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學習變得有趣?

正在讀研,基礎太差。本科階段基本荒廢。該學的軟體和基礎知識都沒有學好。研究生競爭壓力蠻大,每天加班到凌晨。有時侯覺得學習太累,腦子不夠用,時間不夠用。請教如何使學習過程變得有趣,樂在其中。

謝謝各位老師學者,同學同行們的回答。其實自己能走到今天,也經歷過無數次的彷徨與迷惘,也曾無數次下定決心,無數次背起行囊前行。只是在某個時間節點,又遇到短暫的黑夜。拜讀各位回答,深受啟發。在這裡尤其感謝@Patrick Zhang和@白詩詩對我學習觀的重塑。同時也感謝所有答者對我的幫助。願其他同我一樣暫時迷茫的求學者能在此有所收穫。願我們重拾當年的豪情與勇氣。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與君共勉之。


好久不學習,你再想像以往那樣坐下來一學就是幾個小時,難了。
就像不戀愛久了,長時間一個人過,再想和人建立親密就感受到了難,難以適應,難以忍受……

這一切都是ability啊。

原來,你今天能輕輕鬆鬆學習幾個小時的能力,是多年來連續學習的習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不要不懂得珍惜,不要率性地就放棄。
有人工作了以後才發現學習的好,不是真的因為工作完全剝奪了他們的學習時間,他們也有周末,也有夜晚。
而是就算有時間,他們也不能像學生時代那樣安心下來了,這個「安心」不是靠幾個「冥想」就能夠找回來的!
用進廢退,坐下來一學就是幾個小時的這種能力,不用也會退化。
今天你能坐下來學幾個小時,這種能力,要知道珍惜,在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爭取學習更多,更多地學習。

重新建立這種學習能力,需要比你所想像的更多的努力。不是能像現在一樣,有時間就能學,而是就算有時間,也只能是看著時間溜走,卻學不進去。成年人的學習越來越偏向於邊角余料的修補,偏向於碎片膚淺信息的索取,一方面有學習的極度渴望和需要,一方面又是對深度的恐懼。學的東西一難,就沒耐心了;一深,就放棄了。他們只能無奈都去向短、平、快貪婪索取,有時候某些東西被包裝成貌似深刻就感激涕零。所以,成年以後,如果還能保持這種學習能力,那真是難能可貴。

這是空間裡面我給自己寫的話,完全原味的內心感受,不是為了回答這個題目才發的一通牢騷。(我很希望還具備這種學習能力的人不要過早荒廢,切記。)

回到問題,你真正想學習的時候,不會到處去挖各種方法。說句刺痛你的話,如果學習真有什麼實質上「有趣」的方式,真的難以想像,你是要有多愚蠢才在這長達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自己發現!?

逃避,一切都在逃避。監控,你要監控你自己。不怕各位笑話,近段時間我極為不安心,學習的時候我能監視到自己各種逃避的幌子。比如我學像以前那樣難的東西,我就立刻能夠「發現」----其實不學習的生活多麼美妙,有好多閑書沒看呢,於是我去看書,看得很入迷,因為我告訴自己,看書(是很正式的書)——不也是學習嗎?我會發現親自手洗衣服觸感更好,於是我熱愛上了勞動,熱愛打掃衛生……洋溢在另一派與學習無關的成就感當中……我在逃避!

我說我心要安靜下來,於是試了各種方法,冥想、柳歇耶夫時間記錄管理法,唯獨在學習這件事上進展寥寥。

我意識到這是逃避行為!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我開始學習了。一學發現學習原來也沒有那麼難,我還寫收穫日記,「哇,原來這看似困難的東西,只要真學了其實也不難啊!怎麼樣,今天是不是應該獎勵自己?應該!」,於是,我裹著衣服去超市買提子、香蕉「犒勞」自己……後來享受著食物,接著「不能這樣浪費了食物」,於是享受里配上了電影……學習的意識就這樣被帶跑了----這又是另外一種逃避----潛意識懼怕學習而變相出來的逃避!

真他媽我發現那什麼「犒勞自己」的一套說辭簡直就沒什麼狗屁用處。沒發現嗎,那些從小一天坐在教室裡面學習的小孩,哪裡想得到「學完了要犒勞自己」
?沒有,你自己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我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坐在教室里學習,該上課上課,該寫作業寫作業,從小學坐到初中、高中,不是也照樣學了十幾年嗎?哪裡有想過學到了一點之後,要建立「犒勞機制」?

很明顯,當你長時間不再從事像高中初中那樣成天學習得活動,你的學習能力就退化了。所以,成年人想要學習的時候,會急不可耐地詢問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方法,有沒有什麼高效的方法——很諷刺,這些問題都是成年人問的

一種學習模式是這樣的,認為我學不進去一定是方法不當、學習方式不高效……有諸多的理由來讓我們責怪,當我們看到這麼多邊邊角角的理由,於是我們會真的相信是自己方法不對,無奈接受自己真的學不好的「事實」。再深挖一點,其實你不是不相信自己學不好,是真的害怕學習、知道要吃很多苦,於是我們就「心甘情願」的寧願停留在「我學不好」的層面。

我們寧願相信自己「學不好」是事實,也不敢於面對「其實我內在里還是有一絲信念相信自己學得好,只是我害怕吃苦,只是我不努力」的真實事實。說到底,他媽的不就是學習嗎,別人搞出來的知識只是等著我們去學,難道這學習比創造其本身更難嗎?難道我們幾曾相信自己真的學不好?!沒有!

為什麼不能正視這樣的事實,即我們已經不具備像高中初中那樣的一坐就是學幾個小時的能力?這種能力,有的人到了大學還在繼續保持,有的人因為高考「解放」然後迅速地放棄……於是能力也跟著退化了-----所以,那些目前還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我極為心痛地建議你不要過早地放棄。就算你沒有正式內容學習,也盡量每天去學一點有難度的東西,這樣就可以把這種能力延續下去,等到有一天你需要學習正式的東西,就不會掙扎。這是我對大學生最敬愛的忠告。

這才是根本原因。這種能力想要找回來,是難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比你想像中難得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對於長時間不學習的人,一下子讓他坐下來學上幾個小時是很難的。(這種學習是指真的學習,而不是看書之類的——看書之類的,就算無聊的書像《小邏輯》我一天也能看十幾個小時,說實話比太多人強得多,所以,指的不是這種。)

那麼第一步,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學習東西,能不能學進去東西,能不能有所收穫,而是能不能建立起坐下來的能力。

我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固定時間學習法

真的討厭非得給這種方法取個這樣的名稱,這個方法是我在一本有關寫作練習的書中看到的,是說如果你想寫作,第一步就是訓練出一種能力,讓你能夠毫不費力地就寫上幾千字,具體做法就是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在電腦屏幕上,不管寫什麼,就算抄寫也行,先毫不費力敲出一定的字數,比如你今天毫不費力就能敲出1000字,那麼再在這個基礎上多敲上20%,明天再在這個基礎上加上20%……每天如此……直到有一天你能毫不費力地就能敲出原來字數的三倍、四倍,比如你一坐下來就能毫不費力地敲出三千字。

這方法讓我印象深刻。對急功近利的現代人老說,唯一的難處就在於這個方法一點也不符合現代人急功近利的特點。因為你想一坐下來就希望能學到東西,你想在屏幕上一寫東西就要有意義,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凡事「高效」、有效用,做什麼都求急切地變現、讓它有用。就上面的這種練習方法,對於我們有什麼用呢?每天去抄上千字有什麼意義?就難道為了建立一種習慣你要浪費這麼多天時間?難道就為了能讓自己能在以後毫不費力一坐下來就輸出比原來多兩三倍的文字?——現代人有太多的疑問,所以我們不會去做。

方法萬萬重,實踐者几几人---白詩詩變相名言。我們之間只有點贊收藏的緣分,是很難因為實踐和認知走到一處的。如果你對自己不那麼著急,那我建議你這個方法真的可以恢復你的「原氣」:

早上起來就第一件事開始學習,學什麼不重要,能不能學進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鍛煉你毫不費力地坐下來學習的能力。

先坐下來,然後給自己計時。沒關係的,如果你毫不費力第一次學了半個小時就想干別的事情,那麼請你再堅持20%的時間。注意一切披著外衣的逃避幌子,比如你要去干「正事」。如果真有「正事」,那麼就請你明天早上在這個「正事」之前往前多預留一點練習時間。

學稍微難一點的東西,需要動腦的東西。學那些平時不敢學的、心理上認為有難度的東西。直到有一天你毫不費力地就能坐下來學上一個小時或者更多。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年輕人,不要有那麼多疑問。

第二種方法,還是固定時間學習法。

稍微簡單一些。具體的操作只是一句話:每天有一個專屬於學習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裡面,你可以不學習,但你也不能做別的事情。

這個方法妙就妙在於「你不能做別的事情」,如果你不學習,那你就坐著好了,不要聽音樂(你以為這樣可以舒緩壓力),不要做運動,不要想花里胡哨的東西來「讓你進入學習狀態」。只是坐著,你不想學可以不學。沒有人逼你學習,但你也不能做別的事情,於是,剩下的自然而然的選擇就是學習了

過去我們錯的多麼厲害啊。想想看,大學課堂裡面,發現教授講得無聊了,於是我們會去找各種各樣的「自我學習」方式來彌補這段時間---讓它有用,教授講得無聊吧?於是你自學,開始的時候上著老師的課私底下自己看書,後來發現看書無聊,放鬆著就逐漸玩手機……於是你發現課堂上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玩手機。

沒有人蠢到以為上課不是去學習知識的,沒有人蠢到認為上課就是去睡覺的,所以我討厭那些說學生不知道珍惜時間的人。恰恰相反,大家都知道時間應該珍惜,都知道上課是為了去學習,可就是不知不覺地演化出來越開越多上課睡覺、玩手機、逃課的想像……是他們不知道珍惜時間嗎?不,恰恰是他們認為時間很值得珍惜,所以一發現教授講得不好了、聽不懂了,於是就開始想方設法去充實、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只是這種做法讓他們事與願違,錯的越來越遠。做法錯誤,但動機正確。

錯了,我們過去有這種習慣的人錯得遠了,於是我開始佩服那些上課也不玩手機的學霸,也許他們未必真的一直就是聽得懂,也許他們不知道我說的這個方法,但是他們的行為不知不覺地符合了這個方法的實在處。試著實踐上面這個方法的理念吧,學不進去可以不學,不想學也可以不學,完全可以,但是在專屬的這段學習時間內,你也不能做別的事情,遠離手機、在這段學習時間內,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於是你發現,不想學可以不學,但是當你想學習的時候,學習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沒人逼你

你要有耐心,年輕人。這個方法十足有效果,不要有太多疑問,你要自己去實踐。

最後,貼幾個有趣的答案,沒準還他媽有點用呢。來,看吧:

1.怎麼背書最有效率? - 知乎

2.

如何成為記憶高手? - 知乎

3.

應屆大學畢業生面試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試成功幾率? - 白詩詩的回答

4.我所依賴的記憶方法 - 知乎專欄

5.給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學習方法 - 知乎專欄

6.那我就靠這篇文章賣錢了 - 知乎專欄


本人認為,大部分人都低估了「持續學習、讓學習變得有趣」的難度。

回想小時候,經常聽到有家長這樣說:我家小孩聰明是聰明,就是太愛玩不愛學習,否則成績早就上去了。

即便是自己上高中、大學後,如果有段時間沉迷於玩樂、遊戲,導致成績下滑,也經常會這樣安慰自己:只要我下定決心,每天認真學習,拿到高分也不難。 這種認知和觀點隱含了這樣一個假設前提:我們不認為「持續學習」是一種能力,以及它很可能是需要技巧的。我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個態度問題——這意味著只要你態度糾正過來,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現實中往往是這樣的:不愛學習的孩子會一直玩耍下去,你每次下定決心後,很快又會恢復原狀。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想做到持續學習、並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本身就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它也是需要學習的。

我認為,找到學習的樂趣並堅持下去,要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克服挫折感

我曾經對比過自己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學習數學的不同感受:高中的時候數學也是大家認為很難的一門學科,但那個時候我學得非常有滋味,每解決一個難題都能得到巨大的成就感。但上大學之後完全不一樣了——我發現連課本上的很多基礎知識我都看不明白,一頭霧水的狀況下,即便意志力再強大,還是很難堅持看下去。

我曾經認真分析過這種巨大差別產生的原因,發現主要是因為大學時候我經常翹課,基礎不夠牢靠。而數學這門學科,通常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前面的每搞懂,後面基本沒戲。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學習無趣,是因為自己根本搞不懂自己在學習的內容,這樣硬著頭皮看下去,一直沉浸在枯燥無趣之中,自然昏昏欲睡,難以持續。

所以,想要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和樂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看懂」。而要做到能看懂,比較好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在你學習領域比較厲害的老師/同學,幫你先把知識結構和知識點之間的依存關係梳理明白。這樣當你遇到坎的時候,能馬上知道是哪個知識點沒搞明白,從而解決。

挫折感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就往「持續學習」往前邁了一大步。

二、建立目標感

很多時候,學習過程中我們會感到絕望,從而放棄。究其根源,是因為我們沒有學習的目標,也不知道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到底處在哪個階段。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吧:如果我們驅車前往一個遙遠的陌生地方,去的時候往往覺得長路漫漫,時間長得令人絕望,但回來的時候就覺得快了很多——這是因為回來的時候你知道目的地在哪裡。

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的學習設定目標。而且,最好這個目標是具體、明確的,可以度量的。

有時,我們喜歡用一些遠大,看似「高大上」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學習,實際上這樣做的效果是不好的。比如說上大學的時候努力學習,是為了以後找到更好的工作;又比如說,為祖國之崛起而讀書,等等。

為啥這些看似更加「正能量」的目標效果反而不好呢?因為它們都太大太遙遠了,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看不到完成的希望,目標完成與否在短期內對我們也根本產生不了任何影響——既然如此,這樣的目標顯然是「無效」的。

所以,「一年內要看很多很多書」這個目標就不如「一年內要看完20本書」,而後者又不如「一個月要看完1本書」。

嘗試為你的學習設定一些具體、短期、可度量的目標,這樣你能清晰感知到自己的完成進度,能在短期內得到「目標完成」的成就感,而這些都是學習樂趣的組成部分。

三、設計獎勵法

人是物質又功利的動物,對大部分人來說,僅有「目標達成」帶來的精神鼓舞仍不足以將學習堅持下去,這時候我們為自己的學習設計一套獎勵體系。

我個人經常採用的是「學習階段慾望抑制+任務達成慾望釋放」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除正常生存之外的物質需求和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關聯起來。

舉個例子,我喜歡看電影,以往每周都會去電影院看一次電影。但是建立獎勵體系之後,就不能讓自己隨心所欲去看電影,想看就看了。這時候,我會給自己設定一些短期的學習目標,達成的獎勵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比如說,每寫完一篇高質量原創文章,並且閱讀量超過5萬,就獎勵自己一次去電影院的機會。

通過獎勵體系,能夠讓目標的達成得到更加強勁有力的刺激,讓我們的身體和精神不斷得到「學習有好處」的暗示,從而讓原本很抽象的學習變成彷彿升級過關的遊戲,好玩了很多。

四、養成好習慣

和娛樂不一樣,學習是一個需要持續消耗心智、體力的過程,所以往往人們也會將它和「意志力」掛鉤,認為想要堅持學習,首先要鍛煉意志力。

但是,意志力的鍛煉難度本身並不比「堅持學習」小,採用這種方法無疑走了遠路。對抗心智消耗,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培養習慣。

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我在上面提到過的),比如說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點學習、尋找志同道合互相監督鼓勵的小夥伴或者圈子,以及一些輔助理論、工具等等。

簡而言之,就是在開始階段,無論如何都逼自己做下去,不管多痛苦。這樣你會發現學習需要消耗的意志力越來越少,到最後逐漸變成一個自然的過程。

五、結果利益化

結果利益化,也是找到學習樂趣的一個好辦法,通俗點理解就是:尋找那些能帶給你利益的主題進行學習。

比如我培養過很多寫作愛好者,不少人現在都成為不錯的新媒體作者。他們坦然,一開始連自己都沒想到可以堅持下來,但是當真正通過運營公眾號收到粉絲打賞、接到廣告單,帶來甚至超過本職工作的收入之後,精神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非常亢奮,原來覺得很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了。

雖然說興趣是讓我們堅持下去的一大動力,但是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的——對已經工作的人來說,白天繁忙的工作已經讓人夠累了,下班後只想躺下來休息。但是如果你發現學習的內容能帶給你很大的利益,甚至改變你命運的時候,克服疲勞其實也沒那麼難。興趣做不到的事情,有時候利益可以做到。

收入是一方面,有時候學習可以滿足你的虛榮心,提升你的升遷幾率,幫你找到更好的工作。挑選這些能帶來明顯「好處」的學習方向,一旦有所成就,樂趣自然會來到。

以上便是本人針對「找到學習樂趣」給出的5個建議,但它們仍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屬於「術」而非「道」。我覺得,想要真正成為熱愛學習的人,並且一輩子堅持下去,關鍵在於想清楚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於為自己的人生樹立高遠的目標,在於找到真正熱愛到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東西,在於將自己從「短期激勵」型人格培養為「長期激勵」型人格,而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想要學習很有趣,是不可能的。否則的話,也不會有寒窗十年的說法了。

如果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或者被工作逼著去學習,這種學習就是主動的,也許是快樂的。

在我寫的帖子中多次提到ABB的一位工程部經理,他高中畢業後在德國工作兩年,以確定自己愛好什麼,然後再進大學學習。對他來說,學習就是主動的,也是有趣和愉快的。

今天早晨我上《電器學》習題課,習題比較難,下面的學生交頭接耳,互相在討論。我感覺他們很認真,但他們會感到愉快和有趣嗎?想想都知道,絕不可能。

學生是否喜歡某門專業課,確實與老師的授課有關。

如果我用PPT來照本宣科,學生就要打瞌睡;如果我用板書來講解,學生的關注度會提高很多。

由此設想,自學是多麼的艱難。

然而,我很多課程就是靠自學學習的。為什麼能堅持下去,是因為工作逼著,邊學便用,而且進步神速。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感到這些知識很有趣?答案同樣也是否定的。

除非項目本身就特別有趣。

有次,我在設計和配套完成某機場的配電SCADA測控後,機場方面提出一個要求,讓我來試著給機場廣場噴水池設計優美造型的噴泉水花。水霧中會出現奔馬、飛鳥、花朵和人物等等。

我用PLC去控制噴水的電磁閥和轉向驅動裝置,編寫了許多程序。我在噴泉旁看著水花構成的效果,一邊修改PLC的測控程序,直到水花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

這個項目確實有趣,也很能鍛煉人。

對於學生來說,要喜歡上某一門課程,我倒是有個建議:去看與這門課程有關的導論,能極大地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間接地幫助學好某們課程。

以下是幾本導論,供參考:

知道什麼是導論?它其實屬於教材,但不會很深。導論中說明了與主題的發展有關歷史,有很強的橫向聯繫性,以及多種應用介紹。看了導論,就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到底是幹什麼的,以及本專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前景。

以上這些導論在我的藏書中幾乎都有,因此覺得它們並不是很難,但卻特別讓人長知識。畢竟,我們大家都不是萬能的,需要看這些書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以長跑為例吧,長跑好枯燥啊,不停地抬腳、落下,抬腳、落下,如果是在運動場,一圈圈的,連景色都一樣……

但事實上有很多喜歡長跑的人,其實他們並不是喜歡長跑本身,而是喜歡在這個長跑過程中所進入的那種狀態,以及長跑結束後所給身心帶來的那種充實和愉悅。

學習也類似,喜歡學習的人,是享受那個過程和結果。

但學習這事本身就是比較枯燥與困難的,而且其成效的顯現有比較漫長的過程,另外,有些學習還帶有強制性,這種學習因違背人的主觀意願,痛苦就更為強烈了。

真能將學習視為樂趣的人,其實只佔人群中很少的一部分,就象喜歡長跑的人總是少數一樣。

所以,不要想著學習本身能變得「有趣」,而應該讓你自己慢慢地喜歡上學習,是你自己的變化,才會讓學習變得有趣。

外在的一些因素對學習的成效確有影響,比如採用「主動式學習」的方式,選擇深入淺出的學習資料,聽優秀教師的課程,不斷嘗試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借鑒遊戲打怪的機制進行學習,……,這些做法都有助於讓你喜歡上學習,但這些仍然是著眼於促進你自身的改變,並不是學習本身變得「有趣」了。

學習過程,其實時刻伴隨著克服自身慾望與弱點的努力。而人性的特點,就是「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學習不可能一直是有趣的。就像吃飯一樣,你會覺得每一頓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嗎?其實你只需記住一些有意義的片段,如和男朋友女朋友的燭光晚餐、生日party、舌尖上的中國、年夜飯等等。日常的進餐就是為了維持基本的需要,沒有太多美感可言。很多時候我們學習也是為了生存、生活的需要。漫長的過程會消磨我們對很多事物的熱情。但是有時候我們幸運地遇到Mr Right,或者做了Right Thing,我們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快樂的。所以,要使學習變得有趣,或者推而廣之,要使做任何事情都變得有趣,那麼,我的認知是:制定小小的目標,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體會過程和結果帶給我們的樂趣吧。王健林的小目標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可以適合自己的小目標。努力去實現吧,你得到的快樂不會亞於掙了1億元的


謝邀。

這個問題分兩個層面。

第一是從思想層面上的。就如同你玩遊戲和電腦對戰一樣,虛擬一個對手,當作一場競爭。人很少能沉浸在一種需要耗費大量腦力體力的活動中很久而能堅持下來的,但競爭會讓整個事情都變得有趣起來。就像F1賽車,你要是一個人開著車繞著圈跑幾十圈有什麼意思?但是有幾十位車手同時在場上,氣氛就會很火爆。所以,設定一個目標,找到一個對手,是能夠堅持下來並使學習變得有趣的思想準備前提。

第二是技術層面的。不得不說,有些課程確實太無聊了,尤其是哪種艱深晦澀,詰屈聱牙,又不在你興趣範圍內的,你就要用遊戲的心態,娛樂的方法,強行把它們變得生動有趣。就像記憶術里常用的具像化方法,把你要記憶的知識點改編成你熟悉或者感興趣的經驗來記憶。我有個同學,背一種疾病的分型和癥狀的時候老是記不住,我說,你這麼辦,你假設你的室友都得了這個病,但每一個人分型不一樣,王某某一進門就開始嘔吐,面色蒼白,李某某肚子疼,腹瀉不止,蹲在廁所出不來......他很快就記住了,而且覺得蠻有趣的,不那麼枯燥了。我當時背讓我頭疼的中醫方歌的時候,準備了很多小卡片,裝在口袋裡,像抽籤一樣摸,摸到什麼就背什麼,背不出來就翻書,多次背不出來或者記錯就懲罰自己,比如做二十個俯卧撐什麼的,這也是一張一弛,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的方法之一。

總的來說,能學到新的知識,就是不停脫離自己舒適區的過程,但是如何能讓這個過程變得不那麼痛苦,是我們自己要去好好琢磨的,制定一套自己喜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而功倍。


謝邀。其實有一個問題要明確,不管有趣沒趣都得要學習,導師不會因為你覺得沒興趣,就不給安排任務,考試不會因為沒興趣而不考。有一個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興趣,就是找幾個方向類似、志趣相投、樂於助人的、心態開朗的夥伴一起學習,一起娛樂會提高興趣!


1.相信你一定有做學習計劃,不知道你的每日計劃中有沒有運動這塊,如果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鍛煉下身體對提升精神狀態是絕好的幫助

2.大家普遍會有這個感覺,就是打遊戲感覺過得很快,不知不覺,然而做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就會感覺很慢,比如學習,有人不喜歡學習,沒有動力,怎麼解決呢?我們看下本質,打遊戲有興趣的本質建立在遊戲的激勵機制上面,你看到上漲的遊戲分數是不是很有激情,看到分數遊戲分下降是不是想趕快升上去。那學習有什麼激勵機制呢,我們可以好好找找,至少能找出100條,三條最牛逼的放到最前面,寫到紙上,隨身攜帶,或者貼到床頭,總之容易看到的地方,視覺衝擊力大於想像。比如考上研後參加工作年薪會翻翻,會過得女神崇拜的目光,總之看什麼能提升你的動力。

3.環境,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你會感覺不到孤單,大家都在這樣做,枯燥一點也算不上什麼,固話好學習時間,習慣就好了,到點就開始學習,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80天,什麼21天72天完全不可靠,不過你能堅持第一個21天,也能堅持第二個21天,以此類推......,以前我學習就是三分鐘熱度,我現在能365天每天堅持做一件事,不過要感謝訓練我的老師,伴讀的輔導員,還有一起相互鼓勵的同學。手機寫的,先碼字這麼多,點贊再更新!


我覺得,想要把學習有趣,一定要從中找到樂趣,高一的時候,我覺得數學很枯燥的,而且成績一直不好,後來,因為和一個喜歡的男生打賭,數學要是超過他,他就答應我一個要求,而他就是數學成績通常前三的人。為此,我真的非常努力學數學,分專題,分題型,攻克每一道,總結經驗,後來,只要遇到了那類型的題我都基本能做對。其實在那個過程中,每每攻克一個專題,我都覺得非常有趣,數學也沒那麼難。哈哈不過後來還是差一名才追上他。不過,這讓我知道,如果想要讓某件事變得有趣,那得有個讓你奮進的目標,真正投入進去,這樣才會從中得到樂趣


獲取成就感。

這跟打遊戲是一個道理,如果一個遊戲特別難,你半天都殺不死一個敵人,不能輸秘籍,不能用修改器,網上也沒有攻略,這個遊戲你還會玩嗎?

我還記得小學的一次,那會兒剛接觸應用題,一般都是一兩個條件直接計算出結論的那種,結果有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條件很多的應用題,當時老師問有誰會做沒人舉手,我看了一遍覺得可以就主動上去了,然後老師又找了兩個當時學習很好的女生一起上去做題。然後我就在黑板上寫啊寫,寫了好長時間,我至今清楚的記得算出來要6個步驟,最後我下台的時候發現那兩個女生早就下去了,但是她兩沒做出來,我的答案正確無誤,當時心裡那個喜悅啊!就像當你翻過一層一層山終於看到盡頭的大海,那種喜悅是無法言說的,最重要的是你還戰勝了當時學習比你好的人

初中的時候上物理課,很多當時學習好的人腦子繞不過彎,有些題思路從開始就錯了,做不出來,我們班一個混混,根本不學習的那種做出來了,然後被老師表揚了一番,後面一周他上物理課跟上其它課相比根本就是兩種精神狀態。然而好景不長。。。基礎太差最後還是跟不上。。最後還是放棄了,可惜

最後總結一下,我覺得能讓人長期堅持一件事情都需要成就感,你以為打遊戲比學習好,但當你成為職業玩家,每天打遊戲其實跟每天做作業差不多,而且都為了突破一些難題而勤加練習。

這個成就感一般是你克服了困難,比如做出了道難題,大家對你讚不絕口,特別是平時不睜眼看你的漂亮女同學也對你刮目相看時,你絕對跟打了雞血一樣,我要打十個!(我還要加班/我還要學習)!!


學習大概是個記憶的過程。

很多研究記憶方面的文獻中都明確表態:學得越苦,記得越牢。

所以請好好吃苦吧!因為真的越苦越有效,你吃的苦會收穫對等的回報的。


學習本身是一件看上去費力不討好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學了很長時間,但是感覺沒有一點進步,所以學習起來感覺又苦又累。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無法獲取即時的滿足感,我們的努力的結果沒有在短時間內得到合理的反饋,但學習的好處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這種好處可能要等到未來某一天某個場合的靈光一閃的瞬間我們才能發現。只是在當下,我們很難看見。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習變得有趣呢?很簡單,我們要去適當地調節學習的反饋機制,讓我們能在短時間內獲取滿足感。

以遊戲做一個類比,為什麼我們感覺遊戲有趣呢?因為遊戲的反饋機制是很快的,甚至可以說是瞬間的,比如說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會很自覺地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之後又是一個小目標,比如眼前我要佔領一個礦,等占完礦我的目標就不自覺地變成我要推倒前面的那個塔,這樣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設立了一個一個小目標,而每個小目標都可以輕鬆達成,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就推動了我們大目標的實現。同時,我們在每砍死一個怪,都會有經驗和金幣的增長,砍死大boss會爆出一大堆裝備,這種瞬間的反饋本質就是一種獎勵制度,會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所以我們玩遊戲注意力會特別集中,感覺遊戲怎麼玩都不會生厭。

把遊戲的機制應用到學習上,其實歸納起來也是那兩點,一是要設立明確細化的目標,二是要為學習建立一個有效的反饋獎勵機制。

先說設立目標,很多人都說我要考高分,這是我的目標,但其實這種目標大而籠統,沒有很強的實施性,就像有人說我要掙大錢,但具體怎麼做到完全不知道。所以設立目標,一是要明確,不要用高分、大錢這種很模糊的詞語做目標,你可以說這次考試我要考120分(滿分150分),也可以說我要掙到年薪30萬,這樣目標就明確了許多;二是要學會細化分解目標,比如我要考120分,那麼我可以細化一下選擇題應該得多少分,填空題應該得多少分,大題應該得多少分,然後進一步選擇題的主要考點是什麼,主要聯繫的知識點是什麼(填空、大題同理),這麼一分析就知道應該掌握的內容了,然後針對每個內容制定學習計劃,一次完成一點點,每次完成後給自己一點獎勵,比如吃個蛋糕,吃個糖什麼的,這樣學習起來就不會感覺摸不著頭緒了。另外強調一點,設定細化目標一天的量不要太多,比如給自己設定今天做50道選擇題的目標,做完50道滿分,做完30道及格,當做完30道時就相當於達成一天的目標了,多做的就是額外拓展,沒做到50道也不會沮喪,這樣就不會容易不會因為沒有完成硬性目標而自怨自艾了。

再說反饋機制,我們感覺學習無聊就是因為學習的反饋機制太長,所以我們的儘可能的縮短學習的反饋機制。那麼如何縮短反饋機制呢?想辦法找人賣弄!當學到新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找人去講解你剛學到的知識,這本身看上去是很膚淺的行為,但這個過程一是可以讓我們強化新學知識,二是可以讓我們獲得即時滿足,因為讓你向別人炫耀學識時,你一定會產生一種你很牛逼的錯覺,啊,是感覺!這就是一種即時的滿足。當然,你也可以在知乎上敲下你的答案,別人對你的答案點贊,也是一種即時反饋。甚至你可以用excel做一個學習進度條,學習了一點就增加一點進度條,當達到一定進度時可以給自己獎勵,給自己買個平時想買的東西,或者看場電影,都是可以的。

當然,明白了學習的運行機制,我們也應該了解大腦的運行機制,同樣一種形式同樣一個內容反覆刺激大腦,大腦也會疲憊,這樣效率可能就很低了。所以看一個學科看一段時間,可以轉換一下去看看另一個學科,這裡本人有個建議,在你看某門學科看得正爽的時候去轉換,不要看到不爽的時候去轉換,因為當你看的正爽的時候停下來,等你下次去看,你的大腦給你的信號就是這門學科有意思,你就有看下去的慾望了;除此之外,學習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現在網路資源很豐富,可以用視頻或者聽書的形式調節調節,也是極好的。這裡本人貼幾個網站,大家可以看看,這些網路課大多都是十幾分鐘,本人覺得都很不錯。

網易公開課

中國大學MOOC(慕課)_最好的在線課程學習平台

網易雲課堂 - 領先的實用技能學習平台

學知識,上百度傳課

騰訊課堂【官方】_騰訊課堂


分享一篇之前寫的關於學習的方法論

什麼人能同時精通ppt、攝影、英語、吉他、炒菜?

許岑這個人很有意思。

之前聽說過他,是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

當年他還在羅永浩的老羅英語的時候,老羅想找人做幻燈片,就問許岑:你知道keynote嗎?

許岑說:這是什麼?

老羅說:……就是Mac里的ppt,差不多。

許岑說:我可以學,給我48小時。

然後他就48個小時沒有合眼,用keynote做出來一個幻燈片來。

老羅看過以後,就把迄今為止,包括鎚子手機發布會等所有的演講幻燈片都交給許岑做了。

最近又知道他,是因為他在2年以內一共出了9套教程,keynote教程、ppt教程、攝影教程、英語學習教程、指彈吉他教程、炒菜教程、製作教程的教程等,而且,還都賣的很好。

什麼人,如果能同時精通這麼多跨領域的事情,都達到了出教程教別人的程度,並且從銷量來說得到了商業認定,那他一定是學習能力超強的。

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想學很多東西,但是最終沒有學會、或者學的很差,包括我自己也一樣,於是我去研究了一下許岑是如何學習的。

1. 這個東西是不是你想學的

首先,你要考慮清楚某項技能,是不是你想學的。是你想學的,你才會抱有興趣,在漫長重複的練習時間才不會覺得枯燥。

比如很多中國人學英語,從小學就開始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依然張口說不出,下筆寫不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英語並不是你想學的,英語不是你的「剛需」。在應付完高考、應付完四六級或英語類證書後,「學英語」的任務就完成啦,生活中、工作中都不需要英語,幹什麼還要一直持續學英語呢?因此你看很多人,工作後利用晚上或業餘時間,或者去報班學英語,或者去背單詞、練口語,看似非常「努力」,學習的非常「辛苦」,但是往往或者是堅持不了幾個月就放棄了、或者是兩三年下來,英語水平長進不大,學習的效率非常低。

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沒有剛需,為了學好這項技能,也可以給自己「創造剛需」。比如學英語的剛需是什麼?當然是用英語。因此可以刻意的給自己創造出一個需要「用英語的環境」,比如工作中申請到那些與國外公司、同事打交道的部門,生活中參加一些與國外朋友交流討論的活動,加入一些那種只能用英語交流的聊天室。

舉一反三的想,比如你想學編程,只是去讀編程書的話,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那怎麼辦?要為自己學編程創造剛需。學編程也是為了能用,那可以設立一個目標,比如是想做一個網站,然後就可以一邊學習編程、一邊建立起這個網站。

因此,學好一項知識或技能的前提就是,要想清楚這個技能是不是你想學的,為你想學的創造出一個「剛需」的環境。

2. 模仿優秀的人

成年人的學習和小孩子3歲啟蒙開始學習不同,我們並不追求做到這個領域的專業大師級別。比如很多鋼琴大師,確實需要是2-5歲就要啟蒙,接受正規分階段的音樂教育。成年人的學習,能夠使用的了這項技能,或再進一步能夠優秀、精通的使用就夠了。

因此,模仿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你可能開始的時候並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原理是什麼,沒關係,帶著你的問題直接去模仿最優秀的人就可以。

比如許岑練習指彈吉他時,一開始就是聽世界頂級的指彈吉他的現場演奏、最頂級的唱片,去聽、觀摩、模仿老師。想彈哪首曲子,直接去彈,不用管它難度是哪一級的。因為一首曲子再難,也能分解成一個一個音,幾天練成一小段,幾個月下來再難的曲子也能練出來。

大學時,我們班英語發音最優秀的是老孫,歷任外教都會說他的發音是native speaker,就是你閉著眼睛和他聊英語的話,覺得對面就是一個老外這個程度。我們問他英語發音到底怎麼練,他說了一個詞「跟讀模仿」,模仿VOA、CNN、美劇、外國電影,模仿一切感興趣的英語材料,聽一段按暫停,跟著讀,模仿他們的發音、語氣、語調。

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這個領域優秀的人。

3. 得到反饋

反饋對學習的意義巨大,錯誤的東西,你練習上千上萬遍也還是錯的。反饋,普遍來說就是老師這個職位存在的意義,根據你的練習,老師能反饋出哪裡有問題,哪裡還需要改正,讓練習一直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

比如我在學豎琴的時候,老師起的很大作用就是糾正我的錯誤,「指法不對,這樣彈的話雖然音都彈出來了,但是聲音不飽滿」、「換弦時手指的順序不對,你這種作法雖然現在看換的更快,但是之後彈更複雜和弦搞不定」等等,這些自己很難注意到的問題,老師能很快發現問題,得到這些反饋,讓我快速改變了不好的彈琴習慣,學琴的效率更高了。

那,想不藉助老師的學習環境下,如何得到反饋呢?

你可以「主動尋求反饋」

比如學英語,沒有老師或聽眾給你反饋,你可以用手機錄下音頻再回聽。你知道你耳朵直接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和錄下來再聽的差異有多大嗎?你可能會發現一些自己壓根都不知道自己有的發音問題。同樣的,練習演講的話,可以用手機或相機錄下來自己的演講視頻。很多人採用這種方式後,都會覺得自己的演講實在是不忍目睹,為什麼?因為通過錄的視頻回放,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小動作,不注意就會有口頭禪,站姿、手勢、表情有多少值得修改和提升的空間。

比如寫文章,寫好不要只自己看,發到群里或者請朋友看。像我把文章發到群里,大家會很熱心的幫我提很多建議,從字型大小、排版、內容到邏輯等,通過反饋能讓我迅速找到自己去看一百遍可能都很難發現的問題。

這一點上,我自己有切身體會。我今年5月寫的第一篇文章,題目是《印度特蕾莎修女垂死之家義工體驗》。我寫好後覺得沒什麼人看,這樣不行啊,要去能得到更多反饋的地方。後來投稿給了某旅遊公眾號,他們的編輯幫我修改潤色了很多,在他們公眾號發布的時候,題目是《加爾各答,有一種義工專照顧垂死的人》。再後來,這篇文章上了某日報,這個時候題目是《我第一次出國,就去了這裡照顧100個垂死的人》。當然文章從行文結構到內容等等都修改諸多,我這裡只把標題拿出來舉例。我自己取得標題簡直就是單調枯燥,如果是現在的我自己,看到這樣的標題都不會有想讀的慾望。但是你看,後來到旅遊編輯這裡,標題已經生動了很多。到某日報這裡,標題通過數字、渲染情緒等,讓人一看標題,就有種好奇心想點進去看文章。那我通過這層層的反饋,是不是就能快速的學習到很多起標題的方法?再觀察對比他們改過後的文章結構、布局,這可比我自己悶頭探索學習要高效多了

總結一下,反饋對學習的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要「主動尋求反饋」。

4.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不需我多說,不論是《異類》還是《刻意練習》都強調了重複、大量練習的重要性。其實,要學習某樣技能,你根本就不需要積累一萬小時,你試試看,積累一千小時,甚至只是一百小時,你就已經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比如許岑健身的時候想練出大胸肌,他就每天做俯卧撐,第一天做5個,第二天做6個,之後每天增加一個。到第3個月的時候,他不得不停止了這項運動,因為,胸太特么大了!

所以你看,你想得到什麼,就去練習什麼就可以了。練習的時候也需要一定的目標性,比如每天增加一個,或者給自己設置一些小任務,讓自己是在持續的進步,持續的不舒服的練習,才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必定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痛苦。當你長期目標非常明確的時候,可能你會非常樂在其中,而不覺得是痛苦。

比如我想玩鐵人三項,3個項目要輪換著練,練了跑步練騎行,練了騎行練游泳,別人都說你太辛苦了。但是我覺得之後能夠去參加鐵三的話很好玩啊,非常享受在其中,而並不覺得辛苦。

以上,就是成年人學習某項知識或技能的方法論,總結一下:

1. 明確這個東西是不是你想學的,創造出剛需的環境

2. 模仿優秀的人

3. 得到反饋,甚至是主動尋求反饋

4. 刻意練習


其實學習如果是發自內心喜歡的就是像玩遊戲一樣的感覺,你不知不覺地就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而且也不覺得累。但是如果過於盲目地目的性地去學習就是一個相當辛苦的過程了。不過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是有目的性的讀取學習,這個用不著自責,因為我也是這樣的。我建議還是養成一個好習慣會好一些,每天固定拿出一些時間來學習,一般來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等習慣養成了,就機械化地去做就好了,你也不覺得累了。因為我覺得如果學習到一定的程度,回報還是比較豐厚的,所以用這個來激勵一下自己吧。最後,我們一起加油吧!


同意白詩詩:你不能做別的事情」。

說說我的看法,想要讓學習變得有趣,就盡量不去做更有趣的事情。哪怕連上知乎查「怎樣讓學習變得有趣」也別,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聊天上知乎逛淘寶打遊戲的時候,這些事情其實是「更有趣」的,它們讓你彷彿掉進了時間黑洞,一眨眼就過了好久,當你晃過神來,剩下的只有浪費時間過後的負罪感,而你更想學習了嗎,沒有。

盡量降低興趣閾值。畢竟,做過了更有趣的事情以後,人會越來越不甘於平淡。

我。。。就是一個反面例子。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大家好 我是我是非洲人 Micheal Jack

這節課 我來我來講講怎麼搞基

額這個 我來講講怎麼學習

怎麼怎麼讓孩子三天愛上學習

對了

還記得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在公堂之上 背誦貓主席的語錄

我拍著胸脯說 說說

「書山有路搞為徑

學海無涯基作舟******------喵主席」

基基基基基基作舟

我我跟孩子說 你學習不好的根源 就是你長這麼丑 女孩看著看著你就難受

難受難受 女孩渾身難受

學習不好的根源 就是你長得丑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問題

愛學習 首先應該 所有漂亮女孩追你

你才有學習興趣 才有學習動機

你你 長得這麼丑 怎怎麼愛上學習

你你你你看家長就想要效果

我說 少看書 少看書 少看那些沒用的書

家長問我為什麼 我拍著胸脯說 其其實讓孩子搞基能解決所有問題

搞基需要摸索 yoooo 需要練習

不用漏題不用作弊

首先打開小猿搜題 拍照搜題 接著你會

嗯♂嗯♂嗯♂嗯♂嗯

手腳不斷射X 你就學會了搞基

小猿搜題內置了 三個SB

隨時隨地在線觀看網路高清搞比利

孩子獲得了學習興趣 獲得了學習動動動機

你看孩子只有搞基才能愛上學習

【yoooo】

上次我查資料 突然蹦出一個窗口 這是最新的美國大片

停 放大再放大 哈哈快看 每一根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直接引進 學校推廣 那才叫爽

哎呀 為啥這麼多年 教育部不引進呢

因為

「搞基是潛移默化的

搞基是潤物無聲的****** ----列寧」

哎呀 基中自有黃金屋 基中自有四百五

這個中國的家長啊 真的是有問題

讀讀讀書 讀書

現在的家長最愛說 你就知道玩 你你就不知道讀書 讀讀讀讀讀書 好好給我讀書

看看人家都考100分99分你怎麼74呀

噢♂

我們中國的孩子 太痛苦啦

每天就是讀書 就是擼管讀書

寒窗苦讀十二年 一擼擼回解放前

孩子需要學習興趣 孩子需要動機

孩子需要一段時間摸索提前射X

孩子需要吔屎特技 孩子需要裝逼

中國的孩子需要搞一搞基

我直接打開小猿搜題 拍照拍照搜題

我一搜 我的爸爸 正在搞比利

人群當中 我的媽媽為什麼是綠的呢?

爸爸這麼認同我 我一定要努力搞基

把愛傳出去 把基友帶回家

【yoooo】

沙比弄個疤

【啪啪】

每天啪啪啪

孩子獲得了學習興趣 獲得了學習動動動機

你看孩子只有搞基才能 愛上狗逼

【WTF????】

老娘不伺候你了

【靈魂rap】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_鬼畜調教_鬼畜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給別人講課。

你如果不是真明白,是無法把別人教懂的。


其實我感覺,在你不功利的時候,學習都是有趣的。你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應付生活等等。其實很容易找到樂趣。

我想自學編程,雖然暫時一事無成,但我感覺哪天我要是能寫出一個小遊戲,那一定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讓學習變得有趣,估計是不可能的了。想要在學習上獲得成就,就必須得「苦」。雖然無法讓學習變得有趣,但卻有辦法可以讓我們學習沒這麼痛苦。

根據教育心理學所說,學習包含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個體發自內心的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習過程沒這麼痛苦,比如你覺得這個知識點很有趣,上課老師講的很吸引人等等,都是屬於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則是外力的推動下督促你去學習,比如不學習你考試就得掛科啦…

通過內在動機的驅使去學習,可以讓學習沒這麼痛苦。所以與其說如何讓學習變得有趣,還不說如何激發學習動機更靠譜。

如何激發學習動機呢?

1、讓你所學的東西變得有趣!

雖然有些知識很枯燥無味,但用另一種方式去學習可能就會變得有趣了吧?我以前覺得背單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到後來就去聽了那個網紅英文老師的課,然後發現背單詞原來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說,大學四六級的英語單詞就是靠那種亂七八糟的聯想法背下來的。聯繫具有普遍性,既然你無法學進去,不如就先多花點時間先找方法讓你想學的知識變得更有趣。

2、想辦法讓自己有成就感

個人認為,參加比賽是最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雖然人人都說「重在參與」,但誰沒顆想贏的心呢?參加比賽會讓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讓你專心致志的投入去做一件事。就算最後比賽沒有拿獎,但其實在你努力把作品做出來時,你的成就感已經有了。

3、設立學習目標

這個觀點估計很多人都說了,我在這就補充目標的設立方法唄。對於設立目標這種學習方式,在國外十分流行,所以他們有更多有趣的工具表格,沒事可以多去瀏覽瀏覽,實在不行就選個最普通的,然後嚴格執行,工具都是輔助作用,關鍵還是執行力。

如果你真有心想學習,什麼都攔不住你的。


作為一個即將離開象牙塔的學生,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

首先你要明確自己希望從學習的對象中獲得什麼,成就感?工作機會?審美?和別人交流的話題?為學習而學習是痛苦的,因為你不會用到這個知識,然後你就會忘記它,一乾二淨,挫敗感緊跟而來,很容易會半途而廢。

那知道為什麼學之後,要怎麼學才有趣呢?

1.學以致用

這個可能得見仁見智,先想想自己對什麼東西感興趣,然後能不能和你現在所學的東西聯繫起來

比如說我最近在學法語,然後我對某篇文章、某首詩非常喜歡,那麼我能不能將它翻譯成法語呢?這就需要我去了解不同近義詞的區別,詞語要怎麼搭配才能押韻?翻譯一篇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寫作能力提升很多。又或者說,我特別喜歡某個男孩子,最近剛好在學心理學,好,先刷刷他朋友圈看看他都發什麼類型的文章、看看他的朋友一般都是怎樣風格的。哦,心理學裡面還有個人際吸引的理論,那我應該時不時在他眼前晃悠一下,發些風格相似的文章。。。。就當做實驗嘛,做對了就正好,自己加深了體驗,成功運用了理論,獲得了正反饋。不符合的話就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思路不對?還是根本就是理論有誤?

2.和知識進行對話

嗯,就是自言自語。自言自語能把人帶進學習的氛圍中,而且你會越聊越興奮。一個假象式的對話能夠引起對問題的思考,尤其是那種不斷地追問模式。我大學期末考試背書就是這樣的,嘿嘿,我這人記性不太好,考試又整天考什麼名次解釋,死記硬背效率低,忘得快。所以我經常採取自問自答,不斷挖掘的形式。比如說市場營銷的一個解釋「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

我就會問:「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牽涉到的是4P嗎?」「顧客、客戶、合作夥伴有什麼區別?」「價值指的是什麼?」「活動、過程和體系?是動態和靜態?」「那麼雙十一算不算市場營銷?」。。。然後我就會去找答案,各種翻書找資料,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但是這個定義就深深刻在你腦里了。

不過記住找個沒人的地方,免得被當成神經病

3.心態可以轉變一下

不要把學習當成一項任務。學習和休閑並不是割裂的兩部分啊,我覺得人無時無刻都可以學啊,除了睡覺,就看你是怎麼想了。比如說去購物時,不都有些導購阿姨嗎,她們都是在什麼時候介入的呢?一般有什麼手段?肢體語言?話術?

其實我覺得吧,生活就是在不斷學習之中的,學習能夠讓你解決更多問題,更好地生活。說到底,還是要知道自己學的究竟是做什麼用的。


推薦閱讀:

日本讀修士如何Diy?
如果留在廣東發展,應該考中大碩士還是西政碩士?
研究生都靠哪些途徑來賺錢貼補生活費呢?
中山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合工程學院2014年雙學位碩士研究生項目怎麼樣?
如何評價南方科技大學2014級約600名學生保研人數超過100名?

TAG:研究生 | 學習規劃 | 寫論文 |