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巧克力的品味是如何提升的?


提升關於XX品味答案其實可以有通用答案,就是多吃好的(巧克力)。

(你吃遍德芙是練不出來好品味的)

當然你需要有一些基礎的知識,這些網上都可以搜到,比如先弄清楚你想了解東西的基本分類

舉例子,比如葡萄酒,你至少得知道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吧?(別一提葡萄酒就是紅酒)後續可以慢慢了解波特、雪莉、香檳等等分類。

巧克力也是,你可以先初步知道巧克力主要可以分成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了解下每個風格的主要風味,然後想想自己最喜歡哪一種。比如我喜歡苦味,就選擇了黑巧。

然後了解下這個東西在吃/喝法上有沒有什麼講究,比如葡萄酒要冰到恰當的溫度用合適的杯子來喝。好的巧克力也有其對應的品鑒方法,我之前有介紹過如何評價巧克力的味道好壞? - 王夢雨的回答

然後就是選擇合適的巧克力來吃了,這點比較難,事實上網上各種東西的推薦非常多,但是靠譜的非常非常少。對於不懂的人來說,優先考慮的是專業人士或資深愛好者的推薦是比較好的選擇。比如精釀啤酒的話就有專門針對啤酒愛好者ratebeer,可以理解為啤酒里的大眾點評網,裡面高得分啤酒都是好酒。巧克力似乎沒有這樣的網站(?),但是巧克力的話,每年都有三大賽事、分別是AOC(Academy of Chocolate)、ICA(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GT(Great teast) 。可以選擇歷年的金獎產品來試試看。

(對不起下面這個圖我隨手拍的沒有拍好)

這兩款巧克力上面的標籤就是分別就是GT(他家評分是一星到三星) AOC ICA(這兩個評分都是銅獎到金獎)

基本可以說粗暴的說,有這三個標的巧克力,都是頂級產品。所以可以去淘寶上比較大的店,盯著這三個標籤來找就好。吃多了好東西,再吃普通的巧克力,很容易就能明顯感覺到區別,從口感到味道到風味回味的全方位差異。這時候就可以說是入門了。

祝吃的開心。


謝邀

怎麼培養出來?花錢刷出來的唄~

反正到一個大城市就一定要去當地的進口超市逛一圈,比如去上海必去連卡佛負一層的超市去逛。看到什麼新鮮沒吃過的巧克力就一定要買回來吃。

一開始當然也是沒頭蒼蠅亂買亂吃。後來慢慢開始琢磨:同樣是巧克力,為什麼價格會差那麼遠?

然後就開始各種百度查資料,凡是自己喜歡的巧克力牌子就去查查它。比如,歌迪梵標稱說自己的原料全部是天然精選原料如何如何,然後下次再去買歌迪梵的時候就會去細細品:這種香味,這種口感大概是天然的~其實也確實如此,跟德芙比起來,歌迪梵的各種味道貌似沒德芙那麼濃郁,都透著一股天然的略清淡的味道。所以開始知道過於濃郁的味道肯定都是添加出來的(純牛奶同理)。

再慢慢的開始去品味和區別巧克力的味道,風格,特點。

德芙,死甜,有過分濃郁的添加劑味道。

斯波得,金象,融化後的巧克力醬在嘴裡的感覺比其他的牌子更濃郁粘稠。

日本生巧,幼滑。天然。

瑞士蓮,平衡,甜酸苦各種味道均衡展開不偏不倚。

吉利蓮,歐洲巧克力里最接近日式風格的一種,雪球很幼滑,但是備課又很濃郁甜。

吃的多了,比較的多了,就建立起了一個大概的印象和體系了。

啰啰嗦嗦的,也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有點胡言亂語,題主見諒啊~

以上


謝邀。

將巧克力融化,呈液態。

裝於高腳酒杯中。

坐在搖曳的燭光前,一飲而盡。

你將會感覺自己提升了逼格()

(開個玩笑,下面正題)

我的答案和秦自江大同小異。

但我覺得沒有必要跑大城市的進口商店。

倒是國內國外機場的免稅店值得一逛。

這玩意兒確實需要用錢砸出來,因為每個人對食物的要求都不一樣。

拿我個人而言我喜歡吃黑巧及酒心。

而有些人卻喜歡吃白巧。

題主提到德芙,德芙的黑巧於我而言確實也甜到沒法吃。

無論是黑巧還是純巧,都是以可可脂的好壞和含量為標準的。

總之,多吃多買,相信你會找到你喜歡的巧克力並提升品位的。


「媽媽,你看那個人吃ROYCE還鄙視德芙,ta為什麼不直接吃奶油呢?」

「哈哈,那是因為ta沒吃過真正的黑巧啊,不過怎麼說都比吃代可可脂還一臉幸福的強多了呢~好歹生巧也是好吃的巧克力糖。」

「哈哈哈我們一起蛤ta」

(σ???)? ??)ノ


轉:人一生一定要吃的八個品牌的巧克力

No1. Valrhona

Valrhona是法國名聞遐邇的量產巧克力品牌,這是全球許多五星主廚們共同推薦的巧克力第一品牌,目前在法國,有超過80%以上的頂級手工巧克力,都使用Valrhona巧克力原料為基底,其細緻圓滑、醇厚可人的程度,幾乎可與手工巧克力媲美Grand Couva將巧克力叛徒進一步從產區拓展到年份其具有代表性的幾款巧克力中,可可含量高達70%的Guanaja,以產自中南美洲的Criollos與Trinitarios品種可可豆調製而成,擁有強烈的香氣和個性,酸、苦、香、甜彼此之間達成一種微妙的均衡感:Caraibe,以看名字就知道出產於加勒比海,蘊含天然的咖啡香味,口感溫潤,可可含量66%,Jiavara來自美國,是四種產地巧克力中味道最甜的,可可含量僅有40%,帶著香草牛奶味,至於最後一個Manjari,帶著特殊的橙桔水果香味,可可含量64%,所以不至於太甜。

No2. Lindt

Lindt在全世界有著很多忠實的擁護者,其優點是幼滑細膩,入口即溶。這主要依靠Rodolphe Lindt在1879年獨特創新發明的「巧克力研拌工藝」。Lindt從自己採購、精選上等可可豆開始,堅持不懈的保持自己產品的質量。巧克力大師們用專業的技術,獨特的眼光精選優質的可可豆來保持自己產品的獨特性,以自己專業的水準把關每一個細節。Lindt的很多原料都是他們不遠萬里從別國運到瑞士,如美國的杏仁,土耳其的榛子等等。百年來都是如此的嚴謹,再加上18位Lindt巧克力大師的專心研究研製,一直延續著Lindt品牌在世界上的聲望。

No3. Godiva

眾多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中,最有名氣的要數Godiva巧克力。在1926年由比利時人Joseph Draps創立。自1968年起,Godiva更更成為比利時皇室御用巧克力品牌,不愧是最貴氣的巧克力。在Godiva製造的超過200款的巧克力當中,有3款是為比利時皇室的盛事而特別設計的,其中最新的一款名為「Mathilde」,是紀念1999年比利時王子大婚而特別以王妃的名字命名的。除了比利時皇室,很多世界名人如美國總統柯林頓、女星伊麗莎白?泰勒等都是Godiva的忠實Fans.

No4. Leonidas

Leonidas起源於二十世紀,以著名的Manon"s白巧克力而倍受青睞。所有的Leonidas都是在布魯塞爾製作,然後每周空運到世界各地的連鎖店,所以Leonidas巧克力時最新鮮的。其以最好、最高品質的材料製作而成,口味上有80種不同口味,每種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製作材料:從美味的榛子巧克力到絕妙香味的曼儂咖啡,一個個包有開心果仁、香檳酒等多變化口味的巧克力,足以滿足最挑剔的食客。值得慶幸的是Leonidas在1999年就進入了中國,國內的巧克力粉絲有口福了!

No5. Guylian

Guylian,1960年前由Guy和Liliane Foubert夫婦創立,是目前比利時最大的盒裝巧克力生產商,每天生產75噸高品質的巧克力,銷往全球132個國家。Guylian吉利蓮是惟一被比利時王室授予金質獎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國中的至尊」之稱,是海洋貝殼巧克力的始祖。現主要有「貝殼」、「雪球」、「精典」、「寶石」、「情人」及「世界之粹」七大系列。吉利蓮選用西非優質可可及地中海優質榛仁,是榛仁醬和最純正的液態巧克力的最完美結合。工藝嚴謹考究,每一塊「Guylian」巧克力都是比利時精湛手工藝和先進設備的完美結合,無論是形狀、顏色,還是口感都是世界頂級!

No6. Duc d"O

1983年,Henry Verhelst先生創建了Duc d"O巧克力。雖然與歐洲各種歷史悠久的巧克力品牌相比,Duc d"O還十分年輕,但是在繼承傳統手工藝製作方面,它是毫不遜色的。Henry Verhelst先生明白,最能體現並發揮巧克力工藝師的創造力的是夾心巧克力。因此,迪克多巧克力一直以生產口味豐富的各色夾心巧克力、夾心松露巧克力、酒心巧克力而著名。在各種原料中,它對可可脂、榛仁、名牌利口酒、果肉和杏仁的選擇格外關注。Duc d"O致力於講比利時最好的巧克力展現在世人面前,85%的產品出口到全球60多個國家。

No7.Cafe-Tasse

作為世界最好的巧克力之一,Cafe-Tasse時全手工製作。與工業化的泛泛之作相比,Cafe-Tasse簡直是巧克力中的藝術品。「Cafe-Tasse」在法文中是咖啡杯的意思。世界第一個為一杯咖啡而量身打造的巧克力,星巴克里少不了它。品嘗過的Cafe-Tasse極品巧克力後,簡直有如上了毒癮——那苦中留香、回味綿長的滋味,讓人慾罷不能,尤其是可可含量高達77%的Cafe-Tasse。將黒黑的一小塊放入口中,特有的濃郁而富於變化的苦味,在口中慢慢散開,充分地調動味蕾的快感,令你由舌頭至全身體有種行將融化的醉意——那種熱情迷亂又純粹,妙不可言.........

No8. ritter sport

ritter sport是1個德國知名的chocolate品牌,由總部設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baden-wurttberg)的阿爾福萊德里特爾公司(alfred ritter gmbh co. kg)出品自1912年以來,ritter親族的不懈努力和對品牌的承諾造就了ritter sport品牌chocolate的成功。ritter sport chocolate色彩鮮明生產取材於三種不同的可可原料,每種獨特口味的chocolate都是用8種不同的可可組合,經完善的工藝結合在一起,給你一獨特的口味享受。ritter sport對來自於世界各地區的原料、配料供應商的挑選同樣是嚴格的,只有來自於阿爾卑斯地區農場的100%純牛奶才被准許用來加工ritter sport chocolate,遠遠高於法定的30%比例的標準。


2016.1.7第二次更新

回復楊一威的評論: 個人口味本來就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這種東西永遠也分不出來一個高低貴賤。所以也談不上什麼品味不品味的。照著郭德綱說的,我就喜歡咖啡就蒜。別人也管不著。對不。

所以說,吃巧克力在我這裡還真的沒必要非提高到品味的地步。

還是拿速食麵說事。本來就是物料成本差不多的東西。各家有各家的配方。但誰也不能說老壇酸菜就是比紅燒牛肉的好吃吧。真要是有人說,韓國的辛拉麵就是高大上,就是比康師傅好吃。你說這樣的有必要,犯得上么。

豆腐腦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這種類似的爭執有意思么?

喜歡吃就吃去唄。何必非得分個高低貴賤。

2015年第一次更新說句實話,巧克力這東西。各家除了配方略微不同以外,沒有什麼別的區別。也很難說具體的誰好誰壞。

相比之下,目前市面上賣的三大品牌:德芙,好時,費列羅,從原料上來說是最靠譜的。畢竟是流水線,工業化生產。有這各種各樣的監督。從原料角度和食品安全形度都是最讓人放心的。

至於很多人都反應XX品牌太甜,XX品牌不好吃。坦率的說屬於消費者的個人差異。很難說具體誰高誰低。

至於知乎上很多人推薦什麼手工巧克力,小眾品牌巧克力。之前我都懶得說。簡直就要呵呵了。好多人說某某巧克力逼格多麼多麼高,吃了以後再也不吃別的了。說句實話,排除消費者個人口味偏差這個因素以外。你們絕大多數人是被消費誘導了。而且,你們所有人說的那些什麼巧克力,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禮品裝。知道什麼是禮品類巧克力么?就是,這種東西第一作用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作為禮物表達心意的。那自然得做的高大上一點了。但是,相信我,你們買禮品裝巧克力的錢,絕大部分是花在了,給廠家的利潤,廠家的運營成本,廠家的廣告成本等身上。最後輪到巧克力本身的時候。對不起,外包裝的成本要佔去絕大部分。而剩下的巧克力……呵呵,相信我,跟你之前吃的最普通的條塊裝巧克力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頂多是口味和成分比略有差別。稍微有點差異的,往裡面放點不同風味的原料。綜合下來,與普通巧克力成本差異得按照角計。角,就是一毛錢兩毛錢的那個毛。連一塊錢都到不了。就特么這麼點差別,你們愣是說好吃的飛上天了。看來各家公司的消費引導做的真不錯。

至於手工巧克力,我就更呵呵了。做巧克力的人分得清什麼是巧克力,什麼是巧克力製品,什麼是代可可脂產品么?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么?有通過QS審核么?有通過HACCP檢測么?有通過GMP標準么?什麼?都不知道這些是什麼?!那麼對不起,親,你平時誇到天上去的那些手工巧克力,從本質上和那些小作坊生產的泡腳鳳爪啥的是一回事。

最後我要說一句:巧克力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一種快速消費品。而快消產品的兩大特點就是,一,可替代性強。老子今天吃這個,明天看不見了,可以換另外一個吃。二,消費者沒有產品忠誠度。老子今天喝可樂,明天想換個口就喝芬達了。又不是沒了可樂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對於巧克力這東西。愛吃哪個牌子就吃哪個。大可不必覺得哪個更高端,哪個更牛掰。

====以下為原答案====謝邀,咋吃個巧克力還吃出優越感了?這玩意,樂意吃啥就吃啥唄。

題主,你真的不是來做軟廣告的么?

最後的最後,豆腐腦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題主你特么告訴我!告訴我啊!


像我這種吃大多數巧克力都一個感覺就是:恩好吃!為啥要變成一個:恩這個難吃,恩那個也難吃,怎麼都難吃的人呢......


Royce不算貴的巧克力啊 在日本才買三十幾 。本來打算買了送誒朋友的,結果他送了我一盒Godiva,對我要送他的royce各種嫌棄。好吧好吧 然後我就兩盒都吃掉了。


花錢刷出來,買一本(巧克力鑒賞收藏)上面牌子的巧克力吃個遍,這是在國內的方法。最好就是歐洲的瑞士,法國,比利時這些國家的手工巧克力多逛逛,也是多吃。當然小心攝入糖分的熱量。


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


這巧克力 哪裡貴了……


好不好吃看個人口感,吃巧克力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東西。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吃吃吃。喜歡就行,每個牌子即使是大廠牌都是有自己的特性的。怎麼提升就是看書+吃,根據自己經濟情況和條件根據推薦買,手工可能更好吃,但是價格高以及買的條件更難,風險比大廠牌大很多。我推薦是大廠牌開始,首先知道自己愛吃什麼,對各種口味苦酸甜度之類還有口感之類有個大致了解。然後再看書可能更好的了解對口味的描述和自己的偏好。

品牌大家都有推薦,很多都是大廠牌開架好貨,屬於親民的那種。如果手工和小眾的貴的,在自己建立一定口味喜好的基礎上看評價再試_(:3」∠)_即使這樣你都不一定會喜歡。當然有經濟實力就不要管了,買買買。

單說royce的口感確實做的比較好,至於抹茶的,heavy whipped cream+宇治抹茶粉+truvia代糖然後硬性打發出來的奶油味道是差不多的(別問我為啥整出那麼奇葩的東西,大農村啥也沒吃的時候倒騰出來的,lz可以試試,簡單便宜)。倒是他家的黑巧和奶油融合的口感和味道上都不錯。

德芙雖然甜了點,雖然好久沒吃,一直覺得是正常巧克力的口感,以前有一款可可還是咖啡的我還很喜歡來著_(:3」∠)_為啥鄙視他,明明在開架的小夥伴中算是很萌的一類,來國內那麼早大家一開始那麼喜歡後來其他牌子進來了都嫌棄他又老又甜我覺得也是很可憐。


小時候: 金帝。

中學:mm豆

高中:費列羅

大學:雪吻

研究生:狗低洼 hotel

下一次我要試試這些情人節專輯。 圖片來自:日本頂級酒店的2017情人節限定巧克力特輯|@英國流行每日速遞 life.loftfun.com 國內的朋友可以加他們的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說真的 對比Royce 我寧願吃德芙


看到大部分答案都是瞎扯淡,談不到重點,提問又不是產品推薦。

直接說哪一款好吃,那一款多半會嚇到新手,不遵循一定的方向提升跨越,直接硬塞馬達加斯加或者委內瑞拉某夢幻莊園的某款單品,大多數人嘗一口就會吐的。像我去年這會兒還能喝得下去芬達,現在已經不行了。

要經過長時期的體驗改善,使得味覺悄然發生一場天鵝絨革命。

這是一種長期的提高,速成實際上是為了裝β,帶來的快感也只是裝β的快感,而不是品味——品鑒對象本身帶來的愉悅感受。

高級需要的功能自主

「儘管就一般規律來說,我們在低級需要滿足之後才能轉向高級需要的滿足,但值得觀察的現象是,人們在滿足了高級需要,並獲得了價值和體驗之後,高級需要會變得具有自治能力,不再依賴低級需要的滿足。」

10.高級需要的出現。

11.暫時或長久地依賴和獨立於各種滿足物,對於低級需要和低級滿足物的不斷增強的輕視和獨立性。

12.厭惡和愛好的感情。

13.厭煩和興趣。

14.價值觀的改進;趣味的提高;更好的選擇。

人類接受甜味飲料幾乎是沒有門檻的。然而茶、單品咖啡、黑巧克力的品鑒與享受是需要門檻的。甜味帶給人的快感是本能的,更微妙的風味則要通過大腦的前庭覺等感官琢磨和加工才能達到欣賞的可能。

追求甜味是人類的本能,甜味飲料天然有最廣闊的受眾。糖分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決定了甜味劑成為最初級的味蕾享受;工業文明使人類脫離糧食的束縛,物質爆發時代到來,高級享受也隨之而來。不過,因人基因本質所局限,高級需要不會普遍出現。一般而言,一個人脫離在貧困期之後,又有好奇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有感知力(或通過網路、好友等碰巧接觸到),樂於體驗,靈商(悟性)到位,在環境不局限及以上品質的共同作用下,量變產生質變,才能脫離初級的口舌慾望時期,不再只滿足於低級的爽口的飲食體驗,不被刺激味蕾所誘惑。能更有自制力,及拓展至其他能力。

對巧克力的鑒賞,我是由咖啡這條路培養起來的,大概原理歷程是相似的。

十成沒人看,先胡亂表述幾條,有機會再補充整理完善吧。


唉 雖然沒什麼好回答的…隨便說說吧

在一線城市的進口超市+專櫃里不停收集收集收集(個人是巧克力收集愛好者)

最好逛的就是東京跟香港(專櫃基本齊全),然後就是各大城市CBD的商場(當然能待在歐洲的話,你逛幾條街就能買到各種牌子了。。毫無疑問的。。)

每個牌子擅長的品種都不一樣。。

吃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的口味在哪了

(系統學習就看2本書,一本巧克力歷史起源一本巧克力鑒賞)(唔這不是書名噢,大概思路而已)

(說實話我覺得royce比較普通,尤其是抹茶味,太雷太甜。。)


順滑與否香濃與否甜度適不適口?可能很多人都能吃出來,而導致這些好口味的原因不一定都能知道,品味一種食物也不能僅停留在口味香氣上,了解諸如可可豆產地,發酵方式,加工過程等背景知識可以幫助你尋覓好口味的成因並且分析香氣的特點以及組合的玄妙之處,還能幫助在下一次的體驗中捕獲不曾發現的味覺驚喜


ROYCE巧克力上圖


感覺德芙和怡口蓮甚至雀巢之流已經把國人口味帶歪了

巧克力就必須有甜味.

堪比各路茶飲料尤其是冰紅茶,還有濃縮版.

然後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就成異端了.


關鍵看產地和用料,

個人感覺還是可可粉、可可脂、牛奶和奶油,不加其它香料,適量加糖的生巧克力。。。

根據個人口味,以上材料適當配比,誰都會說好吃。


推薦閱讀:

音樂方面的「品味」有何實際意義?如果沒有高低之分,它的意義又何在?
每月預算1000如何提升穿衣品味?
有哪些穿著打扮細節是容易被忽略的?
「美國品質」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有哪些美國品牌可以代表美國品質?
一個人住,有哪些裝扮房間提升生活質量的方法?

TAG:品味 | 巧克力 | 抹茶 | 德芙巧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