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在國內哪些地方盛行,現在年輕人如何評價?

自從看了天涯情感版塊,才知道彩禮居然在很多地方盛行,且並不限於農村。看了很多帖子,頗有恍若隔世之感,很想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怎麼評價這個問題


這段時間剛剛好和朋友閨蜜們談到這個話題,除我這個來自廣東深圳的姑娘對嫁妝彩禮一概不懂,她們都默許且贊同嫁妝彩禮這種東西。

閨蜜A來自山西太原,明年不出意外要嫁人了,對象是杭州人,兩人大一談到現在大三了,杭州有房有車,男方大四,經濟尚未獨立。A和我談起彩禮和嫁妝,杭州彩禮至少30萬,嫁妝的話她媽媽給她準備的不止20萬。據說太原市彩禮十八萬起,農村的話要在村裡蓋房,兩層,一個四合院,然後再在縣城買套房和車,女方還要一套金首飾,這是最低標配。

不過這兩人感情好,兩家都不差錢,到時候應該什麼都會談妥的。希望她嫁得舒舒服服的。

舍友B來自山東萊蕪,她不怎麼懂彩禮嫁妝,但是我說20萬彩禮的時候,她說,20萬?好少啊,我媽一定不會讓我嫁的……

A和B的不同是,A的彩禮和嫁妝都是歸小家的,也就是夫妻倆的;B的概念是,彩禮是給女方家庭的,嫁妝是自己帶過去的私人財產,婆家不可以動的。

舍友C雖然是個拉拉……但是她也覺得20萬彩禮算很少了。

舍友D是浙江湖州人,家裡準備給她招個上門女婿,這個不談。

說完我覺得我的世界有點亂……

從小我一直覺得彩禮啊嫁妝啊就是大人們隨口的段子,因為我們那邊的確沒有人把彩禮和嫁妝當作是家長里短的談資啊……

A說要彩禮要的不是錢,要的是那一份重視,公婆除了彩禮的30萬,還要給100萬給兒子買房子,幾十萬買車,寫的雙方的名字,等於給了女方一半,才能讓女方在婆家有底氣,婆婆不敢給她臉色看,因為再結一次婚的成本太大。

B說父母把女兒養這麼大,鄰里街坊親戚朋友的女兒都是這樣嫁出去的,收點彩禮是面子好看,為了讓父母心安。

她們說我別傻,反正是個女孩子,不用擔心,男孩子家裡沒有十幾二十萬,也得考慮一下這戶人家能不能嫁過去。

我於是上網查了查各地的彩禮,真的是五花八門啊……山東花式彩禮佔據頭榜(突然想找個山東男票呢喵),而重慶不收彩禮的很多。

那,講到我們大廣東了。少的話走個形式,一邊給個幾千,然後就隨你們這群小的一邊玩去了。多的話也就一萬到五萬吧。我覺得一定是大廣東看到其他省都收彩禮,於是隨便應付一下,「我們還要騰時間賺錢呢,時間就是金錢啊,哪有功夫坐下來談彩禮嫁妝,還有討價還價,又不是做生意。」

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一、 18歲以後,我們就成年了。當然,大部分大學生20多歲,畢業後才能有經濟獨立的能力,一般來說,工作個兩三年才算穩定,加上自己比較會理財的話,手裡有個兩三萬還是可以的(我是傳媒喵,行業工資感覺不會太低)。如果30歲之前談婚論嫁,房加車再加彩禮,男方憑藉個人能力很少有能負擔得起的。於是,父母成為了依靠。我個人非常非常不喜歡工作穩定,經濟獨立後還需要管家裡要錢的行為,特別是一下子就要個百八十萬。父母養兒女,難道不是重在過程嗎?我們不可以選擇我們的出生,父母可以說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他們承擔了撫養的責任,給了我們愛,我們也在成長的過程中,把歡樂帶給了他們。父母把孩子當作附屬品,所以才會事事限制,「他的事就是我們夫妻倆的事」,反過來,孩子也認為「父母的事就是我的事」。這個在孩子成年之後特別彆扭,啃老族,還有拿姐姐的彩禮給弟弟做娶妻彩禮的事,就是因為「分不清」。親兄弟還明算賬呢,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夫妻是共同承擔風險的團體,而孩子長大後,就應該脫離了這個保護膜。我們之間談「親情」不談「錢」。

甚至家境不怎麼好的地方,彩禮是向親戚朋友借的(比如一些地方彩禮60萬以上甚至100萬)。這個讓我更反胃。明明夫妻兩個憑著自身努力可以一起生活,一定要逼男方家庭去借彩禮才能結婚,借錢要還,這個錢怎麼還,還不是父母還。不是小數目,男方若是婚後還,媳婦肯定會鬧,就等於結婚分期嘛!男方家庭就容易在還錢過程中產生矛盾衝突。

二、我並不認為彩禮出多點,婆家就會不敢為難女方。任何地方都有「太后病」的婆婆,婆婆和媳婦是天註定的冤家,最好的就是表面上過得去,已經謝天謝地了,親媽可以因為你的錯誤原諒你,婆婆你試試?沒有涉及自己權益時,好話誰不會說?

夫妻倆吵架時,彩禮嫁妝也是提供吵架的源頭,婆婆萬一存了「我家花了60萬把你娶進門,你怎麼還這個德行」的心呢。

離婚成本大大增加,財產都不好分,婆家當然不願意讓一個外人分走家產,死死拖著不肯離婚,或者騙離婚,讓女方簽協議,B親戚家的一個姐姐就是被騙離婚,最後只拿了6萬出戶。想一想都覺得人生充滿宮斗劇,你就算是超人,也禁不住在平時要工作的時候,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擾亂生活。人的惡是一點點逼出來和縱容出來的,有共同利益的時候當然齊心協力,「娶妻生子,延續後代」是共同利益,「面子上過得去」是共同利益,一旦這種約定俗成的契約失效了,有一方想要脫離這段關係了,「如何讓自己的損失達到最小」是各自利益,就是說男女雙方都在搶。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你不讓我離,我就不給你生孫子,拖死你!

這個世界太亂了……

本喵表示震驚了。

三、結婚本來不易,不是所有人都如願以償地找到那個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不是所有婚姻都能天長地久。世界上艱難的事情這麼多,我們還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來苦自己,苦愛人。有房有車固然好,婚姻沒有物質基礎也不行,但是不是只有物質基礎。拿著父母給的錢過自己的生活,真的好嗎?雙方意思一下走個形式,沿襲一下中國傳統習俗就好,一兩萬就當給孩子的祝福費了,不影響三家的生活,也不沉重。

最後,我很開心我是深圳姑娘。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我能夠攜手的人,我希望我們能夠天長地久,但我也理解世事變遷,人心難預測,如果最後結局不是好的,我希望我們各自是好的。

我愛你,我不捨得讓我們的生活那麼沉重,我心不安。

我也愛自己,如果我一個人可以經濟獨立,兩個人為什麼不可以?

我愛家人,我們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我們是親人,我們聯繫,我們傾訴,我們幫力所能及的忙,我們過年過節相聚一團聊聊過去的一年的故事。

PS: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觀點,並沒有任何地域歧視,就事論事。我知道地方風俗不一,我只想給這個越來越新的世界增添新的見解。


學習工作生活去過好幾個地方,彩禮問題上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越窮的地方彩禮越重!越窮的地方越傾向於賣女兒!

讀書時關係最好的三個同學相鄰地區的,文化習俗接近,比較窮,他們都提到當地嫁女兒彩禮非常高,遠遠超過當地收入水準,結婚基本要借錢。還有個非常不講原則的地方——新郎上門接新娘的時候,女方家往往會節骨眼上臨時加價,不然就百般刁難。類似新聞網上有報道過,有小夥子婚禮當天受不了獨自回家了、小伙受不了高額彩禮自殺。

我老家經濟尚可,不算窮。我們那也有彩禮,但據我所知,彩禮不會高到讓人負擔不了的地步。一般家庭很少有賣女兒心態,但多比較傳統,覺得彩禮是規矩,是個形式。男方彩禮越多,女方嫁妝也多,有的會把彩禮讓自己女兒帶過去,不過算在女兒名下。如果自家還有兒子要結婚的話,可能會多要,但基本雙方都能理解和接受,不會存在太大的負擔。定親那天,雙方都會邀請各自親人以及當地有點名望的,定下結婚日期,下「聘書」,就像合同一樣,確定彩禮金額,事後一切按照「聘書」來。婚禮當天討喜氣,頂多發香煙、禮品之類,也沒有網上那種惡俗的鬧洞房習慣!

曾經在深圳工作過,一朋友在福建工作過,聽他講福建某地(貌似浙江某地也有類似風俗),用他的話說,借高利貸下聘禮都划算。那裡嫁女兒的話,嫁妝特別豐厚,往往是男方聘禮的幾倍!!!

總的來講:底層賣女兒,中層不賣女兒,高層幫助女兒。

濕在人為(ID:idashiorg):喜歡研究性學,做過安全套,科普專業接地氣的兩性知識


我記得我女同學結婚後她的婆婆到哪裡都說我的兒子了不起 娶媳婦不要錢。對同學態度也一般般。在我們這裡是有彩禮一般男方靠經濟能力出比如男方出6萬,女方的嫁妝是10萬也就是說男方6萬女方結婚後帶回來的,沒有一家說男方給6萬女方出比6萬低的數字。-----------------------------------------------------------------------------------------------------------對於有些男性說什麼女方父母賣女兒這一說,我只能回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有錢娶沒錢靠自己努力再娶,不然別BB,現在是女人靠感情用事,而男人才過於現實。


窮人家的女兒要彩禮,富人家的女兒送嫁妝。我國自古如此。


我的擇偶標準一向是:結婚不擺酒,離婚是朋友。

一句話回答了題主的問題,也在此順便征個婚,能做到這兩條的未婚健康陽光的男人來聯繫我吧~233

註:擺酒不是喜宴上不喝酒,是廣東話擺酒席的意思。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窩又來鳥~鑒於許多人對這兩句話的誤讀,我再說的明白點兒~

中國的文字語言藝術講究雙關,伏線,和留白之美,當然許多人欣賞不了也沒有足夠的天資能領悟到這種美。

我就再說的明白點兒吧!

離婚是朋友那句,我只希望離了不要搞的老死不相往來,意思是男人要有男人該有的氣量。而擺婚宴也不是絕對僅僅字面意思,是不希望以後的伴侶炫耀奢侈價值觀不在一個水平面!

以上。


這就是我不愛回家工作,不想考公務,寧願就在帝都寫代碼的原因


陋習。


沒聽說過。


我說個事吧!我姐結婚沒要彩禮,現在她婆婆動不動就說她兒子厲害,娶媳婦不要彩禮……甚至吵架就讓她兒子換個老婆,反正不要錢!!!!

所以我認為,這個看男方能力,一般年收入的1/3倍,收還是要收的嫁妝也是要的,但是別全部置辦嫁妝,自己存起來……為嘛?專治各種惡婆婆。


脫離嫁妝談彩禮都是耍流氓,如同拋開權利談義務一樣。

古時,嫁妝不算家庭共同財產,不存在返還。如果休妻之後,女方可以帶走所有嫁妝,因為古代的嫁妝是有詳細記錄,甚至在官府備案的。如果男方侵佔女方嫁妝,女方可以依律告上官府。其餘家庭財產女方無處置權,不另 進行分割。女子用嫁妝幫婆家渡過難關往往是一時美談。

不知何時起,某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選擇性繼承了彩禮,忽視了嫁妝(中國特色女權主義者不要對號入座)。


嫁娶觀念不消失,彩禮嫁妝就不會消失


感覺在全國都盛行吧。

對於結婚的話,女方父母第一關心的不應該是男孩到底靠不靠譜?


看到這題好像有點兒意思,不小心以為誤入天涯了。

首先亮觀點:彩禮可以理解,但覺得沒有啥意思。

作為農耕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聘禮和嫁妝的紛爭不知道讓多少本可以是和睦親家搞到反目成仇怒撕鴛鴦譜。古時候彩禮的內部邏輯我認為是娘家讓渡自家女兒所有權的資本,婆家顯示自家實力、彌補娘家撫養費用及買斷婦女所有權的。當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作為女方在男方生活的補償金及保證金。

現在雖早就變了天,男女平等了,但這個內部邏輯好像還是通用的。

聽過同事家去提親時女方提出彩禮要求,彩禮十五萬,黃金半斤,最後「砍價」成彩禮十萬,黃金150g,還先預付了三萬元定金,父母雙方及同事本人一起簽訂了份協議,如男方違約,定金不退,如女方違約,則定金全退,並給予利息補償,我聽了都呵呵呵,這購銷合同太有趣了,常常消遣他快點兒攢錢付掉尾款。兩個人面對面難道不會想起這個價碼么?沒有啥意思的事兒喲。

至於我本人,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遵循禮俗,尊重雙方家庭的習慣,但豐儉由人量力而行,也就是所謂的形式主義,有個樣子就得了。一旦討價還價了就覺得有種待價而沽的感覺,蠻傷害感情了。


挺好啊。限於農村?那不可能全國哪個城市沒有,區別至少要的多與少罷了。

網上一直說什麼是農村的陋習,憑什麼給彩禮之類的帖子那是多如牛毛,我也看過很多,第一次回答下(純屬個人意見)

先往大了說: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流傳的文化,雖然法律上沒有承認,但它在人們的心裡已經成為一種定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就像曾經的女權運動,無數人付出了血的代價,但到今天,男女真的平等了?

再往小了說:這個社會總體來說還是獨生子女多吧?人家女方父母養個女個容易么?辛辛苦苦養了20幾年,然後住在了別人家,給別人家洗衣做飯,哺育後代,操勞一輩子,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我估計沒多人沒聽過這句話吧,就目前的社會現狀開看 要麼自己住 要麼就是和公公婆婆住,咱就不和女方老人一起住呢 也不說沒有 但和公公婆婆住的佔8成吧,那你們一家5口吃飯其樂融融的吃飯時(算倆位老人和生的孩子),可想過還有倆位老人孤獨陪伴?那這又拿什麼去補償?

最後再說:作為男人,不管我是有錢沒有錢,彩禮我是不會少下一分,有能力,我會多給,這不是顯擺自己多有錢,也不是在裝13,我只是想告訴我的岳父岳母,我有能力有誠意更有信心去照顧好二老的掌上明珠,讓他們放寬了心交給我,僅此而已。

至於別的什麼,都是扯淡,其目的要不自私,要不就是更加。。。。當然我說的是大部分的,對於那些故意多要錢或者什麼的女方家長不屬於我以上發表的言論中。

如果是很看重風俗的地方,比如農村。那麼彩禮是必須有的,一般彩禮給的越多,說明男方家裡越重視這個女的,女的越有面子。婚後對女方也更好。如果不給彩禮,女的還嫁,說明女的命賤。女方父母臉上沒光。

如果是城市,或者周圍人覺悟都很高,可以不給,但是如果很重視這個的地方,彩禮是必須要給的。除非你願意結婚的時候被周圍大爺大媽們嘲笑。讓你的父母抬不起頭來。

另外,你可以這樣想,彩禮是給你了,但是你結婚後是會把彩禮帶到婆家去的。對男方並沒有影響。他不給彩禮是沒有根據的。

男方拿不出那麼多錢來,你如果真愛他的話,可以讓他象徵性的拿一點出來,幾萬也行,是個意思。反正都是形式的事。不給說不過去。

另外從女方這邊來講,一個準備要結婚的男人,手裡能沒有幾萬塊錢的存款嗎?沒有的話,父母不會資助他嗎?湊個彩禮錢還不好湊?哪怕是借也能借來呀。除非是男方窮的連幾萬塊錢都沒有,你覺得你嫁過去能幸福嗎?男方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沒有上進心。一個工作幾年的人,連幾萬塊錢都攢不下來,他有沒有上進心可想而知。另外他的父母連彩禮都不肯幫兒子湊,你嫁過去能幸福?

從心理學上也表示,彩禮可以代表男方對女方的重視程度。

他真的喜歡你,借錢也會去湊彩禮。他家裡對你很滿意,也不可能不拿出老本來湊彩禮。不給彩禮就說明男方或者男方家裡不重視你,不喜歡你。相對的,給你的彩禮越多,越能代表男方家裡有多喜歡你。

另外,你收的彩禮越多,你過門之後他們越能珍惜你,因為你是花了錢的,是投資項目,你結婚之後,如果要離婚他們就賠了。所以他們會對你好。

還有一種可能性,男方有錢,就是不願意出。他覺得你不值得他出這麼高的彩禮錢。他想一分錢不出就把你娶回來。他和你在一起,也是因為你不計較他不為你花錢。他也知道,現在沒錢是娶不了媳婦的,所以你不要錢,他就會覺得撿著便宜了。不給錢你都願意跟著他,你覺得他以

後會重視你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的就不會珍惜。人都是如此。

是否化妝就看你們需要了。不過一般女孩都希望自己當天是最漂亮的,所以即使沒人要求,也會化美美的妝。你這樣的還真沒見過。不過對於這一點並沒有要求,化不化都沒關係。

衣服也沒有要求必須誰買。誰買都可以,沒人計較這些。因為都準備結婚了,女方把女兒都給了,還會讓女兒因為沒有衣服穿而受委屈嗎?男方通常也不會因為衣服,讓到手的媳婦跑了。所以衣服通常都是雙方搶著結賬。誰搶到了誰就結。沒聽說過雙方推著不買的。

也就是說化妝和衣服都是小事,影響不了你們今後的婚姻。你也不可能告上法庭去判決衣服應該誰買。覺得值得可以女方退一步,自己掏錢,覺得不值就可以不結婚。

但是彩禮一定要堅持。這是女方的權益。

現在不是基本不都是男方女車娘家居么?男方出一定數額的禮金給女方,女方陪點嫁妝過去,但也都是儘力而為。這麼堅決表態不想給禮金的人,只能說明不在乎妻子的感受,說他們那裡沒有這樣的習俗那他有沒有問女方家的習俗呢,憑什麼就一定要按照自己那裡的習俗來辦事呢?男方肯定沒有想到女方要的不是錢而是結婚中的習俗所帶給你的滿足。相信大多數女性並不在乎禮金的數額而只是看中這個形式。如果你家一貧如洗我想即使你給女方禮金你也不會要的。

關於我上面的說的從古就有,還真有人去百度什麼的查找,然後私信給我說沒有。呵呵,這段不知道能不能給你解釋。

---------------請叫我華麗的分割線------------

先來說說我國古代婚禮儀式,古籍《禮記.昏禮》上載∶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另《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

「六禮」即六個禮法,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另《夢梁錄.卷二十》∶「婚娶之神,先憑媒氏。」因此,媒人是締結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納采俗稱「定親」,就是當兒女婚嫁時,由男方家長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提親。男方在納采時,需將大約近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方;女方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

問名也稱「生庚」,俗稱「八字」。女方同意男方提親後,女方家長將女兒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等,書寫在紅帖子(庚帖)上,給男方帶回。男方收到後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問卜吉凶,決定雙方八字是否適合無沖煞,或將女方「八字」放在灶君前,若太平無事的就是八字相合。合者擇日期送求婚帖子,否則須將「庚帖」退還女方。

納吉又稱「過文定」,在《儀禮.士昏禮》上載∶「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即男方問名後,若是結果是吉兆,雙方八字沒有相互衝剋,同時要向女方報喜,婚事就算初步議定了,就是俗稱的「訂盟」、「訂婚」。

好好看看這裡!!!!!!!!!!!!!!!!!!!納徵又稱「納幣」,是六禮中最關鍵的一項。《儀禮.士昏禮》載有∶「征,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就由媒人給女方納送男方的聘禮、聘金、禮金以成婚禮,所以俗稱為「完聘」、「大聘」或「過大禮」,此時女方需回禮。納徵以後,婚姻進入正式準備階段。

請期又稱「乞日」,就是男方擇定結婚良辰吉日,並徵求女方同意,俗稱「提日子」或「送日頭」。

親迎或迎親,是古代婚嫁儀式中最複雜、重要的儀節,是女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民間俗稱為「迎娶」。結婚當日,新郎依禮先往女方家。女方家長在門外迎接,進入女方廟堂之後,拜祖先,接著新娘出房門,新郎偕同新娘一起載往男方的家裡。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便送入洞房。

後世在談論婚嫁時,常常把六禮和三書一起搭配沿用,三書分別是「聘書」、「禮書」、「迎書」。「三書」的作用應是古人為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記錄,但「三書」並非周制昏禮。

聘書是訂親的文書,在納吉(過文定)時用,男方交給女方的書柬;禮書則是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就是禮物清單,詳細列記禮物的種類和數量;迎書是迎娶新娘時用的文書,就是在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的。

其實這種古禮早已被化繁為簡了。到南宋時,六禮被並為三禮,依序為納采、納徵、迎親。到了清代又再簡化為二禮,只留了納徵與迎親。而在現代婚禮習俗中,三書六禮的納徵是被保留比較完整和較受重視的傳統禮節了。

在三書六禮的繁雜婚嫁禮節中,送禮和回禮是所有過程中的主要活動,所有的禮物都要插金花、披紅綢,而簪花掛紅則象徵著喜慶吉事,所以習稱彩禮為「花紅」。

大家還是應該正確的來看待訂婚禮金的這件事,女方也不用看得太重。在如今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裡,不要要求女方就一定要收男方禮金,也不要老想著面子、風光大嫁的問題,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只要男女雙發兩情相悅、門當戶對,男方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一份禮金就已足夠。老祖先的東西,我們要辯證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彩禮錢,在我看來就是賣女兒賣一個好價錢。

長得漂亮,學歷高都能給彩禮加權。

可是為啥沒什麼人給嫁妝呢?

如果說是彩禮是新人的婚後資產,那為啥還要給彩禮呢?即便給女方也該準備不低於彩禮的嫁妝吧!

結婚是將兩家聯繫起開的最穩固的方式,以真心相交必然一方有難另一方全力以赴。

那這個彩禮又有什麼必要?

即便掏的起那十幾萬,也挺憋屈的吧。。。

(話說我這麼想會不會活該沒女朋友?)


封建社會不是都結束那麼多年了嗎?

評論真是閃瞎我的眼

在這個自由戀愛、男女平等的時代,

你遇見一個人,愛上一個人,想和ta結婚,

然後是坐下來談價錢?

而且是談父母出資的價錢?

不是你們二人組織家庭嗎?和父母有毛關係?

還有說價格談不攏婚就不結了的,

把自己當成豬肉賣嗎?

坐標成都

身邊沒有任何朋友結婚有彩禮嫁妝

兩個年輕人組織家庭,家裡有能力幫襯買車買房當然是好,家裡沒有能力或不願意幫襯也無可厚非。

結婚是自己的選擇

不要捆綁父母的錢包,還要捆綁對方父母的錢包就太不要臉了。


感覺這個問題是知乎用戶雙商過濾器……


我家是農村的,我今年22歲,女生

我聽過臨結婚前女方家借彩禮名頭獅子大開口最後掰了的;

也有女生沒結婚就住在男生家裡,被准婆婆嫌棄,最後不給彩禮錢的。

在我們那裡,對大部分人來講,彩禮錢的多少代表著男方家裡的態度,

同時彩禮錢多也表示男方家景殷實,女方不會受苦。

再者說雙方父母都會為孩子著想,好多女方父母會用彩禮錢加上自己的積蓄幫他們小家添置東西。最後還是新婚夫婦受益。


自認為不要被封建思想所累,剛開始談結婚時候什麼都不要,覺得有真愛就好!可是婆家或許覺得我是倒貼了,做出很多過分的事情,比如讓男友再和其他女孩談談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等等!一番折騰之後明白,跟懂的人談感情,跟不懂的人該談錢還是要談錢!


中國漢族傳統文化里,愛情相關的神話故事大都是一個相似的套路。

人和人相戀,人和鬼相戀,人和仙相戀,人和妖相戀,剛剛開始是自由戀愛,美滿和諧,劇情打動了所有人,獲得祝福滿滿。

牛郞和織女。

梁山伯和祝英台。

劉蘭芝和焦仲卿。

董永和七仙女。

楊過和小龍女。

白素貞和許仙。

聶小倩和寧采臣。

賈寶玉和林黛玉。

劉彥昌和三聖母。

這是故事的開端和背景。

但是他們兩情相悅,太順利了,要這麼發展下去,很快故事就結束了,這戲沒法看。

不行!!劇本要有高潮,要有轉折,要製造點矛盾和衝突。

所以就安排一個棒打鴛鴦者。

通常安排的是女方其實不是自由之身。

最俗套的就是妓院老媽子一手調教成的頭牌,欠著妓院的債的。

要高大上一點的就說與仙界關聯,有仙規束縛。

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需要藉助幕後一個boss的力量,或者獲得boss的同意,他們的戀愛才能修成正果。

比如,織女,林黛玉,聶小倩,七仙女,三聖母,都不是自由身。

安排的boss通常是保守主義的大反派,比如法海,玉帝,王母,二郞神,賈母等掌權者或者世俗禮教,門派的清規戒律等。

此時,男主壓力山大,觀眾也壓力山大。

這是故事第二階段,情節在繼續向前發展。

第三階段,就是矛盾激化,衝突爆發的階段。

男主和boss明爭暗鬥幾個回合下來,不分勝負。

男主代表新力量在抗爭,boss代表保守勢力在維護舊秩序。

這是故事的高潮階段。

到了最後是第四階段,要大結局,總得有個結果吧。

想寫成喜劇就想辦法讓男女主角相聚。

男主精神感動天地,此時感動更高一級boss,或者獲得神秘力量或高人相助,戰勝boss,有情人終成親屬。(許仙和白素貞)

想寫成悲劇就多種多樣了。

有陰陽兩隔的(賈寶玉林黛玉),

有受限制團聚(在銀河兩岸一年見一次)的,

有雙雙殉情的(梁祝化蝶),

也有分手再找其他的。

單純依靠自身力量蔑視一切並順利解決的情況也有,比如楊過與小龍女。

這是金庸老先生的美好祝福,心領了。

看到這麼多有情人受困於彩禮嫁妝這一關,深深覺得,太平天國,辛亥革命,解放戰爭,解放個屁呀。

辮子剪了,裹腳布除了,精神上幾千年以來哈也沒變。

樣板戲一出又一出唱的是同樣的詞,不過是換個名字換個時代。


推薦閱讀:

買東西店家多找給你錢,你會還嗎?
有哪些明顯錯誤卻被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處事原則?
假如沒有神,那麼做好事有什麼意義?
江歌案,目前結果是兩敗俱傷,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件事往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發展?
如何評價第三新缺德社近日的性侵受害者記錄系列?

TAG:婚姻 | 道德 | 家庭 | 兩性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