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區別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主要是由音色來鑒定,其次是音域,換聲點等。聲線薄,音色明亮的是男高音,就算沒有高音也是男高音。聲音比較暗淡,中聲區比較渾厚有勁可能是男中音,但不排除大號男高音的可能。而平日說話就十分低沉,唱歌聲如老牛且高音較為困難者可能是低男中音或者男低音。從音域上看,男高音的換聲點一般在小字二組的#F,部分型號較小的男高音換聲點更高,換聲點超過#F就可以基本確定是男高音無誤。而男中音和男高音的界定在學術上常年存在一些爭議,總的來說男中音的換聲點不會超過男高音的普遍換聲點小字二組#F,但是型號較小的抒情男中音容易與大號的戲劇男高音產生混淆,這就主要聽兩者的中低聲區,男中音更加輕鬆,到了換聲點後,戲劇男高音越發有力,而抒情男中開始疲軟。但因個體的條件和歌唱技術的差異此鑒定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男低音的換聲點鑒定比較容易,不會超過小字二組的E,若超過,基本與男低音這個聲部沒關係。最後是外形鑒定,但也是會因為個體條件差異而不適用於所有人。一般身高不高,且脖子較短是典型的男高音相貌。脖子較長或者較粗,身高中等或者較高者一般為男中音。身高超過平均身高很多,且脖子很長,一般是男低音(參考姚明,易建聯,都是非常好的男低聲部,退役了可以考慮轉行聲樂(∩_∩))。總之,聲部鑒定,大概要從此三方面入手,但也不能因此一概而論,聲樂這門藝術的抽象與不可知正是它的樂趣所在,美聲的演唱不僅僅是一個聲帶這麼簡單,它集結了全身之共鳴和氣力,具體聲部的鑒定需要用6到7年才能夠完全確定(因為18.9歲20歲出頭的人聲帶,身體,共鳴腔會隨著時間越發成熟)。 僅供參考


男高音的音色強勁有力,富於英雄氣概,擅於表現強烈的感情,

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c到小字二組的c 。

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渾厚,擅於表現莊嚴雄偉和蒼勁沉著的感情,

音域通常從大字組的E到小字一組的e 。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兩者的特色,

音域一般從大字組的降A到小字一組的降a。


聽音高就行,首先得是男的,然後高的叫男高音,中的叫男中音,低的叫男低音。

高音是 c - c2

中音是 A - a1

低音是 F - f1


樓上的看身材外形+音色+音律範圍的方式,應該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辨別方式了:例如進入成年人合唱團中,帶著男高聲部做CEG普通音階練聲,從中央C開始,到接觸到G4的時候看看誰還能真聲唱出來(「半聲不算」)接著往上練,看看誰到B還能唱出真聲來,那他就應該是男高了,矮個加胖子的情況多見,主要是脖子粗短。同樣方法,帶著男低音還是CEG音階從中央C往下練,看看誰能接觸到E2(殼音不算),接著往下練能到C2還能唱出普通中央C那樣音量的那他就應該是男低音了,瘦子加高大的情況多見,主要是脖子長。如果不是這倆類,那剩下的人在獨唱的時候可以根據音色會分抒情、豪放派等等的男中音男高音男低音


反駁!說聽音高分辨的都在放p。

只說聽音色分辨的也還好,不過不全面。

只有在你唱了無數歌曲,積累了無數經驗,嗓音到了職業化的程度的時候,你才真正清楚屬於自己的位置。


聽音色,跟音高沒關係。比如陳奕迅那個《愛情轉移》,典型的男高音歌曲。按這歌的歌詞頻率,如果用氣息唱的話,中音歌手很容易在主歌部分破音,隨時斷氣。


放棄專業將近十年了…以前和老師閑聊的時候…大概記得他說男中低音感覺他們的胸骨普遍偏長一些…也就是大家說的個子高吧…再一個…他開玩笑說…在大城市中很少有很出色的男中低音…


從前聽音高 現在聽音色


高中低,實際上是一種職業化的聲部分類,這是從美聲當中延續過來的。類似分類在民族唱法當中不是特別明顯,因為民族唱法當中自然就把那些聲音偏低的給排除在外了,認為他們本錢不好,特別是比較低的女中音,基本也被排除在外,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殘酷,又非常狹隘的做法。戲曲行噹噹中也有類似的分類,青衣花旦小生老生,當然強調的更多的是角色功能,實際上也是對音色和音域的一種界定。

流行歌曲當中沒有這樣的分類,但實際上男高男中男低的音域分別仍然是歌曲不可迴避的。

在美聲教學當中,大約20年前,比較主流的觀點就是看音域的範圍。準確的說,就是按照既定唱法,發出既定狀態和感覺的聲音,這個聲音能夠跨越多大的範圍。以此來辨別。

最近十年,好像觀點翻轉過來,主流的看法是,不看音域範圍,而是看音色。

在聲樂教育當中,有的時候一兩個權威發出一兩種富有蠱惑力的聲音,學生們就會把這種觀點傳播下去,影響後面的老師和學生。謬誤就是那麼發生的。

20年前的觀點是正確的,男高男中男低,其實看的就是聲音高度的範圍!

實際上在美聲的歌曲當中,作曲家首先考慮的是為角色設定一個合適的音域,男高音,會從c到c兩個八度的範圍,在這個範圍裡面,因為人的音色有不同,有的輕薄,抒情,有的雄壯有力,因此,在同為男高音的人群當中,尋找符合這個角色音色需要的聲音。

最近矯枉過正了,看了一些知乎上的留言,的確,在很多音樂專業院校當中流行的觀點就是,斷定中高低,不看高度而看音色。這種觀點顯然是非常狹隘的。

例如,普遍認為,即便沒有高音,音色明亮清澈,或者聲音比較輕薄,仍然可以化作高音的範圍。那麼請問,這種沒有高音的歌手怎麼樣完成指定的角色?即便是後來通過音樂的拓展,也會受到喉位的限制,閉口音咬字,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很多咬字不清的歌手,很多並不是職業習慣不對,而是被錯誤的劃分到了高音區的範圍,他無法勝任,只能用這種方式完成作品。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傾向於認同過去20年前的劃分標準的原因。

一個歌手,首先在基本的音區上能夠完成一首樂曲,繼而再去錘鍊音色,改變音色,或者歌劇的導演因角色不同選擇不同音色的歌手。

只談及音色,其實意義不大,因為音色是有很多因素決定的,主要因素是聲帶的長度,聲帶的厚度,聲帶邊緣的厚度,肌肉群的具體位置。肌肉群的具體情況,決定了聲帶閉合點的位置,直接影響音色,也就是聲音位置高低能夠控制的聲帶閉合的鬆緊度,或者控制控制聲帶振動段是長還是短,這個直接影響聲壓,影響效鳴效果,這決定了音色的明或暗。

同為男高音,有人聲音像男中音一樣厚實,黯淡渾厚,有人可能會抒情抒張,有人則可能偏向於童聲,聲音脆亮,有人則可能像理想當中的標準男高音,有金屬音色。但你不可否認,他們都是男高音。很多人把那些聲音較為渾厚或者暗淡的,歸入男中音的範疇,實際上是非常不明智的。這些聲帶較長的人,註定他們的聲音不可能關的特別結實,註定他們的聲音不可能獲得非常強的生壓,就不會有那種明亮的音色,但是卻可以做的寬廣雄厚有力,也就是戲劇性極強的大號高音,對於這種聲音,經常的做法是做窩,而不是把聲音壓成一條明亮的線,俄羅斯學派經常這樣做,當然,可能因為帕瓦羅蒂等人的關係,義大利人強調把聲音集中起來的觀念在中國影響更大。實際上義大利的這種觀念,把很多聲帶較長,聲音不夠明亮的潛在男高音給打發掉了。這種男高音有一個特點,他們的聲帶較長,但是喉腔比較開闊,特別是上下比較開闊,喉位可以降得很低,而聲帶通過調節震動點是可以獲得較小的振動面積的,同樣可以獲得高音,再加上剛才說到的口腔開闊,喉位低,所以不影響咬字,可以輕鬆的唱出男高音的音域。但他們的聲音比較鬆散,暗淡,但他們仍然可能成為優秀的男高音。再說一遍,男高音的音色未必就是明亮的。只不過明亮是今天的主流。

在正經的歌劇表演當中,必須考慮到多元的音色,並不是只有特定的音色才可以成為男高音,上面提到這種音色暗淡不那麼明亮的男高音,可以被很多優秀的角色所使用。我們需要這種這種暗淡的類似男中音的音色(實際上音域範圍是男高音),就為了更好的塑造歌劇當中特定的角色,另外,為了和那些明亮的絕對主角男高音形成對比,往往也需要一些黯淡的配角男高音。在中國的聲樂教育當中,根本不會強調歌劇上所講的配角男高音,而是直接把這一類人直接扔進男中音加以訓練,但你知道,他們本來就是男高音高音,他們的中音區可能同樣是暗淡鬆散的,所以在男中音的錯誤的職業生涯中那種,也不會有較好的職業發展。

實際上就目前高度發展的聲樂技巧而言,無論是流行還是美聲唱法,都使得人的音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進行調整,換句話說,掌握了正確發聲方法的歌手,可以掩蓋原來的本錢,平滑的越過換聲點。所以對於這種專業歌手,進入音樂學院進行繼續訓練的時候,沒經驗的老師們就會比較頭疼,老師們就得花很多時間去確定他究竟是高中低的哪一種。所以才衍生出了需要看音色的觀念。但是請不要忘記,音色也是可以調整的,音色也不完全靠譜。

聽音色的做法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使得我們的聲音訓練非常單一,歌手聲音方面的個性被嚴重忽略。當一個老師聽到能夠唱得非常高但聲音較為鬆散暗淡的聲音時,或者聽到中音區比較厚重但往上走會比較單薄的聲音時,聽音色判斷,直接把他們打入男中音的範疇。但是這些人如果按照中音來訓練,很可能磨去了他們本該有的天分,而且導致他們低音區的訓練非常艱苦,而且效果有限。因為本來他們就是男高音。為什麼不花更多的時間去磨練他們的音色呢?

其實在業餘的,或者叫初步的音樂教育當中,因為學習者都是大本嗓,所以斷定他們的本錢到底是什麼,非常容易,那就是看音域,或者說直接看坎,也就是看換聲點,看他們在較為自然的狀態下,到底真聲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極限。因為他們不具備掩蓋換聲點順利換聲拓展音域的本領,是什麼就是什麼。

一個歌手到底能唱多高,或者說能在有效的範圍裡邊兒,用比較高的質量完成多麼寬的音域,這事兒還是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所以換聲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但這不意味著一個換聲點很低的人不能成為男女高音歌手。

聽音域來辨別高中低,對於專業歌手來講,也就是那些經過了一些換聲區訓練的歌手來講,除了聽換聲點點,有一個非常靠譜的方法,就是看他假聲的最高位置能唱到哪裡。這個決定了他們聲帶的最終可拓展性。即便他們通過換聲,最終也不可能超過假聲的最高點,對於男生來講,閉口音的純假聲(頭聲),如果能較為自然的觸碰到男高音high c上面的a,基本斷定為男高音無誤,無論它是什麼音色。音色可以未來調整和開發。

對於一個女生來講,閉口音的假聲,如果能比較自然的觸碰到女生high c上面的e或者f,基本確定為女高。

在國外,有些比較高的男中音歌手,老師會尊重他們的意願,請他們自己選擇到底是唱男高還是男中,基本不會參照他們的音色,因為沒有什麼樣的音色是絕對正確,絕對標準的。甚至有的老師根本不去確定究竟什麼樣的發展方向,因為訓練模式都是一樣的。

一個比較高的男中音,如果最終走了男高音的路線,通過最後的訓練,可能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這些聲帶能力比較強的,會獲得非常強有力的混聲,以此來完成男高音的工作。另一種聲音比較輕薄的較高的男中音,這可以唱比較抒情的委婉的混聲,以此完成男高音的工作。前者比較適應性格雄壯的角色,後者適應比較陰柔和婉約的角色。他們都是通過很強的換聲能力,發揮自己的長項。所以看一個歌手在保持聲音厚度和真實性的前提下,究竟能混到什麼高度,是判斷一個職業歌手中高低的標準。簡言之,對於職業歌手,仍然要看他們的音域範圍。說的再簡單點兒,判斷高中低,還是看音高。

音高範圍定住了,應該允許他有屬於自己的個性的音色。過去我們常說男高音嘹亮,有金屬音色,那只是一般而言,這是教條,音色多樣化才是聲樂藝術應有的魅力。


推薦閱讀:

喊麥算饒舌Rap嗎?為什麼感覺很鄉土…?
請教Eastman或其他音樂學院 讀博攻略?
Pro Tools 和 Audition 哪個更厲害一點?
有哪些中文的文藝或二逼的音樂 MV 值得推薦?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