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小說《好兵帥克》好笑嗎?

為什麼我讀好兵帥克覺得不好笑,覺得是那個年代的一些搞笑的方法,在這個時代笑點水漲船高後顯得過時了。為什麼還被列為名著?

你覺得好笑嗎?或者談談你對這本書的看法?


-

關於「搞笑」,我舉幾個例子吧。

馮內古特老爺子,「黑色幽默」的代表人物,他講過一件事:他說德累斯頓轟炸的時候,他們幾個人躲在地下室里,一直擔心天花板掉下來。有個士兵在那裡講笑話,雖然沒有人笑,但是大家都很高興他能說這話。這至少證明了他們「活著」。我還記得另一個事情,是說兩個戰俘一起去掩埋屍體,為了讓自己不害怕,只好互相講笑話。但屍體太多了,他們到最後已經習慣了,也就不講了。

我記得老爺子說,一戰的時候,海明威有個短篇叫《士兵之家》,有個士兵被人粗魯地問,他回家的時候看到了什麼。老爺子說,打過仗的人都不知道怎麼說。沒人講,老百姓對戰爭就會有很多神奇的想像,特別是那種「英雄主義」,比如《第一滴血》里史泰龍拿著機槍那種。德累斯頓啊,廣島長崎啊,很多人覺得太正常不過了。而那些沉默的人就跑回去寫小說,比如巴別爾的《紅色騎兵軍》,比如塞林格的《為埃斯米而作》。這本書也是在寫這些。

你看這本書裡面的「搞笑」,就得分好幾個類型去理解。比如開頭部分帥克拿「大人物」斐迪南大公開涮,就是正常的小人物對大人物的嘲諷,和我們日常拿領袖開玩笑是一個道理。但有些東西就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比如帥克因為開這個玩笑被關起來。這種事情看起來很荒唐,卻實實在在發生了。整本書聯繫到他有關一戰的背景,本身就很壓抑,小人物在那樣的環境底下沒什麼選擇。帥克雖然是「主人公」,但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見證者」的角色,類似《鼠疫》的主人公,他帶著讀者去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物「搞笑」的做法:比如一個數學教師為了不上戰場,偷了上尉的手錶,好讓人們把他關在拘留所里,這是《好兵帥克》的寫法。比如一個戰俘因為偷了屍體上的手錶被槍決了,這是《五號屠場》的寫法。小人物面對體制是沒有什麼反抗的餘地的,他除了「搞笑」沒什麼辦法。人會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去做很多看起來很反常的事情,這不是搞笑,是殘忍。「帥克」紀錄這些人的活動,但對這些活動不做什麼是非曲直的評判,這是一種詩性正義,它紀錄人所具有的東西。普通人不會有帥克這樣的運氣,只會是帥克看到的那些人。

所以該怎麼說呢?「黑色幽默」這種類型,內核是悲劇,本身是不搞笑的。就像馮內古特說的,幽默是對恐懼的生理反應,最極致的玩笑是無聲的,弗洛伊德把它叫做絞刑架上的幽默。

現實生活中有這種情形,它是那樣的無助,以致任何安慰都沒有用。

-


好兵帥克並不是為搞笑而寫的書,書中的情節大多數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如果說它多少有些喜劇效果的話,一是因為作者懷著對奧匈帝國最大的惡意進行了種種諷刺,二是因為那些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在身處於今天的我們看來實在是荒誕不經。

青年為了逃離不屬於自己的戰爭而剁掉了自己的手指,成百上千的士兵因為一個煞筆軍官想露一手而白白餵了機槍用屍體去肥地,一個什麼都沒做的孩子被莫名其妙當成間諜給絞死了掛樹上...荒唐,也許有些黑色幽默,但確實不太可能讓讀者笑出聲來。扯遠一點,二十世紀初科技的進步和社會改革讓歐洲人覺得自己已經處於文明的頂點了,結果一戰打下來所有歐洲人都懵逼了,管你是平民還是貴族,文盲還是高材生,統統拉進戰壕喂機槍,人已經不被當成人而是被看成屠宰場里的牲口了,最後連戰勝國在精神上的自豪和優越感也被打垮了,覺得這破洲遲早要完。好兵帥克被評為名著不是因為有多搞笑,而是親身經歷了整場戰爭的作者詳實地描述了「在一群神經病政客發動的神經病戰爭里,我所見過的那些神經病的事情」

一個奧地利粉看這本書,看到的是一個遲暮帝國瓦解過程里的種種辛酸(德棍看到的就是辣雞盟國拖我下水敗我錢財騙我物資坑我軍隊);一個諷刺愛好者看這本書,看到的是許多可笑醜惡的人,而這類人至今依然在我們身邊;一個自由主義者看這本書,看到的是個人命運在強權面前和歷史洪流里的無奈和抗爭...但是如果是為了「搞笑」而去看的話,大概不會找到想要的東西。


幽默,並不一定就是好笑。

慨自語堂大師振興「幽默」以來,這名詞是很通行了,但一普遍,也就伏著危機,正如軍人自稱佛子,高官忽挂念珠,而佛法就要涅槃一樣。倘若油滑、輕薄、猥褻,都蒙「幽默」之號,則恰如「新戲」之人「×世界」,必已成為「文明戲」也無疑。

  這危險,就因為中國向來不大有幽默。只是滑稽是有的,但這和幽默還隔著一大段。日本人曾譯「幽默」為「有情滑稽」,所以別於單單的「滑稽」,即為此。那麼,在中國,只能尋得滑稽文章了?卻又不。中國之自以為滑稽文章者,也還是油滑,輕薄,猥褻之談,和真的滑稽有別。

---------------魯迅《「滑稽」例解》


這本書很依賴翻譯!!!

我看過三個版本,但是第一個版本超好看,另外兩本看不下去……


《好兵帥克》是幽默文學的傑作,幽默和搞笑的定義是不同的。哈謝克寫出帥克這個人物形象來,不光是想讓你發笑,他還想讓你在笑完了後再深入思考一會。

荒誕是幽默文學的要素之一,而當這種荒誕並不來自於作家的虛構,而來自於真實的社會生活時,就會顯得格外有批判的力度。莊嚴神聖的帝國也好,宏大壯烈的世界大戰也好,帥克用他那一絲不苟的嚴肅正經的態度地將它們的偽裝剝了個乾淨。而在這個荒誕社會中生存的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肚子里男盜女娼的人,別說那個時代帥克能夠看見,到了現在仍然可以看見。

更別說那著名的龐克拉茨監獄了。在帥克的時代,這所監獄已經大張著門,等待著那些所謂「背叛了皇上」的受害者們。而到了後來,這所監獄又住進了伏契克,而伏契克在那裡依然看見了許多「」滿口說著捷克話、手裡拿著木棍和鐵棒的猛獸」,他們的殘酷程度「連很多德國蓋世太保都不敢看」,「折磨人和殺人完全是為了取樂」。伏契克還看見了和「《好兵帥克》中那個可憐的蠢蛋杜布中尉」一樣的,「集渺小、愚蠢、頑固、卑鄙於一身」的,以告密來獲取「生殺予奪大權」的妄自尊大的「小東西」。

難道帥克沒有見過這些猛獸和「小東西」們嗎?難道帥克沒有和這些猛獸和「小東西」們戰鬥過嗎?

在歡笑中要感受悲涼,但在悲涼時也不能忘記歡笑。這就是帥克的反抗。

只是,「我不知道我這本書能否實現我的初衷。有一次我聽到一個人罵另一個人: 『你蠢得跟帥克一樣!』這隻能說明已經與我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哈謝克著《好兵帥克》第一卷跋。


這書本來是讓我們哭的,沒人笑並不奇怪。

89年出生的我初中時讀過這本書,覺得還挺有意思的。等大家歲數大了,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想了。通過這一部小說,可以看清戰爭本身是多麼的荒謬和殘酷。而書中諷刺的現象,在我國也發生過一些。

它屬於諷刺小說,有黑色幽默的感覺,本來就是給捷克等被欺壓的弱小民族看的。而我們這些生活在天朝上國的人,是很難體會到他們的感覺的。《巨人傳》《堂吉訶德》不也差不多嘛,都是用荒唐的人和事來針砭現實社會。至於書中的許多故事其實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變的,包括帥克最後做了俄國戰俘。不出意外的話,作者最終會讓帥克參加蘇聯紅軍。

引用一段我在高中時候喜歡模仿的一段文字吧:

關於這件事,《布拉格官方新聞》發表了下列一段記載:

  殘疾人熱心愛國

  昨日布拉格街衢行人曾目睹一可歌可泣事迹。當茲國難危急之際,殊足證明我國男兒對年邁君主莫不急於竭誠報效。吾國今日實具希臘羅馬之古風,昔穆屠思·司開沃拉①之手雖灼傷,而猶率軍勇猛作戰。昨日一手執拐杖之殘疾人坐在輪椅上,由一老嫗推之前進,此情此景,即為神聖感情之動人表現。斯捷克子弟,身雖殘,而猶自願投軍,以期為我君主獻出其身家性命。布拉格通衢大巷對其所呼之「打到貝爾格萊德去!」莫不熱烈讚許,益足彰明布拉格人民對其國家及皇室之熱忱擁戴云云。

  《布拉格日報》也用類似筆調描繪,最後結論說:這個志願從軍的殘疾人後面還跟著一簇德國人,他們用身子防護了他,以免他遭受協約國⑹的捷克籍特務的毆打。

  《波希米亞報》登載了這段新聞,要求對這位殘疾的愛國志士應當加以獎賞,並且說,凡德籍公民願對這位無名英雄有所饋贈的,可以徑送到該報館去。

這種類似的報道確實曾經見諸報端,其實真正的捷克人怎麼可能會為奧地利人去前線送死呢?既然當時帝國的宣傳喉舌喜歡胡寫這樣的新聞,那好,哈謝克先生就編造出這麼一個痴呆來黑化一下奧匈帝國。黑的確實很好。

還有,諷刺政府將病人送上前線的:

  裝病逃避兵役的人們應受的苦刑都規定下來了,苦刑等級計分為:

  一、絕對的飲食控制——不論患什麼症侯,一律早晚飲茶一杯,連飲三日,為了發汗,每次隨服阿斯匹靈一劑。

  二、為了避免他們以為軍隊都是吃喝玩樂,每人一律大量服用金雞納霜粉劑。

  三、每天用一公升溫水洗胃兩次。

  四、使用灌腸劑和肥皂水及甘油。

  五、用冷水浸過的被單裹身。

  有些勇敢的人五級苦刑全都受過,然後被裝進一具小小的棺材,送往軍用墓地去埋葬。可是也有膽小的,剛臨到灌腸的階段就宣稱病症全消了,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隨下一個先遣隊馬上進入戰壕。

還有,諷刺鼓吹戰爭的現象:

士官生比格勒此時正在翻閱一疊自己剛剛動手寫,還寫得不

多的稿子,那上面寫的全是些和戰爭有關的東西。因為他不僅想

在戰場上出人頭地,而且還想成為專門描寫戰爭的作家。他寫書

的想法是從一些新穎的標題開始的,這些標題雖然較為如實地反

映了當時的好戰情緒,但是並沒有深入展開,所以在他的稿紙上

只是一些未來著作的標題。

《大戰中的軍人形象》、《是誰發動了戰爭?》、《奧匈帝國政策

與大戰的產生》、《戰地紀要》、《奧匈帝國與世界大戰》、《戰爭中

的教訓》、《關於戰爭爆發的通俗講話》、《對軍事與政治的思考》、

《奧匈帝國的光榮日》、《斯拉夫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戰爭文

獻》、《世界大戰史文獻輯錄》、《世界大戰日記》、《世界大戰每日

評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大戰中的本王朝》、《作戰中的奧

匈帝國各民族》、《爭奪世界霸權》、《我在世界大戰中的經歷》、

《我的從軍紀事》、《奧匈帝國的敵人如何作戰》、《勝利屬於誰?》、

《我軍官兵》、《我軍士兵值得紀念的業績》、《大戰期間見聞錄》、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奧匈英雄錄》、《鐵旅》、《我的前方書

簡集》、《我先遣營諸英雄》、《野戰軍戰士手冊》、《戰鬥之日於勝

利之日》、《我的見聞錄》、《在戰壕里》、《一個軍官的自白》、《與

奧匈帝國的子孫們一道前進》、《敵機與我軍步兵》、《戰鬥之後》、

《我們的炮兵是祖國忠實的兒女》、《哪怕所有的魔鬼與我們作

對》、《戰略防禦與戰略進攻》、《血與鐵》、《不是勝利就是死亡》、

《被俘的我軍英雄》。

多說了都是淚,要知道奧匈帝國在一戰中陣亡了120萬人,其中許多根本不是奧地利和匈牙利人。能用輕鬆的筆觸寫出這種小說的人,估計是個樂天派。希望哈謝克在天堂能寫完這本小說,讓我們的好兵帥克帶著紅軍打到布拉格去。


大學時,同宿舍的有段時間對話,喜歡用好帥里的比喻:

你丫冷靜的像條黃瓜,你丫沉默的像座墳墓,你丫聞聞我的拳頭上是不是有墳墓的味道。。。。。

我們是文科專業。

後來看了我曾為國王效勞,烈日長虹等捷克電影,感覺這個民族有種特別的氣質,擁有一種超脫表面的苦難與哀傷,追求深層精神聯繫的意識。

如果你把好兵帥克,絞刑架下的報告,米蘭昆德拉這些不同時代立場迥異的作品放在一起讀,會發現某種共通之處。

對把苦難和專制強加給他們的對手,不管是皇帝、納粹還是那啥,他們的嘲諷總是多於憤怒,一下子就讓他們的凶暴強大的對手顯得無比渺小可笑,這真是全世界各民族最獨一無二的特質……


80年代生人,我記得小時候看好兵帥克十分開心,不忍釋卷。一開始只在雜誌找到了些選段,後來譯林出了蕭乾老師的節選本(青綠書皮),馬上用零花錢買了本,也讀了很多遍。

原著略為冗長,有很多天主教和捷克語相關的笑料,也不好翻譯。所以覺得不好笑的人是不是讀的版本不對?


這不是個悲劇嗎?一個人悲劇的一生??


我感覺很好笑啊,可能我腦筋不太好使,跟帥克差不多,所以產生共鳴了。作品沒能完成感覺好失落::&>_


我沒看懂,而且也沒笑


推薦閱讀:

心愛的書應該與他人分享嗎?
推薦幾本雜文或者時評或是點評社會熱點的書唄,象梁文道的常識。?
一份平靜的書單?
有哪些老饕寫的關於美食的書籍值得推薦?
大家有沒有看過什麼書後覺得對自己影響很大的?

TAG:小說 | 閱讀 | 文學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