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在面臨同質競爭時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產品的優勢?

像悅樂「員工特惠」這種根據功能和用戶群體進行細分的嘗試會成為主要方式嗎?


移動APP和PC互聯網其實相通。

1、有一些東西本身就無法避免同質化,比拼的核心不在產品上,而是資金、運營等。比如團購,比如視頻行業。所以,產品端很難有殺手級更新來突圍。現在優酷和土豆的市值差別這麼大,其實原因就一個,古永鏘顯然比王微會玩資本。

2、人群細分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員工特惠最成功的一點是抓住了大公司白領的心理需求,他們感覺自己「被滿足重視了」,這種比較虛的東西不見得不能打動人。實際上對優惠券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折扣、折扣、折扣。我看了下員工特惠,折扣確實有更低(5折),這得益於悅樂和商戶的談判資本(挾精準優質客戶以令諸侯)。

3、重構消費群和消費圈的維度。優惠券行業現在的維度是:a、按行業分,餐飲、商超及其他服務消費;b、按線上線下分,有周邊優惠,也有團購聚合;c、按照城市地域分。悅樂做了一件事,就是新增了一個維度——以公司為節點,實現了又一次商圈的掃蕩。如果優惠券APP再構建更多的維度,也是可能的,這是創新點。

4、積累很重要。看起來是「微創新」,其實是厚積薄發。反正我知道,悅樂是國內最早做優惠券的,覆蓋城市、優惠券數量、資料庫更新頻次都是最好的。打不好基礎,光憑創意,很難接地氣。


外行說兩句

1,首先一點,你做的不是app,而是一個行業。一定要搞清楚app背後的依託才是你的app火的最主要原因。

美團app火不是因為它的客戶端比窩窩好,而是他的業務比窩窩好太多,所以它的app有更精品的店和更精品的單子和更優惠的價格。

2,功能優先

比如聽歌,就是要有很多歌單,要有很好的列表,要有不錯的離線下載,這都是功能。記得之前有一個非常清新流暢優美的app聽歌,但是當時它木有離線下載功能,被用戶噴成馬了,我也是下載用了感覺不錯,然後把它刪了。(據說後來加入了這個功能)

3,用戶體驗要好

用戶很刁的,把顧客伺候好了得。這個我是外行,只是在經常看用戶反饋的時候,能看到很多問題

4,善用統計。

統計可以讓你看到現在這個app的很多情況,哪裡好,哪裡不好,這次改動有沒有人用,用的久不久。大多數用戶都是用腳投票的,有問題基本不來反饋,小體驗問題感覺不爽也不說,但是你可以從這些數據里看出來。這對PM的要求很高

其他的,我都不會,看別人的吧


#1, 要利用手機與PC的差異來設計App的特點,例如,手機比PC多了4個Sensors;

#2, 要建立良好的用戶成長體系,以期在商業模式做出來之前,有足夠的用戶留存;

#3,產品的基本功能要產品經理自己設計,發布後看用戶反饋調整,達到一定用戶量後,要基於數據來倒逼設計。


首先要擺正心態,將心思加倍用在研究你的用戶身上,而不是功能和內容上。

很多人認為APP同質化在功能和內容上,這個是沒錯,但這是同質化的表面。同質化的根本問題在於「對待用戶的態度」上,在於將用戶擺在什麼位置。同質化競爭的假想對手大多時候是你的APP,而不是你的用戶,這個本身就是致命的。他對你的用戶並不了解,所以才會採用簡單粗暴的拷貝辦法。但你要知道,這樣做並不一定能贏得用戶的心。

所以在面對同質化競爭的時候,要摒棄浮躁,一如既往的研究你的用戶,發覺他們新的需求,新的痛點,而不是在慌亂中簡單暴力的增加功能和內容。


想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差異化競爭。如果你沒有什麼別人搞不定就你能搞定的看家本領,我要說,你會九死一生。


現在,做App的這麼多,在面臨同質產品較多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創新,應用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


做什麼都有同質化競爭的, 很簡單,就是看誰走的快,先發優勢,不犯錯誤,別人就永遠跟在你後面走。誰最了解用戶需求誰就贏,不戰略一樓的資金問題, 視頻是少有的模式簡單,對資金需求大的領域,移動互聯網有錢不一定玩得轉,


個人以為這個問題有點虛,不能為了開發app而開發app,應用背後必然代表的是你為用戶提供的一種服務,或者是溝通服務,或者是社交服務,或者是購物服務,或者是工具類,或者是資訊類的,等等。

在明顯自己產品所能提供的服務再去淡自己的優勢,個人很認可阿北的一句話「產品價值遠遠大於產品體驗」,不要以為在產品UI以及交互體驗等等關於體驗的方面做到極致用戶就過來了,個人感覺著更多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產品背後提供的服務是不是給用戶帶來價值。

明確自己的產品價值之後,再去看優勢。產品優勢個人感覺有好幾方面:

1,可以是運營優勢,就是獨特的運營手段積攢起來的優勢,在短時內別人達不到的。例如大眾點評網,其實沒有太多秘密,但是就是做了別人願意去做的苦活、臟活、累活,到今天積攢了後來者遠不能追趕的優勢。至少在時間上領先了幾年。

2、技術優勢,互聯網歸根結底上還是技術驅動性行業,如果技術上領先優勢很大,後進者今本上可以歇歇了、

3、資源優勢,這個是我所看重的。國內互聯網已經過了蠻荒時期,現在的階段是拼資源的時候,你擁有別人所不能觸及的資源,那麼這種稀缺性就是非常寶貴的。

對於很多人一起提到的用戶體驗,個人以為是這是產品的基本功,讓用戶有很棒的體驗是產品最基本的,本來就要做好的,在很多時候其實構不成產品優勢。


要麼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新的應用,要麼把同質應用創新地做,要麼在同質產品中做的比別人都好,就這三條路,沒別的。悅樂推出的「員工特惠」算是一種嘗試吧,不過能不能做出來到不好說。


毫無疑問,現在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移動APP的熱潮已經減退,新的概念層出不窮。在新的事物大範圍普及前,我們作為產品運營不得不面臨當下,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乏力、用戶獲取成本升高、收益下滑等等不利的現實情況,首當其衝的莫過於產品同質化。在安卓的市場或者蘋果商店搜索競品,結果不下幾十上百個,若大眾產品,數量會更多,比如相機、直播,小眾產品相對要好些,但是目標用戶群相對也少,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那麼在產品同質嚴重的當下,如何才能突出重圍,搶到一些市場份額呢?答案是六字訣:強運營,重推廣

同樣一個產品,不同的運營團隊去操作,結果會相差甚遠,運營相當於基本功,強運營的目的是把基本功打牢靠,比如喜茶的火爆,首先必須口感過得去,若沒有這點,再多的營銷推廣都是徒勞。

在基本功合格後,持續不斷的推廣則是一個開枝散葉的過程,不幸的是,現在很多公司還沒有意識到這點,思維依然停留在移動互聯網前期年前,產品為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這樣的思維已經落伍了,得改!

產品突圍六字訣,本文先從「強運營」進行分析,下一篇在分析下「重推廣」,注意不是簡單的花錢買量的那種推廣,而是多平台、多樣式的軟性推廣,用以打造品牌口碑知名度。

增強運營實力的幾個環節:

一、招到靠譜的人

二、建立良好的培訓與被培訓制度

三、營造出正向的激勵環境

四、優化組織架構與分工

五、充分放權,給與運營主導權

具體的分析如下:

一、招到靠譜的人

一個靠譜的運營可以拯救一個團隊。人與人之間,智商是沒有多大差異的,但是在做事的態度上,差異巨大。一個靠譜的運營會事無巨細,超出預期的完成運營工作。比如之前某個寫出一篇爆文,幫助公司增粉50萬的小編。一個不靠譜的運營,甚至可以毀掉一個公司,看報道出來的運營事故就知道了,比如淘寶貨物上架標錯價格、公眾號用了侵權照片,分分鐘把一個公司搞殘了

靠譜的運營有哪些特質?愛思考、責任心強、不太計較得失。愛思考的運營,會主動的思考問題,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主動進行各種嘗試,公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責任心強的運營交代任務領導放心,領導就會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戰略上。而不太計較得失,也是我觀察了很多優秀運營總結出來的,他們不會盯著工資、獎金不放,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主,在能力提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了比別人更多的獎勵。

如何招到靠譜的運營?效果最好的是熟人推薦,不過這種方式招到人的概率太低。最常見的還是招聘網站,作為運營老大,建議是多面試、一天面試3~4個,這個時間不能省,一個不靠譜的運營招進來,沒幾天就走了,浪費了人力不說,幾天的工作斷檔還會影響到收益。之前我嘗試過在自己的公眾號「老虎講運營」內發布運營招聘信息,由於十分垂直,關注的人又比較好學,也很容易招到靠譜的人。

有一個識人的經驗,這裡分享下,不一定準確,僅作參考。帶眼鏡的、精瘦型的男生做運營往往比較靠譜。我之前面試到了一個這樣的人,當時的他完全沒有運營經驗,還是決定招進來,後來在產品運營中,果真發揮出了以一當三的水平。

二、建立良好的培訓與被培訓制度

培訓與被培訓制度指的是什麼?這裡說的培訓,指的不是從外部找來專業的人員來進行培訓,那樣和實際工作的吻合度不高,而且頻次太低。我說的這種培訓制度,是由運營自己組織的,身為運營,既是培訓師也是被培訓者。怎麼理解呢?比如你是活動運營,那麼對活動運營的理解一定會好過做數據運營的同學。在活動運營這個知識模塊中,你就是培訓師了,負責給其他同學做活動運營的培訓,通過過往自己實際操作過的案例,來為大家講解活動運營的方方面面,讓其他同學,也能掌握活動運營的知識。同理,在數據運營模塊中,你就變成了被培訓者了,通過這種流轉式的培訓與被培訓,運營團隊的整體實力就會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如何建立培訓與被培訓制度?有兩種方式來建立,一種是硬性規定,規定每周的固定時間由某人做分享,每周一名,輪流分享。另外一種是不定時,根據實際的工作進度,進行總結分享。兩種方式各有利弊,跑下來後,建議採取第二種。第一種方式過於死板,經常發生分享人準備不了材料的情況,要麼就是為了準備分享資料,浪費了太多時間在課件製作上,忽略了工作。第二種對領導的要求會高些,在基層的運營一般不會主動去召集大家做經驗分享,領導要根據工作中的進度,來協調安排。

舉個例子,產品上線的那個階段,上線完成後,領導可以安排做上線工作的同學做上線工作培訓,培訓其他運營如何上線產品和講解上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產品上線後,數據分析完成後,領導安排數據分析的運營同學,向其他運營做數據分享,其他人不僅可以了解到產品數據,還可以學習到數據分析的思路。在做用戶運營時,領導也可以讓社群運營的同學,講解社群運營的玩法和思路。以上的分享雖然會浪費掉一些工作時間,甚至對一些運營工作毫無幫助,但是長久來看,利大於弊。尤其是勤奮好學的運營,會非常喜歡這種制度。

我之前所在的遊戲公司這種培訓制度就十分的完善,不僅僅是運營的知識分享,連商務和產品的分享會,運營也是可以參加的。幾年的運營工作下來,還學會了很多的商務技巧,從個人和公司的角度來看,是雙贏的。個人得到了成長,公司因個人的成長獲得了發展

三、營造出正向的激勵環境

激勵的樣式有哪些?物質上和精神上兩種。物質獎勵較為低級,也普遍有效,精神激勵,操作難度高,但是效果最大。95%以上的公司是以物質來激勵的,物質包括季度獎、年終獎、分紅、提成等等。這種方式簡單、粗暴,絕大數情況下有效。無效的情況下是指畫餅太多或者獎勵太少,之前就發生過底下員工在面對獎勵時,無動於衷,該請假還是請假,該放鬆還是放鬆的情況,原因是對獎勵不care,若能開出100個月年終獎,那情景就完全不同了。極少數的公司會有精神激勵,這樣的公司即使沒有獎金,員工依然拚命的加班工作。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精神激勵的基礎上輔以物質獎勵,這樣的公司凝聚力和戰鬥力上都是無敵的。

如何營造出正向的激勵環境?物質上的,根據公司的營收制定合理的獎勵制度即可。想要立刻見效果的,可以制定月激勵,適合於小公司,每月盈餘直接拿出來做獎勵。這種方式需要留意的是有準確的預期,互聯網公司的收益有時會大大超出預期,原定100萬/月的收益目標,也許會因為市場行情突然做到了200萬/月,這個時候承諾拿出盈餘作為獎勵,就有點打臉了。不要懷疑,我曾經就遇到過這樣的真實案例,老闆左右為難中,放棄了誠信。

精神上的,先要明確,精神上的激勵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做起來的。一般是從公司初創時延續下來或者部門整體撤換,新的領導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激勵會有一個你追我趕似的潛規則存在,具體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做為領導對於表現突出的同學,要大聲的給與表揚;拆分工作模塊,讓每個人知道自己在整理工作中所發揮的價值;以身作則,做出高標準的業績或者產出,切忌不要自己都做不到的情況下要求他人做到;當斷則斷,及時砍掉對團隊帶來負面情緒的同學等等。

正向的激勵環境的價值。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大部分人都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一個激情四射、充滿鬥志的環境,會激發出員工的潛力,做出更多、更好的產出。假如一個優秀的人產生的業績能夠看到的話,一個優秀團隊產生的業績就更加的突出了。我之前手游公司,買量團隊就是由一個個優秀的人組成的,團隊整體氛圍是攻無不克,同樣的預算,可以買到比同行多的多的量。就公司而已,一個正向的激勵環境,可以帶來高速的增長。若是遇到競品,分分鐘將對方秒成渣。

四、優化組織架構與分工

組織架構和分工對公司的影響有多大?好的架構和分工可以帶來十倍以上的效率提升。我之前所在的公司就清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員工數量超過150人時,順應潮流似的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由直線制變更為事業部制,調整完後,公司的整體業績成指數級攀升,效益不好的事業部被裁掉,精簡人員的同時,單人的價值大幅提升。若沒有及時的做架構調整,公司恐怕早已不存在了。

優秀的組織架構人員溝通成本最低,有效產出最高。互聯網公司的組織架構一般由商務部、運營部、設計部、技術部(產品也劃歸到技術部)構成,表面上看大部分公司的架構十分合理,實際上往往會存在以下兩個隱性問題:人員數量的配置不合理和物理空間的安排不恰當。老闆總是希望讓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由於各個部門老大性格不同,稍微強勢的部門老大,人員配備會多些,相對弱勢的,人員配備不夠,有時還要自己上馬去做基礎的工作。我曾經見過有一家互聯網公司配置5個商務和1個運營的架構,真是難以想像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物理空間安排不當,是工作中需要優化的細節了,部門間配合的路線是:商務-運營-產品-技術,那麼在座次安排上,就要遵循這一條路線,有的公司把商務安排到離運營十萬八千里的位置上,硬生生的增加了溝通成本,遇到偷懶的員工,一時找不到人就乾脆把問題略過,那後果也是難以想像的。

良好的分工可以提升運營部門的有效產出,且對領導者的要求較高。一個運營部門大概由10人組成,少一點的也有3~4個。我們以10人為例,領導者,在安排運營工作分工時,首先要對運營工作包含的所有模塊清晰無比,對每個模塊所能產生的價值,工作量的大小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對底下的人員的性格、適合的工作模塊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比如A員工是文科畢業,但是對數據頗為敏感,就不要安排做文案工作,而去做數據分析的工作會較為合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一塊,放對地方,物盡所用,可以使10人的運營團隊與競品50人以上的團隊相抗衡。

公司有多個產品時,比較省時省力的方法是一人負責一款或者多款產品,產品分配到人,自負盈虧。若公司只有一款產品時,根據運營的工作模塊分工,是個不錯的方法,比如數據分析、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等,一個模塊1~2人。

五、充分放權,給與運營主導權

運營主導的公司,收益往往最好。當下運營工作的重點,除了優化產品,提升體驗外,變現方式的探索也是重中之重。一旦提到變現,勢必會傷害到用戶體驗。若一個公司是運營主導,那麼關於變現的功能開發,就能順利的開展下去,雖然對用戶的體驗造成了部分影響,但是公司盈利了。

若以技術主導的公司,大部分產品都是有情懷的,容不得半點傷害用戶體驗的行為,打造出藝術品般的產品是他們的追求,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賺到了情懷,卻賺不到可以養家糊口的麵包。身為老闆就要權衡利弊,該怎麼放權時就怎麼放權,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放權給運營就要給運營一把尚方寶劍。除了老闆,部門間的總監或經理崗位是平等的,在選擇哪些需求進行開發時,往往會膠著不下。技術和運營撕逼的情況十分常見,把老闆叫過來也只會當老好人,勸勸技術、勸勸運營,對結果於事無補。若及早的給與運營一把尚方寶劍,在遇到糾纏不清的問題時,兩權相害聽運營的,就可以迅速的解決問題。我之前的公司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一切以運營的需求為主,全員運營,技術們也都是半個運營了,結果就是收益每月50%的增長,超預期完成了年度目標。

綜上:運營強則基礎強,基礎牢靠則有競爭力。以上列出了強化運營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有些是立竿見影的方式,有些則是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慢慢培養的。一時學不會不要緊,只要目標明確,持之以恆,做到在運營基礎工作上不丟分,那麼在強運營這個環節就算及格了。


只看到了大標題,忽略了小標題;

同質化是隨著軟體或者app市場繁榮,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

只說一個我自己接觸到的方向:

同一個產業內,進入到細分市場來尋求突破。

比如優惠券;你可以做到大而全;也可以選擇某一個分類來突破。

餐飲優惠券,這是一個大分類;火鍋優惠券,可以算是這個大分類下的小分類;

將火鍋優惠券這個小分類做到極致,我覺得你的一個優惠券的app就成功了。

同時,根據不同群體對火鍋這種飲食的偏好,你可以去定製推送等等...

IMO.


一)創新。開拓別人沒做過的領域,或者做別人沒有做過的新的功能。像悅樂「員工特惠」這種根據功能和用戶群體進行細分就是一種創新。

二)積累完善。把自己已有的資源拓展完善,把自己已有的產品功能做的更好,做到無人能及的地步。


搞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在哪裡


細分市場


應用要創新、求變


要麼你的應用必須要做的比別人好,要麼你的應用里必須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


同質化是一個好東西,記得在哪裡看到一篇文章,說是一家賣鞋的,一開始賣的很好,後來大家都來賣鞋,賣的也都不錯,這家老闆就開始思考,觀察顧客,發現顧客買鞋時換鞋的時間太久太麻煩,於是在店內鋪了很好的毛毯,要求顧客在門口拖鞋,享受幾折優惠...等等

PS:腳臭怎麼辦?


推薦閱讀:

如何篩選收集起來的用戶需求?過濾偽需求?
2016 年出現了哪些全新的科技產品類型?
如何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

TAG:移動互聯網 | 創新 | 產品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