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大家都給孩子找陪練嗎?
孩子學琴每節課老師都會給他指出一大堆毛病來,有一些動作上的要求經常一錯再錯,但作為家長也不懂,就琢磨給她找了個陪練。但陪練經常說的跟老師不一樣,按照陪練的要求練習,下次課就等著被老師糾正了。大家給孩子找陪練嗎?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
朕的多年觀察:
如果一開始學琴父母之一無法陪同孩子來練習的話,孩子在鋼琴領域成神的概率是0%,成才的概率是5%,成功的概率是25%,成精的概率是50%
一般在孩子至少10歲學琴至少3-5年之後,對練琴已經養成了定型和定時的習慣,再去考慮找陪練來加強練琴效率是推薦的。而在此之前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枯燥的乏力感是除了父母之外沒人能幫助孩子的。孩子的技術錯誤反覆出現,是因為一方面老師講的東西他可能壓根就理解不了,另一方面孩子覺得練琴很孤獨心思早已不在這上面了。心態崩了基本就沒機會成長了,我自己很有體會。
最佳做法其實很簡單:老師上課你跟著,老師講啥你聽著,你如果自己都聽不明白老師指出來的一大堆毛病都是什麼怎麼改,你讓孩子自己一個人記住那不是天方夜譚么……你的理解力是孩子的好幾倍,而你對自己的孩子了解是別人的好幾倍,所以父母是唯一能讓孩子最準確的吸收老師指導的內容,而不是陪練。
各位家長請務必牢記:需要你時刻陪孩子的階段,老師講的東西你絕對會聽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當你儘力去理解也不知道老師究竟講的是什麼東西的時候,通常孩子已經不需要陪練了:要麼他已經完全能自立去練琴,不需要其他人輔助了,要麼他已經對這玩意徹底放棄,完全不想再學琴了。卸腰……
所以我為什麼會支持家長跟著上課……
你把一個五歲的小孩丟給我美名其曰鍛煉獨立性,要不就是跟在裡面玩手機,我講什麼都說哎呀寶寶你好好聽媽媽不會啊這種,那百分百這小孩會學的很糟糕。學琴跟文化課不一樣。
我知道有些孩子很乖會練琴而且很認真,但這是極少數,並且最重要的問題是,他有乖乖練琴,而有時候自己練錯了會完全不知道。文化課很直觀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學會了便可以自己做題。練琴不一樣,所以需要有人去不時的檢查一下練琴方法是否正確。如果一開始家長就一口咬定什麼都不會,那我在心裡就直接操蛋了……
你一個大人都聽不懂那你讓你五歲的小孩一個人來聽個什麼勁我講的又不快……
跟1900一樣。
一開始就請陪練並沒什麼用……最重要的還是家長方面的原因。以前寫過很多篇關於小孩學琴的答案,有興趣可以在我回答里翻翻。這樣的陪練老師不行,當然是主課老師怎麼講就怎麼做了。有幾個辦法,一個是讓主課老師介紹靠譜的陪練老師,能保證上課要求陪練到位的。我現在的方法是,動作之類的上課拍視頻回去模仿,然後每周發一到兩次視頻給我看。解決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不過主課老師的教法是否也存在問題?每周都有一大堆問題要糾正,這樣的話學生能不能接受?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一段時間有個側重點,著重解決一個問題。
當做家長的也有聽老師上課的具體內容後大致就知道平時如何督促孩子練琴了,也就不會出現陪練和老師教學不一致的問題了。
初級陪練更適用於家長真的完全沒時間,家長假裝沒時間,家長假裝完全不懂練琴,家長不想親自陪等情況,手動微笑臉
陪練不都是家長么?我小時候學鋼琴上課我媽比我認真多了,拿個小本第幾頁第幾小節哪錯音哪換氣切分踏板沒踩好記得門兒清。十幾年下來我沒成朗朗,倒是把我媽連練成了音樂會哪個人錯個音都聽得出來。。。
小孩子一開始學琴家長最好跟著聽課,回去監督孩子彈琴,老師咋教的回去就怎麼跟孩子重複。
五六歲的熊孩子你跟他講樂理,講技巧,講處理曲子的注意事項……熊孩子體心立方懵逼。能聽懂彈琴不折指(我們當年叫軟指),不要振手腕,並且在練習的過程中時刻注意的都是非常自律的孩子了。
我爸的兒童鋼琴基礎教程一(還是別的什麼名字來著記不太清了,總之是學琴第一套書的其中一本)當年彈得比我好多了。
我媽一邊洗衣服,一邊在洗衣機的噪音中都能聽出來我踏板是不是踩重了,是不是有錯音。老師一邊上課,家長一邊玩手機,媽媽不會寶寶你好好學,這樣的家長除非孩子是出塵絕艷的天才否則基本上就GG了。
而這種不認真的家長講道理我估計老師心裡也煩。
自家父上母上無論誰帶我去上課,每首曲子有什麼問題哪裡需要注意,父母自備一個聽課筆記本,寫得密密麻麻的各種問題,回去以後一項一項考核。
五六個曲子靠小孩自己記太難為人了。順便,不要指望孩子能夠因為自己對於音樂的熱愛,自發的,認真的練琴……這樣的人類,我連「別人家的孩子」都沒聽說過。在沒有監督和一定強制力的情況下,孩子能學好鋼琴的幾率無限逼近0。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琴,每一節課老媽都陪著上,聽得比我認真。最開始的時候小,確實理解能力不行,老師講的東西也是懵懵懂懂,老媽回家每天陪著我練琴,有不對的地方,都會給指出來。後來一兩年之後,學的東西比較深,很多東西沒練過的確實理解不了,技術層面上老媽理解不了了,但是基本唬弄不了她。跟我很多朋友一樣,媽媽不會彈,但耳朵都挺靈光,知道什麼是好,什麼不好。有老媽在旁邊,唬弄不過去,每天練琴的習慣還是蠻好的。再到後來考完七級以後,就基本自己去學琴,自己練琴了,因為已經能夠每一周自己跟著老師學新的東西,自己練琴。不過真正彈了幾首平時能拿的出手,聽起來也好用的曲子,還是到十級之後。感受就是,五六歲開始學琴的時候,對著那些小蝌蚪,我完全是懵逼的狀態,但是每一次老媽拿著小本本記著,下加一線是duo,有一條尾巴的是八分音符……回家忘記了我媽就一遍一遍的給我講,雖然很多時候一言不合就開罵,但總體會覺得有依靠,心安。有時候上課神遊太空(我非常容易走神)也不用擔心。上大學之後,當過陪練也教過很小的小朋友,我感覺是有大人陪著的小朋友習慣、進步會快一些。在深圳那個地方,大人工作真的很忙,所以會請陪練,遇上真正負責又能做的長的陪練,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是不管怎麼樣,以後我有了小孩,一定會在最開始的幾年陪著,幫他用正確的方法學習,培養好的習慣。 爸媽最好的付出還是時間跟精力吧。
說一下我的體會。我家沒找陪練。最開始老師說孩子手太細軟,讓過半年再來,我就厚著臉皮讓老師先教了我小半年。然後和孩子一起學,一直陪練。現在快滿7年了,這是個艱辛的過程。好在我自己有興趣,孩子也不討厭。從中期到現在的程度,我能基本看懂譜面,基本能及時指出孩子哪裡有問題,就是手跟不上,不能示範。親自陪練的好處是,你最了解自家孩子,最能充分溝通。例如初始階段手形不對如果不管,也許半年一年能糾正,如果家長想辦法及時干預,個把月就差不多解決了。會有些成就感。壞處是,會一定程度上破壞親子關係,時不時忍不住小揍孩子一頓。。。會讓孩子有學習依賴性,不主動去動腦子動手。如果家長沒興趣沒時間沒耐心,找個陪練也是解脫。其實只要稍微有責任心的年輕老師或陪練,教法不會偏差到很離譜。實在不放心,讓老師推薦個陪練也不錯。
謝不邀,強答一發 首先,小孩的學習能力相對於大人來說差了很多(原諒我說的比較含蓄,其實是:學習能力???一個小屁孩你跟我談學習能力???上節課講的啥你讓他說道說道,記得一半我算你贏)。練琴的時候往往是「看音不看譜」,練琴效率比較低,在這個時候,請一個陪練老師就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孩的練琴效率,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練琴習慣,知道怎麼練琴。
想題主講的陪練老師和主課老師講的不一樣,這個要麼是主課老師有問題,要麼是陪練老師有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的城市可能存在一些所謂的有資歷,有教學經驗,但其實教的東西都是錯的的老師,請恕我直言!!!)反正就是總有一個有問題,要麼你換陪練老師,要麼換主課老師,就醬!
孩子學鋼琴 父母先上課
——關於孩子學琴那些事
中國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學習鋼琴,而學鋼琴對中國孩子意味著什麼?卻是每位琴童父母需要思考的問題。
漫長而辛苦的學琴之路,讓多少父母和孩子遭受困惑、迷茫、失落、淚水和憂傷……有的孩子最終在父母的「逼迫」下,走上了專業道路;有的孩子由於各種原因學琴而痛苦不堪,父母不得不半途而廢,放棄鋼琴,放棄音樂;還有的孩子通過規範的學習和長期堅持練琴,最終考過了鋼琴業餘級較高級十級…
如果你同我一樣正在考慮孩子學琴的事,如果你正在為孩子學琴而做準備,亦或者你家已有小琴童一枚…強烈推薦你仔細閱讀茅為蕙老師的《孩子學鋼琴
父母先上課》一書,這裡有你想知道的一切關於孩子學琴問題的答案。先來介紹一下作者。
茅為蕙,著名旅美鋼琴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茅為蕙鋼琴藝術中心創始人。 中國橋樑專家茅以升的孫女。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鋼琴老師。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二年級,每年參加拍攝一部電影,並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較佳女配角獎。
她3歲時學拉小提琴,後來改學鋼琴。1983年,茅為蕙從100多位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孩子里脫穎而出,成為10位幸運者之一。16歲的茅為蕙赴美留學。茅為蕙在不斷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同時,每年在歐美及亞洲地區舉辦近60場音樂會,和眾多世界一流的著名樂團合作。她是名氣跟郎朗李雲迪不相上下的國際鋼琴家,被列入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施坦威藝術家行列。
全書以學琴進程為主線,共分為鋼琴與成長(入門篇)、家有琴童初長成(瓶頸篇)、開啟音樂人生(收穫篇)三個篇章。本書除了針對鋼琴學習的專業知識指導,還與父母分享:孩子學鋼琴父母應該建立怎樣的良好心態;不懂鋼琴的父母如何輔導孩子學琴;對時下熱門的鋼琴考級的深刻反思與剖析;如何讓孩子通過鋼琴學習提高音樂素養,愛上音樂;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琴;父母如何才能建立一種健康的教育方式,父母不逼,不累!孩子最終因為鋼琴而收穫幸福!
下面就我個人根據本書整理的我們父母比較關心的13個問題及作者的主要觀點整理如下:
Q1:事先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A:孩子是否真的對鋼琴感興趣?孩子的性格如何天資如何?家長是否做好了和孩子一起吃苦一起打持久戰的準備?您送孩子學琴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切勿以培養郎朗第二為目的,否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金錢、時間、精力以及情感的無限投入您有所準備嗎?當地的鋼琴教育師資條件如何?能支撐孩子走多遠?如果學到一定程度需要去大城市繼續學習,你有什麼打算?
Q2:選鋼琴還是其他樂器?
A:作者比較推薦鋼琴,因為鋼琴是一切樂器的基礎,在國外,即使是學其他樂器的專業音樂學院學生,鋼琴也是必修課。作者認為電子琴只適合於娛樂。至於小提琴,可能有些孩子無法適應其站立拉琴的姿勢。有些如古箏、二胡、黑管等樂器偏小眾,不夠國際化,從小打好鋼琴基礎之後再學這些比較容易。
提 醒:整個選擇過程讓孩子參與。一切選擇以孩子的興趣為主,選擇前應該多帶孩子去琴行、培訓學校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體驗,去聽聽音樂會、交響樂的現場演奏,去觀看一下歌劇、芭蕾舞劇的表演,詳細了解各種樂器及西方古典樂的特點和美,最後和孩子一起慎重做出選擇。一旦選擇,最好和孩子一起努力堅持下去。學琴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
Q3:幾歲開始學鋼琴比較合適?
A:專業學習通常在4-6歲開始比較合適,7歲已經晚了。而音樂的啟蒙教育則越早越好,比如聽音樂磨耳朵。建議家長讓孩子開始先上一段時間大課,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再改上小課比較好。
Q4:怎麼判斷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賦?
A:通過孩子的手、耳、記憶力等方面來判斷孩子的音樂潛質。
手特別是手的關節部分不能過軟也不能過硬;手要松(即手指之間要能離得足夠遠);手指不能太短,小指的長度最好能到達無名指的最上面一個關節;手不能太胖。
耳主要是判斷孩子樂感和節奏感如何。
記憶力方面,放一個曲子,看孩子幾次能夠記住基本旋律並開始跟著哼唱;或者同時放兩三個曲子看孩子能否分辨出哪一首是前一天放過的。如果這三大點都能具備,說明您孩子的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準線之上的。
學習一段之後做進一步觀察:孩子練琴是否有顯著進步;視譜和背譜都不太困難;充分具備表現力和表現的慾望。如果讓孩子走藝術家道路,第一重要的就是性格:一個外向的、有表現力的、願意展示自己的、充滿自信的和熱愛舞台的性格是必不可少的。
Q5:如何挑選入門老師?
A:入門老師的性格及教學方法比她的專業技術水平更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興趣。具體考量:老師的聲音動聽、笑臉吸引人、性格開朗,具有想像力,語言生動,對孩子有耐心有愛心,發自內心熱愛教孩子彈琴,經常表揚孩子…孩子一見到就喜歡的老師就是好老師。
小竅門:找老師排課最好排在上午,老師的精力充沛,狀態好。
Q6:買什麼價位的鋼琴比較合適?
A:建議至少買3萬以上的鋼琴,才能夠符合基本標準,學習四五年後必須更換三角琴。另外擺放以及定期保養、調音、檢修都很有講究。
Q7: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學琴練琴嗎?
A:家長一定要陪初學孩子上鋼琴課,但不要在課堂上充當老師的助教。即家長一定要陪,但要靜靜地坐在身邊,絕對不能發言。此時家長的職責就是:在旁邊觀察、學習、做記錄。學琴要盡量去培訓學校(去老師家裡學習或者把老師請到家裡來上課都不太適宜)。
學琴絕對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家總動員」。在孩子學琴初期,爸爸媽媽做的對不對、好不好,是最關鍵的因素。
陪練是家長對孩子責任心的表現。既然決定讓孩子學鋼琴,你就要做好陪練準備。既然已是為人父母,既然已決定讓孩子專心學一門樂器,家長就必須做出一定犧牲。無論有多忙,每天的半個小時總能想辦法協調出來,陪練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Q8:每天究竟該練琴多長時間?
A:4歲孩子,每次上課約30分鐘,每周一次,每天練習20-30分鐘;5歲開始琴譜增加1本,一次課約45分鐘,每周一次,每天練習45分鐘;6歲開始琴譜增加到三四本,按照琴譜每增加一本,上課和練習時間增加15分鐘計算。
練琴規矩:雷打不動,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固定時長,中途不能離開琴凳。要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才有利於以後的進步。(為了避免孩子找借口,練習開始前提醒孩子喝好水上好廁所。)
要讓孩子從開始就養成良好習慣,自己拿琴譜,自己準備一切課堂需要的物品,家長只需要在旁知道、幫助、提醒即可,切勿全權包辦。
Q9:還能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音樂素養的全方位熏陶?
A:多帶孩子去聽音樂會、交響樂、合唱等,尤其是童聲合唱。芭蕾舞劇?帶孩子去看。音樂劇?帶孩子去欣賞,特別是像《貓》這類,能結合動作舞蹈和音樂的劇目,會讓孩子很自然地懂得很多東西。生活中安靜地聽一點肖邦、莫扎特也不錯。
Q10:小蝌蚪是不是一開始就要認識?
A:開始彈琴時就要學習五線譜,儘可能通過背奏增強聽力、記憶力,紮實的基本功會幫助孩子在之後的學習中大大地提高效率。
研究證明,小孩子四五歲開始學圖形式的五線譜是比較容易的。五線譜在歐美國家的音樂教育體制中,是必修的基礎課。只要認準「線和間、Skip到Step、上和下、高和低」這四句十二個字的要點,就能夠掌握五線譜的精要。
選擇幾首旋律活潑的樂曲作為保留曲目,保證能夠隨時背奏,這樣無論是對增進孩子的演奏能力,還是贏得自信都很有幫助。
Q11:孩子學琴遭遇瓶頸期時怎麼辦?
A: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提升到一定階段後,瓶頸期往往會令許多大人功敗垂成。對還沒有真正懂得鋼琴卻被要求彈奏出高水平的琴曲的孩子來說,進入瓶頸期時,除了自己的努力,更需要來自家人的支持。
鼓勵比批評更有力量。謙虛只是在琴房裡的美德,但在舞台上卻是要不得的缺點。到了台上,就要有「我是最好的」的自信。
和孩子一起學琴、練琴,不要讓孩子覺得練琴是他一個人的孤獨行為。巧用樂曲調動孩子積極性。
如果真的發現孩子進入了瓶頸期,不要緊張,至少說明他已經達到了在他能力所及範圍內的比較高的水準,這也是挑戰也是機會。對家長來說,此時逼還是要逼的,不能由著他磨洋工,只要練習還能夠讓他有點進步,就不能放鬆。
停練一段時間琴也不是不可以,但停一段之後一定要記得往回收。在這期間也不能停下對它的音樂教育,可以帶孩子去聽音樂會、聽CD等等。
Q12:考級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有哪些?
A:好處是:(1)考級讓孩子有機會把考級的幾首曲目做較深的鑽研,並且能夠背譜演奏。這是在學習中的確需要的。(2)考級也是一個上台的機會。在壓力下如何發揮水準對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3)能夠對同齡孩子、同水準孩子多一些了解,比一比看一看,衡量自己孩子彈得到底怎麼樣。
壞處是:(1)反覆練習幾首曲子,枯燥乏味。(2)過於強調考級,對考級以外的曲目涉及過少,孩子就只擁有那幾本考級的譜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在乎。(3)跳級考試,進步太快,根基不穩的後果很嚴重。(4)容易導致家長、孩子的攀比心理。(5)考級成了老師偷懶的最佳辦法。(6)當考級成為孩子學琴的唯一目的時,考完了10級的孩子也未必真的把鋼琴學好了。
Q13:孩子過了10級後還能做什麼?
A:考完10級,就該是時候讓鋼琴真正融入生活了。練琴時間和上課次數不用像以前那麼頻繁,現在是為自己陶醉、享受而彈。建議孩子選一兩首以前一直想學但又沒機會學的較有挑戰性的樂曲,真正用自己的心去學習。
業餘10級考過之後,孩子更能享受鋼琴帶來的純粹快樂,這階段家長就不要再試試擔負起催促和監督的責任了,多讓孩子彈一些能引起他興趣的曲目。這樣不僅他自己,全家都能跟著享受音樂的美妙。
我那個時候學琴,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媽媽陪我上完了每一節課,每天晚上就搬張椅子坐在琴凳旁邊,也不織毛衣也不聊天也不幹嘛,就看著我練琴,直到我自己能意識到自己是真的愛上了鋼琴。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沒有一種意識的,找了一個陪練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也就是換了一個老師,兩個人水平和理論都不盡相同,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困惑。另外,請家長別把不懂當成懶惰的借口。我媽陪我學琴的時候也是什麼都不懂,每天晚上我彈錯的時候也會啪一手掌甩過來。還真是懷念那個時候啊。
為什麼要請陪練?孩子是第一次學,家長也是第一次學,都一樣起點,為什麼不能家長一起練。我兒子練琴我也練,他煩躁的時候,我就讓他旁邊冷靜一下,我來練習。這個時候自己能平靜下來,還能讓他有種動力也在欣賞音樂。幾次下來,我兒子學琴幾乎不抱怨,跟我兩個人搶著練琴。學琴進度和水平也受到老師的肯定。
作為一名孩子學琴3年的媽媽,我認為鋼琴陪練不應該請。
最初我家孩子學鋼琴時才5歲,當時我和他爸上班比較忙,沒有時間陪他練琴。另外我們也不懂,孩子練琴有問題也沒辦法糾正,經常是帶著錯誤練了一周,都鞏固成習慣了,下次課老師再苦口婆心的糾正,然後再用一周的時間鞏固錯誤…… 所以當時我就想既然請老師和買鋼琴都花了那麼多錢了,不如再花點錢請個陪練。
剛開始效果很符合預期。可一兩年後,就出現問題了,孩子拿到新曲子,只要沒有陪練老師跟著,就特別費勁。我們跟老師認真地反思孩子練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覺得問題出在鋼琴陪練上。陪練非常負責任,但問題恰恰出在「負責任」上,時時刻刻的給孩子指正,孩子不會自己思考了,因為總是有人告訴他正確的答案,孩子就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就像小學老師都會讓你課後「獨立」完成作業,你遇到「15*17=?」,你會思考,你會想著:先計算個位,在計算十位,個位的「5*7」需要進位。但如果有老師陪練,他會直接告訴孩子「15*17=255」,他會直接告訴孩子這個音符如何去彈,孩子就不會自己去研究譜子,孩子記住了正確的答案,卻未能掌握正確的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真是「小學而大遺」啊。
後來我們在線上學,美悅鋼琴,是直播一對一上課,跟在線英語似的。老師很專業,是中央音樂學院的。現在孩子採用「點評輔導」的方法,每天上傳視頻,老師給看哪裡有問題指出來,第二天再練琴的時候糾正。老師點評的語言還會非常注重鼓勵孩子,每天有點進步會很有成就感,現在練琴積極性也提高不少。我發現這種方式非常好,既能夠及時糾正錯誤及時改正,又鍛煉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作為一位家長,我覺得從長遠來看,為了孩子能養成獨立彈奏鋼琴,獨立思考樂譜的能力,我是不太建議請鋼琴陪練的。
關於陪練,說法眾說紛紜,大多數人都從業餘學習鋼琴或專業學習鋼琴兩個角度來切入,但其實不管業餘學習還是專業學習,有一個好的陪練,練習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鋼琴演奏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活動,需要一個人調動幾乎身體所有的器官:大腦,眼,手,耳朵,臂,肩,背,腳等。在這些活動在同時進行的時候,一個學習階段的演奏者很難做到自己完全協調好。而一個好的陪練在練習過程中會作為一個完全冷靜的旁觀者,觀察到練習者任何一方面的問題,及時提醒或糾正,這就大大提高了練習的效率。作為陪練,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專業的陪練老師,關鍵點不是這個人能專業的掌握演奏此器樂,而是懂得並遵循學習的規律和方法,能完全遵從主課老師的指導。那麼什麼樣才是一個好的陪練呢?提出以下幾點可供大家參考1.首先陪練必須跟學生一起和主課老師上課,並做好相關筆記。這點非常重要。這也是好多人反應主課老師和陪練老師講的不一樣的原因。陪練老師不知道主課老師上課講什麼,用什麼方法糾正和提高學生,給學生怎麼樣規劃接下來的練琴計劃,那麼在陪練過程中,僅靠譜子上主課老師標記的幾個重點注意的地方,其它就是用陪練老師自己的方法了,難免就會出現與主課老師相矛盾的地方。2.懂得規劃管理學生的練琴時間。在一周的練習中,陪練應該控制好不同曲目的每日進程,在每日的練習中能合理的分配各個部分練習的時間和重點。比如很多人在練琴時總是喜歡從頭到尾一遍一遍練,其實這是效率最低的練琴方法。如果有一個好的陪練在身邊,能夠科學的將練習切分再組合,通常練琴的效果會大大提高。3.不是單純的糾錯。很多陪練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會直接提出,並把答案告訴學生,久而久之,容易養成學生減少自己的思考,視譜能力退化等問題。而好的陪練懂得如何恰當的糾錯,如何正確的提示,掌握好這之間的平衡。總之,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陪練,即便需要,陪練也不一定是專業人士,很多很用心很認真的家長跟著孩子學琴一步一步走過來,也完全可以勝任陪練的任務。但是如果沒有好的陪練,寧可獨自練琴。對於陪練這個問題 ,我覺得如果您的孩子還很小剛剛學習鋼琴 並且您平時的時間也很充裕,那麼您可以在上課的時候陪伴您的孩子上課並且為他上課錄下視頻 。 這樣回來之後孩子可以通過複習視頻內容學習到一些遺忘的知識(在看視頻的過程中孩子可以不參與,這樣當孩子問到你的一些不懂的問題,你及時告訴他,既可以樹立父母高大形象,又可以回顧知識,不過這個過程家長要堅持) 所以如果您平時做好了這幾個方面,可以不用找陪練 。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因為小孩子各方面定性都不成熟,所以家長的監督和陪伴也很重要 (這樣您也可以繼續學習~~) 在我學習鋼琴的多年曆程中是這樣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就算這個領域什麼都不懂陪他坐著看著他練習也算是好的彈琴初期都很怕孤獨不過後來肯定會習慣的
小朋友錯誤一大堆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家長讓小孩學琴往往有個很大的忽略就是小孩子的耳朵是否會傾聽自己彈的每一個音符。懂得聆聽,自然能聽會自己彈的曲子是否對或錯。
找你鋼琴老師帶出的高水平學生陪練
所以我們找陪練的時候都是找厲害的同門師哥師姐……畢竟一個老師教出來的,路子都差不多……
不建議請陪練,也不建議家長陪練。從一開始接觸樂器就嘗試獨立完成,不盲目「幫」他。
說實話,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除非孩子能半天不上學,否則,很難。很艱難。
每天上學以及課後作業佔用將近8個小時,還不算上通勤,孩子僅剩一點兒該休息該玩耍的零丁時間再拿來彈琴,這算什麼啊,太折磨了。
如果走專業,能附小附中最好。條件也高,最好孩子本身確實熱愛,擁有很高的天賦而且家庭能輕鬆負擔得起。
以我的授課進度來看,兩年學完巴斯蒂安三套,加拜厄鋼琴教程,能規範並且不覺得困難來完成ABRSM一級。基於目前學齡兒童的日常作息時間,已經是很給力,比較努力擠出課後時間來學鋼琴的了。
對於5歲左右的幼兒,平均進度,一年時間完成幼兒巴斯蒂安教程A再加菲伯爾一級半冊。有的需要一年半或兩年,因人而異。這樣的進度無需家長和陪練教師。不過通常我都會安排學生每周學兩次一對一個別課,時間在40-50分鐘左右。每次課後會給進度條,包含練習步驟12345,有哪些歌每天練習幾遍。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鋼琴應當作為綜合性音樂素養的學習來看待比較合適。純屬個人觀點。
前不久趙胤胤老師在知乎開的那場Live,可以給家長和教師很多啟發。¥29.9,翻十倍的價格都值得。去聽聽。我所見到的所謂陪練,水平參差不齊,水平真的有保證的人都更願意直接帶學生。所以個人建議不要找。如果孩子剛學琴不久,需要注意的地方就那麼幾條,主要是身體放鬆,手型正確和抬起手指彈琴。即使不是專業人士,也可以大概看出來的,個人建議您在上課的時候也認真聽聽老師的要求,然後自己監督孩子,也可以課後和老師多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膽子小的媽媽怎麼帶孩子旅遊?
※父母不給生活費不給打工怎麼辦?
※怎樣擺脫父母的控制?
※如何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做法對我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