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你都看過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
辛波斯卡《萬物靜默成謎》老樹畫畫《花亂開》2014我過的比較頹廢吧。讀書不多。
最近看過的一本是 @張佳瑋的《孤獨的人都要吃飽》,搬下自己在豆瓣的書評平凡卻溫暖,好吃且管飽 (評論: 孤獨的人都要吃飽)
而我中意的店家,大多是所謂「市井小店」,如果看過《孤獨的美食家》或《深夜食堂》,你一定知道我說的是哪種。比如附近哪裡有肥厚多汁、外脆里嫩的日式炸豬排蓋澆飯,哪裡有濃油赤醬、澆頭分量給得極厚道的本幫麵館,哪裡有外皮豐腴軟糯、陷料新鮮爽口的蝦餃皇,我都心中有數。
但一天只有三頓飯,早餐午餐因為時間原因只能草草將就,唯一能盡情覓食的就是晚餐,不過如果再考慮到加班等不確定因素,一星期下來,能安心吃上一頓滿意晚飯的次數,也就兩三次而已。於是為了滿足這份對吃的慾念,閑暇之餘在網上尋找各種關於美食的文章,也成了我的愛好之一。但可惜其中以市井小吃為主題的並不算多,而能寫得讓人眼前浮現出熱氣騰騰的飯菜,肚子按耐不住咕嚕一聲,嘴巴反射性唾沫一咽,恨不得跳進書中和食物啪啪啪,更是太少太少。一路看來,比較合我胃口的有三位: @和菜頭 、 @馬伯庸 和 @張佳瑋 。可惜和菜頭現在忙著創業,自《飯醉記錄》之後只是偶爾在微信上更新一篇,比如5月份的薛蟠烤串;馬親王則忙著當超級奶爸,已轉型為異色童話作家,只是偶爾在微博上更新一篇,比如6月份的斯庫里酸梅湯。只剩下張公子,繼續以神一般的速度保持著高產,且不低質。所以當看到豆瓣閱讀上了這本《孤獨的人都要吃飽》時,我的味蕾直接指揮大腦,就這樣「買買買」了。
和張佳瑋上一本美食隨筆集《無非求碗熱湯喝》相比,我更喜歡這一本。上一本雖然也是好看,但「掉書袋」的毛病太重,動不動開頭就是從唐宋乃至魏晉後漢開始講起,看著頗累,且許多地方在我看來甚是沒必要,不由小肚雞腸地懷疑是不是張公子為了湊字數才加的。「旁徵博引」這東西就像是味精,放些許可以調味,但如果客人第一口吃下去就發現滿嘴味精味,那就實在是有些倒胃口。而這一本中,味精的分量在我看來就放得不多不少,不會喧賓奪主,也不會對讀者造成門檻。
一道菜好不好吃,要看食材和廚師手藝的優劣。一本隨筆集好不好看,也是要看文字的立意高低和作者的文筆水平。張佳瑋在這本書中從人人吃過的大腸面、蛋炒飯、吃外賣,談到肉夾饃、黃豆燉豬腳、鹹鴨蛋,乃至印度的醬料,日本的拉麵,里斯本的肉桂粉……不變的是那份對市井小吃的敬意和愛,還有那又濃又郁的人間煙火味道。流暢如水銀瀉地般的文字,喚起的是舌尖上那關於美食的味覺記憶,而與味覺記憶連接在一起的,是與美食相伴的喜怒哀樂,還有難忘的人:一起與自己在路邊消防栓上吃肉夾饃的女朋友,在久違一年後還記得自己的熱乾麵老闆,成為周邊眾多孩子干外婆的餛飩阿婆……張佳瑋用市井小吃所構築起的記憶宮殿中,俯首皆是如此平凡但又令人心中浮現暖意的片段。不炫技,不過火,用書中的料理對應的話,就像是一份火候恰到好處,加了香腸、青豆、毛豆、胡蘿蔔的濃香蛋炒飯,平凡卻溫暖,好吃且管飽。
全書最後的三篇是童話故事,透著股清新甘甜,就像是飽餐之後的大麥茶,給這頓飯划下圓滿的句號。
好的文字如同好的料理,令人溫暖而幸福。誠哉斯言。都不是新書,類型以小說為主,或許很多書大家都看過了,但還是想分享一下。1.《紅與黑》:我是抱著讀名著的心態去看的,但出乎意料地好看,很多地方非常能吸住我。2.《暗黑童話》:白與黑都很乙一,童話的部分總有異色的驚喜,細膩的描寫詭異又出色,非常獨特。
3.《罪與罰》:細膩的心理描寫令人驚嘆,但動輒六七個字長的名字實在讓我覺得吃力。種種罪惡、荒謬、絕望都是可以感受到的,今年就讀了兩遍。
4.《雙城記》:文字的美感是一流的。貴族虛偽、奢靡、冷漠,平民狂熱、殘忍、盲目但結尾又充滿了希望。
5.《邊城》:非常清新、純粹、簡單的筆調,耐人尋味。
6.《素履之往》:奇妙的書,雖然不能盡懂,但文字里東方的韻與美和西方的思想智慧出奇的相得益彰,文字清淡有味。
7.《隨園食單》:看得倉促,但已被袁枚的講究和作死所驚倒。看語言就知道他是真的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的。
8.《我是你爸爸》:王朔的描寫真的很有一套,細膩生動,並不做作。關於父與子的感情、人從青年到中年的不甘,在這裡既匪夷所思,又情理之中。
9.《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獨特的視角和語言,帶有一種特殊的美感與故事性,許多動人的情節以主角的視角來寫,恰到好處。
10.《雪國》:文字一如書名,清新純美,內容卻在輕描淡寫間帶著殘酷。
11.《娛樂至死》:敘述的不只是娛樂,還有人類所使用的媒介等問題,總覺得是與符號論有關的。充滿諷刺,但又發人深思。
12.《四世同堂》:第一次清楚地感覺到,什麼叫亡國,什麼叫漢奸,什麼叫勝利。
13.《看見》:出乎意料的一本書,煽情不過分,不會覺得假。很多大事件都在這裡有所提及,而且通過這本書,真正對柴靜有了興趣,甚至是好感。
14.《深夜食堂(1.2.3.5.7.8.9)》:治癒系,讀起來簡單輕鬆,許多食物及吃法非常接地氣。
15.《安妮日記》:完全是少女的故事,卻因為知道結局,而覺得不忍再讀。安妮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智慧,在日復一日的壓抑、驚恐、窮困中,關注的是親情和愛情,世界和和平。
16.《有關品味》:大開眼界的一本書,其中種種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寫得很有意思,讀起來毫不費力。
17.《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收錄得很全,算是把他的精彩之作都列出來了。轉折的確出人意料,但讀到最後覺得有刻意追求戲劇化之感,還有語言總覺得繁瑣。小說中始終帶著溫情,動人心弦。
18.《鬼谷子的局》:作者腦補了許多東西,不只是細節,還有一些人物關係方面的,因而在將書和歷史對照時總會產生混亂。但書中將蘇秦和張儀的縱橫思想寫出來了,算是從這裡簡單明白了所謂的縱橫指的是什麼。
19.《中國大歷史》:從宏觀的角度梳理了中國的歷史,基本沒有不正的地方。只是在近代史因為不了解,所以只看上面的介紹很難梳理清楚,還需要看過通史才行。
20.《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是個有意思的人,不用過分美化,因為他的故事沒什麼特別的,書評也不是多麼精彩。但最值得動容的,是他在知乎上的許多回答,嚴肅、認真,不故作煽情,不知道的就不會多說一句,這才值得尊敬。
21.《幽夢影》:清淡有趣的小書,作者寫得有意思,友人所注更是有意思,或是幽默風趣,或是嚴謹溫文,各不相同。
22
.《歲朝清供》: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文字流暢通透,寫美食的色香味俱全,活靈活現,寫23.《時生》:非常不東野圭吾的一本書。打動人的不是情節和技巧,而是父親和兒子的奇異的相逢和相處,還有對於生命的思考。也就是說,足夠打動人,但其他方面其實不夠出彩。24.《陶庵夢憶》:不負盛名。文字極為雅緻而有韻味,既有景物也有風俗,多精彩之句,值得再讀。
25.《誘僧》:與想像中的不一樣,讀起來流暢舒服,文字簡潔精美,關於佛的一部分很精彩。
26.《基督山伯爵》:一本情節性非常強、高潮迭起、人物出彩的……爽文。許多方面,都充分照顧到了讀者的需求,看著很能帶動人。而且其中對歷史、社會、人性的反映,還有複雜的人物關係和簡潔的語言使它成為名著。
27.《劍橋倚天屠龍史》:有意思的書,以講評歷史的方式來分析倚天里的情節走向,而且不會覺得突兀。把書中提到的人物、情節和記憶中看過的片段對應,覺得很是親切。這本書注重的是對倚天中武俠世界發展的脈絡、動因等地方的把握,切入點有趣,各種人物名字的翻譯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28.《鬼魅丹青》:因為這本書而記住了遲子建,文筆清新美麗,故事精巧有趣,是一大收穫。書里的人物都很鮮明,語言不晦澀,讀著舒服。
29.《儒林外史》:終於看完了這本書。與三言二拍、怪現狀之類的書有所相似,但這本書線索更綿長,儒林中的人一個接一個,都是不同的特性。或許是因為語言不算太直白,有的地方看起來很累,許多地方不過是匆匆略過。但在書的最後兩章,講到人才凋敝,講到士林沒落,給人印象尤為震撼,當時便讀了許多遍。
30.《迷羊》:郁達夫的小說,看起來比想像中有意思。故事中的文筆極美,故事也精彩,放到現在來看也不會覺得過時。書里文字的質感、故事給人的震撼都是很好的。
31.《小城三月》:蕭紅無愧於文青的標籤,筆下的女主刻畫得淋漓盡致,沉默的、溫柔的、可愛的同時又是羞澀敏感的,極其美好。
32.《小婦人》:文如其名,一本溫情的、女性化的、小小的書,其中種種情節都溫情而美麗,雖然故事簡單,但三觀極正,真善美在裡面不會顯得空泛。
33.《孽海花》:在最近看的幾本白話小說里,這一本算是最有意思的,主要是因為出場人物少,情節也簡單。書里的精彩之處,一是影射人物,二是評論時事,三是闡明思想,比之譴責為多的小說,更上了一步(不論提議好壞)。
34.《如果冬夜,一個旅人》:一本奇特的、極具想像力的書,十幾個開頭每個都有獨到之處,而且這與其說講的是愛情故事,不如說是作者關於書籍、閱讀、思想、文字的一次深入思考。
35.《不過如此》:文如其名,是一本簡單平淡的書,不過可以一讀,許多東西還是很有趣味的。想來以崔永元的能力,可以寫出故作高深、深刻悲憫的文章,不過幸好他還是願意寫這樣雲淡風輕的文字。
36.《
玩偶之家》:在前面看得漫不經心,覺得無趣的那些甜膩、瑣碎的部分,最後全變成了有力的對照和質疑。有著這樣的結局,無怪這個不算複雜的故事可以成為經典。37.《斷鴻零雁記》:蘇曼殊的文字果然清麗脫俗,故事更像是他的自傳,又不算矯情不算做作。
38.《心》:一本反映著日本人、亞洲人乃至於人類的思想的書。這樣說或許太誇張,因為它所說的,不是那些深刻難以理解的東西,而是很多時候人人都會有的小的想法,或好或壞,細膩入微。至於情節,倒不算特別重要了。
39.《貓》:諷刺意味極濃的貓,文筆自不必說,幽默,信手拈來。其中所影射的人太多,還需去了解,但已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對那個時代的一大批人的看法了。
40.《劉慈欣短篇小說集》:其中許多痕迹都與三體有關,可以看出三體是大劉的一次精彩點子的匯聚、升華。他的文筆不算極好,但那些多元的題材、絕佳的想像和許多故事中深刻的思想可以說不負盛名。
41.《趕集》、《櫻海集》、《蛤藻集》:老舍的短篇,極具時代性,同時還是形形色色人物的集中刻畫。令我驚訝的是,他能寫出那麼多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並且都非常鮮活。
42.《丑的歷史》:別開生面的視角,引用的大量文字、圖畫很有趣,算是開拓眼界、了解西方歷史的書。
43.《樹王、棋王、孩子王》:名不虛傳的阿城,文筆尤其細膩真實,情節也在直白的敘述中帶有波瀾。對於苦難的不矯情不粉飾,使得這些小說都更有韻味。
44.《上種紅菱下種藕》:別緻、出色的小說,文字清新,近乎於華麗,其中的悲喜也很有分寸。故事的基調是安靜平和的,同時一直在描寫「變」,孩子長大,小鎮老去,舊的期許已經逝去,未來全在更遠的外面。
45.《烏合之眾》:書很薄,觀點鮮明,容易理解,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籍,也算最近看的第一本學術型書籍。比想像中輕鬆,這要歸功於作者不賣弄,並且條理清晰。
46.《愛麗斯漫遊奇遇記》:全是不可思議又理所應當的情節,就算看過電影,再看書也不覺得無趣。直到結尾,作者才用大人的口吻,說了那段溫情而又無奈的話。
47.《平凡的世界》:一部視野廣闊的、機具時代意義的作品。第一,以農村為切入點,非常真實;第二,語言質樸易懂,沒有架子,不愛賣弄;第三,記錄的時代極有意義,改革帶來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漫長的掙扎摸索;第四,許多人物都有代表性,不論功過,只是客觀敘述;第五,悲情處不過分渲染,永遠充滿樂觀,好過了許多改編此類作品的電視電影。
48.《洛陽珈藍記》:在記述種種建築中,寫出了許多當時的歷史、風情、傳說。語言精練,耐讀。
49.《愛與同情》:茨威格的小說,情節簡單但耐讀,語言細膩但不繁瑣,正是那種他自己所追求的、可以一氣讀完的小說。其主題也有趣並深刻,同情與愛的界限實在難以言清,而對於其中的糾結的心理描寫,也成了小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50.《銀河系漫遊指南》:有趣、奇特、荒誕的小說,作者毫不擺架子,所以故事看起來也這麼輕鬆。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這樣的輕鬆自在,和詭異的想像力。
推薦一本,不算新書,史鐵生的《務虛筆記》
從文筆,到結構,到立意,到寫法,都令我大呼過癮。
有點長,耐心讀完的那一刻,還是感覺整個人被掏空了,以前所有想過的東西,都被這位長輩寫出來了,而以前的所有焦慮,也就不值一提了。
強烈推薦沒讀過的讀一下2014缺少驚喜。雖然保持著每周大於一本的閱讀量,但沒有發掘出喜歡得不得了的新作家。也許是我期待太高。實際上,仍然有很多值得推薦的作品。
一、畢飛宇:《玉米》三部曲
今年才讀了畢飛宇。讀完《玉米》三部曲,我決定還要讀他的其它作品。三部曲《玉米》、《玉秀》、《玉秧》講得是三姐妹在蒙昧的農村、強大的男權力量壓迫之下掙扎。畢飛宇寫女性心理,寫得細膩,不亞於女作家。三部寫得最好的應該是《玉米》,主角玉米是個精明強幹的妹紙,在智商、堅韌和行動力上都碾壓他人,但在扭曲的環境中,她把這些聰明都用來怎麼取悅男性,甚至打擊其他有靈性、有反抗意識的女性。令人扼腕。我最喜歡的是《玉秀》,玉秀是一個純粹的女性形象,有未受污染的可愛,但遭際也最慘。《玉秧》的主要衝突不在於性別,所以差了點味道。畢飛宇的文筆也蠻厲害,玉米找到兩個被侮辱的妹妹那段,寫的陰森可怖,活現人心裡的鬼蜮,筆下生風,讓讀者毛孔聳立。
二、阿乙:《鳥,看見我了》
阿乙這個名字,零星在一些文學圈裡人的說話中看見,評價都很高,說是魔幻主義的寫法已頗有成就。終於引起了我的興趣。看完之後,覺得還真不錯。《鳥,看見我了》是短篇小說集,講得是一個村子裡故事,POV視角。故事是有一些非現實的味道,但多數還是寫實的;人物不求工筆細畫,像漫畫或者寫意。風格很強烈,我還沒消化完,現在不好講。與書名同名的《鳥,看見我了》是這個集子里最好看的一篇。對暴力的描寫不遜於余華。發現阿乙和畢飛宇,可能是2014最大的收穫。
三、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
這是本早讀早超生的書。《唐宋詞十七講》是葉嘉瑩多年來輾轉各地講課時的錄音整理。溫庭筠、韋莊、馮延巳等一路講下來,有歷史的視角,有詩詞比較的視角,有「語碼」的分析,把詞的演進和詞的語言魅力講得透徹無比。讓初學者知道怎麼去理解詞,早看到能少走不少彎路。給葉老師一萬個贊!
四、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慚愧才讀了這本書。有的名著名字太熟悉了以至於提不起讀它的慾望,這本就是,幸虧《毛姆讀書心得》里提到了奧斯汀,這才找來看了。的確是傑作,奧斯汀的聰明、刻薄、還有善良都體現出來了,有點像《圍城》,比《圍城》厚道了一點吧。女主角伊麗莎白是奧斯汀本身的投影,很有魅力。五、毛姆:《毛姆讀書心得》
這個書名逼格太低,但內容是極好的。寫了不少名作家的八卦,巴爾扎克、司湯達、托爾斯泰......這些巨匠,生活中都是不可愛的人呢。毛姆議論起人來,照例是機靈又刻薄,都又透著善良(這點和奧斯汀很像,我就喜歡這個范兒);講起作品來,從不玩弄概念,老老實實的用淺顯的語言講自己的想法。六、安倍夜郎:《深夜食堂》
漫畫《深夜食堂》,講得是都市中有個午夜開張的食堂,老闆是個臉上有疤的瘦高男子,身世不明。食堂沒有菜單,食客自由點餐。食客們包括黑澀會、脫衣舞女、漫畫家、刑警、小偷、加班的白領......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故事,但每個故事都很治癒。《深夜食堂》的好處在於既治癒,又沒有淪為正能量雞湯,不膩歪,憑這點就甩出那些暢銷書們好幾條街。
七、丹·西蒙斯:《海伯利安》
如某個大V所說(抱歉忘了誰說的):《三體》那個級別的想像力,加上遠超大劉的文筆,加在一起就是《海伯利安》。不要被中文版的封面所迷惑。這是一部充滿各種腦洞的星際史詩。八、凱文·凱利:《失控》
涉及到人工智慧、混沌、進化等諸多領域的皇皇巨著,作者是用一種超越凡人的視角俯瞰人類技術進化史,從一個系統的智慧來源出發,思考人類和技術的未來。說實在話,對於我來說推薦這本書不是很有把握,因為作者的視角太高,涉及到的知識太廣,我已經無法判斷他的邏輯對不對......不要抱著盲信的心理看看就好,體會一下作者思考的角度,還是會有收穫的。九、菲利普?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一個科幻鬼才在使用了迷幻劑之後寫出的先知性預言,賽博朋克經典,《銀翼殺手》原作。如果這麼說,你還沒有想讀的慾望,說明你不是科幻迷。十、羅貝托·波拉尼奧:《2666》
有那麼多偉大的作品是用西班牙寫出的,而這本書和哪一本比都不會自慚形穢。厚厚的一大本書,有五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之間有微弱的聯繫。故事從平靜的歐洲到犯罪猖獗的墨西哥,接下來是整整一部的罪行描寫,最後歸結到二戰中一個士兵的經歷。這個士兵的一生,恰好是前邊故事的引子,他的腳步被後人重複著。人在歷史中穿行,就像穿行在一幅巨畫中。宏大的史詩,有悲憫在裡邊。以上是值得推薦的作品,也有一些讀完後覺得失望的東西,比如:奧康納《好人難尋》、保羅奧斯特《神諭之夜》。還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都不是不好,但沒有期待的好。
麥克尤恩《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不錯,但讀完沒有卡佛風格那麼強烈。這個可以一讀。
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買的是電子版,他的幾個故事還不錯,但故事前後酸溜溜的美文太煞胃口。
2014年還是用了不少時間重讀經典,博爾赫斯的小說、《聊齋》、《萬壽寺》又過了一遍,他們從來不讓我失望。
2015想看畢飛宇、伍爾夫、布羅茨基,想讀一些詩,想讀讀歷史,希望運氣會好!謝邀。
範圍是14年,大概讀了一百來本吧,本來沒想這麼早寫讀書總結的,但遇上這個問題,就先挑幾本特別喜歡的說說吧。
1.羅馬人的故事
鹽野七生女士的巨著,一共十五本,我一共看了大概三個月時間,當然是穿插著閱讀的,同時還在讀其他幾本書。我一向認為看歷史應該看當代的著作而不是更早一些的作品,這部巨著在考據的方法和材料上都要超過著名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很多。看這本書,就像跟著作者漫步在那個千年的國度之中,讓自己領略到這個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瑰麗的帝國之原貌。對於這本書我自己寫過一篇讀後感,順便附上我所不知道的羅馬――記《羅馬人的故事》。2.平凡的世界
很慚愧,可能六七年前就買了這本書,到最近才看完。路遙先生嘔心瀝血的著作,我在翻開大概一百頁之後就欲罷不能了,之後用了三天就看完了。對於我來說,這本書可能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那段時間我正好對生活沒有什麼興趣,每天都活得渾渾噩噩,而她給我講述了一個關於熱愛生活的故事。好像這本書也有讀後感,附上吧與生活若即若離。3.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先生的小說都透出同一種氣質,雖然描述不太清楚,但總是離不開對精神生活的探討。這本《月亮和六便士》寫的就是一位畫家如何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而過上了在所謂的正常人眼中無法理解的生活。我對此很有共鳴,大概是因為我自己就比較嚮往這種生活吧,可能天生有些精神不太正常。咦,居然又有讀後感,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請一定要相信我一共也沒寫過幾篇讀後感)4.鄧小平時代
鄧小平一直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政治家,而這本書是我看到過的最好的一本鄧小平傳記。傅高義現實算是一位美國的「中國通」了,他雖然沒見過鄧小平本人,但通過大量的訪談和搜集材料,可以認為這本書的內容是基本靠譜的。這本書的寫作重心在於建國後,特別是鄧小平成為領導核心之後的故事,從春秋筆法之中也能隱隱透出鄧公的手腕之強、眼光之准、胸懷之廣。好吧,這本書沒有讀後感。5.國史大綱
錢穆先生所處的時代上承清朝,下啟共和國,算是歷史思想的一個激烈轉變的年代。在這個年代,錢穆先生認為過往的通史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需求了,於是就自己提筆寫就了這本國史大綱。這本書是繁體的,作為繁體文盲的我看起來比較累,但在這很少的兩冊之間,錢穆就講透了自己對於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一套看法,又不乏對過往諸多謬見的批判,十分好看。6.蛙
莫言先生是我最喜歡的中國當代作家,沒有之一。今年刷了不少莫言先生的小說,這本算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了吧。內容就不劇透了,單說形式,這本小說採取了一種類似於戲劇的形式,而這種戲劇形式又嵌套了文中出現的一種名為貓腔的當地戲劇,最後主人公又根據他的故事創作了一部戲劇,處處扣人心弦,彷彿在觀看一場精緻的話劇。7.盲眼鐘錶匠
道金斯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自私的基因》估計更加有名一些,而這本《盲眼鐘錶匠》在我看來確實在立意上比前者稍差,但其中透出的很多奇思妙想仍然展示出道金斯先生對於進化論的深刻思考。有趣的是,道金斯先生還自學編程,編寫了一個電子進化程序,其內容也出現在這本書中,這個實驗表現出的進化思想發人深省。當真還有好多想推薦的書,但時間有限,就先寫到這裡吧,有時候推薦太多也對選擇困難症患者不是太友好。除非靈魂拍手作歌
張曉晗的《女王喬安》保羅。柯艾略《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張愛玲《半生緣》和《海上花開》《東京夢華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重口味心理學》《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瘦子的》《悲觀主義的花朵》《世界微塵里》《相去復幾許》《紙牌屋》《第七天》《應許之日》只記得這麼多了,我看書挺雜的,什麼類型的書都愛看,這些書如果一定要找個通性,那便是有趣吧~
謝邀.幾個月前寫了一篇今年的書單分享《我在讀什麼:2014春季讀書分享》原文地址在我的博客(戳-&>):我在讀什麼:2014春季讀書分享======================
距離上一次讀書分享的博文《2013年我看過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已經過去半年,今天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下過去這半年時間裡自己讀過的一些書,題目上說是說春季,但其實是是從上篇讀書分享更新update的,準確的說應該是13年秋冬和14年春季讀書清單。
這半年,進入職場,工作開始變得繁忙,但自己還是讓盡量保持深度閱讀的習慣,在北京認識和接觸了一些朋友,倒也頗為激勵自己,一是看清楚了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另外也是看清楚了自己的潛力,2014年,自己的字典中,「讀書」和「閱讀」依舊將是自己的兩個重要關鍵字。
去年,自己的一篇文章《學會取消關註:一個微博控的退癮路》 被簡書收錄進《2013年的十個好想法》一書( 豆瓣閱讀地址,多看閱讀地址 ),在網上倒傳播得挺廣,自己從一個微博控,逐漸取消關注,再到半個月前,自己清理光了微博,決定不再在微博發表碎片信息。
這一切的改變,也是自己的心路歷程:雖然自己身處最激變的互聯網行業,雖然我們身處在一個以速度、連接為關鍵字的信息時代,但是,我還是想沉澱自己,我不想被沒有多大價值的碎片化信息浪費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我想進行更多的深度閱讀和創作。
對於碎片化信息這個話題,我五一這個假期還會再談談自己這一年多對科技、信息、個人成長的一些經驗和思考,現在還是回歸主題談讀書。
剛剛數了數,這半年共讀了34本書,其中13年秋冬兩季讀了13本,2014年這四個月讀了21本,其中3月份讀了12本,讀書習慣依舊是挑著讀,大部分書尤其是社科和人文類的書多是在 kindle 上讀完。書籍的種類依舊比較雜:科技、計算機、人物傳記、歷史、科普均有涉及。
這半年自己的讀書習慣和規律,也是一個慢慢的養成和糾正的過程,以前一般是睡覺前讀一到兩個小時,2014年後,自己開始規律地健身,每晚兩個小時健身後回到家差不多23點且易困,常常沒有過多時間讀書,於是開始轉成在地鐵上讀書(差不多半個小時)加睡前讀書(30分鐘到一個小時),困了就睡,生活也規律了不少。此外,把周末的時間基本都利用上了,出行的路上(尤其是坐火車來回帝都廣東的路上)更是讀書的好時機。
以下為我的讀書清單(非完整,有些書不推薦):
13年八月1.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 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麼深
在多看買的正版電子書,今天白天讀完,剛好晚上又聽了一個西方宗教和文明的講座,表示還是挺受益的:璀璨的古希臘羅馬文明,三個哲人西方理性批判思維之源,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對抗,世俗王權和宗教的制衡,再到文藝復興,分裂帶來繁榮。
九月2.《眾妙之門 : 網站UI設計之道2》
適合設計師和 web 開發者讀,推薦之,好的UI 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需要跨界知識的支撐。
十月3.《批評官員的尺度 : 《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
下午來海邊讀書,看了一本@郭宇 推薦的《批評官員的尺度:沙立文訴紐約時報案》,看著kindle那進度條過得好快,心想怎麼這麼薄,搞得懷疑自己是不是下錯電子版了。感覺尚好,可能因為以前讀過美國法律歷史上幾個著名案件的資料,倒不是特別震驚
4.《尋路中國 : 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
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跟著他到處自駕游,深入最普通的百姓生活:長城旁邊的農村家庭,江浙一代的打工者,看中國21世紀最初幾年的急劇轉型社會百態。也就是從這些普通人生活的細節之中,看到最為真實的一個中國,充雜著混亂、嘈雜,也充滿了希望。
12月5.《麥田裡的守望者》
幾個月讀了個開頭20%,這兩個月忙,一直沒碰,今晚重新打開這書,慢慢讀完,不想評分,這書讓我今天從焦慮和沮喪到平靜,所謂「無用之書」的有用吧。
6.《吾國教育病理》
羅輯思維推薦過,簡書網的贈書,兩個星期前的周日下午讀完,對於當今與「教育」相關的風氣、制度,作者橫向從不同國家對比、縱向分析中外歷史教育的歷史,給出了一種能給人以啟發的觀點和角度。
7.《喬布斯的魔力演講》
傅盛推薦的,下的 kindle 版本,在地鐵上讀完了,不厚(KPW點一下就++1%),不管是做商業演講,還是團隊或者部門的分享,裡面的有些觀念和方法都值得借鑒。專註於核心點,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描述能給其他人帶來的價值。
8.《魔鬼積木·白堊紀往事》
魔鬼積木怎麼跟劉慈欣另外一部作品《天使之城》好像?白堊紀往事倒有點意思,恐龍和螞蟻的文明故事。
2014年春一月9.《江城》
繼《尋路中國》後,看的Peter Hessler的第二本書,一個美國人97年在涪陵的支教故事,轉眼十五年,這個國家、市場的變化,不管是從哪個角度看,怎麼能不讓人感慨呢。小時候家也是農村,後來到縣城,再到後來的深圳,自己的父母一代,也算是經歷了時代變化的人,自己記憶中也有從農村到城市遷移過程中的時代印記和印象。
10.《飢餓遊戲3:嘲笑鳥》
頭兩天看完電影星火燎原,找來小說,睡前讀完了第三部,電影很跟著原著劇情啊,小說以凱特尼斯第一人稱視角來寫,感覺有點怪怪的,習慣了冰與火的不斷變化人稱視角。期待電影第三部。
二月11.《史蒂夫·喬布斯傳》
這本喬布斯傳一直在 kindle 里,斷斷續續讀了差不多用一年,昨天在新德里機場候機,沒網路沒信號,也算是靜靜讀完了。不心靈雞湯,不高偉,想起兩年前出版的時候的一些差評,這種傳記,也是要讀者自己有了經歷和體驗再讀,才有不一樣的體會吧。
12.《科技想要什麼》
斷斷續續讀了四五個月,今天終於讀完了,相比《失控》,這本書給人直觀的感受更真切和貼近,科技與現代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緊密聯繫,我們出生於此、成長其中,習慣於科技的便利,KK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介紹科技產生、發展自生的那種「生命力」,挺多啟迪,推薦。
三月13.《物理世界奇遇記》
蘇聯伽莫夫的經典科普書,斷斷續續看了四五個月,這幾天上班路上讀完了,相比《量子物理史話》《每天讀一點時間簡史》兩本書,這本書對讀者的要求要高點,沒有高中基礎物理和高等數學基礎基本就別想看懂了,用生活化的例子解析複雜的基礎物理科學,適合進階讀。這些年基礎物理領域變化有點快,裡面的有些知識點比如說弦理論還是有點落後了。
14.《羅輯思維 : 有種、有趣、有料》
看過羅輯思維的全部視頻,火車上重看這本書,書不厚,差不多三兩小時就能讀完,也算溫故一遍。這樣也挺好的,看一遍視頻讀一遍書,就當筆記和參考了。挺佩服和感謝羅振宇的,也算是一個讓人找回「閱讀」樂趣的人吧,推薦好書,拋磚引玉,讓人不斷去涉及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書。
15.《羅馬人的故事1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算是一本歷史佳作!今天翻來後就不忍放下了,一口氣讀完。本書為該系列第一部《羅馬不是一日造成》,從神話文化入手介紹羅馬初創這500年的歷史,橫向聯繫同時期希臘文明,看完後,不得不讓人感慨這西方文明之源頭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文化上的繁榮,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政治上的靈活和開放,制度建設上的多樣性嘗試,對比這下,我們這個時代的現代人有些方面甚至不及羅馬。有時候我想,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中國,諸多地方與那個時代羅馬相似,無論是外交上的衝突還是國內平民與政治上層的博弈,文化上的傲慢與在世界上地位的尷尬,一個國家崛起之路,曲折前行之中:借鑒先賢歷史、學習同代經驗善於批判和拒絕、增加靈活性和多樣性是我們應該向羅馬人學習的一課。
16.《技術元素》
今天坐地鐵把這書剩下的部分讀完了,KK對科技、互聯網、硬體、文化、人類文明等的短文集合,尚好,挺多都在《科技想要什麼》和《失控》中說過,其「連接」「數量本身就是質量」的觀念值得深思,這是一個技術在指數發展上升的時期,科技對人類的正負影響之間的趨勢和博弈,給人信心的同時也給人警醒,對於工具、科技、信息,我們這批人,不管是工業還是信息產業還是生物生命科學等等、有責任,投入到研究、發展、創造的工作之中。
17.《成功是和自己的較量 : 王石哈佛問道》
不厚的書,白話文訪談記錄,王石談哈佛遊學、登山、萬科企業管理相關感悟和經驗,比較遺憾的是這書名和封面,實在太給人《王石雞湯》的感覺了,讓人難免有點對「成功學」的嫌惡,總體有點像優酷《老友記》的味道,王石算是國內最佩服的一個企業家了,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成就,更是管理上的那套特色和其個人生活的興趣和勇敢。
18.《打造Facebook : 親歷Facebook爆發的5年》
推薦給各位尤其是科技業界從業者,更尤其是程序猿們,今晚下班路上讀完了王淮的這本《打造Facebook》,王作為臉譜的早期員工,親歷了臉譜從創業公司到業界Top的歷程,不僅僅是對互聯網創業的觀察和經驗,更也有對開發、工程師文化、扁平化管理、績效人力機制相關的介紹,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其中王提到的許多經驗都讓我覺得受益匪淺,也讓自己反思自己工作方式、心態中的問題,比如說開發工作中的「Move fast and breaking things」;看了看臉譜對員工的績效考核的幾個標準,反觀自己,表示任重而道遠呀。
19.《大數據時代 : 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這個周末讀完了這本書,覺得《大數據時代》這主標題有點營銷的噱頭,副標題《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更為貼切,兩百年前人類開將數學、概率、分析應用到實踐之中,形成系統的統計學和應用數學,近代史現代史以來人類已經習慣於這種方法和思維,線性關係、因果關係。信息時代、網路、廉價的感測器和節點正給我們的整個生活、生產、工作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影響,過去的「樣本」此時已經被更為廣泛的「整體」數據所代替。又想起《技術元素》里的那句話「數量本身就是質量」,這種變化正對商業、市場、文明逐漸滲透影響,新的方法和商業模式,我所在的行業與數據密切相關,我也應該用一種新的思維來看一些現在社會上所存在的「想當然」的問題。
20.《解讀中國經濟》
大學學過經濟學皮毛,但是發現自己還是缺少「剝開表層看本質」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今晚速讀完林毅夫的這本《解讀中國經濟》,全書沒怎麼談當前的經濟問題,十幾篇各有側重的學術文章,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經濟環境、制度的原因。讀得有點快,對有些經濟上歷史和現象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同時發現了不少自己存在許久的對社會經濟現象「想當然」的誤區。
21.《程序員的思維修鍊 : 開發認知潛能的九堂課》
這書從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和介紹一些開發者值得學習的新方法論和行為習慣,倒也可以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相比那些雞湯文和成功學暢銷書,這本書還是嚴肅多了,適合靜讀。這書讀了我一周,被稱為程序員必讀,讀完後倒也知道圈內所提倡的一些「優秀」和「推薦」的觀念可能的開源和出處。
22.《大道當然 : 我與萬科(2000~2013)》
除了萬科、登山,王石更著重講了這些年各種經歷後自己的反思、反省和感悟,花了不少篇幅談「建築、美學、生態、學術」等等,對自己有不少啟發。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王石作為一個揉和東方儒家思想和西方契約制度精神的企業家,對於經濟、國家、文化、慈善、人生都有著頗有高度的見解,畢竟是經歷了這麼多的人,一個將近60的「老人」:見證了一個大國的艱難轉型:破冰、國際化。難得的一本好書,讀到後頭,在公司看這書入神了,全書白話與嚴肅共存,宛如一個老師坐在面前心平氣和地誨人不倦。王石倒也成了自己的一種激勵和感動吧。
23.《計算機與人腦》
很薄的一本書,花了一個上午,一邊做著筆記一邊讀,半懂不懂,準確說只理解一成不到,專業的理論還是得老師指導啊。學習了下計算機科學相關的數學、邏輯原理,計算機與人腦的異同,看到講人腦那部分的時候,想起了前段時間讀的KK《技術元素》相關技術與生命發展相關的關係,又想起了劉慈欣科幻里那個每個恆星就是一個神經元的「宇宙」大腦,人菜技術渣,權當膜拜一下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24.《改變未來的九大演算法》
這周慢慢讀完了這本書,也當做是自己的「演算法」學習入門,淺顯易懂的白話和生動的例子,挺適合非計算機專業的普通讀者。前九章介紹了現在計算機、互聯網廣泛應用的幾種演算法和學術思想,猶如提斛逛頂讓,人感慨我們平常使用的搜索引擎、信息傳輸加密背後這些演算法機制的巧妙和神奇。全書除了演算法,還介紹了相關的時代背景和人物,娛教結合,倒也有點讀故事的味道。最後那章「證明為什麼計程序本身不能發現程序的bug」倒也挺有意思,強調了人本身的靈性。
四月25.《跑步》
很詳細的一本關於跑步的書,但是內容還是太舊了,裡面不少情況已經不適用於現在。另外感覺當年對跑步的生理、醫學研究還沒那麼完善,知識沒跟上,給人一種不知道可不可信的感覺。也可以看出當年美國跑步的文化特色。
26.《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
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的從小到大教育中對於邏輯思維能力、方法的訓練還是太欠缺了,在馬克思主義那套「虛」的辯證法的思維影響下,我們還是很容易陷入到各種對現實場景事實判斷的邏輯陷阱之中。這本書從概念入手,結合古今中外例子,講解邏輯理論,思路害不錯,但是不得不說還是略有難度啊。邏輯這種東西,的確還是得經過「有意思」的「教育」和「訓練」才能培養出實際的能力。讀這本書的時候,自己倒也反省了不少平時自己思維中存在的邏輯漏洞。怎麼說呢,平時生活嘛,對於有些事情就還是別太較真了,邏輯思維這種能力還是用在嚴肅場景比較好,哈哈。這是一本值得讀幾次的書,但是只能評兩星,不夠吸引人主要是。
27.《冰與火之歌·卷五·魔龍的狂舞(全三冊)》
HBO「權力的遊戲」第四季回歸了,每周一又有了一個盼頭,雖說已經知道了兩年後電視劇的劇情,去年自血色婚禮後,自己忍不住看起了小說,斷斷續續讀了半年,終於在今天落下一段,冬天終於來了,在這裡就不劇透了,馬丁喬治不愧是一代魔幻文學大師。
========
2014年12月14日更新 :【年終卷】2014年我讀了哪些書?
年終卷「反思」和「記錄」於我是一個堅持了很久的習慣,初中的時候寫流水的日記,高中的時候自己整了個小本子,記錄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思考,反省;上了大學,開始寫博客,這些反思和反省由過去那種自問、自答、自錄、自省的「私人事務」,轉成了「說給關注我的人聽的公開了的私人事務」,過去這幾年,自己基本上每年都寫總結,生活的,工作的,讀書的,偶爾自己回看過去寫的這些總結,倒也有一種自豪和傲嬌。
時間是不騙人的,自己過去所記錄的點滴,見證自己的變化,往褒義的說進步也好,往貶義的世俗和沉淪也好,總之,「變化」本身,於己,於人生,已經有其意義。
讀書單2014年就這麼走到了最後一個月,今年的「年終卷」的第一篇,不談情,不說愛,不裝逼,不得瑟,我想先談一談讀書。
上兩次讀書總結,一次是今年春季的《我在讀什麼:2014春季讀書分享》,還有一次是《2013年我看過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春季讀書總結,從2013年的秋季截至2014年春季4月24日,我一共讀了27本書。
而從五月到現在,剛剛數了數,一共讀了18本書,七個月18本,月均約2本半,基本上是兩個星期讀一本,夏季讀書密集,秋冬讀書顯著減少,回想了下這半年,倒也差不多是這個節奏。下面,依舊老模式,列書單,附短評。
五月1.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上周翻來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看了第一章,就被他的文字給吸引了,好久沒看這種文學雜談作品了。平平淡淡,自己彷彿也跟隨著村上的腳步,跑過雅典、紐約、波士頓、夏威夷,慢跑,馬拉松,百公里。平和的文字中傳遞一個中年男人的跑步哲學和感悟,跑者藍調,也許是因為同為跑者,所以心有同感吧。
14年八月,十月,十一月,自己也在全國各地跑了三場馬拉松,說村上君在跑者中的地位,也算得上是一個偶像了吧,村上自己也調侃說自己是寫作的人中跑馬拉松最厲害的,跑馬拉松中寫作最厲害呢。
2.馮唐詩百首 馮唐在Kindle上下的電子書,好久沒讀詩了,這是第一次接觸馮唐,這個流氓,真性情,好玩。
六月3.萬物生長 馮唐約莫一個多月前北妹紙在朋友圈發了幾段淫蕩小詩,知道了@馮唐 這人,一看簡歷想這馮先生乃神人啊,這專業、職業、雜業都稱得上大牛了,前天翻開這本《萬物生長》,今天飛機上讀完了,倒也哈哈不已,想著國內居然還能允許如此尺度的「三俗」作品出版,大學、醫學院、宿舍、滿滿地留下青春的濕和硬啊。腦袋瓜子都不幹凈的人,倒也是有意思多了。
4.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馮唐讀了馮唐詩百首後被這男人的才氣給吸引了,這是讀的第三本他的書,快節奏的故事,充滿性慾和衝動的青春期的單純感情,那個70、80年代壓抑之下少年的叛逆,少年變成男人呢、女孩變成女人,誰上了誰,誰又上了誰的床,讀這書的時候,跟一個朋友談到「馮唐這種才叫真正的段子手吧」,隱喻、淫慾、文字中透著一股才氣和文人的騒勁,好的文學離不開談性,詩人可能更是如此吧。
5.活著活著就老了 馮唐這是這段時間讀的馮唐的第四本書,雜文集,開始熟悉他的文風,心中也開始熟悉和逐漸熟悉的裡面的各種地名,北京,香港,深圳。走在北京街頭,見到路牌,也不由會有「喲,這裡就是那個地方」,上班路上的那個團結湖公園,不知道裡面還有沒有那假得不能再假的假山,三環,朝陽區,各種橋,各種街,一個個地名逐漸也開始有了故事。慾望,慾望,慾望,至欲之後也算至誠了吧。想,是不是也能跟喜歡的姑娘說,我要跟你滾床單,一夜滾很多次,是不是也能不要臉地拒絕說不好意思不想說實在沒有跟你上床的興緻。文字之中,字裡行間,是欲,是愛,是雜亂無章,是錯落有致。看別人的書,別人用筆,寫下了自己碎片式的感受。活著活著就老了,能留下一片文字,也是一種幸運呀。
6.三十六大 馮唐最近Kinde一口氣下了馮唐全部作品,這個周末又下兩本,公交地鐵讀物,看一篇過了一站,看一篇又過了一站,有了前幾篇的緩衝,倒不至於再有那麼大的風格上的衝擊,一封封寫給古人、今人、熟人、文人的信,天馬行空地扯蛋和雜談,現代文明,古玉,四十歲的男人,有味道。
七月7.物理學的未來 加來道雄前幾周京東讀書折上折,買了加來道雄那一套量子物理、科學相關的書,兩天上下班路上,先讀完了《物理學的未來》,個人覺得這書更準確點應該叫《科學的未來》或者《人類的未來》,挺有意思的,加來道雄作為一個物理學家,BBC紀錄片的主持人,接觸了當前我們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尖端科技和理論,通過他這幾十年的觀察和經驗,預測人類未來100年社會的計算機、AI、醫學、能源、旅行、社會等等,從已有的科學基礎觸發,有些產品甚至已經有原型了。看這書的過程中充滿了一種奇妙感,我們正在經歷,也即將經歷一場偉大的全面的變革。這書淺顯易懂,推薦之。
8.不二依舊讀馮唐,一本充滿古韻的黃書。
9.i 問連岳 : Only Lovers Left Alive 連岳大約一年前,還在在學校的一個多月,讀完了《我是雞湯》《我愛問連岳Ⅰ Ⅱ Ⅲ》系列書,看著書中的一個個普通人的家庭、愛情、分離故事,自己也算是受了一場關於自由、愛情的教育,今年知道新出《i問連岳》這本書,特意買了紙本,倒是抱著支持的態度而買、而讀,過去這一個星期,幾個上下班的路上,幾天回家躺在床上疲倦地入睡前的夜晚,斷斷續續讀完了這本書。平淡,倒也說不上太深感受,生活工作忙了,也沒太那麼有心情看其他人生活中的糾纏了。
10.平行宇宙 : 科學可以這樣看叢書 加來道雄「然而,它迫使我們對我們的宇宙持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們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和幾光年距離以外的原子有一種宇宙「糾纏」」by 加來道雄《平行宇宙》,這段話讀得好浪漫的感覺,2013年初在一次從珠海回廣州的路上,讀完《上帝拋骰子嗎?》一書,被量子物理這套理論給重塑了世界觀,某種意義上內化成自己的一種哲學理念。
11.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 : 論財富與地位的不平等 茅於軾豆瓣上茅於軾這本書的評分達到了7.9分,用了三天上下班路上,很迅速地翻看完了,跳過了一些章節,此書內容簡介是「一個經濟學家的角度解析當前中國的社會問題」,加上標題的《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如此中國特色的標題,有點「暢銷經濟學書籍」的特色,對於我來說,有點心理上的不接受,可能也跟該書的寫作風格有關,總讓人懷疑這書學術上的可信度。總體的思想大概還是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的混雜。大學的幾個學科還是挺有用的,經濟學,政治學和倫理學,有助於自己理解這個世界,要說現在愈大,對社會問題倒越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態度了。
12.生物中心主義: 為什麼生命和意識是理解宇宙真實本質的關鍵羅伯特-蘭扎鮑勃-伯曼這本書我沒有評星,因為真的是沒看懂,對作者表述的觀點存在許多疑惑(是疑惑,而不是質疑:個人愈發覺得在沒有知識基礎的情況下,若談質疑可能只會是無知者自己愚蠢的笑話),本書不厚,兩百頁不到,一個生物學家和天文家,從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定義上的生物、意識的載體的角度,穿雜著自己的成長、求學、科研體會,從生物學上意識的實驗、到物質因觀察的行為而成為「真實」的量子物理意義。若再精簡出一句話或者一個標籤,這本書挺有「唯心主義」的味道,讀這本書的時候,想到了高中時學習政治課講唯物主義的場景。疑惑,疑惑,滿滿的疑惑。可能還真是一種遺憾,求學這麼多年,初中高中接受過基礎科學教育後,上了大學後,倒是真沒有系統地接受其他的科學教育了。高中和大一的時候閑著沒事把BBC那些科普紀錄片基本都看完了、看《大眾科學》,再到這兩年讀一些基礎理論的書,覺得掌握一些科學知識或者科學思維,對自己的世界觀或者看世界的角度,有很多啟發。
13.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李銀河當再看到小說《綠毛水怪》,心中瀰漫著一股沉重,無關任何人,無關自己過去的經歷和記憶,就是一種單純的沉重。回想自己過去十多年閱讀過的書籍,讀過多次的寥寥可數,甚至湊不齊一個手掌的指數。而這讀過多次的第三本書,也就是今天的這本《愛你就像愛生命》了。那個時代,一首情詩,一封情書,兩百字到兩千字,書桌上的兩小時到路上的兩天甚至兩周,換作如今,愛、思念、恨,是400個位元組到4000個位元組,是via移動基站的200毫秒的網路延遲,是2秒內的推送。時間量度上的縮短,帶來了距離很近的假象,一句「我愛你」和「我想你」承載的感情也是否真的會因此廉價和虛偽。也許死在自己創作巔峰,死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之前,於王小波,也是一種殘酷的幸運吧。
九月14.情種起源 海倫·費舍爾對於這本書,我專門寫了一篇讀書總結《談情說下愛:浪漫愛情的本質和化學》。
去街上問一個人「愛是理性還是感性?」,這個充滿邏輯陷阱的問題,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感性」,海倫·費舍爾在《情種起源》一書中,卻不這麼認為,利用現代生物科學醫學:核磁共振、腦部掃描、元素分析的方式,這個人類學博士,從化學和進化的角度,解釋了「什麼是愛?為什麼愛?」這個伴隨人類千萬年的問題。
十月15.鄉土中國 費孝通兩天閑暇讀完費老的社會學經典《鄉土中國》,不厚,十餘章文章,談中國鄉村經濟、文化和文明。自小來深圳,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城市,隨父母經歷了一場社會的農村到城市的「遷移」,自己的家族(家裡親戚多多少少有10餘戶)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留存著鄉村鄉土的習俗。幾千來獨特的農業文明塑造的經濟、氏族、婚戀習俗,依舊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決策,鄉土之中,是一種阿波羅式的以「秩序」為核心的文化,人情,血緣,從這種鄉土文化的起源,也多多少少能看出。
16.字體故事 : 西文字體的美麗傳奇 西蒙·加菲爾德花了幾個晚上,慢慢讀完了這本《字體故事》,想起了之前在哪看過的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知識能讓你看到一樣"東西"背後的東西」,從古登堡到計算機,從那金屬鉛字到現在的我們開發會用到的 webfont,從手抄本到320DPI印刷的雜誌,字體背後的設計師、歷史讓人倒也是開了下眼界,平常我們習以為常(乃至這種平常的存在也是有些字體的設計之初衷)的背後,居然這麼精彩。
看完這本書之後的那周,碰巧極客公園有一個字體設計相關的講座,蹦噠蹦噠去了,倒也是趁熱打鐵,學習了不少。
十一月17.精子戰爭羅賓?貝克這的確是一本讓人讀起來臉紅的書,從一個十分新穎的角度,結合進化論、醫學、生物學、解剖學、社會學和人類學,解析人類繁殖背後的萬千因緣。譯作已經大量刪節,很少兒不宜倒是真的,對不同人群(尤其是LSBT)的行為倒有了點新的認識。
18.槍炮、病菌與鋼鐵 : 人類社會的命運 賈雷德?戴蒙德算是一個「為什麼人類社會是現在這樣」的解析和回答吧。讀這書的時候,心中一直在想,過去這一萬多年人類從大陸走向島嶼,未來的千年或者萬年,人類走出地球,會不會又是一部「槍炮,X和XX」的歷史?看人類的擴散速度,尤其是在太平洋上的逐島跳躍,倒又想起了凱文在《技術》一書中提到的那個以「生命」整體作為視角的傳播模式。
後記一個多星期前一個凌晨,與大學的一個好朋友從「龍的傳人」的歌詞中隱藏的漢族沙文主義聊起,說到自己今年讀書遇到的一個「問題」。
我的讀書習慣養成,與2013年初買的 Kindle 有很大的干係,陪我走了將近兩年,那台 Kindle 屏幕已經被我蹂躪砸壞了兩次,現在這個時候還在從深圳華強北回帝都的路上,剛換(第二次)屏完。
我算是一個挺能「說」的人,說一個人「很能說」,往好的想可以說這個人肚子里有點墨水或者有思想,而往不好的想則可以用一句「只打雷不下雨」來形容,我近來時常懷疑自己讀書的目的,尤其是工作之後。
對於「讀書」,雖說對於自己依舊保持「讀書」的習慣,尤其是讀那些尚且被認為是「好書」的行為,有種普通讀書人那種驕傲,但是還是清楚地認識到,與看電視、看電影、看雜誌、看八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差異,都是「消費」而已。而生產,產出,才是正解。
於是乎,自己對於「讀書」的行為,就陷入到一種「罪惡感」之中,因為回看下自己看的大多書,都屬於那種「無用之書」,加上自己是個程序員,平時周末的時候或者晚上的時候下班回家,想到自己「看閑書」的這種行為,倒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關於這個,還有些其他問題想吐槽,但是實在是會得罪人,就先不詳談。
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常會有長輩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鼓勵我們讀書,當時就覺得「對哦,我們應該好好讀書嘛,因為書中有黃金屋嘛,書中有顏如玉嘛」,現在想想,如此功利性的格言,倒也的確是有些諷刺。
工作之後,錢,對於自己,是一個挺大的問題。人生的每個階段,對於物、理想,都有不同的看法,以前會傻傻地覺得「有錢就一定幸福嗎」,「世界上有些東西有錢也買不到」,越大,越認識到,諸如此類的「有錢也XXX」的話,大多也就是給「窮人」聊以自慰自以為是用。
就好像小學生初中時覺得《青年文摘》和《讀者》就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雜誌了,上了大學覺得《南都》《新周刊》之類的牛逼了,再步入這個市場和社會,就覺得到頭來還是《美食》雜誌靠譜。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視野,看問題的角度自會不同。
讀書也是,每年讀書月、讀書日附近,媒體也常常放出些名人們在讀什麼書,「比爾蓋茨推薦的balblala」,「某總理推薦的balblalb」,「巴菲特blablalbal」,搞得好像讀了這些人讀過或者推薦的這些書,救能成為這些人一樣。
窮人的思維,不僅僅是在經濟問題上,更也是整個態度上,現在覺得自己就陷入到一種很low的境地,往上看,視界太過狹窄,往周邊看,由於自己能力(分析、邏輯、抽象)的不足,對行業、職業都沒有一個深入的認識。
一個人的素養提高的途徑有千千種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讀一行,抽象出來還就是「經驗獲得」,讀書多,不一定解決現實能力就強,要不書獃子是怎麼來的;走得遠,也不一定就真有多見識,現在上微博搜下某些關鍵字,看下某些自拍神器在世界各地留影的大眼長腿,真有機會聊上幾句,倒真不一定能聊得上幾句。
2014,於己,是複雜的一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手捧幾本書,透過這六百度近視在人來車往的街道之中四下張望,心裡想著前行,可倒也是怕真迷路了。
2015,虛心向學,嘗試向前輩朋友請教,願能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前行。
http://weixin.qq.com/r/6HQLE9bEJYtarZJw9yH6 (二維碼自動識別)
1.讀客2014版《教父》《西西里人》《最後的教父》2.賈平凹《廢都》3.傅高義《286時代》4.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5.胡塞尼《燦爛千陽》,《群山迴響》6.梁鴻《中國在梁庄》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8.《老殘遊記》9.《孽海花》
1,《一戰史》 約翰.基根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年是一戰爆發一百周年,西方學界有大量研究成果問世,亦有一些重量級的書籍漢譯引進,這本《一戰史》是其中不可不讀的一本。一戰極大的改變了世界格局,造成了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崩潰,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開始形成,但這種改變又是不完全,且不穩定的,隨後更為慘烈的二戰可以視為一戰的延續。一戰在戰爭藝術方面雖不如二戰華麗宏大,但一系列偉大的戰略變革已在沉悶的塹壕戰中孕育。2,《蘇聯軍隊的瓦解》 威廉.奧多姆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奧多姆中將是美國知名的蘇聯問題專家,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本書從蘇聯的政治體制和軍隊建構講起,重點討論蘇聯軍隊在戈爾巴喬夫時期的改革與成敗。許多材料聞所未聞,觀點有振聾發聵之感,對了解今天的俄羅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魏晉南北朝,中華的崩潰與擴大》 川本芳昭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自內藤湖南提出三段論以來,唐宋之變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而南北朝則是隋唐的先聲。這一時期胡漢關係尤為複雜,能理出頭緒殊為不易。4,《雪隱鷺鷥》 格非 譯林出版社 格非近年來的興趣越發從寫作轉向理論,這本書似乎又是一個證明。《金瓶梅》是被誤讀最多的一部經典,讀者往往流連注目其露骨的色情描寫,而忽視其深沉的思想和精妙的技巧,本書從歷史背景談起,進而深刻分析晚明的社會思潮,最後再對文學技巧加以剖析,生動展現這部曠世奇書被蒙蔽的不凡魅力。5,《繁花》 金宇澄 上海文藝出版社 受沈從文先生影響,我對方言寫作的小說向來有點排斥。這本書出版以後好評如潮,我也忍不住找來一讀,果然名不虛傳,方言應用恰到好處,文字澄凈,節奏控制堪稱完美,觸手可及卻又不可捉摸的日常上海生活展現的活靈活現,一旦讀進去便不可自拔。6,《新藏行記》 幸公拓 豆瓣閱讀電子書 近幾年,什麼騎行、西藏之類的書太多太濫,一看到什麼行走到哪裡、這個意義、那個時光,便讓人頭痛不已,早早繞道而行。一位朋友推薦此書,我不以為意,當時只想敷衍,不料第二次見面他又問我看了沒有,我推脫不過,找來一讀。從序言開始,此書便有不俗的氣質,文字嫻熟、行文淡雅,有故事、有思考、有感悟,且毫不矯情。7,《孔雀開屏》 何大草 《山花》(2014年11期) 何大草的大眾知名度不算高,一直算是小眾的作家,由他的小說《刀子和刀子》改編的電影《十三棵泡桐》在東京得了大獎也沒給他帶來多少大眾知名度。不過他的文字之美,小說結構之精巧,在當代中國文壇可說是一抹亮色。習慣了在他繁複優雅的文字中品讀歷史和人生的無窮可能性,在這篇短篇小說的閱讀中更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感,最後結局戛然而止,唯有閱盡天下炎涼、歷遍世間滄桑之後方能入此化境。
2014年,辭職,去女友的城市,找工作,期間無聊每天就在看書,以前是每天看幾十頁。
說說主要看過的一些書吧。 1.笛卡爾的 《方法論》 這本書對我的鼓勵非常大,我在畢業這兩年的工作里,一直在看各種各樣的書籍想鍛鍊出自己的嚴謹的思維體系,但是一直很迷茫。但是當看到真本書以後我才真正了解的一個人是怎樣追求知識,以及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問題,以及當你在權利面前時,你所應扮演的角色。正是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哲學,喜歡去思考以前未曾思考過的問題。 一本好的書,並不會給你確切的答案,他只會帶你思考的更遠,讓你不斷的在知識的迷宮中前進。 就如這本《方法論》。2.《少有人走的路》這是第2次看這本書了,上次看是畢業的第一年(2012年),以前看的時候連evernote 都不知道,做的筆記也找不到,重新做了筆記。 我覺得這本書能幫助我解開心中的困惑,比如我每天都看書,每天第一眼睜開就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但是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負面情緒就會如潮水般襲來,沒有任何徵兆。這時候,你會發現書中所說的就是你正在經歷的,當你順著作者的思路,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時候,你會釋然,你會重新審視過去的自己。3.《1984》《動物莊園》《娛樂至死》 以前看到知乎上很多人推薦沒覺得怎麼樣,但是當我真真的去看這三本書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醒世三大神書的名號沒白叫。 從政治監控,到諷刺,最後到無所約束的方仍自由,每本書都在告誡著人們警惕當下時代中的隱性「病毒"。4.《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也許只是一種簡單地方法,但是確實很實用的方法,讓自己能在渾渾噩噩的看書中正確的找到作者想要傳達的知識,以及用一種審視的態度去思考作者給我們傳達這個思想的意圖是什麼。這種方法長久的應用可以培養我們的思辨能力,這樣我們就不會盲目的相信書中所寫的。5.《蘇菲的世界》速讀了《蘇菲的世界》,覺得作者用一種很有趣的方式去傳達哲學是什麼,從最開始的思考、描述外界,告訴我們好奇心是哲學的根本。 (當人們習慣於身邊的事物,並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時,他們就害怕未知的事物,並且自己身邊的事物去解釋那些未知,用來化解自己那點可憐的恐懼)。 到接下來對自身的質疑,體現了人們在思考上的進步,並帶動了社會的進步。6.《百年孤獨》
看完後的感想:孤獨是一種奇怪的事物,人們害怕孤獨,但是又渴望孤獨;人們在城市的繁華中不斷的尋找著能容納自己的一座小屋,希望可以逃避外界的喧鬧,但是人們又一次次的聚集在一起,瘋狂的玩樂,彷彿在努力的告訴整個世界,我在高興我在high。無論怎樣人們都無法掩蓋那種在骨子底的孤獨,就像生命在茫茫宇宙中一樣註定是孤獨的。我們不斷的問自己,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在追求什麼,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我活著是為了什麼,這些往往是沒有答案的,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會在時間中消亡,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追求心中的真理、以及心中的信仰。活著就是品味孤獨,而不是去害怕孤獨,就像是那就「人生苦難重重」一樣,我們所面對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只有抱著堅定的信念,不要去逃避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己。暫時就這些,還看的其他的一些書籍,等有時間了在補充。
總的來說,我覺得看書的目的是學會如何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如何去看清事物的本質,書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但是書會讓我們去見到更廣闊的知識。僅此而已。推薦一下吳軍的書,《數學之美》、《浪潮之巔》和《文明之光》。《浪潮之巔》是一本介紹互聯網及IT行業(或者更廣義地說,是TMT行業)興衰變化的書,對於非計算機專業的人來說算是一個入門級的讀物,語言生動,通俗易懂。數學之美 (豆瓣),沒有看完呢,就不評論了,給大家豆瓣的評論鏈接,自己看吧。《文明之光》分了三冊,選取了人類歷史上的若干片段來分析歷史。文明之光(第一冊) (豆瓣);文明之光(第二冊) (豆瓣);文明之光 (第三冊) (豆瓣)第三冊剛剛入手,前面的還沒有看全,正在細細品讀
今年看的最好的書,【自控力】,由於個人的原因沒有看完。 女朋友最喜歡書,【吃貨們的孤單心事】。
龍族-----BY江南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
月亮與六便士
我的2014——這一年讀過的書,
原文地址:微信號: 熊文 xiongwen_ontheway(歡迎關注)
--------------------------------------------------------------我只是搬運工-----------------------------------------------------------
2014年匆匆而過。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導致2015年將發生更多的事。他們連接在一起,根本沒有辦法分割來總結。如果一定要找件事情作為記錄,那麼沒有比讀過的書更合適的了——算下來這一年一共讀了二十幾本,這裡選擇最喜歡的10本,紀念我的2014,並分享。
1.《管理的未來》加里·哈默。讀了三遍。就象德魯克一樣,沒有晦澀的概念,沒有驚人之語,但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經典管理研究的是『控制』,那麼本書討論的則是『失控』,如去中心化組織的管理等。這是《失控》之外,移動互聯時代管理者應該人手一本的書。
2.《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龐。這是一本當之無愧的經典,開創性的研究了群體心理——如果說個人是水,那麼群體就是洪水。對照KK的『群氓』概念,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這個六度空間時代,建議每個產品經理、營銷經理都來讀一讀。
3.《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拿《周鴻禕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和《參與感》這兩本暢銷書來比較,如果只讀一本,建議讀史玉柱;讀兩本,加上周鴻禕;如果讀三本?還是讀兩本吧。以乾濕度來區分,史玉柱心得是純乾貨,一來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二來史已經真正功成身退,無需藏私和摻水。《參與感》則至少一半是公關軟文,寫給米粉看的。周的自述介於兩者之間。P.S.史的書中這一段,在盯產品這件事上,秒殺雷布斯、Pony馬,甚至喬幫主:「我基本上就在那個虛擬世界真的待了兩年,每天不看到太陽我是不睡覺的…發現哪個地方不好,連夜把技術人員叫起來去改。之後我睡覺了,醒來後就看改好了沒有。」
4.《邏輯思維1》、《邏輯思維2》羅振宇。不解釋,這兩本書可以各買三本,一本放床頭,一本放衛生間,一本放行李箱出差用。前幾天毫不猶豫的花1200大洋購買了羅胖的鐵杆會員身份,什麼也不圖,就是把羅胖供養起來,希望他能把把這事接著幹下去。
5.《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萬維鋼。在沒有《邏輯思維》看的日子裡,我睡前主要靠這本書。羅胖是個文科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但讀完更能引起我思考的,卻是這個理科生。比如,他科學的論證了為什麼網路上辯論的雙方都會認為對方是腦殘、五毛,不是為了對罵的需要,而是真心的認為對方就是腦殘。
6.《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這是一本談進化論的經典作品,讀起來很費腦子,因為老需要思考博弈論問題。如果我告訴你,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基因的無數宿主中的一個,我們的道德倫理其實來自基因間的博弈策略,我們的喜怒哀樂原來是來自基因的獎勵和懲罰,大概你會認為這是歪理邪說或者牽強附會。但看完這本書,相信你會仰望星空,開始相信道德的血液果然就在我們的體內流淌。
7.《看不見的大猩猩》丹尼爾·西蒙斯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這本書研究的是思維認知科學(雖然萬維鋼基本把這門學科劃在了偽科學的範疇)。書中講到的六大錯覺,確實應該警覺。比如,視而不見的視覺錯覺普遍存在(玩過找你妹的一定懂);總會本能的相信顯得自信的人(所以裝B絕對有道理!);總是下意識的認為同時發生的事情一定會有因果關係(是說陰謀論者嗎?);以及所謂我們只利用了人腦潛能的10%,其實是誤解!(那超體呢?)。
8.《精益創業:新創企業的成長思維》埃里克·萊斯。一邊讀一邊感慨,要是三年前就讀過這本書該有多好!我就不會把裡邊的錯誤挨個犯一遍。當然,真是三年前讀,也許根本就讀不出今天的這些感觸。而現在讀完了,也沒法保證接下來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本書要放在床頭,沒事就拿出來翻一遍。
9.《中國的隱形農業革命》黃宗智。讀過並喜歡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的人,應該會很喜歡這本書。用的是同樣的方法,用數據來分析經濟(難道因為作者都姓黃?)。讀完三點體會:一,只有實現了農業現代化,才能被稱為發達國家,否則就算製造、金融、互聯網等等產業再發達,也只是一個畸形的社會,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二,每年的一號文件講三農,不僅在政治上有道理,經濟上也有道理;三,中國今後二十年的發展,關鍵在農業,機會也在農業。 10.《龍族3 》 江南。江南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從他的《此間的少年》開始。不管《致青春》、《匆匆那年》怎麼大熱,只看一眼就完全無感,因為這些是文科生記憶中的青春,和我等隔行如隔山。而江南作為一個化學系畢業的同齡人,其筆下的世界無論如何光怪陸離,人物卻彷彿就生活在當年的隔壁宿舍。《龍族》往往被說成是中國版的《哈利波特》。但我更願意用《三體》來類比,內容質量和江湖地位都可以歸為一類。唯一的問題是,下一本什麼時候出?白先勇的《台北人》、《紐約客》木心的《雲雀叫了一整天》、《西班牙三棵樹》
乙一《灰故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