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乎在提問「為什麼」時對後面的陳述無需提供任何證據的現象?
提問有很多種方式。 但其中有一種明顯誤導的方式是:為什麼+「表達個人觀點」。但這個觀點觀點經常會有誤導性,宣傳性,被利用來製造一些非常奇怪的情況。 最典型的例子是廣告,典型的格式有: 為什麼A產品火了?為什麼A產品賣得這麼火?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用B產品?B產品有什麼優點? 為什麼C產品受到了大多數人的關注?銷量那麼高? 以上例子的問題都在於,從未證明 ABC 產品是不是真的很火,是不是真的銷量很高,是不是真的大家喜歡,如果提問者不能證明其陳述的事實,這個問題很大可能根本就是來做廣告的,這種問題根本不應當進入大家的時間線,可知乎是否打算將自己定位為廣告平台呢? 另外一種例子是造謠,典型的格式有: 為什麼D同學做了XX事 / 說了YY話 / 參加了ZZ活動? 為什麼E事情中的F是這樣的? 為什麼G同學沒有HHH / 不願意III / 沒參加 JJJ? 以上的例子都在於,毫無求證的信口開河,陳述一個未經證實的事實,並且被人反駁後有時還會亂修改問題。或者發生各種情況。請問,知乎是否又打算通過這種方式鼓勵謠言的製造?尤其是,是否有合適的措施提醒回答者,問題陳述的情況未經證實,在證實問題真實性之前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 有一句話叫做,凡是問「為什麼」而不是先考證「是不是」的都是耍流氓,但知乎在目前看來,沒有有效的機制來遏制這種形式的耍流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因為知乎是一個文理交匯的奇葩網站。有很多人是哪怕架空和虛構都會覺得有趣的,甚至認為架空和虛構才有意思,追逐討論一件現實不存在的事情的那種樂趣。只是有的人喜歡討論未來社會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歡討論為什麼A產品火了(哪怕實際很冷)。前一種討論有一個叫「科幻」的概念去裝它,那後一種的又為什麼不行呢,其實也算是幻想文學。留一手對著照片給人打分,但他微博的重點不是打分,而是去虛構這個照片的人的 性格和生活。這其實跟寫小說的人物塑造基本功練習差不多。文科生的思想樂趣,理科生不懂的。
我的觀點是,問都問出來了,誰愛答可以答。大家之所以覺得不舒服,是因為感覺一旦問「為什麼XXX」,就等於說「XXX」已經是事實。這本來就是邏輯上的錯誤。我沒說XXX是事實啊。也許我可以加一句:「如果A產品很火。那麼為什麼?」大家可以自由創作嘛。那些一看到「為什麼XXX」的問題就以為「哦,現在都XXX了!」的人,其實是他們自己不懂獨立思考,聽風就是雨。這個不是提問者的錯。
算不算造謠就難說了。因為我看新聞發現造謠或傳謠是按事實定的,你當初說的那話,儘管從邏輯上講沒有明確,但造成了這樣的事實,給當事人形成了傷害,那也能定罪的。所以也要注意。什麼造謠啊,誹謗啊,本來就是對「言論自由」的一種良性規範。所以,原則上我們還是要支持「言論自由」嘛,真的是造謠或誹謗了,那再根據法律來辦。
因為伸手黨已經進化成張嘴黨了。
知乎開放註冊後,大量用戶進入導致用戶質量下降的必然結果。無法解決。
我覺得相比於寄希望於官方增設各種規則,不如維護好自己的時間線。
對於偽問題,要麼自行證偽,要麼直接忽略。
對於煞有介事地回答了偽命題的人,自然要清理出關注列表了。首先,「在提問「為什麼」時對後面的陳述無需提供任何證據」是一個普遍現象,多數人並不會負責地提問題
而知乎會教:如何在知乎提出一個好問題?
然後,「在知乎提問「為什麼」時對後面的陳述無需提供任何證據」時,就會遭到知乎近乎特有的思維方式:「任何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培養出了這種思考氛圍,是知乎值得驕傲的地方之一用戶有修改問題的權利,覺得問題有問題修改下不就行了?
「如何看待」 和 「為什麼」 這倆詞,貌似也沒啥區別。
很有趣,你的標題和內文的邏輯就是矛盾啊。標題要討論why +現象的提問方式,而主文就在用同樣方式闡述。我覺得大多數人首先會對現象問為什麼。然後才對邏輯問為什麼,對吧?我的這個闡述本身從我個人經驗得出,也許現象描述就不會得到你的認同。現象的局限和隨機性很大,而人的信息面有限。
不排除有廣告或者瞎編的人,我覺得還是少數。因為現在在知乎做營銷,難度還是很高,有經驗和方法的人應該不多吧
你提了這個問題,有人關注這個問題,就說明還是需要證據的。
如果你已經學會了怎樣不受外觀的干擾去理解意義,那麼你就應該採取一種超然而客觀的態度,這包括你要能夠區分文字的感官愉悅、魅力或奉承語氣(如果有的話)和文字所表達的觀點之間的邏輯。同時,你還必須能夠根據語言的語氣去判斷作者對於所寫內容和讀者的態度。換句話說,你必須知道笑話和觀點之間的區別。在判斷觀點性質的時候,你要同時做幾件事情,包括把判斷推遲到整個觀點完成時做出;把問題記在腦中,直到你已經決定何時、何地或是否能回答它們;用你所有相關的經歷作為現有觀點的反證。你還必須能夠捨棄那些同所涉觀點無關的知識和經歷。在你作這些準備的時候,你必須摒棄原來認為文字具有魔力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你要接受一個抽象的世界,因為這本書里幾乎沒有什麼片語和句子要求你聯想具體的形象。在鉛字的文化里,我們可以說某個人不夠聰明,需要給他畫張圖才能幫助他理解。而現在,聰明則意味著我們可以不藉助圖畫就可以從容應對一個充滿概念和歸納的領域。
為什麼有的人討厭通過閱讀獲取大量知識? - 知乎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868243有同樣的觀察思考,對於很多問題,我們並沒有去驗證問題的真實性以及客觀現實,而是主管憑藉自己的想法去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思維方式。
至於題主所說問什麼不需要提供證據,從知乎產品本身考慮,降低提問門檻,提高問題數量在產品上升期是很正常的運營策略;從提問者本身來說,第一可能是因為需要更多關注度所以自行改變事實但是問題更加有吸引力,有嘩眾取寵之嫌,第二可能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本身對於問題缺乏了解,僅僅是一時衝動太想得到答案了,當然對於思維縝密,不喜跟風,積極思考的人來說,找到一些好的問題比找到好的答案更加困難,這也是知乎目前流失一部分有水準的高手的原因。別問為什麼不需要,遇到這樣的情況,請點舉報。
- 提問時省略問題前提成立的證據可以理解:簡單陳述總難以絕對嚴謹(比如本問中足下亦未舉證,提出幾種格式但無鏈接,也無證據此現象的頻率確已屬泛濫),另能簡潔,大都應默許。
- 「凡是問「為什麼」而不是先考證「是不是」的都是耍流氓」有不妥。行為表現不完全對應心態和意圖。如果是「好心幹壞事」(題主,如果 年齡小?編輯習慣差(建議問題說明改必填,有最小字數限制)?)或不知道無形中做了廣告或謠言?
- 確有不可忽視的人利用漏洞產生不良影響。如果說這種縱容鼓勵了更多人提問及辨別警覺的提高呢?考慮「提高言論質量」,如果改進更決定提升精華問、答而非處置「泛濫」(那「知乎在目前…沒有有效的機制來遏制…」有問題,因為改善可不依賴這機制(當然如果大家都聖人,機制是否還實行也需探討) )?
- 「可知乎是否打算將自己定位為廣告平台呢」這句,知乎的內容管理規範有哪些?有禁廣告(一些答案附二維碼推廣,簽名附商店名或鏈接,請問是廣告否。同時有潛在廣告如個人實名:某些「大牛」。推廣:「治理應溯源、先擒王」嗎?本問批判是一角非冰山?)。而定位的話,內部與用戶可能不一。「分享您的知識、經驗、見解」未必是定位,但口號不側重提問和解惑,卻以提問為主,專欄文章功能卻尚開發中?
"哦,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嗎"
一個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的為什麼。給證據跟沒給一樣
先吐槽:題主不是也說不清楚你指出的現象的普遍性嗎?你沒有官方數據,自己也沒去統計嘛。再嘗試回答:這種問題自然與世界觀有關係了。那些題主眼裡的世界就是那個樣子的。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認清人的無知比知道更多。不過旁觀者應該能感受到題主問了個不好的問題是來自與自大還是無知。我建議答主們謹慎鞭斥自大者,啟發無知者,因為人的本質就是無知。另外有些題主看到你答案中"你眼中的世界"的時候,往往會修改問題,你不能從中獲得感動嗎?其實題主問得是:如何提高知乎提問質量吧。我答不上來但順便抱怨下:來知乎不久,但不知是審美疲勞還是知乎改版還是我不會用,感覺越來越難看到好文章和優質答案了。
推薦閱讀:
※知乎候選吉祥物中,你會為哪個投票,為什麼?
※為什麼知乎上動不動就談low,真正的low到底是什麼?
※給「知乎吉祥物創作大賽」投票,都要注意點什麼?
※知乎如果出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的青少年科普板塊會怎麼樣?
※知乎劉看山周邊為何還不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