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有哪些浪費?
01-12
精益生產中指出了七大浪費:1、等待的浪費 2、搬運浪費 3、不良品浪費 4、動作浪費 5、加工浪費
6、庫存浪費 7、製造過多(早)。那我們在產品開發的過程是不是也有浪費呢?
我們來案件重演一遍,舉個我比較熟悉的工具開發例子:
老闆與客戶或小夥伴的交流過程中發現「超級電鋸」很可能有銷路,於是馬上聯繫到一家稱為「創意之王」的設計公司,老闆帶著總工程師與設計公司的銷售經理洽 淡好價格、撰寫項目任務書、下好訂金後開始設計,一個星期後設計公司做了一個精美的PPT:通過用戶研究、市場調研、企業戰略三個層面的綜合分析,給出了 3個設計方案,分別命名為「老漢 推車 熱炕頭」「高端 大氣 上檔次」「狂拽 炫酷 屌炸天」,老闆覺得不滿意,從國外弄了一台機器回來說:「你們講的很有道理,但你們看老外的設計,我要的就是這種冷艷高貴接地氣的設計。」如下圖:「創意之王」的設計師不愧為「創意小王子」,用了2天的時間重新把方案完善了一下,得到了我們最終方案:
老闆看完方案,好像也不錯。 通常,以上整個過程最快的話大概也要半個月左右。然後,總工拿著這個方案開始尋找供應商並進行工程結構設計,發現原來設計師提供的三維數據基本上都不能用,於是讓模具工程師重新建模,另外供應商技術要求達不到,於是又做了一些調整,等所有技術問題解決掉後,產品大概是這樣的:
(蒂亞是誰?真心不知道)雖然感覺哪裡不對,但好像還挺接地氣的。老闆開始考慮砸模具費的事情:「公司沒有新產品是不行的,該花的錢應該花。」也可能發生另外一種情況,客戶的興趣 點變了。老闆想想:「這個項目先放一放,我萬一花了錢人家不要怎麼辦,等客人有興趣的時候再弄。」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過了大半年又重新啟動項目,這時換了 一家被稱為「設計之後」的設計公司繼續弄。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產品出來後開始測試、改幾遍模具,終於搞定。然後做樣本、發郵件做推銷。最好的結果就是產品 大賣,不好的結果就是用「失敗是成功之母」來安慰自己。 在這整個過程中存在不存在浪費呢?按照精益的思想:「任何消耗資源,不產生價值的都屬於浪費。」我們一步步分析下:
- 老闆發現新產品機會後,找到後設計公司之談判溝通,大概需要花幾天的時間。這個過程沒有產出任何價值,算是一種浪費;
- 通過撰寫任務書、發郵件、製作精緻的PPT,最後信息還是沒有傳達到位,算是一種浪費;
- 老闆說白了就是想仿造一下老外的設計再加點自己的特色,作為設計師通常很鄙視這樣的做法,為了體現自己的專業性,必須要有點要求:市場分析、用戶分析、產品分析等等,但實際上是向老闆要錢的籌碼,算是一種浪費;
- 要求不確定,很可能老闆一開始並不想抄襲,他更想看看設計公司能做到什麼程度,感覺不對勁後中途再變更要求;
- 設計師提供了三個方案,老闆選擇了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進行了調整,另外兩個沒有被選中的方案,花了時間與精力對企業來說,卻沒有產生任何價值,算是一種浪費;
- 設計方案,在工程階段需做大量的重新調整與修改,這也算一種浪費;
- 花時間精力培養外包團隊,項目產生的知識自己無法消化,這也算一種浪費;
- 後期由於機會產生的變化,項目擱置、變更合作夥伴、開發不連貫,重啟項目需要重新投入,這也算一種浪費;
- 花了極大成本,產品開發出來,並且費了一大把勁做營銷,但發現市場不受歡迎,這也算是一種浪費。
- 散亂失序(Scatter):
- 溝通障礙,具體的又分為實體障礙(地理位置做決定,通常口述就能解決的問題,發郵件可以往後拖延一到兩天)、社會障礙(公司層級所導致)、技能障礙(知識無 法轉化,例如,老工程師由於不會CAD,而需要口述告知給年輕工程師,而年輕工程師對產品不了解無法全部了解)、信息通道(例如,製作幾十頁的說明文檔, 往往出現問題以後 才翻出來)
- 管理不當,具體分為人員不穩定(中途有人退出或者加入,都要花一定的時間重新適應)、人員 功能重疊(如果一個產品團隊開發里 面全是只會p圖的設計師,可以想像其災難性,也很容易造成人員閑置)、項目不穩定(項目隨意添加或者擱置任務,都有可能會造成項目過程中所積累的價值不能 延續到下一個項目中)、干擾不斷(中途停止、添加任務、被派去救火、物料在錯誤的地方放置)
- 工具不當(為了證明項目偉大光榮正確,一些書面流程上面都會使用一些工具進行判斷,這些虛榮的指數很多時候都是用來麻痹自己)
- 交接脫節(Hand-off)
- 分工:公司將責任、知識、行動和反饋割裂開來,例如,外包的設計公司只負責交方案收錢,工程部門負責如何好實現就如何操作,銷售部門負責完成業績指標,一個項目能夠從頭跟蹤到底的好像也只有老闆。
- 無用信息,具體可以分為信息錯亂(由不同人員進行設計、分析、決策,但工程師不能有效製造的實現的內容)、追求形式(例如,基本上沒有人願意看的厚厚一本的 項目報告,還有準備了兩天兩夜總共有100多頁的PPT,但是做的人覺得很有必要,因為這最能表現出「誠意」)、過渡研發(例如,設計師喜歡堆疊功能和產 品假設,而工程師喜好做沒完沒了的優化)
- 等待,具體可分為分工等待(例如,老闆決定做什麼,專家負責規劃,項目經理去執 行。不僅導致信息擱置,也導致項目知識和反饋無法有效吸收)、順序化等待(例如,產品設計時,工程部門製造部門做等待,在做技術開發的時候設計部門和製造 部門閑著沒事幹,這又是一個分工造成的惡果)
- 主觀臆測(Wishful-thinking)
- 提前決策(例如,老闆挑選了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概念設計方案,然後大家剩下的工作就是去細化這個方案來證明它的可行性,當面向市場的時候發現不是這樣子)
- 限定於參數的測試而不是需求測試(例如,大多數時候產品是為了測試性能參數,但是我們更重要目標是尋找到失敗點,嚴格測試直到你的產品報廢會更加有效)
- 廢棄知識(大部分人只關注於產品上市,許多項目在結束後被鎖在了抽屜,直到有一天翻出來發現喬布斯做過的事情我也做過)
有很多啊,例如:
開發到一半的東西,沒有被發布的特性過多的重複性勞動流程不合理導致某些人忙死某些人閑死前期設計分析不足導致質量問題甚至返工精益軟體開發最近被談的也很多,lz可以關注一下這個話題如何開發產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