麼不同?
公司內部可以完全使用 Mac 嗎?

TAG: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