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或者說,消費者憑什麼支持綠色經濟
受邀題。
簡單地說,綠色經濟就是生態經濟,是不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一種發展方式。其內容應包括資源節約,可循環再生,可持續利用,永續發展的一種經濟。我國所稱的環境友好型,人與環境和諧共存,指的應該就是綠色經濟。
對此,我有如下理解:
一、所謂自然,是對應人的活動的一個概念。只要有人的活動,就有生態環境的改變,就不再是絕對的自然狀態。人的活動,應以不超越環境的容忍度為限。只要不超越,對生態環境是影響,而不是破壞。
二、絕對的自然狀態,對人的生存,並不是絕對有利。戰國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在其名篇《五蠹》中說:「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並說到了人們構木為巢,以避群害;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傷害腹胃而多疾病,於是鑽燧取火以化腥臊;天下大水,於是疏通江河治水。記述了古代人們改變自然以營造有利生存環境的事。再後來,李冰父子建都江堰,始有良田萬頃的川西平原;疏堵結合,才將曾經汪洋沼澤一片的雲夢澤,變成了今日肥沃的江漢平原。這些就更為大家所熟知了。
三、在容忍度限度內,人類活動對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是負面的,如做得好,也可以是積極的。舉個親歷的簡單例子,我小時候生活的那座小城,排入河中的食物殘渣,正好成為魚的食物,城中段河流的魚比城郊多得多,從河邊走路上學,陽光下,滿河魚鱗閃閃,真是太壯觀了。而河依舊是碧藍清澈的。可謂人魚互施積極影響而構成的一幅人魚和諧圖。現在城市擴展了,人多了,超越了生態容忍度,碧藍的河流消失了,魚也幾乎見不到了,我只能在夢中去尋找他了。
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我持人本主義的觀點,不贊成絕對自然主義的觀點,除非你把人類消滅了,或者持此觀點的人先踐行,把自己消滅了。但人的活動,又不能超越生態環境的容忍度,否則以人為本,也將本之不本了。
所謂綠色經濟,既以經濟說之,就是人類與生態環境友好相處的生產生活活動。人人都是生態環境的影響者甚至破壞者,人人也可以是生態環境的受益者或者是受害者。作為地球上的球民或者某國的國民,你首先得做到是綠色經濟,你才能享受到綠色經濟的好處。
你想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嗎,你想看見明凈的天空嗎(我曾在神農架雪後的月光下看書,說過那時的月光是耀眼的,你信嗎?)?你想吃到無害的食品嗎?這些都是你的消費對象,那就需要綠色經濟啊。
各國間的經濟較量、不息的戰爭風雲、瘋狂逐利下對資源無休無止的爭奪等等,已經給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帶來了生態破壞,如何保護生態,已經成為處理好人與自然關係的一個尖銳問題。
在我國,這些年來,經濟發展可以說是六個字,兩大龍頭:一個是「工業化」,一個是「城鎮化」,所有的地方都在比拚GDP,高揚超高速,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工業化、城鎮化兩路突進,而農業的面源污染也很突出,常常不是優先考慮環境容量,而是超過了生態環境的容忍度,才想到環保,結果大受懲罰,這正是人們為什麼如此需要綠色經濟,想到需要綠色經濟帶來的好處的原因所在。
所謂綠色經濟中的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和使用中不產生公害的產品,其中農產品類,對化肥及農藥類型的使用,有嚴格規定。更高一個層級的是有機食品,其原料是利用農業生物資源不施加化肥農藥等的純天然的農產品,不僅是無害的,而且是更為有益的。要想做到都是有機食品,代價很大。
綠色食品乃至有機食品,均應有標識。在假標識橫行者的情況下,普通消費者缺乏辨識手段和知識,可謂防不勝防。
在我看來,綠色經濟,至少應該是一種底線經濟。發展好壞,受益受害,人人都在其內。要想得到好處,需要一個綠色地球、綠色國家、綠色市縣,綠色農民和市民。如果做不到,給人帶來的害處,也是躲不掉的。
一本國外翻譯過來的關於人類的災難的書中說,人類最大的威脅是人類自身。我想,唯有優化人類自身的活動方式,才能逃避災難,長久享受到綠色經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需求引導供給。比如霧霾天氣使口罩銷量增加,核輻射與鹽,對吧。
在源頭---傳播---接受者中,綠色消費的回報速度以此遞減。
日本環保事業的發展在於環境惡化後,政府與民眾共同發力,強力治理。現在在某些環保產品的價格高於同類普通產品時,人們仍然有願意購買環保產品的。日本人下了狠心從源頭治理。但是中國人信賴看得見摸得著的,喜歡藥效好起效快的,這也是綠色消費在中國不容易發展的原因之一。如果有一天,我能在中國媒體上看到霧霾引發樹苗銷量增加,這樣意思的新聞,我想我會是幸福的。所以,我認為意識是重要的一個因素:我花了錢,我要給自己買健康----------現在就要還是待會兒也行?
推薦閱讀:
※公共自行車真的有意義嗎?
※如何看待最近幾個月全國紙價上漲?
※我國建築節能率指標值為什麼要求是 50%?
※自建家庭用太陽能發電系統是否有經濟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