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剛需的剛需,為什麼現在(2015年秋天)會出現「糧食賣不動糧農欲哭無淚」?

更新:查了一下數據,1-7月份中國玉米進口量總計375.7萬噸,同比上漲57%,略微高於歷史最高2012年的水平;進口價格比2012年低1/4。國內玉米總產量根據統計數據大約是2.2億噸,同比增長5%。

我想補充一個問題,那如果我等到明年春天再賣糧,那時候的糧食價格會比現在上漲嗎?


謝邀。鋤頭幫扛把子

今年的秋糧收購,以玉米為例,最近三周進村收購的價格依次為0.9、0.85、0.8元每斤,今天早上的價格是0.75元每斤。

上午打電話聯繫了批發市場的糧商,報出來的收購價是0.9元,但是需要自己運到倉庫。去年的陳糧(玉米)的批發價是1.28元每斤。

這是目前市場上的大致價格,可能各地、不同商戶的價格會有一定出入,但是差別應該不會很大。

批發商反映,之所以收購價格這麼低,主要原因是銷路不暢所致,收了賣不掉。

說經濟低迷,會被有些人噴,但是這是事實。

中國最大玉米加工企業陷停擺 原料成品價格倒掛

新浪首頁 2015年09月30日 11: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道 外媒稱,亞洲最大的玉米(1802,-4.00,-0.22%)加工企業停產,導致中國東北地區大量玉米種植戶得不到報酬,從而加劇了中國人為抬高玉米價格的政策造成的意外負面影響。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28日報道,中國9月降低了國家儲備玉米的購買價格,但依然將最低價格維持在國際市場價格以上。中國較高的玉米價格導致國家儲備膨脹,並前所未有地吸引了大量進口,同時摧毀了玉米加工商的利潤。

  大成生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玉米加工企業,也是亞洲最大玉米加工商。中國媒體近日報道說,它已經中止了所有運作。該企業此前宣布,其部分經常虧損的生產線已經停工。

  吉林省會長春位於中國玉米種植帶的心臟,該地農民說,該企業關張導致他們的款項遭到拖欠。

  報道稱,中國的最低價格政策旨在為農民保持穩定的收入,以及確保農民在玉米價格下跌時繼續種植玉米,從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但最低價格導致市場扭曲,這讓決策者陷入了困境,因為放棄這個政策可能導致玉米價格暴跌。

  大成公司日前在其年度報告中說,它已經中止了賴氨酸的生產,因為國家設置的玉米價格保持高位,而該企業的產品售價卻大幅下跌。賴氨酸是豬和雞飼料中的一種成分。

  該企業在報告中說,玉米粒的價格是企業銷售成本的重要部分,它保持在較高水平,而未反映市場狀況。

  報道稱,大成公司已停止將玉米加工成一種化學原料,因為石油價格下跌使它的產品失去了競爭力。它說,由於玉米價格高,玉米甜味劑和玉米澱粉產品已經無利可圖。

  報道稱,較高的原料成本已導致中國的玉米加工企業無法向海外出口賴氨酸。中國企業生產的賴氨酸佔全球產量的大約80%。中國還消費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賴氨酸。養豬利潤低和禽流感的暴發促使農民宰殺動物,國內需求因此已經下降。

農村人種糧食,那是迫於無奈的選擇。最大的感受是鄭州的城中村農民,拆遷過後拿了補償款就再也不肯種地。以我最近介入的一個村子來說,今年的小麥種植季,預計會有4成以上的土地撂荒。

以每畝地每年產出計算,小麥和玉米的產量均在1000斤左右,兩個種植季預計可獲得毛收入2000元。耕地、種子、農藥、化肥、澆水、收割等大約成本為1000元左右,不包含人工。每畝地每年投入的人工至少在10個人工,按照每個人工投入50元計算,每畝地每年的凈收益也不過500元。

近郊菜農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仍然是不容樂觀,一個種了5畝地的村民代表說,我每年種西瓜和韭菜,能收入4萬左右,但是,那只是毛收入,成本還沒算。但是即使這樣,如果你們把土地全部流轉回去統一管理,我雙手贊成。

所以當我們向村民拋出土地流轉意向之後,全村約1500戶村民的第一輪反饋意見,同意流轉的比例高達87%。

我們如果真的開始流轉,到手的土地也絕對不會種糧食。三歲小孩子都知道,土地流轉誰種糧誰賠。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三農」問題為什麼換了這麼多任CPU也仍然不能得到解決?我也不知道。

我有一個前老闆曾經是農業系統的高級官員(副廳級),他後來辭職開公司做農業的時候我是總經理,他告訴我的第一條原則就是:我們公司不種地。在我離職數年以後,前幾天我們一起聊天他說我的原則仍然是不種地,只做深加工和流通環節。我們過去構建的從深加工到倉儲、冷鏈物流、批發零售的架構已經實施完成,每個月能做出來上千萬的流水,但是仍然堅持不種地。

農民自己種地不賺錢,通過土地流轉進行公司化運作一樣是艱難的。以流轉1000畝土地為例,每畝地每年租金1500元,流轉10年,需要一次性向農民支付流轉款1500萬。青苗費及地面附屬物一次結清現在鄭州郊區的標準大約是15000元每畝,一共需1500萬。

投入3000萬元,拿到1000畝白地,招聘工人、儲備化肥種子農藥、購置農業機械和器具、修路、通水通電,這是第二步的投入,大約在500萬左右。

如果是種植大棚蔬菜,投入更大。

反過來你算算,當年產出大概會有多少?

我這個計算相對比較粗略,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回到問題,那麼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因為美國進口的玉米價格更低。

之所以美國的玉米價格更低,是因為美國政府對於農民的補貼力度要比中國政府大得多。

事實上,我們對於農業的補貼總額也不少,體質不同,跑冒滴漏太過嚴重,相當一大部分資金被不種地的人套走了。

同時,我們對於農業的補貼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為了政治正確而保護糧食收購保護價,造成了將是加工企業的弱勢地位。為了政治正確,強制加工企業全部或者優先或者部分收購必須按照保護價進行,限制加工企業進口玉米,政府給予加工企業的補貼,少的可憐,導致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在國際貿易中失去競爭力。

從事糧食深加工的企業身上還有一座大山,那就是稅負。

在多重壓力之下,加工企業只能生產出同等質量、價格更高的產品,比如賴氨酸就是一例。

玉米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和大豆一樣,當進口玉米的到岸價比收購價要低得多的時候,加工企業一定會選擇用算盤投票。

另外,我一直都認為,所謂的糧食收購保護價,名義上是防止穀賤傷農,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限制糧食價格的市場化,以及由此引發的糧食價格上漲造成的社會不穩定。在這種限制之下,最近三十年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未能從糧食價格中得到體現,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城鄉收入差距,使得佔了中國一大半人口的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三十年高速發展,農民卻沒能從土地經營上獲利。現在但凡富裕點的農村,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靠農業生產致富。

糧食確實是剛需中的剛需,但是並不是只有中國能夠生產。作為全球貿易中的主要商品之一,其他國家的戰略和執行力比我們更強大的時候,使得我們的市場競爭力下降,而且,由於我們一直缺乏市場規則的制定權和定價權,致使了進出口的價格倒掛。

根據目前的情況,預判玉米收購價格可能還要進一步下跌。

最後,本回答只作為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作為任何投資參考和建議。


中國糧食保護收購價格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價。中國農民生產糧食的成本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價。

由於中國的主糧實行進口配額管制,所以才能表面上維持了國內糧價的「堰塞湖」。

××××××××××××××××××××××××××××××××××××××××××××

其實現在農業能種的糧食還就是小麥和玉米,因為有國家的貿易保護進口配額。其他沒有進口配額的農產品都全軍覆沒了。

××××××××××××××××××××××××××××××××××××××××××××××××

「玉米種多了」的原因是,只有玉米可以種了。因為只有小麥玉米水稻有國家保護價(和進口配額管制)。而玉米又比小麥產量高省水。其他傳統作物,高粱,大豆,棉花,油菜籽,芝麻,各種雜豆類,由於沒有國家收購保護,由於中國農民的生產成本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價,基本上種了就賠錢。

所以,過去各種傳統作物都成本上沒法種了,大家一窩蜂種玉米,因為玉米有國家的貿易保護。

××××××××××××××××××××××××××××××××××××××××××××××××××××××××××××××

但是,貿易配額管制的畢竟是有限的項目。但各種糧食的下游產品沒有都管制。

各種玉米的下游用戶也不傻呀。國產玉米貴,就想辦法繞過國產玉米不用。

玉米有進口配額,但可以進口高粱和飼草代替。(玉米一般用於飼料。)

中國的飼料從玉米開始就貴,造成各種雞肉,牛肉,牛奶,奶製品,也都成本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價。各種肉製品,奶製品,奶粉,都從成本源頭開始就貴。

所以,進口 牛肉,牛奶,奶製品,,進口雞肉,就相當於進口了玉米,繞過了貿易配額。

從玉米價格「堰塞湖」,開始,飼料業,畜牧業,肉加工業,牛奶業,奶製品業,棉紡業,全都遭到打擊。(還包括有人提到的澱粉,賴氨酸等等亂七八糟的深加工品)


世居河南封丘縣農村,上十八輩都是農民,父母都文盲,六十多了,還種著十幾畝地,我們弟兄四人,只有老三在老家,農閑外出打散工,農忙幫父母收莊家,我上大學之前也算大半個莊家能手,各種農活精通。現居鄭州,單位上班,媳婦大學教學,十一放假,本來不想回老家,但正值收玉米,加上家裡玉米倒了大半,難收的很,就回來幫忙了,掰玉米到天黑,剛吃完飯。言歸正傳,說說玉米價格,上年一斤一塊三四,今年爸爸說七八毛,加上天災影響收成,化肥種子農藥價格猛漲,今年不賺錢,我說了句,國家正加快城鎮化,種地不掙錢,可以進城。父母和三弟一起反駁道,城市裡還有那麼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我們去了餓死啊。我說干工地裝修之類掙錢,三弟說,一年最多能有半年的活,工資還不好要。我無話可說。為什麼玉米價格低,第一因為國外糧食價格低,價格倒掛,加工企業虧本,乾脆不收購糧食。為什麼國外糧食價格低,人少地多,一個人有一千畝地,糧價低可以通過量掙錢,而中國人多地少,一口人一畝地,糧食價格低了就真不掙錢了,那為什麼不把土地流轉了進城,因為城市還裝不了那麼多農民。解決的辦法,計劃生育導致這些年農村的生育率也很低,即使不進城,幾十年後農民也會少很多很多,那時候地多人少就好種了,糧價降點照樣賺錢。幾十年後,城市人口嚴重老齡化,勞動力減少,農民進城就不愁工作了,那麼土地就好流轉了。糧價低第二因為國家補貼少,為什麼補貼少,因為農民好欺負,好糊弄,農民是弱勢群體,欺負死你能咋滴。手機打字,對付看吧,估計也沒幾個看的,因為這年頭沒幾個關心農民。累死了,明天還得掰被風颳倒的玉米,太難掰了,哈著腰一根一根掰。大閱兵前被颳倒的,六十多歲的老母親帶著哭腔告訴我的,全鄉倒了上千畝玉米,媒體上沒一點小報道,政府沒一點表示,我真的對閱兵沒了一點好感


中國的小農式農業經濟,導致了國產初級農產品價格全面高於進口同類產品

先不說小農模式和國外的大面積耕作,以及是否轉基因的孰好孰壞,單從價格一點,已經讓飼料加工等行業投了成本票

小麥和水稻目前還屬於配額進口制,如果取消進口限制,那麼國內相關產業基本也和大豆一樣下場,別看消費者整天叫囂愛國不買X貨Y貨,可當價格差擺在面前,他們毫不猶豫地會忘記自己曾喊的震天響的狗P口號

作為一個農業從業者,看到身邊農村的傳統小農經濟模式的確不能持續發展,從業者普遍學歷低下(幹了兩年走遍全縣只碰到5個初中以上學歷),經濟狀況較差,這種狀態也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去做所謂的生態農業,在收購價一定的情況下,多用化肥農藥是他們腦海里唯一能保證高產量的方式

在反覆論證了訂單農業和自建種植基地的可行性後,我們不得已選擇了自建基地,先讓村民看到我們的生態種植模式能成功,然後再找能夠理解並接受的村民做訂單農業,過程遠比想像的費勁多

這種中國式國情,決定了中國農業的尷尬現狀,至少還得持續十五年


進口低價打壓,糧食經銷商倉庫爆滿(注意:不是中國糧食多了,是經銷商不願低價處理,而積壓的),經濟不景氣,中國現在散戶糧食生產成本高。綜合以上原因,糧食價格跌跌不休,希望中國土地流轉順利進行,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業成本降低,質量提高,就不會有題住的困擾咯……


現在中國的玉米價格在1900每噸左右,國際價格是1000元每噸。就這還欲哭無淚?


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問: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麼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麼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麼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麼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麼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張平化激動地望著毛主席。大聲地說:『主席,我懂了』。」

毛主席還說到:「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麼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毛主席曾說過,農村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佔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佔領。

《多收了三五斗》

 那些戴舊氈帽的大清早搖船出來,到了埠頭,氣也不透一口,便來到櫃檯前面占卜他們的命運。「糙米五塊,谷三塊,」米行里的先生有氣沒力地回答他們。

  「什麼!」舊氈帽朋友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滿的希望突然一沉,一會兒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們不是賣十三塊么?」

  「十五塊也賣過,不要說十三塊。」

  「哪裡有跌得這樣利害的!」

  「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們不知道么?各處的米象潮水一般湧來,過幾天還要跌呢!」

 「還是不要糶的好,我們搖回去放在家裡吧!」從簡單的心裡噴出了這樣的憤激的話。

  「嗤,」先生冷笑著,「你們不糶,人家就餓死了么?各處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頭幾批還沒吃完,外洋大輪船又有幾批運來了。」(呵呵)

  洋米,洋面,外洋大輪船,那是遙遠的事情,彷彿可以不管。而不糶那已經送到河埠頭來的米,卻只能作為一句憤激的話說說罷了。

說實話,農民在民國還是不錯的,至少米行還用5塊來收購糧食,現在的很多地方的蔬菜水果幾分錢都沒人要。


糧食的價格是會影響社會運行成本的,立國以來國家都是在壓低糧價,也就解決了低工資也能吃飽飯的問題,糧價就像公司開給工人的工資,一個企業的最低工資是2000元還是1000元,成本差距是蠻大的,國家就是一個大企業,目前經濟形勢不樂觀,老百姓錢不多,不能再餓肚子,不然會出亂子的


主要就是農業補貼太少。

外國的成本也不低很多,但是人家補貼多。

國家限制國產糧食價格和收購比例,等於想讓企業出本該國家出的糧食補貼。


因為現在中國人收入高了,糧食需求早就不再是大米就鹹菜,饅頭就稀飯了,而是明天吃菜炒肉,今天吃海鮮燉山珍,穀物糧食需求是下降的,高級糧食如肉蛋奶海鮮菌類是需求上升的。食物種類增加了,選擇多了,市場變化也更不好預測了,今天流行吃個綠豆,明天流行吃個大蒜什麼的,市價就會上漲,農民後知後覺,多種了當年火爆的產品,第二年不流行了,馬上就積壓了。產品種類越多,這事就會越多。


業務相關聽很多人吐過槽。

營口鮁魚圈是北糧水運南下的樞紐,以往忙碌的營口今年很是清淡近,究其原因我們開放糧食進口,原來南方飼料加工廠都搶著北方糧食下來採購後加工完再北運,現在都開始採購價格更低進口糧了。


美國可以用高成本的高技術農業在大面積推廣,最後產量比我們高,價格還比我們便宜。

我們卻用著最原始的技術,高昂的人力成本,做出最少的產品。

你說進口外面的產品吧,國內農民沒發活,不進口外面的,老這樣讓國內農業爛下去,也絕不是辦法。況且消費者這頭也要顧及啊。你農產品老是漲價,其他人也頂不住啊。

我只能說,找個平衡點有多難。只有一邊提升國內農業規模化,高技術化。

我想,知道的都知道,美國,西歐的農業發展到什麼水平了。

看看農業人口和土地比例。

我們的農業實在是太低效了。


我認為現在糧食的產量是可以滿足全球人類的基本生活的,之所以說是有些地方吃不上飯是因為政治,貿易,經濟等別的問題,糧食的剛需也是因為這些問題。


糧食是剛需,但整體並無供求不平衡,食用占玉米問題比重15%左右,飼料用70%左右,所以飼料用不用才是糧食是否暢銷有關鍵

2016年情況會比2015更悲觀,2015年尚有收儲,尚有保護價,2016年這兩個不一定有了

進口的便宜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農民很累很苦不賺錢

國家這些年為了糧食也花了不少苦心

現在玉米存儲量已經達到極限,國內臨儲玉米庫存總量已達2.6億噸左右,2.6億噸玉米成了燙手的山芋,國家已經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可以事與願違,現在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現在能想到的就是轉變種植結構,由鼓勵種玉米改成鼓勵種大豆,但農民種大豆也一樣不賺錢

另一個辦法就是土地流轉,讓以前一家種幾畝地改成一個農場主種成百上千畝地,降低成本

其實不止玉米如此,國貨基本如此,貴


來自:東方財富網


住房也是「剛需」,也會「住房賣不動開發商欲哭無淚」。

所以,「剛需」跟「欲哭無淚」有關係嗎?

解釋下,所謂剛需,就是需求量隨價格波動的變化很小。

也就是說,你的需求小於供給的時候,降價需要降很多才能把需求拉上去。

同樣,當你的需求大於供給的時候,價格也會漲很多…

當他們把商品房稱為「剛需」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想幹嘛了。

價格過高時,作為我們需求方,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把需求降下來。

回到題主的問題,糧食的供給已經超過了需求,又想維持價格,那唯一的辦法是提高需求以使其大於等於供給。

比如:讓糧食成為保值投資品。

我只是想開腦洞…


因為我們的國家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自己手裡的蛋糕了,一場瓜分近在眼前,或許,我們會比蘇聯還慘。


我想說一下現在2016年的事,小麥收了快一個月了,也是賣不掉。儘管市場收購價格比著國家保護價格低到了九毛多。同時還擔心著秋收會不會同樣難賣。


有篇文章叫多收了三五斗


在古代大豐收未必是好事,農民可能更窮。糧食太多了換不到其他東西以前保存糧食技術也不夠只能釀酒。


推薦閱讀:

中國農民工的出路在哪裡?
一個賣農產品的農民想做網站和微博賣農雞蛋,怎麼做?
農民如何裝出能讓知識分子嘆服的逼?
所謂的市民為什麼瞧不起農民?
如何看待」三農問題「?

TAG:經濟 | 農業 | 農民 | 土地 | 進出口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