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博物館裡的展品介紹非得那麼嚴肅?

如題。

博物館的一項功能不是推動文教宣傳嗎,如果展品介紹寫的更生動有趣、故事性更強一些不是更利於達到這樣的效果嗎?為什麼我們讀到的展品介紹都是某某大鼎長寬高多少多少,出土於哪哪哪年一類的標準化信息呢?


1.博物館展覽的根本原則之一,是讓觀眾們「看展品」而不是「看說明牌」。所以留給展品說明的文本容量,大概和一兩條微博的長度差不多。在這種條件下,博物館傾向於在說明牌上用簡介、明確的風格,因為可以實現用最少的文字傳達最多的信息。「更生動有趣、故事性更強」需要更大的文本容納空間。

2.追求「更生動有趣、故事性更強」,即現在常說的「講故事」。但是「講故事」存在一個問題,為了吸引人,就必須在故事中體現出矛盾衝突、敘事要有起承轉合,然而這並非適用於任何展品和展覽,並非所有的展品都有一段動人綺麗的故事情節,而且在編故事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代入編故事人的主觀意志。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的追求,博物館一般會用展覽的整體敘事來營建,而不是放到單體展品的層面上。

3.博物館展覽的宗旨,是希望觀眾能在展覽中有所思考,即「發揮求知的主觀能動性」,「更生動有趣、故事性更強」其實在某種層面上限制了觀眾的思想自由,「思考」的體驗會因為「有趣」變成「娛樂」的體驗,而不會在去問「為什麼」。

4.現有的博物館說明方式的確存在信息量不足的問題,博物館一般會用其他輔助展具的形式來擴充更多信息,最簡單的莫過於在展品旁邊放置可以翻閱的說明頁,最有技術含量的會在展覽中放置二維碼,鼓勵觀眾用手機掃一掃後進入展品說明頁面。此外,設置講解服務,配套展覽出版展覽圖錄、論文集等出版物,也是對展覽的信息拓展。

5.此外,我以前曾經回答過如何參觀展覽的方法,不同層級的觀眾在展廳里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觀展的基本邏輯是以自身所有的知識和展品相印證。由於展覽的空間屬性,人要在展覽中位移,而且體力和注意力也只能支持一兩個小時的參觀狀態,所以展覽並不適合大量獲取知識和零知識狀態的學習。對「過量」趣味性的避免,其實也是博物館調節觀眾的一個手段。


嚴肅的另一面就是嚴謹。

你想要什麼風格?各種表情包流行語?這些流行一時的風格在文物展品前才都是浮雲……


嚴謹是為了讓人各自有所得。


這個已婚的標籤是怎麼來的


哈哈哈,謝邀。

不過我感覺要辜負。。。。

@螺旋真理 老師的答案很全面。

講故事應該是該講故事的人和機器做的事。人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方式進行參觀,而社教人員也會根據觀眾的不同特點調整活動風格。

嚴肅是對每一件展品最平等,最尊重的態度。還是為最多的人提供最有用的基本信息的態度。

很多博物館都在增強其娛樂性的路上,但是說到底,博物館可以是「電影院」但她並不是「電影院」。


為什麼不能嚴肅呢?嚴肅有什麼不好呢?有人還喜歡嚴肅的問題。不同的地方干不同的事情。博物館就是個嚴肅的地方。兒童樂園就是個不嚴肅的地方。


並不是什麼都需要娛樂一下的


難道這麼寫

竹板這麼一打

別的咱不誇

誇一誇咱們土裡挖的四個土疙瘩。。


如果沒有故事呢?與其為了看起來有趣,而創造故事,我寧願只看尺寸。主辦方盡量保持客觀地陳述展品,比傳達執筆寫故事的一兩位工作人員的主觀感受更好,觀者能思考,得到屬於自己的觀展體驗。

再說說逛博物館的幸福感。在台北故宮博物館,我見到了傳說中「核舟記」的舟,那一刻僅剩的那點背課文的記憶都喚醒了。震撼、感慨、感到幸福。這是故事帶來了樂趣么?我認為不是。就算把核舟記的故事寫在了展品旁邊,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感受。人的感受或許來自於記憶、經驗、過往的一切的聯繫。去博物館,終於看到早已經了如指掌的物件,早已經見過千百遍照片的雕塑、畫作,對我來說,這是逛博物館最幸福的事。


文化本身是一種嚴謹的存在吧。就算插科打諢也講究用詞,時機。作為一條聯繫過去與未來的紐帶,見證了時間的古物,嚴肅點不好嗎


不需要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波士頓的博物館,展覽中有中式古代傢具文物,展館設計成四合院的樣子,每個廳堂配上金瓶梅的篇章來代人情,很有趣嘛~


其實不全是嚴肅的。今天參觀了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M,有些展品真的讓人笑出來。

戰國的勇士射日

全圖,太陽是用藍瓷盤裝飾的。

門廊裝飾

自然科學展廳的小浣熊標本 棲息地是垃圾桶?

古埃及 捂胸!

瞪眼!


它的責任使命 定位使然

首先是各位國人了解自己國家歷史的好地方 這個不容得出錯了 關鍵這是國家級別的 教育國民歷史問題 不容有誤

這也是國家領導人來的地方 像復興之路這種大氣量的 不能太活潑

還有國外領導人 國際友人 很多也會進去國博

這些讓他必須嚴肅 尤其在展品上

當走到休息區 看到種類繁多的故宮出品的精美設計品 還是很可愛 很萌的

不過我也發現了幾個可能的問題

500攝氏度可以熔化金箔嗎 貌似金的熔點很高呢

濟南早期革命領導人 王盡美很多地方都是展示為諸城人 這也是諸城籍朋友的驕傲 但這裡是莒縣人 百度展示


這麼說吧 明朝那些事那麼火也寫得不錯,但是它終究不能作為一本歷史文獻來看。

流行是為了討好大眾的,而歷史和文化,不是。


你首先要知道博物館是什麼樣的地方。


如果博物館像菜市場,你還會去看嗎。。


建議看看馬親王幾年前寫的一篇《少年MA的奇幻漂流》,文里介紹的那個「博物館」的產品介紹就相當滴不嚴肅


要是寫的太容易被理解,還要解說幹嘛


」奧,麻個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了「


那要講解員幹嘛

還有如果文字容量很大,人不是更走不動了?


如果你覺得可以吧歷史當兒戲的話


一種氣氛的營造,如果這個東西像手機一樣地供人近距離參觀,多半沒有了這種感覺。博物館,不僅僅是看東西,最重要的是讓人懷古,讓人如臨當年,如見古人。讓人唏噓和緬懷,讓人更能認清自己的價值和有限性。


你去的博物館不好。或者說這本身是件無足輕重的展品。


推薦閱讀:

愛上已婚男怎麼辦?

TAG:博物館 | 國家博物館 | 文物 | 已婚 | 博物館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