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正規渠道領養一個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領養孩子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突然就覺得很好奇,而且我覺得通過正常的渠道領養孩子這件事應該得到大家的關注,孤兒院的孩子應該得到愛。我很希望有一些有生育能力卻沒有生孩子而選擇領養小孩的人或者自己生了孩子也領養了孩子的人能看到並回答這個問題


助養過十年,收養很少。紀實電影《雄獅》中薩羅對養母蘇說:「我很抱歉您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我們不是一張白紙,不像自己生的孩子,要接受我們的過去,而我們總在傷害您。」他以為蘇是無法生育才選擇領養。蘇反駁道:「我們可以生,我們選擇不生,領養你們兩個才是我們想要的。因為我們都認為世界上人夠多了,不會因為多生一個孩子就變好,但領養一個像你們一樣的孩子,給你們融入世界的機會更有意義。」


因為預計有可能一直不會有孩子,並且對自己能夠培養一個健康而有自持能力的孩子的信心,計劃在生活穩定後,也就是一兩年內收養個孩子。研究了收養法,雖然想收養個女孩,但是按照規定是不太可能了,不過個人還是很支持這個規定的,雖然一刀切,但是能夠最大限度隔絕風險,畢竟人性的惡,有時候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對於領養將設置怎樣的期望,依然還在思考中。第一個考慮是說,最好不要有致命性或者精神性的疾病,第二個是年齡儘可能小一點,減少隔閡和感情培養的難度。

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寫下自己的想法,以及也許有自己沒考慮到的點或者我所想的這兩個考慮的標準很不好,都希望能得到斧正。

我是大學老師,有穩定的收入,相信,我能帶給他很多吧。


我沒有領養經驗,但是我感覺在中國這個人情世故複雜的社會,會被送到孤兒院的孩子,他們不光是失去了家庭更是失去了家族的庇護,也就是沒有任何親人或者其他親人不願意對其進行庇護,所以才會去到孤兒院。可能年紀小的時候,在孤兒院相同情況孩子的陪伴以及孤兒院的工作人員跟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童年的生活不會對其有太大陰影,因為圈子很小,不容易對他們造成傷害。但是隨著年紀的長大,很多孩子或多或少會對自己的身世感覺到沮喪,不管是步入大學還是步入工作,很多人都會選擇迴避自己的身世,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吧!但是也就是這種自我保護意識,很多孤兒都會讓他人覺得很不合群,很冷漠,因為孤兒最大的願望只是安全的活下去,所以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可能有別與正常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所以領養孤兒,可能要比領養一般的棄嬰更有難度,時刻需要關注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也可能更加簡單,因為不會有親母尋親這些事發生。我想只要給予他們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他們或許會更加懂得感恩,如果讓其步入社會黑暗中成長也會更加恐怖。


推薦閱讀:

今天收到NashLaoshi的郵件,說什麼唐吉柯德大學,這是詐騙吧。?
關於本次天津塘沽事件後的捐款問題你怎麼看。?
如何看待近期陳游標被質疑「首騙」?
如何看待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不允許個人網上直接募捐?
請大家告訴我怎樣靠譜地捐款?

TAG:成長 | 慈善 | 關注 | 孤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