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為破壞之外,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珊瑚的減少?應該如何保護珊瑚資源?

《看客》第377期:珊瑚危機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潛入蔚藍,更多關於海洋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珊瑚是一種對生活環境要求較高的無脊椎動物,但只要在合適的環境下能創造出極高初級生產力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其生活環境要求大抵如下(不包括冷水珊瑚):

水溫22~29℃

光照較強的淺海

硬底質

強度適中的海流

水質(有機物很少,澄清,無機物含量和鹽度在一定範圍內並穩定,無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

生物方面天敵主要是棘冠海星

任何物化因素的強烈波動和天敵的大量泛濫都會導致珊瑚死亡

珊瑚死亡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珊瑚白化。 即珊瑚失去與其共生的蟲黃藻,最終珊瑚蟲死亡,露出白色的骨骼。

有點墳墓的感覺。

現在來說破壞珊瑚的因素,澳大利亞大堡礁的海洋公園在09年的一份報告:

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 Great Barrier Reef Outlook Report 2009 : in brief

這是他們評估出來的珊瑚破壞因素和危害程度。

大體可分為五類:

1.氣候變化: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向南北兩極發展的趨勢;海洋酸化引起生物骨骼溶解;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引起的海洋環流變化和海洋現象(厄爾尼諾等)。

2.徑流污染:富營養化造成水質污染;上游農業污染帶來的殺蟲劑對珊瑚有毒性;泥沙等沉積物造成水體渾濁。

3.海岸帶發展:濕地、紅樹林等海洋生態系統破壞的間接影響。

4.珊瑚礁地區的直接破壞:主要是漁業的影響, 上層營養級的捕殺造成生態變化;捕魚炸魚等造成的物理損傷;大法螺的過量捕捉造成棘冠海星大量泛濫啃食珊瑚;外來物種入侵。

5.颶風影響:曾經有報道颶風能讓一片珊瑚礁死亡48%的面積。

看一下表可以清楚的發現:

珊瑚破壞的主要大頭是氣候變化,海洋水溫升高,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都對大堡礁有著極高風險的危害。

其次比較明顯的就是殺蟲劑的危害和棘冠海星的爆發,棘冠海星在之前曾經是破壞珊瑚的主要元兇,但09年的評估海星只是高風險,而且在未來10~20年並沒有這一項,原因可能與人工殺滅海星的技術進步有關。

以上幾個幾乎都與人類有關,就算颶風也很可能與全球氣候變化緊密相關。

說到保護措施的話:

澳洲政府這幾年可以說卓有成效,雖然大堡礁已經被破壞了一大部分。

主要是針對這些問題出台了一些保護項目如

Reef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Plan

針對昆士蘭農業和Fiztzoy河工業進行管理

East Coast Inshore Finfish Fishery

旨在對漁業進行生態管理

Reef Rescue Plan

進社區下鄉搞宣傳建環保公司

Great Barrier Reef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 2007-2012

呼籲減排 這個沒什麼卵用。

針對棘冠海星 有了打毒針和海星收割機COTSbot的發明

COTSbot:

無需纜索便能在珊瑚礁中進行自主巡邏與監控,運用機器視覺搜索尋找棘冠海星。一旦發現棘冠海星,機器人就會從氣動臂中發射一枚膽汁鹽的致死性注射劑消滅目標。

海綿寶寶再也不會有一個叫做派大星的好朋友了 (┬_┬)

要說具體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做一些小事或許對珊瑚保護有所幫助:

1.堅決!不買珊瑚工藝品!

工藝品如把紅珊瑚的骨骼變成各種飾品,偶像,把件。

紅珊瑚是深水珊瑚,生長極為緩慢,一經破壞,不可再生。中國人對於寶石的狂熱不可理喻,之前還有報道中國漁船跑到小笠原群島(第二島鏈)撈紅珊瑚被日本人抓走了。

2.養珊瑚的人注意珊瑚體來源

國內珊瑚養殖正在興起,主要是用於觀賞用。有市場就有需求,盜採等現象也日益猖獗。

不管你是自己開珊瑚缸還是購買現成的整套水族箱,都請問清楚珊瑚及珊瑚礁生物的來源。

3.珊瑚礁潛水時候勿碰勿拿。

4.少吃珍稀的魚類

如蘇眉魚,很多餐桌上的魚類都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End----------------

順手貼點昨天拍的微距珊瑚照片好了


0 0 啊,我的專業啊。不請自來請見諒。

首先我們明確人類活動對珊瑚礁的破壞有哪些:

1 直接破壞:

——珊瑚的非法採撈不用說,為了普通珊瑚工藝品、高檔珊瑚首飾裝飾品,對珊瑚的直接採撈起來導致了珊瑚的死亡。

——還有對硨磲的非法採撈,南海沉船考古熱。都是對珊瑚礁的直接破壞。

——過度的觀光開發。觀光客潛水時候的腳蹼踢折,手賤的掰折等。

2 間接破壞

——漁業過度捕撈。珊瑚礁海域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因此珊瑚礁也是一個漁場。當幫助珊瑚避免被藻類覆蓋的草食性珊瑚魚被捕光了,生長迅速的海藻海草與珊瑚爭奪陽光地盤,覆蓋珊瑚表面導致珊瑚死亡,珊瑚礁衰退。還有就是比如之前有人提到的,對珊瑚天敵棘冠海星的捕食者的捕撈導致棘冠海星的爆發。

——污水污染。這裡包括生活污水污染、工業污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方面上看,是造成近海海水的富營養化,海藻海草爆發、浮遊動植物密度上升海水透明度降低也就是越來越渾,而珊瑚的能量主要依賴於體內共生藻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喜歡清澈透明的海水。工業污水污染主要是重金屬污染,不止珊瑚,也會造成其他海洋動物的大量死亡。

——光污染。珊瑚喜歡太陽光但不喜歡夜晚的人工燈光,過度光照對珊瑚的成長也是一種壓力。

——熱污染。比如核電站排出的水帶有大量的熱。而珊瑚即使生長在熱帶海域,也非終年處於高溫狀態。比如常見的鹿角珊瑚,對水溫敏感,當長時間水溫超過30℃珊瑚就會白化甚至死亡。

——土壤流入。比如說建築垃圾,或者因為近海植被被破壞,導致砂石流入近海覆蓋住珊瑚,珊瑚死亡。

然後除了人類活動對珊瑚礁的破壞之外,大自然對珊瑚礁也是比較苛刻的。

——颱風引起的大浪。大浪摧折珊瑚枝這個還算是自然折損。而失去定著點的珊瑚枝再新地方重新生長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就是小。

——海底地震引發的大海嘯。傷害程度就是大浪的升級版。加上海水擾動,海底的沙石將珊瑚覆蓋。

最後就是我們的熱點——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如何加速這個變化學界還是眾說紛紜所以我們現在先確認人類活動的確有影響但是影響多大暫且不論。

——海水溫度上升(包括厄爾尼諾現象)。海水溫度的上升的結果,是珊瑚礁白化死亡率的上升,還有珊瑚繁殖力的下降。另外,珊瑚往高緯度遷移,又或者是海藻海草、軟珊瑚開始取代硬珊瑚也是如今珊瑚礁生態學研究的一個方面。

——海水酸化。其實酸化也是海水溫度上升的一個附帶影響,海水的pH降低,變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珊瑚骨骼密度的降低、珊瑚骨骼成長速度的減緩。

——颱風變多。這一點前面說過,但是颱風數量變多、颱風強度增加也給珊瑚礁帶來了壓力。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理由

——珊瑚疾病增多。自然界的珊瑚不是不會得病,而氣候變化造成的環境壓力帶來的不僅僅是白化死亡,還有過程中導致的珊瑚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自然生病的機會更多了。

綜合,珊瑚礁生態系統的衰退,不僅僅是一個原因造成的,而是綜合因素的大結果。

對於如何保護珊瑚保護珊瑚礁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針對以上人類生活對珊瑚礁的影響逐個擊破。以後我會寫點專欄文章來介紹。


珊瑚對環境要求苛刻,溫暖、乾淨的海水~水深不超過一定範圍~所以地殼的沉降、抬升對其都是毀滅性打擊。你也可以讓@孫天任前輩順帶給你普及下各種橫版珊瑚、四射珊瑚,等有關珊瑚的故事


如何: 珊瑚地區私有化


我們在海邊用的每一抹防晒霜,都在慢慢殺死珊瑚。

之前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Haeretlcus環境實驗室公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防晒霜中使用的紫外線過濾有機化合物對珊瑚礁來說是一種有毒物質。研究團隊發現,防晒霜中的氧苯酮(Oxybenzone)不僅會殺死活的珊瑚,而且對這種無脊椎動物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此:它還會破壞成年珊瑚的DNA、改變幼年珊瑚的DNA,這意味著幼年珊瑚正常發育的幾率將變得非常低。

「多個海域進行的實驗表明,即使是非常少量的防晒霜,也會在18到48小時內引發大量珊瑚黏液滲出,並在96小時內發生珊瑚完全白化現象,每年戲水客身上被沖落的防晒乳量高達4000~6000噸。」

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的話,世界上99%的珊瑚礁在本世紀內都將經歷嚴重的年度白化過程。或許不久之後,人類將失去這一已經演化數億年的海洋生物。

然而對於日漸嚴重的珊瑚危機,我們能做些什麼?

近期鳳凰網推出的90後藝術家彭以利的珊瑚保育故事也許能帶來一絲啟發。

視頻封面「我的夢想是石沉大海」 - 騰訊視頻視頻 一個90後女孩為喚起人們的珊瑚保護意識,橫跨大洋在巴厘島海底放置了活字拼圖雕塑裝置,造出了一座「海市蜃樓」的奇蹟!

故事的主人公彭以利曾說過:「我是藝術專業的學生,我就從我會做的東西入手。如果我是學化學的,也許我會研究一種可以凈化海水的藥劑。一切要從自身出發,從能做的事情入手。」

所以環保不應該只是個口號,從我們自身做起,哪怕只是少塗一次防晒霜,就可以讓一株珊瑚在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天存活下去,或在退化區開始慢慢恢復。

想了解更多彭以利的故事,關注微博話題#就做不同我有話說#參與話題討論Sina Visitor System


還可以養殖海星……


有研究認為,珊瑚減少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變暖,或者說是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珊瑚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濃度增加,珊瑚形成的過程就會減緩,珊瑚的數量也會因此減少。另外,近海的環境污染也會對珊瑚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目前珊瑚保護分二個方面。一方面是控制對珊瑚的人為破壞,包括禁采珊瑚和控制近海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向海中放置廢棄沉船或者混凝土塊來幫助珊瑚附著形成。


珊瑚的自然毀壞因素?

首當其衝的是洋流和海流。

這是因為洋流和海流會改變水溫,改變營養鹽和食物碎屑(海雪),而這兩樣是最嚴重的影響。幾乎所有的珊瑚礁密集區,都生長在亞熱帶海流交匯區域。

洋流和海流變化雖然極為緩慢,但是災難性海洋氣候仍然有重大影響,比如說厄爾尼洛會顯著地改變水溫。水溫一變,白骨千里。

其次,是火山噴發。

不開玩笑,無論是地面還是海底火山爆發,都會帶來大量的重金屬化合物、硫化物和二氧化碳,更不用說高溫和不適合生物生長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灰。

這些玩意,要麼讓珊瑚重金屬中毒,要麼讓水體酸化,結果都是讓它們成片死亡。

還好,局部火山噴發的影響區域並不太大。

第三,是赤潮。

赤潮會迅速消耗水中的營養鹽和氧氣,絕大多數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會因此餓死或者憋死。然後赤潮會迅速腐爛,大難不死的海洋生物又會被毒死。

珊瑚也不例外,它們依賴氧氣、營養鹽、微生物,並會被腐爛產生的NO3毒死。赤潮一出,白幾個礁不在話下。

第四,生物入侵。

有各種各樣的吃珊瑚生物,其中最奇葩的,恐怕會讓各位有點吃不下飯,旅遊也很不舒服。

潔白的珊瑚碎片沙灘,多麼美麗!但它們並不都是風化作用的結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食珊瑚魚類的便便!

比如說鸚哥魚。它們身長嘴利,把大塊的硬骨珊瑚啃下去,然後用潔白的珊瑚沙便便轟炸海底!

諸位,下次帶妹紙去東南亞,千萬不要講這個梗!

啊?海星?好可愛!

不過其中大部分是吃珊瑚的。

某些區域生態惡化,連海灘淺水區都到處是海星,珊瑚礁絕逼不保了。


非常簡單,珊瑚生態圈滅絕是遲早的,人類不會收斂的,逐步佔有地球一切的空間和資源。想要保護,只有把人類這個物種有計劃的搬遷出地球生態系統,人類是生態食物鏈系統中脫離自然控制的存在,當人類具備了改變生態系統的能力後,應該撤離。歷史上滅絕生物的事件並不是沒有,但無論是小行星還是冰川等等各種強大的力量,改變了生態系統後,這些力量都撤出了,只有人類持續在這個系統當中,並且改變自然的力量還在增長,如果不撤離,整個岩石圈的各種生態系統最後就會被人類圈養起來。人類最開始是在其中,現在是互相衝突佔有,將來是消滅並佔有整個地球。


最最主要的就是氣候變暖導致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主流理論認為由於溫度變高,珊瑚體內球黃藻的光和系統2收到破壞,珊瑚會排出這些藻類,而這些藻類是和珊瑚共生提供營養的。白化珊瑚十分脆弱,同時容易遭受疾病而大量死亡。在過去幾十年內全球發生了好幾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死亡。珊瑚死亡後,原來的棲息地很容易被大型藻類佔據(褐藻),而這些地方就很難再重新形成珊瑚了。同時正常情況下的珊瑚也面臨著褐藻的競爭,從而失去領地。

另一方面,過度捕撈導致了珊瑚區的頂級捕食者減少(很多大型魚類),而很多魚類的食物是一些以珊瑚為食的生物,魚類減少後這些生物大量繁殖也會破壞珊瑚。從另一方面,人類大量捕捉海膽、鮑魚等以藻類為食的生物,導致藻類瘋狂生長,進一步影響了珊瑚。

如果要保護的話,只要人類不出現在珊瑚區就是天大的恩賜。目前很多國家都有珊瑚繁育研究,對一些遭受嚴重破壞的地方進行人工珊瑚種植,不過肯定沒天然的好就是了。


給大家看一些萌萌噠的珊瑚啊

向日葵珊瑚(或者梵高珊瑚,帥不)→ →

古葉珊瑚(很有年代感啊,70後?)→ →

熒光珊瑚(會發光,提供幽會場所)→ →

柳珊瑚→ →

西蘭花珊瑚→ →

柱狀珊瑚 → →

珊瑚大堡礁航空圖→ →

壁咚強推!!【TED】珊瑚衛士

關於保護珊瑚的問題,正如Kristen在TED演講中所說的,珊瑚其實對普通大眾來說是一個抽象名詞,不實際存在的物種,因為沒見過。

因此,如何讓大眾去保護一個存在於意識上的物種?

並不是通過宣傳冊、電視廣告、旅遊雜誌上去獲知保護珊瑚的方法。

她說,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珊瑚,了解它們的生活由來。

最終發現珊瑚的繁殖效率非常低下,而且每年只有一個晚上進行產卵,並且是在體外受精,如果有幸成功配對,你還得自己去找個珊瑚礁住下。

也就是說,一隻珊瑚蟲得開掛了才能活下去。

現在我們見到的珊瑚礁,往往已經繁衍了幾百年。然而,毫無疑問它們面臨的最大危機來自於我們人類。

Kristen並沒有嘮嘮叨叨說一些我們不愛聽不愛做的所謂保護措施。而是提出幫助珊瑚們提高存活率,創造一個珊瑚蟲寶寶們喜歡的生長環境。

想像一下,當你兩歲就得走進社會,你還能不能活下去?

海洋寶寶推薦:

【TED】我從31天的海底生活中學到了什麼

【TED】水下博物館

海洋物種大普查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Haeretlcus環境實驗室的Craig Downs等人於日前公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防晒霜中使用的紫外線過濾有機化合物對珊瑚礁來說是一種有毒物質。

研究團隊發現,防晒霜中的氧苯酮(Oxybenzone)不僅會殺死活的珊瑚,而且對這種無脊椎動物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此:它還會破壞成年珊瑚的DNA、改變幼年珊瑚的DNA,這意味著幼年珊瑚正常發育的幾率將變得非常低。

團隊分別對美國夏威夷和以色列埃拉特珊瑚礁周圍的水取了樣本。結果他們發現,遊客最集中的地方氧苯酮的含量也最高。

Downs表示:「我們在加勒比海至少失去了80%的珊瑚礁。任何一個減少氧苯酮污染的小小努力都意味著一株珊瑚可以在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天存活下去,或退化區開始慢慢恢復。雖然每個人都希望為珊瑚礁打造『育嬰室』,但如果不能從源頭扼殺掉影響珊瑚礁生存的因素或加強環境的保護力度,那麼一切的努力都將白費。」

為了估算氧苯酮對珊瑚礁的影響,研究團隊同時將成年珊瑚和幼年珊瑚曝光在氧苯酮濃度不斷增加的環境之下。他們發現,氧苯酮可以將幼年珊瑚外骨骼困住,這樣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另外,這種來自防晒霜的化合物還是導致珊瑚白化的兇手。據了解,珊瑚需要依賴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源。現在,由於海洋溫度的不斷升高,致使珊瑚所能依賴的海藻越來越少,珊瑚因此更易受到白化影響。Downs指出,它們並不是真的死亡,而是無法獲得正常的生長,這將致使它們重新回到原生動物狀態。

所以建議使用防晒潛水衣或水肺潛水衣

來源:cnbeta網站


現在全球周期性的高溫,也是一個問題,珊瑚是生態位非常窄的生物,雖然分布在赤道,但是超過28℃,非常容易白化。


由於黃赤交角的變化,南北回歸線移動,會導致全球氣候變化,中緯度地區受影響,珊瑚生存達不到所需的適宜溫度,就會向低緯度萎縮。於此同時,氣候變化也會影響河流對海水的輸入,應該也會有一定影響。

並不是學現代珊瑚的海洋沉積 留。


推薦閱讀:

這是什麼海鮮,求學名?
請問哪些鯊魚的卵是螺旋形狀的?
鯊魚如何馴服?有可能像動畫片裡面看到的坐在鯊魚背上出海嗎?
為什麼巨形的海洋生物很多,但很少見到巨型的陸地生物呢?

TAG:環境保護 | 海洋生物 | 珊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