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精英嗎?
博士學位代表著什麼?獲得博士學位能否稱為進入精英行列?
原題主提問: 博士就一定是精英么?你身邊有沒有特別令人反感的博士?
補充說明:感覺有的人讀了博士素質也堪憂,再高的學歷我也喜歡不上來。。。問題修改導致很多答案題不對版,請編輯者留意。
首先,先說博士肯定是社會精英的部分;
目前基於全世界超過25000所排在前列的大學畢業生統計,這個世界古往今來擁有博士頭銜的人總共有大約1550萬,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博士已經故去了。但即便用1550萬除以目前世界70億人口的基數,也不過是全世界人口的0.22%:每1000個人裡面才有2個人是博士,必然是精英。
要是考慮到世界第一個博士學位授予記錄是在1150年的巴黎,這個比例就更小了。
雖然現在到了學歷膨脹的時代,博士學位看起來越來越不值錢,但恰好也到了博士學位越來越值錢的時代:越來越高比例的人類科學進展都由博士完成。不像前幾百年的人類重複性技術進步帶來的革命,當年可能一個不需要博士頭銜的發明家就能改變一個時代。
而現在的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龐大的科研經驗積累、科研經費投入,無數個博士的積累放在一起才有可能緩慢推動科技的發展。更為甚者,比起博士頭銜背後龐大的系統性知識與科研能力教育,甚至需要一點上天的眷顧才能有有意義的發現。
這是因為人類曾經知識荒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每往前一步都阻力重重。
目前,每一本能畢業的博士論文,都一定要對人類的科研做出微小的貢獻才能被同行肯定。但即便你畢業了,還會更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甚至改變人類命運的東西,是博士團隊里連不到1%的人才完成的,他們是博士中的戰鬥機,是整個人類的精英。咱們所知道的重大理論、重大工程,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從馮布勞恩的V2火箭到霍金的黑洞與時間,都是這些精英完成的。
可以說,是無數博士們推動了人類科學與技術的進步,這些科技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目前的社會,博士幾乎是踏入科技領域的必備需求,整個人類的科技領域幾乎都被博士給壟斷了,而且這種壟斷趨勢會越來越強。
頂層1%博士們對知識的壟斷,遠遠超過了最富的1%富人對人類財富的壟斷。
第二,博士也當然不意味著什麼
對於普通的博士而言,博士目前更多地是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這類職業路線的入門門檻。就好比拿了各類資格證才能從事某些行業,因此博士僅僅意味著某些職業的一段經歷而已。
那1%的博士們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而99%的博士們則是從事這些職業的平凡人而已。
因此,
會有低情商、低財商、低愛商的博士,也會極其奇葩,讓大家見識到人間百態;大家平時嘲笑的讀書讀傻、單身狗、更有甚者所謂女博士標籤。這些事情當然在博士圈裡大量存在。
甚至心理疾病、學術造假、道德敗壞,干出各種不齒的勾當,這種例子也不少;大家平時說的就怕流氓有文化,也是適用的。
這種邏輯無可厚非,但必須說明基本上在任何一種職業里都存在。
因此,人類的頂級精英里,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都是博士,而且目前看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改變人類命運的重大發現,和他們的關係越來越大。
但這只是極小一部分博士,對於絕大部分博士而言,博士僅僅是某些職業的特定需求,而職業是和人品毫無關係的,在這個層面而言,這群人也可能是高學歷的人而已,算不上精英。
(利益相關:屬於第二類、努力往第一類奔、但極有可能陣亡在半路上的「偽精英」。)
謝邀。
我覺得歐洲部分國家對博士的定位還是比較合理的。在這些國家,博士屬於工作性質,與清潔工作者和咖啡店服務員一樣,工資待遇也相差無幾。因此,一種工作與精英是不能等同的。
精英應該屬於各行業中比較出色的人物。博士群體中出色的(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光明的學術前景)應該也算是精英。
----------
在瑞典,清潔工作者和咖啡店服務員待遇是比較高的,一個月收入稅後大約兩萬多瑞典克朗,博士工資稅後也是這個水平。收入高的稅收也高,教授稅後收入也不比博士生高太多。所以稅後大家收入差距不大。
收入均衡的好處是,大家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的職業,心態平穩。用咱們的話說,比較和諧。不過這個是真的和諧。
1. 博士生是一個職業,博士是一個title
2. 任何人類群體可以都有精英和非精英,博士生不例外,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人也不例外,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3. 任何人類群體都可以有素質尚可和素質堪憂的,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4. 你可以喜歡任何人也可以不喜歡任何人,喜歡『有某個標籤的所有人類個體』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有什麼好奇怪的
5. 精英不精英和博士不博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但不存在絕對的映射關係,博士不博士和素質高低可能也存在相關性但也不存在映射關係,一個人喜不喜歡另一個人和以上均可以沒有任何相關性——但具體到一個人類個體,是否喜歡博士/喜歡素質高的人/喜歡精英,相關性可能存在
6. 我有特別反感的博士,尤其是專業能力堪憂卻還繼續做博士或者已經取得了與自己學術水平不相稱的博士學位的人
7. 我討厭人的理由可能有上萬種,但是如果討論限於針對『博士』群體,我表述的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大體上會限制於學術道德、邏輯水平、學術水平、學術潛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洽能力,此外的『素質』不會作為評判標準,和題主的『喜不喜歡』可能也完全不是一碼事
8. 如果像樓主那樣要表述『喜不喜歡一個人』,我不會因為一個人有或沒有博士學位而喜歡或者不喜歡Ta,判斷『喜不喜歡一個人』的過程應該是對學位這種無關聯的事情盲視的
9. 我猜測原題主不是一個博士,否則分不清群體和個體,總試圖把各種獨立事件做奇怪的強制關聯,這就很尷尬了
番外#1. 知乎是分享知識的地方,不是發泄情緒和尋求慰藉的地方,還請原題主發問題前就發問目的和要點做些最基本的基於邏輯的考量。
番外 #2. 如果原題主身邊有些邏輯在線的博士『朋友』(或者是不得不接觸的人吧),而經常/偶爾要遇到原題主這類『槽點太多以至於不知道該從哪裡吐起』的問題的話,他們或許會感覺很困擾和勞累的
讀博士,豐富的是專業知識,不是做人,所以讀博士和個人素質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甚至有人會因為自己在讀/讀了博士覺得高人一等,自己所有行為都是對的。別的不說,我身邊就有很多:
- 在實驗室大聲講電話完全不顧別人;
- 隨意公放歌曲、哼唱歌曲;
- 有事想找別人,只隔著幾步路卻偏要用喊的;
- 無論何時一堆人大聲討論某些大熱電視劇/電影情節;
- 大一點的師兄/師姐仗著自己比較大壓迫下面人;
- 在工位上隨意大聲討論問題;
- 工作時間在工位上吃味道很大的食物;
- 來實驗室時弄出很大動靜好像是告訴所有人我來了。
- 遇到簡單的問題自己隨手百度一下就出來了卻非要讓別人幫忙。
也可能是我們這裡環境就比較喧鬧吧,我們隔壁就特別安靜。也有可能是我毛病比較多吧,其他人怎麼不煩呢?我就是實事求是說說情況。我想靜靜。
對本答案下,那些向反智主義媚俗的人,豎起我的中指。
博士,當然是精英。
博士是一個頭銜,因此你可以聽到徐博,曾博,這樣的稱呼。
這是一份榮譽。
在人類的認知領域,已知是小島,未知是大海。
假設這個人類認知的小島是一個圈
博士就是在理論上3.5年,實際上是4年到無窮多的時間裡,把這個圈往外捅了一個小包包出來。
然後,碩士或者其他人,把這小包撐起來的空間填滿填實了,人類的認知領域就堅實地往前拓展了一步。
這樣的人,不是精英,請告訴我,誰他媽的是精英?
我的最高學位是碩士,但是當年在實驗室的時候,到處是博士,當時也沒有把博士看的很重。回想起來,當年那些剛入學的博士,臉上還洋溢著自豪的滿懷期望的笑容。那些畢業延期,被導師一次次折磨痛不欲生的博士。那些沉溺在課題的泥潭中,找不到方向,每天頂著兩隻熊貓眼的博士。在我工作幾年以後,才明白,博士和碩士、學士是不一樣的。
在經歷這一過程,涅槃重生之後,正式拿到這個叫做『Ph.D』的學位的人,是無愧於「精英」兩個字的。
博士生涯有如一段職業生涯。
但是這份職業的不同在於,它僅僅提高你的學術素養,科研能力。而對於其他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理財謀生等技能,幾乎沒有幫助。當然,不僅僅是專註在學術的這一單純原因,也和校園環境,學術圈的相對簡單有關係。
簡單粗暴地說,許多博士的情商水平和社會閱歷,的確比較單純魯直,還停留在博士入學前的樣子。但是,以博士們所經歷的訓練和資歷,只要進入社會,全方位的提高,乃至超越,並非難事。
請善待身邊的博士。
請給予他們應有的尊敬。
---------The End---------
註:
* 本文圖片2, 3, 來源於Prof. Matt Might
原文鏈接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
題主包括很多答主都沒有準確區分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和「博士學生」的概念。
前者含義很廣,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可以是教授,也可以是企業家,也可以是政府官員,還可以是龍泉寺的大師等等……這其中自然有堪稱社會精英的人士(嚴格的來說,「精英」也要有個概念限定其含義範圍,才可以討論某個人屬於或者不屬於其中),而且我相信這些獲得博士學位的資深從業人士中成為社會精英的比例還不小。
至於後者嘛……前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討論國家給博士生每年長3000補助的事情,大多博士生都在抱怨這是杯水車薪。「博士學生」算不算社會精英還用討論嗎?
你嫉妒人家的可能性大一些。我就很想念小時候的東北,該動手就動手,從來不上知乎拐彎抹角罵人。
別的領域我了解不多,歷史學博士領域,我了解一點美國歷史學博士的歷史,可能對於回答這個問題有一點參考價值(也可能因為代表性不強而不具普遍意義上的價值)。
美國歷史學博士培養工作是在模仿歐洲特別是德國職業史學模式基礎之上而建立起來的,1882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約翰·富蘭克林·詹姆森(John Franklin Jameson)頒發博士學位證書,是美國公認本土培養的第一個歷史學博士。而在1884年建立美國歷史學會的時候,其推動者、後來的秘書赫伯特·巴克斯特·亞當斯(Herbert Baxter Adams)希望接納一切歷史學愛好者加入學會,以示學會是一種異於傳統協會的新型職業組織,其主要目標是促進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甫一開始針對的就是精英。
傳統歷史研究都是貴族、精英,他們有錢有閑,可以遊歷歐洲,在歐洲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搜集資料作研究,普通人家是沒有機會研究歷史的。職業化的開始標誌著中產階級的主流職業主義文化地位的確定,其目標就是培養某種職業的專業人才,博士制度就是其中的基礎環節和必要的起步環節。美國本土培養博士制度的原因就在於,在1860年代高等教育革命之後,很多非精英也希望接受專業教育,從而實現階層的縱向流動,中產者為了子女教育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在本土培養博士實際上是非精英的一種自下而上的流動的需求。因而在美國,至少是歷史學領域,博士教育的初衷培養出來的並非精英。
回到本問題,博士是精英嗎?從職業角度來看,他們只是按照嚴格的標準完成了從事本行業的必要的專業培訓,在職業內他們甚至都不是精英,只能說是獲得了某種「職業證書」(實際上從業並不是一定要成為該領域的博士)的象徵性含義。真正成為精英的是在職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為受眾提供最優質服務的那些人。而在普通人眼中,博士代表的應該是讀書最久,可能也是最有文化的那一部分人。而對博士性質稍微了解一點的人來說,實際上恰恰相反,他們是那些在自己關注的領域鑽研最深的人,恰與「博」相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比其他受教育程度的人多度了幾年書,僅此而已。
所有人群里的個體都有優缺點,博士群體在學校讀書太久,可能和社會脫節比較多,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不適應甚至反感,也是正常的。
私以為博士並非精英,只是有成為精英的可能的人群。
博士必須比平民精英,這很正常。不然讀博士豈不白讀。
你不要拿黨校博士之類的來懟我,個案。
答案肯定是咯。
現代哪個科技不是博士支撐的。
核聚變你家院子造的?
火箭你家二狗子設計的?
超高壓輸電你村三娃子搞的?
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基本都是博士。就算馬雲,沒有互聯網和計算機能幹嘛?Q:博士就一定是精英么?
A:不一定。舉例,比如我就是屌絲。
Q:你身邊有沒有特別令人反感的博士?
A:有啊,我就特別反感自己啊。
所以問題是不成立的。
博士≠全能≠精英
博士就是一個學位而已,授予博士的基本條件是
1,專業知識掌握 2,學術能力。
也就是說,基本上滿足這兩者就可以授予博士學位,然而這個世界上人的能力多了去了,比如想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聯想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號召能力,適應能力等(隨手搜索,勿較真)。
古人有句話,360行,行行出狀元,其實很有道理。只不過當時把科舉的優秀者授予了狀元的稱號,但是任何一個行業,做到了專業,都是很厲害的,也算是「狀元」水平。
比如,賣油翁就是一個很牛逼的人,如果有賣油專業的話,他老人家說不定還能拿個院士。
博士還可以是逗比……
附上一個蘭州大學的生命科學博士授予標準——你會發現,其實核心詞是知識和學術能力。
博士學位授予標準
一、獲本學科博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博士生應掌握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及相關學科的全面的知識體系,並理解這些體系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相關知識體系包括遺傳與演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理學、神經生物學、腫瘤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生物統計學、生物工程等核心生物學內容及數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應對自己所在研究領域的歷史與現狀有全面系統的掌握,熟悉特定生物學科的文獻,能夠隨時掌握其主要進展。有能力獲得生物學科特定領域開展獨立、探索性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識。二、獲本學科博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1. 獲取知識能力有能力獲得在生物學任一領域開展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確定研究選題並設計可行的解決方案,創造新的知識。應具備相對廣博的知識以便與國內外同行進行有效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培養自己在研究論文內容之外的廣泛興趣和指導他人的能力。2. 學術鑒別能力博士生應熟悉某一特定生物學科的相關文獻,領會文獻的學術思想,了解建立假說的依據和推理,實驗設計策略與技術方案;應能夠實施實驗方案,總結實驗結果,並對之進行討論和邏輯推理,以及與已有假說進行比較評價等。應該積極準備科學研究和基金申請報告,閱讀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主要學術期刊,定期參加學術報告,定期以書面和口頭形式報告研究工作進展,按照學術論文規範整理實驗結果,撰寫學術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3. 科學研究能力博士生應該在某一專門的生物科學領域方面獲得足夠的技能,包括對相關技術的原理、實驗中使用的必要儀器設備的構造原理和對實驗過程質量控制的良好理解;能夠設計和完成為解決某一科學問題而需要進行的實驗;具備採集和分析數據、用恰當的圖表展示數據的能力,並能夠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及批判性評價,建立可檢驗的模型來解釋實驗結果。4. 學術創新能力博士生應具有寬廣的知識面、有深度的知識點、創造性和想像力,並通過與不同學科學者的交流對本領域的科學問題提出可供實驗檢驗的新的假設或對己有的假設進行批駁或修正,並同時具有通過實驗來檢驗這些假設的能力,積極開展具有原始創新意義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對尚未被研究的自然現象進行解釋和探索性研究。學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博士生與同行和不同領域的專家建立廣泛的聯繫,參與對本學科問題不同觀點的討論,聆聽不同學科的學術報告,拓寬自己的視野,獲得與其他科學家合作所需要的能力。5. 學術交流能力1)在學期間應定期參加課題組的學術討論會並記錄。2)應參加不少於12次的一級與二級學科的學術活動。3)博士生需參加院系組織的研究生學術交流研討會,並作5次以上學術報告。4)博士學位論文工作基本完成後,正式申請答辯前,在院系作一次論文工作總結報告。5)至少應參加一次所在學科領域的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口頭報告或發表摘要。
不一定,但精英的比例高於低學歷人群。
學歷確實不能和素質以及非學術能力直接掛鉤,但學歷高至少說明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智商等平均來說較高。當然有例外,但非博士群體也有例外啊,而且比例通常更高。
讀書無用論被當成雞湯,起初是鼓勵學習能力先天不是強項的人懂得在其他道路上努力,所以從學歷不高的人群中找出成功人士包裝成role model。其實成功人士里絕對是學歷高者偏多啊,雞湯不能亂喝。而樓主問這個問題一定是想聽博士中敗類的故事,心態很有意思。快來討厭我們吧!來呀,來呀。反正我們也不在乎,你開心就好。
一般說起精英,就是收入水平遠低於工作價值的工作。就譬如說博士。不過現在博士漲工資啦,再也不用當精英啦。人家不說嘛,基礎工資最低不低於四萬八,最高不超過九萬。要是多發幾篇文章,拿個獎學金啥的,輕鬆超過十萬不是夢。什麼你說這還是很低啊?啊是…是挺低……不過我偷偷地覺得我的工作價值…其實…………也就值這個價啊……………
我ex在大二時就是遇到了一個本校的奇葩博士追……
最後偽裝成拜金妹逃脫。不過我對他印象還挺好的。這個問題是不是理解成:
如果一個人是博士,那麼這個人是精英。
顯然是個假命題
博士不代表精英,「博士」和「精英」不存在對等關係。
個人認為,博士(此處主要指脫產博士)只是比碩士們多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或者青春)換取了一個博士學歷。碩士畢業後工作和碩士畢業後讀博(或者碩博連讀)只是人根據自身的條件,興趣愛好,外在環境做出的不同選擇。
不論什麼學歷,都是在能力基礎上做了適合自己的選擇。
精英是能力的體現,不是學歷的體現。
迷信博士只能怪你吧,博士這個稱呼可不背這個鍋。
博士當然不一定都是精英,畢竟同樣是博士也會被分為三六九等。
但這並不重要。
我想說的是,就算是真的精英,也未必會被人喜歡啊。比如川普。
博士只是職業選擇而已。伴隨著這個職業,大概也有些共性。不過我沒覺得博士或者學術界的人有什麼顯著不同於普通人類的特性。不同專業的博士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比如傳媒的博士和化學博士,這個才是兩類人。所以按學歷分人還不如按行業按專業分人。
有人也許覺得博士是學術精英,這個也不成立。當今條件下,沒有博士基本上做不了學術。長期在學術界的人大部分都有博士學位。精英應該是指少數優秀的人,既然學術界幾乎每個人都有博士學位,博士也談不上學術精英。
很多答案提到的是博士生,那是還未正式開始學術生涯的人群。
感謝@不屑於名 指出打字錯誤,修改「人品好乖」為「人品好壞」,謝謝。
@林海微漣 在評論寫下了非常中肯一句話,我覺得作為答案比我下面的文字更合適這個話題:一個人不主動學習道德知識,那麼他的道德素養就會接近周圍環境的水平。與知友共勉。作為一個國內在讀博士,也來回答一下。
1. 一個人獲得了某個領域的博士學位,只能表示他在該領域具有獨立和團隊協作開展相關研究的能力。至於在國內博士量產的現狀下,真的是否具有,保留問號。
2. 具有博士學位與社會精英目前是沒有一一映射關係的。何況,社會精英除了他本身的定義,每個人眼中的精英是不盡相同的。3. 博士可以學術修養,學術能力相關,但與道德素養和價值觀念的高尚與否無關。最簡單的說,他們先是一群人,可能從事科學研究或者工程設計研發等,本質與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無異。行行都有狀元,行行皆有楷模。4. 當然,經歷博士學習最後獲得學位,確實有更多機會或者條件在個人素養、人文情懷方面得到鍛煉提升,但真不是充要條件。5. 最後,高學歷和高素質無因果關係。其實,一個人人品好壞,情懷高低更多與成長環境有關。大學結束,三觀差不多養成。6. 由於博士在讀,現在國外交流。博士生和剛拿到學位的講師,博後接觸比較多,形形色色,都有吧。或許有可能,我也給某些同事留下了並不太積極的印象。7. 由於博士階段的課題壓力或老闆的push造成心理問題的大有人在。世界上沒有相同樹葉,不因陽光照射多就會長的好。精英與否我不追求,只希望在做好自己本質工作和熱愛的事情的同時,不要停下對真善美的認知和追求的腳步。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離開」?
※家產六千萬以上,現計算機讀研,該不該讀個博?我可以利用資源做些什麼?
※為什麼我考上了名校博士,很多同學不開心?
※上了年紀的男孩在追女生時感覺老臉掛不住怎麼辦?
※考博失敗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