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袁隆平「請不要往超級水稻潑髒水」文章中的知識點?

http://info.3g.qq.com/g/s?aid=finance_ssid=finance_20151009045470pos=finance_touchicfa=home_touchiarea=91

上面是新聞鏈接,我幾個知識點想有專人解釋下,

「 當然,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此我想指出,超級稻從來不是十全十美,它也一直處在改進的過程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的超級稻產量高但品質不好,但當時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溫飽問題,老百姓對於大米的要求也沒那麼高。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老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變得更高,我們為此也在不斷對超級稻進行改進。我的宗旨是既要高產量也要高質量,絕對不以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現在來看這個目標也已達到。按照農業部的標準,產自超級稻的大米已經達到二級以上指標。

即便如此,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按照農業部的九級評定指標,超級稻的抗病蟲害能力處於5級的中間水平。我們希望未來超級稻至少達到二、三級,即高抗水平。我理解社會對於我們農業科研的高期待,但農業科研和生產從來不能一蹴而就。超級稻的生長和改進周期很長,起碼需要三年五年時間,即便你晚上加個大夜班也無法那麼快就解決問題。」

第一,超級稻已經達到農業部二級以上標準,這個標準具體是什麼樣的?想了解下!

第二,超級稻抗蟲害水平達到五級中間,這有是個什麼標準?

第三,袁老說了句絕不已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這句怎麼感覺不妥?怎麼理解?

第四,從實驗結果上來看超級稻的成績是喜人的,那實際到農民手裡,現在正在種植的最多的是哪種水稻?能達到什麼產量?


沒看具體報道,但大概知道什麼回事。簡單說,目前中國媒體人普遍很賤,為了炒作已經無下限。

回答樓主幾個問題:

Q1,超級稻已達到農業部二級以上標準,這個標準具體是什麼樣的?

A1:所指的標準是NY/T 593-2013 食用稻品種品質,具體指標問度娘。這個標準是一個整體控制的標準,主要從外觀品質和理化品質進行評分,在品種審定、稻米收購和加工方面用的比較多。但是具體到吃的口感(即食味品質),這個標準並不能很好地去評價,所以在廣東省的品種審定中還加了「食味品質」一項,80分以上一般口感好。反過來,口感好的不一定能達到優質標準。

但不論如何,達到優質標準等級的大米,肯定品質是相對較好的。

Q2,超級稻抗蟲害水平達到五級中間,這有是個什麼標準?

A2:這個所指的「抗病蟲害能力」是一個涵蓋範圍很廣的描述,難以整體評價。對於主要病蟲害,一般每個都單獨有抗性評價標準來衡量。就之前報道的超級稻因稻瘟病絕收而言,幾十年來通過抗病品種的推廣,基本上很好地預防大面積爆發。但是,稻瘟病菌是一種變異很快的真菌病害,其生理小種的進化能力很強,單一品種的抗性水平一般幾年就會下降,因此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性品種來輪替。此外,稻瘟病一旦爆發,打葯沒用的,基本上只能靠抗性品種+合理的栽培管理來預防。先前的超級稻絕收事件,只是個案,沒必要盯著不放。

Q3,袁老說了句絕不已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這句怎麼感覺不妥?怎麼理解?

A3:作物育種的三大目標 產量、品質和抗性,其相互關係是很複雜的科學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前提是特異種質的創製。超級稻最基本的出發點是追求高產,其百畝片產量要求比對照增產 7%以上,要達到這個標準是很難的。目前來看,品質好的品種/種質產量大多不會太高,更難以達到超級稻的產量標準。因此,從袁老的角度,堅持以高產為目標,才能不斷推動水稻品種單產的提高。至於超級稻的品質問題,總體會逐步得到改善,這個是一個持續研究的過程。

Q4,從實驗結果上來看超級稻的成績是喜人的,那實際到農民手裡,現在正在種植的最多的是哪種水稻?能達到什麼產量?

A4:目前來講,中國的水稻可以分為 東北稻區、長江中上游稻區、長江中下游稻區、華南稻區等。其中,袁老的雜交稻主要在 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種植。對於不同稻區,其主栽品種是不同的,對品種的生態型有特殊要求;此外,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及華南稻區,還存在早、晚 雙季稻,單產相對於一季中稻肯定要低一點。

要獲得高產,必須是 好品種 + 好土地 +好氣候 + 好的栽培管理 應該明確 科研實驗 和 實際的生產應用 是兩回事。 農民種植超級稻的實際產量,肯定沒有實驗高。這主要是由於土地和栽培管理投入不足所致,這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的共有問題。說白了,就是 政府補貼少、農民種地虧本,農業補貼了工業幾十年卻沒有得到反哺。另外, 中國當前的水稻產業模式,需要大變革,要土地流轉後進行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才行。

PS:除了上面的四個問題,我自己再補充三點給大家思考下吧。

1、雜交稻農民不能自己留種,而常規稻則可以留種。種業企業為了生存,肯定優先銷售和推廣 利潤高的 雜交稻種子,而優質、高產、抗性好的常規稻一般農民是買不到的。這個就涉及到 種業行業的發展模式 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常規稻選育著的回報是很低的,可以說是公益性的,自然很難推廣。產量來說,廣東地區好的常規稻不比雜交稻低很多,這幾年雜交稻面積被壓下來了,晚季農民大多數種常規稻。

2、市面上買的散裝大米,基本上是流轉大半年甚至一兩年才上市的,中間在品質損耗是很厲害的。這裡面就涉及到 稻米收購、加工、銷售 整個產業鏈的問題的,流轉周期過長。有條件的,可以買當季生產、真空包裝的大米。

上面兩個問題,說到底就是這個傳統行業怎麼改革的問題,但目前還很難。有志向的朋友可私聊。

3、從轉基因和雜交稻的爭議,到其他公眾安全話題,反映出了一個嚴重問題:中國的媒體人及中國民眾嚴重缺乏基本的科學常識和求知求是精神。更有部分不負責任的公眾人物,嘩眾取寵,惹得本來挺好的東西,被妖魔化了。所以說,袁老為何說 「請別再向超級稻潑髒水」,值得深思。


越來發現知乎在引導著輿論方向。


這人一吃飽 就容易撐著


第一二點不太清楚 重點解釋第三四點:

第三,袁老說了句絕不已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這句怎麼感覺不妥?怎麼理解?

舊社會中國什麼都缺 我兔立國後長期方針政策就是先解決有沒有 再解決好不好 由軍工產品上看出這一點特別明顯 例如破爛的遼寧號主要解決的就是我國「航母」到底有木有的問題 只有先摸清門道,才談得上後期改良,具體到水稻上,就是先解決全國人民吃飽飯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吃的問題。2000年前我國的育種目標核心就是產量、產量和產量,為了產量可以不計成本的投入人力和物力,這種大投入高產出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每畝水稻產量由建國到現在幾乎翻倍,基本解決了人民吃飽飯的問題。但是這是以壓榨農民勞動力價值以及高污染而造就的,中國最大的污染源不是工業,而是農業,農藥和化肥的濫用造成的水污染在某些地方已經導致小河流徹底死亡,但是這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先污染後治理」在農業上同樣也是講得通的。但是2000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世界糧食總產量也在不斷上升,中國在國際市場上能夠買得到更多的低成本的糧食,人民手裡也更有錢了,所謂」飽暖思淫慾「,吃飽了、有錢了,就想玩些花花出來,反應到農業上來說,有兩點:1、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更高,例如要有機蔬菜、更好吃的大米等;2、食物結構改善,例如更多的肉蛋奶等副食。這就對農學家的育種目標有了新要求:不但要追求高產、穩產、還得追求高品質。可以說:由高產到高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成果,也是育種的必由之路,實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要求。

第四,從實驗結果上來看超級稻的成績是喜人的,那實際到農民手裡,現在正在種植的最多的是哪種水稻?能達到什麼產量?

超級稻畝產能夠達到1000kg以上,但是南方水稻的畝產單季大概能做到600~700kg左右,這是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和田間管理措施而造成的差異。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一點:超級稻培育的目的是什麼?與其說說為了產量,不如說是試驗水稻生產的上限。為什麼這麼說?目前超級稻每畝投入的人力物力約5000~6000元,一旦低於這個投入,產量是絕對到不了1000kg的,而2000斤水稻的收購價格大概2800~3200,從這一點上看絕對是賠本的。也由此看得出超級稻培育的目的並不是產量。超級稻培育的目的僅僅是摸摸水稻生產的潛力,也就是在最佳水肥、氣候和人力下水稻能達到的理論最高產量,以後育種能夠達到這個產量就不需要搞了,再搞也是白搞,所以要改良抗性、品質等。超級稻培育的意義僅此而已。

今後的育種目標是什麼?在保持現有產量下能夠實現機械化、高抗性、多氣候適應性、高品質,這樣的品種就是好品種。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但是就我和袁隆平手底下搞水稻的其他科研人員交流來說,他們普遍認為袁隆平這麼搞是瞎搞,會把水稻育種帶入不歸路。到底以後會是個什麼情況,且留待後人評說唄。


應該還是今年那個稻瘟事件的發酵吧,媒體把矛頭直接指到了雜交稻上,基層農技站的不作為都特么餵了狗了。

雜交稻求的是個產量高,但是水肥管理、病蟲防治的要求也高。農技站平時是睡覺還是打牌了,有跟農戶講過么。

轉基因+雜交,才是高產又抗病蟲害的路子。然而並沒卵用,因為我們有小崔。


總結:媒體想當婊子,你們別當傻子


「絕不已犧牲產量來追求質量」,這句我覺得沒什麼不妥,矛盾抓主要,問題看關鍵。

如果你覺得溫飽問題真的已經完全解決,那你就太天真了。


袁老已經明確的告訴某些新聞工作者了:「不要老是想搞個大新聞,好把我批判一番,I"m angry!」做人就要像袁老這樣豪邁!


吃飽了沒事幹的媒體認為糧食太多了。殊不知我們還要部分依靠進口糧食。


先佔坑,我有空諮詢我爸具體回答。

先簡單說,超級稻研究是成千上萬的技術人員,用一年一年的時間積累一步步研究出來的,產量高,但是抗蟲抗倒性不佳,這個和基因是有關係的。

據我所知,上次安徽出了一次超級稻大規模蟲病事件,並在輿論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對這個事件不太想評價,但是希望媒體報道遵照客觀事實,因為這個原因是很複雜的。農業本就是靠天吃飯,我爸公司去年有最低2000畝雜交水稻灌漿失敗,全部拉去當了豬飼料,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颱風,農場忙壞瞭然而還是基本上絕收,再專業也沒辦法戰勝天氣和自然,這是自然規律,而我們開發雜交水稻,超級水稻,正是希望能夠多生產一些糧食,讓品種更加能抵抗各種外部破壞因素。

近幾年國家在農業層面大規模整合,從法律法規再到中信集團收購隆平高科,希望能夠整合行業資源和加強研發水平,對抗美國先鋒公司等等農業巨頭。這個時候對超級稻潑髒水…這種行為。

還有,超級稻並不是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逼著你買的,也別把農民想的那麼無知,種地是他們賴以為生的職業,更別提各地都有自己的技術站和農技員,對於各種稻種的了解鍵盤俠請不要以自己的了解去推測,買的時候知道抗蟲不佳,一遇到災害就怪這個怪那個,颱風你又能去怪誰呢?

受害者未必就無辜。

以上。


說點體外話,各行各業一旦開始造神,神話某某,從道德層面不允許懷疑,這個人基本上就和「雷鋒」一個類型了。


狗咬人不叫新聞,人咬狗才是。

媒體即使夠專業,願不願意專業的報道還兩說……可以出N期各種瞎掰的吸引眼球的,最後科普糾正的來掙錢。一切向錢看~

也是專業媒體以及文章還普及的不夠

改變不了媒體生態環境



不用看都知道是媒體犯賤


因為有崔xx這種人的存在


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經省級以上品種審定的只有5種:資優1007三系、兩優0293、Y兩優7號、Y兩優2號和Y兩優1128。

原回答

一個被過度神話的人物,政府製造的科學明星袁隆平。

袁是特定時期的誇大失實宣傳,輿論造神。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國際環境(印度的綠色革命獲得世界糧食獎)的政治需要宣傳需要。

政府為增強民族自信心,所塑造岀來的標杆,樹立的宣傳典型。

絕大多數民眾在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認知,基本都是被多年失實宣傳誇張報道給誤導洗腦的。結果是相當多的民眾錯誤的認為袁發明了雜交水稻技術,中國農民種的雜交水稻是袁搞岀來的。

中國的雜交水稻育種工作五十年代就開始了,中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相應的成果。 感興趣的可以搜索「黃耀祥和李貞生」這兩位,其中李貞生的玉米稻算是一系法中的遠緣交雜技術成果。

本來想在百度和知乎上搜索2016年中國單位面積水稻產量全球排名多少,結果沒搜索到具體的數據,到是看到幾篇文章說中國的水稻單產在全球前十之外。

1)袁隆平不等同於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技術是美國人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是日本人完善的。

袁隆平及其團隊在雜交水稻技術領域,並沒有開創性或者革命性的成就。

雜交育種中的三系法和一系法都明確是外國人發明的,同樣具有開創性的二系法很可能是中國人發明的,可那個人相比袁的名譽地位卻默默無聞(2017.1023更新:雜交育種的二系法確定是中國獨創,發明人為石明松)。

2)袁不該把整個團隊甚至整個雜交水稻事業的功績和名譽佔為己有。

傳成神的敗野植株實際發現者並不是袁(發現地在海南,袁當時在北京)。

雖然沒有證據說明那些不實報道誤導宣傳是袁主導的,但袁在這些失實誤導的輿論宣傳下獨佔整個團隊甚至全國從事雜交水稻科研工作者的功績和名譽,並選擇做一個沉默的受益者是客觀事實。

3)袁及團隊的高產科研成果,大部分只是一些走岀不岀實驗田的成果。

袁系種子的實際表現和普及率與袁在雜交水稻領域被神化的地位不符,袁系種子的實際功績與袁所享受的名譽地位不匹配。

特定的光熱條件和水肥條件,專業田間管理,專業科學施肥用藥,反正就是不計成本。結果產量還不是最高的,高產的背後是品種抗倒扶抗病蟲害能力差。

少數能走進農民田的成果,其表現也只是普通平常。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在,中國農民種植的雜交水稻種子其中的袁系種子佔少數是客觀事實。

中國農民所種的大多數雜交水稻種子是來自那些相比袁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

4)學術霸權,摘別人的桃子(海水稻和陳日勝)。

海水稻從發現並培育至今己有30多年的時間,但袁直到2016年才說參與海水稻培育工作(百度一下最近的主流新聞報道,現在直接變成袁研究培育的了)。

總結

其一,答主個人認為袁在中國雜交水稻事業中的承擔的角色應該是傳統官僚式的領導角色(現實結果也充分證明在中國功勞全是領導的的鐵律),而非技術型科研人員(李必湖、馮克珊、顏龍安、石明松和謝華安)。

其二,答主個人認為袁的超級稻是條歪路,宣傳意義大過實際價值。

所謂高產是建立在不計成本的田間管理,特殊光熱條件和專水專肥基礎上的刷岀來的。走不岀實驗田走不進農民田的高產成果,除了吹牛有個毛線用。

另外,袁的超級稻是習自日本的超級雜交稻。日本人也曾培育種植過一段時間的雜交水稻,但因雜交稻米質量低劣口感差等原因,其所種雜交稻後來基本是作為餵養牲畜的飼料用稻,最後因成本原因而不了了之,,而且論水稻單產日本實際上一直高於中國(當然我說的單產是單位面積的均產,不是央視新聞中實驗田的高產)。

歪樓

雜交水稻是美國人發明的。

三系育種完善雜交育種技術是日本人發明的。

中國搞雜交育種工作在袁之前就有黃輝祥和李貞生。

敗野植株的發現者是李必湖。

第一個通過三系法在敗野身上取得實用成果的是顏龍安。

中國獨創雜交育種二系法(開創性技術)的是石明松發明的。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雜交水稻(實際成就)的品種是謝華安。

不知道你怎麼看?

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呵呵,中國人得多自卑?

中國十幾個種植面積最廣的雜交水稻品種中根本就沒有袁隆平培育的品種。

我再放一次,,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經省級以上品種審定的只有5種:資優1007三系、兩優0293、Y兩優7號、Y兩優2號和Y兩優1128。

http://www.ricedata.cn/variety/(不相信的可以自己去中國水稻數據中心的網址查看雜交水稻種植最廣的品種有沒有袁培育的品種)。

更新1.10

「在袁隆平之前, 這些人對雜交水稻基本上是以為不可能實現的」

1)邏輯硬傷,中國雜交水稻是依據三系法育種岀來的,哪來的不可能和打臉。

2)事實不符,第一個在敗野上通過三系法取得實用成果的是顏龍安。

ps

我前面已經說過,我對袁的評價是中國傳統官僚式的領導。

說他是科研人員,他沒有拿的岀來開創性或者革命性的技術(中國雜交水稻開創性二系法技術是石明松搞岀來的)。

說他是實幹家吧,全國種植數一數二品種沒一個是他培育的,他培育的品種抗性差表現一般,實際種植面積可以忽略不計。

我說袁是官僚式的領導(技術成就上沒有配得上當代神農的成就,實幹成果上同樣沒有相應的成績)。

總結:袁享受的名譽和地位與其真實的成就和貢獻不匹配,袁就是一個傳統官僚式的領導,這話沒錯。


當袁老告訴大家不要向超級稻潑髒水的時候,自己卻有意無意的向轉基因潑髒水,比如「我願意做志願者,但我畢竟沒有生育能力了,會不會影響下一代,沒辦法確認」,他兒子卻跑去專攻轉基因了.. ..

什麼時候搞學術的能夠學會就事論事就好了。


媒體閑的蛋疼


沒有熱點製造熱點,無良媒體看看你的飯碗吃的什麼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新浪微博不讓搜索黃曲霉素?
為什麼紅十字會公信力這麼脆弱?
李嘉誠的「正面富商」形象是公關包裝出來的嗎?

TAG:公共關係 | 宣傳 | 袁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