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是真的特別摳嗎?

1)男生我不是很了解,但我認識幾個上海女人真的特別奇葩和摳~ A在美國吃飯從來不給小費,或者給一兩塊錢,這在外國是特別沒素質的行為。聽說她又很經常心安理得讓男生埋單,或者特意把人家叫來埋單...也聽過很多為了錢做出丟臉的事情... B 也是,為了幾十塊錢的事情弄得大家不開心。

2)我真的沒有地域歧視啊,但我很想聽一聽解釋,是真的上海人摳?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狀況?還是分男女? 還是誤解?

3)如果你認為是誤解,我想聽一聽誤解的來源


作為土著,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我不隨便拿你的,你可以禮貌的借用我,互相尊重。不知道算不算扣,對我好的人我願付出,假情誼的不接觸。最後說一句,為了攢錢結婚買房,我自己吃飯目標管飽就行,扣不扣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賺錢不易,何必浪費。


講真哦,一點都不摳,我過去上海的老闆人很好。

1、我來上海只帶了500塊,老闆給我了很多錢,我在高安路租了房,你可以自己去查高安路什麼價位的房子。

2、過年的時候,給了我兩張500塊錢的公交卡。發了2000塊給我讓我出去玩,我雖然很窮,但是刷公交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有錢到爆了。如果時間寬裕,我肯定把1000塊公交卡刷爆。

老闆給我公交卡的原因可能是這個:

3、每周一、周三、周五,的中午、下午都去下館子。由於是做奢侈品廣告,所以從來都不寒酸,一頓飯吃幾千塊錢,也在所不惜,我也算是見識到了,老闆告訴我出去不能寒酸吼~我說好噠~不寒酸的第一步,就是別拍照片,拍照片多掉價啊。

4、節假日前,會親自下廚做飯給我們吃,作為一個內陸礦山人士,好多飯,都是我從來沒有吃過的,每次吃飯的時候,同事都會說:老闆,你又得到了小明的數個第一次。第一次吃羅宋湯,第一次吃火雞,第一次吃法芙娜巧克力。我簡直像個村炮,是的,我就是個村炮,老闆人真的很好,做飯也好吃,作為一個內陸礦山人,我們礦上的礦工吃飯,一碗就是一盆子米,所以在上海,我總是那個吃飯舔盤子的人,一吃,就吃到清掃戰場,一無所有。

法芙娜巧克力。

5、其實誰說南方人吃飯吃得少,上海的飯,分量還是很足很足的,非常足,因為以前上海的體力勞動是非常強的,碼頭,卸貨,工作繁忙,只有充足的熱量補充,才能夠應對繁重的運動消耗,所以上海的飯,偏甜,是為了補充能量,飯量也足,很大份,堪比我礦山的分量。而且上海的飯里,似乎每頓都是有肉的,在北方,菜和肉往往是分開的,在上海菜和肉是在一起的。吃,肯定是吃的飽的。

上海過去的碼頭。

6、十年前上海的校園暴力就已經很文明了,我公司的美男子,十年前,遭遇了校霸,校霸問他借錢,10塊錢買玫瑰花給心愛的女孩子,還有借條,借條下邊寫:tiger, 。後來女孩子拒絕了校霸,校霸就把玫瑰花送給了我司美男子。我司美男子覺得好浪漫,「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玫瑰花,shock到我了,錯愕」

一箭穿心。。。。

7、老闆的前同事,在軍工路撿到了一條「中華田園小丑喵。」送給了我老闆娘,老闆娘就帶給老闆餵養,後來小丑喵,越來越好看,顏值飆升,男大十八變,再後來。。。醫生手術刀一揮,他就被閹掉了,閹掉之後成為了一隻永葆童心的網紅貓。

我司有三大網紅,一個樂隊rapper,rapper過半個中國,一個我,吼,一個網紅貓,網紅貓特別招小孩子喜歡,總是隔著窗戶被小孩子逗,時間久了網紅貓就總是跳過牆,去找小孩子玩,玩著玩著有時候就迷路了。

我老闆,就在門口放著喵的貓糧,門半掩著,老闆開車回家了,公司門就那麼開著,也不怕招賊進來,晚上老闆睡不著,夜裡四點想回來看看發發在不在,春天的上海很冷,被凍傷了怎麼辦,發現貓兒還沒有回來,就很擔心了。而我是一個作息混亂的夜間動物,所以夜裡五點的時候,我回公司的路上去找喵,發現它在路邊車底下,像條狗一樣撲過來,抱著我的大腿,一眼就知道,這一夜算是「凍成狗」了。。。。更讓我沒想到的是:門前有貓糧,公司門是開的,四萬一台的電腦,公司有幾台,各種電腦設備,投影儀,老闆都不怕丟了,就這麼大開著門。

老闆系桑海寧,因為一隻貓跑出去夜不歸宿,開著公司門等它回來,所以到底系不系摳呢?

不摳。

8、我來到公司寫奢侈品廣告的文案,一開始都寫不好的,因為我這個脾氣吖,你懂的,常常喜歡丟給別人一個答案,就懶得解釋了,如果你看不懂,我不想解釋,如果你看懂了,我也不想解釋,閱讀體驗非常不友好,老闆很頭疼,但是儘管如此,我寫的文案半死不活的,他還是養了我近一年的時間,當然我真不是謙虛,我的文案,老闆很喜歡。(如果你是廣告從業者,就明白下句話是什麼了)——客戶不喜歡,客戶不喜歡,導致我和老闆的關係很尷尬,就好像是被老闆包養了一樣。

如果他說will you marry me?

我的答案就很簡單了。。。。

9、樓上住著一個和老闆名字很像的人,而且總是寫錯快遞地址,這是一個梗,我不能說,怎麼說都是上海4A廣告界里有頭有臉的人,萬一以後我被人黑了,豈不是很給老闆招黑,所以就說這件事的脈絡吧:老闆不厭其煩的幫那位寫錯快遞地址的人,送快遞,也沒有說過什麼,脾氣真是好到不可思議。

10、我和我司廣告界rapper美男子關係很好,他是一個大智慧的boy,上海本地人,我總是和他一起去吃飯,吃飯的時候,什麼都聊,校園暴力的趣聞,當年他怎麼從長跑名將,射箭手,變身文學系少年,還給我講文革的時候,他家的大別墅怎麼變成社會主義按摩房的前前後後,審美,潮流,人情世故,人家洋洋洒洒看似無意的說出來,可是言語很有分量,也顯得有趣幽默。上海的各種故事,傳聞,廣告圈子的事情,都是他告訴我的,沒意思的事情,經過他的講述,就會很有趣。

追他的女孩子也是上海人,天天開著保時捷來接他上下班,下班的時候,他就一臉淫蕩的上車了,有時候我覺得那一臉淫蕩,有著說不出的滄桑。如果兩個人結婚了,女方會給很多錢,可是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如果那個女孩子很摳的話,也不會追求他這樣打車上班的小白領吧。

對了,每次出去吃飯,他都帶我找附近最好吃的料理,對吃好像很有講究,日文菜單也可以看得懂,儘管我學過半吊子日語,可是看不懂菜單。他對我說在中國吃這個,就不用講究太多規矩了。我搶先吃完,想付賬的想法,令我不夠優雅。他總能攔截下我的錢,我陪他吃了很多小食品。

我沒有看到他摳的地方吖。

11、當然了,如果抱著占別人便宜的心態,去結交朋友,這樣的心態是很low的,之所以我的朋友會對我這樣,我希望我也是這樣對他們的,以真心換真心的感情是真的。

12、總體來說,法租界可能是個美好的地方吧,在這裡,我和飯店的老闆娘都成了朋友,老闆娘說沒帶錢也可以來吃飯,我還以為這是在鄉下老家,竟然可以賒賬?

我還想拍烏魯木齊路上的小商小販們的生活,一度想抽出周六周日做一部紀錄片,記錄他們新上海人的生活。一開始我支付寶付款,後來我說用微信可以咩?他說可以。第二天我就看到他新張貼的二維碼付款信息了。

陝西的餐館,旁邊的博多新記,還有轉角的水果店,我都有接觸。

春末的上海就很美了。

有一次我沖話費沖給了房東200塊,房東給我轉了200塊,我說:那個在支付寶上200塊,其實只充了199.6RMB,所以,我應該退給你4毛,她說不用啦~拿去買糖吃~周六周日我總會在上海圖書館裡看書,跟房東喝咖啡,房東女兒是一個記者,總是在旅遊,我就去翻兩本書隨便聊聊。

老上海阿姨們的生活是很有情調的,冬天身穿橘黃色風衣,去咖啡店手捧一杯咖啡,品味著回到自己的家。聽圖書館的講座,看書畫展,笑容溫和,喜歡牛奶咖啡巧克力,知道女孩子會發嗲是一種本領,善於運用女性的魅力,又落落大方,懂得換位思考,尊重別人,將心比心,生活蠻有品質的,而且蠻有趣的,有人的氣息。

上海,我居住的地方,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作為剛出來工作,異地他鄉,初來乍到的人,小區里的花花草草,貓貓狗狗,都對我很好,在我剛去的時候,沒有被子,房東阿姨知道了幫了我很大的忙,還送給我蘋果吃,周末還煲了湯,做了粥給我,我都不知道怎麼感謝,唯獨以勤勤懇懇交房租體現感恩。

再後來我去深圳,做了一家公司的編劇,為了不給公司招黑,我就不說名字了,前後我換了兩次房子,房租到4000塊一個月,都沒有遇到過這樣好的房東,後來,在我心裡對於一個好房東的標準就變成了只要交錢,別找事就好。回憶起上海的生活,感覺真是天壤之別,毫無安慰,也沒有一絲溫暖,儘管深圳的天氣很熱,我還是出了車禍,縫了十幾針,以前我總說自己帥,討厭我的人都說我丑,現在我都承認自己毀容了,丑的一斃了,也是在深圳讓不滿我的人滿意了。

在上海,房東對我很好的,在生活上給我極大的便利,幾句提醒,對周邊的信息,教我生活的知識,還去電影學院拍一些信息給我看,幫助我了解一個新的世界,不像是房東,反倒是像是一個對我很好的遠房親戚,想著想著就有些想哭的感覺,我竟然很傻逼的去了深圳工作,簡直太6了。在上海老闆對我也很好,雖然我沒什麼用,依然是和我談天說地的,我每天寫寫文案,擼貓,等吃飯,晚上了開著投影儀,看電影,老闆說讓我來工作,就是帶我玩的,也不介意我那麼多,給我足夠的休假,有時候一周僅僅只上兩天班,我自己都心有慚愧於老闆。美男子一開始是10點上班的,後來帶著大家一起遲到,後來我出去忙了一個月,美男子已經帶著大家11點半上班了, ,總之我很服。

(徐家匯公園的黑天鵝)

在上海,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極富善意,在上海工作,真的蠻開心的,北上廣深,我也是都混過的人,我可以確定的說,上海是人文素質最高的城市了,同樣的薪資,在上海生活的更快樂,也更有人情味。人文素質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的,也確實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在上海生活過的記憶,就像上海的食物,上海的朋友同事,他們曾經說過的話,對我的關心照顧,都已經長在了身體里,成為營養的一部分,我希望我可以帶著這份善意,以真心對待真心,以真心對待虛偽也好,謊言也罷,我依然是快樂的。

有公司問我為什麼不去北京,我總是很打趣的說:前女友太多了,傷不起。其實是北京親戚太多,煩,在北京的記憶也不是很開心,儘管北京沒那麼冷漠,但是冷漠的時候,真的是透心冷的。

為什麼不去深圳?我回答說:在深圳縫了十幾針,毀容了,租了個大房子,也沒人來找我玩,太孤單了,丟下押金,申請了辭職,我就回來了。臨走前和深圳的朋友吃了一頓,食物並沒有挽留下我,我覺得,是我不適合深圳吧,深圳一直都在建設中。

為什麼不去廣州?我:我去廣州幹嗎?廣州和我有什麼關係?

最後,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就說一句話:上海人不摳,而且很好相處,你知道么,在上海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那種文明與禮貌,並不是為了拒人於千里用的。

最後,放圖:

我家樓下那隻,看起來很有心事的貓咪,一下雨就鑽草叢裡眉頭緊鎖。

抬頭看看那片天,我在上海生活的很開心。


在魔都剛剛好生活一年了,今年暑假開始在公司實習,開始接觸了真正的上海人,原來在學校沒有遇到上海土著的。我記得來公司的第一頓飯就是和Boss們一起吃的,去的一個挺不錯的餐館,吃完飯的時候,大家都自覺掏出手機支付寶aa,一個人先結賬,然後其他人都會馬上給這個人賺錢,不會拖延,當時我以為這個掏錢的是大boss,後來發現不是的,只是普通員工一枚,但是上海的同事都非常迅速的還錢了。

我以為僅此一次,後來漸漸和公司的上海同事相處發現,在金錢上,上海人都算得非常清楚,不拖欠,也不會裝大方。我只是一個小小實習生,如果我負責點外賣,boss們都會馬上給我轉錢。還有就是如果boss派我出去採購東西,都會提前告訴我,有這個公司的會員之類的,哪裡比較便宜,雖然買的東西不多也不貴,但是我能深深感受到上海人的精打細算。沒真正接觸上海人之前,覺得上海人是一群自負冷漠傲嬌的群體,但是漸漸相處,也發現了他們的可愛,至少在金錢觀上,我覺得上海人拎得清,是我喜歡的樣子~

補充一點,不僅是在買單上,在點菜的時候,上海人也是精打細算的,一桌人都在怎麼計算怎麼吃比較划算。最近boss為了吃的健康和省錢,都自己帶飯來公司,那天去茶水間看的時候,發現公司冰箱裡面很多自帶飯盒,雖然公司的同事,manager工資都挺高的,但是從過日子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挺好的習慣。個人觀點吧~


上海人特別扣!我自己就是上海人,從我平時的言行舉止,我在這個話題有十足的發語權。

舉個例子,大學時期跟寢室舍友出去下館子,4個人吃了100多,結賬的時候一般都是我來付的。(因為舍友們普遍支付寶里不放錢,而支付寶或者美團團購比較優惠)所以秉持著能扣一分就多扣一分錢的精神,答主我被舍友一致推向 買單人 這個光榮職責。

然而,當答主和一干舍友回到寢室要aa要錢時,答主的舍友有些會自覺aa,而有些則是不挺拖欠aa的飯錢,或者乾脆撂下「咱們都是兄弟,別算那麼清楚」這樣的金句良言。

然而,答主臉皮比較厚,畢竟上海人扣嘛。就會隔天再去討要一次,迎來的則是舍友的鄙夷,答主猜測他們一定覺得上海人(答主)摳門極了。

畢竟不就幾十塊錢飯錢嗎,這還要問舍友討,一點都不爺們,一點都不兄弟。ps:平時來往就是普通室友,從來都是要求答主幫助,答主有求於舍友時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原來答主與舍友這樣的日常來往狀況,就是兄弟關係啊!恍然大悟!記筆記!)

答主我也深刻反省過了,不是舍友的錯,是我自己太摳門了,我不該問他們要錢,更不該aa。以後我的就是他們的,實現宿舍範圍內的共產。以此讓他們改變答主(上海人)摳門的印象。

對了,答主的五個室友都是北方人(其實也就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相比答主他們很大方,日常用品從來不分彼此,自己用完了就來用你的。對於舍友的共產主義生活,答主充滿著嚮往。

以後,我要是有機會和馬雲爸爸做「兄弟」,也要好好教導他不要做摳門的商人,要把財產「兄弟」』分享。


這個問題很有「地域歧視」的味道在裡面,彷彿全國人民都比上海人大方,是否如此呢?

統計數據表明:

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超2415萬 ,其中40.6%是外來常住人口。題主提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而戶籍常住人口還包括每年落戶在上海的高校畢業生。

走在大街上可能2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從全國各地來上海「滬漂」的,請問你一眼分辨的出來誰是「正宗上海人」嗎?還是說你認為只要是在上海常住的,都特別摳?

上海有這種「魔力」,能讓你眼中「不那麼摳」、「不摳」、「各種大方」的全國各地人民,變特別摳?

咱們先破除這個偽命題。再談談你眼中上海人「特別摳」的印象,相反,我還挺欣賞你眼中上海人這種比較摳的特點呢。

  • 上海人「務實」:上海可以說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契約精神都比較強的城市,商業氣氛濃厚,習慣於在商言商,習慣用金錢來衡量所需的資源,在上海你幫人做成一單生意,大家習慣性會給你一筆傭金(哪怕你可能只是起到了牽針引線的作用),我當年離開某公司的時候,離職都快一年了,老闆還是想辦法給了我1w提成(單子差不多100w+),當然十多年過去了,我又認識了很多知乎的大V,在上海的基本上都能有這樣的共識;但換句話來講,你要是什麼資源都沒有,整天就是胡說八道跟這個領導人熟悉跟誰誰誰是親戚,上海人是不會買賬的,見不到真金白銀的合作機會,上海人也小氣的很;

  • 上海人「精明」:我其實蠻討厭一些上海老阿姨的,因為她們太精明,太難忽悠了。在外地旅遊,上海老阿姨們是出了名的挑剔,嫌飯菜不好,嫌住宿條件不好,嫌服務態度不好,嫌商品質量低劣,甚至還要出演嘲諷導遊和商家;國家出個調控政策,上海竟然就有幾個不要命的中介提前猜測到了調控的內容(當然現在在安心的吃牢飯),你看上海人就是這麼的不聽話;凡是各種能省錢能淘好東西的場合,一定少不了上海阿姨的身影,你看上海人是愛佔小便宜嘛。但是有一點請大家想想,上海人「佔便宜」用的手段是不是大部分都在規則允許範圍以內?大打出手、憑拳頭霸佔一切的是不是大部分都不是上海人?

所以有時候也很好笑,用蠻力勝人,滿口胡話不著四六的,卻被當成是英雄俠義,大方豪爽;用智謀勝人,小心謹慎節約金錢的,卻被當成是小氣,特別摳門。

沒錯,上海人中間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奇葩,也有小氣摳門到極點的極品,但在我生活在上海的17年中,這些並不是主流。那些尊重約定、節約持家、不愛被政治口號忽悠、一心過好自己小日子的,才是我認識的上海人的主流人群。

上海不是個熱情的城市,但相反並不冷酷。上海人也是。


剛來上海讀大學那會兒,聽老家親戚說:真可憐。好好的一個男孩子,不去北京去上海。上海人排外,精得很。上海話聽也聽不懂嘰嘰咕咕不知道背後怎麼算計你呢。全都是些小市民,為了雞毛蒜皮扯皮可以搞得整條街都知道。

後來硬著頭皮來了上海。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到今天。來上海十一年了,並沒有遇到過所謂「摳門」的上海人。所見之處,豪爽大方的上海人有,仗義疏財的也有。我一直覺得靠地域去給一個地方的人歸類是不是太狹隘了些。

我在四川的時候,也見過那些斤斤計較錙銖必較的人。上海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可是你要說上海人都這樣。我並不這麼認為。

上海因為寸土寸金,西化得早,錢是可以攤在檯面上說的。不像很多內陸城市,酒過三巡才開始拐彎抹角的談到錢。上海人跟你吃飯,完事了自覺掏手機問多少錢,誰也不佔誰便宜。我們在四川的規矩是,今天我做東,明天你做東,可是時間久了總有人齟齬。上海人確實是打個擦頭都可以跟你算清楚幾毛錢,可是大多數只是約個平均數就可以了,每人15.3 那15好了。上海是個講規矩的地方。在這裡做事。只需要跑跑腿,不需要陪笑臉。

上海人也沒有那麼多應酬的習氣。大家都是三五好友聚會,喝到自己覺得ok為止。主人不會強勸,也不會硬灌酒。大家出門到地鐵收班之前肯定結束戰鬥。很少不醉無歸,也很少讓別人下不來台。這一切都源於上海這個地方,很講究自己應該有個什麼度。我不欠你的,你也不要欠我,我們不互相扯爛帳,清清爽爽,交情也乾乾淨淨。

真要說的話,上海是處女座吧。哈哈哈。另外年輕一輩的上海人都很好相處。眼界比他們的父母開闊許多,有機會可以自己來感受下。

希望知乎的地圖炮越來越少。這是來自一個從來不講普通話的排外的四川人真誠的祝願。


今天路過上海的老城區,大連路地鐵站附近。那裡是一片現在市區里為數不多的危棚簡屋,很多人甚至每天還在倒馬桶,去公共浴室洗澡,也是一個中低收入本地土著的聚居地。

講起來也算是個挺悲情沒啥希望的地方。你在那裡油膩膩的小街上走著,經常可以看見無所事事也常年沒有工作的中年男人整日聚在雜貨店門口打牌,或者去便利店找收銀員老阿姨調笑。有時候男人開些過分的玩笑,老阿姨用粗厚的嗓音高聲說「好了好了滾滾滾」,我在店門幾步之外就聽到。男人得逞了似的嬉皮笑臉跑出來,第二天,他們又一如往常地調笑,消磨時光。

因為日子窘迫,文化程度低,貧賤百事哀嘛,那裡經常鬧出家庭糾紛。我親戚的鄰居里甚至還有上過新老娘舅和幫女郎(本地電視台糾紛調解節目)的。他們在錄製現場情緒失控大聲痛哭,然後被全上海觀眾圍觀,讓我尷尬恐懼症爆發。

即使被正義化身柏女士點撥過,糾紛還是繼續。我所知的一家人,持續數十年,波及三代人的恩恩怨怨,最後是終結在了女主人,一位八十幾歲老婦病逝的那天。

在我看來這類節目無非就是挖掘人性的陰暗面,滿足窺私慾,其他毫無補益。

長大後我曾經一度非常嫌棄這個陪我度過一小段童年的地方。覺得這裡髒亂差,窮困無望,覺得這裡的人沒文化,大老粗。

最近那裡在動遷,倒不是因為地塊有商業價值,而是因為地鐵12號線通了之後,這些幾十年上百年的房子全都開裂,成了危房,住不了人了。

我看到正在拆遷的巷口有一個小桌子,上面擺放著幾個小盒,後面插著一塊板

都是些三錢不值兩錢的小工具,舊物件。但是如果真的摳門,別人為什麼要給你呢?放到新家一樣可以用啊。帶不走多來幾個人,多跑幾次就好了,這可是我的東西,幹嘛給你。

而且有些小東西雖然價格便宜,但因為無利可圖,廠家不願造,商店也不願賣,現在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了,即使你有再多的錢。

看到這個,我想起小時候暑假寄居在親戚家,親戚因為白天上班又把我和我弟弟交給樓上的蘇州阿婆。阿婆素來節儉,但為了我們拆開小輩新買給她的器具煮綠豆湯給我們喝,還給我們開空調(那時候還是窗式空調)。那時候我家還沒搬回上海,她蘇州腔的上海話我們聽得一知半解,但我印象中,她從未流露哪怕一點厭煩之色。

一樓的公用廚房,是大家每天做飯洗漱的地方。每家的水龍頭上都有一個帶鎖的小鐵盒,大家每次用完水,就把自家的水龍頭鎖起來。有時候晚飯時間,鄰居會給我們哥倆兩個剛做好的肉丸子,幾塊糖藕。親戚看到了,馬上讓我們拿一小碗葡萄,或者幾塊餅乾還給人家。

我見過清新文藝,生活高端,以「可愛,元氣,正能量」自居,卻慳吝偽善的人。直到今天我才覺得,TA真的還不如危棚簡屋裡過著窘迫日子,張口閉口罵著粗話的住民,雖然把粗話掛在嘴邊也不是什麼好習慣。。

就我而言,我對上海人的「摳門」是這麼理解的:

它倒並不是錙銖必較,自私自利,靠和別人爭塊兒八毛的,你就算爭得臉紅脖子粗,最後你還真贏了,得到的錢夠你在這兒坐一趟地鐵嗎?

它是因為生活空間的狹小,生活成本的高昂,帶來的精打細算。

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我不來多佔你的,你也別來多佔我的。

我願意給你點什麼,那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是抱著「你給我點什麼更好的東西我可以得利」的心態

你願意給我點什麼,那也是你自己的事,但如果我是一個明事理的人,我知道自己不該白拿白占,你也不容易,所以情我領了,我應該給你點什麼差不多價值的東西回饋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明事理,所以難免有人會為了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吵,感覺太瑣碎,不忍直視。但大部分時候,大家還是秉持著這套規則在生活,否則生活早就雞飛狗跳了。

我和我的朋友吃飯,除非有人事前聲明,今天就我請了,否則基本都是大家AA。但也不會算得特別細,比如平均下來是一個人42.6,那大家就給付錢的人42或者45,或者關係好一點的給40也行,真的給到42.6的話,額,,,超尷尬。。。。

題主所說的情況,我覺得在上海也是奇葩,教養問題,家裡沒教好,自己的道德水準也不行。

A女的情況,人品有問題。吝嗇,很明顯的「你吃虧是理所應當」,這種人敬而遠之,不行就正面剛+拉黑

B女的情況,雖然去美國應該也不差錢,我想得好一點,她家庭困難吧。你可以試著讓她一次,但是如果發現這是她的一種習慣性行為,那不好意思,你就和她公事公辦,沒什麼情分好講。

別人可以因為自己的惻隱之心,看你生活困難照顧你,體諒你。

但如果你以生活困難為理由主動去多吃多佔,那就太沒骨氣了。

這倒不是省籍的問題,可能題主運氣不好吧,碰到的兩個上海女孩都。。。

本科時候班裡有個上海女生,平時就讓人很無語的那種。她室友去朝鮮交換回來,給女生們帶了朝鮮化妝品。面霜啊爽膚水啊就隨機分了咯。她收到後第一件事是去淘寶查價格,然後在校內上吐槽「XXX給我的那個比給OO的便宜了20幾塊哎」「上面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大家說我是用還是不用啊?」我們都驚呆了好嘛,這是要幹什麼???

還有個女生,來自某一個以「豪爽,淳樸,傳統」著稱的省份。她和我一起去韓國交換。為了「讓廠商知道找XXX(她愛的明星)代言是對的」,買了三大箱nXXXXX rXXXXXXX品牌的化妝品。沒錯,三大箱。

回來的那天在仁川機場,她行李無懸念超重,我的剛好。她用訓斥的口氣讓我扔行李。

出於「搞好同學關係」「男生幫女生」的想法,我把我的拖鞋,買的一些喜歡的文具,一套彩筆,還有準備路上吃的零食全扔在垃圾桶里,幫她裝行李。最後還借了她600元做超重費。

到了浦東機場,我父母和弟弟來接機,幫她提包,直到放進計程車後備箱,送她離開,她自始至終沒一句謝謝。一句都沒有。後來在學院里碰到她,她抽出幾張百元大鈔說還超重費,我還沒數她就走了,結果只還了400(手動再見。我不想拉下臉去問她要,但我也算認清她,她以後的任何忙我都不會幫了。

不管是哪裡人,我們後來談起她倆,就一個詞來形容,「奇葩」。也不說這個是上海奇葩,那個是XX奇葩。傻X是天長地久無盡頭的,避開就好。

PS:本人一切回答謝絕郭天小姐/女士(以及其小號)的任何回復,謝謝。


上海人類似日本人,非常具有契約精神,無論是日常交往還是工作上,都很自覺。

事實上,大多數國人表面上在日常交往中非常忌諱「斤斤計較」,然而又必然會在事後掂量甚至無限放大交往中的各種細微末節,這種狡詐反而不適合坦誠的人際關係。我一直認為在背地裡斤斤計較我請誰誰的客以及誰誰沒有還我人情這種事情,才是真正的猥瑣和小氣啊。

你要知道,那些被飯後的AA收款惹怒而口口聲聲罵你小氣的人,其實自己根本無法忍受不計回報地買單,甚至某些義憤填膺的偽君子,可能只是因為想佔便宜沒占成而生氣。沒錯,據我了解,上海人很難讓人佔到便宜,我不會生氣反而非常欣賞這一點,因為這是最安全的相處方式。

所以我覺得,與其把規則定在遊戲之後,不如提前擁有自覺的素養,這才是文明而智慧的、人類間的交往。

其實我們都不是大方的人,對吧


有件很搞笑的事情,我的前同桌上海本地人。有次他上課沒帶筆,問我借了一支筆,那筆本來就快沒墨了,後來他就用完了。然而第二天就收到了一支新筆,我被shock到了,死活沒要,他也就沒硬給我了。然後有一次他的psp要貼膜,他貼不好,就轉頭對我說:你幫我貼個膜好不好我有進口的xxx牛肉乾。我還一句話沒說,他就幫我想好報酬。我感覺這就是一件小事,沒必要。而且算得那麼清楚感覺自己被看得很物質?總之感覺他個人算得很清楚,拎得清,不摳。還有我和很多其他同學一起訂外賣,付是一個人付,之後都會轉賬或付現金,提前就把運費問好,加上餐費付給代買的同學,我感覺這樣挺好的


我先針對大標題回答一下吧

我不知道非上海人怎麼定義摳這個詞的,我作為上海人從個人的角度解釋一下你們所謂的上海人的摳吧

1.上海人喜歡AA/喜歡斤斤計較

我不知道斤斤計較的尺度是怎麼定義的,我只知道,我以及我認識的多數上海人,會有一個普遍的認識就是:是我的你一分都別少的給我,不是我的我一分都不會多拿

當我多拿了別人的時候,我侵佔了別人的利益,當別人多拿了我的,侵佔了我的利益,都不合適,不如分的清楚一點,誰都不欠誰的,最乾淨

當然我知道人跟人的交情是依靠互相虧欠積累起來的,我很多做生意的朋友會感嘆,上海的關係不好搞,不像某些地方,拉格關係吃個飯喝個酒搞定一個就搞定一串,可是他們也承認,上海的經濟秩序確實比某些地方好很多,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經濟秩序,而不是經濟,我想這其中一部分也是因為所謂的上海人斤斤計較吧

2.上海人買個東西都要算計半天

吃個飯都要那個優惠券,買個肉都要搭把蔥,淘寶不包郵就心裡難受。我只想問問,買到同樣的東西,能花80塊拿到手的,為啥要花100?這種一直願意莫名其妙多花錢的人或者行為,上海有個詞語叫充頭,翻譯成普通話大概是冤大頭的意思吧。我身上的每一分錢都是我努力工作賺來的,我個人不太願意做冤大頭,號稱不摳門的各位,你願意做充頭么?

當然也有人會說,找優惠券也要花時間的呀,時間不是錢啊,累不累啊。恩,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你不找優惠券,你那點時間那點力氣就用在讀書看報漲姿勢,工作應酬賺錢上了?

我是愛算計,我愛算計怎樣讓時間和錢流失得更有價值,且落實於行動

3.上海人買個東西都摳摳搜搜

這其實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2裡面說的價格的問題,上海人愛挑有折扣的,超市食用油打折就多買一瓶囤著,沒折扣也不著急,就等等再買,上面分析過了,就不累述了

另一個是說數量,買個蘋果就3,5個一買。我有的非上海的同事買東西確實闊綽,水果都是成箱成箱的買,那個量我看著給我半年我可能都吃不掉,可是我對比了一下價錢,恩,我3,5個蘋果,差不多夠她買一箱了。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是蘋果這事我印象太深刻了,畢竟吃了人家的蘋果我還得變著花樣還她別的零食,而且,我真的很討厭吃蘋果

4.上海人老是哭窮

在很多人聽上去哭窮似乎就是我不想掏錢的鋪墊的,但是上海人真的窮啊,你看看上海的物價,上海的房價,再看看上海的平均工資,真的是窮。上海人沒錢就是沒錢,我老老實實的說,這沒什麼丟人的,上海人不會打腫臉充胖子。光鮮了面子,餓壞了肚子這種事上海人是不會幹的。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不需要的我不花那冤枉錢

5.你們所謂的節約/環保的行為,到了上海全部叫摳了

比如吃剩下的飯菜打包回家,攢舊報紙廢水瓶賣廢品,公司刀片鈍了折了上面那節繼續用,a4紙列印了一面不要了回收了第二面繼續列印,兩面都打了還可以拿來貼憑證或者攢著賣廢品等等

對此我只能說呵呵噠

然後針對問題描述我來解釋一下吧

1.在美國不給小費

1)恩,你的意思是全國人民在國外都給小費,就上海人不給?

做為中國人,我不知道出去旅遊有幾個人給小費的,但是很不幸,就我的所見所聞,除了我認識的幾個上海人,我是沒見過有人給,即使是找人妖拍照都不給,當然也可能是我在國外見過的中國人基數還太少,遇到的素質也不高

2)介於問題描述里也沒解釋清楚,但是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即使在美國,也不是所有的餐廳都必須給的,比如快餐店,自助餐店等只是賣食物而不提供服務的餐廳(不知道我這樣的描述是不是到位),都是不需要給的

2.經常心安理得讓男生埋單

恩,這話說的就好像我國其他地域的女性花男人的錢就不心安理得了。我也不說什麼兩者關係不關係的,我就想請問一下,我國哪個地區的「所有"女性花男人的錢不心安理得的,請拿數據出來說話,讓我等上海人好好膜拜學習一下

3.為了錢做出丟臉的事情

請問還有什麼比為了錢偷搶騙拐更丟臉的?我很想聽聽具體是什麼,畢竟每個人丟臉的定義不一樣,比如我覺得歧視偏見和偏聽偏信還非要出來賣弄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4.為了幾十塊錢的事情弄得大家不開心

偷東西女孩自殺事件中的超市老闆也讓當地廣大群眾也很不開心呢。人品好壞、是非對錯跟大家開不開心有什麼關係?當然,題主也沒說具體什麼事,這裡就不妄加猜測了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誤解的來源吧

我想會有兩個原因

1.全國各地的價值差異

比如很多地方覺得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是很正常的事,在上海這特么就是素質極其的差

比如很多地方覺得在外吃飯就是要菜多酒多,在上海講究少而精細

很多地方講究光鮮面子排場,而上海人喜歡實在

2.先入為主的偏見

我就想問問為什麼你們所謂的節約/環保的行為,到了上海全部叫摳了

我不太理解,這是雙標,還是疑鄰盜斧


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人權宣言就提到了這一概念:「私有財產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其實法國人就是在裝逼,不是因為這個概念不對,而是即使在200年後的今天,這個概念對我們的世界還是太早了。

首先,在這個搶錢的世界裡,私有財產就註定是要被輪姦的。

然而,雖然私有財產註定被輪姦,人們還是想儘可能地保護自己的財產,這就是摳門這一概念。

摳門到底好不好?

好極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出來混都是為了錢,大家都摳門,承認吧。

越發達的地區,人就越摳門,夫妻間也就分的越清。事實上,通過所謂的請客維繫的感情都還不夠成熟。

因為這種共食文化是虛偽的,沒有人真正願意共食,其實這次誰請客了那次誰回請了大家心裡清楚著呢,只是誰也不說透,自己吃虧了,就猥瑣地在心裡偷偷生氣,罵別人的媽,但外頭的大方形象絕對不能丟。

這種現象就跟壓歲錢差不多,就一換錢遊戲,浪費時間,還容易弄得誰都不開心。

你吃你的西餐,我吃我的炸雞,各付各的,這樣誰都開心。

上海的公眾意識已經相當接近發達國家了,所以才會摳。我建議所有人都要摳,爭取當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的老婆能讓別人玩?(不過我願意玩別人的老婆。)


不比其他地方更摳


看到兩個上海人不給小費,就說上海人摳?

我知道有倆北京人去拉斯維加斯賭博,也不給小費,那你能說北京人摳么?

這倆人是章子怡和汪峰。


隨便答一下,獨自去南方某地旅遊,報了個一日游的團在苗家大山裡,中午大部分團友都去了一家小飯店。店家並沒有提供免費的白開水,所以我點了一壺茶水,隔壁桌是一家北京人(北方人),直接來我桌上拿了一壺水說給我們喝一點。當時就很詫異,直接跟他們說,這壺水是我點的,他們才把茶壺放下,雖然最後我還是主動說你們拿去倒一些,但是在這家人眼裡我肯定是摳門的上海人吧。


不是上海人摳,全中國人民都摳,除了家裡錢是大風刮來的,我就沒見過不摳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同,你覺得請客就不摳了?看上去挺大方的,東北叫敞亮北京叫局氣,其實朋友間都有種不能說出來的默契,這次你請,下次我請的,你要是老出來吃白食下次就沒人叫你了,沒人是傻子。


題主,你確定是上海人嗎?現在國人到了國外都喜歡自稱上海人,因為從上海乘飛機出發的。

一隻是聽我出國的學長說的,今天在知乎看到真的例子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8386446


雙標玩的厲害 接觸了兩個上海人就來提問「上海人是真的特別摳嘛」 還不忘加兩個特別。 你們老鄉在上海乾的那些事 我們敢說什麼 說一句就被說地域歧視 優越感 哈哈。


上海人到真不是扣,是精明。

精明過了頭就會顯得咄咄逼人佔人便宜

但把握好這個分寸,彼此有距離地相處,會很愉快。

另外,樓主,你接觸的人只能說明這姑娘利己,計較,小氣,沒法推倒出整個族群。


坐標上海,浙江人。

突然想起之前一個朋友,跟她一起出去吃飯,她說:我最不喜歡上海這邊大家什麼都AA了,大家都是朋友,你付一次我付一次不就好了,還顯得不見外。

我AA,輪流付都沒問題。第一次吃飯,主動先付款了(主要是吃完了她也沒有拿錢包的意思)。後來跟她一起出去聚了好幾次,發現每次輪到她付款她都會挑便宜的地方吃。

然後她再喊我出去我都回絕了,哦耶。


我上海人,女。

上海人是比較獨立的,小家庭意識強。不喜歡占別人便宜,也不喜歡裝大方。親戚之間一般不涉及錢的債務。

講真,我看不慣有些地方一家錢混在一起。


推薦閱讀:

到了上海一定要去的地方有哪些?推薦理由是什麼?
如何評價舍弗勒《緊急求助函》?
學車怎麼都找不到感覺該怎麼辦?
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領養貓?

TAG:上海 | | 地域文化 | 上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